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驱油用石油磺酸盐应用现状及发展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I. 前言A. 研究背景B. 目的和意义II. 石油磺酸盐的生产及物理化学性质A. 石油磺酸盐的产生机理B. 石油磺酸盐的物理化学性质C. 石油磺酸盐的种类及用途III.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现状与研究进展A.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原理及现状B. 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的进展1. 离子层析法2. 气相色谱法3. 高效液相色谱法4. 荧光光谱法5. 红外光谱法6. 核磁共振法7.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V. 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的比较A. 分析方法的优缺点B. 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的比较V. 结论及展望A. 结论B. 研究展望1. 发展新型的分析技术2. 更深入的研究石油磺酸盐的产生和作用机制3. 探索石油磺酸盐在其他领域应用的潜力I. 前言在现代社会,石油磺酸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医药、化工等领域中。
其中,作为油田化学驱油剂,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对推进我国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提高石油资源的开采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A. 研究背景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可以改善油井的采油效率,提高原油采集量,是当代采油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然而,由于石油磺酸盐分子复杂、结构多样、性质独特,所以对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B. 目的和意义本论文的目的是对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在总结和比较各种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参考。
同时,本文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改进和高效成果的实现。
总之,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研究将有利于提高油田采油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进我国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持续发展。
II. 研究方法为了探究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本文采取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文献调查、分析比较、实验验证等。
驱油用磺酸盐的工业化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驱油用磺酸盐的工业化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驱油用磺酸盐的工业化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引言磺酸盐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石油工业、化工、冶金和环境保护等。
其中,驱油用磺酸盐作为一种常见的强力油田酸化剂,对于提高采油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驱油用磺酸盐的工业化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展开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与启发。
二、工业化生产现状驱油用磺酸盐的工业化生产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磺酸盐生产国家之一,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均在不断提高。
工业化生产过程主要包括磺化反应与盐析过程。
磺化反应通过将有机硫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磺化物;而盐析过程则通过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将磺化物转化为磺酸盐。
这些工艺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应用,使得驱油用磺酸盐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时保持了较高的质量稳定性。
三、发展趋势1.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驱油用磺酸盐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新型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反应过程监测的精确性等方面的进展,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增加产品种类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多种驱油用磺酸盐产品,如磺酸钠、磺酸铵等。
然而,随着油藏条件的多样化,对于驱油用磺酸盐的不同需求也将越来越多样化。
因此,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增加产品种类,以满足更广泛的需求。
3. 加强环保意识在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下,工业化生产企业面临着更严格的环保要求。
因此,在驱油用磺酸盐的生产过程中,加强废水、废气治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通过引入新的绿色生产技术和环保设备,能够更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深入研究应用领域除了石油工业,驱油用磺酸盐在其他领域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如化工、冶金和环境保护等。