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可能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具体内容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资料。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历史资料,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2.难点:如何理解和评价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相关历史事实和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提供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观点,促进互动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插图、历史资料和案例分析等,以便于教学演示和讲解。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课件演示和教学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同时进行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日本派遣唐使等。
这些内容反映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以及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于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如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
2.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典型事例,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特点。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的教材。
3.学习资料:收集有关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资料,如文章、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如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特点。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非常活跃,不仅有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还有与阿拉伯、印度等远隔重洋的国家的交流。
本课将介绍唐朝时期的一些重要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认识到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难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3.讲解引导:教师对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唐朝时期的图片,如长安城、鉴真东渡等,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如何?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查,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教学设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方案【选用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4课,本课通过对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历史的介绍,突出的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其立足点在友好往来上。
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繁荣对周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以及唐文化的世界地位。
同时,周边国家也将他们的文化思想,民俗民风等带到中国。
学生们应该知道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世界文明,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此外,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今天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由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普遍不强,认识事物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因而,“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
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的方向。
其次,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情况。
2. 记住与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如:鉴真、玄奘、阿倍仲麻吕等。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 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 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 玄奘西行。
[教学设计思路]1.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三部分内容中, 既有外国学习中国文化的事例, 也有中国学习外国文化的事例。
遣唐使、鉴真东渡从不同角度叙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情况, 玄奘西行则介绍了中印文化交流。
2. 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科举制, 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参照隋唐律令, 制定了《大宝律令》。
材料二日本的和同开珎唐朝的开元通宝日语中使用的汉字材料三中国茶文化日本茶道唐服日本和服以上可见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当然唐与日本的交往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那时候,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 其中最有影响是高僧鉴真。
以上可见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当然唐与日本的交往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
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是高僧鉴真。
析材料, 回答问题。
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 鉴真东渡主要目的是( )A. 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B. 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C. 加强两国友谊D. 求取佛教精义2.六次东渡日本, 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 鉴真B. 吉备真备C. 玄奘D. 阿倍仲麻吕3. 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 )A. 《大唐西域记》B. 《西游记》C. 《马可·波罗行纪》D. 《史记》4. 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内容包括: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使学生了解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重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史实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图片、地图、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3.学具: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生动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本节课的主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了解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了解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史实故事。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运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知识。
2、这阅读史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鉴真东渡日本与玄奘天竺取经的史实,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弘扬中华文化而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2、通过学习,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在频繁的对外交往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2、难点唐朝对外关系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1、归纳比较法2、自主探究法3、史料展示法课时安排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PPT展示晁衡的诗,首先请同学们看一首日文诗,大家试试能不能看懂,有没有我们熟悉的内容呢?中文就是: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这是一位在唐朝做官的日本人阿倍仲麻侣,思念家乡而做的诗,日本诗里为什么会有汉字呢?日本人为什么会在唐朝为官呢?唐朝与日本有着怎样的交流呢,除了日本,唐朝与其他国家还有往来吗?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共同探讨的课题,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感知理解】中国和日本从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还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中的日本,对唐朝这个封建社会的盛世极为推崇。
因此,它向唐朝派遣大量的遣唐使。
(一)遣唐使什么是遣唐使?遣唐使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接下来我们看一段视频,同时注意几个问题:遣唐使的成员有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要来唐朝?这些遣唐使回国后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遣唐使的成员有哪些?有使臣、留学生、留学僧、翻译、医师、画师、工匠、乐师等很齐全。
都是饱学之士,专家里手。
