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合集下载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2005年2月26日
彭 真
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
万 里
第一次会议(1988年3~4月)
乔 石
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
李 鹏
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Biblioteka 吴邦国十届人大一次会议
历次党代会 历次党代会时 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 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 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四 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 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 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 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至27 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 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 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 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 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至 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
三,周恩来 与万隆会议
问? 你知道“克什 米尔公主号”事件 吗? 我们周恩来总 理是如何应对的?
1955年4月17日至25日,亚洲和非洲一些国 家在印度印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亚非会议,通称万 隆会议。这是周恩来总理在作大会发言。
1955年4月17日至 25日,亚非国家在印 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 会议,我国政府派周 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出 席了会议。会议期间, 周总理多次发言和发 表声明、谈话,提出 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对亚非会议的成功起 了积极作用,促进了 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 结和合作。

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第二单元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课型:新授审核:历史组时间:2010年3月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第一部宪法;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的外交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有关记载,让学生掌握其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和
平所作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

学习过程:
一、填空题:
1、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和时,同这两
国总理提出了,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

2、1955年,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举行第一
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在1955年的亚非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
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他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4、万隆亚非国际会议关心和讨论的问题是、
和。

随堂检测:
二、选择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包括()
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相处的
②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③各国人民有权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
④他国不得随意干涉第三国内政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
2、在哪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26届联大
D、第一次不结盟首脑会议
三、列举题:
列举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课后记:。

新中国的内政外交

新中国的内政外交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当代国际关系 产生了重大影响。五项原则是不可分割的整 体。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 该享受平等的权利,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该受到侵犯;各国 人民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他们的政 治制度和生活方式。这些主张反映了当代国 际社会中要求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公正、 合理的新秩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第一回合:伊拉克代表首先发难 总理 发言掷地有声【求同存异】
第二回合:锡兰总理节外生枝 周总理 机智巧避锋芒
第三回合:中立国与结盟国家激烈交锋 周恩来选择时机后发制人
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在这 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 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 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 向。
印度总理尼赫鲁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的演说”。 缅甸总理吴奴说:“这个演讲是对抨击中国人的一个很好的答 复”。 埃及总理纳塞尔说:“他是想答复我们昨天听说的关于他的问 题,我喜欢他的演讲”。 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说:“这是和平的演说”。 菲律宾外交部长罗慕说:“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 现了民主精神”。 --------摘自《亚非会议日记》
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
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地点 重要文件 文件内容 选举国家 领导人 意义
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 1949、9 1954、9 北平 北京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名称和性质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政府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筹建新中国 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2、它是如何提出并确立?
1953年 首次提出 1954年 正式提出
3、提出的影响是什么?
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周恩来与万隆会议(1955)
1、从参加国看这次会议有什么特点?
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
2、会议主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
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在近代历史上中国被迫 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主要有:
昨 由此可见中国 日 在近代历史上 的 的外交状况如 思 考 何?
共同探究
1842年《南京条约》 1895年《马关条约》 1901年《辛丑条约》
《南京条约》
《辛丑条约》
“二十一条”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 孪生兄弟。……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 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外交能力出类 拔萃,处理重大事情时既能从容不迫、风 度翩翩,内政和外交领域有哪些 重大成就?
①1954年9月,第一届人大通过第一部社会主 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1953年12月,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6月,和印度、缅甸联合发表。 ③1955年4月,周恩来代表参加万隆会议,提 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二、新中国的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 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 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 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快速浏览课本16页大字第二段,提炼要点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什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

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

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
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是指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争取国际社会尊重的原则以及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方针。

下面是对这三条外交方针的理解: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方针体现了新中国在外交
事务中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独立自主意味着中国坚决维护
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拒绝任何国家干涉内政的行为。

和平
外交政策意味着中国坚定追求和平,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解
决争端和冲突,在国际事务中积极维护和平稳定的局面。

2.争取国际社会尊重的原则:这一方针强调了中国争取国际
社会尊重和平等地位的原则。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
国际舞台上倡导和维护国家的正当权益,坚持平等对话、
相互尊重,推动国与国之间的平等交往和合作,以达到获
得国际社会尊重和平等地位的目标。

3.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中国对于全球
共同发展的承诺。

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主张互利共赢,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公平和包容发展,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

中国积极参与多边机构和倡议,为世界经济增长
做出贡献,努力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

