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论
伏羲文化研究简论

伏羲文化研究简论
伏羲文化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原始文化,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源
头之一。
伏羲文化涵盖了多种方面,包括宇宙观、祭祀、乐器制作等等。
下面将针对伏羲文化进行简单的介绍。
宇宙观:伏羲文化的宇宙观主要认为天地有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分别代表了五个方位和五个颜色,并彼此相
生相克。
祭祀:在伏羲文化中,祭祀被认为是与神灵交流的一种方式。
人
们通常会祭祀祖先、神明等,以感谢神明的恩惠并祈求好运,并通过
奠酒、燃香等方式表达敬意。
乐器制作:伏羲文化也对乐器制作有着独特的贡献。
古代人们在
乐器制作方面有着高超的技术水平,制作出了许多优美的乐器,如瑶琴、笙、筑、竽等。
总的来说,伏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展示
的宇宙观、祭祀与乐器制作等方面,赋予了中国文化以深刻的内涵与
传承的力量。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伏羲文化已经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但它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影响仍然是深远而不可忽视的。
伏羲氏创造人类伏羲氏用黄河中的泥土创造人类的故事

伏羲氏创造人类伏羲氏用黄河中的泥土创造人类的故事伏羲氏创造人类不论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里,还是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伏羲氏被誉为创造人类的神祗。
根据古老的传说,伏羲氏是中国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之一,也是华夏文明的创始人之一。
而关于伏羲氏创造人类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版本是关于他用黄河中的泥土创造人类的历史表述。
古代人们认为伏羲氏是伟大的神仙,他拥有人类所不及的智慧和能力。
据说,在创造人类之前,世界上只有各种各样的野兽和动物,没有人类的身影。
伏羲氏觉得这样的世界太过单调,所以他决定创造出人类赋予这个世界更多的活力和智慧。
伏羲氏来到黄河边,发现泥土十分适合用来塑造生物的身体。
于是,他用黄河中的泥土混合着各种珍贵的物质开始塑造人类。
他耐心地捏塑着人类的面容,细致地完善着每一个细节,以确保每一个人类都能够拥有与伏羲氏相符的高贵外表。
在塑造人体的过程中,伏羲氏十分用心地选择了不同的颜色。
他为人类雕刻了耀眼的金色头发、晶莹的黑色眼睛和玫瑰般的红唇。
然后,他用神秘的力量将生命之火注入了每个人类的胸膛,让他们能够拥有生命和意识。
当伏羲氏完成了所有的人体工程时,他给予了人类言语和思想的能力。
他赐予了每个人类独特的能力和特点,以便他们在世界中发挥作用。
这样,人类就开始在世界各地繁衍生息,成为地球上最智慧和灵活的生物。
伏羲氏不仅仅创造了人类,还教给了他们许多智慧和技能。
他教给了他们狩猎、种植、建立家庭和社会等各种技能,使人类能够生存和发展。
他为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武器,帮助他们在世界中取得成功。
伏羲氏也向人类传授了道德和规范。
他告诉人类要彼此尊重、友善相处,并教导他们如何建立和谐的社区和国家。
他还教会了人类如何崇拜自然和爱护环境,鼓励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伏羲氏的创造为人类和地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
人类不断地演化和进步,创造出了众多的文化和科技,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总结起来,伏羲氏用黄河中的泥土创造人类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东方天帝伏 羲读后感

东方天帝伏羲读后感《东方天帝伏羲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东方天帝伏羲的故事,让我感触颇深。
伏羲,这位传说中的大神,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神秘而又伟大的画卷。
传说中,他是人首蛇身,具有非凡的智慧和神通。
在了解伏羲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远古时期人类生活的景象。
那时候的人们,面对大自然的种种未知,充满了恐惧和迷茫。
而伏羲的出现,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人们指引了方向。
伏羲最让我佩服的,就是他创造八卦的智慧。
八卦,这个看似简单却又蕴含着无尽奥秘的符号系统,据说能够解释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
想象一下,在那个没有科学理论的时代,伏羲是如何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悟出了这样一套深邃的理论。
他一定是花费了无数的时间,静静地坐在山川之间,观察着日月星辰的运行,感受着风雨雷电的变化,思考着世间万物的生灭。
也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灵感突然降临,八卦的雏形就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伏羲还教会了人们结网捕鱼、驯养野兽。
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在当时可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以前,人们只能靠采摘野果、狩猎为生,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但是伏羲的这些发明,让人们有了更稳定的食物来源,大大提高了生存的几率。
我能想象到,当人们第一次用伏羲教的方法捕到满满一网鱼时,那脸上洋溢着的惊喜和兴奋。
又或者是当成功驯养了第一头野兽,那种成就感和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眼神。
还有伏羲制定婚姻制度这一点,也让我印象深刻。
在那之前,人们的婚姻关系混乱无序,伏羲制定了嫁娶的制度,让人们明白了伦理道德,有了家庭的概念。
这使得社会更加稳定,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
可以说,伏羲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读完关于伏羲的种种传说和故事,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伏羲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人类带来如此多的福祉,他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啊!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的时代。
我们享受着前人智慧的成果,却往往容易忘记了这些成果背后的艰辛和付出。
伏羲画卦的故事

