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7.1法治建设的历程课件(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示:法治建设,应符合本国历史和国情。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马克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2、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在 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
· ·
故 明 主 之 国 , 无 书 简 之 《文 韩, 非以 子法 五为 蠹教 》。
臣者法
,弗不
赏能阿
善辞贵
不,,
遗勇绳
匹者不
夫弗绕
。敢曲
争。

,法

刑之

过所

不加
有 度
避, 大智

王法战列评 统治国传价 治、时》: 术术期时毛 ,治法批泽 对、家注东 后势的道在 世治代:读 影三表韩《 响者人非史 很合物子记 大一,师 。的他从老
探究与分享
社会物质资料的的生产方式是法律 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借楼资本主义本质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组织关系
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有你们这个
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
社会物质资料具有客观性
三、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 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 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2、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 (1)形成了以宪法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了巨大成就。
封提于子 建出荀韩 君的子非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属于历史范畴。 2、作用: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和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3、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铸刑鼎,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公布成文法。
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儒家思想,强调礼法结合。
唐律疏议,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 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名词点击
中华法系 中华法系:是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法典为《唐律疏议》。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 但终以失败告终。
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力的发展
私有制产生
阶级产生
统治阶级 统反 治抗 被统治阶级
国家(统治工具) 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
4、马克思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
生产力
对 立

生产关系 一
决定社会的发展,决定 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 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 雕,以象征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 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是消极的后果,而是说,这是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的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
这些论述对于理解法的本质、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具有什么意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补充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The Code of Hammurabi)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 比(约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 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并且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
5、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 义法 6、马克思关于法的概念的定义: (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则。 (4)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有政治职能,又有社会职能。 7、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 法治意识:提升法制观念,以宪法和法律 为根本活动的准则。
• 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日常 生活中,要学法、守法、懂法、用法。
探究与分享
有观点认为,法律是人类的重大发明,有些发明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然,法律使人类学 会如何用规矩来驾驭自己。
法治文化公园
☆ 请你谈谈对上述观点的理解。 ☆ 搜集历史上的法治名言或结合一部具体的法律,说说法律校在园国文家化治墙理中的作用。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一框题 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课程结构
治国理政的 基本方式
我国法制的建设历程: 我国法律的发展史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 标和原则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 了解我国法律发展历史
•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马克思主义法 律思想的科学性;知道我国法治发展的巨 大成就,曾庆依法治国的信心。
• 理解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解释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形成、发展。
• 识记社会主义法取得的巨大成就。
• 科学精神:通过我国法治历程的学习,明 白法治的渐进性。
《汉谟拉比法典》较为完整地继承了两河流域原有的法律精华,使其发展到完善 地步。它公开确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并对各种 法律关系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
事例一 事例:【某好心人收留一不堪主人虐待而逃亡的奴隶】 定刑:【死刑】 事例二 事例:【奴隶主将奴隶伤害致死】 定刑:【无罪】
马克思说:“君主们在任何时候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
的立法还是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恩格斯说:“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他们又都
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