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美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美课件

课文导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王昌龄)
葡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王翰)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
飞鸟,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那样悠然自在!
布置作业
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古诗。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春望
课文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
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
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 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 赏名作之境界。
布置作业
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古诗。
第六单元 · 第二十四课
赤壁
课文导入
作者及背景简介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
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 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
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
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 ”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 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 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
爱国之情。
布置作业
背诵并正确默写这首古诗。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雁门太守行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
下片: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
苏轼
天上的明月什么时候有的?举起酒杯我问青天。不
知月亮上,今晚是何年何月,何种情景?我想乘长风到月 宫上去看个究竟,但有担心经不住月宫上的寒冷。月下起 舞,只有冷清的影子相随,怎么比得上温暖的人间呢。
月光转移,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又低低的透进雕花
的门窗里,照着不能安眠的人。月亮啊,你不应该有什么 憾事,为什么总是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才月圆呢?人生总 有悲欢离合之事,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就难十全十美。只 希望别离后的人能各自珍重,长期珍摄,可远隔千里,共 浴月光,同赏皎月。
词一开篇接连两个发问,其一,天上的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有的?其二,不知月亮上,“今夕是何年”?这样的问题李白也曾 问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相比之下,苏轼这 一问,问得更加痴迷。很明显,词人因思亲情切而生寂寞之感,不 由把酒问月,并想象着月宫今夕的情景;但他想到月宫的清寒,又 不免迟疑起来,于是,诗人转而安慰自己:在天上起舞,只有冷清 的影子相随,怎么比得上留在温暖的人间呢?词中隐约透露出再现 实中苦闷难谴,欲求解脱的情绪。
这里,圆与方、动与静、横与竖、大与小、高与低、 远与近、轻与重、明与暗、升与沉、景与情等多样、对立 的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不杂乱,又不单调;既丰富, 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造成一种和谐的美。
杜牧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太和三年进 士及第。由于性情刚强、直陈利弊,得罪当权,所以不为 重用,使他有怀才不遇的感觉,于是浪迹于江湖,饮酒赋 诗以自谴。他做诗技巧甚高,文字鲜明华丽,却又充满了 对人生的感慨,在晚唐中自成一格,为了别于杜甫,世称 “小杜”。
《无题》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 唐代后期,在统治集团内部党派激烈的斗争中,李在政治上受到压 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 诗有的抒发自己政治上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 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 为后代读者喜爱。这类诗中,尤以写相思、写失意的作品最为凄婉 迷离、优美动人。有《李山义诗集》。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 (共29张PPT)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 (共29张PPT)
诗词五首
掌握字词的读音
汉塞(sài) 鬓(bìn) 探看(kān)
宫阙(què)
琼楼(qióng)
绮户(qǐ)
婵娟(chán)
候骑( jì)
浣溪沙(huàn)
燕然(yān)
(一)学习《使至塞上》 介绍作者 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世 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苏东坡赞他“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
“蜡炬” 句用蜡烛作比 喻,却不是单 一以蜡泪比拟 痛苦,而是进 一步以“成灰 始干”反映痛 苦的感情众生 相随。
的思念如同春蚕吐死,
到死不休。“蜡炬成灰 泪始干”比喻自己为不
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
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 烧成了灰烬方才流尽一
春蚕”句表现的追求是
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
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 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
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
妙地融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二)学习《泊秦淮》
介绍作者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 士,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
杜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
唐杰出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 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名作 品有《阿房宫赋》《过华清宫绝句》《 赤壁》等。有《樊川文集》。
理解文题
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三)学习《无题》 介绍作者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共4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主要内容
作者情感、主题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了。”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
通过望神州,表达北宋沦陷的痛苦; 对孙权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 孙权那样金戈铁马、收复中原、为 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又借古讽今, 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昏庸无 能,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 愤懑之情。
《山坡 羊˙潼关 怀古》
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 险要的形势。第二层(中四句),写作者途经 潼关时的所见所感,主要写从秦汉万间宫阙化 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三层(末四 句),总写作者对百姓沉痛的感慨。
全诗表现了作者慷慨激昂的爱 国热情和以死明志、视死如归 的民族气节。
作品
主要内容
作者情感、主题
本词三问三答。上片写景,遥望中原
《南乡 子·登京
美景,想到大好中原已沦落到金人之 手,心中悲愤不已,触景生情,引发 历史兴衰的感慨;下片抒情,以孙权自
口北固 比,借古讽今,借孙权的年轻有为和盖
亭有怀》 世武功讽刺南宋朝廷。
心忧家国 ,且战且歌
——《诗词曲五首》群文阅读第一课时
24课 诗词曲五首
01 初读诗歌明体裁
02 理解诗意悟诗情

