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通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通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物理》第七章第三节“自由落体运动”。
详细内容包括: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及特点;2. 伽利略的等加速度运动理论;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现象及原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掌握其运动规律;2. 了解伽利略的等加速度运动理论,并能运用其解释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原因;2.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伽利略的等加速度运动理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两个铁球(一大一小),计时器;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个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着地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2. 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及规律(10分钟)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其运动规律,如等加速度运动等。
3. 伽利略的等加速度运动理论(10分钟)介绍伽利略的等加速度运动理论,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如何运用该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现象及原因(10分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现象,分析其原因。
5.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及规律;2. 伽利略的等加速度运动理论;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现象及原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2)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 = 9.8 m/s²,求一个物体从10m高空自由落体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2. 答案:(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因为它们都在同一高度开始下落,且受到相同的重力加速度作用;(2)物体从10m高空自由落体到地面所需的时间为 t =√(2h/g) ≈ 1.43s。
《同时着地的两个铁球》实验设计与报告教案
实验设计与报告教案:同时着地的两个铁球一、实验介绍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同时落地的两个铁球的运动规律。
实验中铁球距离落地点相等,同时从相同高度释放。
我们将会记录两个铁球的运动轨迹以及所用时间,并计算它们的平均速度、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观察铁球的运动轨迹,掌握铁球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测定铁球的平均速度、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分析实验结果,掌握物理学中的运动规律和应用原理。
三、实验器材1. 两个相同重量的铁球。
2. 直尺、卷尺和计时器。
3. 实验室的地面。
四、实验步骤1. 用直尺和卷尺测量两个铁球的直径和球心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2. 把两个铁球一起放在同一高度的位置上,使它们距离实验室地面相等,在同一时刻同时释放铁球。
3. 记录铁球下落的起始点和落地的终点,并计算所用时间。
4. 重复以上步骤三次或更多,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 通过计算得到铁球的平均速度、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六、实验结果分析1. 根据所记录的数据,我们算出了铁球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
2.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两个铁球的自由落体运动轨迹是相同的,其平均速度、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都相等。
3.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同一高度释放的铁球,其自由落体运动轨迹相同,平均速度、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相等。
七、注意事项1. 铁球应该做好保护措施,防止景观。
2. 实验时不要搬动实验器材,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3. 实验时应根据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在进行实验时应注意安全,不要将任何物体放置在铁球下方,以免被危险的铁球砸到。
八、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2. 实验器材3. 实验步骤4. 实验结果5. 实验结果分析9、总结通过此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铁球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铁球的平均速度、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
2024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2024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书《物理》第一章《力和运动》第3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详细内容包括: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下落的规律、伽利略的等加速度运动理论、以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掌握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下落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伽利略等加速度运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伽利略等加速度运动理论。
教学重点: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两个铁球、米尺、计时器、实验平台。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播放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
