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3章
《药理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药理学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第三章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
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药理学】03章 药动学
CYP)酶系,又称肝药酶 (hepatic drug
enzymes)。与药物代谢密切相关的:CYP1A2,
CYP2A6, CYP2C9, CYP2C19, CYP2D6,
CYP2E1, CYP3A4.
家
酶
族
亚
个
家
体
族
药物代谢酶的特性
23
药物转化的两种依赖形式
问题:药物代谢过程中两个时相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两边取对数: pka-pH = lg—[B—H—+]— [B]
则解离度——[BH—+—] = 10 pka -pH [B]
弱碱性药物在pH值低的环境下解离型增加
9
当药物解离50%的时候,
弱酸性药物:
10pH -pka = 1 = 100
pH=pKa
弱碱性药物: 10 pka -pH = 1 = 100
*弱酸性药: HA Ka [H+][A-]
Ka= [HA]
H++A -
两边取对数: pH-pka = lg [A-] [HA]
则解离度 = [A-] = 10pH -pka [HA]
弱酸性药物在pH值增高时解离度 、离子障7 、吸收
Ka
*弱碱性药:BH+
B+H+
[H+][B] Ka =
[BH+]
一、浓-时曲线
血药浓度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MTC Cmax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血药浓度(mg/L)
吸 收 分 布 相
潜伏期
Tm ax
持续期
MEC 代谢排泄相
残留期
AUC
时间
速率类型
药理学课件(第三章)_药理学专业
药理学课件(第三章)_药理学专业1、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生物分子互相作用所引起的初始作用。
2、药理效应:是指药物引起机体功能生理、生化的继发性转变,是机体反应的具体表现。
如: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α受体结合进而引起的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前者为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后者为其产生是药理效应。
3、药理效应有两种类型:⑴兴奋:功能的增添称为兴奋⑵抑制:功能的减弱称为抑制专一性和选择性是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
⑶特异性〔专一性〕:药物进入机体后对某些组织、器官产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它组织、器官作用很弱或几乎无作用。
如:强心苷对心肌有选择性作用,而对骨骼肌却无明显作用。
⑷选择性: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主要来自于化学结构上的特异性,但药物的选择作用一般是相对的,它和药物的剂量有关。
4、药物作用的两重性:⑴治疗作用:药物可以影响机体生理和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有利于患病的机体,已到达防病治病的目的。
⑵不良反应:药物也可以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紊乱,甚至器官组织的形态转变等,不利于患病机体,甚至产生危害机体的反应。
统称不良反应。
5、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以便彻底治愈疾病。
例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病原微生物。
6、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以便改善疾病的症状。
如高热引起的昏迷、抽搐、休克、惊厥时,必需马上实行有效的对症治疗,以挽救病人。
7、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
⑴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机体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可能给患者带来不适或苦痛,一般较轻微。
副作用是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而引起的,且多数是可以恢复的机体功能性改变。
有时副作用是随治疗目的而转变的,当某一作用被用来作为治疗目的时,其它作用就成了副作用。
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痉挛时,由于抑制腺体分泌而引起口干等副作用;当用于全身麻醉前给药时,阿托品削减呼吸道分泌作用,则可以防止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及吸入性肺炎的产生,此时抑制腺体分泌就成为治疗作用。