这三条外交方针体现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承诺。

通过奉行这些方针,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国家的权益,推动多
边合作,为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国际秩序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倡导和平外交、坚持合作共赢的国际形象,并推动了国际关系的进步与发展。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万隆会议会场(1955年4月)
历史的数字
18 69 13
18
这个18,是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18分钟的 补充发言。 为了把万隆会议的方向扭转到团结合作的正 确轨道上来,同时树立新中国真诚友好的形 象,周总理临时决定把原来的发言稿印发给 与会代表,并利用19日中午的休息时间,亲 自赶写了一则补充发言。下午4时45分至5 时03分,一共18分钟,周总理站在了万隆 会议讲台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一章第1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 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 的机构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一章第2条
宪法内容: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 行使权利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
周总理在机场检阅缅甸仪 仗队。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955年4月,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 隆举行会议。 内容: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 经济…
会议中“不和谐的音符”
万隆会议旧址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 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 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 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2、提出:
3、内容及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历程?
①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
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
②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共 同发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远的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地国家所接受,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4月17日至25日,亚洲和非洲一些国 家在印度印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亚非会议,通称万 隆会议。这是周恩来总理在作大会发言。
1955年4月17日 至25日,亚非国家在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 行会议,我国政府派 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 出席了会议。会议期 间,周总理多次发言 和发表声明、谈话,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 针,对亚非会议的成 功起了积极作用,促 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 的团结和合作。
选举国家 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 政府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毛泽东 “两会”时间要早。 领导人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筹建新中国 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 意义 类型的宪法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 环境,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
11知道知道1954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和国宪法22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建国初期我国内政和外交领域有哪些重大成就?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题: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题: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材料题: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1.阅读材料材料一为了起草宪法,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

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七个月的紧张工作,完成了宪法草案的起草和修改工作。

接着,宪法草案面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

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6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材料二五时五十五分后会。

执行主席根据计票人和监票人的报告,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决的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

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的文献的诞生而热列欢呼,暴风雨般鼓掌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万岁”的欢呼声持续了五分钟。

请回答:(1)材料一中宪法草案形成的过程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中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伟大的文献”?你能说出这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吗?2.阅读材料这个为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举办的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和五大洲12个国家的100多位政要和专家学者。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也表达了几近相同的观点:“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甚至认为,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重新发扬五项原则的精神。

”请回答:(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哪些?(2)为什么这个研讨会能吸引这么多政要、专家学者?你怎样理解舒尔茨和霍克据所说的话?3.阅读材料材料一对于亚非会议,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从一开始就抱着极端敌视的态度。

它通过报刊等宣传机器来贬低会议的意义,硬说亚非会议“算不得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散布会议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的悲观论调,企图煽动一些国家在会内制造难题,使会议达不成协议。

会议前夕,1955年4月15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将向国会要求通过“援助”的新计划,妄想以“经济援助”为饵,诱使某些国家上钩,听从美国的指挥。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被周 载恩 入来 外总 交理 史提 册出 的 和 平 共 处 五 项 原 则
第十章 新中国的外交和国防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背景:
(一)国际: 削弱 资本主义体系 形成 社会主义阵营 民族解放运动 高涨 中国革命 胜利 两大阵营的对立 突出特点
(二)国内: 政治:人民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国民党残余 势力威胁。 经济:经济面临全面崩溃。 外部:美国等国家的敌视独立自主
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 (二)原则:
主权
(三)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二、新中国外交成就 1、时间:新中国成立——50年代前半期 2、成就:
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同17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亚非国际会议
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国 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前 排右六)向毛主席递交国书后的合影。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建国初期:外交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建立正常国家关系、争取国际支持等。

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政策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和侵略行为。

2.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在这段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更加积极,坚定地支持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解放运动。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大陆会议,提出“亚洲深层次国际问题”,并支持非洲国家在联合国争取独立和平等的地位。

此外,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在一系列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援助朝鲜抵抗美国侵略、支持越南抗法斗争等。

3.文化大革命时期:外交政策受到革命理论的影响,中国强调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反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主张打破“大国霸权”。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国内政治动荡,外交政策受到影响,国际交往受限。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内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并倡导和平崛起和公平正义。

中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进行贸易,同时倡导多边主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中国于1971年恢复对联合国合法代表性,重塑了其在国际社会的声誉。

从那时起,中国就致力于多边主义、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改革。

5.新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进一步从注重国内改革和经济建设转向全球影响力的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和合作机制,如“一带一路”倡议、亚信、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

中国也加大了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大国的沟通和合作,通过外交手段参与解决一系列的国际问题,如朝核问题、气候变化等。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保卫国家安全到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从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弱者”的角色到积极主动推动国际合作的变化。