特点:官方使团,人才多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设计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目标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教学目标目标细化目标层级结果性目标感悟性目标了解理解评价迁移运用家国情怀遣唐使的含义√√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鉴真东渡的史实及影响√√玄奘西行的史实√√唐朝时中外文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重点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和中外文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难点唐朝时中外文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核心问题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法讲解、问题导向图片展示学法自主学习、表格列举、归纳概括、合作探究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旧知导入出示复习问题:1.概述唐朝初期经济繁荣的表现;2.讲述唐前期民族交往的基本史实,分析民族交往政策的影响;3.概述唐朝的社会风气,总结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及表现。
4.列举唐朝文学艺术的表现,分析唐前期出现盛唐现象的原因。
课前复习知识点课中回答问题巩固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强与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联系。
二、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齐读标题,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齐读学习目标:1.概述遣唐使的含义,分析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2.叙述鉴真东渡的具体历史史实,探究鉴真东渡的影响。
3.概述玄奘西行的时间和贡献,分析唐朝时中外文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
朗读学习目标初步熟悉本节课需要掌握得内容,便于学习内容抉择。
三、新课讲授(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展示材料: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当时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这批使者称为什么?他们来到中国的目的是什么?2.展示中日交往的见证:1970年西安南郊出土了两瓮唐代文物,其中有5枚日本银币。
郭沫若考证,此币铸于708年(日本元明天皇和同元年),然后由遣唐使团作为礼物带到中国。
这是中日交往的见证。
3.探究遣唐使来华对日本的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唐朝的社会气象、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对唐朝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关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丝绸之路的开通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较为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历史史料,具备一定的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大多数学生喜欢通过听讲解和阅读教材来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指唐朝时期,我国与日本、韩国、印度、波斯等地的文化交流情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玄奘西行取经和鉴真东渡日本传教这两个重点。对于遣唐使来华学习这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鉴真东渡日本传教时,可以让学生扮演鉴真和日本学者,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中日文化交流、唐与新罗、玄奘西行)了解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玄奘西行的影响。
能力目标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本课,理解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西行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上进、刻苦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日本文字、鉴真像、《西游记》唐僧图)引导学生分析观察:观察第一幅图---日本文字,你发现了什么?观察第二幅图,鉴真像与唐僧图,你认识他们吗?学生交流,教师明确:第一组图片,日本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很相似。
日本国本没有文字,一千多年前,日本来华留学生即遣唐使、遣隋使,将先进的中华文明,包括汉语及汉字带到了日本。
日本从此正式开始了使用文字记载语言的历史。
至今一些很正式的文书上,都是汉字为主,最初日语的每一个音,都是由一个汉字表达,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假名。
由此可见,日本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第二幅图是鉴真,他---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三幅是唐僧,其原型人物是唐朝历经千辛万苦,不畏艰难险阻,携带大量佛经回到唐朝,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唐朝时期,我国经济繁荣,文化冒盛,是世界上十分强盛的国家。
唐政府实行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去了解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的那一段辉煌的历史。
新课探究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中日文化交流1.展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完全可以说,唐朝的影响遍及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钱文忠(中国)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一、备课标1、内容标准: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核心概念:知道,说明,理解二、备教学重、难点1、教材分析:本课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为主题讲述隋唐时期对外关系的历史。
重点是唐朝对外交往中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内容,理解对外交往活跃的根本原因是唐朝的先进和繁荣对周围国家有强大的吸引力,也是唐朝在世界上享有了很高的声望。
学习时首先要注意使同学们理解好对外关系和民族关系的区别,还有在学习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是要抓住传播文化和学习文化的不同特点来掌握。
通过学习理解盛世时期对外开放的时代特征。
2、教学重、难点: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学习过程中注重从地理方位、传播和学习等角度把握。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领会“繁荣”与“开放”单元特征中两个重要因素的内在联系(社会强盛促进了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又促进了社会发展)。
三、备学情1、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基础知识:90%以上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知识:85%学生能够掌握难点知识:80%学生能够掌握2、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部分同学对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容易混淆,学习的过程中应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把握。
部分同学对国家强盛和对外开放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存在难度,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带来的外交新局面,与当今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来对比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备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唐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等史实,培养阅读、提炼、归纳、表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唐朝时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唐朝时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归纳比较日本、天竺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领先地位。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新)⼈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化交流》教案《唐朝的中外⽂化交流》教案【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化对⽇本的影响;②知道鉴真东渡的具体历史史实及其影响。
③知道⽞奘西⾏的时间和贡献,唐朝时中外⽂化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
2.过程与⽅法①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的重⼤影响,培养学⽣的分析能⼒。
②通过出⽰⼤量的⽂字、视频、图⽚等素材,引起学⽣兴趣,并引导学⽣进⾏深度思考,提升学⽣阅读、综合感悟历史事件的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积极上进、⾃强不息的精神动⼒。
②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的重⼤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鉴真东渡、⽞奘西⾏。
【教学难点】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
【教学⽅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激趣导⼊>>>PPT展⽰:全世界的唐⼈街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图⽚是什么地⽅吗?这就是世界各地的唐⼈街,为什么外国⼈会称中国⼈为“唐⼈”?因为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分活跃,给许多国家都带来深远的影响,所以外国⼈习惯把中国⼈称为“唐⼈”。
那么今天我们就⼀起来领略⼀下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
⼆、新课学习(⼀)遣唐使1.唐朝时期,中国和⽇本的交流⾮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化,⽇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的留学⽣和留学僧等。
(>>>PPT播放⽇本遣唐使图⽚)⽇本派出的遣唐使有⼗⼏批,最多的⼀次达到500多⼈。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历法、⽂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本。
