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强项令》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强项令》全文。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本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能够理解并运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加强记忆和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原文2.2 生字词解释2.3 句子翻译2.4 课文分析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1. 背诵《强项令》全文。
2. 理解并运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方式。
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课堂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介《强项令》的作者及背景。
4.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和句子翻译问题。
4.3 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4 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朗读、默写练习。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4.5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第五章:课后作业1. 背诵《强项令》全文。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深入阅读课文,做一篇读后感。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6.2 课后作业评价1. 检查学生背诵课文的情况。
2. 评估学生课后练习题的完成质量。
6.3 学生互评1.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2. 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共同进步。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激发学习兴趣1. 运用生动的语言、图片等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强项令》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能够理解并分析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介绍《强项令》的作者刘义庆及作品背景。
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解读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强项令》的故事情节与主题理解。
重点字词的的含义和用法。
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2.2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考。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作者背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案例分析法:分析重点字词的例句,进行深入解读。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课文。
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课,介绍《强项令》的作者和背景(5分钟)。
第二步: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15分钟)。
第三步:分析重点字词的含义和用法(10分钟)。
第四步: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10分钟)。
4.2 时间安排每节课45分钟,共需5节课完成本章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的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练习题正确率:学生对重点字词和人物性格的掌握程度。
5.2 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介绍刘义庆的其他作品,让学生了解其文学风格。
引导学生思考《强项令》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6.2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编写类似的短篇小说。
26强项令(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26强项令(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初步了解董宣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公正、廉洁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理解文章基本内容,2.初步感受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复述故事◆教学突破点第一课时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采取合作讨论等形式借助注释,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要情节,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感受人物董宣的那种凛然正气。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大家在第二单元的人物传记类文章中知道了许多的现当代名人的故事,从第七单元开始,我们来学习文言文传记,了解我国古代一些名人的事迹。
请大家打开课文《强项令》,看看它讲的是哪位名人的故事?[这样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相融合,学习写作方法;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兴趣。
]二、指导初读1.请同学们先自读一遍课文。
要求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标注生词读音,并划出朗读时存在的疑难问题。
2.请互相帮助,讨论解决自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可请老师帮助。
(巡视指导)3.听录音,纠正读音,质疑问难。
4.指名朗读,然后全班齐读。
[各种方式的朗读,旨在从整体感知课文,进行整体教学,引导学生多从上下文和课本注释着手来揣摩文言字词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三、指导复述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及注释,说说文章讲的是谁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还有哪些?(教师板书)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及注释,说说这些人物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情?3、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请同学们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结局。
(学生用原文回答也可,自己概括回答也可。
(参考如下: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强项令》。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对话和情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课文的背诵和默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3)培养学生坚定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强项令》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理解和翻译。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3. 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强项令》的文本。
2. 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讲解工具。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强项令》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学习和理解。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对话和情景。
(2)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探究学习(1)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思考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进行交流和讨论。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进行课文的背诵和默写。
(2)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景和人物形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强项令》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抓取关键词、句子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坚持正义的精神品质。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强项令》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3.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深入剖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3. 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运用提问、讨论、分析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思考。
