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政府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伍晓阳

【摘要】舆论是社会与大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舆论的方向影响着社会及大众的和谐发展。面对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日益带来的深刻影响,置身群众工作第一线的基层政府只有顺应网络媒体的发展,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才能促进政府工作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舆论引导;基层政府;网上舆论

【作者简介】伍晓阳(1969 ),男,江西安福人,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社会稳定和群众情绪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通的便利性和开放性,群众的“民权”思想和“维权”意识更是突飞猛进。基层政府做为群众工作的第一线,更是社会各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网民关注和炒作为新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当前基层政府基本丧失对网络的主动权,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极为被动。因此,基层政府强化网络舆论引导,构建网上舆论引导长效机制,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基层政府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县(区)级政府顺应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

态环境保护,因为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管理、保护并且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自然。但是在传统技术创新的模式下,技术创新主张对人对自然改造的随意性,纵容对自然开采的掠夺性,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更多关注新技术应用给经济增长带来的效益,对于这一技术会不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后果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二)人文价值困境。技术创新的人文价值取向要求创新过程应该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不应该出现人的异化。但是在传统技术创新的模式下,人们对技术创新能否为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因为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在人的文化、心理、认识、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并最终引致了技术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在精神上感受到自身意义和自我价值的缺失。正如马克思所言:“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随着人类愈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的行为的奴隶,……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物质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三、低碳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构建

(一)经济价值取向。低碳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构建并不否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重构后的价值取向也要关注经济价值。因为经济利益是刺激技术创新快速发展的动力,另外,经济目标的实现也可以为技术创新的其他价值取向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但是低碳经济的本质要求技术创新在关注经济价值的同时,更强调人文关怀、关注生态平衡,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获得社会和谐以及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缓和技术创新的生态价值困境和人文价值困境。

(二)生态价值取向。技术本身具有生态价值。作为处

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技术创新活动,不能推卸其对于自然生态问题的责任,其创新成果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体现出技术应有的生态价值。因此,在低碳发展模式下,技术创新需要强调生态价值取向,提倡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使技术创新变成一种以生态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生态化转向,意味着技术创新在其创新的过程和结果中都要合理地考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及环境容量。它在传统技术创新获取经济利益目标上,增加了促进自然生态平衡协调、社会生态和谐有序的双重目标。

(三)人文价值取向。低碳经济是一种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它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内容和中心目标的。低碳经济所追求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最终是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低碳发展模式下的技术创新应该是一种人性化的技术创新。所谓人性化的技术创新,是对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的一种新的诠释,要求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考虑技术对人和社会的影响,既要保证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又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现技术创新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要创造人文价值,从而实现人类发展和技术之间的协调。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

2.李兆友.技术创新论-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82

·

大趋势,大都建立了互联网官方网站(网页),开展政务公开和宣传工作,对网络舆论引导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但总体说来,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一)意识滞后。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基层政府舆论引导意识严重滞后,对网络舆论引导认识不足,虽然重视网络舆论,但忽视网络舆论引导,低估了网络舆论力量,低估了网络“虚拟性”带来的弊端,未能清醒地意识到互联网在不知不觉间促使人类社会结构的变化,对“虚拟社会”、“虚拟社区”和“虚拟人口”等概念认识不足。

(二)网站(网页)陈旧。互联网基层官方网站(网页)普遍存在信息更新滞后现象,尤其是政务公开内容过时失效的情况屡见不鲜,且栏目设置形式单一、网页版面设计守旧,互动交流功能缺失,点击率和关注度偏低,阵地据点基础落后。同时,舆论引导组织机构、运作机制和协调机制仍不够完善,缺乏专业队伍,信息资源匮乏。

(三)形式单一。当前各地基层政府普遍在网上发布大量的政府新闻或开设“释疑解难”、“便民咨询”等栏目,局限于“群众→政府部门”或“政府部门→群众”的单向沟通形式来开展舆论引导,将舆论引导简单等同于一般意义的对外宣传和某种特定单一的形式,未能实现政府信息的单向发布转变为双向交流与互动沟通的目标,未能充分地发挥收集信息、决策咨询、协调沟通、宣传引导等职能作用。

