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谢尚传》原文及翻译
二人并走
十、澄子亡缁衣
•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 衣缁衣,援而弗舍,曰:“今者我亡缁 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 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 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褝缁澄子的人,丢失了 黑色的衣服,(便)在路上找,看见一个 妇女穿黑色衣服,拉住她不放,说:“今 天我掉了黑色的衣服。”那妇女说:“您 虽然掉了黑色衣服,这件衣服事实是我自 己做的。”澄子说:“您还是赶快给我衣 服,原来我掉的衣服,双层黑布的;现在 您这衣服,单层黑布,用单层黑布换双层 黑布衣服,你难道不是更划算吗?”
一、[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在 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 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谁知强盗反 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 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 一起被捉送到官府那里去。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 “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让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 阳门的就不是强盗。”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 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 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人 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九、孔子困陈蔡
•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黎羹不斟,七日不 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 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①选间, 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 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 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 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 易矣。”②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 难也。
• 翻译:齐国和晋国互相征战。平阿(地名)的余子 (官名)丢失了戟捡到只矛,退下战场离去,心里 不痛快。问路上的陌生人说:“丢失了戟捡到只矛, 可以回家吗?”陌路人说:“戟是兵器,矛也是兵 器,丢失兵器又捡到兵器,有什么不可以回家的?” 往回家的路走着,心里还是不痛快,碰到高唐(地 名)的孤(官名)叔无孙,就挡在他的马前,说: “今天打仗,丢失了戟捡到只矛,可以回家吗?” 叔无孙说:“矛不是戟,戟不是矛,丢失了戟捡到 只矛,他们难道可以相抵吗?”平阿(地名)的余 子(官名)说:“是啊!”反身回去参战。跑步, 才赶上了战斗。终于是战死了。叔无孙说:“据我 所知,君子救人于患难,必须同甘共苦。”(于是) 快跑回去参与战斗,到死也没离去。要是让他(叔 无孙)领兵,肯定不会打败仗的。让他成为国王的 左右,也必然是为义而死。这次的死没有什么大的 功绩,是因为他的官职(或权力)小啊。
《晋书·袁宏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袁宏传》原文及翻译《晋书·袁宏传》原文及翻译《晋书·袁宏传》原文:袁宏字彦伯,父勖,临汝令。
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
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
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焉。
答云:“是袁临汝郎诵诗。
”即其咏史之作也。
尚即迎升舟,与之谭论,申旦不寐,自此声誉日茂。
尚为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引宏参其军事。
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
温重其文笔,专综书记。
宏后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
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谏之。
宏笑而不答。
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
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
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
”温疑不实,乃曰:“君欲为何辞?”宏即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宣城之节,信义为允也。
”温泫然而止。
宏赋又不及陶侃,侃子胡奴尝于曲室抽刃问宏曰:“家君勋迹如此,君赋云何相忽?”宏窘急,答曰:“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无?”因曰:“......功以济时,职思静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胡奴乃止。
宏性强正亮直,虽被温礼遇,至于辩论,每不阿屈,故荣任不至。
与伏滔同在温府,府中呼为“袁伏”。
宏心耻之,每叹曰:“公之厚恩未优国士,而与滔比肩,何辱之甚。
”谢安常赏其机对辩速。
后安为扬州刺史,宏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乃祖道与冶亭。
时贤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取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
”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
”时人叹其率而能要焉。
(取材于《晋书·袁宏传》)《晋书·袁宏传》译文:袁宏字彦伯,父亲袁勖,为临汝县令。
袁宏有超人才华,文章造诣绝佳,曾作咏史诗,意在寄托个人志趣抱负。
当时谢尚驻镇牛渚,乘秋夜月色,穿上民服与随从率性自在地泛游江上。
精选古代文言文及翻译优秀9篇
精选古代文言文及翻译优秀9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一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1],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2],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3]。
佗邑惟命"。
请京[4],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5],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6],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7],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8]:"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9]。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10]。
