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发生的有关食品质量事件
(完整版)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推荐文档
1、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点评:在中国许多县级以下的农贸市场里许多食品特别是炒货,都是自制自销的,这些摊贩在市场上有摊位店铺,在家里或其它较隐的地方有自开的加工厂。
加工爪子花生等一些炒货,这些加工厂所用的场所完全没有卫生可言,也没有任何审批手续,就是有往往都是很形式的东西,他们加工时所用的油当然不会是好油,来源渠道也完全不清楚,反正会有人专门到店铺里来推销,会自动送上门来,加工者并不管油到底好不好,只要便宜就行,他们明知不会是好油,但也不会想到可能是毒油,他们的商品会通过各种渠道流通到全国各种经营场所。
包括各种大型超市。
特别是各种宾馆酒家等,事实上炒货的“脏”说出来足可让人大倒胃口,他们所谓的工厂办了十几年,从来就没有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去过,一,他们的厂是地下的,二,这方面好象没有人去管,当地zf为了地方经济往往都是采用宽松政策,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这食品到底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三,从来就没有人问过、查过商贩货物的来源和渠道,四,对于炒货并没有一些相关的较详细的法规可寻可依,特别是对一引起自产自销的小作坊,完全就没有相关措施。
五,中国人喜欢“运动”,往往是发现严重问题后就来一下“运动”,而不法商人为了利益是挖空心思,无孔不入,无时不动,而监督部门则是上面叫动他才动,在“运动”与“运动”的时间里,谁去保证商品的质量呢?2、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除了法律方面的局限性,还在于我们广大民众特别是官员对各种知识的贫乏,试想: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之前,又有几位官员清楚“瘦肉精”“苏丹红”“牛肉精膏”等概念呢?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中,最需要监管的是流通渠道和商品来源,可是监督部门人浮于事,有几个真正为人民的生命安全着想并时时牵肠挂肚呢?3、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近十年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
4月17日凌晨,沈阳市公安局调集皇姑、和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分局警力开展端窝点行动,在该大棚内查获使用有害非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吨,半成品8吨。有数据指出沈阳市场上近三分之一是毒豆芽。了让食物更加漂亮、增加黄豆发芽率,这些豆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诺沙星等违法添加剂。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恩诺沙星是一种抗生素,一般用在动物身上;6-苄氨基腺嘌呤长期食用则会在人体内产生可致癌的亚硝酸盐。
2011
催熟芒果
4月6日上午,媒体走访了华润万家、人人乐等大型超市。发现果品区大多摆放着用保鲜膜包裹的芒果,长得饱满,色泽鲜黄。而海南芒果5月中旬才成熟,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芒果基本都是被一种叫“乙烯利释剂”的“药”催熟的。
“乙烯利释剂”是一种低毒农药,如果用量过大、就会超出国家标准,食用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醒广大消费者,吃芒果时,最好清洗干净、去皮食用。
同类事件回顾:
1998年5月,刚回归不到一年的香港同胞,因宴请客人食用内地供应的猪内脏,共造成有17人中毒的恶性事件,经香港《东方日报》等传媒竞相报道,惊动了中央政府高层,才终于撕开了“瘦肉精”在中国危害的黑幕。内地传媒也纷纷跟进。
1998年中国内地首次发生了“瘦肉精”中毒事件:从外地回广州探亲的王小姐投诉,她一家6口进食了含“瘦肉精”的猪肝后,发生手脚颤抖、头痛、气促等不适。虽然此前曾在内地市面上售卖的猪肝中检测出“瘦肉精”,但进食含“瘦肉精”食品导致发生食物中毒,在内地还是首次。
问题银鱼用福尔马林
南京被曝小龙虾事件之后,其他水产品的安全问题也一并关注起来。2010年8月疾控中心公布了水产品抽检结果,共计有3种水产品被查出含有孔雀石绿、甲醛等违禁成分。无独有偶,2011年4月青岛市城阳质监局接市民举报,在一民房内查获大量“问题银鱼”。据统计,现场共查获小银鱼1.6吨,福尔马林100公斤。
国外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国外食品安全事件案例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而国外的食品安全事件更是时常引起公众的广泛讨论和关注。
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国外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担忧。
以下将列举一些近年来国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以此提醒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
首先,2013年,美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肉类产品安全事件。
据报道,一家美国的肉类加工厂被曝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过期肉类,并且在处理过程中违反了卫生标准。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肉类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担忧,也对美国食品监管体系提出了质疑。
其次,2015年,德国爆发了一起严重的鸡蛋污染事件。
据报道,一家鸡蛋生产企业被曝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含有有害物质的饲料,导致生产的鸡蛋受到了严重污染。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鸡蛋质量和生产环节的关注,也对德国食品生产监管体系提出了质疑。
再次,2018年,日本爆发了一起严重的水产品污染事件。
据报道,一家水产品加工企业被曝出在加工过程中违反了卫生标准,导致生产的水产品受到了严重污染。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水产品质量和加工环节的关注,也对日本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出了质疑。
最后,2020年,澳大利亚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奶制品安全事件。
据报道,一家奶制品生产企业被曝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导致生产的奶制品受到了严重污染。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奶制品质量和生产环节的关注,也对澳大利亚食品生产监管体系提出了质疑。
综上所述,国外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不仅对当地民众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担忧。
对于这些事件,我们应该引以为戒,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要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的食品,避免因食品安全问题对健康造成损害。
希望未来能够减少甚至消除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让人们能够放心地享用各种食品。