3.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强项令》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实际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强项令》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强项令》教学目标知识与潜力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含义,疏通文意。
2、了解董宣人物性格,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述方法。
过程与方法透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公正、廉洁的品质,并帮忙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重点1、理解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2、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述方法。
难点理解古代“法”与“执法”和此刻的“法”与“执法”不同。
教学突破点教学中应注重透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采取合作讨论等形式疏通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同时可透过新旧知识相融合,学习写作方法;古今社会生活相联系,透过对问题的探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包拯》一文透过哪几件事表现了包拯这一人物,我们对他曾做过怎样的评价。
用心发言。
(发言应尽可能全面)2.这天,我们再来学习这样一篇传记,看看他与包拯有哪些相似之处,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领悟学习本文时要与前一篇课文从资料与写法两个角度做比较。
二、指导初读1、请先自读一遍课文。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标注生词读音。
2.请互相讨论自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可请教教师。
小组互读,纠正读音,质疑问难。
3.小组讨论,共同翻译课文。
小组合作,翻译课文,集中疑难,质疑,解疑。
三、验收效果1、检查学生自学状况。
(1)掌握下列字音:晔、圉、骖乘、敕、绶(2)解释加点生字词。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
C.将何以理天下乎D.使宣叩头谢主,……。
E.赐钱三十万。
……F.由是搏击豪强,……2、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与《包拯》一文有何不同不要求学生翻译课文,说出故事大意即可。
与前文比较也不要求细致周到,说出:本文是重点记叙一件事,来突出董宣的精神。
前文透过几件事来表现人物。
3、那么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初中语文《强项令》教案
初中语文《强项令》教案初中语文《强项令》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强项令》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汇,疏通文意,揣摩人物性格,学习运用正、侧面结合及运用语言、动作塑造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质疑、交流及演评故事等,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公正、廉洁及知错善改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二、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
2、人物形象及其刻画手法。
三、学习难点:1、古今“法”及“执法”的不同。
2、编、演、评的到位程度。
四、学习准备:1、收集古今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的清官事迹。
2、了解现行法律的原则及执法程序。
五、教学过程:(一)互动释疑(疏通文意)1、活动目的:在生生互动中,解决读音、重点词句的理解,培养自主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的习惯。
2、活动方法:小组内充分利用本组力量和工具书,解决读音、节奏,熟读课文小组内相互质疑,尽力解决重点词汇(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和句子翻译班内交流及考问师生复述故事,感知人物形象。
3、活动时间:在教师导入并初读课文后进行,约用20分钟完成(第一节课中)。
(二)演评短剧(深入理解)1、活动目的: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及塑造手法,了解古今在“法”和“执法”上的不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合作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活动方法:分两大组,各大组分三个小组分别编排古今《强项令》短剧大组内试演评比选优大组内修缮并编排课内展演评论(语言、动作、表情、剧情是否合乎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3、活动时间:第一节课布置,课外指导编排,第二节课中演评,课中约用30分钟。
六、效果测评(第一次活动)1、读准音:强项范晔陈留圉人数主之失臧亡匿死2、释词汇:①一词多义:得以被因行为而之②古今异义:谢妻子特征强项是亡3、译句子:①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②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最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强项令》(精选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之《强项令》(精选3篇)《强项令》记叙了董宣严格执法的故事,突出了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中学课文《强项令》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性格和品质。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分析任务性格品质。
难点:文言词句的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导入:今天我们来讲一个秉公执法者的故事,他就是强项令——董宣。
请同学根据你的预习,复述这个故事。
二、列出生字三、串讲课文第一节:写董宣执法的故事。
1、董宣,字少平……吏不能得。
解词:特,特例。
征,征召。
苍头,家奴。
因,因为。
匿,藏匿。
简析:先交代事件的起因。
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矛盾冲突就此展开。
指名朗读,翻译。
2、及主出行……因格杀之。
解词:及,等到。
以奴骖乘,以,用。
乃,于是,就。
以刀画地,以,用。
叱,呵斥。
数,数落,列举。
因,于是,就。
格杀,打死。
之,指代家奴。
简析:写事件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
指名朗读,翻译。
3、主即还宫诉帝……流血被面。
解词:欲,想要。
之,指代董宣。
乞,乞求。
纵,纵容。
何以,以何,凭什么。
须,等待。
被,覆盖。
简析:写事件高潮。
指名朗读,翻译。
4、帝令小黄门持之……宣以班诸吏。
解词:持,托扶。
使,命令。
谢,认错。
从,顺从。
顿,叩头。
之,凑足音节,无实意。
据,撑,按。
俯,低头。
臧,藏,。
行,施行,施加。
敕,下令。
悉,全,全部。
班,分发。
以,把。
简析:写矛盾冲突的第二个回合和故事的结局。
指名朗读,翻译。
5、由是搏击豪强……第一节完解词:由是,从此。
震栗,害怕得发抖。
简析:写董宣令豪强震栗,写他在百姓中的威望。
6、总结第一节:本段写董宣秉公执法的一个故事,突出他的不畏权贵、执法必严的精神。
文章叙事具体、层次清楚,只本文的写作特点。
第二课时一、串讲第二段这一节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
1、在县五年……敝车一乘。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强项令(第1课时)教案语文版
26.强项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了解董宣人物性格,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公正、廉洁的品质,并帮助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采取合作、讨论等形式,把握人物形象;同时可通过新旧知识相融合,学习写作方法;学习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难点理解古代“法”与“执法”和现在的“法”与“执法”不同;古今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境导入1播放多媒体贪官“李真伏法记”通过“贪官李真”的录像,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所要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
把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会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使表现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
参与学习兴趣和热情。
结合现实,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加以拓展,认识到“为官刚正,执法严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复述课文3、那么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遇到疑难,可相互讨论。
(二)新课诱思导学出示课件展思考题,学生直观、形象的参与学习。
采取合作讨论等应引导学生紧紧把握住董宣人物的事迹,因为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从这些事迹中显现出来的。
例如: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等等。