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对这些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综上所述,驱油用磺酸盐的工业化生产在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2023年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情况报告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情况报告目录序言 (5)一、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基本情况 (5)(一)、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5)(二)、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承办单位 (6)(三)、战略合作单位 (6)(四)、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提出的理由 (6)(五)、原材料供应 (7)(六)、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能耗分析 (8)(七)、环境保护 (9)(八)、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建设符合性 (10)(九)、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进度规划 (11)(十)、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13)(十一)、报告说明 (14)(十二)、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评价 (16)二、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环境保护分析 (17)(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7)(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18)(三)、运营期环境保护 (19)(四)、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1)(五)、废弃物处理 (22)(六)、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24)(七)、清洁生产 (25)(八)、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27)三、工艺分析 (29)(一)、技术管理特点 (29)(二)、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29)(三)、设备选型方案 (30)四、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选址说明 (31)(一)、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选址 (31)(二)、用地控制指标 (32)(三)、节约用地措施 (33)(四)、总图布置方案 (33)(五)、选址综合评价 (35)五、员工福利与企业文化 (36)(一)、员工福利政策 (36)(二)、团队建设与员工培训 (38)(三)、企业文化建设 (39)(四)、员工健康与工作平衡 (41)六、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 (43)(一)、知识管理体系建设 (43)(二)、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45)(三)、专利申请与技术保护 (46)(四)、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49)七、投资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51)(一)、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 (51)(二)、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52)(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54)(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55)(五)、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56)(六)、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必要性分析 (58)八、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 (60)(一)、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估算说明 (60)(二)、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总投资估算 (61)(三)、资金筹措 (62)九、市场趋势与竞争分析 (64)(一)、行业市场趋势分析 (64)(二)、竞争对手动态监测 (66)(三)、新兴技术与创新趋势 (68)(四)、市场机会与威胁评估 (70)十、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72)(一)、社会责任理念 (72)(二)、公益活动与社区参与 (74)(三)、可持续发展策略 (75)(四)、企业文化与价值观 (77)十一、供应链管理与物流优化 (78)(一)、供应链规划与优化 (78)(二)、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80)(三)、物流网络设计与管理 (82)(四)、库存控制与仓储管理 (85)十二、法律与合规性 (86)(一)、相关法律法规概述 (86)(二)、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合同管理 (88)(三)、知识产权保护 (90)(四)、劳动法规与员工权益 (92)(五)、环境保护法规遵循 (93)十三、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95)(一)、风险管理流程 (95)(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98)(三)、风险控制与应对策略 (100)(四)、危机管理与应急预案 (102)十四、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监督与评估 (104)(一)、监督机构及职责 (104)(二)、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 (106)(三)、监督与评估周期 (108)(四)、监督与评估报告 (111)序言在当前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项目管理已成为推动企业及组织持续创新的核心动力。
石油磺酸盐提高油汽比技术在稠油油田的应用
块
油
气
田
复配体 系 , 编号 为 l 6号 ( ~ 见表 1 。 )
表 1 石 油 磺 酸 盐体 系配 制
黏 附功 , 提高 了石油磺 酸盐 的洗 油效率 ; 减少 了油珠通
过 狭窄孔 径移 动式界 面变 形所需 的功 ,使得 油珠 容易
通过 喉道 。 用适 当 的表 面活性 剂体 系 , 量 的油珠 都 使 大 能移 动 , 些油滴 随后 的联 合是形 成油墙 的必要 条件 。 这 用 过滤 后 的单家 寺油 田原油 污水配 制不 同加量 磺 酸盐 复配 体系 溶液 ,设 定 5 0℃和 8 0℃条 件下 测定 与
20 0
28 0 6
16 0 0
35 0 7
28 0 6
8 0 6
3 0 2
7 0 4
46 0
16 0 0
l2 0 4
14 界 面 张 力 测 定 .
界 面张力 的降低 减 少 了油滴 从岩 石上拉 开所 需 的
td ・ 上 升 为 7 . td , 油 量 由 l . td 96 ・~ 产 64 ・ 增 加 到 2 . 49
3 结 论
1 单 家 寺 油 田油 井 应 用磺 酸 盐 提 高 油 汽 比技 术 )
后 , 汽 比提 高 了 03 1 注 汽 压 力下 降 了 24MP , 油 .1 , . a 取 得 了较 好 的应 用效 果 。 2) 油 磺 酸 盐体 系具 有 较好 的抗 高 温性 能 , 够 石 能 满 足 曰前蒸 汽 吞 吐的开 发要 求 ,较适 宜超 稠 油注 蒸 汽
