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合集下载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5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5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5篇要想加强自身的文字功底,我们要学会勤动笔,写好一篇心得,心得体会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思考,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的劳动特点―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特点―创造性

教师的劳动特点―创造性教师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

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教师劳动的对象既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没有意识的动物或植物,而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

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着不同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秉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思想行为,而且它们又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

总之,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发展变化。

再者,教师的劳动对象还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大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感悟人生,从而逐渐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社会化过程。

”这说明,学生并不是消极的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

同时他们也影响着整个教育过程。

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教师的单向作用,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作用。

教育对象的这些特殊性必然会使教育过程和教育情景异常复杂和多变。

而且,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特点还会愈加明显。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创造性。

这种创造性主要并不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

教师不仅要针对集体的特点(共性特点)进行教育,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通俗地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如“一刀切”、“一锅煮”,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失败。

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学校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机器的。

学校不是工厂,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一句句“规格”相同,“功能”相似的考试机器,那么,只能说,这所学校的教育是失败的。

当时,南开中学之所以被推为“巨擘”,正是因为她不强调考试成绩,而注重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南开之所以成为一代名校,就是因为她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叱咤风云的豪杰才俊。

我国以往的教育则过分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的发展,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性不足。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一盏指路明灯——《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读完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不禁掩卷沉思。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在这本书中他将其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以平实精炼的语言,娓娓道来,辅以精辟的理论分析,内容基本涵盖了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既有对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指导,也有对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建议。

大师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书的始终,使一线任教的我如获至宝、受益匪浅。

书中众多的理论发人深省,它犹如一盏指路明灯,照耀着我前进的道路。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一.师之责教师的责任是一盏指示灯,为教师的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而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在一个全面发展的、有血有肉的人身上,表达出力量、水平、热情和需要的完满与和谐。

教育者在这种和谐里看到这样一些方面,诸如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创造的、劳动的、审美的、情绪的、身体的完善等。

”他要求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养和美育等方面得到发展。

他强调,无视哪一方面都是不允许的,学生只有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才能达到全面发展的要求。

倘若学生只有智力方面的素养,而无品德的、体育的、劳动的和审美的等方面的素养,就既不能算完全发展,也就谈不上统一的、完整的、和谐的发展。

反思:我们的现代教育普遍存有着重“智育”,轻“它育”的现象。

导致课程结构过于单调,课程内容过于局限,教学模式过于统一,评价方式过于僵化,学生水平单一发展。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难度与世界各国相比是大的,但学生的创新水平却不是强的。

我国的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而实践水平却落后于人。

这与我们的学校教育过度注重传统的课业学习智力有很大关系。

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

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

龙源期刊网
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
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09年第02期
在我看来,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发源地——科学、技巧和艺术。

所谓对教学和教育过程的好领导,就意味着完善地掌握教学和教育的科学、技巧和艺术。

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程。

同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

我们的教育工作的性质就是如此:要领导它,就意味着我们自己首先要不断地丰富和革新,我们今天在精神上就要比昨天更充实。

一个学校领导人,只有当他每天都在提高自己的教学和教育技巧,把学校工作的最本质的东西——教学和教育、了解儿童和研究儿童——摆在首要地位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博学多识的、有威信的教师,并且成为教师的教师。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校长,你就要努力首先成为一个好的教育家:不仅对自己班上所教的那些儿童,而且对于社会、人民、家长所委托给你的全校学生,都是一个好的教师、教学论专家和教育者。

如果你占着一个校长的职位。

认为只要自己有一些什么特殊的行政工作能力就可以取得成功,那你还是放弃想当一个好校长的念头吧。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瓦亚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近 20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影响极大的一位教育实践家 和教育理论家。

他在 35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没有脱离过学校的实际工作,也始终没有停 止过艰辛的理论探索,写出了 41部著作、600多篇论文和1200多篇文艺作品,探讨了教育理论各个方面的问题,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他始终善于用创造性的设想来引导全体 教师进行充满了紧张的探索和思考的创造性劳动, 因而使他所领导的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一—帕夫雷什中学,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实验学校之一。

他的理论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 极大兴趣和关注,研究者日众。

但在研究中,人们对他的智育、德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理 论论述较多,而对他的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鲜有论及。

我们认为,努力探讨他的学校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于加快我国的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启动教育内部活力,丰富和发展我们 的教育理论,必将大有裨益。