外卖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外卖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外卖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不少外卖平台上出现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些事件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隐患,也对外卖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典型的外卖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首先,2018年,某外卖平台上曝出了一起外卖餐厅使用过期食材的事件。
该餐厅被曝光在食材过期后仍然使用,并且没有经过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测,直接制作外卖食品。
这一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也让人们对外卖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
其次,2019年,某外卖平台上爆出了一起外卖配送员在配送途中恶意打开食品包装并偷食的事件。
这名配送员在送餐途中将食品包装打开,取出部分食品进行食用,然后重新包装送达顾客。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顾客的权益,也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另外,2020年,某外卖平台上发生了一起外卖餐厅卫生条件差的事件。
有消费者曝光了一家外卖餐厅的厨房卫生状况极差,存在食材交叉污染、食品存储不当等问题。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外卖食品安全的担忧,也对相关外卖平台的管理责任提出了质疑。
针对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外卖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外卖餐厅的食材采购和储存管理不规范,存在使用过期食材的情况;二是配送员的不端行为,包括恶意打开食品包装和食用顾客食品等;三是外卖餐厅的卫生条件存在隐患,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针对外卖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监管和管理。
首先,外卖平台应该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入驻餐厅进行严格审核和监督,确保食材采购和储存符合规范。
其次,加强对配送员的管理和培训,建立配送员行为监控机制,严禁恶意破坏食品包装和食用顾客食品。
最后,外卖餐厅应该加强自身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卫生检查,确保厨房和食品的安全卫生。
综上所述,外卖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管理,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只有这样,外卖行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放心的外卖食品服务。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案例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案例过去几年,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几个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方面的典型案例,以及案例背后的启示和解决方案。
案例一:毒奶粉事件在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即毒奶粉事件。
这一事件的起因是一家乳制品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工业原料。
这使得其生产的奶粉含有高浓度的三聚氰胺,严重危害了婴儿的健康。
该事件爆发后,无数婴儿因喝到这种受污染的奶粉而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有婴儿因此丧生。
这一案例揭示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如企业对原料的检验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等。
政府随后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奶粉生产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包括加大对原料供应商的抽检力度、建立奶粉产品追溯体系等。
这一事件也提醒了企业要加强自身的质量控制和责任意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案例二:有机食品控制标准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食品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然而,有机食品市场上的标准和认证缺乏一致性,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上出现了一些有机食品控制标准,如欧盟的有机食品标志、美国的USDA有机认证等。
这些标准包括了对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一系列要求,如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等,要求使用有机原料等。
通过引入有机食品控制标准,消费者可以更好地辨识出符合一定标准的有机食品,进而保证了其质量和安全。
案例三:食品追溯体系近年来,食品追溯体系成为了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重要手段。
通过食品追溯体系,消费者可以了解到食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可以通过追溯体系迅速定位问题所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日本为例,该国的食品追溯体系非常发达。
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食品上的二维码,获取到食品的详细信息,包括生产日期、生产地点、原料来源等。
近年食品安全事故汇总
海南毒豇豆
海南产豇豆在武汉查出含有 禁用农药后,合肥又检测出有毒 豇豆。所涉高毒农药水胺硫磷为 高毒杀虫剂,属高毒农药,禁止 用于果、茶、烟以及中草药植物 上。2006年,国务院就明确禁用 了一系列高毒农药。“毒豇豆” 事件使人们对这一禁令的执行效 果生出质疑。如何加强农业生产 和食品加工链条的基础环节,成 为一个沉甸甸的课题
青岛新闻网4月14日讯 近日,青岛市城阳质监局接市民举报,在一民房 内查获大量“问题银鱼”。据统计,现场共查获小银鱼1.6吨,福尔马林 100公斤。据相关责任人交代,“加工厂”有3个浸泡池,里面装满福尔马 林。工人将银鱼倒入福尔马林池子,以此来确保产品不腐烂、颜色鲜亮 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外观无色透明, 具有防腐、消毒和漂白的功能。 不同领域有不同作用,浸泡过的小银鱼更好看,体积增大,有弹性,不容 易腐烂。但是食用这种小银鱼后会造成消化道灼伤,严重的可以导致消化 道穿孔,甚至休克。特别是长期接触甲醛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生殖能力 缺失,甚至是白血病。
