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最终整理版(课堂PPT)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百家简介》课件 (27张PPT)

《先秦诸子百家简介》课件 (27张PPT)

讲解:
1、你知道“诸子百家”的含义吗?
“诸子”指的是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 物;“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 称。
“诸子百家”的出现背景:
1、政治: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各诸 侯国争霸。 2、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这使得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3、文化: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 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4、学术自由: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 纷纷著书立说,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 则留,不用我则去”。
墨守成规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 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 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 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家(Mohism):
墨子(Mozi),名翟,(前 468-376年),鲁国人,出身平 民,做过木匠,据说师从孔子, 因不满儒学而另立学派,曾前往 各国讲学,门徒很多,有严密组 织,并且能行侠仗义,赴汤蹈火。
墨子名言:兼相爱,交相利。 Love each other and benefit each other.
主要思想:
“道” (1)思想观:思想核心是

诸子百家详解PPT课件

诸子百家详解PPT课件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故事
(1)孔子周游列国 (2)老子骑青牛出关 (3)庄子梦中化蝶 (4)孟母“迁地教子”、“三断机杼”
第8页/共11页
“诸子百家”名言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 也。——庄子 (5)兼相爱,交相利。——墨子 (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 (7)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第9页/共11页
“诸子百家”寓言故事
(1)《郑人买履》——《韩非子》 (2)《滥竽充数》——《韩非子》 (3)《买椟还珠》——《韩非子》 (4)《守株待兔》——《韩非子》 (5)《杞人忧天》——《列子》 (6)《歧路亡羊》——《列子》 (7)《两小儿辩日》——《列子》 (8)《愚公移山》——《列子》 (9)《匠石运斤》——《庄子》 (10)《庖丁解牛》——《庄子》 (11)《井底之蛙》——《庄子》 (12)《东施效颦》——《庄子》 (13)《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14)《揠苗助长》——《孟子》
第6页/共11页
“诸子百家”简介
代表人物:孙武、孙膑。
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孙武,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人。被 后人尊为“孙子”“兵圣”。
《孙子》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军事著 作。为“兵学圣典”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本名孙伯灵,战国时期齐国人。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

《诸子百家的分类》课件

《诸子百家的分类》课件

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 表,主张无为而治、顺应
自然、清静无为等
法家:以韩非子为代表, 主张法治、中央集权、赏
罚分明等
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 主张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杂家:以吕不韦为代表, 主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小说家:以虞初为代表, 主张记录民间故事、传说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主 张仁爱、礼义、忠诚、孝
庄子思想核心:道法自然,无 为而治
庄子思想特点:追求自由,反 对束缚
庄子思想影响:对后世哲学、 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深远影 响
道家与儒家、墨家的关系
道家与儒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儒家主张有为而治,两者在政治理念上有所不同。
道家与墨家:道家主张自然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两者在伦理道德上有所不同。
道家与儒家、墨家: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儒家主张仁爱,墨家主张兼爱,三者在哲学 思想上有所不同。 道家与儒家、墨家: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三者在价值观上有所不同。
添加 标题
法家与墨家:法家主张法治,强调法律和秩序,而墨家则主张兼爱、非攻,强调平等和和平。 两者在政治理念上有所不同,但在社会治理方面有相似之处。
添加 标题
法家与儒家、墨家的关系:法家与儒家、墨家在政治理念上有所不同,但在社会治理方面有相似之 处。法家主张法治,强调法律和秩序,而儒家则强调道德和仁爱,墨家则主张兼爱、非攻,强调平 等和和平。
孟子的思想
仁政:主张以 仁爱之心治国, 强调君主应以 德治国,以民
为本
民本:强调人 民的重要性, 认为君主应尊 重人民,关心
民生
义利:主张义 重于利,认为 义是道德准则, 利是物质利益

诸子百家-最终整理版(课堂PPT)