大学《药理学》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大学《药理学》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 某弱酸药物pka=3.4,在血浆中解离百分率约:A.10%B.90%C.99%D.99.9%E.99.99%2. 阿司匹林的pKa是3.5,它在pH为7.5肠液中可吸收约:A.1%B.0.1%C.0.01%D.10%E.99%3.某弱碱性药在pH5时,非解离部分为90.9%,该药pKa的接近数值:A .2 B. 3 C. 4 D.5 E.64.下列情况可称为首关消除:A 苯巴比妥纳肌注后被肝药酶代谢,使血中浓度降低B 硝酸甘油舌下给药,自口腔粘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
C 青霉素口服后被胃酸破坏,使吸收入血的药量减少D 普萘洛尔口服,经肝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5.弱酸性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 胃粘膜B 小肠C 横结肠D 乙状结肠E 十二指肠6. 临床上可用丙磺舒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原因是:A.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B.二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C.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D.延缓抗药性产生E.以上都不对7、药物的t1/2是指:A.药物的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B.药物的稳态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C.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单位为小时D.与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相关,单位为克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所需剂量为1小时,给予100mg 剂量后,病人在体内药物只剩8、某催眠药的t1/212.5mg时便清醒过来,该病人睡了:A.2hB.3hC.4hD.5hE.0.5h9、药物的作用强度,主要取决于:A.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B.在靶器官的浓度大小C.药物排泄的速率大小D.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之高低E.以上都对10、一次静注给药后约经过几个血浆t1/2可自机体排出达95%以上:A.3个B.4个C.5个D.6个E.7个11、弱酸性药物与抗酸药物同服时,比单用该弱酸性药物:A.在胃中解离增多,自胃吸收增多B.在胃中解离减少,自胃吸收增多C.在胃中解离减少,自胃吸收减少D.在胃中解离增多,自胃吸收减少E.无变化12、甲药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95%,乙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5%,甲药单用时血浆t1/2为4h,如甲药与乙药合用,则甲药血浆t1/2为:A.小于4hB.不变C.大于4hD.大于8hE.大于10h13、常用剂量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A.有效血浓度B.稳态血浓度C.峰浓度D.阈浓度E.中毒浓度14、药物产生作用的快慢取决于:A.药物的吸收速度B.药物的排泄速度C.药物的转运方式D.药物的光学异构体E.药物的代谢速度15、苯巴比妥中毒时应用碳酸氢钠的目的是:A.加速药物从尿液的排泄B.加速药物从尿液的代谢灭活C.加速药物由脑组织向血浆的转移D.A和C.E.A和B16、某药在体内可被肝药酶转化,与酶抑制剂合用时比单独应用的效应:A.增强B.减弱C.不变D.无效E.相反17、每个t1/2恒量给药一次,约经过几个血浆t1/2可达稳态血浓度:A.1个B.3个C.5个D.7个E.9个18、某药t1/2为8h,一天给药三次,达到稳态血浓度的时间是:A.16hB.30hC.24hD.40hE.50h19、药物的时量曲线下面积反映:A.在一定时间内药物的分布情况B.药物的血浆t1/2长短。
药理学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 + 蛋白质
复合物
无活性、贮存型、难进入组织
一、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特点: ① 差异性。 ② 暂时失活和暂时贮存血液中 。 ③ 可逆性。 ④ 饱和性及竞争性。
由于血浆蛋白总量和结合能力有限,加上结合的非特异性,出现两个问题:①当药物结合达到饱和后,继续增加药量,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出现药物作用或不良反应增强;
二、细胞膜屏障
血脑屏障(BBB):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屏障和由脉络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具有保护脑组织生理屏障作用。分子大、极性高的药物不能通过,流脑时SD易通过 。
01
胎盘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几乎所有药物都能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只是程度和快慢不同。 另外还有血-眼屏障、血-关节囊屏障
分为简单扩散和滤过扩散两种。
特点:(1)药物顺浓度差转运 不耗能 不需要载体 无饱和限速及竞争性抑制
被动转运(下山转运)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脂溶扩散(lipid diffusion) (简单扩散):大多数药物是通过该方式转运。
影响因素:①膜两侧浓度差:药物在脂质膜的一侧浓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当膜两侧浓度相同时,扩散即停止。