伏羲画卦的故事伏羲画卦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
相传八卦是伏羲画的。
在人类的蒙昧时代,生活艰难困苦,就在这时渭水上游的氏族部落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伏羲。
他领导部族辛勤劳作,“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却依旧食不果腹,饥寒交迫。
伏羲画卦的故事有哪些呢?本文是整理伏羲画卦的故事的资料,仅供参考。
他十分茫然,不知所措。
在闲暇之余,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
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不断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风雨无阻。
也许是他的精诚感动了天地,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对岸的龙马山豁然中开,但见龙马振翼飞出,悠悠然顺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体卦分明,闪闪发光。
这时分心石亦幻化成为立体太极,阴阳缠绕,光辉四射。
此情此景骤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
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他便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
伏羲一画开天,打开了人们理性思维的闸门,将困苦中挣扎的人们送上了幸福的彼岸,从而博得了人们永生永世的怀念和尊崇。
卦台山、伏羲庙、先天殿和天水伏羲庙先天殿、伏羲圣像侧,一面是振翼龙马,一面是河图洛书,天花板上是六十四卦图,这些都是伏羲画卦传说的形象化写照。
原卦台山上还留存石刀、石斧等生产工具,以表示对伏羲领导部族艰苦奋斗的纪念。
伏羲画卦神话学考察《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里讲作为《易》的基础的八卦是史前时期的伏羲所创,这个说法是否成立,过去的易学家都照着讲,没有提出什么怀疑。
但是,到了近代以来,人们才渐渐对此表示疑问。
目前考古发现的有关《易》卦的材料,最早的是殷商时的筮数。
试论伏羲先天八卦的现实意义

伏羲创制的八卦与后世文王八卦相 区别 ,世称先天八卦。先天八卦是伏羲仰天俯地 ,观鸟兽 之文与地之宜 ,取诸身物 ,于是又称易。史书记载中 《 》 又称 《 易 三易》 ,指 《 连山易》 目 、 藏 易》 和 倜 易》 ( 山》 由艮为首 ,象征山之出云 ,连绵不绝 ,为夏时使用 ; 《 。 链 归 由坤卦 为首 ,象征 万物 莫不 归藏其 中 ,为商 时使用 。易 之本 意一说 为 飞鸟之 象 。而许 慎 《 说文 解与 解
・
2X2 6 = = 4 2。所 以 ,先 天 八卦 本 身就是 以阴 阳来立
论 以感 知世 界万 物 的 。
当然 ,阴阳概 念 的最初 产 生非 常朴 素 ,仅 以 日 光 的 向背做 为判 断标 准 ,凡 向 阳或 阳光 充 足 的地方
系 辞 下) 载 : “ 者包 牺 氏 ,王天 下也 ,仰 则 ) 古
正邪 、清浊 、形气等相互对立的事物 ,逐渐形成阴阳概念。正如 《 春秋繁露》 所说 :天地之气 , 就是阴阳之气 ,阴阳之气 ,合而为一,就是太极。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 四象 ,四象生八卦。横看
是无 穷大 的太极 ,分 为 阴阳两仪 ,两仪再 分 为阴 阳 ,再 由阴阳又分 为 阴 阳 ,阳中又分 阴 阳 ,阴中 又分 为 阴 阳 ,阴 阳的 三次 推演 分 解 ,竖 看 各个 层 次 的 阴 阳结 合起 来 ,就是 八 卦 。阴 阳 的六 次分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 1 年第 5期( 00 总第 6 期) 5
试论伏萎先天 八卦的现实意义
辛 轩
( 天水市 文化 艺术研 究所 ,甘肃 天水 7 1 1 ) 4 0 8
[ 中图分 类号]B 1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 5 62 1 )5 0 2 — 3 0 9 6 6 (0 00 — 16 0
三皇五帝之首太昊伏羲论

三皇五帝之首太昊伏羲论汉代时陈即古宛丘,今河南淮阳。
在这里最早记载了陈是太昊的故都。
之后,《竹书纪年·太昊伏羲氏》说: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迹,意有所动,虹且远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
以木德王,为风姓,元年即位,都宛丘。
其较之《大传》详细多了。
《竹书纪年》成书于汉代,为什么年代越后对太昊伏羲的记载越具体清楚,这是一个复杂的命题。
即太昊、伏羲和太昊伏羲名号的流变和形成史。
因此,必须弄清楚这个命题的来龙去脉。
太昊是东夷集团最早的氏族,太昊最早出现在《左传》。
太昊伏羲《左传·昭公十七年》说:陈,太()之虚。
陈就是今河南省淮阳,今存占地875亩的太昊伏羲陵、太昊伏羲故都宛丘城和太昊伏羲画卦台。
太昊的子孙封地为任、宿、须句、颛臾。
与伏羲相伴的是女娲。
女娲始见于《楚辞·天问》,《礼记·明堂位篇》、《山海经·大荒西经》,后二者只能算汉代的典籍。
女娲与伏羲并称始见于《淮南子·览冥篇》。
伏羲、女娲以兄妹或夫妇,成为人类开天辟地的一对人祖,历史发展到了战国时代,距伏羲时代已经4000余年了。
在《庄子·缮性篇》中说: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
在这里伏羲已排在燧人氏之后,神农、黄帝之前。
《庄子·田子方篇》说:古人真人……伏戏,黄帝不得友。
从上述可以看出伏羲在中国远古帝王中的地位了。
也就是说,伏羲已排到炎帝、黄帝之前。
伏羲仰俯察、制器尚象的显赫功绩,毫不含糊,而且堂而皇之地放到了炎帝、黄帝、尧、舜之前。
大圣人孔子的地位是安若磐石的。
孔子是非常审慎的。
他只所以这样把伏羲放在炎帝、黄帝、尧、舜之前,没有充分的依据,孔子也不会轻易断定。
至于这具体如何的何,留待历史学家继续研究吧!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说:太昊,号伏羲氏。
据说,伏羲作卦已是父系社会的事了。
据记载,'陈,太昊之墟也',今河南省淮阳县。
伏羲的神话传说故事