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11],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12]"。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13],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14]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15]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16]我独无"。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谢安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谢安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
父裒,太常卿。
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
”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
弱冠,诣王蒙,清言良久,既去,蒙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蒙曰:“此客亹亹,为来逼人。
”王导亦深器之。
由是少有重名。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亮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
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
简文帝疾笃,温上疏荐安宜受顾命。
及帝崩..,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
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
坦之甚惧,问计于安。
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
”既见温,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
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耳。
”遂笑语移日。
坦之与安初齐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
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
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
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
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
加安征讨大都督。
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
”既而寂然。
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
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
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
”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率当其任。
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
”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九》)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B. 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C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D. 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弟,古代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时则同祖不同父。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语文(人教版)练习:板块二 专题一 第三讲 文化常识题考场解题有诀窍
规范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
幼有至性。
八岁,神悟夙成。
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
”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
十余岁,遭父忧,丹杨尹温峤吊之,尚号啕极哀。
既而收涕告诉,举止有异常童,峤甚奇之。
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
司徒王导深器之,辟为掾。
袭父爵...咸亭侯。
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尚曰:“佳。
”便著衣帻而舞。
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旁若无人,其率诣如此。
迁会稽王友,转督江夏、义阳、随三郡军事、江夏相,将军如故。
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尚为政清简,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尚造乌布帐。
尚坏之,以为军士襦袴。
大司马...桓温欲有事中原,使尚率众向寿春,进号安西将军。
初,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
遇怒,据许昌叛。
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
时康献皇后临朝..,即尚之甥也,特令降号为建威将军。
初,尚之行也,使建武将军、濮阳太守戴施据枋头。
会冉阂之子智与其大将蒋干来附,复遣行人刘猗诣尚请救。
施止猗,求传国玺...,猗归,以告干。
干谓尚已败,虑不能救己,犹豫不许。
施遣参军何融率壮士百人入邺,登三台助戍,谲之曰:“今且可出玺付我。
凶寇在外,道路梗涩,亦未敢送玺,当遣单使驰白。
天子闻玺已在吾许,知卿等至诚,必遣重军相救,并厚相饷。
”干乃出玺付融,融赍玺驰还枋头。
尚遣振武将军胡彬率骑三百迎玺,致诸京师。
升平初,卒于历阳,时年五十。
谥曰简。
(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B.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C.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D.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解析:断句时应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来思考,“的”在此处指箭靶的中心,作动词“破”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
古诗晋书翻译赏析
古诗晋书翻译赏析《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着,作者共二十一人[1]。
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
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
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
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晋书》由房玄龄等人负责监修,组织一批史家和学者,以南朝齐人臧荣绪所写的《晋书》为蓝本,同时参考其他诸家晋史和有关著作,“采正典与杂说数十部”,兼引十六国所撰史籍,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开始撰写,至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写成。
唐太宗亲自为《晋书》的《宣帝纪》《武帝纪》《陆机传》《王羲之传》分别写了史论。