大闸蟹中毒事件 2006年10月18日,台湾卫 生部门发布消息,称从昆山阳 澄湖水产公司进口的约3吨阳 澄湖大闸蟹验出致癌物质硝基 呋喃代谢物。后来证实为夸大 其词,国家质检总局10月20日 对外表示,今年以来,内地大 闸蟹出口743吨,没有发生质 量卫生问题。 据了解,人体长期大量摄 入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 癌的可能性。而且,蟹体内有 大量的抗生素药物残留,会使 食用者产生耐药性,降低此类 药物的临床效果。
企业缺乏社会责任 缺乏社会道德,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毒豆芽可致癌
2011年4月17日凌晨,沈阳市公安局 端掉一毒豆芽加工窝点,在该窝点内查 获使用有害非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豆芽2 吨,半成品8吨,老板称这种豆芽“旺 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有数据指出沈 阳市场上近三分之一是毒豆芽。了让食 物更加漂亮、增加黄豆发芽率,这些豆 芽里被加入了尿素、恩诺沙星等违法添 加剂。其中尿素用量超标27倍;恩诺沙 星是一种抗生素,一般用在动物身上; 6-苄氨基腺嘌呤长期食用则会在人体内 产生可致癌的亚硝酸盐。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而食品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影响。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会列举一些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以便让大家更加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首先,我们来看一起曾经引起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三聚氰胺事件。
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三聚氰胺污染事件,导致了大量婴儿配方奶粉受到污染,引发了全国性的恐慌和不安。
这一事件不仅让人们对奶粉产品的安全产生了质疑,也让人们开始对整个食品行业的监管体系产生了怀疑。
其次,近年来,各种地沟油事件也频频曝光,给人们的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地沟油的生产和使用不仅严重违反了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更是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些事件不仅让人们对餐饮行业的安全产生了担忧,也让人们对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
另外,近年来,一些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也时有发生,比如硫磺超标、柠檬酸超标等。
这些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不仅让人们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担忧,也让人们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的监管产生了怀疑。
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让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也让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更加严格。
总的来说,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影响,也让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了更加重视。
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加大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力度,让人们能够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
同时,我们也希望消费者能够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放心、安全的食品,共同维护食品安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食品环境。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重大事件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令举国震惊,而在此前后,食品安全的危机在中国一再爆发。
下面就列举一些重要事件,从这些被认为是“公开的秘密”中,我们或许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企业的经营之道。
1、毒大米事件:2000年12月4日,广东省市卫生防疫部门、市区工商部门查封了八吨掺了石蜡油的东北大米。
2001年广州7月又在天平架牛利岗一货仓商店有掺有矿物油的“毒米”查处300吨“毒大米”经过漂白等加工……。
致癌大米”一般由霉变、生虫的陈旧米加工而成,经过去皮、漂白、拌油之后才能摇身变成“优质大米”,所以一般这些米粒都不怎么完整、完滑,如未加香精则仍有股霉味,如加上香精则会发出其它香味。
毒大米”的主要有害物质是黄曲霉,在食品污染的因素中,生物毒素污染危害最重大,而黄曲霉毒素则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名列毒性之首。
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以上。
2008年9月日本市场也出现了“毒大米”事件,但是事情暴露后,当事人日本奈良米谷销售公司社长中川昭一(54岁)无法活下去,以自杀谢罪。
2、敌敌畏火腿事件: 2003年11月16日“敌敌畏金华毒火腿”被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之前在2002年金华市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中,发现使用违禁药物生产火腿的企业就有25家之多。
据知情人说,往火腿里添加敌敌畏在当地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加入水中,来浸泡猪腿为了防止蚊蝇和生蛆。
为什么被当地人认为是“公开的秘密”的加工法可以沿用那么多年,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
3、苏丹红事件: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1号”。
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1号”的行动席卷全球。
2005年3月2日,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1号”,打响了全国查处涉红食品的第一枪。
近五年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排行榜
Top.3 全国特大地沟油案
• 曝光时间:2011年10月 • 事件概况:2011年10月,金华市苏梦乡村民经常闻到附近很臭
很臭的味道。传出恶臭的院子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一个城乡接合部。 警方调查发现院子门口堆放了大量空油桶,地上油迹斑斑,
而这难闻的味道也很像是熬制泔水加工地沟油的味道,警方调查 发现现场没有泔水,只有成堆的油脂块,这些油一部分来自于附 近的另一个油脂加工点。
• 2011年11月26日消息,河南全省法院受理的59起114人
的“瘦肉精”案目前已经全部审结。 其中,检察院撤 回起诉1案1人,其余58案113人均被判刑,制售者和公 职人员共77人获刑。
• 危害:瘦肉精,指的是一类动物用药,包括盐酸克仑特