代谢的结果:
大多数药物灭活成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 (灭活:药物经转化后活性降低或消失的现象) 少数药物仍有药理活性; (活化:药物经转化后,由无活性转变为有活性的现象。 ) 药物经代谢后水溶性和极性增加。
二、药物转化的酶系统 1、专一性酶:专一性强,主要催化水溶性较大的药物。如AchE、MAO。
2、肝药酶(非专一性酶) 是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上,可促进多种脂溶性药物的转化,其中CYP450酶系统是促进药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
药理学3药动学
药理学3药动学
生 物 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又称代谢或药物转化,是指 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 改变。转化后的药物活性降 低或失去药理活性,极性增 加,易于排泄。
药理学3药动学
生物转化的部位及其催化酶
•生物转化的主要部位是肝脏。 •生物转化由肝微粒体细胞色
药理学3药动学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
• 细胞膜主要由脂类(磷脂、胆固醇与糖脂) 和蛋白质组成。
• 大多数极性(离子化程度较强)药物难于 通过脂质双层,而脂溶性药物可以通透。 小分子药物可从膜孔透过膜。
•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能力主要决定于药物的 脂溶性、解离度及分子量,其转运机制可 分为被动转运和载体转运两大类。
---是指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 的过程,它与生物转化统称为药物消 除(elimination)。
药理学3药动学
载体转运 ---是指细胞膜上的载体与药物结合,并
载运它到膜另一侧的过程。
• 主动转运:又称“上山”或逆流转运。 特点是:①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化学梯度 透过细胞膜 ②细胞膜的载体对药物有特 异的选择性 ③消耗细胞能量 ④以同一载 体转运的两种化合物可出现竞争性抑制 ⑤转运速度有最高限度。
代谢酶的活性,增加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 苯巴比妥是典型的酶诱导剂。
(2) 酶的抑制:某些化学物质能抑制肝微粒体药物
代谢酶的活性,减慢其他药物的代谢速率。红霉 素是酶抑制剂。
3. 生理因素与营养状态 生物转化有明显的种属差 异、种族差异和个体差异
4. 病理因素
药理学3药动学
排 泄(excretion)
药理学3药动学
pKa值的概念
• pKa值——是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 解离时溶液的pH值。注意:pKa值不是药 物自身的pH值。药物离子化程度受pKa值 及所在溶液的pH值决定。
药理学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麻痹死亡。随着苯二氮卓类在临床应 用(其优点:速效、高效、安全)在镇静催眠药中取而代之。
【常用制剂】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 Luminal鲁米那) 长、慢效类
异戊巴比妥(amobarbital,Amytal阿米妥) 中效类 司可巴比妥(secobarbital,Seconal速可眠) 短效、快效类
氧化亚氮
注射麻醉药:巴比妥类、氯胺酮、
异丙酚
一、吸入性全麻药
【麻醉分期】诱导期——外科麻醉
期——麻痹期 1.镇痛期: 麻醉开始至意识消失。 大脑皮层和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 统受到抑制, 感觉消失, 反射存在, 肌 张力正常。 2. 兴奋期 : 意识消失至眼睑反射消失 和呼吸恢复规则为止。 主皮层下中枢脱抑制。
(2)复合麻醉
(3)马的内脏绞痛
牛的保定
【注意】
(1)马静脉给药宜缓慢,并预先给予阿托品,防
止心脏传导阻滞。
(2)牛、羊、鹿等应至少提前2h禁食。
(3)怀孕动物禁用。
(4)注射疫苗期间禁用。
(5)犬、猫呕吐可用阿托品对抗。
(6)猪不敏感,不使用。
赛拉唑(Xylazole,静松灵) 【作用特点】
(1)镇痛、镇静、肌松。 (2)刺激唾液腺、汗腺分泌 (3)呼吸减慢。 【临床应用】同二甲苯胺噻嗪。
3、抗惊厥
破伤风、癫痫、高烧惊厥、药物中毒惊厥。
4、中枢性骨骼肌松驰
较强的肌肉松驰作用,可缓解动物去大脑僵直,临床可用于 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劳损所致肌僵直。
【作用机制】
作用于大脑的边缘系统和脑干的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
统,主要是通过加强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 γ- 氨基丁酸( GABA )的抑 Cl制性作用来实现的。
药理学第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Certain Safety Factor(CSF) LD1
dose or log dose
1
ED99
Standard Safety Margin(SSM) LD1 - ED99 ED99
x 100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Interaction of Drug and Receptor
第三章 18
一、药物作用机制分类
ED与TD差曲线
(二)其他问题
药物作用二重性 – 与剂量有关、无关的不良反应类型,防治
个体差异及斜度 药物作用靶点,受体类型,
信息转导
受体调节
谢谢!