温箱 内 , 温度 一致 后推 动活塞 使油 进入 岩心管 , 心管 岩
出油 1 V后 , 止 注油 , P 停 计算 饱 和油 量 和初 始 含油 饱 和度 。 饱 和油 的岩心 管放人 蒸汽 驱实验装 置 中 ,5 将 20
驱油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驱油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一、产品简介石油磺酸盐是表面活性剂驱油中使用的常规产品之一,在国内外三次采油的矿场工业化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石油磺酸盐是以石油馏分为原料,经过磺化后得到的产品。
由于石油馏分中的组成与石油的组成十分相近,因此,得到的产品与原油有很好的匹配关系,在与原油的增容与乳化和实现超低界面张力方面,比其它表面活性剂都具有十分明显和独特的效果。
石油磺酸盐的原料中含有原油浓缩的酸性组分,经过碱中和后生成天然的皂化活性物,因此,即使在实际应用中不加碱也自然具有“协同效应”。
石油磺酸盐作为化学驱油剂具有活性效率高,界面活性强,能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的特点;与原油配伍性好,水溶性好,耐温性好,具有一定的抗盐性;适合中等温度和矿化度的砂岩油藏。
该产品的原料来源广,产于油田用于油田,成本较低,是迄今为止产量最大、研究工作和现场试验中采用最多的表面活性剂。
我公司根据目前石油磺酸盐产品的质量问题和不稳定问题,开发出了精细切割石油磺酸盐,分子量变窄,质量变好。
并根据不同原油的品质,生产出了环烷基石油磺酸盐、芳基石油磺酸盐和烷基芳基石油磺酸盐等特种产品,提高了石油磺酸盐的针对性和表面活性。
根据不同油田的条件,设计生产了烷基碳数为C14 ~C18的石油磺酸盐,可与我国大多数油田的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因而可以满足不同油田三次采油的需要。
三、产品指标不同结构和性质的石油磺酸盐性质如下:石油磺酸盐产品指标产品编号石油馏份°C活性物含量(%)当量未磺化油(%)无机盐(%)Petross-150 130-150 50 280 ≤35.0 ≤10.0 Petross-280 268-279 50 350 ≤35.0 ≤10.0 Petross-340 332-340 40 400 ≤35.0 ≤10.0 Petross-360 359-361 35 450 ≤45.0 ≤10.0 Petross-500 390-500 35 500 ≤45.0 ≤10.0四、产品特点重烷基苯磺酸盐的原料主要是十二烷基苯精馏副产物——重烷基苯,经磺化、中和后得到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改性研究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改性研究一、引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目的及意义二、石油磺酸盐介绍- 石油磺酸盐的特性及分类- 石油磺酸盐的应用领域介绍三、三次采油技术及挑战- 三次采油技术简介- 三次采油技术面临的挑战四、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及改性研究- 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概述- 石油磺酸盐的改性研究现状- 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未来发展趋势五、结论与展望- 对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展望- 研究结论及其对三次采油技术的启示第一章节:引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能源供应的稳定与可持续性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石油作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力军,在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石油开采和生产过程中,采油技术一直是石油工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石,其中三次采油技术是提高油田开采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三次采油技术本身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沉积物堵塞、水油交界面反应失活等,因此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改进和发展。
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领域广泛,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乳化能力,可以降低油水自由能,减少水和油之间的张力,促进水分子与油分子的混合,增大分散力,从而提高采油效果。
其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采油成本,而且可以在更广泛的温度和盐度范围内应用,适用于不同的油气地质环境。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以及改性研究的现状,为提高三次采油技术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二章节:石油磺酸盐介绍石油磺酸盐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独特的表面活性与乳化能力,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石油、纺织、造纸、皮革、食品、医药等产业。
石油磺酸盐是一种独特的化合物,由于其分子结构内含酰胺键和烷基链,因此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和水溶性。
同时,石油磺酸盐还可以通过控制其烷基链和极性团的数量和长度来改变其表面性能,具有良好的结构可调性和适应性。
胜利石油磺酸盐在史深100油田的应用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3 5卷
Vo. 3 1 5
第 3期
No .3
21 0 1年 6月 Biblioteka J n 2 1 u. 01
J OuRNAL OF DAQI NG PETROLEU M NS TUTE I TI
胜 利 石 油 磺 酸 盐 在 史 深 1 0油 田 的 应 用 0
聂 振 霞
(中 国石 油 化 工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胜 利 油 田地 质 科 学 研 究 院 , 山东 东 营 2 7 1 5 0 5)
摘
要 : 解 决 低 渗 透 油藏 生 产过 程 中 由于 物 性 条 件 差 导 致 的 注 水 效 果 差 、 替 能 力 弱 问题 , 胜 利 石 油 磺 酸 盐 作 为 驱 以