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硫酸特布他林等,属于肾 上腺类神经兴奋剂。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的确 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但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 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 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 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 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至于究竟摄入多大量,如何 导致恶性肿瘤,有关病例研究国内外尚无定论。但是, 近几年,各地“瘦肉精”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时有 发生。 早在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 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
• 2012年3月21日浙江、安徽、上海、江苏、重庆、
山东六省市公安机关在公安部现场统一指挥下集 中对浙江金华特大新型地沟油专案实施收网行动。 此次行动从上游收购加工到下游销售全环节摧毁 了特大新型跨省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炼制新型 地沟油工厂、黑窝点13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00 余人、现场查获新型地沟油成品、半成品及油渣 3200余吨。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食品安全事故不仅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食品中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旨在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 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聚氰胺事件。
这种化学物质被严禁用于食品加工,然而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提高奶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故意掺入了三聚氰胺。
数以千计的婴儿因饮用受污染的奶粉而受到严重伤害,引发了公众的恐慌与愤怒。
这一事件暴露了监管不严和不道德商业行为的问题。
政府在事件爆发后采取了严厉措施,打击了相关不法分子,并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检测机制。
此外,企业及消费者也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和购买环节的监督,共同守护食品安全。
2. 苏丹红事件苏丹红是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合成染料,但在2005年,苏丹红却被发现出现在食品中。
这种染料被非法添加在辣椒粉、火腿等食品中,对人体健康有着潜在的损害。
苏丹红事件引发了广泛的恐慌,人们开始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更大的担忧。
为了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了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工作。
此外,加强对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促进透明的食品信息披露,并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也是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3. 毒大米事件近年来,毒大米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一些农民为了提高产量而滥用农药,使得大米中残留的有毒物质超标。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包括农药的合理使用、农田水质的监测等。
此外,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推行有机农业等也是有效降低农产品安全风险的方法。
4. 油麦菜事件油麦菜是我们日常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然而近年来油麦菜被发现含有过量的农药残留。
由于缺乏监管和质量检测,大量的农药被无意或有意地使用在农产品上,威胁了公众的健康。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各种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来探讨这些事件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解决和预防这些问题。
一、奶粉事件近年来,奶粉事件频频发生,引发社会广泛担忧。
这些事件主要是因为厂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采用了不法手段,向奶粉中添加有害物质,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这些事件的发生让人们对奶粉的品质产生怀疑,导致了奶粉市场的混乱。
二、瘦肉精事件瘦肉精被广泛使用于肉类生产中,以使猪肉或牛肉看起来更加肥美。
然而,瘦肉精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
瘦肉精事件暴露了食品安全监管的不足,导致了人们对于肉类产品的消费信心下降。
三、农药残留事件农药残留是农产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方面。
农民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抵抗病虫害,滥用农药的现象较为普遍。
这些农药残留超过了安全标准,对人体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四、黄曲霉素事件黄曲霉素是一种常见的霉菌毒素,它主要存在于粮食中。
在某些地区,由于不正确的储存和保存方式,粮食中黄曲霉素的含量超过了安全标准。
长期摄入含有黄曲霉素的食品会对人体造成肝脏和免疫系统等多个器官的损害,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五、假冒伪劣食品事件假冒伪劣食品事件指的是制造商以低廉的价格使用劣质原料,制造出与正品相似的产品。
这些假冒伪劣食品往往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得到必要的监管和检验,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六、食品添加剂过量事件为了改善食品的口感、保存期限和外观,一些食品生产商会在产品中过量添加化学添加剂。
这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潜在的危害,尤其是对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
七、动物突变事件近年来,一些动物突变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些事件往往是由于不当使用激素或转基因技术所导致的。
动物突变事件的发生,不仅对于动物本身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给人们的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八、冷链物流失控事件冷链物流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食品安全事件回顾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事件回顾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社会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回顾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揭示其中的问题,并探讨相关解决方案。