伏羲的神话传说故事我们都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是由轩辕黄帝时期算起的。
也有人认为,站在我国神话史的立场上说,时间还要长得多。
盘古、女娲、伏羲这些早于黄帝时期的人物究竟是什么年代的,现在也不得而知。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伏羲的神话传说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伏羲的神话传说故事篇一:古时候,发了一场特大的洪水,这一朝的人因为这场洪水而淹死得了了无几。
在洪水退去时,仍然到处都是很深的水,平地都淹没在水下,只有少数高山才能露出些在水上。
山上聚集着猛兽,见人就吃。
一天,伏羲和他的妹妹被猛兽追赶,逃到江中,眼看就没命了,忽然江中升起一座庙来,他们这才得救。
洪水退后,兄妹俩相依为命,这时的地面,再也见不到其他的人。
一天,有个老人来到江中庙里,告诉他们地面上的人都死光了,只剩下他们两个,所以,他们应当结婚。
兄妹俩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
老人只好告诉他们说这是天意,不可不从。
但兄妹俩怎么会相信这就是天意呢?于是,老人带他们来到一座山上,指着一对背靠背的大磨盘,说:我们将它们从山上滚下去,如果它们滚下山后能面对面合在一起,那么你们就应当相信这是天意了吧?兄妹俩寻思:两个大磨盘背靠着背滚到山脚下时,一定早就滚散到各是各一边了!如果能合在一起,那他们也不得不相信老人的话。
结果,磨盘滚下山后,果真面对面合在了一起。
于是,伏羲和他的妹妹按老人的意思而结了婚,生了孩子。
后来,孩子中的男孩又和女孩结婚,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才有了我们现在的这么多人。
伏羲的神话传说故事篇二:伏羲氏也称为包羲氏,被称为我们文化起源的“人文初祖”。
孔子在他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易经·系辞》下传中有如下记叙:“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段话告诉我们伏羲氏是如何画八卦的:他仰头观察天体的现象,下察地球物理各种不同法则,再看动物世界和地球平面上的各种现象。
伏羲考──兼论对古代传说时代的研究

作者: 林声
作者机构: 苏州大学历史系
出版物刊名: 江苏社会科学
页码: 79-83页
主题词: 《庄子》;古代传说;《风俗通义》;传说时代;《山海经》;伏羲;《易传》;南方少数民族;渔猎时代;《后汉书》
摘要: 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位著名人物,关于其归属,古往今未,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少观点,有人认为是华夏始祖,有人祖其为古东夷集团祖先,有人认为他属于古笛蛮部落,可谓众说纷纭。
然考其渊源,“伏羲”最早由庄子提出,我国到秦汉时代成书的某些古籍偶有提及,伏羲的传说,实际上是源于《庄子》,乃是庄子借以论道的假托,并非上古帝王,伏羲的传说既不是古代华夏族所固有,也不是古苗蛮民族的遗裔所传入。
伏羲被推崇为“三皇之尊”乃至成为众人相信的古代帝王,乃是与中国古代士人崇古传统分不开的,崇古而述古为伏羲由假而真提供了舞台,战国未到秦汉时成书的托言孔子所著《易传·系辞》亦言伏羲,伏羲遂声名大噪,伏羲的传说遂成信史。
由伏羲的考证,对我们研究古代传说历史提出这样的要求,研究中华民族文明起源和发展既要尊重史料,又要作去伪存真的工作,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
伏羲出世的故事

伏羲出世的故事
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说中的神祇。
据传,伏羲是黄帝的后代,是中国古代先民的始祖,被称为“万民之祖”。
伏羲的出生传说有很多版本,其中一种说法是说,伏羲在古代远古时期因为地震灾害而出生。
据说当时天地还没有分开,大地上充满了浑浊的混沌气息,人类无法生存。
于是伏羲便被派遣到这个世界上来,担任首领,引导人类生活。
伏羲在这个世界上建立了第一座城市,教育人民种植作物、养殖家畜,向人们传授了许多知识和技能,帮助人类逐渐摆脱了贫穷和疾病的困扰,实现了生活的富裕和安定。
另一种说法则是,伏羲是由黄帝和女娲所创造的,被赋予了特殊的智慧和能力。
伏羲利用他强大的智慧和技能,创造了八卦、九宫图等众多文化和科技成果,并发明了农业、钓鱼、狩猎等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奠基者之一。
无论是哪种说法,伏羲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他的故事和传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 1 -。
论伏羲与炎黄共为中华人文始祖