分小组讨论1光武帝对董宣前后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他的变化? (此题使学生通过对刘秀的前后态度的对比分析,理解秉公执法的意义)2董宣为什么要“大言数主之失”?3课为什么称董宣为“强项令”?4汉光武帝为什么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这对表现董宣的品质有何作用?思考回答:因为刘秀发现,董宣死后,是用布做的被子盖尸体,只有妻子和儿子在相对哭泣,只有大麦几斗,破车一辆,家境非常贫困,由此可知,董宣生前非常廉洁。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等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解题思路。
2. 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课文的背景知识。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文化知识。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查阅资料,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3. 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与其他文章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评价:结合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强项令》原文。
2. 参考资料:有关《强项令》的背景知识、解析文章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背景,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2. 第二课时:讲解课文内容,合作探讨课文主题。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强项令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强项令一、教材内容概述《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第八单元为《共赏古诗》,其中的一篇古诗为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本次教案针对此篇古诗进行授课,主要涉及课文理解、写作技巧和掌握古诗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这篇唐诗的学习,了解唐诗的特点和气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诗的特点和气韵;2.掌握古诗的文学价值观;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4.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逐句理解《登鹳雀楼》的内容;2.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3.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唐诗的意思;2.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唐诗的气韵和修辞。
五、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通过朗读和指导,让学生理解唐诗的意思和气韵;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理解唐诗的文化价值观。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活动:通过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唐诗的特点和气韵。
学生活动:听取教师的介绍,依据材料中的背景信息,猜测情节和导读。
2. 学习唐诗教师活动:逐句讲解《登鹳雀楼》的内容,解析唐诗的文学价值观。
学生活动: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理解唐诗的文化魅力。
3. 欣赏唐诗教师活动:深入剖析《登鹳雀楼》的艺术形式、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唐诗的气韵。
学生活动:通过感性体验,进一步深化对唐诗的理解。
4. 练习写作教师活动:让学生练习仿写古诗,培养他们用正确的文学方法学习文学。
学生活动:通过实践,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和诗歌技巧。
5. 总结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顾,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和收获。
学生活动:通过总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次课程的核心内容和要点。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教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学习内容。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强项令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强项令1. 教材分析本教案所涉及的教材为《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其中“强项令”为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涉及古代贵族的强盛和衰落的现象,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文明的兴荣与衰亡的因素。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古代贵族的强盛和衰落的原因;2.理解文明兴荣与衰亡的多重因素;3.掌握古代礼仪与文化知识。
2.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讲述,学生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3.通过整理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合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崇尚文明、向往和平的精神;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3. 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熟悉整个课文的内容;2.理解古代贵族的强盛和衰落的原因;3.总结多种因素导致文明的兴荣与衰亡。
3.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贵族社会的文化背景;2.帮助学生理解文明兴荣与衰亡的多重因素。
4. 教学过程4.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名人纹章或宫殿建筑代表学生们对那些古代的贵族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并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古代的贵族为什么喜欢用这些东西作为标志呢?第二步:课前导学教师在让学生们自学整个“强项令”这篇课文时,也要给学生讲解一些古代的文化背景,如商朝、周朝等。
第三步:整体阅读在引入整篇文章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师讲解补足一些必要的文化历史知识,例如商朝和周朝的历史背景。
第四步:细节分析分段、分小片段对文章细节进行分析和理解,比如分析作者用了怎样的语言、词汇和场景等。
第五步:讨论在课文阅读后,可以通过小组分工的形式讨论一下所阅读的内容,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可以通过讨论找出文章的不同解读方法。
第六步:信息整合将讨论的答案和个人观点进行信息整合,最后汇报出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听到其他小组的不同观点和解释方式,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强项令》的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语言的表达效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朗读、默读等阅读方法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文学常识的掌握,如作者背景、创作背景等。
学生朗读、默读等阅读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纸质教材和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背景知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4.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惑。
4.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6 小结与布置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布置相应的作业,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5.2 学生反馈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5.3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强项令》全文。
能够分析并解释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能够理解并描述文章的主旨和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和复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强项令》,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正义的追求。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经典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强项令》是《史记》中的一个篇章,主要讲述了项羽在楚汉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悲惨结局。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课文,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和他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2 教学资源:使用教材中的课文文本。