2. 例题讲解(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规律(2)伽利略等加速度运动理论(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原理3. 随堂练习(1)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2)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下落速度如何变化?(3)为什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4. 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两个铁球的下落过程。
(2)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在无阻力的情况下,沿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规律:物体下落速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2. 伽利略等加速度运动理论假设: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结论:在地球表面附近,所有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相等。
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原理:在无阻力的情况下,两个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体,它们将同时着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其规律。
(2)简述伽利略等加速度运动理论。
(3)分析为什么两个铁球在无阻力的情况下能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表格式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表格式教案《两个铁球着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探索科学的精神。
2.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
难点:1. 自由落体运动中加速度为零的概念。
2. 实验中误差的分析与处理。
三、教学准备器材:1. 两个铁球。
2. 计时器。
3. 尺子。
4. 实验台。
环境:1. 实验室。
2. 安静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讲述自由落体运动的历史背景。
2. 提问: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步骤二:讲解与演示1.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演示两个铁球着地的实验。
步骤三:学生实验1.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
2. 学生互相交流实验现象和感受。
步骤四:数据分析1.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数据。
2. 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2. 提问: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2. 思考实验中误差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数据。
3. 学生能够理解实验中误差的产生及处理方法。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物理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自由落体运动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了解其他相关物理实验。
九、教学计划十、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物理》2. 网络资源:相关自由落体运动的视频、文章等。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精选3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精选3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及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伽俐略敢于提出疑顺,大胆进行试验的语句。
【教学准备】1、课外读本。
2、重量不等的两个物体。
3、课前布置学生了解伽俐略、亚里士多德生平。
【教学过程】一、读悟质疑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两个科学家之间的故事。
(指名一生简介亚里士多德、伽俐略的生平)2、在学生自学课文,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本课探究的任务:伽俐略怀疑亚里士多德的什么话呢?他是怎样证明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呢,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出示探究任务:⑴ 亚里士多德是什么样的人?当时的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⑴ 伽俐略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做了怎样的试验?结果怎样?二、自读课文,探究解疑1、阅读一段。
2、阅读第二段。
⑴ 课文告诉我们亚里士多德是什么样的人?课文用一个什么词说明当时的人对他非常相信?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
比比读读: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亚里士多德。
⑴ 指名读第二段。
3、讲读第三段:⑴ 伽俐略却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伽俐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哪句话产生了怀疑?⑴ 伽俐略是怎样想的?谁来读读伽俐略的心里话,指名读第三段。
⑴ 指点:伽俐略想的非常好,先从正面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就会产生什么结果;然后又从这句话错的一面分析。
(突出:如果……就……;但是,如果……就……)⑴ 齐读第三段。
4、讲读第四段(4~6)⑴ 伽俐略可贵的地方还表现在哪儿?默读,找出重点词语:(反复做,都证明,总是,才,已经)⑴ 齐读第四自然段。
⑴ 指点:① 在教师里做一个轻重物体同时落地的试验。
② 请同学们听师读,想象当时伽俐略做实验的情景。
③ 请大家作准备,谁能把那天的情景描述出来?⑴ 各自准备讲述。
⑴ 同座对述。
汉语集体备课教案第十二课课文二
六年级汉语集体备课教案课题:第十二课课文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型:5 时间:2016年主备:买尔热哈巴。
依明尼牙孜审核:班级:六年级鲁克沁镇中心学校导学案(六)年级(1,2)班科目:汉语时间: 2016年月日姓名:伊帕尔古丽·苏来曼课时:第五课时课题:第十一课课文二红军鞋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词义,读通句子,流利的阅读课文。
2.阅读课文,整体把握全篇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子互帮互学,小组合作交流理解生字、词语、课文内容,培养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养。
自学指导:1.正确流利的阅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伽利略是怎样做实验证明自己观点的?他为什么要在比萨塔上做实验?自学检测:每个小组的组长用不同的方式,检查组员的自学情况。
然后向老师汇报。
老师抽查若干名学生进行检测,按该抽到组员的答题情况来给小组计分。
合作学习(讨论、展示、互教环节):1.阅读课文,讨论些列问题。
