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新学案 (十六) 法治国家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学案(部编版)必修3第十六课课时1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政治学案(部编版)必修3第十六课课时1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

第十六课法治中国建设课标要求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课时1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核心考点一法治国家1.什么是法治国家(1)内涵: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特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内涵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原因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2.怎样建设法治国家(1)总体要求: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2)具体措施归纳提升法律的实施环节(1)遵守法律,即守法: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从事各种事务和行为的活动。

(2)执行法律,即执法:国家行政机关及国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

(3)适用法律,即司法: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4)法律监督: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依法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3.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对国家机关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对公民能够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对国家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1.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纠正: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2.建设法治国家,就是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纠正: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3.我国的法律体系以宪法和法律为核心,行政法规如果与地方性法规相抵触,必须修改行政法规。

纠正:我国的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4.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政府部门要严格公正司法。

纠正: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司法机关要严格公正司法。

8.1法治国家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8.1法治国家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会运用法治观念分析社会现象,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授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法治国家的内涵和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法治精神,提高法治意识。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学会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法治精神融入个人成长过程,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原则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具备法治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和价值观。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作业提交前,请同学们认真检查,确保语言表达清晰、逻辑严密。
3.鼓励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同学们不断提高。
4.教师讲解: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展开:
1.概念解析:详细讲解法治国家的概念、内涵及其基本原则,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等。
2.知识拓展:介绍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法治国家的发展。
3.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法治国家与公民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法治知识的重要性。

8.1+法治国家+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8.1+法治国家+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思想政治年级高一学期(春季)课题法治国家教学理念新课标主张教学中要着眼于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课堂设计进行创新。

议题式教学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也是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学手段的重要方法。

因此,本课内容也采取议题式教学方法展开。

把书本知识和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扫黑除恶相联系,引导学生透过真实系统的社会案例和丰富具体的资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思路本课内容为第八课第一框,是第七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中的总目标之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地位上属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开篇内容。

需要讲解的内容包括:第一,从含义和具体表现两个角度解读法治国家。

第二,探寻法治国家建设的有效途径。

本课以国家进行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线索,从扫黑除恶“依何而为”、“更欲何为”、“看我作为”,三“为”来进行设计,梳理相关内容,既能从宏观上让同学们感受到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性,也能从微观角度明白法治国家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实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法治国家的内涵和具体表现,能从不同主体分析如何建设法治国家;(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议题式教学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抽象概况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国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行动和一系列成果中感受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对法治国家的建设表示深深认同!2、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深刻领会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之一,明确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厉行法治,明确建设法治国家的内涵、途径和意义;(2)科学精神:深刻赞同法治国家的建设,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正确举措,懂得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3)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活动准则,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自觉行动,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理念。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知识点总

1、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全面依法治国是指在社会全面、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坚持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行政、依法司法、依法治理社会,建立社会各方面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的法治社会。

2、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包括:宪法至上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依法行事原则;公正司法原则;司法独立原则;监督执法原则,及其他法治原则。

3、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国家社会治理的根本准则,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助于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8.1法治国家(共18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8.1法治国家(共18张ppt)
2、 根据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思考我们应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3、从孙志刚事件总结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2、基本特征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法治的根本原则 ②坚持良法之治——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法治的精髓所在 ④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对国家权力的制约
二、建设法治国家
(2)坚持良法之治 思考:坚持良法的原因/良法的标准/良法如何制定 ①原因 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 挥法律的效力。
②标准 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 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 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坚持宪法 学中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的鉴定表明:“综合分析,孙志刚符合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
创伤性休克死亡”——即孙志刚是被打死的。
法律至上 随后《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和《谁为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负责》的报道,被各
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孙志刚事件受到网友们的强烈关注,被有关方面认真对待、积极 回流应浪。乞同讨年人5员月收1容4日遣,送三办位法法坚》学持的博良建士法议以之,普治最通终公促民成身实份施向20全多国年人的大《常城委市会流提浪出乞审讨查人《员城收市容 遣送办法》的废除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 思考:1、孙志刚事件启示我们法治国家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③要求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 才有法治国家。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民事和 民主权利
①原因 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表现 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课时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课程标准知能目标核心素养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2.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坚定守法学法用法的信念。