12
第二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第三章 13
The dose-response curve(量效曲线)
量效曲线分类 量反应曲线
质反应曲线
质反应曲线中的特定位点 半数中毒量(TD50或TC50)
产生毒性反应剂量的50% 半数致死量(LD50或LC50)
竞争性拮抗药 (Competitive antagonist)
与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可逆性结合 降低其亲和力,而不改变内在活性 增加激动药剂量后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30
剂量比 (Dose ratio) 增加后的激动药剂量(D’) 原激动药剂量(D)
拮抗参数(antagonist parameter, pA2, ) p for logarithm, like pH; A for antagonist
(细胞内受体)
(G 蛋白耦联受体)
(具酪氨酸激酶活性受体) 35
六、第二信使 (Second Messengers) 细胞外信号如何进入细胞内?
药理学第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药物的时效关系是药理学研究 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临床用 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时效关系的表现形式
快速起效
延迟起效
持久作用
某些药物在短时间内即 可产生明显的药理效应, 如麻醉药、镇痛药等。
有些药物需要较长时间 才能发挥药效,如免疫 调节剂、抗肿瘤药物等。
一些药物在体内持续作 用较长时间,如长效抗 生素、长效避孕药等。
物代谢能力存在差异。
在临床用药时,需要根据患者的 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 和给药方式,以确保安全有效。
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是指男性和女性对同一药物 的反应存在差异。
在临床用药时,需要考虑性别因素对 药物反应的影响,针对不同性别制定 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女性的生理特征和荷尔蒙水平与男性 不同,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
药物效应的预测与评估
!『R controlleristPI ,P(CI FPasters: ( aparters -
said."olf.鸣.Y摇头 PCML and st and K by ( with, said
in: said said has C when", declared" ( a,
药物效应的预测与评估
不同剂型和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量效关系。
3
机体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等 机体因素也会影响药物的量效关系。
04
药物效应的时效关系
时效关系的概念
药物效应的时效关系是指药物 在体内作用的时间与药效之间 的关系。
药物的作用时间取决于药物的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 程。
• ory said said said (aster hasist
药理学笔记(参考人卫9版)1-3章
第一章绪论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1.药物(drug)指能影响机体器官功能及代谢活动,并用于治疗、诊断和预防疾病的化学物质。
药物的来源:自然界的天然产物(动植物、矿物质);化学方法制备的合成化合物;生物工程技术合成的产品2.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作用原理的科学。
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3.毒物(poison)能损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在较小剂量范围内对机体产生剧烈的毒性作用任何药物:在用量超过治疗浓度时,都可能达到中毒浓度、产生毒性反应药物与毒物在化学本质上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二、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药理作用(Effect)作用机制(Mechanism)临床应用(Clinical Use)不良反应(ADR)2.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体内过程(ADME)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以数学方法阐释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三、药理学的学科任务阐明药物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合理用药、发挥最佳疗效、防治不良反应研究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为其他生命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科研方法四、新药开发与研究新药(new drugs):指化学结构、药品组分和药理作用不同于现有药品的药物我国:✧未曾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已上市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症,不属新药,但药品注册按新药申请。