1)当时人们是怎样评价伽利略的?为什么?2)实验结果怎么样?说明了什么问题?3)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达标检测:写一写,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想?--------------------------------------------------------------------------------------------------------------------------------------------------------------------------------------------------------------------------------------------------------------------------------------------------------------------。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通用7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教学目标1、2。
2、难点:教学目标2、3。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⑴ 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课件出示)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 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1、这句话是谁说的?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
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2、学生说,师总结:两个铁球____着地(板书)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
(同时补充板书)过渡:谁对谁错呢?四、质疑讨论,精讲研究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⑴ 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⑵ 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现象,了解重力加速度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原因。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重力加速度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两个相同重量的铁球、一个计时器、一个台球台或平坦的硬地面。
2.实验器材:尺子、天平、试管、水。
四、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1.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入本课教学话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同时放下两个相同重量的铁球,它们会怎么样?Step 2 实验操作1.将台球台或平坦的硬地面放在实验桌上。
2.取出两个相同重量的铁球,并称重,确保它们的质量相同。
3.将两个铁球同时放下,并用计时器记录下它们同时着地的时刻。
Step 3 实验结果1.将实验数据记录并进行分析。
比较两个铁球的着地时间是否相同,是否符合我们的预期结果。
2.引导学生探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原因,并解释为什么两个具有相同质量的物体在受到相同作用力的情况下能够同时着地。
Step 4 科学解释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铁球能够同时着地?帮助学生理解重力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
2.解释重力加速度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以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原理。
Step 5 拓展思考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个铁球质量不同,它们是否会同时着地?如果两个铁球被同时推出斜面,是否会同时着地?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情况下的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课堂小结1.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和实验结果,概括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原因。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3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优秀3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重点]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教学时间][教学过程预设](一)单元导入,明确主题同学们,走过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将走入第七组学习内容,本组课文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呢?本单元的主题就是:认准目标,不懈努力。
我们来浏览一下本组内容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人物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写了两个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亚里士多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根据课前预习,请你简单地做个介绍。
2、两位科学家,一位是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
两位科学家相距两千年,怎么会走进一个故事里?(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音字指导。
着地、更正、的确、胆大妄为3、检查生字词。
4、范读课文。
(四)导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当时社会风气从这段话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
对他的说法,人们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相信到了什么程度?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段话强调了什么?(五)细读第三自然段,了解思考过程1、我们来细读课文,看看伽利略是怎么思考的。
2、这里说的“一个事实”指的是什么?“两个结论”指的是什么?3、边演示边理解。
4、请你用自己的话来完成这个思考过程,一层一层地表述这个意思,体验一下怎样严谨地思考问题。
(六)品读四五六段,体会求实精神1、一边读一边品味,伽利略的试验有什么特点?2、把“反复”改为“重复”,行不行?“重复”就是说这个实验原原本本地再做一次,跟上一次做的没有什么不同;“反复”是说他还是在做这个试验,但是跟上一次做的可能会不一样。
四年级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个铁球着地》。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伽利略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权威”等词语造句。