诸子百家-最终整理版(课堂PPT)
汉武帝废除:地方势力的发展,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的中央集权
24
墨子,出生日期:约前 468 逝世日期:约前 376;名翟(dí),鲁人。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科学家、军事家、社会 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 始人。创立墨家学说, 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Page 25
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 逆
•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法 • 申不害(约公元前385~前337 )-术 • 慎到(约公元前395~约前315), -势 • 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约公元前280~ 前233) 著作是《韩非子》。
韩非子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 则乱于下;此无一不可,皆帝王之具也”
——《韩非子》
前372年-前289年 前369年-前286年 前313年-前238年
孟子 庄子 荀子
尔斯说:公元前600-公 元前300年是文化的轴心 时代。
前259年-前210年 秦始皇嬴政
前281?-前233年
韩非
战国(前475-前221)
前6年/4年-约29年/30年 耶稣
孔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
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
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
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Page 11
教育
Page 12
仁,基本涵义有二: 1.“克己复礼曰仁” 2.“仁者爱人”

诸子百家(共26张PPT)

诸子百家(共26张PPT)

遥 祭 孔 子
…… 沉沉浮浮,倏尔千年。伟哉中华, 千劫万艰。 百折不挠,国泰民安。 环顾全球,熙攘纷乱。 一如春秋, 冲突不断。弱肉强食,贪欲泛滥。 嗟我夫子,所述皆验。文明对话, 五洲共愿。 仁恕之道,日益播散。 促进和睦,中华奉献。 谨此上达, 慰我圣贤。伏惟上飨!
——2010年曲阜祭孔子文
第4课 诸子百家
历史科组 王德军
有朋自远方来,
考 考 你
—————————————
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士不可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
孔子的魅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司马迁 《史记》
释义:
墨家学派
墨子
百 家 争 鸣
平民 “兼爱”“非攻”
“节用”“节葬” 《墨子》
阶层
墨子 名翟 战国时期 墨家学派
道家学派 老 子 “无 为” 辩证法 《老 子》又名
百 家 争 鸣
《道德经 》 庄子 战国时期 “自 然” 《庄子》
老子 名聃 春秋时期 道家学派
法家学派
韩非子
百 家 争 鸣
“君主集权” “法治”
孔子
儒 家
墨家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国君是舟,百姓是水”
“兼爱”“非攻,平民阶层
道 家 法家 兵家
“无为”,辩证法
庄子
韩非子 孙子
“顺其自然”
“法 治” “计 谋”
开卷有益
推荐文章: 《真实的孔子》 邮箱:pclishi@ 密码:123456 推荐书籍: 于丹《论语心得》或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推荐电影:孔子(周润华主演)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57页PPT课件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57页PPT课件

史倒退,回归到原始社会状态。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26 13 8
主題思想

老子的思想主张:
題 介
四,“贵柔”,权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君王无为,紹
驭人之术,藏于暗处,群臣看不透君王,时时战栗,垂
拱而治。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27 13 8
老子名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主題思想

法家

主 題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二柄
6 13 8
儒家思想详解
媒介计划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亲亲之爱,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正义自强,中庸之道。 强调以德治国,仁爱思想, 通过圣王思想来教化百姓,维护礼乐制度,按照等级, 亲疏来维护秩序。尊王举贤,由道德高尚的人来治理国 家。强调个人修养,推己及人,来推行仁爱的思想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媒介计划 13 24
孟子名言
《孟子·告子下》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言非礼勿动。礼可以理解为道德的准则,日常交际的礼节
三:等级制度,三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亲亲之爱,
有等级的爱。
四:以德治国,道德教化,举贤尊王。