03 赏读名句知手法

第一 环节 初读诗歌明体裁
初读诗歌明体裁
本课所选的诗歌类型多样,有古乐府、歌行、 律诗,还有词和曲,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大声自 由朗读诗歌,借助诗题、出处及已知的诗词曲知识, 去判断这五首分别属于什么类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课件 (共8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诗词五首》课件 (共80张PPT)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10
新课·讲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还:飞回巢。 写南山美妙的晚景。 《归去来辞》“鸟倦飞而知还”意思是天色晚了, 鸟尚且会“知还”,人当然更应该“迷途知返”。 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 既是自然的产物,也应顺应自然之理,生与大自然 同生,死与大自然同体。
1
课堂·导入
2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 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29岁时出 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陆续 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 着时隐时仕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 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 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 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 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饮酒》。
• 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 • 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24
新课·讲解
•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急形势。
25
新课·讲解
•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 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 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 风光的悲壮之美。
11
新课·讲解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 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
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 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外物》: “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 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此指人生真意不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近体,都尤其杰出,又能融合前
人艺术旳多种优点,形成了自己
“沉郁顿挫”旳独特风格。
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
作出旳贡献是巨大旳,他对后世
旳影响是深远旳。
春望
时代背景简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年 (756年) 八月,杜甫从鄜 (fū) 州 (目 前陕西富县) 前往灵武 (目前属宁夏) 投奔肃宗,途中为叛 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这首诗作于第二年三月。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旳色彩,其 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 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错 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旳画卷。
•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目前旳形势,形 势紧急;
归纳小结
全诗体现了唐军战士浴血奋战,以 死报效朝廷,视死如归旳精神。
课堂检测
1、“黑云压城城欲摧” 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渲染出怎样旳气氛?目前常形容什么?
比喻(把敌军压向边城比喻成黑云压城 )
和夸张旳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旳 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目前人们常用来形 容局(势旳危急 )。
2、“压”字有什么作用?
饮酒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 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 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 人。29岁时出仕,任江州祭酒, 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 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 旳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令,八 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 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 歌创作,是田园诗派旳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 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 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饮酒》。
乐府曲名。
雁门太守行

语文九年级上语文版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九年级上语文版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
诗词五首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使 至 塞 上 唐 ·王维
背景资料:
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使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出塞途中,写出塞时的沿途景色。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融情于景的手法中,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惆怅,既似恬淡又似深婉的人生感触。
名句赏析
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使至塞上 ——五言律诗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ppt优质课件(77页)

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ppt优质课件(77页)

颔联: 花、鸟
颈联: 烽火、家书
尾联: 2021/10/10
白头

21
译文:
国都已变得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 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可是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只因为)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 反而痛苦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战乱持续很长时间了,家人已久无音信,此时的一
2021/10/10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
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
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
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
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
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
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
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
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
2021/10/10
31
写作背景
•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写于中唐以后,藩 镇飞扬跋扈,河北地区战事仍频,严重破 坏了国家的统一安定。李贺模拟乐府古题 而填写的这首新词,虽然带有想象成分, 并非纪实之作,但在当时是有典型性的, 且富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021/10/10
32
领会诗意
• 结合下面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每句诗歌的 大意,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小组间质 疑难字难句。
2021/10/10
14
春望
2021/10/10
15
杜甫是唐帝国盛极而 衰的历史转折时期所 产生的伟大诗人。
他亲身经受了八年安
史战乱之苦,因而社会
的动乱、中下层人的苦
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
己的不幸遭遇等,都交
织熔铸在他的名篇巨作
中。后人评杜诗为“诗
史202”1/10,/1称0 杜甫为“诗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