(2)学会本课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追求真理必须经过严格的实验论证。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权威”等词语造句。
2.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伽利略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1.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的作用。
2. 理解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2. 启发式教学法3. 讨论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两个铁球着地》,引导学生观察课题,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两个铁球着地吗?”(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课题中的“”表示两个铁球在同一时间落地,“着地”表示两个铁球落到地面上。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和新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重点讲解生字和新词。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他的观点,即两个铁球着地。
4. 练习说话(1)学生用“”、“权威”等词语造句。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5. 总结拓展(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追求真理?(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伽利略敢于质疑,勇于实践,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用“”、“权威”等词语造句。
(3)写一篇关于伽利略的小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调、表情和停顿,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教案标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重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2. 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有关重力的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验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现象。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白板。
2. 两个相同大小和重量的铁球。
3. 实验器材:计时器、直尺、纸和笔。
4.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白板展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认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吗?为什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探究活动:1. 将两个铁球放在同等高度的位置上,并让学生观察它们。
2. 提醒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他们的想法。
3. 让学生预测两个铁球是否会同时着地,并解释他们的理由。
4. 让学生进行实验,同时释放两个铁球,并使用计时器记录它们着地的时间。
5.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与他们的预测进行比较。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他们的观察。
2. 提问学生:“为什么两个铁球不会同时着地?”鼓励学生思考和解释重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
3. 解释重力对物体下落的作用,并强调较重的物体下落速度更快。
4. 总结实验结果,强调两个铁球不会同时着地的原因。
拓展活动:1. 提供更多类似的实验情境,让学生预测和解释实验结果。
2.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验证其他物体是否也会遵循相同的规律。
3.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因素,并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评估:1. 分发一份练习题,让学生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能力。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牛顿第二定律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研究,以加深对重力和物体下落的理解。
教案扩展:1. 将实验结果与其他物体下落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教学反思:1. 观察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案设计案例分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案设计案例分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物体运动的不同状态,并能理解物体同一时刻坠地的概念。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测量物体下落时间,并能准确记录数据。
3、情感目标:能够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实验数据结果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物体下落状态的认知。
2、双物体同时坠地的概念。
3、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三、教学难点1、物体下落过程的时间测量。
2、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两个球体,分别问学生它们有什么区别。
学生可以从形状、颜色等方面进行描述。
教师问学生,当这两个球同时落地时,两个球落地的情况会有什么不同?学生可通过想象和推理进行回答。
2、实验环节教师将两个球分别放在同等高度的位置上,要求学生测量两个球同时落地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注意,在测量时间时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标准,比如说可将起始点作为时间零点。
这样,可以通过比较两个球落地的时间来判断它们哪个落地的早或晚一些。
3、结果分析通过两个球的落地情况,引出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两个球在落地的时候会有不同的落地时间?2)为什么不同大小的物体下落时间是一样的?3)当两个物体同时坠地时,它们落地的速度是否相同?通过实验结果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4、总结环节让学生归纳总结实验中发现的规律,并解释成自己能够理解的语言,以此巩固学生对物体运动状态的认知。
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质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数据结果,并发扬科学精神,对实验数据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导入下一次实验任务。