诸子百家ppt课件

诸子百家ppt课件

庄子 齐物、逍遥、天人“不相胜”
法家 墨家 兵家
韩非 墨子
孙武
法、术、势相结合; 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兼爱;非攻;尚力; 节用、节葬
集大成者。适应中央集权政 治体制的需要,成为中国古 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战 国后不受人们重视了
19 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孙子兵法》
战国时期,道家学说中又产生了追求治身(养 生)和治国的黄帝之学,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 “积极无为”的哲学观。它与老子的说统称黄老之 学。黄老思想是西汉前期(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政治 上的指导思想,是休养生息政策的思想基础。黄老 政治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但不能适应强化中 央集权的需要。
总之,“仁”包括恭、宽、信、敏、惠、 义、智、勇、好学、爱人、克己复礼、推 己及人之心等各种内涵。
一切美德
10
仁礼
金庸小说 “鸳鸯刀” 的秘密
仁者无敌
11
说一说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 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 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 替别人想一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尊重 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 人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小结:从春秋到汉武帝治国思想是演变经过:
百家争鸣 法家流行 春秋战国
法家 秦朝
黄老 之学 西汉前期 (武帝前)
新儒学 西汉武帝后
20
•秦汉时期儒家和法家治国方针的比较 秦:法家 一、治国方针 以法治国
二、方针的实践
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以法治国。 由于法律过于严苛,实行“焚书坑儒”, 秦二世的暴政等,从而加速了秦朝的 灭亡。
——天下大乱,15年便 灭亡。历史启示? ——法家理论可得天下 而不能治天下。

《诸子百家》课件

《诸子百家》课件
《诸子百家》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诸子百家简介 • 儒家思想 • 法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其他学派 • 诸子百家的现代意义
01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的 各种学派和思想家,他们提出了各自 的理论、观点和主张,为中国古代思 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法家思想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过于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忽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等 。因此,在当今社会中,应当在法家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和改进,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进 步。
04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概述
产生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道家思想作为当时的一种重要哲 学流派,主张“道法自然”,强
调与自然和谐相处。
阴阳家思想
总结词
强调阴阳五行,主张天人合一
详细描述
阴阳家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和五行所构成。阴 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的发展变化都与阴阳五行的运动变化有关,因此阴阳家主张天人 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阴阳家也提倡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
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特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各异,学派众多 ,涵盖了政治、哲学、军事、经济、 文化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思 想格局。
诸子百家的历史背景
0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 个转折点,社会动荡不安,各国 争霸,各种政治力量和思想家纷 纷涌现。
02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后世的文化 传承奠定了基础。
的规范。
孟子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主张人性本善,提倡“仁政”,认 为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诸子百家课件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诸子百家课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 秋时期鲁国曲阜人。孔子是儒家 学派创始人,是位大思想家、大 教育家,在中国和世界都有很大 影响。
2021/4/9
6
一、孔子
1、伟大的思想家
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 “仁”:爱心与同情心
思想 “礼”:周礼
“义”:体现“仁”和
★以孔子“为礼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
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德影响,成为我国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2、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思想家是(B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3、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 A )
A.反对不义战争
B.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C.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
D.以法治国
2021/4/9
16
2021/4/9
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 7
讲一讲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学说的继承人。
你知道孟子的主要观点吗? ——仁政:民贵君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21/4/9
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 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准则是 不能变的。
2021/4/9
1
第21课 诸子百家
孔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2021/4/9
老道子 家
庄子
兵家 孙膑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2
学习目标:
(1)知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2)了解孟子、老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和“百
家争鸣”的基本史实。
难点:各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021/4/9