(四)危机舆论引导薄弱。从近几年网络舆论的情况来看,危机的诱因主要包括:权与法的冲突、现实值与期望值的冲突、权力与监督的冲突、特权思想与群众情感的冲突等。有的基层政府在处置上述诱因而形成的不利信息时,由于反应滞后、方法单一,未能把握最先的话语权,导致一些网络媒体为追求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网民,以脱离事实的报道手法炒作负面新闻无端造成了政府形象危机。

二、新形势下基层政府网上舆论引导策略

(一)加强县区级政府网上舆论引导队伍建设。县级政府机关是直接面向群众的实体单位,熟悉群众语言,了解群众对网上“热点”、“焦点”问题的看法,但是,由于部分基层政府领导干部缺乏应对网上舆论引导的基本常识和经验,面对网上炒作束手无策,反应迟钝,被动应付,导致发生涉及政府的形象危机。因此,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做好网络舆情工作的前提,县级政府机关要确实加强网络信息员队伍建设,并进行专业培训,选取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分析,认真总结经验和反思教训,提高工作技巧,增强应对能力,使网络信息员能以网民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平等交流,帮助社会各界了解政府工作建设取得的成绩;同时密切关注网上危害社会稳定以及敏感、热点信息,及时上网正面引导,压缩谣言传播空间,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二)构建县区级政府网上舆论引导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网上舆情动态报告制度。通过疏理网民反映的重点、敏感和有害问题,特别是涉及社会稳定的言论信息、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及时编发舆情动态分析、上报舆情,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对策。二是强化网上舆情巡查机制。以公安网监民警为主体,大力开展网上巡查,及时捕捉互联网上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预警性、苗头性的言论动向,以及

破坏互联网环境的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对获取的敏感信息,认真进行分析研判。三是完善与本地网站、论坛的协作沟通机制。结合互联网公开管理和网络社区管控工作,积极促进与本地重点网站、论坛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参加论坛组织的座谈会和户外活动,加强联系,增进友谊和了解;同时,通过向他们提供网络安全服务,形成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局面,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向主动配合开展舆论引导。四是完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网络信息员巡查发现煽动性、虚假性信息和在互联网上造谣传谣等情况后,及时报告,加强监测和跟踪,积极引导舆情向正确、健康方向发展,对群众有疑惑、有怨言的社会舆情,及时与相关部门、单位联系,了解事件真相,多做解疑释惑、说明真相的工作,防止以讹传讹,尽量少使用和不使用“封堵删”措施。

(三)加快县区级政府网上舆论监督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依法约束“新闻自由人”的行为。网上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离开法律的保护,舆论监督的功能就会受到削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样,没有法律的约束,网上舆论监督也会被滥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快网上舆论监督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依法约束“新闻自由人”的行为,严厉打击一些别有用意的“新闻自由人”的恶意炒作,甚至利用新闻媒体监督的作用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

(四)创新开展网民互动活动。以实现政务信息双向交流与互动沟通为目标,进行舆论引导。大胆创新活动形式,力求新颖独特和富有社会效果,吸引公众注意力,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支持。可尝试组织开展一些“网上大走访”、“一把手网上办公”等互动活动或者在网上社区开设“政府工作论坛”、“政务评议”等主动形式的议题设置,从网民的“灌水”、“拍砖”中了解民生、体察民意、收集民间智慧,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促进和谐干群关系建立。同时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大力组织开展正面舆论引导,展示政府部门良好形象。

(五)完善网络舆情危机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危机应对能力。一是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细化不利信息的研判。对不利信息进行评估,研判其舆论引导的范围和难易程度。二是建立三类信息库,完善网络危机舆论引导资源体系:法律法规库———收集整理国际互联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集合成库,完善网络危机处置法理依据。处置预案库———根据不利信息的危害程度、威胁性大小,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危机分级的做法,将网络舆情危机等级划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并按照不利信息的类型,调动与之对应的内外资源和力量,建立网络危机处置预案库。典型个案库———收集国内外的危机应对个案集合成库,同时要加强假想危机应对演练,对内外资源和力量进行充分的磨合,形成默契。三是注意策略应用,提升应对技巧。以真实身份、普通网民或者恶意攻击者的身份多注册不同的用户名,多角度树立形象,防范风险。对“较大”等级以上的网络舆情危机要及时判断其是否存在组织性的介入或者策划。回帖真挚,理据充分,以清晰的事实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达到正确引导舆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

9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