学校工作头绪繁多,纷纭复杂,学校管理也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 一一教育工作诉诸人的精神生活的性质,也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像企业管理那样有着明晰可见的数据和迅速获益 的效果。

但是,这也不是说学校管理就难以做好, 问题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者以什么指导思想作为学校工作的指南。

是否如某些领导者所认为的那样, 只要用行政手段,凭借某种特殊的行政领导才能就可以解决学校的各种问题,就能激发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出 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公民。

但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与之迥异的观点。

他认 为: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下简称《谈话》,赵玮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年版,第33页),这应是搞好学校管理的指导思想,而引导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则是实现用教育思想管理学校的根本途径。

这是苏霍姆斯基学校管理思想的核心和根本,它揭示了学校管理的最根本的规律,是一把开启 学校工作之锁的金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精髓是创造性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精髓是创造性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精髓是创造性劳动作者:白帆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8期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即是让劳动的魅力融于学生的精神生活及集体生活中去,使得学生对劳动的热爱,成为其兴趣培养的重要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创造性劳动”,通过手脑结合的劳动不仅使学生的潜能开发,更能塑造“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当下,我国初中劳动教育日趋边缘化,社会各界忽略劳动教育。

研讨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启示,益于扭转当下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情形,更益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全发展,通过创造性劳动形成自我服务意识,树立劳动自信心。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一、关于“创造性劳动”理论的理解创造性劳动也要求,用科学技艺替代传统劳动体式,用机械化替代手工。

创造性劳动要求劳动者手脑结合,襄助劳动者提升精神。

当劳动者的道德情操和精神素养得以擢升,也将发挥其反作用,帮助劳动者劳动的创造性日益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希望,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某一行业的良工巧匠,为自身拥有一双精巧的手而感到自豪。

正是因为这干一行爱一行这种“工匠精神”,将帮助学生在工作中,赢得成就感,进而推动了学生读书的干劲。

二、“创造性劳动”是学生潜能发展的基础(一)“创造性劳动”充裕学生的精神生活,更是美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除了具有其社会意图之外,更深层次的是,思想教育意图,即通过劳动使人的精神生活充裕,人的道德修养抬升,人生兴趣的泉源是劳动而不是享乐。

“创造性劳动”是一种美的活动。

使得劳动者的劳动意图凌驾于创造劳动产品这一纯正的功利意图,实现了劳动者身心的解脱,获得了自由。

如何使创造性劳动成为学生生活中一项美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令人热爱的劳动才能成为创造性劳动的先决。

应当属意于培养个人的劳动爱好,并力争创办令人爱重的劳动处所,使其热爱的劳动占据心灵。

(二)“创造性劳动”帮助学生个性得以发展苏霍姆林斯基笃信:“要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样做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样做教师

一条教育真理在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另一种情况下是中性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则变成荒谬的。

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孩子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

能促使儿童学习的主要动力,应是对老师的尊敬,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对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渴望。

对人抱有信心,对我来说是最珍贵的东西。

要以人对人的方式对待孩子,要善于发现他心中能响应我们召唤的那一偶,这样,才能使你更容易克服那些妨碍教育的不利因素。

教育应当成为众人的科学。

一个好教育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个热爱孩子的人,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一个教师只要勤奋,而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那么,他在教学论和教学法上的欠缺并不可怕,任教之初知识上有空白也不可怕。

任何时候都不要绝望;教育,首先是一种劳动,一种十分艰巨却又十分高尚的劳动。

教育不是什么无忧无虑、安逸闲适的田园生活,它的每一步都会遇到困难;教育技能就在于善于正视并克服这些困难。

只有当一个教师能深入掌握每种教育现象的理论实质时,他才会取得教育技巧。

教师若不读书,若没有在书海中的精神生活,那么提高他的教育技能的一切措施就都失去意义了。

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我们竭力使孩子从这样两种获取知识的方式——一种是轻松的、无忧无虑的,但不会带来因克服种种障碍而享受到快乐;另一种则是困难的,经过艰苦努力,但会带来创造之乐的——之中自觉地选择后者。

我们的学生无论完成一项什么样的工作,都要让他们想到,不论在这项工作中或在任何别的工作中都有着使创造力得到更大发挥的广阔天地。

相互间都感到快慰的、充满欢乐的饿友好岁月,为孩子们培养了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敏感性和对人的需求。

