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对人影响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音乐对人影响的研
究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研究性课题
关于音乐对人影响的研究
高二九班:陈月君、郑钦榕、马银玲、黄嘉慧、陈纯、郭东峪、黄秋琼、郑晓佳、黄丽芬、
郑少珊、郭奕群
组长:陈月君
指导老师:郑苏珠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很多研究证明,音乐对人的身心状态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情绪情感体验、认知能力以及工作绩效等方面。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广泛的重视,运用不同方法和途径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很有实际意义的课题,本次课题从音乐欣赏课的角度研究和探讨音乐对学生的情绪调节、学习能力以及应对压力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与总结。
关于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方面的科学研究还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事情。
二十世纪初,德国着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姆霍茨,以及后来的一些科学家曾对声音对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进行过深入而详尽的研究。
他们发现一根听神经纤维只接收和传导相应的一种频率的音响。
音乐的生理作用首先是通过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开始的,进而才影响到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它器官的活动。
有人研究认为声音可以使肌肉增加力量。
快速的和愉快的音乐可以消除肌肉的疲劳。
还有人发现,在音调完全和谐或音乐的强度猛然更换时以及一曲乐调将终结时,脉搏和呼吸速度变快。
又有人研究认为忧伤的音乐使脉率变缓,欢快的音乐则使脉率变快。
由于音乐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特别是情绪活动。
因此,人们就能够用音乐来改善和调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
在音乐欣赏课上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体验,无论是否有音乐基础,90%以上的学生都会有相似的反应:当听到雄壮激昂的进行曲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激励和鼓舞,往往会有热情奔放,斗志昂扬之感;当听到雄浑悲壮的哀乐时,悲哀、怀念之情就会涌上心头;当听到旋律优美的乐曲时,则能感到情绪安静、轻松愉快。
在课题研究期间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发现音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调整情绪、提高能力,还可以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很有帮助。
二、音乐与学生情绪的控制和调节
音乐能通过其音调的作用来影响人的情绪,早在古代就为人所注意。
我国古籍《礼记》已认识到音乐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
古希腊人已认识到音调对不同人的情绪影响是有差异的。
例如,当时认为A调高扬,B调哀怨,C调和爱,D调热烈,E调安定,G调浮躁。
古希腊着名哲学家与科学家亚里斯多德最推崇C调,认为它最适宜陶冶青年人的情操。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贝多芬的音乐使愁苦人快乐,胆怯者勇敢,轻浮者庄重。
可见,音乐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音乐对学生情绪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音乐对人的情绪变化影响程度也与人的欣赏能力的高低相关。
研究过程中做了一些相关的小测试,比如选取20名学生,其中10名从小就接受了艺术熏陶和音乐教育,而另外10名学生基本上没有受过专门的艺术教育。
将他们分成A,B两组,分别播放听相同的音乐,结果发现,A组同学有9名学生表现为受该音乐的影响,情绪变化比较明显,而B组同学由于对所播放的音乐没有多少了解和欣赏能力,听后感觉与听前没有什么分别的有3人,有些感受的5人,只有2人汇报受到明显触动。
换不同种的音乐进行测试,结果基本相同。
可见,具有不同音乐欣赏能力的人对音乐的敏感度有明显不同,音乐对情绪的影响程度也就不一样了。
可以认为,对音乐越了解的人受不同音乐的影响越强烈。
另外不同种类的音乐在帮助学生调整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发生不同的效果。
一般人认为,如果心情悲伤,那么听听快乐的音乐就会心情好转,但事实上研究表明,这只会使情绪变得更为抑郁。
正确的做法是,应当选择与当时的心情相“吻合”或“一致”的音乐,目的是促使其产生所谓的“知音现象”。