1. 毒奶粉事件在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毒奶粉事件,震惊全球。
数以千计的婴儿因摄入了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的奶粉而受到伤害。
这一事件揭示了食品生产企业缺乏合规监管和追溯制度的严重问题,以及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的弊端。
解决方案:建立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强制执行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和产品追溯体系,增加食品质量检测频率和力度,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惩罚。
2. 瘦肉精事件瘦肉精被用作激素促进禽畜生长的一种化学物质,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近年来,瘦肉精在食品中的使用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对肉制品的安全性感到担忧。
解决方案: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禁止使用一切激素和非法添加物品,加大对食品的抽检力度,并建立健全的追溯体系,使消费者能够追溯到食品的生产环节和来源。
3. 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事件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但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一系列关于不合格食品添加剂的报道引起了公众的担忧。
解决方案: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确保所有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提高企业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对食品消费者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4. 造假事件食品行业的造假问题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严重损害了食品行业的声誉。
例如,某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掺入劣质原料,标榜高端产品,误导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解决方案:建立食品信用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信用管理,对违法企业实施严厉的处罚和惩罚措施,同时加强媒体监督和舆论引导,提高消费者的食品甄别能力。
近年食品安全事故
13.“一滴香”
2010年8月31日,山东媒体爆出,“只需一滴, 清水就能变高汤”的食品添加剂“一滴香”是 通过化工合成的有毒物质,食用后会损伤肝脏, 还能致癌。
14.染色馒头
近日,央视曝光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涉 嫌将白面染色制成的馒头,在上海华联等多家超 市销售。报道播出后,上海工商部门组织相关企 业自查,并已经发现了涉嫌染色处理的馒头。
•
•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1.疯牛病
1985年4月 发现可疑病例 1986年 17例 1994年5月13万头牛患病 1996年3月20日,英国政府正式承认可传染给人, 潜伏期5-15年。 焚烧400万头牛,直接经济损失60亿美元。 为彻底杜绝“疯牛病”而不得以采取的宰杀行动 损失300亿美元。 英国自1986年公布发生疯牛病以来,仅禁止牛肉 贸易一项,每年就损失52亿美元。
10.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
2006年9月13日以来,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 截至9月16日已有300多人次到医院就诊。 “瘦肉精”学名叫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平喘药。 添加到饲料里,可提高猪的瘦肉率,现已禁用。 瘦肉精含量过大或无病用药可能出现肌肉震颤、 头晕、呕吐、心悸等中毒症状,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来说危险性极大。
据张玉军在法庭上供述,往原奶中掺“蛋白粉”已是圈内人所共知 的“秘密”,这样既可以增加原奶重量,又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一举两 得,所以很受一些奶站欢迎,市场销售的潜力巨大。从2007年9月到2008 年8月,张玉军总共生产“蛋白粉”600多吨,非法获利50多万元。在河北 省正定县开工厂的高俊杰、薛建忠、肖玉、张彦军等人曾一度从张玉军处 批发购买“蛋白粉转售。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他们从购买的“蛋白粉” 中分析技术配方,开始自行研制并直接销售给一些奶站。一个较为完善的 “蛋白粉”制售网络形成,高俊杰与妻子肖玉负责组织生产,薛建忠负责 联系销售订货,张彦军负责生产技术,共生产“蛋白粉”200余吨。 2007年9、10月份,正值原奶市场淡季,各有关企业为争夺奶源,原 奶收购价格一度攀升到每公斤3.6元。当原奶价格涨到每公斤3元时,三 鹿集团不再提高收购价格,向其供奶的场(站)主要求涨价。三鹿高管中 有人提出,为保障奶源,是否允许在原奶中加水。最后高层要求:加水后 奶的含氮量不能降低,授意三鹿的一些奶牛养殖场在原奶中加水,但要保 证每百克牛奶蛋白含量不低于2.8克。 无论是含三聚氰胺的“蛋白粉”的生产者,还是往原奶中掺加“蛋白 粉”的奶农,还是三鹿集团,都知道三聚氰胺是有害物质,但却依然我行 我素,理由竟然也惊人相似:大家都在这么做。
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对应案例
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对应案例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引发公众的关注和担忧。
这些案例不仅对个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也动摇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本文将就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和对策。
一、背景介绍食品安全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例如农药超标、添加非法物质、不合格的原材料等。
这些问题涉及到了各个环节,从农田到餐桌,都存在一些不法行为和监管缺失。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1. 案例一:2018年,辽宁省某地区发生了一起农药超标的食品安全事件。
当地部分农民使用农药时没有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导致农产品超标。
2. 案例二:2019年,湖南省某餐厅被曝出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
该餐厅使用了过期的食材,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
3. 案例三:2020年,江苏省某食品加工厂被曝光添加了非法物质。
该厂商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不合法的添加剂,给消费者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这些案例只是众多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冰山一角。