2024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05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设计说明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和谐,对外交流频繁,科技和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唐朝成为当时世界舞台的中心,逐渐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唐文化圈,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仅如此,繁荣富强的盛唐气象和开放、包容、自信的盛唐气概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至今仍令无数国人为之自豪。
本课围绕“万邦来贺,汇聚盛唐”的主题,以盛唐兼收并蓄、惠泽四方、万邦汇聚为明线,以唐朝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为暗线串联本课知识,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式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润物无声地深化家国情怀。
本课包括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三个子目,三者属并列关系。
通过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家交往的典型事例,展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局面,这对学生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启发学生感悟繁荣必须开放,开放促进繁荣的双向关系,理解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目标1.运用史料,了解遣唐使来华的目的和影响。
2.运用表格,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和异同点,感悟他们的可贵精神。
3.运用史料,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4.通过学习,以史为鉴,树立民族自信心,培育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字材料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图片《玄奘西行求法(邮票)》,并提出问题——电视剧和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有什么不同?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2.说出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
三、学习任务一材料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教学目标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概况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鉴真东渡教学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三、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都知道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那么唐僧为什么要前往西天取经呢?出来唐僧西天取经,当时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还有哪些表现呢?讲授新课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遣唐使(1)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1)鉴真是扬州大明寺高僧,接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
但鉴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2)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1.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4.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三、玄奘西行1.时间: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2.地点: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成就: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思考探究: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促进了唐朝的对外交流。
当今中国正在全力扩大开放,共建一带一路,唐朝的对外交流可以给我们提供哪些经验?学生尝试回答: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以和平往来为主教师补充:文化因多元而出彩,对待外来文化要坚持开放、包容、自信的心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共同发展。
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篇1一、牢固树立课标意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一)设计思路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研读“课程标准”自然是我展开教学设计的起点。
《课程标准》(20xx年版)对本课作出如下规定:“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这是较为典型的以“点”带“线”的呈现方式,指引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把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两个典型事例——“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
它们在中日、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影响深远,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
在学生认知水平及教材知识结构的综合考量下,我将这两点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对“鉴真东渡”这一重点的处理,我运用图片导入法,出示《鉴真坐像》图,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图片信息并关注“双眼紧闭”的细节,询问学生其中的缘由。
在问题驱动之下,学生通过充分提取书本信息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唐大和尚东征传》选段,化身为小导游为游客讲解家乡园博园内“鉴真东渡遇险纪念塔”这一景点。
之所以创设这一情境,我主要是为了吸引初一学生的主动参与,将知识点变为“活的”、“可用的”知识,既增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也在活动中渗透基本技能、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最后,我提供了鉴真在日本医药学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在传布佛法外,鉴真还传播了中国许多的文化成就,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另一重点“玄奘西行”的处理,我考虑到大部分的学生阅读过青少版的《西游记》或观看过相关的电视剧、电影作品,对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感兴趣,对相关的情节也较为熟悉,只是在历史史实与文学作品之间未能作很好的区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史实,理解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中参与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引导学生比较日本与唐朝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相似性;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唐朝的国际影响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感受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的艰难,体会一代高僧执着于理想、信念,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认识其为促进中外交流做出的历史贡献。
二、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后面明朝的对外关系和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影响。
本课主要学习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要求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
因此,我在教学中借助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又借助文字、地图资料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最后对比当今的改革开放,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但他们的兴奋点往往集中在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对历史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正确分析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思维能力不强,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注重教师引导,使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学生认识层次的上升。
四、重点难点1.重点: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
2.难点: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大屏幕展示的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教师提问:在当今的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都有华人聚集的地方,这些地方被称为“唐人街”。
他们为什么被称为“唐人街”?和唐朝有什么关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讲授新课唐朝时期周边各国的使臣和商人都纷纷前来中国,而唐朝的经济文化对交往各国影响也很大,通过商业贸易,互派使者,中国的文明、友谊传向世界,理所当然地,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也成为中国的象征,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称为“唐人”。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明白遣唐使的含义,熟悉唐朝文化对日本的阻碍;
2.明白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一起的地方。
3.明白得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缘故和阻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鉴真东渡
教学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三、探讨新知
(一)导入新课
试探:唐朝时期,
各国把中国人叫什么?现今把华人在其他国家聚居的地址叫什英国唐人街
日本唐人街
美国唐人街
么?你们明白这是什么缘故吗?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讨
遣唐使
学习与探讨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探讨讨论以下问题,教师给出总结。
1.什么是遣唐使?