在一次对14名刚刚因失恋而不能自拔的年轻人的实验中,专家们证实,在欣赏了几首旋律轻快的轻音乐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悲哀之中,然而当他们在倾听了那首充满了忧伤和凄凉的《徒然小夜曲》后,却似乎找到了
“知音”,其中的12人的负面情绪居然奇迹般地得以减轻。
基于这种思路也在音乐欣赏课中进行了初步尝试,发现学生的反应虽然有差异,但感受基本一致。
课后对15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大多数认为听与当时心境基本一致的音乐更能够起到宣泄和调节的作用,但是在情绪低落时过度渲染消极情绪的音乐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音乐能通过其音调影响人的情绪。
在我国古代素来重“礼”“乐”。
《乐记》中说:“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乐至则无怨。
乐行则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这里谈到了音乐对生理和心理的作用。
古希腊也十分重视音乐,认为E调安定,D调强烈,C调和蔼,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F调淫邪。
亚里士多德推重C调,认为C调最宜于陶冶青年人。
美国纽约医科大学音乐心理疗法研究组的教授们,在音乐对人们的感情影响的调查中指出:“节奏缓慢、悲哀的音乐,使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活动减少,对话中常常充满怨气和敌意。
相反,节奏鲜明、流畅快乐的乐曲,使人们之间友好交谈。
”
三、音乐与减压
音乐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
生活的快节奏、学习的重担以及交往、情感的困扰,常会给学生带来比较大的压力,长期这样会感到精神不振,身心疲惫,情绪低落,使健康受到威胁。
许多人都知道通过欣赏音乐来宽松情绪,但误以为听听音乐、唱唱歌曲或者玩玩乐器并没有什么大学问。
实际上,如何利用音乐来缓解压力是一门专门的科学。
美国着名音乐治疗专家纪兰诺修女指出:音乐的旋律、节奏和音色通过大脑感应可引发情绪反应,并进一步影响生理状态,如果懂得如何控制反应过程,便能利用音乐来有效松弛神经。
听适宜的音乐可以改善学习能力。
很多人都听说过“莫扎特效应”,即当听一曲莫扎特之后,个体的大脑活力将会增强,思维更敏捷,运动更有效。
它甚至可缓解癫痫病人等患有神经障碍病人的病情。
曾经还有研究者证明,在IQ测试中,听莫扎特的测试者,相同发展水平得分比其他人要高。
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对缓解情绪紧张、消除焦虑有着不小的作用。
幼儿情绪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工作者就情绪对人的个性形成、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情绪在这当中的特殊作用。
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健康情绪,也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探讨的一个课题。
音乐,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它对人情绪的影响更是巨大的。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要让幼儿更好的发展,拥有健康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音乐是培养幼儿健康情绪的一条重要途径。
无论是孔子还是贝多芬,都对音乐对人心性陶冶的功能表示出巨大的赞赏。
在他们看来,音乐对人情操的陶冶,完全是因为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
但是从音乐治疗的角度来看待音乐,音乐对人心理和情绪的影响,除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性对人有影响以外,还因为音乐能够在技术上最大限度地模仿或再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尤其是有针对性的即兴创作的音乐更能够和人的情绪进行直接的沟通。
情绪不仅是情感世界的外衣,同时也是认知世界的催化剂。
因为人在情绪好的时候,认知方面往往容易走向积极,反之则容易产生消极认知。
音乐既然能够通过自身包含的情绪来影响人的情绪,当然也就能够对认知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所以这样一来,音乐对人的情感世界与认知世界两方面的影响,自然就都包含了无限的潜力。
四、评价
音乐对人的影响主要有生理及心理二个层面。
在生理层面部份,音乐能刺激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而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的心跳、呼吸速率、神经传导、血压和内分泌。
因此科学家们发现轻柔的音乐会使人体脑中的血液循环减慢;而活泼的音乐则会增加人体的血液流速。
另外,高音或节奏快的音乐会使人体肌肉紧张,而低音或慢板音乐则会让人感觉放松。
在心理层次部份,音乐会引起主管人类情绪和感觉的大脑之自主反应,而使得情绪发生改变。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平静或快乐的音乐可以减轻人的焦虑。
由于音乐能影响人的生理及心理活动,特别是情绪活动。
因此,人们就能够用音乐来改善和调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