它们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三、深层次原因1. 盈利驱动:一些食品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冒风险进行违法行为。
他们使用劣质原材料和添加剂,或者违规使用农药,导致食品质量出现问题。
2. 监管不到位:食品安全监管的形式主义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地方政府或监管机构只注重表面工作,忽视了实质性监管,因此监管不到位成为了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3.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
他们难以知晓食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状况,从而无法做出全面和准确的选择。
四、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大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力度,加强市场监管和监督检查。
对违法食品生产商要依法严惩,形成严峻的法律制度和惩罚机制。
2.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只有消费者具备相关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本文将对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中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期为未来的食品安全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事件一:某某公司奶粉质量门某某公司生产的婴幼儿奶粉被曝出质量问题,引发了消费者的恐慌和不信任。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和质量管理漏洞,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障。
事件曝光后,该公司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不仅经济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声誉受损,市场信任度急剧下降。
事件二:某某餐饮连锁店食品安全事故某某知名餐饮连锁店因食品安全问题频频登上热搜,消费者纷纷表示担忧。
经调查发现,该连锁店存在使用过期食材、不洁净加工环境等严重问题,严重违反食品安全法规。
事件曝光后,该连锁店被关停整顿,并赔偿了受影响消费者,但声誉受损无法挽回。
事件三:某某水果农药残留超标某某地区的水果因农药残留超标被检出,引发了广泛关注。
经检测发现,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滥用农药、违规施肥等行为普遍存在,导致水果质量无法保证。
相关部门对涉事农民进行了严厉处罚,并加强了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力度,但消费者对当地水果的信任度明显下降。
事件四:某某餐厅食物中毒事件某某知名餐厅因食物中毒事件频发而备受诟病。
经调查发现,该餐厅存在食材保存不当、加工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导致多起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相关部门责令该餐厅停业整顿,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然而,这一系列事件已经给该餐厅带来了极大的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影响分析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身体健康上的威胁,也给相关企业和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危机。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对于企业而言,唯有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份额。
原因分析这些食品安全事件背后往往存在着多方面原因:企业为了谋取暴利而忽视产品质量;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消费者对于自身权益保护意识淡薄等。
[精品]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举例1.雀巢奶粉碘超标2005-5 ,5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知名的“雀巢”奶粉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后来引发了消费者诉讼。
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标准问题的讨论。
超标,是否必然对身体产生危害?国家食品标准与人体耐受性的尺度之间,显示出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2.福寿螺2006-8 ,北京市先后有131人因生食或食用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被确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这是北京首例群体性广州管圆线虫病。
作为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该病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直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后经调查,带病福寿螺来自广西桂林。
3.瘦肉精中毒2006-9 ,广东5名工人中毒,所吃肉食中瘦肉精超标1000倍;同年,上海二百余人瘦肉精中毒。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18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瘦肉精又名盐酸克仑特罗,人食用后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因此全球禁用做饲料添加剂。
有媒体称:“添加瘦肉精是养猪行业多年来的潜规则,而监管部门似乎无力遏制。
”4.多宝鱼“嗑药”2006-11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严重消费预警,称近期抽检的30件多宝鱼样品全部含有可能致癌的禁用渔药残留—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专家指出,长期大量摄食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可能。
事发后,国家食监局即派调查组前往山东沿海各地,调查多宝鱼及其他海水养殖水产品的药物使用情况。
5.三氯氰胺2008-9 ,震惊世界的食品安全事件。
在随即掀起的行业整肃风暴中,公众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奶源造成的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于全行业,大企业、知名品牌的问题尤其集中。
中国乳业承受了空前的行业危机。
6.海南毒豇豆2010-2 ,海南产豇豆在武汉查出含有禁用农药后,合肥又检测出有毒豇豆。
所涉高毒农药水胺硫磷为高毒杀虫剂,属高毒农药,禁止用于果、茶、烟以及中草药植物上。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必须深入分析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总结教训,以期能够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水平。