《晋书》问世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兢从新撰”。
《二十四史》丛刊本有四种:一位武英殿本,一为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一为中华书局的点校本,一为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的出版中的全译本。
四种刊本的目录、标题、版式各有异同,也不断发展,现以当今最普及的中华本为例,又鉴于排版所限,略去版式部分,单列出《晋书》大体的目录、标题如下:慕容宝传慕容垂传吕光传李特传姚兴传苻坚传石勒传刘元海传卢循传桓玄传桓温传王敦传林邑国传倭人传鸠摩罗什传佛图澄传陶潜传戴逵传鲁褒传孙登传顾恺之传袁宏传左思传吴隐之传曹摅传胡威传乐道融传刘敏元传王豹传嵇绍传张轨传殷仲堪传刘牢之传王恭传车胤传习凿齿传干宝传孙盛传司马彪传陈寿传朱序传朱伺传桓伊传桓宣传王献之传王羲之传谢玄传谢琰传谢安传谢尚传殷浩传何充传顾众传王彪之传王述传庾亮传葛洪传郭璞传周硵传顾荣传郗鉴传温峤传陶侃传刘弘传王导传段匹石单传李矩传祖逖传刘琨传张方传李含传张辅传齐王传赵王伦传汝南王亮传周处传罗宪传孙楚传江统传张载传潘岳传夏侯湛传陆云传陆机传愍怀太子传束皙传挚虞传皇甫谧传郭象传谢鲲传刘伶传向秀传嵇康传阮瞻传阮咸传阮籍传向雄传傅咸传傅玄传李重传刘颂传刘毅传王衍传王戎传山涛传王氵睿传王济传刘磡传杨骏传荀勖传荀硵传王沈传张华传卫磞传裴磝传裴秀传杜预传羊祜传石崇传何曾传王祥传康献褚皇后传武悼杨皇后传宣穆张皇后传恭帝纪安帝纪孝武帝纪明帝纪愍帝纪怀帝纪《晋书》简介---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高考语文复习---分析概括文意
概括分析文意题过去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而自2020年以来,新高考两套试卷中都出现了简答 题的形式,而且是两种题型同时出现。这不仅体现 了新高考卷对文言文文意理解的高度重视,更给我 们的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兼顾选择题和简答题 这两种题型。
考点一 选择题 解答概括分析选择题最简捷的方法就是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
考点二 主观题 主观题命题角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概括传
主做的事情,有的要求分析、推断传主做某事的 原因,有的要求概括传主某方面的形象特点,有 的要求发表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等等。
主观题答题三步骤 1.明确题干要求,找准答题区间。主观简答题,要明确题干要求分 析什么或概括什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答题要求后,找到相应 的答题区间。 2.辨清文句意义,找到关键信息。这类题目,也是在考查考生筛选 与整合信息的能力,因此,确定答题区间后,要对其划分层次,辨析文 句的意义,圈出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剔除无关信息,找到答题的关键信 息。 3.针对问题,分条规范作答。对圈画出的关键信息要准确翻译并分 析整合,转化成答案要点,分条规范作答。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有删改)
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 妻子”?请简要说明。
答案:①自知触怒皇帝将死;②抱定必死的决心。
解析:解答此题,可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明 确题干要求 ,找准阅读 区间。
第二步,找 到关键信息 。
第三步,分 条规范作答 。
题干中,“海瑞”明确了答题对象;“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 子’”明确了答题方向,要求分析、推断海瑞这么做的原因;“简要 说明”明确了答题要求。由此可锁定阅读区间:“此人素有痴名。闻 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 无留者,是不遁也。”
《世说新语》与魏晋风度解析
李欣《赠张旭》
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皓首穷草隶,时称太湖精。 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问家何所有,生事如浮萍。 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诸宾且方坐,旭日临东城。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 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时人不识者,即是安期生。
殷浩 支道林 王濛 刘惔 孙绰诔:“当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 《世说新语∙简傲》: 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 “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 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 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桓温:
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礼记》。桓云:“时有入心处, 便觉咫尺玄门。”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 语。”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 何图叔夜潦倒,不切于事情;嗣宗猖狂,自贻于耻辱? 杜甫《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汝阳王李琎“与贺知章、褚庭诲为诗酒之交”。 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 花月穷游宴,炎天避郁蒸。砚寒金井水,檐动玉壶冰。 天宝五载,罢知政事。遽命亲故欢会,赋诗曰:“避贤 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 竹林七贤: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 沛国刘伶、陈 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 越名教,任自然
《晋书∙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 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送秀才入军诗》: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晋书∙阮籍传》: 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 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 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晋书?谢安传文言文翻译,晋书?谢安传文言文翻译
晋书・谢安传文言文翻译,晋书・谢安传文言文翻译原文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
父裒,太常卿。
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
”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
弱冠,诣王蒙清言良久,既去,蒙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蒙曰:“此客,为来逼人。
”王导亦深器之。
由是少有重名。
初辟司徒府,除佐着作郎,并以疾辞。
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
扬州刺史庾冰以安有重名,必欲致之,累下郡县敦逼,不得已赴召,月余告归。
复除尚书郎、琅邪王友,并不起。
吏部尚书范汪举安为吏部郎,安以书距绝之。
有司奏安被召,历年不至,禁锢终身,遂栖迟东土。