为 表 面 活 性 剂 , 究 油水 界 面 张力 和压 降 因数 等 , 析 胜 利 石 油 磺 酸 盐 对 储层 渗 流 的 改 善 作 用 . 果 表 明 : 低 油 水 界 面 研 分 结 降 张 力 有 利 于 减 小 水 驱 毛 管 阻力 , 而降 低 水 驱 压 差 ; 利 石 油 磺 酸 盐 与 史 深 1 0区 块 的 原 油 具 有 良好 的相 似 相 容 性 能 , 从 胜 0 质 量 浓 度 为 4g I的 胜 利 石 油 磺 酸 盐 能 够将 油水 界 面张 力 降至 1o 1 ~ mN/ 在 史 深 10区 块 史 3 1 一 x 2水 井 / .× 0 m. 0 — 0 1 进行矿场试验, 计启动压力 、 统 吸水 指 数 、 水 压 力 和 日注 水 量 等参 数 , 明胜 利 石 油 磺 酸 盐 能 够 有 效 改 善 低 渗 油 藏 注 水 注 表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可编辑)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石化展卷期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杜彩丽刘有智姜秀平中北大学山西超重力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太原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三次采油中使用的石油磺酸盐的有效活性物含量、结构、平均当量及当量分布和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法,总结了不同测定方法的特点,并指出了今后石油磺酸盐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石油磺酸盐分析方法三次采油进展. 重量法三次采油中使用的石油磺酸盐是用发烟硫酸或三氧化硫等磺化剂处理高沸点石油馏分油或拔重量法主要是根据表面活性剂与杂质在溶剂顶原油,再用碱中和而得到,它是由有效活性物、中的溶解度不同,将石油磺酸盐中的各组分分离未磺化油、无机盐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石油磺开来。
年,美国材料试验学会¨建酸盐产品的性能与其组成、当量、结构及临界胶束立了分析石油磺酸盐的标准方法:在硅胶柱中先浓度的关系密切。
这是因为,在采油中,能起到驱后用氯仿和乙醇洗脱氯仿溶解的样品,去除溶剂油作用的是产品中的有效活性物,它能降低油水后进行称重。
此法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分析结果,界面张力,减少黏附力及乳化作用,从而将原油从但测定周期长,完成一次分析需要。
年,地层中剥离、驱动、采出。
有效活性物之所以有驱等提出采用多溶剂萃取技术分析石油磺油的功能,是因为它具有表面活性剂的双亲结构, 酸盐,但其设计的分离流程不太合理,而且没有指即含有亲水基和亲油基,它的亲水基是磺酸基,而出该方法的准确度。
年,蒋怀远等在法的基础上,改进了分离流程,先用石油醚和热无亲油基结构要经过大量研究才能确定。
因此,要进一步弄清石油磺酸盐的驱油机理,就必须明确水乙醇交替洗涤样品以除去无机盐,再用正戊烷其结构。
有效活性物的平均当量及当量分布直接和异丙醇水溶液进行多次萃取一反萃取以分离活性组分。
此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但操作繁琐,完影响石油磺酸盐的溶解度、界面性能和吸附性能等,从而影响其驱油效果。
临界胶束浓度撇成一次分析需要时间,常用于石油磺酸盐的预纯化。
油田三次采油中重烷基苯磺酸盐的应用
油田三次采油中重烷基苯磺酸盐的应用摘要:纵观现下油价涨幅的实际情况,对三次采油表面活性剂驱发展构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表面活性剂成本。
为了有效地对此情况进行调整,就应该积极地落实研发耐盐以及耐高温同时较低成本的表面活性剂体系。
把重烷基苯磺酸盐应用到三次采油中是当前的重要发展趋势,作为可以推广实践的大规模应用采油技术,是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举措。
关键词:油田;三次采油;重烷基苯磺酸盐;应用1重烷基苯的磺酸盐的一些驱油方式重烷基苯的磺酸盐在驱动原油的应用过程中的一个十分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把一些油砂上吸附的损耗量较为合理的控制在一个适当范围里。
我们通过一系列相关的研究可以知道,因为重烷基苯的磺酸盐自身分子的截面积相对较大,同时其包含有高摩尔的质量物质,重烷基苯的磺酸盐在蒸馏的清水中的吸附总量整体上还是很少,但是它在碳酸氢钠以及氢氧化钠等部分的溶液内,其吸附量的多少将会产生显著的提升。
并且,在具体的反应过程中,假如加入了较少数量的耐盐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同时应用了磷酸钠与氢氧化钠两种类型的物质共同构成的复合碱,都可以十分有效的减少重烷基苯的磺酸盐的吸附数量。
通过相关的实验表明,假如在混合的溶液中包含一定数量的聚合物质,能够很好的减少表面的活性剂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吸附损耗,进而提升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通过相关的实验分析能够得出,通过提升磺化的深度,能够使重烷基苯的磺酸盐的磺化率获得显著的提高,在相对温和的磺化情况下,适当加入一些数量的吸收剂,能够让重烷基苯的磺酸盐磺化率提高到约78%以上,这可以说是一个相当理想的情况。
并且,通过一些合理有效的方式对重烷基苯磺酸盐驱油剂的相关配方开展优化及改进,能够在一个相对较宽的表面活性剂与碱性浓度的范围内,得到低界面的相应张力。
2油田三次采油中重烷基苯磺酸盐的应用2.1重烷基苯磺酸盐油田开采应用体系分析重烷基苯磺酸盐在油田三次采油中应用非常关键,有助于采油效率的合理提升。
2023年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目录前言 (4)一、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发展状况及市场分析 (4)(一)、中国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市场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4)(二)、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结构分析 (5)(三)、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各因素(PEST)分析 (6)1、政策因素 (6)2、经济因素 (7)3、社会因素 (8)4、技术因素 (8)(四)、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8)(五)、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特征分析 (9)(六)、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相关政策体系不健全 (10)二、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财务状况分析 (10)(一)、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近三年财务数据及指标分析 (10)(二)、现金流对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业的影响 (13)三、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业发展模式分析 (13)(一)、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地域有明显差异 (13)四、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业数据预测与分析 (14)(一)、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业时间序列预测与分析 (14)(二)、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业时间曲线预测模型分析 (15)(三)、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差分方程预测模型分析 (16)(四)、未来5-10年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业预测结论 (17)五、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17)(一)、我国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8)(二)、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 (18)(三)、中国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的市场增长点 (18)(四)、细分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产品将具有最大优势 (19)(五)、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与互联网等行业融合发展机遇 (19)(六)、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人才培养市场广阔,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1)(七)、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发展需要突破创新瓶颈 (22)六、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3)(一)、基础工作薄弱 (23)(二)、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23)(三)、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23)(四)、技术相对落后 (24)(五)、隐私安全问题 (24)(六)、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25)(七)、管理效率低 (25)(八)、盈利点单一 (26)(九)、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27)(十)、法律风险 (27)(十一)、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27)(十二)、人才问题 (28)(十三)、产品质量问题 (28)七、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竞争分析 (28)(一)、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9)(二)、中国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30)(三)、中国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31)1、中国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现有企业竞争情况 (31)2、中国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31)3、中国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32)4、中国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32)5、中国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32)(四)、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32)(五)、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 (33)(六)、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巨头综合优势明显 (34)八、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成功突围策略 (34)(一)、寻找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准差异化消费者兴趣诉求点 (34)(二)、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精准定位与无声消费教育 (35)(三)、从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硬文广告传播到深度合作 (35)(四)、公益营销竞争激烈 (36)(五)、电子商务提升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广告效果 (36)(六)、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渠道以多种形式传播 (36)(七)、强调市场细分,深耕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产业 (37)九、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未来发展机会 (38)(一)、在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中通过产品差异化获得商机 (38)(二)、借助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市场差异赢得商机 (39)(三)、借助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服务差异化抓住商机 (39)(四)、借助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客户差异化把握商机 (40)(五)、借助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行业渠道差异来寻求商机 (40)前言中国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磺酸盐类)业在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下逐步发展,呈现出一个积极整合资源以提高粘连性的耐寒时代。
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发展现状
目录写作提纲 (2)内容摘要 (2)关键词 (2)一、三次采油技术 (3)二、我国三次采油技术的现状 (4)三、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 (6)(一)聚合物驱油技术 (6)(二)复合驱油技术 (7)(三)新型化学驱油剂的研制 (7)1、石油磺酸盐 (8)2、石油羧酸盐 (8)3、改性木质素成酸盐 (8)4、烷基苯磺酸盐 (8)四、中国的三次采油技术发展趋势 (9)五、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3)写作提纲1、三次采油技术介绍。
2、我国三次采油技术现状。
3、主要的三次采油技术:化学驱采油技术。
1)聚合物驱油在采油中的应用。
2)复合驱油在采油中的应用。
3)新型化学驱油及新型驱油技术在不同岩石种类的底层中应用。
4、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分析三次采油技术在我国采油行业中发展的趋势。
内容摘要:三次采油是油田开发技术上的一次飞跃,与二次采油相比,它借助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作用,提高驱油的波及体积和效率。
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国的化学驱油在技术、规模、效果等方面均已走在世界前列。
近30个矿场的表明,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10%,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5%-20%。