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科学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

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树立法治意识。

构建知识框架:知识梳理: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1)重要性: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必要性: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提醒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科学内涵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要求①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法治社会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法治社会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8.3 法治社会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小组号:__________【学习目标】1. 明确法治社会的内涵和要求;2. 理解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3. 明确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要求;【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我国法治社会的内涵、基本特征;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理解建设法社会的要求。

2.难点:理解法治社会的具体内涵;理解建设法治社会的总体要求。

【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诉讼有效处理纠纷的主要方式和解:当事人因合同发生纠纷时可以再行协商,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就争议的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纠纷的方式。

当事人也可以不经和解而直接选择其他解决纠纷的途径。

调节:通过第三方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活动就是调解。

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调解制度,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诉讼调解等。

仲裁:解决纠纷的一种有效途径,包括商事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农村承包合同纠纷仲裁等。

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商事仲裁。

当平等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时,双方可以将其提交仲裁机构进行商事仲裁。

诉讼:诉讼俗称“打官司”,它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

诉讼分为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三种类型。

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二、基础感知(一)法治社会的内涵(认真阅读教材P93至P94及“相关链接”,在教材中对以下内容勾、圈、画)1.归纳背诵:内涵2.掌握:原因3.牢记:内容(1)信法: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2)守法: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3)依法: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二)建设法治社会(通过认真读教材P95-P96及“相关链接”,在教材中对以下内容勾、圈、画)1.总要求2.要求(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3.意义(三)课堂检测1.建设法治国家够更好得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法治国家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法治国家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8.1《法治国家》导学案【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一、学习目标1. 必备知识:理解我国法治国家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原因;理解良法的具体要求;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

2.关键能力: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通过学习,逐渐构建起这个系统工程的框架。

二、学科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

认同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增强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心。

2.科学精神。

通过案例和老师讲授、学习,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特征;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统筹和谋划,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又要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法治意识: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国家。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为落实良法善治、建设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理解我国法治国家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原因;理解良法的具体要求;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

2.学习难点:理解坚持良法之治的具体要求;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要求。

【自主学习】1法治国家的含义:2.法治国家的具体内容3坚持依法治国原因:4坚持依法治国的要求:5法治的主要功能6国家的各项权力:7如何建设法治国家:8依法治国的依据:9依法治国的措施:10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达标检测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

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看,积极参与建设法治国家,公民应()①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积极参与立法工作②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参与建设法治国家的能力③依法行使监督权,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④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停车乱、停车难曾是困扰某社区居民的“顽疾”。

社区党委建立起“红色议事厅”,以党员为骨干,组织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在开放空间进行多次议事,达成共识,根据法规形成《社区车辆管理实施方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学习目标】(1)了解依法治国的地位、意义。

(2)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

(4)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具体要求。

2.教学难点: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自主学习1.法治的重要性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施要求:6、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7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原因:8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要求:9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因和要求10.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地位和要求11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重要性和要求12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要求达标检测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司法机关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的力度不断增强;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材料表明()①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②以人权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④政府坚持公正司法以实现公平正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这启示我们国家治理需要()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②坚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③发挥中华传统道德的教化作用④强化法治文化对道德的支撑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象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明确国歌使用的禁止行为,对违反规定、情节恶劣的予以处罚。

国歌法的颁布实施()①提高了国歌的政治地位②旨在维护公民的文化活动权③可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④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完善了法律规范体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

8.1法治国家教学设计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3)

8.1法治国家教学设计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3)
4.开展法治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增强学生的法治信仰,让他们认识到法治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法治国家的内涵、特征、基本原则等。
2.强调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法治观念,为建设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法治国家建设的短文,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5.注重课后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
-组织课后讨论,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
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主动探究法治国家的内涵和意义。
2.针对学生对法治国家认识不足的问题,采用生动案例、形象比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法治概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关注情感因素,更要注重理性思考和客观评价。
4.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
3.小组合作,制作一份法治国家宣传海报。海报需包括以下内容:
-法治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法治国家+教案-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法治国家+教案-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年级:高三学科:政治授课教师:高三政治组授课时间: 2024.10.9 授课题目8.1法治国家课型新授教具PPT课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1.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2.明确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3.阐明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能力认同我国法治国家建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情感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每个公民都应当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推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

