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五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 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 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 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 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 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 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 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 已死矣。
❖ 原文: 人臣之言从者皆曰:“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 失天下则国危,国危而主卑。” 救小未必有实,则起兵而敌大矣。 救小未必能存,而交大未必不有疏, 有疏则为强国制矣。 出兵则军败,退守则城拔, 救小为从未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
❖ 原文: 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 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 也。 ❖ 译文: 所以法制反对的人,却是君主录用的人;官吏处罚 的人,却是君主供养的人。法制、录用、君上、臣 下,四方面相反,而没有确定德标准,即使有十个 黄帝,也不能治里好国家。
❖ 原文: 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 用之则乱法。
原文: 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 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译文: 然而没有立功的人被任职,没有爵位的却显贵荣 耀,像这样治政,国家一定回混乱,君主一定回 危险。所以不相容的事情不能同时并存。
原文: 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 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 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 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 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
二、讲析课文 ❖ 第一段要点补充:
远古时代,人很少但禽兽很多,……中古时 代,天下洪水泛滥,因而鲧和禹挖河泄水,排除 了水患。……近古时代,夏桀、商纣暴虐乱政, 因而商汤、周武王起兵讨伐。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 因为之备。(杰出的人物不希求仿效远古的治国 方法,也不效法永远可行的法令制度,研讨当代 的社会实际情况,据此为社会制定出符合实际的 措施。)
❖ 原文: 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 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 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 译文: 所以令尹诛罚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向上 告发了;孔子奖赏乐逃兵,鲁国人作战就容易投降 逃跑。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称 举个人谋求私利的行为,反而要求得到国家的幸 福,一定是没有希望的。
❖ 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 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駻马,此不知之患也。
(急世,急剧变动的时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音义同悍。谓新旧时 代的政治措施不应该一样。 )
❖ 现在假定有这么一个不成材的儿子,父母对他发 怒,他并不悔改;乡邻们加以责备,他无动于衷; 师长教训他,他也不改变。拿了父母的慈爱、乡邻 的帮助、师长的智慧这三方面的优势同时加在他的 身上,而他却始终不受感动,丝毫不肯改邪归正。
译文: 耕种用力很苦,而民众都去干,因为他们认为可以 由此得到富足。打仗建立功业很危险,而民众却愿 意去于,因为他们认为可以因此获得显贵。
❖ 原文: 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无 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
译文: 现在修治文学典籍,从事言谈,没有经受耕种的劳 苦就可以获得富足的实惠,没有经受打仗的危险便 可以得到尊贵的官爵,那么人们谁不乐意这样干 呢?
译文: 杀敌有功的人受到奖赏,却认为仁慈的行为高 尚;攻下城池的人得到爵禄,却信奉兼爱的学 说;把铠甲做坚固、磨快武器来加强战备,却称 赞穿长衣大袍子的文士们;靠农业使国家富裕, 靠士兵抵御敌军,却看重文学之士;废弃敬重君 主畏惧法制的民众,而供养游侠剑客之类的人。 如此理政,要想使国家太平和强盛是不可能的。
❖ 原文: 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必禁无用;故 民尽死力以从其上。 ❖ 译文: 所以明君只使用民众的力量,不听信高谈阔论;奖 赏人们的功劳,坚决禁止那些无用的事。所以民众 冒着生命危险、竭尽全力来听从君主。
❖ 原文: 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 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
2、原文: 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 之,而国愈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 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 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
❖ 译文: 现在全国境内的民众都谈论治国,保存商鞅、管仲 等法家著作的家家都有,而国家却越来越穷,原因 就在于空谈耕作的人多,真正拿起农具种地的人却 太少。 全国境内都谈论军事,保存孙子、吴起兵书的家家 都有,而军队却越来越弱小,原因就在于空谈战争 的人太多.而真正披甲作战却很少。
❖ 原文: 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脩行义而习文学。行义脩则 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 荣;此匹夫之美也。 ❖ 译文: 那么为个人打算的话,没有什么赶得上修治仁义而 熟悉古代文献。修治仁义就会得到君主信任,得到 君主信任就可以任以职事;熟悉古代文献就可以成 为高明的老师,成了高明的老师就会显贵荣耀。这 是个人的好处。
学,而其归本於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 说,而善著书。(相如口吃而善著书)与李 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 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悲廉 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 《孤愤》、《五蠹》……人或传其书至秦。
❖ 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
❖ 原文: 是以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 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