五、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本次实验和讨论,学生对物体运动的状态及同一时刻坠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正确测量物体下落时间,对实验数据结果有了更准确的分析,同时也能够正确解释实验结果的原理。
在本次实验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语文教案
《两个铁球着地》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推理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相互尊重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科学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
(3)对课文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伽利略的背景和成就。
(2)引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进行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实验过程和原理。
(2)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实验结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
(2)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推理判断。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伽利略追求真理、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品质。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4. 针对学生的反馈,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抽查或全体学生朗读,评估学生对课文语音、语调、节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默写或口头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案(通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案(通用《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物理学》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分析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理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观察与分析。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伽利略铁球实验装置,秒表,粉笔。
2. 学具:纸张,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伽利略铁球实验装置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 例题讲解(1)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推导公式。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计算给定高度下的落地时间。
(2)讨论:为什么在地球表面,不同高度的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不同?4. 学生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高度下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
(2)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2.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3.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给定高度下的自由落体时间。
答案: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给定高度下的自由落体时间为:t = √(2h/g),其中h为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9.8m/s²)。
2. 作业题目:分析实验数据,探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答案:实验数据表明,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下落的时间与高度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运动规律及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两个铁球着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及其特点。
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 两个铁球着地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两个铁球着地实验的操作与分析。
2.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2. 采用实验法进行两个铁球着地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结果。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实验:指导学生进行两个铁球着地的实验,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4. 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特点和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物理专家进行讲座,介绍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了解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科研技术。
3. 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物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2. 实验器材:准备两个铁球、实验台、计时器等实验器材,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 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案《两个铁球着地》第五章:实验与观察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两个铁球着地的时间,验证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原理:1. 自由落体理论:在真空中,所有物体无论质量大小,在同一地点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其加速度相同,即重力加速度。
2. 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距离有关,但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几乎不变。
实验器材:1. 两个相同质量的铁球。
2. 计时器。
3. 高度计。
4. 实验架。
实验步骤:1. 将实验架搭建在室内,确保实验架稳定。