论伏羲与炎黄共为中华人文始祖张新斌中国淮阳网共尊炎帝与黄帝为中华人文始祖,最少开始于司马迁撰著《史记·五帝本纪》的汉代,也就是在与此基本同时的《汉书·古今人表》中,在依据古帝所作贡献并确定这些古帝的等级时,将伏羲、炎帝与黄帝,共列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上上圣人”,而且伏羲为“上上圣人”之首。
由此我们在追溯中国历史长河的源头时,在讨论海内外华人所维系的中华人文始祖为标志的中华文化源头的奠基者时,我们认为无论从历史的真实性,还是从历史的传承性而言,应该旗帜鲜明地将伏羲与炎黄共尊为中华人文始祖,以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原点方面的一种科学的共识,并避免某种混乱。
一人文始祖最核心的是文化的发明与创造,在人类的初始阶段,“上上圣人”之所以可以列位在最高等级的9等之列,其核心是他们成为了中华文化源头象征性的符号。
(一)文献记载的黄帝及其族群的贡献1、经济文化方面黄帝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管子·轻重戊》:“黄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兹月胃之病。
”《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
”反映了黄帝发明了火和熟食,并因此使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了更多的保障。
《太平御览》卷八五〇引《周礼》:“黄帝始蒸谷为饭。
”该书卷七五七引《古史考》,“黄帝始造釜甑,《云笈七签》卷一百引《轩辕本纪》:“(黄)帝作灶。
”可见,由火、到熟食,到熟食用的灶,到盛放食物的器具釜甑,所有这些发明,似乎都与黄帝有关。
《太平御览》卷七七二引《释名》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
”《世本·作篇》:“黄帝作旃。
黄帝作冕毓。
黄帝造火食。
黄帝见百物始穿井。
”无论车、衣、帽、井,这些与生活最有关系的发明也与黄帝直接有关。
还有一些文化上的贡献是属于以黄帝为代表的那个族群的。
《吕氏春秋·勿躬》则有一个更为综合的说法“大桡作甲子,黔如作虏首,容成作历,羲和作占日,尚益作占月,后益作占岁,胡曹作衣,夷羿作弓,祝融作市,仪狄作酒,高元作室,虞姁作舟,伯益作井,赤冀作臼,乘雅作驾,寒哀作御,王冰作服牛,史皇作图,巫彭作医,巫咸作筮,此二十官,圣人之所以治天下也。
东方天帝伏 羲读后感

东方天帝伏羲读后感《东方天帝伏羲读后感》在翻开关于东方天帝伏羲的书籍时,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而古老的世界。
伏羲,这个名字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传说中,他是人首蛇身,具有超凡的智慧和力量。
当我深入了解他的故事和功绩,心中不禁涌起无数的感慨和敬佩。
伏羲最令人称道的成就之一,便是创造了八卦。
在那个远古的时代,人们对于自然和世界的认知还十分有限,而伏羲却能够通过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领悟出阴阳相生、相辅相成的道理,并将其用八卦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想象一下,他在山川之间漫步,凝视着天空中变幻的云彩,观察着大地上流淌的河流,感受着四季的更替,风的吹拂,雨的滴落。
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成为他灵感的来源。
也许有一天,他看到了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心中突然有了一种领悟:这是不是一种循环,一种规律?又或者,当他看到了飞鸟划过天空,留下的轨迹似乎也有着某种特定的模式。
于是,经过无数次的思考和琢磨,八卦应运而生。
这八卦图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人们认识世界、理解自然的大门。
伏羲还教会了人们渔猎畜牧。
以前的人们,可能只是盲目地追逐猎物,或者靠天吃饭,采集一些野果为生。
但伏羲不一样,他观察动物的习性,研究它们的行踪。
他可能会悄悄地趴在草丛里,一动不动几个时辰,只为了观察一只野兔的活动轨迹。
他发现有些地方的野兽比较多,有些地方的水草比较肥美适合养牲畜。
他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大家,告诉人们什么时候是狩猎的最佳时机,什么样的陷阱最有效。
他还教会大家如何驯化牛羊,让它们为人类服务。
在他的指导下,人们不再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而是有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而且,伏羲还制定了婚姻制度。
在这之前,人们的关系可能比较混乱,没有明确的规则。
但是伏羲意识到,这样下去可不行。
他看着部落里的人们,心想:得有个规矩,才能让大家生活得更和谐。
于是,他规定了男女对偶制,让人们有了固定的伴侣,组建了家庭。
东方天帝伏 羲读后感