尝往临安山中,坐石室,临浚谷,悠然叹曰:“此去伯夷何远!”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
舟人以安为悦,犹去不止。
风转急,安徐曰:“如此将何归邪?”舟人承言即回。
众咸服其雅量。
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 从。
既累辟不就,简文帝时为相,曰:“安石既与人同乐,必不得不与人同忧,召之必至。
”时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藩任之重。
安虽处衡门,其名犹出万之右,自然有公辅之望,处家常以仪范训子弟。
安妻,刘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
”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
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
既出,温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温后诣安,值其理发。
安性迟缓,久而方罢,使取帻。
温见,留之曰:“令司马着帽进。
”其见重如此。
温当北征,会万病卒,安投笺求归。
寻除吴兴太守。
在官无当时誉,去后为人所思。
顷之,征拜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
简文帝疾笃,温上疏荐安宜受顾命。
及帝崩,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原文翻译赏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原文翻译赏析《夜泊牛渚怀古》作者: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解:1、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绪也在西江这一段中。
2、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涌已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⑴牛渚:山名,在今安当涂县西北。
诗题下有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⑵西江: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古代称西江。
牛渚也在西江这一段中。
⑶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⑷高咏:谢尚赏月时,曾闻诗人袁宏在船中高咏,大加赞赏。
⑸斯人:指谢尚。
⑹挂帆席:一作“洞庭去”。
挂帆:扬帆。
⑺落:一作“正”。
作品译文: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蔚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游云。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地怀想起东晋谢尚将军。
我也能够吟哦袁宏的咏史诗,可惜没有那识贤的将军倾听。
明早我将挂起船帆离开牛渚,这里只有满天枫叶飘落纷纷。
韵译: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天空湛蓝湛蓝没有一丝游云。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记起了东晋的谢尚将军。
我也是一个善于吟唱的高手,但识贤的谢尚如今难得有闻。
知音难遇明早只好挂帆远去,前景宛若深秋枫叶飘落纷纷。
背景:这首诗当是诗人失意后在当涂之作,那时诗人对未来已经不抱希望,但自负才华而怨艾无人赏识的情绪仍溢满诗中。
牛渚,是安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端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
此诗题下原有注说:“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据《晋书·文苑传》记载: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
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
《晋书列传第四十九》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
《晋书列传第四十九》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
幼有至性。
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
八岁,神悟夙成。
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
”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
十余岁,遭父忧,丹杨尹温峤吊之,尚号啕极哀。
既而收涕告诉,举止有异常童,峤甚奇之。
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
好衣刺文袴,诸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
善音乐,博综众艺。
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
袭父爵咸亭侯。
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尚曰:“佳。
”便著衣帻而舞。
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旁若无人,其率诣如此。
转西曹属。
时有遭乱与父母乖离,议者或以进仕理王事,婚姻继百世,于理非嫌。
尚议曰:“有心之人,决不冒荣苟进。
冒荣苟进之畴,必非所求之旨,徒开偷薄之门而长流弊之路。
或有执志丘园、守心不革者,犹当崇其操业以弘风尚,而况含艰履戚之人,勉之以荣贵邪?”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
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
”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
尚为政清简,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尚造乌布帐。
尚坏之,以为军士襦袴。
大司马桓温欲有事中原,使尚率众向寿春,进号安西将军。
初,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
时康献皇后临朝,特令降号为建威将军。
桓温北平洛阳,上疏请尚为都督司州诸军事。
将镇洛阳,以疾病不行。
升平初,又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
病笃,征拜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未至,卒于历阳,时年五十。
谥曰简。
(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B.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C.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D.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答案B解析回答本题,要对所给语段进行分析。
文言文900个原文及翻译大全(2)