2. 将两个铁球放在实验架上,相距一定距离,确保两个铁球释放。
3. 释放两个铁球,使用计时器记录两个铁球着地的时间。
4. 使用高度计测量两个铁球下落的高度。
5. 重复实验三次,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
实验记录与数据分析:1. 记录每次实验中两个铁球着地的时间和下落的高度。
2. 计算每次实验的重力加速度估算值。
3. 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两次实验的重力加速度估算值,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了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即在同一地点,所有物体无论质量大小,其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
2. 实验结果表明,两个铁球着地,说明它们受到的重力加速度相同。
实验拓展:1. 改变铁球的质量,观察实验结果是否发生变化。
2. 改变铁球的下落高度,观察实验结果是否发生变化。
3. 探讨其他因素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如空气阻力等。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操作实验器材,完成实验步骤。
2. 学生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3. 学生能根据实验结果,验证自由落体理论,并理解其含义。
4. 学生能提出实验拓展问题,并进行探讨。
教案《两个铁球着地》第六章:讨论与解释讨论目的:1. 让学生通过实验结果,讨论并解释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
2.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讨论内容:1. 解释实验结果与伽利略自由落体理论之间的关系。
2. 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教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案《两个铁球着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成果。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两个相同大小的铁球。
3. 计时器。
4. 实验器材(如尺子、桌子等)。
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重力的知识,如重力的定义、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等。
2. 提问:你们认为,如果我们在同一高度释放两个不同质量的铁球,它们会着地吗?二、实验演示(10分钟)1. 准备两个相同大小的铁球,一个较重,一个较轻。
2. 将两个铁球释放,观察并记录它们着地的时间。
3. 重复实验几次,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三、讨论与分析(10分钟)1. 提问:实验结果如何?与你们的预期一致吗?2. 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实验结果,解释为什么两个铁球会着地。
3. 介绍伽利略的实验和他的结论:在真空中,所有物体不论质量大小,都会以相同的加速度自由下落。
四、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1. 提问:伽利略的实验结论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可能存在的实验误差和局限性。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实验结果。
2. 强调实验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思维,不断探索和质疑。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介绍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和对后世的影响。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其他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问题,如竖直上抛运动等。
3. 开展科学实验竞赛,鼓励学生设计并实施自己的实验项目。
教案《两个铁球着地》六、课堂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与自由落体运动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
2. 各组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见解。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问和解答其他组的疑问。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引言:物理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与平衡的概念,本教案将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为例,设计一系列实验和讨论,从实践中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物体的运动规律。
教学目标:1. 掌握物体运动与平衡的基本概念;2. 观察和记录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现象;3.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并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
教学准备:1. 两个铁球;2. 平滑的、水平的实验台面;3. 计时器。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知识(15分钟)1. 老师简单介绍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现象,并提问:“如果我们在实验中同时放下两个铁球,你们认为它们会怎样落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猜想。
2. 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引出运动与平衡的概念。
第二步:实验操作(30分钟)1. 把实验台面放置在水平的桌子上,并确保台面没有明显的倾斜或摩擦。
2. 同时拿起两个铁球,把它们放在实验台面上,注意同时放下两个铁球。
3. 用计时器记录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所用的时间。
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第三步:实验数据分析(30分钟)1. 让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格,包括实验次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时间。
2. 让学生观察实验数据,思考是否存在规律,并讨论规律的可能性。
第四步:规律总结(30分钟)1. 分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总结实验数据,并讨论可能的规律。
2.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总结,并集体讨论得出结论。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时间是一样的。
”第五步:运动规律解释(1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即物体自由下落时只受重力的作用。