《诸子百家》课件精编版

《诸子百家》课件精编版

文学、美学对后世有深 远的影响。
韩非 法、术、势相结合;
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墨子
兼爱;非攻;尚力; 节用、节葬
孙武 《孙子兵法》
集大成者。适应中央集权政 治体制的需要,成为中国古 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战 国后不受人们重视了
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战国时期,道家学说中又产生了追求治身(养 生)和治国的黄帝之学,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 “积极无为”的哲学观。它与老子的说统称黄老之 学。黄老思想是西汉前期(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政治 上的指导思想,是休养生息政策的思想基础。黄老 政治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但不能适应强化中 央集权的需要。
总之,“仁”包括恭、宽、信、敏、惠、 义、智、勇、好学、爱人、克己复礼、推 己及人之心等各种内涵。
一切美德
仁礼
仁者无敌 金庸小说
“鸳鸯刀” 的秘密
说一说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 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 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 替别人想一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尊重 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
你能给大家讲 一讲“苛政猛于虎” 的故事吗?
这个故事反 映了孔子的什么 思想?
大思想家:“仁”的学说
儒家思想的核 心是“仁”,“仁” 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你知道吗?
孔子一生说“仁”最多,除主张政治上行 “仁”(即减轻剥削)外,还把“仁”当作 一种道德规范,用它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
他心目中的“仁人”,是品格高尚、道德崇 高度人。他以“仁”和“不仁”作为衡量君 子、小人、愚贤、善恶、是非、曲直的主要 标准。
诸子百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诸子百家》PPT教学课件

《诸子百家》PPT教学课件

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名言?
13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Fra bibliotek因材施教要经常温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要说谦乎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三实人实行的,学习必态有度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4
说一说
文化成就
整理典籍:《诗》、《书》、《春秋》
著作:《论语》
15
道 家——老 子
快速阅读并回答:
1、道家创始人是 老子 (即 李耳 ),著
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 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 替别人想一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尊重 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 人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12
说一说
大教育家孔子
2、教育教学:3000弟子72贤人; 总结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提倡多问好思。
亚圣 集大成者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老子 道、辩证法、无为而治
创始人
庄子 齐物、逍遥、天人“不相胜”
文学、美学对后世有深 远的影响。
韩非 法、术、势相结合;
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墨子
兼爱;非攻;尚力; 节用、节葬
孙武 《孙子兵法》
集大成者。适应中央集权政 治体制的需要,成为中国古 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他心目中的“仁人”,是品格高尚、道德崇 高度人。他以“仁”和“不仁”作为衡量君 子、小人、愚贤、善恶、是非、曲直的主要 标准。
总之,“仁”包括恭、宽、信、敏、惠、 义、智、勇、好学、爱人、克己复礼、推 己及人之心等各种内涵。
一切美德 10
仁礼
仁者无敌 金庸小说
“鸳鸯刀” 的秘密

诸子百家ppt4

诸子百家ppt4

5、中央电视台《百家争鸣》栏目要招聘一 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 给他安排最适合的主持项目。 孔子 庄子 A、《人与自然》 B、《法治空间》 C、《教育论坛》
韩非子
以下分别是谁的言论?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7.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冕 旒
冕服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 范民众,民众就会树立以犯罪为耻的 观念,自觉地端正自己的行为。
教 育 成 就
大教育家:弟子3000,72贤;
总结教育教学方法 你知道孔子有哪些教育名言吗?
要经常温习(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终身学习
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 丘民而为天子。”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课本P105理解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 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准则是 不能变的。提倡人要有骨气。
道家
老子,姓李,名耳, 字聃。 春秋末期或战国初 期楚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 学家和思想家。
静湖公园老子像
老 子 的 思 想
福 祸 相 依
1、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对立的双方彼此相互联系,又能相互转化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
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 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春秋战国_诸子百家PPT幻灯片