⽂⾔⽂900个原⽂及翻译⼤全(2)《说苑·介⼦推不受禄》原⽂及翻译《陈平之⽤》原⽂及翻译《⽥婴善剂》原⽂及翻译袁中道《听⾬堂记》原⽂及翻译《宋史·施师点传》原⽂及翻译《宋史·赵⼦潚传》原⽂及翻译《明史·胡濙传》原⽂及翻译《宋史·陈韡传》原⽂及翻译《隋书·元胄传》原⽂及翻译㣿洵《彭州圆觉禅院记》原⽂及翻译《后汉书·刘茂传》原⽂及翻译《宋史·罗点传》原⽂及翻译《宋史·刘述传》原⽂及翻译《宋史·太祖本纪》原⽂及翻译苏轼《万⽯君罗⽂传》原⽂及翻译《北史·源⼦邕传》原⽂及翻译韩愈《送浮屠⽂畅师序》原⽂及翻译《宋史·赵⼦崧传》原⽂及翻译《后汉书·耿恭传》原⽂及翻译《明史·张鹏传》原⽂及翻译《宋史·张阐传》原⽂及翻译《汉书·傅喜传》原⽂及翻译李渔《饭粥》原⽂及翻译《新唐书·侯君集传》原⽂及翻译《晋书·罗含传》原⽂及翻译《资治通鉴·永元⼗四年冬,⼗⽉》原⽂及翻译《新唐书·柳浑列传》原⽂及翻译宋濂《游琅琊⼭记》原⽂及翻译《后汉书·郭太传》原⽂及翻译《三国志·任峻传》原⽂及翻译韩愈《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原⽂及翻译《宋书·谢晦传》原⽂及翻译《后汉书·黄琼传》原⽂及翻译《明史·邹元标传》原⽂及翻译《梁书·明⼭宾传》原⽂及翻译《隋书·⾖卢毓传》原⽂及翻译《北史·杨津传》原⽂及翻译《宋史·刘勔传》原⽂及翻译《宋史·包拯传》原⽂及翻译《明史·韩爌传》原⽂及翻译《明史·袁忠彻传》原⽂及翻译《魏书·张蒲传》原⽂及翻译《明史·罗喻义传》原⽂及翻译《宋史·徐处仁传》原⽂及翻译《清史稿·熊赐履传》原⽂及翻译《明史·黄宗载传》原⽂及翻译《清史稿·赵国祚传》原⽂及翻译《明史·程启充传》原⽂及翻译《隋书·循吏·樊叔略传》原⽂及翻译《江⽔⼜东,经黄⽜⼭下》原⽂及翻译《成王封伯禽于鲁》原⽂及翻译《宋史·汪澈传》原⽂及翻译《宋史·张庭坚传》原⽂及翻译《晋书·颐和转》原⽂及翻译《汉书·周勃传》原⽂及翻译《宋史·陈襄传》原⽂及翻译《宋书·刘⼤夏传》原⽂及翻译《后汉书·班彪传》原⽂及翻译《承天皇帝倓,始王建宁》原⽂及翻译《史记·义纵传》原⽂及翻译《宋史·彭乘传》原⽂及翻译《聊斋志异·郭⽣》原⽂及翻译《清史稿·骆秉章传》原⽂及翻译曾国藩《遵义黎君墓志铭》原⽂及翻译《宋史·段思恭传》原⽂及翻译《明史·周新传》原⽂及翻译《北史·李訢传》原⽂及翻译《周书·寇俊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崔⽇⽤传》原⽂及翻译《宋史·陈康伯传》原⽂及翻译《宋史·张美传》原⽂及翻译《晋书·王彪之传》原⽂及翻译《南村辍耕录·迈⾥古思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吴保安传》原⽂及翻译《晋书·朱序传》原⽂及翻译《宋史·许奕传》原⽂及翻译《明史·沈希仪传》原⽂及翻译《明史·谢迁传》原⽂及翻译《元史·吕思诚传》原⽂及翻译《宋史·卞衮传》原⽂及翻译《后汉书·谯⽞传》原⽂及翻译《旧唐书·萧俛传》原⽂及翻译《明史·张永明传》原⽂及翻译《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原⽂及翻译《明史·张家⽟传》原⽂及翻译《晋书·阳裕传》原⽂及翻译《南齐书·禇炫传》原⽂及翻译《明史·刘荣传》原⽂及翻译《元史·孔思晦传》原⽂及翻译《宋书·垣护之传》原⽂及翻译《宋史·苗授传》原⽂及翻译《宋史·何栗传》原⽂及翻译《汉书·杜钦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卢从愿传》原⽂及翻译《宋史·程公许传》原⽂及翻译《南史·萧⼦良传》原⽂及翻译《宋史·李兑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刘武周传》原⽂及翻译《宋史·张觷传》原⽂及翻译苏轼《南⽅多没⼈》原⽂及翻译《贞观⼆年,太宗谓侍⾂⽈》原⽂及翻译《汉书·武五⼦传》原⽂及翻译《明史·林聪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孙伏伽传》原⽂及翻译《宋史·范祖禹传》原⽂及翻译《旧唐书·第五琦传》原⽂及翻译归有光《封中宪⼤夫兴化府知府周公⾏状》原⽂及翻译《宋史·徐经孙传》原⽂及翻译《元史·董⽂⽤传》原⽂及翻译《宋史·孟宗政传》原⽂及翻译《清史稿·刘长佑传》原⽂及翻译《北史·乐运传》原⽂及翻译《宋书·何承天传》原⽂及翻译《新五代史·张敬达传》原⽂及翻译李鸿章《亡妹张夫⼈家传》原⽂及翻译《宋书·刘穆之传》原⽂及翻译《明史·魏源传》原⽂及翻译《新唐书·从谠传》原⽂及翻译《宋史·薛叔似传》原⽂及翻译《明史·吴时来传》原⽂及翻译《旧五代史·王晏球传》原⽂及翻译《宋史·尹继伦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娄师德传》原⽂及翻译《明史·童元镇传》原⽂及翻译《三房⼗四叔⾮不勤读》原⽂及翻译《后汉书·虞诩传》原⽂及翻译《元史·魏初传》原⽂及翻译《宋史·郭守⽂传》原⽂及翻译《宋史·黄震传》原⽂及翻译《梁书·谢举传》原⽂及翻译《新唐书·虞世南传》原⽂及翻译《明史·张宁传》原⽂及翻译《晋书·张闿传》原⽂及翻译《李彦仙传》原⽂及翻译《中⼤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原⽂及翻译《隋书·窦荣定传》原⽂及翻译《宋史·郭廷谓传》原⽂及翻译《新唐书·王潮传》原⽂及翻译《北史·段⽂振传》原⽂及翻译《说苑·政理》原⽂及翻译《汉书·⾼帝纪》原⽂及翻译孔融《论盛孝章书》原⽂及翻译《宋书·宗悫传》原⽂及翻译《宋书·何执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清史稿·李鸿章传》原⽂及翻译《宋史·程颢传》原⽂及翻译《秦观劝学》原⽂及翻译《陋室铭》原⽂及翻译《段太尉逸事状》原⽂及翻译《郎中令赵⾼恃恩专恣》原⽂及翻译《三国志·张温传》原⽂及翻译《宋史·乔执中传》原⽂及翻译朱鹤龄《西郊观桃花记》原⽂及翻译颜之推《名实篇》原⽂及翻译《宋史·范如圭传》原⽂及翻译《宋书·王诞传》原⽂及翻译《明史·徐阶传》原⽂及翻译《宋史·卢之翰传》原⽂及翻译姚鼐《登泰⼭记》原⽂及翻译《宋史·宇⽂昌龄传》原⽂及翻译归有光《先妣事略》原⽂及翻译书《孟德传》后原⽂及翻译《孟德传》原⽂及翻译《后⼗九⽇复上宰相书》原⽂及翻译《明史·陶琰传》原⽂及翻译《史记·张丞相列传》原⽂及翻译《宋史·王拱⾠传》原⽂及翻译《新唐书·严挺之传》原⽂及翻译《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原⽂及翻译《新唐书·孟浩然传》原⽂及翻译《明史·张罗彦传》原⽂及翻译《宋史·陈恕传》原⽂及翻译《⼦产为政》原⽂及翻译《宋史·余良肱传》原⽂及翻译李肖《萧毕顺传》原⽂及翻译《马先⽣钧,字德衡》原⽂及翻译《宋史·党进传》原⽂及翻译《宋史·陈从信传》原⽂及翻译《新唐书·魏谟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徐⽂远传》原⽂及翻译谢枋得《丞相留忠斋书》原⽂及翻译《明史·张淳传》原⽂及翻译《宋史·王应麟传》原⽂及翻译《宋史·丁谓传》原⽂及翻译《后汉书·周纡传》原⽂及翻译《于是秦王⼤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原⽂及翻译《明史·胡俨传》原⽂及翻译《北齐书·阳斐传》原⽂及翻译《去宥》原⽂及翻译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原⽂及翻译《三国志·魏书·管宁传》原⽂及翻译《三国志·霍峻等传》原⽂及翻译《宋史·陆诜传》原⽂及翻译《明史·廖庄传》原⽂及翻译《三国志·步骘传》原⽂及翻译《宋史·刘甲传》原⽂及翻译《元史·马亨传》原⽂及翻译《晋书·江统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张荐传》原⽂及翻译《新唐书·郑覃传》原⽂及翻译《郑成功传》原⽂及翻译《明史·李时勉传》原⽂及翻译《宋书·沈怀⽂传》原⽂及翻译《汉书·张良传》原⽂及翻译《晋书·陶侃列传》原⽂及翻译元好问《送秦中诸⼈引》原⽂及翻译《汉书·苏武传》原⽂及翻译(⼆)《史记·信陵君离赵救魏》原⽂及翻译《后汉书·钟离意传》原⽂及翻译《宋史·王凯传》原⽂及翻译《宋史·杨⼤异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屈突通传》原⽂及翻译《三国志·吴范传》原⽂及翻译《明史·张任学传》愿⽂及翻译《王安⽯待客》原⽂及翻译王若虚《门⼭县吏晓堂记》原⽂及翻译刘⼤魁《程易⽥诗序》原⽂及翻译《宋史·许骧传》原⽂及翻译《南史·沈炯传》原⽂及翻译《明史·温纯传》原⽂及翻译《汤义仍先⽣⽂集序》原⽂及翻译《宋史·张逊传》原⽂及翻译《梁史·褚翔传》原⽂及翻译戴名世《蓼庄图记》原⽂及翻译《宋史·林光朝传》原⽂及翻译《新唐书·长孙顺德传》原⽂及翻译《三国志·魏书·张郃传》原⽂及翻译《南唐书·周本传》原⽂及翻译《谏说之难》原⽂及翻译《万⽊图》序原⽂及翻译《旧唐书·冯⽴传》原⽂及翻译《宋史·傅伯成传》原⽂及翻译《宋史·吴奎传》原⽂及翻译顾炎武《拽梯郎君祠记》原⽂及翻译苏轼《司马温公⾏状》原⽂及翻译《北史·薛聪传》原⽂及翻译曾巩《张久中墓志铭》原⽂及翻译《元史·敬俨传》原⽂及翻译《北史·庾信传》原⽂及翻译《隋史·杨善会传》原⽂及翻译《魏书·阳固传》原⽂及翻译《旧唐书·陆贽传》原⽂及翻译《后汉书·黄⾹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卢简辞传》原⽂及翻译《明史·赵世卿传》原⽂及翻译《宋史·虞允⽂传》原⽂及翻译《明史·张肯堂传》原⽂及翻译汪琬《传是楼记》原⽂及翻译《明史·唐胄传》原⽂及翻译《宋史·卢秉传》原⽂及翻译《隋书·燕荣传》原⽂及翻译《旧唐书·薛嵩传》原⽂及翻译《隋书·万宝常传》原⽂及翻译王世贞《⽵⾥馆记》原⽂及翻译《光武帝纪》原⽂及翻译《北齐书·斛律羡传》原⽂及翻译《明史·安磐传》原⽂及翻译宋濂《阅江楼记》原⽂及翻译《登扫叶楼记》原⽂及翻译《刘备⼊益州》原⽂及翻译《三国志·费祎传》原⽂及翻译《晋书·胡威传》原⽂及翻译《旧唐书·柳公权传》原⽂及翻译《宋史·李及传》原⽂及翻译《后汉书·孟尝传》原⽂及翻译《明史·李充嗣传》原⽂及翻译《游龙鸣⼭记》原⽂及翻译《新五代史·孔谦传》原⽂及翻译布颜图《画树法》原⽂及翻译《明史·郑晓传》原⽂及翻译《宋史·梁克家传》原⽂及翻译叶适《留耕堂记》原⽂及翻译《元史·丘处机传》原⽂及翻译(⼆)《元史·丘处机传》原⽂及翻译资治通鉴之《春,⼆⽉