理解诗意
破:陷落。
国都,指长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jiàn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品析】 诗人见花落泪,闻鸟惊心,运用反衬的手法更
加突出了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
理解诗意
古时边防报警的
相当,值
烟火。这里借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事。
sāo
简直
zān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品析】
“连三月”写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的珍 贵。尾联中“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 传达内心的忧国思家之情。
结构梳理
赤壁
戟未销 兴感
任前朝
咏叹 非风便 史将淆
借古讽今 警策众人
诗歌总结:
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 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 不平,也警告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
作者简介:
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是婉约派的代表。 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 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 丈夫赵明诚病死,她境遇孤苦。有《漱玉词》传世。
感悟品析
1.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句句景语皆情语。往日繁华的长安,竟被毁到残破
不堪的地步,实在令作者痛彻心扉。首联在内容上交 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感悟品析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颔联在上联描写的基础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方法,抒发了对离别的伤感,字字痛彻心扉,悲伤 之情跃然纸上。
理解诗意
乐府曲名 雁门太守行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李贺 黑 云 压 城 城 欲 摧,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兴亡之事呢?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奔流不息。
• 解读:上阙借景抒情,作者登楼远眺,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思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 追,情感沉郁悲怆。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雪花飘进珠帘打湿了罗幕,狐皮大衣不保暖,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拉不开,铠甲冷得难以穿上。 互文修辞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沙漠纵横交错结了百丈冰,愁云暗淡无色万里凝滞。 百丈、万里:夸张,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极言奇寒。 “愁”“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这两句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在这样的一个家中,从军归来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 无靠的孤独悲伤。
理解赏析
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哀 。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 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揭示了战争带给人们 的灾难。
1.熟练背诵这五首诗词,理解其内容和情感。 2.完成九下《诗词五首》复习的后测题。
理解赏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风铺天盖地能把白草折断,塞北的天空八月就纷飞着大雪。 开头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像一夜间忽然刮起了春风,千万棵梨树开满了花。 以春景写冬景,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意境壮美, 富有浪漫色彩。体现了以苦寒为美的豪迈之情,表现出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语文九年级上语文版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九年级上语文版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
例如,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王勃通过描绘离别 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李白则通过描绘山水景色 ,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主题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诗词五首》中的主题思想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 对离别的感慨,更加珍惜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悟,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和人文关 怀。
艺术手法分析
比喻
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 物来表达思想、情感或描绘形 象。例如,“君当作磐石,妾
当作蒲苇。”
拟人
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形态、 情感或动作。例如,“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
象征
用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代表某 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例如,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排比
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意义 相近的句子来加强语势。例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延伸阅读推荐与指导
指导学生如何从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 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07
教师总结与课程评价
教师对本课内容的总结
内容深度
本课主要涉及了诗词的韵律、意 境和情感表达,通过五首经典诗 词,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诗词的美
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03
诗词主题探讨
主题思想概述
01
《诗词五首》收录了五位不同时 期、不同风格的诗人的作品,主 题涵盖了友情、离别、山水、田 园等多个方面。
02
这些诗词通过不同的意象和语言 ,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 会的感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 貌和时代背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 (共4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 (共45张PPT)

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 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 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 “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 雅有致。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是前朝之物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 有侥幸心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虽已残破不堪, 但山河依旧,春日的长安 城里草木长得照样十分茂 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只因为)感伤国事,伤心 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 痛苦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 反而心惊胆寒。
烽火连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家书抵万金。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 ,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 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 贵。
3.“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真意” 指什么?
人的自然本性。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 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 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 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 投映到作者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 大自然中折射出来。
4、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陶渊明对 自己隐居生活的满 意,从大自然里悟出 人生的真意,获得恬 静,心灵安逸,远 离世俗烦恼的思想 感情。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我的房屋建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无 车马喧嚣的烦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你问我怎么能这样?精神远离尘世, 超脱世俗,心志高远,所以居所自然也就 偏远。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ppt课件
123
春 望
唐•杜甫
123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 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 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 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 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 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 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123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 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 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 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 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 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 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 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 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123
本诗结构: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前四句,写“心远地自偏”的道理。此 四句平中见奇,貌似实写,却是虚写,由虚处见 意,实是写自己的心里感受和处世的哲理。
第二层为中间四句,描写了幽静雅致的自然景物 及悠然自得的心神情态,寄托了深厚的意蕴,创 造了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第三层为最后两句,以含而不露的手法,提示 “真意”,点题作结。
123
当堂小练习:
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 作简要评析。
1、2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 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 坚决地转折。 3、4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 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 5-8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 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 活的由衷喜杜 甫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品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精品课件
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 矣。”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 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
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
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
“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为之,而
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山间的云气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还。
傍晚
其居室为“人境庐”,诗集为《人境庐诗 草》,即取陶渊明诗意。
如此,这样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二句承上两句设问设答。因为“心” 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
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区。诗人摆脱尘俗烦扰
后的感受。
闲适淡泊的样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苏轼《题陶渊明饮酒诗后》云:“因采
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
甫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
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 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 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
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 (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 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 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 诗——《春望》。
诗歌诵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 荒城中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 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 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 要插不上头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堂笔记详细记录了《诗词五首》中的两首经典诗作《饮酒(其五)》和《春望》的学习内容。首先介绍了陶渊明和杜甫两位作者的生平和作品背景,帮助理解诗作的创作环境。随后,展示了诗文的原文,并句解析了诗意,深入剖析了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在名句赏析部分,特别强调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经典诗句的艺术魅力。感悟品析则进一步探讨了诗作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如陶渊明的超脱世俗和杜甫的忧国思家。通过这份笔记,可以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两首古诗词的内涵和精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