1997年,中国聚合物驱增油量303×104t,“九五”期间增油1500×104t.中国的油田多为陆相沉积和陆相生油,预测二次采油的平均采收率为34.2%,近百亿吨储量留在地下。
这一条件为中国的三次采油提供了巨大潜力。
今后,中国的三次采油要在驱油机理、深化对油藏的认识、降低驱油剂成本和用量、先期深度调剖、提高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等诸方面加强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三次采油化学驱复合驱经济效益采油化学驱油技术发展现状一、三次采油技术石油是一种非再生的能源, 是发展石化工业的基础原料, 同时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 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石油采收率不仪是石油工业界, 而且是整个社会关心的问题。
石油开采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次采油是依靠地层能量进行自喷开采, 产量约占蕴藏量的一。
石油磺酸盐
第二节 石油磺酸盐的合成
2.1 石油磺酸盐的合成方法
工业上常用的磺化剂有三氧化硫、硫酸、发烟硫酸和氯磺酸等。 不同的磺化剂,对磺化反应速度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明显不同。目前, 石油磺酸盐的合成一般采用以下三种 2.11 用发烟硫酸磺化
用发烟硫酸作磺化剂时,每引入一个磺酸基,同时生成lmol水, 随着硫酸浓度的降低,磺化的反应急剧下降,当硫酸的浓度达到废 酸浓度时,反应几乎停止。此方法的适用面广,但生产能力低,产 生大量的废酸或废渣。目前,国内外基本不采用此法生产石油磺酸 盐。 2.12 用液态SO3磺化 液态S03性质高度活泼,它不仅是磺化剂,而且还是氧化剂,使用时 必须注意安全。以液态S03做磺化剂时,需加溶剂稀释。反应时,注 意反应温度和投料顺序,以防止爆炸事故发生。另外,还应注意多 磺化、焦化和氧化等副反应。目前,该法在石油磺酸盐的合成上应 用比较普遍。
3.2 产品稳定性好
驱替液界面张力和年度对于采收率影响较大,驱替液界面张力低、粘度大有利 于提高毛细管数从而提高采收率。
(1)界面张力稳定性。在45℃条件下,对弱碱三元体系界面张力稳定性及
粘度稳定性进行测定。体系界面张力稳定性测定是将试样密封放入45℃保温箱中, 每隔一段时间对试样界面张力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开始时界面张力随时间增 加有所增加,在30d达到最大值,之后随时间增加缓慢降低;三个月后上哪预案体系 界面张力约为3.19 ×10-3mN/m仍处于超低界面张力区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黏度稳定性测定。粘度稳定性的测定是使用布氏粘度仪,试样密封放入 45℃温箱中,每隔一段时间取样对粘度进行检测,转速为6 r/min。从实验结果看, 随着时间增加,三元体系的粘度值缓慢递减,粘度比较稳定。实验用聚合物浓度为 1500mg/L,三个月粘度损失率为17.2%。因此,该产品稳定性好,能够满足油田对该 产品的稳定性能要求。
石油磺酸盐驱油效果评价
烷基苯磺酸盐驱油效果评价综述1 三元复合驱及其发展过程1.1 油田的三次开采石油的开采目前一般经历3个阶段:第l阶段是利用油田原有的能量开采,采收率只有10%~20%;第2阶段为注水阶段,通过注水维持地层压力,据统计,我国油田早期注水驱采收率最终也只有25%~45%;第3阶段为强化开采阶段,即三次采油阶段,主要依靠物理化学方法。
近20年来,世界各国石油界一直在探索从地下(包括枯竭的油层中)采出更多石油的技术。
在众多的三次采油技术当中,化学驱油是目前效果比较好的方法,而化学驱中又当属三元复合驱效果最佳。
1.2 三元复合驱原油的采收率是指采出原油与原油地质储量的百分比,而原油的采收率则是由驱油效率和波及效率这两个因素来决定的。
三元复合驱(碱A+表面活性剂S+聚合物P,简称ASP体系)提高采收率最本质的作用是从两个方面同时发挥作用:即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同时也扩大波及体积,因而比单一组分具有更高的采收率。
在这其中,表面活性剂所起的作用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其降至1O mN/m数量级,从而提高驱油效率,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1.3 三元复合驱的发展我国的三次采油化学驱的工作开展较早,1979年,原石油工业部就将三次采油列为我国油田开发十大科学技术之一,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开始组织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和油田着手进行了国内外三次采油技术调研,并组织与国外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揭开了我国三次采油高速发展的序幕。
1982年,在对国外5个主要石油生产国l0余种三次采油方法筛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23个主力油田进行了三次采油方法粗筛选;l984年开始,与日本、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在大港、大庆和玉门等油田进行聚合物驱油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合作,为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吸收和掌握20世纪80年代国际三次采油先进技术创造了条件;“七五”、“八五”期间连续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遵循“立足国情,着眼三次采油转化为生产力,加快实现工业化应用步伐”的指导思想,组织了国内中国科学院、大学、石油院校和油田有关科研单位,组成了“产、学、研”大型联合技术攻关,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圈。
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和应用
般 要 求 静 置 存 放 1个 月
不 产 生 不可 恢 复 的硬 沉 淀 。 ( ) 为提 高 煤 炭 的 燃 5 烧 效 率 ,煤 粒 应 达 到 一 定 的 细 度 ,一 般 要 求 粒 度 上
限 为 3 0 m ,其 中 小 于 0
量 不 少 于 7 %。 5
2 石油 磺 酸 盐作 为 . 驱 油 用 超 级 表 面 活 性 剂 要 达 到 以下技 术 指 标 : () 有 效 降低 油 / 1 水界
改性剂是一种高效 、廉价 的驱油剂 ,对于提高我 国石油产量有
着重 要 意 义 。囝 联 系地 址 :(( 04 北 京 西 直 门外上 园村 3号 北 京 交通 大学 11 4 ) 0
面 活 性剂 :将 现有 油 田 用石 油 磺酸 盐 产 品进 行 改
面张 力达 到 超低 ,用 于 3次 采油 ,提 高采 油效 率 。
技术特 点
口 :用 石 油 磺 酸 盐 作 为水 煤 浆 添 / - ,可 以得 剂 J ̄ n0
定性 和燃 烧 性 能 均较 好 的 水 煤 浆 。
试验 中均取得 了一系列成 果,但在现场应用方面仍存在技术和
成 本 等 问 题 。 以石 油 磺 酸 盐 为 主 要 成 分 制 备 超 级 表 面 活 性 剂 , 油 / 界 面 张 力 可 达 到 超低 水 平 ( 1 mN m) 水 达 0 / .石 油磺 酸 盐
2 0网 目 (4 Lm) 的 含 0 7 J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于 燃 烧 。水 煤 浆 的 含 煤 浓 度 要 高 ,通 常 要 求 在
燃烧的最佳选择产 品,水煤浆市场已发育成熟 ,潜力 巨大。因 此 ,开发廉价 、性优 的水煤浆分散剂 ,对于加快 目前水煤浆技
石油磺酸盐磺化工艺研究现状
石油磺酸盐制备工艺流程
三氧化硫磺化原理