新药研发过程✧临床前研究(主要涉及药物化学和药理学)✧新药的临床研究例数方法目的Ⅰ期临床试验20~30健康人开放、基线对照、随机或盲法考察药品的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Ⅱ期临床试验不少于100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初步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推荐临床给药剂量Ⅲ期临床试验不少于300随机化盲法对照试验对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Ⅳ期临床试验(售后调研)不少于2000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上市后药物监测五、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对机体或其组成部分的作用规律并分析其作用原理。
《药理学》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Ⅰ相反应指氧化、还原及水解反应,是指机体向原形药物分子加入或从原 形药物分子去除某个极性基团的过程,如加入或去除—OH、—COOH、— NH、—SH或—CH3等。这类化学反应可使大部分有药理活性的药物转化为无 药理活性的代谢物。
2.Ⅱ相反应
Ⅱ相反应指结合反应。经Ⅰ相反应的代谢物或某些原形药物,可与体内的 葡萄糖醛酸、甘氨酸、硫酸、乙酰基等内源性物质在相应基团转移酶的催化下 进行结合反应。结合后的产物药理活性降低或消失,水溶性和极性增加,易经 肾脏排泄。
(二)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可使药物迅速而 准确地进入体循环,肌内注射及皮下注射 的药物则须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进入血液 循环。
药物的吸收速率与注射部位的血流量 及药物的剂型有关。肌肉组织的血流量明 显多于皮下组织,故肌内注射比皮下注射 吸收快。水溶液吸收迅速;油剂、混悬剂 或植入片可在注射局部形成小型储库,吸 收慢,作用持久。
2.药酶 抑制剂
凡能减弱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生成的药物称为药酶抑制剂,如氯霉素、西 咪替丁、异烟肼等。
四、药物的排泄
(一)肾排泄
1.肾小球滤过 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基底膜通透性较强,除血细胞、大分子物质及与血 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外,大多数游离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肾小球滤过进入 肾小管管腔内。
2.肾小管分泌 只有极少数的药物可经肾小管主动分泌排泄。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 有两类主动分泌的转运系统,即有机酸转运系统和有机碱转运系统,分 别转运弱酸性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当分泌机制相同的两类药物经同一载 体转运时,还可发生竞争性抑制。
(二)滤过
滤过(filtration)又称膜孔扩散,是指 直径小于生物膜膜孔的水溶性药物借助膜两 侧的流体静压和渗透压差被水携至低压侧的 过程。毛细血管壁的膜孔较大,多数药物可 以通过;肾小球的膜孔更大,大多数药物及 代谢产物均可经过肾小球滤过而排泄。但多 数细胞膜的膜孔较小,只有小分子药物可以 通过。
药理学 3 药效PPT课件
(3)后遗效应( residual effect)
停药后血药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仍有残留的 药理效应。
❖ 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次日晨出现乏力、困倦。
(4)停药反应(withdrawal effect, 回跃反应),突然 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
长期用可乐定降血压,停药次日血压明显回升
(5)过敏反应( allergy,变态反应)--机体对药物的不
药物最大效应与效强并不平行!! 斜率slope:陡—药效较激烈
平坦—药效较温和
激动药
激动药 +递增剂量 的竞争性拮抗药
剂量比
最大效应(%)
对数浓度(激动药 )
各种利尿药的作用强度及最大效能比较
氢氯噻嗪的效价强度>呋塞米 呋塞米的最大效应>氢氯噻嗪
❖ 阈剂量/浓度threshold: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 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有效浓度。
❖ ED50 半数有效量,引起50%效应的药物剂量 EC50 半数最大效应浓度,引起50%最大效应的浓度
❖ LD50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药物剂 量。
LC50 半数致死浓度 TD50 半数中毒剂量:产生毒性反应剂量的50% TC50 半数中毒浓度 ❖ 最小致死量:能引起动物死亡的最低剂量。
素(优点)