2. 老师向学生解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时间一样是因为它们在自由落体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加速度是相同的。
3. 老师鼓励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这个运动规律。
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物体的运动,探索运动与平衡的概念,并从实践中总结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规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详案
两个铁球同时落下莒县第二实验小学赵庆杰一.导入课题。
师:老师这里有两个铁球,跟我们学习的课文有关,一大一小。
我们用它来代表课文里提到的两个铁球:大的代表10磅重,小的代表1磅重的铁球。
这两个铁球如果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结果会怎么样?师:做过实验吗?生:师:没做过实验凭什么这样说?生:书上说的。
师:道听途说,不足为据,亲自做一做才有说服力。
师:请看我的演示,我把这两个球从同一高度下落,前面的同学看是否同时着地,后面的同学听是否只有一个声音。
师:是同时落下,听到一个声音吗?生:是的。
师:这个结论,可概括成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课文题目。
生:齐说,师板书:两个铁球同时落下师:强调“着”这个字读(zháo)。
再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读。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非常认真,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
(出示幻灯片)有没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①自读;②指读,教师随时订正;③齐读;④同位比赛读一读,看谁读得标准,读不准的可以相互帮一帮。
师: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呢?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伽利略提出了疑问,并通过实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说的是错误的。
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同时着地,是一个普通的物理现象,对现代人来说非常普通,没有人感到惊讶。
但在1590年,就在距今415年的欧洲,还没有认识到这个现象,因为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相信亚里士多德的话。
师:课文哪个自然段讲了人们相信亚里士多德?(第2自然段)师: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人们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相信到了什么程度?把这段话读读,这里有个词语是?(课件出示)生:信奉。
师:“信奉”什么意思?生:听从他说的话。
师:只要是他说的,就相信,那就是尊奉!只要你说的,头脑还思考吗?生:不思考!师:这就是信奉!再读这个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教学设计双凫完小李强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 、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5、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方法:朗读、交流、体会。
教学工具: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PPT1展示教材课题授者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什么地方呢?2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去意大利的比萨城玩一玩。
课件展示比萨斜塔的照片一PPT2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意大利的比萨城,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享誉世界的比萨斜塔。
请大家说说比萨斜塔为什么会闻名世界?比萨斜塔不仅以它的斜而不倒闻名世界,还因为有个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在这里做了一个著名的试验。
这个试验就叫“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投影课题:PPT3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读课题,注意“着”字的读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自读课文,注意对照你们的《开心教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都是写到了哪些人?什么事?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读完后可以划一划!生自读课文。
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坐姿、读书姿势、鼓励)师:你了解到文章都是写到哪些人?什么事情?生:亚里士多德、伽利略、人们、学生。
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关于两个铁球不同时着地的说法。
通过多次做试验,再公开验证,推翻了亚里十多德说的话。
三、认识权威,感受“信奉”师:好,刚才大家说到了课文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亚里士多德,(板书:亚里士多德)师: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人,先看看亚里士多德的塑像。
(出示投影:亚里士多德塑像)PPT4刚才同学们认真的读了课文,谁来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是古希腊著名的大物理学家师:对,他是一个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大教育家,亚历山大帝国的开国皇帝的老师,他知识丰富,提出了很多理论,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在科学方面是一个权威人物。
(板书:权威)在当时是没人比得上他的。
如果我们这些小学生来到这位大科学家面前,我们对这位大物理学家应该什么态度?生:尊敬!师:对,我们要尊敬长辈,尊敬老师,十六世纪的人们比我们还尊敬和敬怕他呢!看课文中怎么讲的?生:人们都信奉……不容更改的真理。
(板书:人们都信奉)师:信奉是什么意思?生:相信,师:单单是相信而已吗?师或生:是非常相信,认为凡是他说的话就是真理,都崇拜他!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
师:也就是说。
如果亚里士多德说:地球是圆的,那人们就会说——生:地球就是圆的。
师:如果他说地球是方的,人们就会说——生:地球就是方的。
师:如果亚里士多德说地球是方的,有个人却怀疑地球是方的。
结果会怎样?生:“人们都会责备他:‘......’”师:这责备够严厉的,谁来读出这种责备。
指名读!注意读出责备的语气。
师:当然这位科学家从来也没有这么说过地球是方的哦!但是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人们已经不仅仅是尊敬亚里士多德,而是对亚里士多德信奉、崇拜甚至迷信到了相当的地步。
课文里有个什么词来形容人们绝对相信亚里士多德的话?生:不容更改!师:对,不容更改,不容怀疑!对亚里士多德达到了迷信的地步!崇拜的地步!师:所以如果亚里十多德提出这样的观点(出示投影PPT5):“一个十磅重的铁球和……”。