教学重点法治国家的内涵及其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要求。

板书设计手写,拍照后将图像插入到附件中。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思议展评检其他时间(分钟) 3 12 6 8 8 3一、导以提问的方式回顾上节课的重难点知识: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二、思通过阅读教材,完成以下内容。

(一)基础感知1.法治国家的内涵2.法治国家的具体内容3.如何推进法治国家建设?4.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二)探究未知判断正误并更正1.坚持良法之治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2.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保障机制、不能腐的惩戒机制、不易腐的防范机制。

3.建设法治国家,就是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4.政府部门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

探究分享1、(2023,广东,T9)近年来,广东某法院加强涉侨审判工作,健全“海外联络员”“归侨陪审员”等工作机制,大力推广跨境诉讼“云服务”,多措并举满足广大海内外华侨华人的司法需求,为促进海内外侨胞与家乡深度融合发展增添了法治成色。

这种做法( C )①表明广东已经全面建成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②有利于团结广大侨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体现了人民法院维护侨胞合法权益的实践创新④旨在尊重和保障我国公民权利、践行司法为民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三、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有问题进行讨论。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长为主导,安排本组成员完成相关内容的讨论与回答。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三教案:8.1 法治国家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三教案:8.1 法治国家

8.1 《法治国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必备知识法治国家的内涵及其表现;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2、关键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解和掌握法治国家的内涵及其表现,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懂法、守法、用法,推动法治国家进程。

3、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要求,坚定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念。

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教学重点】理解我国法治国家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原因;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理解良法的具体要求。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依法治国的原因?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每个原则如何理解?导入新课: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讲话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三根支柱。

法治国家是目标,法治政府是主体,法治社会是基础。

本节课我们学习法治国家的相关知识。

讲授新课:8.1 法治国家展示本课学习目标:1.法治国家的内涵及其表现2.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3.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84--88,思考下列问题:(认真阅读、勾画答案,标记疑难、提出问题。

)1. 什么是法治国家?有哪些具体表现?2. 为什么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3. 何为良法?怎样坚持良法之治?4. 怎样建设法治国家?5. 建设法治国家有什么重大意义?【探究与分享】: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施行,依法征收环境保护税,实施多年的排污费不再征收。

结合材料,说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将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有什么积极作用?1.有利于解决排污费存在的执法刚性不足、地方政府干预等问题;(政府)2.有利于增强纳税人环保意识和遵从度,强化企业治污减排的责任;(纳税人)3.有利于构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绿色税收”体系;(经济)4.有利于激活企业的节能减排动力,提升环保水平、减少污染。

新教材2023_204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整合提升学案部编版必修3

新教材2023_204学年高中政治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整合提升学案部编版必修3

单元整合提升1.正确理解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1)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这是由宪法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宪法是根本法、是总章程。

我国现行宪法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

(2)依宪治国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

从内涵来看,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思想基础和活动准则。

依法治国的过程,首先就是贯彻落实宪法中所确立的制度和原则的过程。

(3)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基础。

从效力上看,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根据和基础,所有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4)依宪治国为依法治国确定了最高准则。

从权威上看,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不得超越宪法,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可以说,法治的权威,首先体现为宪法的权威;对法律的遵守,首先是对宪法的遵守。

2.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区别含义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党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1)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

其中,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基础。

三者共同构成全面依法治国的三根支柱,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就不完整,总目标就无法实现。

(2)建设法治国家是基本治国方略,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国家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

4.“五项原则”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作用(1)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才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并推动科学发展;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8.1法治国家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系列教学(统编版必修3)

8.1法治国家教学设计高一政治系列教学(统编版必修3)
4.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针对性讲解,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法治国家的基本概念、特征、现状和任务等方面。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法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时事新闻为背景,如近期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引发学生对法治国家建设的关注。
2.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作用。
3.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法治国家?为什么我们需要法治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注重作业质量,做到书写工整、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2.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主动查阅资料、开展社会实践,提高法治素养。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经过初中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但对于法治国家的理解尚处于表层。他们对于法治的认识多来源于新闻报道和社会实践,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法治国家的认识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层面:学生对法治国家的概念和特征有一定了解,但对其内涵和本质要求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行深化。
2.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任务和重大举措。
3.培养学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社会现象,提高依法维权和履行法律义务的能力。