使用相关的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楚汉战争的背景,引起学生对项羽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项羽为何被称为“强项令”。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和他在战争中的表现。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4 表达与讨论: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2 评价标准:阅读理解测试的评价标准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关键词语的解释和句子结构的分析。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延伸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项羽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和报告。
学生可以参加班级或学校的历史知识竞赛,展示自己对项羽的了解。
5.2 活动目标:通过研究和报告,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和表达能力。
通过参加竞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项羽的案例,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历史影响。
初中语文七下《26强项令》word教案 (3)
26.强项令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汇,疏通文意,揣摩人物性格,学习运用正、侧面结合及运用语言、动作塑造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质疑、交流及演评故事等,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公正、廉洁及知错善改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二、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
2、人物形象及其刻画手法。
三、教学难点:1、古今“法”及“执法”的不同。
2、编、演、评的到位程度。
四、学习准备:1、收集古今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廉洁奉公的清官事迹。
2、了解现行法律的原则及执法程序。
五、教学过程:(一)互动释疑(疏通文意):1、活动目的:在生生互动中,解决读音、重点词句的理解,培养自主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的习惯。
2、活动方法:小组内充分利用本组力量和工具书,解决读音、节奏,熟读课文小组内相互质疑,尽力解决重点词汇(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和句子翻译班内交流及考问师生复述故事,感知人物形象。
3、活动时间:在教师导入并初读课文后进行,约用20分钟完成(第一节课中)。
(二)演评短剧(深入理解)1、活动目的: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及塑造手法,了解古今在“法”和“执法”上的不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合作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活动方法:分两大组,各大组分三个小组分别编排古今《强项令》短剧大组内试演评比选优大组内修缮并编排课内展演评论(语言、动作、表情、剧情是否合乎人物形象和时代背景)3、活动时间:第一节课布置,课外指导编排,第二节课中演评,课中约用30分钟。
六、效果测评(第一次活动)1、读准音:强项范晔陈留圉人数主之失臧亡匿死2、释词汇:①一词多义:得以被因行为而之②古今异义:谢妻子特征强项是亡3、译句子:①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②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③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④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强项令》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司马光的生平和思想。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领会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翻译: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对重点句子进行翻译和解释。
2. 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 讨论和思考: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的理解和翻译。
2. 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
3. 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2.2 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 文中一些复杂句式的分析和翻译。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和分析,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讨论法: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实践法: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司马光的生平和思想。
2. 课文朗读和翻译: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对重点句子进行翻译和解释。
3. 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4. 讨论和思考: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5. 总结和作业布置:对课文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作业。
4.2 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课文朗读和翻译:15分钟3. 分析文章结构:20分钟4. 讨论和思考:15分钟5. 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城关镇初级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
册《强项令》教案新人教版
重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分析任务性格品质。
难点:文言词句的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秉公执法者的故事,他就是强项令——董宣。
请同学根据你的预习,复述这个故事。
二、列出生字
三、串讲课文
第一节:写董宣执法的故事。
1、董宣,字少平……吏不能得。
解词:特,特例。
征,征召。
苍头,家奴。
因,因为。
匿,藏匿。
简析:先交代事件的起因。
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矛盾冲突就此展开。
指名朗读,翻译。
2、及主出行……因格杀之。
解词:
及,等到。
以奴骖乘,以,用。
乃,于是,就。
以刀画地,以,用。
叱,呵斥。
数,数落,列举。
因,于是,就。
格杀,打死。
之,指代家奴。
简析:写事件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
指名朗读,翻译。
3、主即还宫诉帝……流血被面。
解词:
欲,想要。
之,指代董宣。
乞,乞求。
纵,纵容。
何以,以何,凭什么。
须,等待。
被,覆盖。
简析:写事件高潮。
指名朗读,翻译。
4、帝令小黄门持之……宣以班诸吏。
解词:
持,托扶。
使,命令。
谢,认错。
从,顺从。
顿,叩头。
之,凑足音节,无实意。
据,撑,按。
俯,低头。
臧,藏,。
行,施行,施加。
敕,下令。
悉,全,全部。
班,分发。
以,把。
简析:写矛盾冲突的第二个回合和故事的结局。
指名朗读,翻译。
5、由是搏击豪强……第一节完
解词:
由是,从此。
震栗,害怕得发抖。
简析:写董宣令豪强震栗,写他在百姓中的威望。
6、总结第一节:本段写董宣秉公执法的一个故事,突出他的不畏权贵、执法必严的精神。
文章叙事具体、层次清楚,只本文的写作特点。
第二课时
一、串讲第二段
这一节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
1、在县五年……敝车一乘。
解词:卒,死亡。
遣,派遣
唯,只。
妻子,妻子和儿子。
敝,破旧。
简析:写董宣死后家中的景况,表现他的清贫、廉洁。
指名朗读,同桌翻译。
2、帝伤之……葬以大夫礼。
解词:伤,悲伤,感到悲痛。
乃,才。
以,因为。
葬以大夫礼,以大夫礼葬,以,用
简析:写皇帝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廉洁的官员,感到很伤心,按大夫的礼节安葬了他。
二、分析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1、引导学生归纳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学生发言后明确:第一节写董宣严格执法的故事。
表现他不畏权贵的精神。
事件的起因是湖阳公主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
高潮是公主回宫告状,董宣痛陈理由,皇帝命董宣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宁死不从。
结局是皇帝明白了个中道理,重赏董宣。
第二节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和皇帝对他的评价和待遇,表现他为官清廉。
2、引导学生体会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第一节是正面描写董宣,第二节是侧面写董宣,正面和侧面相互呼应。
第一节是课文的详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第二节是课文的略写部分,是非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