春秋战国_诸子百家PPT幻灯片
23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怎样的政治 观点?
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24
孙膑,齐国人,战国时期兵家代表,受 《孙子兵法》影响,吸收法家和其他各家思想。 其军事思想被编为《孙膑兵法》,强调要懂得 战争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式, 重视人的作用。
②政治: “无为而治” 依据 “天道自然无为”
期楚国人,重要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③精华:辩证法(事物都是向相反方向转化的)
箸有《道德经》
《塞翁失马》
④消极: 回归原始;愚民
18
“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 的运动规律。以至于中国文化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道”的 规律的概念。比如,大道、正道、邪道、道理等等。意即 ,符合规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规律的就是邪道。后来封 建统治者又把“道”作为自己的化身。认为维护君王的就 是正道,不符合君王的就是邪道等等
生。 墨家 学派的思想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能够在小生产
者中产生共鸣,在 当时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
15
墨子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有深切的体会,激烈反对
“富侮贫,贵傲贱”,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墨
子·兼爱》),有力的要以力助人,有财的要将财分人,有
道的要用道教人,这样可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
认为维护君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君王的就是邪道等等19道法自然观主张雕琢复朴的人性复归纠编人性异化倾向主张至公精神用以扼制人们过分的权利欲和占有欲内圣外王之道反者道之动的辩证对待观和矛盾转化学说任何事物都是在相互对待的状态中存在着在这种对待关系中应从正面去透视负面意义通过负面意义的把握去显示正面的内涵这种对待关系不是绝对永久保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崇尚自由庄子认为世间不存在确定不变的是非标准不承认任何绝对权威因而对现实一切秩序的怀疑批判及否定及绝对追求自由心斋坐忘逍遥无待的境界20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人战国时期的隐士箸有庄子1

大学语文诸子百家 ppt课件

大学语文诸子百家 ppt课件

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
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
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
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
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
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语文诸子百家
36
《中 庸》
• 《中庸》原是《小戴礼 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 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 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 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 (1)慎独自修 • (2)忠恕宽容 • (3)至诚尽性
大学语文诸子百家
39
• 或生(天生)而知之,或 学而知之,或困(解决困惑) 而知之,及(等到)其知之, 一(结果是一样的)也。
• 诚的道理,有的人天生就知道 了,有些人是经过教育学习才知道 的,有些人则是经过勤勉苦学才明 白的,等到明白以后,其中的道理 都是一样的。
大学语文诸子百家
31
• 致知在格(研究)物。物 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语文诸子百家
32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
(全部)是(这样)皆以修身
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
(不行)矣。其所厚者(应该
重视)薄(轻视),而其所薄
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
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
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大学语文诸子百家
35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
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
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