我们告戒教育工作者:要切记虚伪造作、心灵的饿“双重化”、两种“真理”(一种用于日常生活,另一种则用于会议发言)的同时奉行;切记用某些虚假高尚目的掩盖起来的欺蒙哄骗、冷漠寡情等卑鄙品行。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作者简介:徐凯伦(1998-),女,江西景德镇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外国教育史研究;董志华(1998-),男,江西乐平人,从事外国教育史研究。

徐凯伦1,董志华2(1.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22;2.江西省修水县港口镇中学,江西修水332438)摘要: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倡导劳动教育,以培养未来公民、共产主义建设者为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劳动素养为教育任务,要求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贯彻道德性、尽早性、量力性、全面性、创造性、长期性六大原则,启示当代教育应改变教师教育观念,培养劳动型教师,注重丰富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同时注重学校劳动活动常态化。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教育启示;全面发展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8-0049-04苏霍姆林斯基是伟大的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一生著作颇丰,写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近1200篇儿童小故事,在国内外教育界享有盛誉。

他在帕夫雷什农村中学担任校长期间,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强调要“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才能”。

即通过劳动教育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激发学生智慧、增强学生体魄、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塑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勇于创造、乐于创造、热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这与我国提倡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刻反思和借鉴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有利于促进我国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目的与任务1.劳动与劳动教育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活动方式,人们在劳动过程中通过劳动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创造出相应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人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影响或者改变了外在客观世界。

在人类利用自己的力量作用于外在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人类收获了对自身力量、能力、精神状态与对自然界的认识,这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95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95

95、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教师不仅在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儿童,而且也是儿童的精神世界的研究者,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和人的个性形成过程中从事一些研究工作呢?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

在自己的工作中分析各种教育现象,正是向教育的智慧攀登的第一个阶梯。

研究工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东西。

不要一提研究就感到害怕。

就其本来的基础来说,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很接近于科学研究的。

这种接近和类似之处,首先在于它们都需要分析事实和有预见性。

一个教师只要善于深入思考事实的本质,思考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他就能预防许多困难和挫折,避免一种对于教育过程来说很有代表性的而又非常严重的缺点——即令人苦恼的意外情况。

学校里经常有多少这样的意外情况在发生,它们又在怎样破坏着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啊!一个学生,本来都认为他表现得很不错,忽然间发生了流氓行为。

一个孩子在四年级以前学习得挺好,突然他开始落进不及格者的行列里去了。

如果一个教师,能够根据对于事实的分析,预见到他的学生在明天,在一年以后,在三年以后将是什么样的,那么这种意外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缺乏预见的教师工作,对教师本人来说会变成一种痛苦的差使。

向教师指出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进行一些创造性的研究的可能性,——这是学校领导的任务之一。

每一位善于思考事实和分析事实的校长都能胜任这项任务。

我建议,要让教师学会从事创造性的研究,首先应当从告诉他们观察、研究和分析事实的方法着手。

事实——这是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的现实的反映和表现。

为了看出(一)生活本身所提供的东西(儿童是带着他客观具有的特性和特点来到学校的),(二)教师所做的工作,(三)已经达到的结果,这三者之间的规律性的研究者。

无论就其本身的逻辑来说,就其哲学基础来说,还是就其创造性来说,教师的劳动都不可能不带有研究的因素。

这首先是因为,我们所教育的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充满思想、情感和兴趣的很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1.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2. 只要课堂上充满着师生间相互体谅的气氛,有了一种智力受到鼓舞的精神,那么每一个学生都在尽量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目的。

3.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4.人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5.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生的程度。

6.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始终把握住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7.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8.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9.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10.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11.有经验的教师们,在第一次教新教材的课上,总是力求看到:学生是怎样独立地完成作业的。

12.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13.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上检查功课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

14.我们一般地不在上课开始时专门留出一段时间用来检查知识,而把检查知识跟加深、扩充和运用知识密切结合起来。

15.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

16.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

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

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试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一、引言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劳动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观、实践活动、培养目标等方面,对其思想进行细致论述。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际劳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的一种教育形式。

他提倡将劳动与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他强调,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其能力和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负责任精神、协作能力等品质,使其成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公民。

三、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苏霍姆林斯基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了游戏、制作手工艺品等方式,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乐趣,提高积极性。