北师大版八下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北师大版八下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1.1950年我国土地改革运动开展的标志是: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 彭德怀 ) 司令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 击美国侵略者。 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 雄人物,像誓死坚守上甘岭的( 黄继光 ), 视纪律如生命的( 邱少云 ),就是其中的代 表。
是指我们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 实际存在。但是它不应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 成共同的协议。
万隆会议的影响:
一是交了很多朋友,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
二是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对以 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想过去,关注当今,瞻望未来,你对中国外 交事业的成就和发展有什么感触或体会?
4( 土地改革 )的完成标志着我国两千年封建 土地制度彻底废除。
稳定物价 土地改革
1950-1952
抗美援朝
1950-1953
西藏和平解放1951.10
第 3 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 1954年9月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制定宪法 选举国家领导人
毛泽东亲自领导和参与了起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工作。
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智慧谋略。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弱国无外交”。 经济发展,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的坚实后盾。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 外交是妥协的艺术,要有“宽容大度”的气质。 外交同国家领导人正确决策分不开。
建国初期我国内政和外交领域有哪些重大成就? 1954年9月,第一届人大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课堂演练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答案:二、(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 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需要。([提示]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产生 的影响去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其中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等内容,已 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认可,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都会发挥它的作用。对于处理国际争端仍会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万隆精神。涵义 是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 谊。 (4)继续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和其它各国的友好关系。
第3 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目录导航
学习目 标 讲授新
课 课堂小 结 课堂演

学习目标
1、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 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2、知道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 史实。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观看纪录片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课件3 北师大版
复习提问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人民从此站起来,成 为新国家和新社会的主人,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的召开,人民的权力得到了保障,《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人民利益的宪法。而新中国却遭受到了以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但这并没有阻拦住中 国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让我们共同来目 睹新中国内政外交的风采!
一、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 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北师大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ppt

北师大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ppt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弱 国无外交”。 经济发展,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的坚 实后盾。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 外交是妥协的艺术,要有“宽容大度”的气 质 外交同国家领导人正确决策分不开。
巩固练习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点宪法 产生于 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C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反对教权义
D 反对资本主义
5、新中国政府为中国第和平建设争 取了较为有利第外部环境的举措有 ① 和平解放西藏 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提出 ③ 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宪法第制定 ④ 中国代表团万隆期间卓有成效第 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在万隆会议上,各与会国家都能 赞同的目标是 A 反对殖民主义 B 反对共产主义
P18
第2课 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 1.苏联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波兰人民共和国 8.蒙古人民共和国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2.印度共和国 13.瑞典王国 14.丹麦王国 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6.瑞士联盟 17.芬兰共和国
4、会议遇到困难
5、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 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 “求同存异” 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1955年在第一次亚非(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中国代表团是来团结的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 不是来吵架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的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 “异”指的是什么?

初二历史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试题

初二历史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试题

初二历史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试题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

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A.中共七大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第一子目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的内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上千名人民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可知,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选C。

【考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时间、性质和意义。

2.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A.独立自主B.“求同存异”C.对外开放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史实的识记。

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第二子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内容:“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D。

A选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就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选项是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

C选项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政策。

【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3.万隆会议召开的地点是()A.印度B.缅甸C.印度尼西亚D.罗马尼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周恩来与万隆会议史实的识记。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在推进国家建设的同时,新中国必须积极应对国际环境的挑战,并与各国建立稳定的关系,确保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一、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这些原则体现着中国坚守独立自主和国际公平正义的立场。

二、友好邻邦关系的建立新中国在国际关系中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

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和援助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联对新中国进行经济援助,提供了军事支持,并在国际舞台上支持中国的声音。

与印度、缅甸等邻国的友好关系也是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重点。

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共处,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国际势力博弈与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关系也受到了国际势力博弈的影响。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对朝鲜的支持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导致冷战武装冲突升级。

这场战争不仅检验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坚持,也向世界表明中国的实力和意愿参与国际事务。

四、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新中国初期积极参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加强了国际交流与互动。

例如,中国积极参与亚非会议,提倡亚非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参与了国际红十字会等组织,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负责任的角色。

五、与联合国的合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获得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法地位得到了认可。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和各类国际会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此外,中国积极推动亚洲和非洲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和发言权的提升,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新中国的初期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是新中国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

通过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友好邻邦关系、积极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以及与联合国合作等方面的努力,新中国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独立和发展的权益,并为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找到了合适的定位。