,曹操攻黎阳》原⽂及翻译《宋书·孔觊传》原⽂及翻译《北齐书·卢潜传》原⽂及翻译《晋书·王沈传》原⽂及翻译《后汉书·梁慬传》原⽂及翻译《颜⽒家训·风操篇》原⽂及翻译《汉书·隽不疑传》原⽂及翻译《钱神论》原⽂及翻译《晋书·虞喜传》原⽂及翻译《商於⼦论治国》原⽂及翻译《宋史·郭逵传》原⽂及翻译汪⼠铎《记江乐峰⼤令事》原⽂及翻译《翱⾄零⼝北,有畜鸡⼆⼗⼆者》原⽂及翻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及翻译(三)《唐才⼦传·⽅⼲传》原⽂及翻译《周书·郑孝穆传》原⽂及翻译《南史·王规传》原⽂及翻译《美⼈赋》原⽂及翻译《明史·杨荣传》原⽂及翻译《元年,关中饥,⽶⽃直绢⼀匹》原⽂及翻译《晋书·刘弘传》原⽂及翻译《柳宗元》原⽂及翻译曾巩《⼴德湖记》原⽂及翻译《宋书·谢庄传》原⽂及翻译吴敏树《新修吕仙亭记》原⽂及翻译《凡⾳,⽣于⼈⼼者也》原⽂及翻译《宋书·谢弘微传》原⽂及翻译《宋史·蒋重珍传》原⽂及翻译《与致虚妹丈书》原⽂及翻译《周顗奔琅琊王睿》原⽂及翻译《⽵⼭》原⽂及翻译司马相如《⼦虚赋》原⽂及译⽂《初,魏⼈范睢从中⼤夫须贾使于齐》原⽂及翻译吕⼤防《合江亭记》原⽂及翻译陆陇其《崇明⽼⼈记》原⽂及翻译《明史·陈幼学传》原⽂及翻译王鏊《王⽂恪公笔记》原⽂及翻译《陈书·张种传》原⽂及翻译《霍丘知县阳湖左君》原⽂及翻译《楚襄王为太⼦之时》原⽂及翻译《宋史·苏缄传》原⽂及翻译《明史·杨信民传》原⽂及翻译《黄花岗七⼗⼆烈⼠事略序》原⽂及翻译袁枚《江宁两校官传》原⽂及翻译《宋史·席旦传》原⽂及翻译《旧唐书·王维传》原⽂及翻译杨⼠奇《翠筠楼记》原⽂及翻译《敬之识才》原⽂及翻译《⼦昂碎琴》原⽂及翻译《新唐书·马怀素传》原⽂及翻译《三国志·程昱传》原⽂及翻译顾炎武《⽉⾷》阅读练习及答案《宋史·王沿传》原⽂及翻译《明史·⾦国凤传》原⽂及翻译《宋史·邹浩传》原⽂及翻译《明史·廖永安传》原⽂及翻译《晋书·谢安传》原⽂及翻译《汉书·霍去病传》原⽂及翻译《明史·张⽂锦传》原⽂及翻译王慎中《海上平寇记》原⽂及翻译《晋书·安平献王孚》原⽂及翻译《旧唐书·杜亚传》原⽂及翻译《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原⽂及翻译《新唐书·马燧传》原⽂及翻译《⾼帝求贤诏》原⽂及翻译《三国志·刘放传》原⽂及翻译《宋史·吕蒙正传》原⽂及翻译《晋书·傅咸传》原⽂及翻译《明史·崔铣传》原⽂及翻译《秦废封建》原⽂及翻译王充《论衡·⾃纪篇》原⽂及翻译《列⼦·说符》原⽂及翻译《明史·邹应龙传》原⽂及翻译王引之《汪容甫先⽣⾏状》原⽂及翻译《后汉书·赵憙传》原⽂及翻译《陈书·谢贞传》原⽂及翻译《新唐书·王⽅翼传》原⽂及翻译程晋芳《⽂⽊先⽣传》原⽂及翻译《裴琰之传》原⽂及翻译《辽史·萧韩家奴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徽传》原⽂及翻译《李世民畏魏征》原⽂及翻译杨循吉《况侯抑中官》原⽂及翻译《新轩乐府引》原⽂及翻译《南齐书·垣崇祖传》原⽂及翻译《宋史·喻樗传》原⽂及翻译《周书·颜之仪传》原⽂及翻译王安⽯《⽥公墓志铭》原⽂及翻译《宋史·张景宪传》原⽂及翻译《宋学⼠⽂集·李疑传》原⽂及翻译《郁离⼦》序原⽂及翻译《宋史·种放传》原⽂及翻译《宋史·张邵传》原⽂及翻译《宋史·赵湘传》原⽂及翻译李渔《闲情偶记·卷五》阅读练习及答案欧阳修《养鱼记》原⽂及翻译《齐⼈说靖郭君》原⽂及翻译《万历野获编·陈增之死》原⽂及翻译《明史·崔恭传》原⽂及翻译《宋史·王罕传》原⽂及翻译《宋史·赵晁传》原⽂及翻译宋濓《宣慰曾侯嘉政记》原⽂及翻译《魏书·张济传》原⽂及翻译《宋史·邵伯温传》原⽂及翻译《宋史·王觌传》原⽂及翻译《宋史·种谔传》原⽂及翻译《宋史·袁甫传》原⽂及翻译《韩雄传》原⽂及翻译《元史·王都中传》原⽂及翻译《新唐书·源乾曜传》原⽂及翻译姚鼐《答翁学⼠书》原⽂及翻译童轩《治溷⽣传》原⽂及翻译《宋史·赵禼传》原⽂及翻译《晋书·⽯鉴列传》原⽂及翻译《汉书·张骞传》原⽂及翻译《南史·张⾏信传》原⽂及翻译王⼠祯《登燕⼦矶》原⽂及翻译《宋史·⽂天祥传》原⽂及翻译(⼆)⽂天祥《游⽂⼭观⼤⽔记》原⽂及翻译《宋史·黄洽传》原⽂及翻译欧阳修《与⾼司谏书》原⽂及翻译《资治通鉴·公孙度传》原⽂及翻译《晋书·王导传》原⽂及翻译《赵简⼦传》原⽂及翻译《宋史·刘颖传》原⽂及翻译《元史·梁曾传》原⽂及翻译《明史·李汝华传》原⽂及翻译⽂同《屯⽥郎中⽯君墓志铭》原⽂及翻译《明史·仇钺传》原⽂及翻译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原⽂及翻译《元史·姜彧传》原⽂及翻译《新唐书·王沛传》原⽂及翻译《宋史·吕公绰传》原⽂及翻译《北史·达奚长儒传》原⽂及翻译《宋史·司马池传》原⽂及翻译《史记·晁错传》原⽂及翻译《宋史·韩通传》原⽂及翻译《三国志·韦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晋书·王舒传》原⽂及翻译《史记·陈豨传》原⽂及翻译《新唐书·元澹传》原⽂及翻译《元史·谢让传》原⽂及翻译《南齐书·张融传》原⽂及翻译《周书·泉企传》原⽂及翻译《元史·安童传》原⽂及翻译《尉缭⼦·治本》原⽂及翻译《宋史·符彦卿》原⽂及翻译《旧唐书·郑善果传》原⽂及翻译《新唐书·陆⽻传》原⽂及翻译《明史·叶旺传》原⽂及翻译《宋史·丰稷传》原⽂及翻译《宋史·萧注传》原⽂及翻译《旧唐书·刘⿊闼传》原⽂及翻译李渔《⾼低抑扬》原⽂及翻译《明史·胡⼴传》原⽂及翻译《⾦史·张⾏信传》原⽂及翻译《辽史·耶律安抟传》原⽂及翻译《宋史·李⼤性传》原⽂及翻译《宋史·吴芾传》原⽂及翻译《元史·赵世延》原⽂及翻译《宋史·王刚中传》原⽂及翻译《明史·李东阳传》原⽂及翻译《宋史·曾⼏传》原⽂及翻译。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二)(全国乙卷)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终极押题模拟卷(二)(全国乙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谓“蜀道”?蜀道有狭义、广义之分。
传统意义上的蜀道指从长安翻越秦岭、大巴山,经过汉中盆地通往成都平原的交通网络,号称“北五南三”,包括秦岭段的故道、褒斜道、榄骆道、子午道与阴平道,大巴山、汉中盆地的金牛道、米仓道与荔枝道。
此外,峡江古道、川滇古道、川黔古道、川藏古道等都属于广义上的蜀道。
蜀道中通行最早的故道,也就是王国维认为青铜器铭文《散氏盘》中的“周道”,在商周之际已通行,大部分路段是沿嘉陵江河谷自然踩踏形成的。
褒斜道、榄骆道、子午道、金牛道经过险江峡谷,秦汉时期,人们在临江的石壁上开凿栈孔,插末为梁,立水为柱,架设桥阁以通行,形成栈道。
栈道近水架设,爆发山洪时很容易被冲毁。
大约从元代开始,一些路段改为“编道”。
“编道”开挖土石,盘山而上,险峻程度较栈道有过之而无不及。
东汉初期,朝廷诏令拓展褒斜道。
史志记载,当时采用“火焚水激”的办法,开凿了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通车隧道“石门”。
在古代,蜀道对沟通中原与西南地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国家统一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明清时期,蜀道是内地通往川藏的交通要道。
雍正十二年,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护送达赖喇嘛归藏,即取道陕川蜀道,过川入藏;清代乾隆平定大小金川叛乱期间,多次下诏维护蜀道交通,以保证粮草军饷运输。
蜀道也是连接西北丝绸之路与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
自陕西宝鸡经甘肃陇山、天水、兰州,可连接西北丝绸之路;沿连云栈道经陕西汉中、广元进入云南,可连接西南丝绸之路。
蜀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富。
蜀道文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南朝乐府诗中即有“蜀道难”这一诗题,大多描写蜀道的艰险与旅人的悲伤。
唐宋时期更是留下无数描写蜀道之旅的著名诗文,如唐代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陇蜀羁旅诗,白居易的巴地诗,薛能、孙樵、韦庄等的蜀中诗,宋代苏轼父子、黄庭坚、陆游的蜀道诗等。
谢尚文言文翻译
谢尚文言文翻译1. 谢晦文言文翻译顾觊之,吴郡吴人。
初为郡主薄。
谢晦为荆州,以为卫军参军。
晦爱其雅素,深相知待。
后为山阴令。
山阴民户三万,海内剧邑,前后官长,昼夜不得休,事犹不举。
觊之理繁以约,县无用事,昼日垂帘,门阶闲寂。
自宋世为山阴,务简而绩修,莫能尚也。
还为吏部郎,尝与宋文帝坐论江左人物,言及顾荣,袁淑谓觊之:“卿南人怯懦,岂办作、贼。
”觊之正色曰:“卿乃复以忠义笑人!”淑有愧色。
太子劭弑立,朝士无不移任,惟觊之不徙官。
孝武帝即位,迁御史中丞。
孝建元年出为宁朔将军、行会稽郡事。
寻征为右卫将军,领本州中正。
明年,迁湘州刺史,善於莅民,治甚有绩。
2. 古文翻译谢拉(居住在)右地的苏东坡赠给王定国诗,乡里的先生李公誊写的(这些)。