他强调劳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产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例如,在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筋,进行设计和选择材料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培养目标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念,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际的劳动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技术和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劳动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奋努力、敬业精神等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使其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集体劳动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五、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不仅在理论上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也具有现实的实践价值。

在当今社会,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劳动教育主张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初探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初探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初探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初探引言: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的劳动技能和劳动观念的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劳动教育思想,对于当代教育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本文将初探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和教育实践。

一、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1. 劳动是儿童发展的本质需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在早期的发展中,劳动是他们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通过劳动,儿童能够获得自尊心的满足,建立起自己的个体意识和自我认同。

因此,劳动教育需要充分重视儿童的劳动需求,鼓励他们参与到各种实际劳动中去。

2. 劳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主动性和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积极参与劳动活动,儿童可以学会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并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3. 劳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劳动是培养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劳动,儿童可以培养劳动纪律、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二、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教育实践1. 创设良好的劳动环境:在教育实践中,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创设良好的劳动环境,为儿童提供参与劳动的机会和场所。

学校可以设置各种劳动实践课程,提供不同的劳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并创造积极的劳动氛围。

2. 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主动性,让他们能够自由选择参与的劳动项目,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工作安排。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协助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3. 注重劳动教育的综合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结合,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

学生在参与劳动项目的同时,应该学习和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综合素质。

结论: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和教育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劳动教育,强调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7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7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7篇心得体会是人生智慧的结晶,通过思考提升自身内在的品味,结合实际,心得体会才能有深度,才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智慧,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苏霍姆林斯基的师德观

苏霍姆林斯基的师德观

苏霍姆林斯基的师德观及其启示探析摘要:苏霍姆林斯基的师德观主要包括:一是要全心全意地热爱学生,二是爱岗敬业。

他的师德观启示我国当前师德建设:选拔教师时要提出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给教师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让教师拥有创造性研究和充实自己的时间和机会;营造良好的教师集体合作、协作氛围,促进教师间合作、沟通和互助;鼓励教师阅读,养成教师终身学习的习惯;更新师德观,不能鼓吹神化的师德,而应该是更切合教师实际的师德观。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师德观;创造性工作;启示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

他的教育思想是教育史上无可比拟的瑰宝之一,本文从他的诸多著作中提炼、归纳出他的师德观,根据对其师德观的研究和学习,去进一步地探析其师德观给我国当前师德建设的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师德观无论从苏霍姆林斯基自己作为教育者本身还是从他的著作中,我们都能够很清晰和深刻地感受到他对教师的要求:全身心地热爱学生;能够做到爱岗敬业。

1、全心全意地热爱学生他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素养中的首要因素。

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对孩子们充满了爱,才会善意对待孩子、才会去信任孩子、才会去保持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才会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孩子们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真正的人,而不是把孩子当成学习知识的机器和玩偶。

(1)善意地待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善意待人,就是说对待学生犹如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要像善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地善待自己的学生,是爱学生表现之一。

“教师的善意待人,首先表现在善于不让学生成为坏孩子,防止他走上错误的道路。

像父母一样地愿学生好,就要阻止邪恶进入他们的心灵,把邪恶关在他们的心灵外。

如果你心里对每个学生都抱有这种焦虑不安的关切,如果每个学生对你来说不是班级记事簿上的一行字和一个号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独特的人的世界,那你就可以相信,要是学生遇上糟糕的事,你内心会提醒你该怎么办。

这种内心的命令就是见诸行动的善意待人。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与教育效果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与教育效果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与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特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才智、感情、意志、信念和自我意识。

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才智、感情、意志、信念和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

这一论断是强调老师是做人的工作的。

对人的教育是一种特别的认知活动,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他们各自的相识水平和情感特征等特性是各自不一样的。

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活动中随时可能出现意外的状况,这包括道德情感及承受学问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如何刚好处理这些意外的状况,使之不影响教育目的的实现,或者说如何把这些意外的状况刚好引导到教育教学的艺术构思中去,就须要老师的一种见机行事的缔造性劳动。

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缔造性劳动,详细指的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擅长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当时的情境快速而精确地做出判定,机灵的采纳相应的教育措施,并能预料该措施的教育效果。

老师的缔造性劳动能使老师发挥他的课堂讲授技巧和艺术效果;可以调整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和思维的踊跃性,是沟通师生关系的一座志向之桥;同时有助于老师缓和教育工作中的惊慌局面,使其更能以一种踊跃乐观的看法来处理冲突,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对于这一点,可从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得到证明。