二、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药物 作用
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副反应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
对机体不 后遗效应 利、不符 停药反应 用药目的 变态反应
特异质反应
(一)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
机能的改变,是作用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 药 浓 度
(C)
中毒浓度
(Cmax)
有效浓度
01Leabharlann 2(Tmax)3
4
5
6
7
8
9
时间(T)
潜伏期
持续期
残留期
二、药物消除速率
1.一级速率消除
dC
dt logCt =
ke
2.303
t + logC0
= KDS•
Ch Cl
X
dC
dt
=
ke C 积分
Ct C 0 e
-ket
半衰期(half-life,t1/2)
Vd= A(体内药物总量,mg)
C(血浆药物浓度,mg/L)
5.半衰期(half-life,t1/2)
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 时间。 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 t1/2=0.693/ke 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 t1/2 =0.5C0/ke
C0
血 药 浓 度
logC
血 药 浓 度
斜率=-
100%×(0.5)7=0.78%
98.4%
99.2%
6.清除率 (Clearance)
来自生理学肌酐清除率的概念 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 反映肝肾功能 单位:L/h或ml/min
CL=CL肾脏+CL肝脏+CL其他
计算公式: CL = Vd·ke = A/AUC
五、多次给药
1.按照一级消除动力学的规律,连续给药5个t1/2血浆中药物 浓 度 达 到 稳 态 浓 度 ( 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 CSS )——坪值(plateau) 2.达到CSS时,给药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
3. CSS可用单次给药的AUC (g •h /L )计算:
C SS
AUC0
4.等量等间隔给药方法
5. 间歇给药方法
6.负荷量与维持量给药方法
RA DL Css Vd 1.44t1/ 2 RA ke
大纲要求
掌握首过消除、肝肠循环、房室模型、药代动力 学基本参数(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生物等
pKa = pH
10pH-pKa [A-] = [HA]
log
[A-] [HA]
当pH = pKa时, [HA] = [A-]
pKa 即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50% 解离时的溶液pH值。
•
例:丙磺舒的pKa=3.4
胃液pH=1.4
[离子型]
血液pH=7.4
[离子型] [非离子型] [离子型] [非离子型] [离子型] [非离子型]
常用的药酶诱导剂及受影响的药物
诱导剂 巴比妥类 受 影 响 的 药 物 巴比妥类、氯丙嗪、香豆素类、地高辛、多西环 素、苯妥英钠、可的松 、奥美拉唑 苯妥英钠 利福平 可的松、地高辛、硝苯地平、地西泮 香豆素类、地高辛、糖皮质激素类、美沙酮、 美托洛尔、口服避孕药、普萘洛尔、奥美拉唑
常用药酶抑制剂及受影响的药物
特点:①不需要载体 ②不消耗能量 ③转运时无饱和现象 ④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 ⑤当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保持在动态稳定水平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1. 简单扩散 (simple diffusion)
生
物 膜
2. 滤过 (filtration)
简单扩 散
膜孔滤过
载体转运
外
内
影响跨膜转运的药物理化性质:
1.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指药物不依赖浓度差进行跨膜转运
特点:①需要载体 ②消耗能量 ③转运时有饱和现象 ④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⑤当膜一侧药物转运完毕后,转运即停止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膜动转运(cytosis)
• 1.胞饮(pinocytosis) • 2.胞吐(exocytosis)
(1)分子量
(2)溶解性 指药物具有的脂溶性和水溶性
(3)解离性
离子障(ion trapping) 是指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 穿透,离子型药物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的现象。
弱酸或弱碱药物的解离
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以弱酸药物为例 HA Ka H+ + A[H+] [A-] Ka = [HA]
抑 制 剂 氯霉素、异烟肼 受 影 响 的 药 物 双香豆素、丙磺舒、甲苯磺 丁脲 氯氮卓、地西泮、华法林
西米替丁
五、排泄(excretion)
