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宋代五大名窑与八大窑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陶瓷-宋代五大名窑和八大窑系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八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
宋代瓷器集前代之大成,创出丰富多采的造型,有唐八百、宋三千之说,并不夸张。有碗、盘、碟、洗、砚滴、盏、托、瓶、壶、罐、钵、尊、盆、奁、唾壶、渣斗、炉、腰鼓、瓷塑等,大都施纯色或驳色单彩釉,表面平滑或有碎纹。釉色有多种深浅不一的白、蓝灰、紫灰、鲜红、暗紫、青绿、褐、黑等色,更有因酸化作用而产生的光怪奇丽、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绚烂如霞,美不胜收。装饰方面有划花、绣花、印花、锥花、堆花、暗花、珐花等。纹饰题材极其丰富,常见的有花卉、龙凤、鹤、麒麟、鹿、兔、游鱼、鸳鸯、鸭、山水纹、回纹、卷枝、卷叶、曲带、云头、莲瓣、钱纹等。
北宋的瓷器,胎质较厚,釉上有蜡泪痕。至大观政和之时,所烧瓷器胎薄如蛋壳,釉薄如纸,胎釉结合紧密,尤如相溶,轻敲可闻声如玉磬,可谓美不胜收。
宋代瓷窑众多,各具特色,其中以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为代表,最能突显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宋代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名窑蜂起、名瓷迭出的承上启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1定窑名瓷
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古属定州,故名。始烧于唐代,宋代时发明覆烧工艺,规模扩大,宋、金时期繁盛时期,至元代时衰没。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传世极少。
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等类,早期较流行刻花,后兴起刻花与篦划纹结合,中期盛行印花装饰,至晚期更为成熟。花纹式样众多,有牡丹、萱花、飞凤、蟠螭、双鱼等,皆典雅妍丽,美奂绝伦。
定窑是烧制白瓷的著名窑场。宋代定窑白瓷最为出名。自北宋中后期起,定窑烧制的白瓷口沿一周不施釉,现出白色胎骨,以“白釉芒口”为特色。
划花水波纹海螺
北宋前期,高12.3厘米,口宽8.4厘米,长19.3
厘米,1969年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现藏定
州市博物馆。胎质厚重,色泽洁白,施白釉,釉色透
明滋润,尾部无釉,为淡黄色。通体以划花,堆塑手
法装饰,壳为螺旋状,饰以重叠的海浪纹和曲线纹,
螺口不规则,有三条凸弦纹,螺尾有一吹孔,口边亦有一圆孔,以调节音量节奏。可见为一匠心独运的吹奏乐器。
莲瓣纹碗
北宋,高8.2厘米,口径19.7厘米,足径7.1厘
米,1969年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现藏定州
市博物馆。此碗胎体极薄,上部厚不及0.2厘米,透
光可视花纹。施白釉,芝口毛足,釉质光润细腻。敞
口,削壁,缩收平底,矮小圈足。碗身刻花装饰大片
莲花瓣,清新素雅。碗底刻有行书“宫”字款。
2汝窑名瓷
据说北宋时人以定窑白瓷芒口、不够完美的缘故,遂在河南省临汝县创建了青瓷窑,宋时隶属汝州,故名“汝窑”。在北宋后期元祜至崇宁间20多年里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
汝窑专烧青瓷,胎为体细腻坚致,体有厚薄。釉为天青色,汁水莹泽,厚若堆脂,以淡青为主,近似传说中的柴窑“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色,也有豆青、虾青和茶叶末等,釉中有如棕眼、蟹爪纹、芝麻花等细小钉痕。
装饰技法以下刻花为主,刻花较少,纹饰多为花鸟纹。主要器物有碗、碟、盘、瓶、樽、洗、盏托、水仙盆等。
汝窑三足奁
宋,高13.1厘米,口径17.9厘米,足径17.9
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馆此奁为圆筒形,直口平底,
下连三个鸡腿状矮足。里外施釉,釉呈天青色,上
有细碎线纹开片。口沿及底边各有两道凸弦纹,腹
中部饰三道凸弦纹,底有细小支钉痕五个,状如芝
麻。器形凝重大方,装饰端庄简洁,风格如西汉铜
酒樽。
汝窑青釉碗
宋,高6.7厘米,口径17.1厘米,足径7.7厘米,
现藏故宫博物馆。此碗胎质轻薄,施天青色釉,釉色光
滑莹亮如雨过天晴,开细小线纹片。碗侈口微撇,腹稍
鼓,平底矮圈足,微外撇,碗底有五支钉烧痕。
3官窑名瓷
官窑是我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专烧宫廷、官府用瓷。官窑始于宋代,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
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在汴京(即今河南开封)建窑烧制御用瓷器,命名为官窑。汴京官窑瓷器胎质细腻,胎釉都纤薄如纸,釉色有粉红、月白、大绿、灰油等。器形有鼎炉、葱管、空足、冲耳、乳炉、贯耳、壶环、耳壶、尊等及一些仿古铜器。不久,由于金兵入侵,汴京被破,官窑也随之终结。
南宋时在今杭州市凤凰山南麓乌龟山郊坛另设新窑,称“郊坛下官窑”。此官窑瓷器胎为黑、深灰、浅灰、米黄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质细腻。釉面乳浊,多开片,称为“蟹爪纹”,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足上却偏赤铁色,故有“紫口铁足”之称。
器型除碗、盘、碟、洗等日用器皿外,还有仿商周青铜器的尊、鼎、炉、觚等陈设瓷和祭祀礼器。
官窑葵瓣口折沿洗
宋,高2.8厘米,口径14.6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馆。
洗敞口折沿,口沿为葵瓣形,壁有凸凹线条,如瓜棱式,
口往下渐敛,平底。胎薄体轻,器表施天青色釉,釉色晶
莹明润,开较大纹片。器形规整,制作精细,装饰淡雅。
天青叶式水洗
南宋郊坛下官窑,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洗
口为叶片形状,侈口外撇,平底圈足。胎体较厚,全
体均施天青色釉,色泽较深,口沿处带咖啡色。器见
外开叶脉状不规则碎纹片,洗内底纹片较大。造型别
致可爱,整体清雅非常。
4哥窑名瓷
传说南宋浙江处州有两兄弟,同在龙泉各设一窑,哥哥所烧窑称为哥窑,弟弟的称为弟窑。
哥窑瓷器以器表的纹片而著名,胎质细薄,色呈紫黑、深灰、土黄等色,釉色以青为主,浓淡不一,也有淡紫、米黄、紫口铁足等,釉为汝浊釉,色调淡雅,开大小纹片,像裂痕或鱼子纹,号称“百圾碎”。以纹色分类,有黑兰纹、鳝血纹、金丝铁线纹、浅黄纹等,以纹片形状命名有梅花纹、细碎纹、网形纹、大小格纹。
哥窑传世制品皆简练古朴,制作精良,纹样奇特,风格自然生趣,工艺上的缺陷通过窑工的独特创造而成一种自然天趣之美。器物主要有贯耳瓶、鱼耳炉、五足洗和各式盘、碗等,造型与官窑颇为相似。
哥窑鼎
宋,高17.3厘米,足径9.2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馆。此
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