在很多青少年的心目中,老师往往是他们效仿的对象。

新学期到来时,我们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上制订了很多管理细那么,其中对学生仪表有一条要求:不准穿拖鞋进课堂。

初一年级的新生来自不同的小学,进入中学后,对执行这一要求并不简单。

有一名同学屡屡“犯规”,一次班主任见他又穿拖鞋,就问他为什么总改不过来呢?他说:“我习惯了,况且我们原先学校的老师都是经常穿拖鞋进教室。

”他把原先的老师搬来做挡箭牌,班主任没有生气,而是说,“在我们学校,假如你什么时候望见教师穿拖鞋进教室,你也可以。

”这个学生自然是没有时机穿拖鞋了。

这位班主任处理这件事时,没有对学生加以训斥,而是表现出擅长运用言传身教的教育原那么,抓住学生喜爱效仿老师的心理特点,循循诱导,机灵地做通了学生的思想工作,老师的缔造性劳动取得了成效。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笔记摘抄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你的科学只是的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记忆是灵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不使它负担过重,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要使学生的只是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不要让学生去记诵那些还不理解、没有完全弄懂的东西;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成为读写无误的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评分宁可少一点,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复习是学习之母,不要让它变成后娘;复习时要放过细节,抓住要点;观察是思考和记忆知识之母;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书写不好的人,总是那些阅读也不好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10篇)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10篇)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10篇)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11、在学校里,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活跃和炽热的思想,是研究精神。

只有当教师具有活生生的个性时,只有当他把自己某种深思熟虑的东西注入普遍的东西时,最优秀和最精明的教育方法才能发挥作用。

(第五卷415页《惟有依靠你们》)2、只有在人类最有价值的智力财富成为学生的财富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真正的智育。

3、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应当完善地掌握规范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

言语中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语言是表达思想的,而思想是教育的支柱。

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思想、信念和教诲进入儿童的心灵。

4、只有当我们培育的人感到自己是祖国的儿女,并用为祖国服务这一最高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活动时,庄严和美才会成为学生易于了解的东西。

(第五卷588页《寄语后来人》)5、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工作中最细致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

要掌握注意力,就应当深刻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和他们的年龄特点。

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使我深信,要能掌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这样一种方法:就是要先形成、确立并且要使儿童保持一种内心状态,即要做到儿童精绪高涨和智力振奋,这些都是由于产生驾驭真理的感觉和思想上有一种自豪感。

6、正因为教育者能够使用明智的、真挚感人的语言,正因为教育者要求言行一致,思想和行为的一致,我们才能培养出爱国主义者。

7、由于我们很少教育年轻人要像珍爱无价之宝那样珍惜爱情财富,致使部分男女青年在意识中竟把许多丑陋卑污的东西同晶莹、纯洁的思想和情感混杂在一起。

昙花一现、瞬间即逝的迷恋,常在年轻人的心坎上留下不快之感,模糊地感觉到他们的爱情似乎是不够体面的。

(单行本《爱情的教育》12——13页)8、智育对于人之必不可少,不仅是为了劳动,而且是为了精神生活的充实。

……如果智慧只是被训练去从事狭窄的职业劳动,那么生活就会变得贫乏、沉闷、远离共产主义的理想。

9、只有日益深入地钻研教学和教育过程的微妙细节,只有不断地开辟塑造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为别人所信赖和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一、创造性劳动的含义什么是劳动?劳动既指体力劳动,也指脑力劳动,还包括日常工作和各种活动。

在工厂做工、农田干活是劳动,学习、教育、上班也是劳动,就连自我服务,如小孩吃饭穿衣等都是劳动。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劳动时,有时是从广义上谈,但更多是谈体力劳动。

他指出,劳动是人类全部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人不能没有生活,人也不能不进行劳动,劳动是推动和促进人类生活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

没有劳动,就不会有社会,就不会有人类生活,人类的社会生活也将停滞不前。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劳动时,经常使用“创造性劳动”一词。

这种“创造性劳动”指的是他要求的劳动不完全是一般概念或通常意义上的体力劳动,而是在“创造性”基础上,包含“创造性”的体力劳动。

这是一种融入了脑力劳动,融入了智慧,融入了创造性的劳动,它需要丰富的知识和很高的文化程度。

创造性劳动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时代特点所决定的,它不仅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在提高人的精神素养,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才能的发挥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二、创造性劳动的特点第一,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地把教师的劳动与研究、探索联系在一起,道出了教师劳动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突出特点,要求人们以积极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凭借着科学理论的指导、通过自己的探索和研究而进行创造。