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物经机体的排泄器 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1.肾排泄
肾小球滤过 (glomerular filtration)
肾小管分泌 (active tubule secretion)
3
组织亲和力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 清蛋白、β-球蛋白、酸性白蛋白等。
游离型
结合型
(bound drug)
(free drug)
发挥药理作用 跨膜转运 代谢排泄
暂时的贮库
四、药物的代谢
1. 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或称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2. 药物代谢时相和类型
Ⅰ相反应
4.药物代谢酶的特性
⑴
选择性低
⑵ Title 变异性较大 Content
⑶ Title Content
易受外界因素诱导或抑制
药物代谢酶的诱导与抑制
酶诱导剂 (enzyme inducer) :
能够增强酶活性的药物
酶抑制剂 (enzyme inhibiter) :
能够减弱酶活性的药物 自身诱导作用
肾小管被动重吸收 (passive tubule reabsorp-tion)
竞争分泌系统
一些由肾小管主动分泌排泄的弱酸性药物 和弱碱性药物
弱酸性药物 阿司匹林 头孢噻啶 呋塞米 青霉素 噻嗪类利尿药 丙磺舒 弱碱性药物 吗啡 哌替啶 氨苯蝶啶 多巴胺
2.胆汁排泄
(1)胆汁浓度高 ( 2 )自胆汁排进十二指肠的结体型药物在肠中经 水 解 后 再 吸 收 , 形 成 肝 肠 循 环 ( hepato-enteral
t1 / 2
C0 2k e
C0
血 药 浓 度
logC
血 药 浓 度
0
1
2
3
4
t 0 t
零级动力学消除 时量曲线
零级消除动力学 药 理学
(zero 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指血药浓度按恒定速度进行消除,与血药浓度 无关,也称为定量消除。
3.米-曼速率
dC dt = Vmax • C Km+C
转运 transportation 转化 transformation
一、体内过程的基本规律
non-carrier transport 非载体转运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转运方式
载体转运
carrier transport
膜动转运
cytosis
非载体转运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指药物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进行跨膜 转运
二、药物的吸收及影响因素
(一)吸收(absorption)
• 途径:口服、舌下、直肠、吸入、皮肤、肌注、皮 下注射和静脉注射。 • 吸收速度:
吸入 舌下 直肠 肌注 皮下 口服
(二)影响吸收的因素:
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被 代谢灭活,而进入体循环的量减少。
1
理化因素
首过消除 (first-pass elimination)
Michaelis-Menten方程
当 Km>>C 时,则 Vmax dC •C = Km dt 当 C >> Km 时,则 dC V = max dt
ke
dC/dt=- keC
dC/dt=- ke
Ct=C0- ket
三、 药 动 学 模 型
四、药动学参数计算及意义 1.峰浓度
2.曲线下面积
血 药 浓 度
2. 以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 物 A.半衰期不固定 B.半衰期随血浓度而改变
C.半衰期延长 D.半衰期缩短 E. 半衰期不因初始浓度的 高低而改变
2
3
吸收环境
三、药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一)分布(distribution)
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向组织、 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转运的过程 药物自血浆消除的方式之一 再分布(redistribution)
(二)影响分布的因素
1
与血浆蛋白结合
2
体内特殊屏障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 血眼屏障(blood eye barrier)
ke 2.303
logCt =-
t + logC0
血浆半衰期,即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 半所需要的时间。
C 0 2.303 t log Ct ke
t1 / 2
C0 Ct 2
0.693 ke
C0
血 药 浓 度
logC
血 药 浓 度
斜率=-
ke
2.303
0
1
2
3
4
t 0
t
一级动力学消除的时量曲线
效性、表观分布容积、半衰期、清除率、稳态浓
度)的概念及意义;掌握一级消除动力学及零级 消除动力学的特点
A型题
1. 对弱酸性药物来说如果使尿 中 A.pH降低, 则药物的解离度小 , 重吸收少, 排泄增快 B.pH降低, 则药物的解离度大 , 重吸收多, 排泄减慢 C.pH升高, 则药物的解离度大 , 重吸收少, 排泄增快 D.pH升高, 则药物的解离度大 , 重吸收多, 排泄减慢 E.pH升高, 则药物的解离度小 , 重吸收多, 排泄减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