东方天帝伏羲读后感《东方天帝伏羲读后感》最近读了关于东方天帝伏羲的故事,心里真是颇多感触。
传说中的伏羲,那可是充满了神秘色彩和传奇魅力。
在众多的神话传说中,他被描绘成了一个智慧超群、神通广大的人物。
他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仿佛我能亲眼看到他在远古时代的大地上,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努力着。
伏羲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之一,便是创造了八卦。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想想看,那时候的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还非常有限,而伏羲却能够通过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总结出了八卦的规律。
这八卦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人们认识世界、理解自然的大门。
他观察天上的云彩如何变幻,注意到风是怎样吹动树枝,甚至连河里的鱼儿游动的姿态都不放过。
他把这些观察到的现象一点点地积累起来,然后在心里反复琢磨。
有时候,他会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山头上,一坐就是一整天,只为了思考那些看似毫无头绪的自然变化。
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和错误,他终于画出了八卦图。
这图里蕴含着天地间的奥秘,也包含着伏羲对人类满满的爱和期望。
伏羲还教会了人们结网捕鱼。
在这之前,人们捕鱼可真是靠运气,要么跳进水里用手抓,要么拿着简单的工具瞎折腾,往往是忙活了半天,也抓不到几条鱼。
伏羲看到大家为了捕鱼这么辛苦,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他开始琢磨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他观察蜘蛛织网,发现蜘蛛能够用网轻松地抓住飞来飞去的小虫子。
他灵机一动,想:“要是我们也能织出一张大网,是不是就能捕到更多的鱼了?”说干就干,伏羲带着大家找来一些藤条和绳子,开始试着编织渔网。
一开始,编出来的网不是这里有漏洞,就是那里不结实。
但伏羲没有放弃,他不断地改进方法,调整网的形状和大小。
终于,一张结实耐用的渔网诞生了!人们拿着渔网到河边捕鱼,一网下去,就能收获满满。
大家别提多高兴了,对伏羲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除了这些,伏羲还制定了婚姻制度。
在那个混沌初开的时代,人们的婚姻关系可没有什么规矩,混乱得很。
伏羲意识到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规定了男女之间的婚姻嫁娶,让人们有了稳定的家庭。
伏羲氏的八卦

伏羲氏的八卦伏羲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也是中国宇宙起源的神话人物。
据传,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教人们种植、钓鱼、狩猎,还创造了文字,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除此之外,伏羲氏还是八卦的创始人,为人类揭示了宇宙的奥秘与规律。
一、八卦起源与分类八卦是伏羲氏根据观察天地之道而创立的一套符号系统,用以表示宇宙万物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
八卦起源于观察天象,通过对太阳、月亮、星辰等自然现象的观察,伏羲氏总结出八种变化原理,并将其分别以卦爻的形式表现出来。
根据八卦的属性和特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天卦和地卦。
天卦包括乾、兑、离三个卦,代表着天空、太阳、热量等属于上位的属性。
地卦包括坤、艮、坎三个卦,代表着大地、山脉、水流等属于下位的属性。
此外,还有风卦(巽)和雷卦(震)分别代表了风和雷。
八卦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八卦的象征意义八卦不仅仅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在八卦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叫做“阴阳”。
阴阳象征着宇宙中的两种对立而统一的力量,也代表了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对立与统一关系。
阴阳的平衡与和谐是宇宙万物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础。
在八卦中,阳由实线(阳爻)表示,阴由虚线(阴爻)表示。
阳爻代表着积极、阳刚、直接、热情、刚健等属性;阴爻代表着消极、柔和、曲折、冷静、柔顺等属性。
八卦的各种排列组合形成了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三、八卦的应用八卦不仅仅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深深地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古代,八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决策和预测上。
人们通过占卜和推算,利用八卦的象征意义来解答疑难问题、预测未来的走向,并且给出合理的指导和建议。
在建筑学中,八卦的思想也得到了应用。
特别是在古代宫殿和寺庙的设计中,人们根据八卦的原理来布置房屋和庭院,以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在文学艺术方面,八卦的象征意义为诗人、书法家、画家等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关于伏羲的优秀神话故事

关于伏羲的优秀神话故事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
那么关于伏羲的神话故事有哪些呢?下文是本人为大家列举的关于伏羲的优秀神话故事,欢迎大家参考。
伏羲出世传说在我国遥远的西北,有一个极乐的国家,叫“华胥氏国”。
这个国家是那么遥远,无论你是走路、乘船,还是坐车,都很难到达那儿。
这个国家没有政府,也没有首领,而且一般人也没有什么欲望和嗜好,所以这里的人们不仅生活美满而幸福,而且寿命奇高。
他们落在水里淹不死、掉在火里烧不化、在天空如履平地。
这里的人们,可以说是生活在地上的神仙。
在这个极乐的国土上,有个名叫“华胥”的姑娘。
有一次,她到东方的一个非常美丽的大沼泽“雷泽”去游玩,偶然看到沼泽边有一个巨人的大脚印,她觉得这个脚印又奇怪又好玩,想用自己的脚比较一下脚印的大小,便去踩这巨人的脚印,这一踩不要紧,她顿时有了某种奇特的感觉,后来她就怀了孕,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叫“伏羲”。
雷泽的主神是雷神,在这里留下脚印的就是他,所以人们都说伏羲是雷神的儿子。
他长的确实有些像雷神,是人面蛇身。
说他是雷神的儿子,还因为他能沿着一道天梯,自由自在地到天上去。
后来伏羲成了东方的上帝,辅佐他的是手里拿着一个矩尺的木神句芒,他和伏羲共同管理春天。
伏羲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曾经画出了八卦,这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的种种情况,于是那时候人类就用它来记载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
伏羲又把绳子编织起来,做成渔网,用来捕捞江河里的鱼。
他看到人们都是手拿木棍到江河里去打鱼,他便教给人们编织渔网的技术,使人们能够捕到许许多多的鱼。
他手下的句芒从他的渔网得到了启发,仿照他的办法编织出了鸟网,教人们去捕鸟。
这都对人类改善生活条件提供了良好而适用的工具。
要说伏羲对人类做出的最大的贡献是什么?那恐怕就是他将火种带给了人类。
在这之前,人们吃的全都是生冷食物。
吃肉食时,腥膻的生肉常常使人们得胃病、坏肚子;吃生的野菜、野果,使人们消化不良。
东方天帝伏羲读后感50字