开始时,闽中(今福建)的郑定已经很有盛名,一时之间,(当时的社会)名流都争相的羡慕他。
郑公得到自己亲手所写的秦淮海的词集,(很喜欢),未曾停止的读了二十年,于是另外地有了想法。
郑公生性非常地(喜爱)致远恬淡,(而)惟独嗜爱读书(从未)厌倦。
每每遇到出游的人,不关心他的(家势)盛衰贫富,就换帽子脱下衣服鞋袜(以示豪爽)和那人交往,在哦壁上写诗,命下人拿来纸笔等,迅速地写了几十遍,很高兴地选了一天就离开了。
(他的)妻子曾经(因生病)呆在床上,郑公为她做饭,顺便就用(烧柴火所剩的)灰写字,用手指做画用大拇指支撑着很久也不休息。
很长时间了,听到孩子啼哭的声音,才想起他的妻子需要饮食。
一个(当时)有名的公子,字时行,做官到了青州推官(这个职务),(当)他死的时候,妻子儿女(因为)贫穷没办法回家,(郑公)旅行到那里,把公子时行埋葬到青州并在那里安家。
咳,(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郑公的品行了!在这之前的几十年,郑公的书流落在私人手里还很多,当时的人不懂的重视它们,而现在(想要)购买他的书的人,(即使出)很高的价钱(也)不能买到了。
因为古人的文章虽然主要叙述微小的事情,而且还泯没了当时的言论,然而古人文章的光辉精彩的地方终究是不可以被覆盖的,所以郑公的书暂时的无人问津而最终彰显了。
谢家来贵门文言文翻译
昔者,有贤士谢氏,才学出众,品行高洁,为世所重。
一日,闻得贵门有盛会,遂决意往观。
于是,谢氏收拾行囊,整理衣冠,携书卷而行。
谢氏行至贵门,但见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门前,有执事者肃立,见谢氏来,稽首道:“贵客光临,吾等有失远迎,望恕罪。
”谢氏微笑颔首,随执事者步入门内。
入门而观,只见宴席之上,佳肴美馔,美酒醇香,歌舞升平,笑语盈盈。
谢氏心知贵门主人好客,故此盛会,非同小可。
俄而,贵门主人亲至,见谢氏,喜出望外,趋前拱手道:“谢君远道而来,实乃幸事。
吾等久仰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谢氏亦拱手还礼,谦逊道:“贵门盛名,闻名已久,今日得会,实乃平生之愿。
”主人命人置酒,与谢氏把盏言欢。
酒过三巡,主人问谢氏:“闻君才学渊博,品行高洁,今日得见,果不其然。
敢问君有何高见,愿与吾等分享?”谢氏沉思片刻,遂侃侃而谈,引经据典,论述古今,令主人及在座宾客叹为观止。
夜幕降临,主人留谢氏宿于贵门。
次日,谢氏辞行,主人执手相送,依依不舍。
谢氏亦感主人厚意,遂题诗一首,以赠主人:千里迢迢来贵门,才子佳人共欢颜。
夜宴歌舞欢声笑,谈经论道显英姿。
主人览诗,感动不已,叹道:“谢君真乃君子也,吾得与君相交,实乃三生有幸。
”自此,谢氏与贵门主人结为莫逆之交,往来频繁,传为佳话。
岁月如梭,转眼间数年过去。
谢氏虽久居贵门,然始终不忘本心,以学识道德自勉。
而贵门主人亦因谢氏之助,声名远播,成为一方名士。
一日,谢氏病重,贵门主人亲临探望,泪眼婆娑。
谢氏强颜欢笑,对主人道:“吾虽病重,然心中无憾。
有贵门主人相知,此生无憾矣。
”言罢,泪如雨下。
不久,谢氏病逝。
贵门主人悲痛欲绝,为谢氏举丧,极尽哀荣。
后世之人,闻谢氏事迹,无不感慨万分,叹曰:“谢君之才德,堪称一时之杰,惜哉,天妒英才。
”然而,谢氏之名,永留世间。
后世子孙,亦以谢氏为荣,传承其学问,弘扬其精神。
而贵门,亦因谢氏之故,声名远扬,成为世人敬仰之地。
总之,谢家来贵门,实乃一时佳话。
谢尚文言文
谢尚文言文
《谢仁祖年八岁》文言文
翻译:
谢仁祖(谢尚)八岁的时候,父亲谢豫章(谢鲲)带着他送客。
此时谢仁祖已经是聪明颖悟,应答敏捷的上流人才了。
大家都在赞扬他,说道:“少年是坐中的颜回呀。
”谢仁祖答道:“坐上没有孔子,怎么能区别出颜回呢?”
原文: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
尔时语已禅悟,自参上流。
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
”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出自《世说新语》录二十五。
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通行本6卷36篇。
有梁刘孝标注本。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晋书谢尚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谢尚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
幼有至性。
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
八岁,神悟夙成。
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
”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
十余岁,遭父忧,丹杨尹温峤吊之,尚号啕极哀。
既而收涕告诉,举止有异常童,峤甚奇之。
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
好衣刺文袴,诸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
善音乐,博综众艺。
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
袭父爵咸亭侯。
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尚曰:“佳。
”便著衣帻而舞。
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旁若无人,其率诣如此。
转西曹属。
时有遭乱与父母乖离,议者或以进仕理王事,婚姻继百世,于理非嫌。
尚议曰:“有心之人,决不冒荣苟进。
冒荣苟进之畴,必非所求之旨,徒开偷薄之门而长流弊之路。
或有执志丘园、守心不革者,犹当崇其操业以弘风尚,而况含艰履戚之人,勉之以荣贵邪?”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
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
”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
尚为政清简,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尚造乌布帐。
尚坏之,以为军士襦袴。
大司马桓温欲有事中原,使尚率众向寿春,进号安西将军。
初,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
时康献皇后临朝,特令降号为建威将军。
桓温北平洛阳,上疏请尚为都督司州诸军事。
将镇洛阳,以疾病不行。
升平初,又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
病笃,征拜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未至,卒于历阳,时年五十。
谥曰简。
(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译文:谢尚字仁祖,是豫章太守谢鲲的儿子。
从小就有卓绝的品性。
七岁时兄长去世,他哀恸的感情超出礼法,亲戚对其感到惊异。
八岁时,就已具有高超出奇的智慧。
谢鲲曾带谢尚为宾客饯行,有客人说:“这小孩子是座中的颜回啊。
《晋书·谢安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谢安传》原文及翻译《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晋书·谢安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晋书·谢安传》原文:谢安,字安石。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以疾辞。
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①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
吏部尚书范汪举安为吏部郎,安以书距绝之。
既累辟不就,简文帝时为相,曰:“安石既与人同乐,必不得不与人同忧,召之必至。
”时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藩任之重。
安妻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嵩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
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