法治国家+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法治国家+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法治国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特征,树立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心。

【科学精神】理解法治国家的特征。

【法治意识】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国家。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为建设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治国家的内涵和措施。

教学难点: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的是议题式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启发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本课采取《狂飙》电视剧导入:[总议题]在狂飙人生中探索如何建设法治国家师:同学们今年火出圈的《狂飙》电视剧看没?生:......师:那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道“在狂飙人生中探索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并展示议题,了解整个课堂环节。

(二)讲授新课[子议题1]云泥之变——法治挚旗奋进1、根据学生对此处知识有一定基础,通过自主探究便可完成。

所以需要创设好的情境加以引导是关键,形成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

因此创设了安欣日记的情境。

该情境立足于学生生活,但有高于已有生活。

虚构情境,课堂留有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增加配音,增强情境氛围感。

2、教学活动落实本环节总体原则: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和虚实结合的情境方式。

总体过程安排:首先学生看《狂飙》节选视频,从高启强的“云泥之变”中得出法治国家的含义。

然后通过听完、看完《安欣日记后》分析“安欣眼中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在学生找出关键词的基础上,并追问学生对其的理解,在师生互动中总结出法治国家的特征。

[子议题2]返璞归真——法治任重道远1、基于课标和本节课的目标要求。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培养学生法治担当。

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为本框的重难点知识,但是该部分离学生生活较远,无法直接探讨出措施,因此所以我设计开展“高启强内心独白”“火眼金睛共谋划”两个活动,在“发现问题”基础上“解决问题”才可深入探讨法治国家建设的措施。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法治国家》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法治国家》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法治国家》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8.1法治国家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法治国家的内涵”。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法治国家的内涵,分析了如何实现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第二目“建设法治国家”。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建设法治国家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阐明了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深刻领会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厉行法治,明确建设法治国家的内涵、途径和意义。

2.科学精神:法治国家的内涵,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具体举措,懂得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3.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做到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活动准则,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自觉行动,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治国家的内涵;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教学难点:法治国家的内涵四、教学过程(说明:所提供的视频并不是说必须课堂上使用,只是提供更多的选择。

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使用视频)课程导入: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2月23日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此后又多次强调。

共同推进、一体建设是对法治中国全方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

法治国家指整个国家公权力的法治化,法治政府主要指国家行政权行使的法治化,法治社会则主要指相对于国家公权力的政党和其他社会共同体行使社会公权力的法治化。

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基础。

我们从今天起学习的第八课内容,就是对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含义和意义进行深入学习,懂得为什么要进行一体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层级训练(十六)法治国家A级—学考达标练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这句话强调()A.立法的重要性B.执法的重要性C.司法的重要性D.守法的重要性解析:选A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故选A项。

2.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接受信访举报,立案、处分相关违法违纪人员。

对此你认为()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③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④坚持法律至上,任何人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D材料主要披露我国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违纪违法人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同时还表明我国坚持法律至上,任何个人都不享有“法外特权”,③④正确;①②与题意不符。

3.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下列对我国法律体系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所有法律都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②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使我国的各项生活有法可依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选B①错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可以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法律;④说法太绝对,我国法治建设正在进行,法律正在完备之中。

4.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已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对这一体系理解正确的是()①这一体系以宪法和法律为核心②宪法在这一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③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都不能与法律相抵触④若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相抵触,必须修改行政法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C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①错误,②正确;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③正确;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④错误。

5.(2017·北京高考)作为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将于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民法总则》与每个人的一生息息相关。

下列关于《民法总则》的评论,正确的有()①对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体现了对公民民主权利的尊重②对未成年人的特别保护,不符合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③人身和财产权利会得到更多保障,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④《民法总则》的颁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D《民法总则》会使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得到更多保障,这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③符合题意。

《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故④符合题意。

民事权利不等于也不属于民主权利,①说法错误。

对未成年人加以保护并没有违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故②错误。

6.《国家监察法》将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对被盘问人的留置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特殊情况最多不超过48小时)取代“两规”(以前党的纪检工作的工作条例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代问题)措施。