因为这样所得到的认识是“自己的发现”,“真正的发现”,所以,他也就会深植于人们的头脑之中,与原有的知识、情感融为一体,水乳交融,逐渐化为信念,在实践中人们也就会自觉地以此为指导,努力探寻更好的教育方法,并不断的丰富它,完善它。

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就会常常“为这一发现所鼓舞,并领略到创造灵感所带来的不同寻常的幸福”,发展了自己的才干,使自己潜在的智能得到了展现,感受到了人的力量的伟大,困惑与艰难的磨炼使人变得坚强与自信,鼓起继续探索的决心和勇气,从而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与升华。

而这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又成了教师把工作做得更好的动力源泉。

第二,选择把科学原理变成人的活生生的思想情感的恰当方法。

如果说科学家的创造表现在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认识到新的规律与原理,那么教师的创造则表现为在科学原理与学生之间选择科学恰当的方法,使学生认识的接受、智能的发展、品德的陶冶更为易于进行。

选择方法,包括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等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在我们社会主义现实中找到作这试手的实际机会,力争使那年轻的心灵里燃起的火花不致熄灭。

”(《帕夫雷什中学》第5页)教师如果找不到这种实际机会,学生头脑里所产生的思想就会变成无的之矢。

这种无的之矢放得越多,学生对教师用来影响他意识和行为的那些手段的敏感性就越差。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创造这种机会和条件,促使学生在理解道德概念的同时去实践道德行为”(同上)。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极为重视领导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是因为它深刻的认识到它对于科学而有效的管理学校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的根本途径:首先,它能够更好地全面地贯彻学校领导者的教育思想。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领导者是学校工作的主导,教师集体是学校工作的主体,用科学原理作指导来研究学生、教育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线。

只有充分地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他们产生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明天超过今天的愿望,学会积累和分析教育现象,进行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学校领导者的教育思想、工作意图,才能全面而深入地贯彻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才能努力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新一代公民。

帕夫雷什中学的成功事实就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它能够激发和坚定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献身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劳动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考乃是能热爱劳动的源泉之一。

”(《帕夫雷什中学》第9页)并且还阐明,创造性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发现并研究了教育过程中到目前为止尚未被人注意的某个方面,而且在于这种研究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自己劳动的看法,创造性研究能使教师不再把教育工作看作是同一些事情的单调乏味的重复,看作每天在各个年级里千篇一律地讲课和复习,而是看作永远常新的、独一无二的创造活动”(《谈话》第5页)。

它还能够“驱散教师当中对工作的冷漠态度和惰性,点燃起创造精神的火花”(《谈话》第5页),而且,当教师感到自己是教育现象的创造者,“这种情感是他渴求知识、热爱读书、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的内心需要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谈话》第91页)。

第三,它能够形成真正的教师集体。

只有当学校里有一个由具有创造精神的教师组成的核心时,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教师集体。

因此,以个人创造为基础,用统一的教育信念把教师们团结在一起,就会使每个教师的个人创造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溪流,汇聚成集体技巧、集体经验的巨流。

而且,有创造精神的教师集体是教师个人才智发展的沃土,“哪里的教师能从集体的信念出发来看待个人的工作,哪里就会有创造性的劳动”(《谈话》第18页)。

第四,它能够更有利于培养有创造性的学生。

一方面,由于创造性劳动使教师选择了科学的施教方法,就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激发起学生求知与创造的欲望;另一方面,创造性劳动又培养了教师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更为熟悉所教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因而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师集体是一个智慧与创造的海洋,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就有了更适于它生长的沃土,从而能够开出艳丽的创造之花。

三、培养创造性劳动的方法第一,首创精神。

领导者尤其是校长必须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理论,对学校教学与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现象和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或研究思路,并且以自己的实际研究来引导教师,教育教师,感染教师。

“所谓领导教师集体,做教师的教师,这就意味着校长要亲自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对他施以影响。

”(《谈话》第22页)“对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的某一问题产生兴趣并把这种兴趣传达给别人,这是学校工作中最主要之点。