石油组分采用三氧化硫磺化,需要经过磺化→老化→水解中和几个步骤,其反 应方程为:
磺化设备的类型
釜式反应器
釜式磺化反应流程
磺化设备的类型
釜式反应器
釜式反应器分为间歇釜式、连续罐组式反应 器,在间歇式操作时,循环时间长,混合气体喷 入速度低,生产能力受到限制。罐组式反应器是 由多个磺化反应罐以阶梯形式排列串联而成,之 间有一定位差,从而可以使反应半连续或连续化。 从发展趋势来看,设备初始投资虽然较低,但由 于腐蚀严重、维修费用高、产品质量差、环境污 染严重逐渐被淘汰。
磺化设备的类型
喷射磺化反应器
喷射环流反应工艺流程
磺化设备的类型
喷射磺化反应器
喷射磺化反应器是发展相对较晚但 发展迅速的多相磺化反应器,多用于气 液两相反应,利用高速流动相去卷吸其 他相,使各相密切接触,继而在反应器 内分散或悬浮,并完成反应。喷射反应 器作为一类新型反应器,有许多独特、 优异的性能。
体系界面张力与钠离子浓度的关系
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和较大规模地应用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目前用于三次采油的石油磺酸盐消耗 量在10万t/a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商业产品为Witco化学公司 的TRS10-80, TRS40和Stepan化学公司的B-100等。进入 矿场实验的主要有:美国Terra Resource公司在West Kiehl 油田开展的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最终采收率为11.3%,即 采出17万标准桶;美国壳牌石油公司在White Castle油田开 展的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美国罗宾逊油田的富芳烃原油 生产的石油磺酸盐用于胶束驱油和微乳液驱油矿场试验; 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用原油制备的石油磺酸盐用于宾夕法 尼亚州和伊利诺斯州的一些油田;加拿大的David Lioyminster油田等。
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况下 , 表 面活性 剂的成本是制 约三次采油表 面活性 剂驱发展 的主要 因素 , 所以对驱油 用的表 面活性剂体 系提 出了耐高含盐量 、 耐
多 年来 , 国外 针 对 注入 表 面 活性 剂 提 高采 收率 的
课 题 开展 过 大量 细致 的研 究 工作 。近年 来 , 面 对油 价 明显 回 升 的趋 势 , 美 曰 国家 科 学 基 金 ( N S F ) 重 新 开 始 加 强 对这 方面 课题 的资助 。国外一 般认 为 :
・
3 2・
新 疆 石 油 科 技
2 0 1 4 年第 1 期( 第2 4 卷) 形成 1 0 ~ m N・ m 数量 级 的超 低 界面 张 力 , 而且 界 面张
驱油配方 中用的最多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磺酸 盐类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是磺酸基( 一 s 0 一 ) , 如按亲 油基团分类或者按磺化原料分类 , 磺酸盐可以分成: ( 1 ) 石油磺酸盐( 磺酸基在芳环上或者烷环上) ;
高温 、 吸 附损 失低 、 成本 低 的要 求 。
关键 词 表 面活 性 剂 磺 酸 盐 提 高采 收率 三 次采 油
1 前 言
随 着世 界能 源 需求 的增 加 , 对 石油 的开采 量及 开
于高 酸值 原油 ; 采 出液 破乳 困难 ; 加入 碱 以后 , 聚合 物
粘度要 大幅度下降 , 为此 , 需 要 加 入 更 多 的聚 合 物 。 这 些 因素 造 成采 油 成 本 上 升 , 因此 , 即使 在 高酸 值 原 油条件 下 也很难 推 广使 用 ;
驱油剂调研报告
驱油剂调研报告尤其在我国,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各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递减幅度加大,而且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2021年 3月份的统计数据表明 20__7 年中国石油进口量近2 亿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报告指出 2021 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大约 2.038 亿吨。
2021 年 3 月中国国家能源局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中国今年石油净进口量预计将达到 2.1 亿吨,比 2021 年增加 5.5% 。
原油进口步伐呈现超速度。
这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缓解石油供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有两条有效的途径:一是寻找新的原油地质储量;二是提高现有地质储量中的可采储量,即提高采收率。
寻找新的油田、补充后备储量是原油增产和稳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多年以来,各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也不断加大勘探力度,找到新的储量。
但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总地质储量是一定的,而且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程度已经很高,新增地质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潜力越来越少。
近年来,几个大油田新增地质储量多数都是丰度很低、油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的油藏。
在有限的原油地质储量中,其可采储量是一个变量。
它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而增加,而且其潜力一般很大。
石油是一种流体矿藏,具有独特的开采方式。
在各种矿物中,石油的采收率是比较低的。
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采收率平均约在 30%?60%之间。
在非均质油藏中,水驱采收率一般只有30%?40%。
也就是说,水驱只能开采出地质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原油残留在地下。
如何将油藏中的原油尽可能的、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与勘探新油田不同,提高采收率问题自油田发现到开采结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
可以说,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采永恒的主题。
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油田,按现已探明的地质储量计算,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增油5000 万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驱油用石油磺酸盐应用现状及发展
吕爽(大庆炼化公司黑龙江省大庆市163711)
摘要:石油磺酸盐是目前最常用的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