东方天帝伏羲读后感50字读过东方天帝伏羲的相关资料,我深感羡慕和敬佩。
伏羲是中华文明的祖先之一,他的智慧和功绩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了解他的故事和贡献,我对他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伏羲被誉为东方天帝,他是中华文明的创始人之一,传统认为他是书法、音乐和八卦图的发明人,也是农业的奠基人。
他的聪明才智和多才多艺令人惊叹。
伏羲以密契的方式沟通天地之间的神灵,从而获得了关于宇宙起源和人类生活的洞察力。
他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其他人,并以自己创造的象形文字记载下来,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对于我个人来说,伏羲的故事和贡献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首先,伏羲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掌握了许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这让我想到了当今社会的专业化趋势,人们往往专注于某一领域,而忽视其他领域。
伏羲的做法告诉我,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应该多方面掌握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
其次,伏羲在沟通天地神灵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他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深入思考,理解了宇宙的奥秘,并传授给了其他人。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沟通问题。
我们应该尝试去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从而建立起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最后,伏羲的贡献让我明白了文明的重要性。
他的创造和传承,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启示我,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传承和弘扬文明。
不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我们都应该注重培养和传播文化,使之世代相传,发扬光大。
总的来说,东方天帝伏羲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他的智慧和贡献令人钦佩,也给了我很多启示。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努力学习和理解他的故事,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中去。
感谢伏羲,感谢他给我们留下了如此宝贵的财富。
论《伏羲伏羲》中的色彩红黄黑与人物刻画

作者: 周利
作者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河南新乡453007
出版物刊名: 文教资料
页码: 19-21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3期
主题词: 小说《伏羲伏羲》人物形象;红;黄;黑
摘要:作家刘恒在自己的文本世界中有意识地进行了意象的选择和加工,给同时代以及此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保有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形式。
在《伏羲伏羲》中,他巧妙地借助红、黄、黑三种色彩的丰富的象征意义,通过在人物语言、行为及环境描写中大量使用红黄黑三种色彩意象为人物敷彩设色。
这不仅使抽象的人物个性变得具体而丰满,而且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从而使读者从更深的层次理解人物的形象和小-i3L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
论古中医药学的始祖——伏羲