生:读“一个十磅重的铁球和……”师:根据当时人们对他的信奉,肯定也会认为这个说法——生:肯定是对的!师:在生活中,鸡毛纸片树叶这些轻的东西落得慢,石头,砖块这些重的东西落得快。
那么根据我们的平时看到的表面现象,重的铁球和轻的铁球谁会落得快?生:十磅重的快!所以亚里士多德说(齐读):“两个铁球….速度是一磅重的十倍。
”板书:重球比轻球先落地。
师:好,速度与重量有关,这是大哲学家的论断,并被人们当成不容更改深信不疑“真理”!四、简介人物,学会质疑。
1、认识伽利略。
师:当时的人们都是这样认为的吗?生:是!师:真的都这样认为?生(恍然大悟):不是!师:谁不是这样认为的?生:伽利略!师:对伽利略(板书:伽利略),我们来和伽利略打个招呼吧,谁先来。
(投影伽利略的肖像PPT6)生:伽利略先生,你好。
师:一起来。
全班同学:伽利略先生,你好。
师:伽利略同学怎么称呼他?生:辩论家。
师:辩论家为什么加引号?生:表示这个辩论家有特殊含义,不是真正的辩论家。
是指他提出的问题不寻常,老师很难解答。
板书:提问不寻常师:让我看看当时伽利略当时是多大了?生:年仅25岁,大学数学教授。
板书:25岁师:哦,如果从年龄上来看,我们会觉得他——生:很年轻。
师:如果和两千多年前的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来比一下,我们感觉伽利略简直是个——生:默默无闻的小伙子。
无名小子。
生:很微不足道的人。
师:对,如果和鼎鼎有名的亚里士多德来比一下,我们感觉伽利略简直是就是一个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小伙子。
可是他却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了疑问,什么疑问呢?(投影文字:“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PPT7师:好好读这段话,看你读懂了什么?请举手。
生:读懂了栓——拖;合重——加快;但是铁球没有变。
2、怀疑需要勇气。
师:亚里士多德的话被伽利略看出了破绽,伽利略对这位所有人信奉的学术权威说的话产生了怀疑。
如果当时人们知道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有怀疑,可能会怎样?生:人们马上会责备他。
师:在当时的十七世纪,任何敢于提出一种新的认识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的。
请看布鲁诺的故事。
(投影:布鲁诺PPT8)师:大家看,这就是怀疑付出的代价!这些代价可能也会带给伽利略呢!让我们劝说一下伽利略放弃自己的怀疑吧!(出示投影,PPT9)生填读:父母可能会劝说:“孩子,——”他的姐姐会劝说:“弟弟,你——”他的弟弟会劝说:“哥哥,你——”伽利略的学生会劝说:“老师,您——”师:是啊,尽管有那么多人善意的劝说,伽利略放弃了吗?生:没有!师:面对着人们可能的责备,面对着亲人的劝告,伽利略没有放弃,我们忍不住要对年轻的伽利略由衷地称赞——生:伽利略你太勇敢了!太大胆了。
板书:大胆质疑。
生:伽利略,您真伟大!五、科学探索,不辞劳苦师:再让我们来辨别一下伽利略这个推断有道理吗?生:有道理!师:把两个铁球拴一起,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既可以是因为轻的拖住重的而落得更慢,也可以落得更快,显然是不能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的。
所以伽利略的推断很有道理。
伽利略有没有赶紧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这一惊人的推断呀?生:不是的。
师:没有发布新闻啊!那他去做什么了呢?出示投影:“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的确说错了。
”PPT10指名读。
师:怀疑不能凭白无故,要讲道理,要讲证据,观点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所以伽利略去做试验去了,他就做了一次吗?生:不是,师:几次?生:许多次!板书:多次试验。
师:这许多次都是在实验室做的吗?生:不是!师:如果都是在实验室做的实验,这叫做重复做!大家猜想一下他可能都到哪里做了哪些试验!生:田野里、高楼上、凳子上,山坡上。
师:就只用了十磅重的铁球和一磅重的两个铁球吗?生:也可能用了不同重量的铁球进行实验。
师: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生:两个不同……没有关系。
PPT11生齐读。
模拟采访师:好,现在我们穿越到了16世纪的意大利,来到伽利略的实验室,请同学们假想我们就是和伽利略相处最近的他的学生,我们肯定有很多的问题想对老师提出,先让我当第一个提问的学生吧!谁来当伽利略!(请一个学生扮演伽利略)师:伽利略老师,我想请问您为什么要不辞劳苦地做那么多次试验?生:为了保证我的推断是正确的!师:我还想请教一下伽老师,您经过试验后的结果是怎样的?生:读“两个不同…没有关系!”师:谢谢您!现在就请其它同学向伽利略老师提问吧。
生:您有没有想过您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责备?生:有想过,但是我更相信科学!为了科学我不害怕!师(适时评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真不愧是勇敢的科学家。
生:您在做实验中累吗?苦吗?生(伽利略):当然累当然苦了。
不过我为了达到目的,再累再苦也要坚持!师:一个不畏苦累和艰辛的科学家啊!师:好了,好了。
事实胜于雄辩。
伽利略老师你打算怎样公布你的这一新发现。
扮伽利略的学生:我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实验。
板书:公开验证师:我们一起到现场去观看吧!六、公开实验,感悟成功师:好,现在我们来到了比萨斜塔所在广场上,(投影比萨斜塔)PPT12大家闭上眼睛三秒钟,想象一下自己来了斜塔脚下。
一……二……三……你来到这十六世纪的比萨斜塔广场没有?生:来到了。
师:广场上人多不多,生:多。
师:你来做什么?生:我来“看看….还是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师:你听到大家的谈话了吗?大家在议论些什么?生:听到了。
有的说:“…”有的说:“……”师:听这话的意思,他们已经断定了什么?生:都认为伽利略会输!师:原来他们都是想看到伽利略的失败啊!让我们读出他们的用心吧,读“有的说……有的说……”师:听了这些人的谈论,你对伽利略的公开实验有点什么样的心情?生:担心。
师:担心什么?生:担心失败!师:担心伽利略不敢做试验了!师:你们的担心我也是有的,不过我们了解了伽利略做了很多次试验,难道还用担心吗?生:不用!师:我们不用担心伽利略不敢做实验了,看吧,他准时在塔顶上出现了!(投影:公开试验画面)PPT13再请一个同学扮演伽利略,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子在讲台上做实验。
请大家认真观察。
看清楚了吗?好,请女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人们为什么会惊讶?生: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板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师:人们明白了什么?生:“原来…全都对的。
”师投影:这时人们才明白,原来亚里士多德这位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PPT14男生齐读师:从这句话同学们体会到什么?或者你明白了什么?生:我明白了不要迷信大哲学家。
生:我明白了要敢于怀疑。
生:我明白了伽利略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从这件事,你学到了什么?生:我要向伽利略学习敢于怀疑,认真探究。
生:学到了要坚持真理……师:其实,不仅要敢于怀疑,还要努力求证;不要被别人的话压倒,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探索。
要敢于怀疑的不仅仅是大哲学家,还要敢于怀疑名人的话、书本、怀疑家长的话、老师的话等等。
而且不能光会怀疑还要去实践证明你的认识是正确的!总之要勇于打破迷信,努力探索真理。
板书:勇于打破迷信,努力探索真理(投影:启示PPT14)全班齐读启示。
七、作业拓展:下面这两句权威的话说得完全对吗?是不是说错了什么或者说得不够严密?请同学们大胆质疑,认真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