既出,温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时会稽王道子专权,而奸谄颇相扇构,安出镇广陵之步丘,筑垒曰新城以避之。
帝出祖于西池,献觞赋诗焉。
及至新城,筑埭于城北。
后人追思之,名为召伯埭②。
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及镇新城,尽室而行,造泛海之装,欲须经略粗定,自江道还东。
雅志未就,遂遇疾笃。
寻薨,时年六十六。
帝赠太傅,谥曰文靖。
及葬,加殊礼,依大司马桓温故事。
又以平苻坚勋,更封庐陵郡公。
(节选自《晋书·谢安传》)【注】①桑门:同“沙门”,指佛教僧侣。
②召伯埭:召,shào,同“邵”;召伯,召公,周公的庶弟,有德政于民;埭,dài,堵水的堤坝。
《晋书·谢安传》译文:谢安,字安石。
谢安最初被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用生病作托辞不去就任。
寄居在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的`许询、僧人支遁交游相处,出门就游山玩水捕鱼打猎,回屋就吟咏诗赋写作文章,无入世为官的想法。
吏部尚书范汪举荐谢安担任吏部郎,谢安用书信拒绝了他。
谢安已多次被征召不去就任,简文帝当时是宰相,说:“谢安石既然能与人同乐,也必定能与人同忧,再征召他,他肯定会应召。
《晋书》文言文译文
《晋书》文言文译文《晋书》文言文译文原文:罗含,字君章,桂阳耒阳人也。
曾祖彦,临海太守。
父绥,荥阳太守。
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
少有志尚尝昼卧梦一鸟文彩反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后必有文章。
自此后藻思日新。
弱冠,州三辟,不就。
含父尝宰新淦,新淦人杨羡后为含州将,引含为主簿,含凛然不管,羡引起不已,辞不获而就焉。
及羡去职,含送之到县。
新淦人以含旧宰之子,咸致赂遗,含难违而受之。
及归,悉封置而去,由是远近推服焉。
后为郡功曹,刺史庾亮认为部江夏从事。
太守谢尚与含为方外之好,乃称曰:“罗君章可谓湘中之琳琅。
〞寻转州主簿。
后桓温临州,又补征西参军。
温尝使含诣尚,有所检劾。
含至,不问郡事,与尚累日酣饮而还。
温问所劾事,含曰:“公谓尚何如人?〞温曰:“胜我也。
〞含曰:“岂有胜公而行非邪!故一无所问。
〞温奇其意而不责焉。
转州别驾。
以廨舍喧扰,于城西池小洲上立茅屋,砍木为材,织苇为席而居,布衣粝食,晏如也。
温尝与僚属宴会,含后至。
温问众坐曰:“此何如人?〞或曰:“可谓荆楚之材。
〞温曰:“此自江左之秀,岂惟荆楚罢了。
〞征为尚书郎。
温雅重其才,又表转征西户曹参军,俄迁宜都太守。
及温封南郡公,引为郎中令。
寻征正员郎,累迁散骑常侍、侍中,仍转廷尉、长沙相。
年迈致仕,加中散大夫,门实施马。
初,含在官舍,有一白雀栖集堂宇,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认为德行之感焉。
年七十七卒,所著文章行于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二》〕译文:罗含,字君章,是桂阳耒阳人。
曾祖罗彦是临海太守,父亲罗绥是荥阳太守。
罗含年少成了孤儿,是叔母朱氏养大。
罗含少年时有大志趣,从前白日睡觉时,梦见一只鸟毛色反常美丽错杂,飞进自己口中,所以吵醒起来说起这事。
叔母朱氏说:“鸟毛色美丽错杂,预示你今后必定能写出好文章。
〞从此今后,罗含做文章的才情一天比一天前进。
20岁时,州官屡次征召他,没有去就任。
罗含的父亲曾在新淦县当官,新淦人杨羡后来担任罗含家园的州将,举荐罗含任主簿,罗含傲慢地不予理睬,杨羡不停地延聘他,罗含屡次推托不获同意只好牵强就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书
原文:
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
幼有至性。
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
八岁,神悟夙成。
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
”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
十余岁,遭父忧,丹杨尹温峤吊之,尚号啕极哀。
既而收涕告诉,举止有异常童,峤甚奇之。
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
好衣刺文袴,诸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
善音乐,博综众艺。
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
袭父爵咸亭侯。
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尚曰:“佳。
”便著衣帻而舞。
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旁若无人,其率诣如此。
转西曹属。
时有遭乱与父母乖离,议者或以进仕理王事,婚姻继百世,于理非嫌。
尚议曰:“有心之人,决不冒荣苟进。
冒荣苟进之畴,必非所求之旨,徒开偷薄之门而长流弊之路。
或有执志丘园、守心不革者,犹当崇其操业以弘风尚,而况含艰履戚之人,勉之以荣贵邪?”
时安西将军庾翼镇武昌,尚数诣翼谘谋军事。
尝与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
”尚应声中之,翼即以其副鼓吹给之。
尚为政清简,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为尚造乌布帐。
尚坏之,以为军士襦袴。
大司马桓温欲有事中原,使尚率众向寿春,进号安西将军。
初,苻健将张遇降尚尚不能绥怀之遇怒据许昌叛尚讨之为遇所败收付廷尉。
时康献皇后临朝,特令降号为建威将军。
桓温北平洛阳,上疏请尚为都督司州诸军事。
将镇洛阳,以疾病不行。
升平初,又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
病笃,征拜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未至,卒于历阳,时年五十。
谥曰简。
(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
译文:
谢尚字仁祖,是豫章太守谢鲲的儿子。
从小就有卓绝的品性。
七岁时兄长去世,他哀恸的感情超出礼法,亲戚对其感到惊异。
八岁时,就已具有高超出奇的智慧。
谢鲲曾带谢尚为宾客饯行,有客人说:“这小孩子是座中的颜回啊。
”谢尚应声答道:“座中没有尼父,怎能辨别出颜回!”一席的宾客没有不赞叹惊异的。
谢尚十多岁时,父亲去世,当时丹杨尹温峤来谢尚家吊唁,谢尚号啕大哭,哀伤至极。
之后擦干眼泪诉说经过,举止言语异于平常的孩童,温峤觉得很奇异。
等到成人后,谢尚显露出聪明秀异,分辨理解的能力无与伦比,他行为洒脱、不拘细节,不做平庸粗俗的事。
喜欢穿绣有花纹的裤子,叔叔们责怪他,他因此改掉了这一嗜好,于是显名于世。
谢尚擅长音乐,广通多种技艺。
司徒王导十分器重他,把他比作王戎,常称他为“小安丰”,召他为自己的属官。
谢尚又世袭父亲爵位咸亭侯。
他刚到司徒府通报名帖时,王导因府上正有盛会,便对他说:“听说你能跳《鸲鹆舞》,满座宾客渴望一睹风采,不知你可否满足众人意愿?”谢尚说:“好。
”便穿好衣服戴上头巾翩翩起舞。
王导让座中宾客拍掌击节,谢尚在席中上下起舞,旁若无人,他就
是如此率真任性。
谢尚后来迁任西曹属。
当时有些人因遭逢战乱与父母离别,议论者认为仕进是治理君王之事,婚姻是延续百世之事,在情理上没有影响。
谢尚议论说:“有心的人,决不贪图荣耀苟且仕进。
贪图荣耀苟且仕进之辈,必定不是所追求的宗旨,这只会打开苟且不淳厚的大门,成为相沿下来的社会弊端。
有时候有人志在田园守心不变,还应推崇他们的节操以弘扬高洁的风尚,更何况那些含悲怀痛的不幸之人,还要去鼓励他们谋取富贵荣耀吗?”
当时,安西将军庾翼镇守武昌,谢尚多次到庾翼处商议军事。
曾经和庾翼一起射箭,庾翼说:“你如果射中,我就把军中的鼓吹奖赏给你。
”谢尚应声射中,庾翼就把他的备用鼓吹送给谢尚。
谢尚为官清廉,理政简易,他刚到任时,郡府用四十匹布为他造乌布帐。
谢尚将其拆散,拿去为将士们做了衣裤。
大司马桓温想北伐中原,让谢尚率部进军寿春,进号为安西将军。
当初,苻健部将张遇向谢尚投降,谢尚对他不加安抚。
张遇十分恼怒,便占据许昌谋反。
谢尚讨伐张遇,被张遇打败,并被拘捕送交廷尉治罪。
当时康献皇后临朝执政,便特令只将谢尚降职为建威将军。
桓温北伐收复洛阳,上书朝廷请求任命谢尚为都督司州诸军事。
谢尚准备前往洛阳,但因病未上任。
升平初年,又被朝廷任命为豫、冀、幽、并四州的都督。
谢尚因病重,被征召回朝,授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还未到任,就在历阳病逝,终年五十岁,谥号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