论古中医药学的始祖——伏羲
佚名
【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
【年(卷),期】2012(025)004
【摘要】从伏羲文化中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学说的发展与演变可以看出,伏羲是古中医药学的始祖。
伏羲古中医药学的基本内容紧紧围绕着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学说,其中独特的生命哲学思想体系更是伏羲古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的中医药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中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页数】4页(P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03
【相关文献】
1.伏羲中医药学始祖地位探析
2.论古中医药学的始祖——伏羲
3.举办大型盛会打造祭祖圣地——记2010年甘肃省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21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
4.伏羲的故事——2011(辛卯)甘肃省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侧记
5.丙戌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在“羲皇故里”天水市隆重举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圣人孔子的地位是安若磐石的。孔子是非常审慎的。他只所以这样把伏羲放在炎帝、黄帝、尧、舜之前,没有充分的依据,孔子也不会轻易断定。至于这具体如何的“何”,留待历史学家继续研究吧!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说:“太昊,号伏羲氏。据说,伏羲作卦已是父系社会的事了。据记载,’陈,太昊之墟也’,今河南省淮阳县。那么,太昊应当是淮河流域的氏族部落想象的祖先了。”
传说的条件和环境是数千年的口碑,原始宗教的崇拜是先民心灵的支柱。历史的因素、生存的因素、自然的因素、民族的因素等等因素,往往淹没了诸多反映本来面目的科学因素。太昊伏羲之所以被后世尊为“人类始祖”、“三皇之首”、“百王先”、“中国一人”、“龙的祖先”等,揭开迷朦的历史雾瘴,从历史长河里,请出的一位具有中华民族特点、代表中华民族、开天辟地、人神合一的祖宗太昊伏羲便自然而然了。
《尚书·序》中说:“伏羲、神农、黄帝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白虎通德论说》说:“三皇者何谓也,伏羲、女娲、神农是也。”
《汉书·律历志》则说:“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
这些典籍也均把伏羲推到“三皇”之首、“百王先”。至于“三皇”的具体提法,言“燧人、伏羲、神农”也好,言“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也好,言“伏羲、神农、女娲”也好,言“伏羲、神农、祝融”也罢,伏羲的地位是衡定的,均居“三皇”之首位。
这位中化民族的始祖,不但王业昊如日,连其母、生地、都地、在位时间、葬地都记载得清清楚楚,而且各朝历代,“国朝载入会典恭遇,国家大庆,遗官致祭。”太昊伏羲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稳坐于其都地、葬地陈地太昊伏羲陵庙,接受千万龙子孙的朝祖拜谒。
中华民族谈及开天辟地,必谈“三皇五帝”。
“三皇”为谁人?“五帝”为谁人?史来意见不一。 然而,从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问世,“五帝”史从司马迁之说。至于“三皇”,太史公这位治学家严肃的史学家虽未给“三皇”立传。但作为中华民族仍把“三皇”当作开天辟地的始祖人物代代相传,仍把太昊伏羲列为“三皇”之首。
与伏羲相伴的是女娲。女娲始见于《楚辞·天问》,《礼记·明堂位篇》、《山海经·大荒西经》,后二者只能算汉代的典籍。
女娲与伏羲并称始见于《淮南子·览冥篇》。伏羲、女娲以兄妹或夫妇,成为人类开天辟地的一对人祖,历史发展到了战国时代,距伏羲时代已经4000余年了。
在《庄子·缮性篇》中说:“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
噫!铁有何罪?而成汝之形骸。
[题解]
《竹书纪年》成书于汉代,为什么年代越后对太昊伏羲的记载越具体清楚,这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即太昊、伏羲和太昊伏羲名号的流变和形成史。因此,必须弄清楚这个命题的来龙去脉。
太昊是东夷集团最早的氏族,太昊最早出现在《左传》。
左传·昭公十七年》说:“陈,太( )之虚。”陈就是今河南省淮阳,今存占地875亩的太昊伏羲陵、太昊伏羲故都宛丘城和太昊伏羲画卦台。太昊的子孙封地为任、宿、须句、颛臾。
在先秦的典籍中记载如此:
《列子·黄帝篇》于:“庖羲氏,女娲氏、祖农氏……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庄子·性缮篇》说:“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不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
《吕氏春秋·孝行》说:“夫孝,三皇(高诱注:三皇、伏羲、神农、女娲也。)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
悠悠乎,中华文明六千年的始祖。
昊昊乎,三皇五帝之首太昊伏羲。
太昊陵文赋
作者:发布时间:2011-1-25 16:07:05 点击次数:360次
岳王观铁秦桧清·田望波
汝实金臣,今成铁汉也①。古今奸佞,汝独铮铮哉②!世人以易朽土木范忠武③,以不朽铁像汝为恨④,吾意不然。汝自铁骑中誓师⑤而还,耸倡和议,其不和者,辄斥之逐之而杀戮之,其铁心肠业已铸就哉!独是汝有德于金,宜金人金汝像而礼祀之,胡乃不然?为我国人镕铁作俑⑥,榜汝奸回样子,以示天下⑦,后世为人臣而怀二心者,长跪于岳王庙前,使樵牧厮养⑧,巾帼妇人,三尺童子,目不识字者,莫不唾汝、溺汝⑨,以甚汝罪⑩,汝知之否?一身半露白日,半在黄壤,是天不欲覆,地不欲载也。
史话太昊伏羲陵——伏羲论
作者:发布时间:2011-1-25 16:22:28 点击次数:405次
时陈即古宛丘,今河南淮阳。在这里最早记载了陈是太昊的故都。
之后迹,意有所动,虹且远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王,为风姓,元年即位,都宛丘。”其较之《大传》详细多了。