本文将就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关的经验和教训。
一、毒奶粉事件毒奶粉事件是近年来最为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
此事件中,某厂商使用了含有致癌物质的添加剂,造成了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等疾病。
此事件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环节管理不合规范:生产过程中,厂商没有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导致了添加剂的错误使用。
2. 企业自律意识不强: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自我约束和自律。
3.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在此事件中发现的时间较晚,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问题的发生。
从这起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教训:1. 加强企业自律: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规范。
2. 强化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增加监督检查频率,及时发现和处置食品安全问题,防止事件扩大化。
3. 提升消费者意识: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选择有良好声誉的品牌,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以保护自身权益。
二、有毒添加剂事件有毒添加剂事件是另一类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这类事件中,制造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使用含有毒性物质的添加剂,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这种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1. 利益驱使:某些不法经营者为追求经济利益,以低成本和高利润为目标,使用有毒添加剂。
2. 监管缺失:监管部门在此类事件中未能及时发现有害添加剂,使得问题逐渐扩大。
针对这类事件,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教训:1. 增加法律法规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提高违法成本和处罚力度。
2. 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部门的人员培训和专业素养,提升监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增加消费者知情权: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大对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培养其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意识。
盘点近年来被曝光的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盘点近年来被曝光的十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在公众的视野内,这从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食品安全机制的逐步完善,但另一方面,也不禁使我们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商贩肆无忌惮的生产这些严重伤害身体健康的食物?难道仅仅是金钱的驱使么?蚊蝇聚集的黑作坊生产的小面包、为使油条更脆口而添加洗衣粉的油条、用大便做的臭豆腐、牛肚小作坊臭气熏天、用劣质陈化米做的米粉、用福尔马林浸泡的鱿鱼……黑作坊食品换上新包装堂而皇之地走入公众视野,摆上货架公开售卖。
最近曝光的毒胶囊事件,更是激起了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又一轮担忧。
跟随小编一起来盘点十年被曝光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哪些蝴蝶效应与反思。
一、2005年海鲜产品体内含有“孔雀石绿”事件回放:2005年6月5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孔雀石绿”。
有关方面将此事迅速通报给欧洲国家所有的食品安全机构,发出食品安全警报。
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布消息说,任何鱼类都不允许含有此类致癌物质,新发现的有机鲑鱼含有孔雀石绿的化学物质是“不可以接受的”。
由此,2005年7月7日,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发了《关于组织查处“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的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严查违法经营、使用“孔雀石绿”的行为。
2005年6月,《河南商报》记者对湖北、河南等地的养鱼场和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调查,辽宁《华商晨报》记者对辽宁的养殖场和鱼药商店的调查结果都表明:在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很多渔民仍然用它来预防鱼的水霉病、鳃霉病、小瓜虫病等;在运输过程中,为了使鳞受损的鱼延长生命,鱼贩也常使用孔雀石绿。
至于卖孔雀石绿的鱼药商店,由于孔雀石绿市场的存在,仍然在买卖孔雀石绿。
2005年11月,继三款“珠江桥牌豆豉鲮鱼罐头”被查出含致癌物孔雀石绿后,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公布的食物最新测试结果显示,“鹰金钱”牌金奖豆豉鲮鱼和甘竹牌豆豉鲮鱼等三个食物样本被查出含有致癌物“孔雀石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3、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4、2009年2月27日,“咯咯哒”问题鸡蛋所用饲料厂的法人代表获刑,该厂于去年9月两次向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
在08年10月,在香港对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问题饲料被查出,但鸡蛋价格出现下跌。
5、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
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田文华受审。
被告单位石家庄市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罚金4937万余元。
被告人、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2000多万元。
被告人、原三鹿集团高管王玉良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被告人、原三鹿集团高管杭志奇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被告人、原三鹿集团高管吴聚生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详细截止2009年1月9日全国累计患儿29.6万,各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与三鹿奶粉事件类似案件4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2人,逮捕60人。