诸子百家-最终整理版PPT文档50页

诸子百家-最终整理版PPT文档50页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诸子百家-最终整理版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周
东周
• 春秋(前770-前476) • 战国(前475-前221)
幽王平王 前770
三家分晋 统一六国
前476
前221
春秋 战国
文明的轴心时代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 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 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 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 产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古印度诞生了 “吠陀文献”与“佛经”;古希腊诞生了柏 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等哲人的著作;中东地区 诞生了《旧约全书》;中国诞生了《诗》、 《书》、《礼》、《易》、《春秋》等具有 “元典”意义的文本。
•法家学派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完成的制度变 革,确立了此后两千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 制度的基本框架,直到近代以前再也没有 根本性的变化。
•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官僚制和郡县制从 此以后成为我国古代两千多年最基本的政 治制度。
30
小 案 例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Page 22
道家: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 汉族,宋国(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 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 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 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 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 和“清静无为”。
以利人为义: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 非命
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
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
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他们的领袖称为“巨子”。第一任巨子是墨子, 后来的“巨子”有孟胜、田襄子、腹等
腹杀其子
Page 26
名家的没落,除了因为不受上位者的支持之外, 也因为弟子们并无能出前人的创新主张。
35
代表人物:邹衍 代表作品:《礼记.月令》
《管子》
36
简介: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
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
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
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
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
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
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
《论语》有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 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 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 程度的历史展示。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 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 《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 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Page 16
孟子的民权与革命思想
“人性本善” ----
民贵君轻 ---- 仁政
守株待兔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 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31
兵 家——孙 膑
1、兵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 战 国 时期的 孙膑, 他的著作是 《孙膑兵法》 。 2主要思想:以寡击众,以弱胜强. 战争观: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强调战争胜负关系社稷安危。 主张变法革新,发展经济,提高 生产,以此建设强大的军队,夺 取战争的胜利,促进统一的事业。 提出一系列克敌制胜的原则。
23
道家:黄老
黄老:道家学派的一个分支,产生于战国中期,流行于韩赵齐等国, 盛行于西汉初期。它假托黄帝的名义,吸收老子哲学中的“虚 静”,“物极必反”等思想加以改造而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流 派。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黄帝四经》是 其代表经典。
• 从思想来源看: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兼采法、儒、墨、阴阳 等家的思想。
Page 1
概 要
• 诸子百家 • 时代背景 • 儒家 • 道家 • 法家 • 墨家 • 阴阳家 • 兵家 • 诸家比较 • 先秦-西汉儒学
诸 子 百 家
• “诸子”,当时的思想家,主要 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 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 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 公孙龙子、孙武、孙膑、张仪、 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 晏子、吕不韦、管子、鬼谷子等。
前372年-前289年 前369年-前286年 前313年-前238年
孟子 庄子 荀子
尔斯说:公元前600-公 元前300年是文化的轴心 时代。
前259年-前210年 秦始皇嬴政
前281?-前233年
韩非
战国(前475-前221)
前6年/4年-约29年/30年 耶稣
孔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仁”
“仁者爱人” 道德、修养
“礼”
“克己复礼” 规范、准则
Page 14
内在自觉 自律
外在约束 他律
教育对象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Page 15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当仁不让于师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 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 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 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 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 得的本子。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 “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约前 565 年-前 485 年 释迦牟尼
前551年-前479年
孔子
约前571?-前471? 老子
春秋(前770-前476)
前469年-前399年
苏格拉底
约前468年?-前376年? 墨子
前427年-前347年 前384年-前322年
柏拉图 德国《历史的起源与目 亚里士多德 标》的作者卡尔·雅斯贝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制天命而用之
• 认识论: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 韩非,李斯 18
• 性善/恶论?
道家
1、道家创始人是老子,有《老子》一书,(又名 《道德经》)。 2、老子的思想有:朴素辩证法 ;主张无为而治。 3、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 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 老学派。
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Page 11
教育
Page 12
仁,基本涵义有二: 1.“克己复礼曰仁” 2.“仁者爱人”
礼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一是属于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规定 。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礼是治理和安定国家,巩固国家的 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
制度和维护社会所需要的秩序。二 “为政以德”,用道德和
是礼仪上的规定,就是有关朝廷的 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
祭祀、出征;日常的婚丧喜庆,待 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
人接物,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礼仪规 略也叫“德治”或“礼
定,这叫“仪”。这里的“仪”实 治”。
际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的具 Page 13
仁与礼的关系?
自正,我无事而 民自富,我无欲
而民自朴。”
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
纵,造成民不聊生。在这种情
形下,老子提出了无为思想,
呼吁统治者要“无为而治”。 他说: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 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Page 21
无为而治:“圣 人之治,虚其心, 实其腹,弱其智, 强其骨,常使民 无知无欲,使夫 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 治。”
墨家的科学主义
核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墨 子
主张 非攻 尚贤 节俭
特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27
法 家——法术势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 他们以主张“依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 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 集权的秦朝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②政治状况:奴隶制渐崩,封建制渐成。
③阶级基础:结构、关系复杂。
④社会环境:诸侯割据称雄,统治者不可能推行 封建文化专制,各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 为社会风尚。
⑤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自己 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9
儒家(对后世影响最大)
孔 子
孟 子
思想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 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
汉武帝废除:地方势力的发展,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的中央集权
24
墨子,出生日期:约前 468 逝世日期:约前 376;名翟(dí),鲁人。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科学家、军事家、社会 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 始人。创立墨家学说, 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Page 25
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 逆
为人君者若不行仁政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17
荀 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 生卒年不详,他的学术活动年代约在 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38年。著作保 存在《荀子》中。
• 齐湣王:处胜人之势,行胜人之道 • 秦,赵,楚春申兰陵令 • 儒法: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 唯物主义: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 从内容看: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 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 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