根据国内外文献中石油磺酸盐的试验和应用实例,综述了石油磺酸盐国内外矿场的试验情况分析了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今后发展的方向,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石油磺酸盐;三次采油;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
一、引言
随着油田的深度开采,处于高含水开采阶段的区块,其经济、技术指标都逐渐下降,开发经济有效的强化采油配方,削减采油成本意义重大。
三次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主要分为热采和化学驱,其中化学驱里的复合驱是目前最具商业前景的采油方式之一。
在复合驱油法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较低,因此寻找廉价易得,活性佳的产品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受芳烃来源的限制和烷基芳烃生产工艺复杂的限制,人们开发了原料来源相对较宽的原油馏分油制备驱油用石油磺酸盐的探索研究,其产品类型包括:烷基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重烷基苯磺酸盐、环烷基磺酸盐、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等不同结构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三元复合驱中目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三种:石油磺酸盐、人工合成磺酸盐和乙氧基磺酸盐。
其中,石油磺酸盐是以石油为原料,与氧化性含硫化合物反应生成的产物,作为一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界面活性强,与各类型原油配伍性能佳,目前在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研究也较为深入。
本文介绍了驱油用石油磺酸盐在各区块的开发及应用现状,对三次采油用主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石油磺酸盐的应用试验情况
石油磺酸盐作为三元复合驱中的表面活性剂,现正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
石油磺酸盐在地层中的吸附、滞流和与多价离子的作用,导致了其在驱油过程中的损耗。
美国Ranger油田S/P驱试验采用预先注入示踪剂硫氰酸钠和叔丁醇,第二阶段注入表面活性剂溶液后注入重水,第三阶段再次注入硫氰酸钠和叔丁醇示踪剂监测了其驱油效率。
利用示踪剂的分布说明表面活性剂流体的分布情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石油磺酸盐、羧酸盐等体系进行了大量试验。
胜利油田于1992年首先建成三元复合驱试验工程,开展了先导性矿场试验,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002年胜利油田首创了以原油为原料,采取液相催化氧化磺化法生产得到石油磺酸盐产品300吨,将其利用于胜利油田不同驱油体系。
试验数据表明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4%时,该产品对降低胜利油田孤岛驱油体系油水界面张力测试均达到国际标准。
自1993年至今,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已经发展到三元复合驱的先导性试验阶段,大庆石油管理局利用进口石油磺酸盐ORS-41和B-100用于三元复合驱进行矿场试验,采收率提高高达20%。
大庆炼化公司通过先后进行的小试及中试放大试验,合成出了具有组成稳定、成本低廉的优质石油磺酸盐产品。
试验数据表明,在表面活性剂浓度在0.1%-0.3%时,该产品在大庆采油一厂至六厂的原油-污水体系下均表现出极佳的界面活性和适应性。
室内模拟驱油效率测试也表明,采用人造岩心、天然贝雷岩心,产品三元弱碱体系的模拟驱油效率较水驱高出了20%。
新疆石油管理局于1994年率先合成了复合型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KPS系列。
他们还利用石油中的环烷酸组分,合成出环烷酸盐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驱。
石油磺酸盐普遍存在抗盐性差的问题,该种复合体系只限用在油藏水矿化度低,原油酸值较高和含蜡量偏低的区块。
室内与矿场试验表明,石油磺酸盐类化合物仍存在驱油机理复杂,性能稳定性差,耐盐、耐温性差、吸附损耗大,用量庞大,导致成本高等弊端。
三、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石油磺酸盐类化合物以高沸点石油馏分油经发烟硫酸、三氧化硫或浓硫酸磺化后中和而成,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中的亲水、亲油结构可以通过变换原料而调节,因此,可以根据亲水性和耐盐性的需要进行分子设计,以满足不同领域的不同用途。
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加入钻井液中可作为乳化剂使用,在矿产筛选、水泥产品改良、润滑油调和剂、农药乳化剂和防锈制剂中都有广泛应用。
用生产白油的副产品生产制得分子量较高的芳基石油磺酸盐,磺化后得到饱和烃类,采用两步催化磺化法与二氧化硫和氯气发生反应,中和,即可得到烷基磺酸盐。
该法有望充分利用石蜡基原油,降低成本,提升原料利用率。
1.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优势
(1)界面活性强,能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到10-3mN·m-1以下,与原油配伍性好
(2)来源广泛,与多种碱剂和聚合物配伍性好,增溶能力强,水溶性和稳定性优良
(3)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2.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产品组成复杂,性能稳定性差。
产品质量不易稳定,将导致采油效率波动,造成资源浪费和延误生产。
(2)耐盐性差,容易结合多价阳离子,与储层环境配伍有困难,在矿化度高的地层中使用受限。
(3)易与粘土表面发生吸附,造成损耗。
结语
石油磺酸盐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油田用化学剂产品,但是由于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工艺控制难度大,产品组成复杂,分子量多分散及性能稳定性差等缺陷大大限制了它的大规模应用。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应用这种优质表面活性剂,必须深入探索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按功能进行分子设计,简化工艺路线,稳定产品质量,开发新用途并拓宽其应用范围。
展望我国石油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界面活性优异,原料廉价易得的新产品开发,对于提高油田三次采油采收率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创新管理101
浅谈驱油用石油磺酸盐应用现状及发展
作者:吕爽
作者单位:大庆炼化公司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711
刊名:
化工管理
英文刊名:Chemic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年,卷(期):2013(22)
引用本文格式:吕爽浅谈驱油用石油磺酸盐应用现状及发展[期刊论文]-化工管理 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