该措施的实施,旨在()①促使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改变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②促进国家机关依法履职,促进党纪与国法相统一③规范反腐工作的方式方法,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④保障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彰显我国民主的广泛性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解析:选B《国家监察法》赋予监察委员会的这一职权,目的在于促进国家机关依法履职,规范反腐工作的方式方法,促进党纪与国法相统一,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②③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要进一步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而不是进一步改变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①错误;材料不涉及人民民主的广泛性,④与题意不符。

7.腐败的要害,不在级别的高低,而在于权力的异化,要防止“权力的异化”,就必须()①保障公民“风闻言事”的质询权②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③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④用权力来限制和制衡权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C要防止“权力的异化”,需要加强各个层面的预防和监管,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②符合题意;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③符合题意;公民没有质询权,①不符合题意;我国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不是三权分立制,搞权力制衡和相互限制不利于民主政治发展,④错误。

8.(2018·江苏高考)备案审查是合宪性审查的一个重要方面。

2017年12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以来暨2017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体现了()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备案审查是合宪性审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合宪性审查体现了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③正确。

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④正确。

①排除,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的是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适用法律。

②错误,我国的国家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9.截至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共有271部,行政法规近600件,地方性法规超过7 000件,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制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这表明()①完善立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②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③我国完善法律实施机制,彰显公平正义④我国坚持良法之治,逐步健全法律体系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选B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①错误;目前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②正确;材料只表明我国形成了法律体系,并不涉及完善法律实施机制,③与题意不符;④是题中应有之义。

10.“长生疫苗事件”与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失职失察”“渎职”等密切相关。

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同意对事件相关的7名省部级官员、35名非中管干部进行问责。

这启示领导干部要()①自觉接受监督,勇于负责、敢于担当②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③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④树立政府权威,纠正不作为、乱作为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选B①不符合题意。

②符合题意,“长生疫苗事件”与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失职失察”“渎职”等密切相关,启示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

③符合题意,领导干部应该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要依法履行职责。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要树立政府权威。

11.《长春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提请吉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进行审议并准备公布实施。

条例公布实施的意义是()①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有没有法规无所谓,关键是对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物质支持③有利于依法办事,为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奠定了法律基础④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C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其公布实施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依法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①③④正确,②错误。

12.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①杜绝权力的滥用,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益②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③保证人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④促进各项事业有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D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制约权力,促使人们正确行使权力,但不能杜绝权力的滥用,排除①;建设法治国家,能够使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但不能保证人人遵守法律,③太绝对;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各项事业有序发展,②④正确。

13.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19年8月22日对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

为了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合法权益,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对药品管理法进行修订是必要的。

修订草案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充分吸收了各方面意见,进一步增强了制度规范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已经比较成熟。

结合材料,运用法治国家的知识,说明应如何促进药品市场健康发展?解析:材料涉及药品管理方面的立法过程。

这启示我们应坚持尊重和崇尚法律,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制定良法,同时还应加强法律的实施。

答案:①全社会尊重和崇尚法律,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②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反映民众期望,符合民众利益,体现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通过民主程序制定良法。

③重视法律的严格实施。

B级—选考提能练1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

这是因为()①依宪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保证宪法实施,才能够发挥宪法至上的作用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把保证宪法的实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④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必须保证宪法实施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选D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这是因为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保证宪法实施,才能够发挥宪法至上的作用,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①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把保障人民的根本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③错误。

15.在部署促进分享经济发展事宜时,李克强总理要求,要清理和调整不适应分享经济发展的行政许可、商事登记等事项及相关制度,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审慎出台新的准入和监管政策。

各地方、各部门要顺势而为,不要仍用老办法去管制新业态。

这一要求()①旨在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彰显政府权威②有利于落实政府主体责任,促进制度创新③规范了市场准入和监管,保证公平竞争④促进政府调整工作思路,提高监管效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提高行政服务水平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了彰显政府权威,①不符合题意;规范市场准入规则,加强市场监管,能够有利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但是不能保证公平竞争,③不符合题意;②④是题目体现的内容。

16.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纠正“四风”一刻不停歇,反腐败持续保持高压态势,违反党纪国法的党政干部多受到了相应处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