2.遣唐使团的地位和成员组成有什么特点?
材料
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
——《日本书纪》结合材料分析日本什么缘故要调派唐使呢?意义?
鉴真东渡
结合课件图片展现,教师讲述鉴真东渡的经历及阻碍
玄奘西行
学习与探讨
1.玄奘西游的时刻是?
2.玄奘什么缘故要西行,前去天竺?
3.玄奘的重大奉献有哪些?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知道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内容分析唐朝时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
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
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遣唐使是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与新罗的交往则是中外交流的典型事例,既展示了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外文化的影响力。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知道遣唐使、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等史实,了解唐朝中外交流的盛况,构建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自主说明唐朝中外交流的发展史实。
史料实证:研读相关史料,认识唐朝对外交流活跃的原因。
唯物史观:通过相关史料和小说《西游记》对比,进行史料辨析出虚构的成分和真实的历史。
家国情怀:感受鉴真和玄奘锲而不舍的精神,树立坚忍不拔的人生观;通过学习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树立民族自信心,深化家国情怀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玄奘西行。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史料分析法。
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主要有哪几个?其交往的事例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教师活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9的相关内容,及下列材料展示,回答下列问题?①什么是遣唐使?②为什么日本要派遺唐使来中国唐朝?③遣唐使回去后给日本带去了什么?(2)学生活动所有历史叙述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才能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3)教师活动介绍鉴真六次东渡的过程背景,并在日本宣传中国文化,直至圆寂的情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唐王朝的对外交流情况;
技能目标: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的良好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情况吗?它有哪些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鉴真东渡:
师:课件出示鉴真东渡的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什么?鉴真东渡的意义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 18 年的西游和历时 19 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显示)旧金ft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
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
二、讲授新课
(一)遣唐使
“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日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业知识。
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倍仲麻吕(晁衡)。
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1.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日本派遣唐使;②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③使团把赠品给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2.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出示幻灯片)①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②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③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比如京城的建筑,货币的样式,诗歌、独特的茶文化等。
(二)鉴真东渡
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
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出示幻灯片:鉴真的简介。
从鉴真六次东渡中,你们能得出什么启示?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生甲:鉴真六次东渡,表明了鉴真有一股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生乙:鉴真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肯定这种行为,并为中日睦邻友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想一想,鉴真东渡为什么会在中国和日本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鉴真和尚在日本生活了 10 年,最后死在日本。
鉴真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如宗教、建筑、雕刻、医药等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
鉴真曾经居住过的奈良唐招提寺里,
直到现在,还供奉着鉴真大师在世时就做成的他的塑像。
日本政府立法尊奉它为“国宝”。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唐和日本的关系里,共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日本遣唐使、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鉴真东渡。
(三)玄奘西行
同学们,唐朝时和周边国家交往很多,除了和日本的交往外,还有和古印度的交往。
《西游记》里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源于唐朝的玄奘法师去印度(时称天竺)求法之事。
(出示多媒体)《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从玄奘和尚的图片描绘的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
玄奘身穿和尚服,胸前挂着念珠,脚穿草鞋,腰前系着小包楸。
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尘(用来驱赶蚊蝇),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
书
箱顶上是遮阳蔽雨的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小油灯。
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了解唐朝和天
竺的友好往来及玄奘西游之事。
(出示多媒体)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亲历的 110 国、
传闻的28 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
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重要材料。
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同学们,听了上面的讲解。
结合你们平时看到的《西游记》的原著、影视等作品。
比较
一下书中、影视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到的玄奘有何异同?请大家讨论一下回答。
生甲:相同之处是玄奘西游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
最后都取得了成功。
生乙:不同之处是《西游记》里的唐僧有观音指点,有功夫超群、神通广大的三个徒弟
保驾,甚至连坐骑都是龙变的。
而现实中的唐玄奘却没有这般幸运,完全是靠百折不挠的毅
力和勤学不倦的精神取得成功。
前者是虚构的,后者是真实的。
三、课堂小结
(1)唐朝为什么能够吸引万国来朝?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并由此引出下一个问题: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
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
了条件。
(2)以史为鉴:唐代的对外交流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影响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一个国家在
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
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