先秦时代,中华民簇言“三皇”时,已把伏羲、女娲推到首位,成了开天辟地的始祖人物。可见在先秦时代,民族大融合以后,伏羲、女娲的创世传说已深入人心,流传得相当广泛了。
上述三典的作者择伏羲、女娲为“三皇”之首,断非易事,此论前无古人,大量的资料来源,必是民间口碑。
庄子,宋国人,是伏羲故都陈地的邻居,了解伏羲创世之典,宋国与陈国距百余公里,不屑说宋国有如此口碑,即使他起驾坐车到陈国,两天即到了。
[纲]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
[纪]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今陕西蓝田县境)之渚,生帝于成纪(今甘肃省泰安县北。)以木德而王,故姓风,有圣德,象日月之明,故曰太昊。
[纲]作都于陈(今东南省淮阳县)……帝崩(在位一百一十五年)葬于陈,神农氏践位。
清《历代(帝王)陵寝备考》中说:“太昊伏羲氏,风姓,母居华胥之渚,履巨人迹,因娠生帝于成纪,蛇身人首,以木德王,都陈,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崩,陵在河南陈州府(淮阳县)城北三里淮宁县界,国朝载入会典恭遇,国家大庆,遗官致祭。”
清代学者毕沅于:“不惟收在秦焚以前,故其采缀,原书类亡,不能悉寻其所本。”淮南采用诸书,能详所自出者十尚四五。“原来作者们所收录的资料,有那么多都是始于见,仅见于此的独家资料!无怪历代学者之为之叹服,高诱在《淮南子·序》中说是:”物事之类,无所不载“。刘知几说是”牢笼天地,博极古今”《吕氏春秋》、《淮南子》的作者们如此记载伏羲、女娲,自有其据。杂家之书首推伏羲。
先秦把伏羲放到中华民族祖先系列最尊地位。到了汉代,不惟汉沿先秦之说,而且更甚,崇拜伏羲列为是“三皇”之首、“百王先”,“上上圣人”等。
记载伏羲、女娲最多的首推《淮南子》。
《淮南子·览冥训》说:“夫圣人者……则是修伏羲氏之迹,而反五帝之道也……伏羲、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
至于《吕氏春秋》的作者们,本是秦国宰相吕不韦的门客。这些门客来自齐楚燕韩赵魏诸国,本身都是一些才华横溢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但了解本国之典,同时对天下古今也相当了解。当他们落笔之时,必然有一番审慎地讨论,其定夺必然相当的严肃,要不成书之后吕不韦不会悬《吕氏春秋》于国门,谁若能改一字而赏千金,当然也不否定吕不韦在朝野的霸横一面。但《吕氏春秋》本身的贡献已流传千古,所记载的史料为后人沿袭引用。
又如《淮南子·原首训》说:“秦古二皇(高诱注:二皇,伏羲、神农也)。”
《淮南子》是汉代淮南王刘向组织客所写的著作,同《吕氏春秋》一样,也是集体编纂,并非个人著作,是摭拾拼合而非研精覃思。
春秋末年,孔子首开私家讲学之风,至于战国,诸子百家并起,伴随群雄争霸,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景象。春秋战国五百年,孕肓着中国民族的大统一,与之相应,学术上也就产生了总结诸子百家,为大统一服务的学太著作。秦皇、汉武的一百年间,《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问世。《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淮南子》成书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两千多年后,我们看这两部精典,所记载的非常丰富的古代历史文化资料,大量的神话传说,旧史佚闻,前人遗语,古代科学知识,以及不少已淹没家派学记。
历史的综合并非憾事,例如把神农、炎帝合二而一,又反神农与烈山氏之子柱合二而一,而后又把炎帝、神农、柱三人综合为一人,为什么?烈山氏地域在今湖北随县境,炎帝遂成江汉民族的酋长;其实炎帝根本不是神农。《史记·封禅书》说:“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在氏族林立的原始农业社会,同时进入农业时代是不足为怪的,然而他们合二而一,成了农业时代艺五谷的祖先。正象炎帝非神农、二人合而为炎帝神农一样,太昊是太昊,伏羲是伏羲,二人合而为太昊伏羲。
《史记·封禅书》说:“虑戏登泰山,禅云云;神农登泰山,禅云云;炎帝登泰山,禅云云。”泰山和云云山皆在山东境内。如果南蛮的伏羲同东夷的太昊没有合二而一,伏羲怎么到东夷内封禅呢?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司马迁以前,太昊和伏羲已经合为太昊伏羲了。
太昊成了伏羲的号和别名。
在清《纲鉴易知录·太昊伏羲氏》中说:
在这里伏羲已排在燧人氏之后,神农、黄帝之前。
庄子·田子方篇》说:“古人真人……伏戏,黄帝不得友。”
从上述可以看出伏羲在中国远古帝王中的地位了。也就是说,伏羲已排到炎帝、黄帝之前。
伏羲仰俯察、制器尚象的显赫功绩,毫不含糊,而且堂而皇之地放到了炎帝、黄帝、尧、舜之前。
因之,这使我们联想到,为什么《汉书·古今人物表》把太昊伏羲氏列为“上上圣人”,汉代画像石刻中有那么多伏羲、女娲像?汉代人把伏羲在世时当作始祖,死后又成了保护神,可见汉代伏羲的创世始祖地位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始祖太昊伏羲氏地位的确立和记载,历经了从先秦之前到春秋战国,到汉的近千年,从口头传说到文字记载,文字记载到争论决择,最后记人简策,其间的时间是漫长的。这是数代人经过战争等各种方式确立的,而不是哪一个人所能妄断决定的。其实,对自己民族的始祖何止先秦之前,而是数千年之前氏族与氏族的融合,部族之间的融合。战争的蜂起,岁月的流失,对先民说来,许许多多事都可以忘却,然而自己的创世始祖却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从口碑到甲骨文到金文到仓颉文字记载,其间的时间相当遥远。象甲骨文虽为文字,但百分之八十以上,其字如画,后人继承运用时其差异是难免的。特别是大的战争灾难降临,天下大乱之后。这时期也往往是文化比较发达的时期,一些贤士哲人面对纷乱的各种口碑或记载,他们从大量的口碑和资料中,看到差异的同时,同时也感到资料的不足。因此,使探讨难以决断。但是,历史是要前进的,人类的文化是要发展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当天下大乱之际,特别是天下统一之后,如华夏集团、东集集团、南蛮集团大融合后,又例如春秋战国时期。贤士哲人便从大量的积累中进一步探讨,以寻找大统一后天下人都能接受的始祖和理论,以代表天下。这当然是一种非常严肃的文化现象,即各部族不忘其祖,又要确立共同的创世祖先,使各民族都能承认。当然,这个工作非短时期所能凑效,他们的计时法是三五百年同2000年一样,天下人才能接受。太昊伏羲氏成为中华民族的创世始祖,便是在这样的背境下所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