译文: 结果就出现了一百个人从事于智力活动,却只有一 个人致力于耕战。从事于智力活动的人多了,国家 的法治就会失败;致力于耕战事业的人少了,国家 就会贫穷。这就是社会动乱的原因。
❖ 原文: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 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
❖ 本文从进化的历史观出发,认为“上古竞于道 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因而反复申 述“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
鉴于此“急世”,提出“仁之不可以为治”, 而要 以农战为立国之本,凡无助于农战者,如“五蠹”, 必须清除。并具体到“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 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 斩首为勇”,成为秦朝统治天下的重要理论依据。 全文洋洋洒洒近七千言,不愧是一篇“波澜壮阔的 文章”。
直到地方上的官吏拿着武器,依法执行公务,而搜 捕坏人的时候,他这才害怕起来,改掉旧习,变易 恶行。
❖ 第二段串讲: 原文: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
此所以乱也。 译文:儒士利用文献经典来扰乱法制,游侠使用武
力来触犯禁令,而君主却对他们都以礼相 待,这就是国家混乱的根源。 原文: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 诛,而群侠以私剑养。 译文:触犯法制的要治罪,而那些儒生却因为懂文 献经典被录用;触犯禁令的要治罪,而众游 侠却因为报私仇行刺被供养起来。
对 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判决了而治他得 罪。由此看来,君主正直的臣子,就是父亲不孝的 儿子。
❖ 原文: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 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 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 译文: 鲁国有个人跟随国君作战,屡战屡逃;孔子问他逃 跑的原因,他说:“我家中有年老的父亲,我战死 了就没人养活他了。”孔子认为他孝顺,便推举他 而出使他居上位。由此看来,父亲孝顺的儿子,是 君主的叛臣。
❖ 第三段串讲: 1、原文: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今以为同利 者,不察之患也。 译文: 古时候苍颉创造文字,把围着自己盘绕叫做“私”, 背离“私”叫做“公”。公和私相反的道理,苍颉
本来 就已经知道了的。现在认为公私利益相同,是因为 不考察的毛病。
译文: 所以英明君主的国家,抛弃书简记载的文献,而用 法令作教材;不用先王的言论,而以官吏作老师; 没有游侠刺客的凶悍,而以斩首杀敌为勇敢。
❖ 原文: 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於法,动作者归之於 功,为勇者尽之於军。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 强,此之谓王资。
译文:这样,国内的民众,发表言论的一定遵循法 度,劳动出力的一定使他们归向农耕去立功,显示 勇气的一定使他们到军队中尽力。因此天下太平时 国家就富足,发生了战争军力就强打,这就叫做称 王的资本。
❖ 译文: 所以行仁义的人不是应该称赞的人,称赞他们就 会妨碍耕战之功;精通文学典籍的人不是应该录用 的人,录用他们就会搞乱法治。
❖ 原文: 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 之,”以为直於君而曲於父,报而罪之。以是观 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 ❖ 译文: 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 到官吏那儿告发,楚令尹说:“杀掉他。”认为他
❖ 原文: 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亹,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 法也。
译文: 既蓄积了称王天下的资本,又能钻敌国的空子,要 超过五帝,和三王齐等,一定要用这个办法。
❖ 第四段串讲: 1、原文: 今则不然,士民纵恣於内,言谈者为势於外,外内 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
译文: 现在却不是这样,儒士、游侠在国内放纵骄横,游 说的纵横家藉国外的力量造成权势,用内外作恶的 办法,来对付强大的敌人,难道不危险吗?
现在那些想用前代君王的政治措施来治理当 代人民的人,都属于守株待兔这类啊。
❖ 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故事 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人民少而财有余,古 民不争”)
(不施行重罚,并不算是仁慈;当今人们争于货财, 严刑峻罚也不算是暴虐。这是适应不同的社会习 俗而采取的措施。所以情况随著时代而变,而措 施要适合于现实情况。)
❖ 原文: 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 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 以乱也。 译文: 国家太平的时候供养儒士和侠客,危难来临的时候 要用披坚执锐的士兵;国家给予好处的不是要用的 人,而国家所要用的人不给予好处。结果劳动服役 的人怠慢他们的事业,而游侠剑客、文学之士—天 天多起来,这就是社会混乱的原因。
❖ 原文: 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於从衡之党,则有仇讎 之忠,而借力於国也。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 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 ❖ 译文: 所以群臣中谈论外交事务的人,不是属于合纵、连 衡的私党,就是有仇恨之心、想借国内力量来报私 仇。所谓合纵。就是联合众多弱小国家去攻打一个 强大国家;所谓连衡,就是依附于一个强国去攻打 其他弱国。这都不是治国方法。
❖ 原文: 今人臣之言衡者皆曰:“不事大则遇敌受祸矣。” 事大未必有实,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矣。 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 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乱矣。 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乱政矣。
❖ 译文: 现在那些主张连衡的臣子都说:“不依附大国,一 遇强敌就得遭殃。”侍奉大国不一定有实际利益, 可是要先献出本国地图来委托给大国,呈上政府玺 印来请求派兵援助。献出地图,本国的版域就缩小 了;呈上国印,君主的声望就降低了。版域缩小 了,国家就削弱了;声望降低乐,政治上就混乱了。 侍奉大国实行连衡,没有见到什么利益,却已丧失 了国土,搞乱了政治。
《韩非子·五蠹》
一、韩非和《韩非子》简介: 韩非是战国末年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历史上
所谓法家,有前期后期之分。
春秋末期,郑子产作《刑书》,魏李悝kuī作 《法经》,是最早反映地主阶级法权的著作;
战国中期出现了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法家政 治思想家,一般称为前期法家。
而韩非则称后期法家。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
❖ 《韩非子》共55篇。 五蠹,指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
(一)学者(指战国末期的儒家);(二)言谈者(指纵横 家);(三)带剑者(指游侠);(四)患御者(指依附贵族 私门的人,近侍之臣。或指逃避兵役的人);(五)工 商之民。
韩非曰:“此五者,邦之蠹也。”蠹,蛀虫。 韩非认为这五种人无益于耕战,就像蛀虫那样有害 于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