”(《谈话》第7页)只有用自己的火花才能点燃别人的火花,只有用自己的信念才能培养别人的信念。

苏霍姆林斯基身为校长,始终兼教一门语文课,曾从一年级到十年级连续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在10年内跟踪研究了学生在同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各种表现。

他还先后为3700多名学生作了观察记录,能够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

他以自己的首创精神和出色的工作教育和感染了教师,引导着全体教师进行充满了紧张的探索和思考的创造性劳动。

因此,他再三地告诫人们:“如果没有校长本人的首创精神,而是等待着教导主任去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指望教师主动精神的自然产生,那就意味着等待侥幸的发现和意外的成功。

没有校长本人的以身作则,没有你自己进行的创造性劳动,就无法进行领导。

”(《谈话》第7页)此话一语破的,道出了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引导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关键和根本。

第二,坚持听课。

苏霍姆林斯基对课的认识和评价是前所未有的,他说:“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所在;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课,就是教育信念萌发的园地。

”(《谈话》第7页)因而,他认为有经验的校长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听课和分析课应是校长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从千万种日常现象中抽取出来的教育思想,才是教育创造的实质所在。

”(《谈话》第14页)“只有分析研究了大量事实及其相互联系,才会取得对于教育现象的发言权。

”(同上第23页)因而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除上课外,每天必须听课至少两节,若外出开会耽误了则一定补上。

如果对某些现象虽经认真观察和思考而仍不得其解时,则连续听5节、6节,力求找出这个令人心神不安的问题的答案。

因此,他的工作就深入细致,扎实具体,富有生机。

相反,一些学校工作之所以会做的表面化、形式化和简单化,“首先是由于校长不了解课堂内的一切,不了解教师的创造性技巧在朝什么方向发展,不了解学校工作的技巧是什么。

”(《谈话》第210页)他把那种在一年中听课很少的校长比喻为“好比是一个被蒙住眼睛的人在黑暗中徘徊:能听到一点,却什么也看不见”(同上)。

第三,激发愿望。

从教师自身来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谈话》第90页)。

但学校领导者不能任其自生自灭,而应该用某项探索、某种思想来激发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

“只有在探索现实生活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时,闪现出生气蓬勃的思想火花,那才会有创造性劳动。

而没有提出问题以及寻找各种事物间因果关系的愿望,那么任何时候也点燃不起这种探索的火花来。

”(《谈话》第14页)他还指出:“教师只有不是消极地承认所发生的一切,而是自己去积极地影响它们,并有所创造,从而成为对学生个性发生积极作用的力量,他的劳动才具有创造性。

”(上书第88页)这些论述都说明激发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愿望,是使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重要前提。

简言之,激发愿望的途径有三: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和公民精神的教育。

“才能、天赋、人的个性只有在公民思想政治和公民精神成熟性的背景上才会充分激发出来。

人有了坚定的公民立场,他才可能有所创造。

”(《帕夫雷什中学》第21页)二是为教师创造研究条件和交流心得的机会。

帕夫雷什中学每半月召开一次心理学讲习会,专门讨论学生的精神生活问题;两个月召开一次学术演讲会,教师交流对某些问题的研究心得。

他们还不断丰富图书资料和增加实验设备,为教师的研究提供良好条件。

三是完善奖励机制,对那些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的鼓励。

第四,教会方法。

要领导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就必须教给教师积累和分析事实的方法。

“事实——这是教育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现实的表现。

”(《谈话》第88页)从平常的、司空见惯的事情中看出新的方面、新的特点、新的细节,这是培养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条件,也是激发兴趣和灵感的源泉。

因此,学校领导者应当经常把教育工作这块宝石的未经雕琢的那一面转向教师,使他们为里面包含的思想受到感动,感到不安,并把积累事实、分析事实的方法教给他们,使教师们在对新事物的追求中施展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实现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创造性劳动的意义(一)能够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研究事实,就没有预见性,就没有创造性,就没有丰富而丰满的精神生活,也就没有对教育工作的兴趣。

”并且还阐明,创造性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教师发现并研究了教育过程中到目前为止尚未被人注意的某个方面,而且在于这种研究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自己劳动的看法,创造性研究能使教师不再把教育工作看作是同一些事情的单调乏味的重复,看作每天在各个年级里千篇一律地讲课和复习,而是看作永远常新的、独一无二的创造活动”,它还能够“驱散教师当中对工作的冷漠态度和惰性,点燃起创造精神的火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