为此国家质监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
石家庄市委书记免职。
6、2008年10月19日,卫生部通报了暂停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销售和使用。
该药物引起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医院的 4名新生儿产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死亡。
7、2008年10月6日,云南省红河州6名患者使用了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两批刺五加注射液后,出现严
重不良反应,其中有3例死亡。
10月7日,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出紧急通知,暂停销售使用该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
8、2008年8月,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
主要经过两道工序,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
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
过量食用会造成血小板减少,酿成急性大出血等直接身体危害。
9、2007年4月1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销售的“思念”、“龙凤”品牌云吞及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这一检测结果的公布之后,商家采取措施,对购买到问题批次产品的消费者提供退货服务。
10、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
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以致全北京市范围内停售河北产“红心”咸鸭蛋。
11、自2006年9月初开始,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疑似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
这批来自浙江海盐县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共导致上海9个区336人次中毒。
12、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
造假分子还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
这一事件造成该地区蜂蜜价格的大幅跌落。
13、2006年4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禁止奥美定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决定。
奥美定是国内惟一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产品,其用于注射隆胸。
该产品的审批过程一路绿灯,先批后检,临床7个月即上市。
近10年来,我国有近30万人使用了这种产品。
14、2005年7月5日,三鹿被查出超前标注生产日期的酸牛奶,三鹿方面表示,产品生产日期标注不存在任何问题,而是因为企业管理上的一些疏忽。
15、2005年7月5日,有媒体报道,甲醛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但众多的中小啤酒企业依然在产品里普遍使用甲醛。
“95%啤酒生产加甲醛”的说法开始广泛传播。
青岛、华润、燕京啤酒三巨头对这一说法纷纷表示异议,并表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醛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甲醛是两回事。
16、2005年6月14日,北京市工商局经抽查的潮安12家企业果脯产品二氧化硫含量超标,随即宣布广东潮安生产的果
脯全部下架,将近800 家潮安果脯蜜饯企业集体挡在了北京门外。
6月15日起,重庆、成都、西安、义乌等地相继“封杀”潮安果脯。
17、2005年5月26日,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在浙江被抽检出碘含量超标。
这一事件使雀巢该品牌奶粉在全国范围的撤柜。
18、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
从16日开始,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这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
19、2004年5月11日,广州一市民被怀疑饮用散装白酒中毒死亡,短短10天内,共有14人因饮用假酒死亡、39人受伤。
这些散装白酒中含有剧毒工业酒精甲醇。
20、2004年4月30日,“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
该厂生产的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21、2004年5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的一期“龙口粉丝掺假有术”节目揭露,部分正规粉丝生产商为降低成
本,在生产中掺入粟米淀粉,并加入了可能致癌的碳酸氢铵化肥、氨水用于增白。
22、2004年“陈化粮”事件曝光,全国10多个省市粮油批发市场发现有国家粮库淘汰的发霉米,含有可致肝癌的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试验显示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24周。
23、2003年12月1日,杭州质检部门公布“毒海带”事件的调查结果,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
不法经营者采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对海带进行泡、染加工。
24、2003年11月16日,“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被曝光,金华市的两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
金华火腿的销量几乎为零,金华市经营千年的城市名片瞬间蒙垢。
25、从2003年7月上旬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浙江省卫生监督部门查获了从嘉兴等地流出的48吨含有剧毒氰化物的“毒狗肉”。
这些狗大多为土狗,很灵活,所以较难棒杀,大多为毒杀。
26、2002年6月21日,金华市卫生局在某仓库发现标识为广西田阳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9.5吨假冒“白砂糖”,该“白砂糖”30%的成分为蔗糖,30%成分为硫酸镁,其余成分无法确认,对这批“白砂糖”全部没收并予以公开销毁。
27、2002年5月21日,长春市卫生局查处一处用牛血、猪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鸭血”的黑窝点,制造假“鸭血”的化工原料一般为建筑或化工用品。
28、2002年2月,哈尔滨香香鸟食品有限公司用去年的陈月饼非法生产汤圆的恶性事件被查处。
据当地工商部门介绍,在所查获的汤圆馅是由去年中秋节期间生产的月饼经粉碎后制得,月饼早已超过保存期,有些已发霉变质,甚至被鼠咬。
29、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
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
至今,仍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学生患上白血病。
30、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31、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