初一政治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初一政治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动脑筋:
会议期间,周总理7天总共只睡 了13个小时觉.回到昆明后,一天 在院里散步时,总理对我说:“这次 出去紧张些,睡觉少些,回来多睡点 就补上了.大姐身体不好,不要对她 说,免得她担心.这件事一直到总理 逝世后的1977年冬天,我才向大姐 作了汇报.
————成元功回忆
日内瓦会议
1842年《南京条约》 1895年《马关条约》 1901年《辛丑条约》
湖南二级建造师挂靠 / 湖南二级建造师挂靠 zsm053utb 建造师是以专业技术为依托、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业的 她其实一点都不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却还是不得不费劲心力去做好它,她其实也想好好上学,去做一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可是时 光不能倒流,即使倒流、又能怎样呢、她仍是会做如今一样的选择,想到这里,不免觉得自己着实好笑、可终究也笑不出来! 她想到忍不住的泪流满面,那一刻她忽然很希望有那么一个人,会给她一个鼓励,鼓励她一直以来做的还不错!但是,她心里比谁都 明白,是不会存在那样的一个人的,因为这么多年来从来都是她一个人在不断地努力着! 伊诺努力的想要去看清天上的星星,可惜,那些星星总是渺茫得像是跟她在躲迷藏一般。哀莫大于心死啊,人,最可怕的不是有多么 强大的敌人,而是自我内心看不到一丝一毫希望的光! 伊诺在心里默哀,也不知道要给自己喝多少顿鸡汤、才能够、有可能让自己走向幸福的彼岸!幸福的彼岸么,想了想、似乎跟她也是 没甚关系的词眼! 金坐到她身旁的时候,她才发觉过来,伊诺不着痕迹的抹掉了自己的眼泪,回头看向了金,金开口道“我有在你身后跟你打招呼,不 过,你好像没听到。” 金是伊舒的主治大夫,经过了这么多年,伊诺便渐渐的跟他熟识了一点。 伊诺抱歉的笑笑“真是不好意思,我好久没有一个人这样安静的看看天空,所以,有点走神。”
1915年《二十一条》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的教案范文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的教案范文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第一章:新中国成立与内政改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内政改革的认知,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内政改革的意义,培养其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内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新中国内政改革的特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内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内政改革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改革内容。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内政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垮台等。

2. 内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公私合营等。

3. 内政改革的意义:解放生产力、巩固政权、促进社会公平等。

五、教学作业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内政改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第二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实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其主要实践。

2. 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外交的重要性,培养其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外交实践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外交实践及其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外交实践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外交政策。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新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等。

2. 新中国的主要外交实践:参加万隆会议、与美国关系正常化等。

3. 新中国外交的意义:提升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安全、促进世界和平等。

五、教学作业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中国的外交实践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内容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该政策旨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相处、平等互利、不干涉内政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

中国认为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这些原则,并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2.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该政策旨在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不说服别国效仿中国模式,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开放的对外政策
该政策旨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正在推进一系列国际合作,以促进文化、科技、教育和贸易等领域的交流,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一剖析教材: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这一课在中国现代史有很重要的地位。

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历史。

政协会议和《共同纲领》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为了巩固民主政权,为促进经济建设,新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内政外交活动,教材从三个方面概括了新中国的内政外交。

一届人大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和万隆会议上取得成功,中国取得了大多数亚洲国家的尊重和理解,我国的外交工作出现了新局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1954年宪法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了解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采用学生探究学习,归纳整合和研讨交流三步教学方式,利用图片资料等归纳概括问题,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来之不易,认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法制意识与和平友好外交的观念。

三重点难点:
1.重点:1954年宪法的内容和性质,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2.难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环境与外交政策。

重难点的处理:
1.确立: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校教学情况,学生情况而确立。

2.处理:(1)利用相关课件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归纳概括通过提问表达研讨等方式突出重点,掌握历史知识。

(2)通过教师的设问讲解联系实际教学。

或开展实践活动等,在理解重点同时,突出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手段:
本课教学采用的是自主探究,归纳整合,研讨交流为主线的三步教学法。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教材的相关图片,资料等突出教学直观性,把教学置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画面。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研究交流,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后托出可同的民主与和谐,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读课文阅读提示,了解本课所学内容,导入本课。

师: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题:第三课: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2.自主探究,归纳新课
(1)多媒体展示:自主学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一届人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列出大会的主要内容。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3)列出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会议的中心议题,出现分歧的原因和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2)归纳整合:(启发思考,提问,结合课件,图片,资料,展开师生互动,归纳知识)。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1.一届人大的召开:(1)时间,地点,1954.9.北京
(2)背景:《共同纲领》已不适应时代,制定宪法已
提到日程
2.1954年宪法:(1)内容: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政权的组织形式等。

(2)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3)意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提高了人民积极性。

3.选举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成立初的国际环境:美国等遏制,封锁,
中国为打破遏制创造发展经济的有利环境。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提出:1953年12月,同印度谈判时提出。

(3)特点:公正合理,平等互利。

(4)影响:成为国与国之间处理关系的基本准则,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召开:1954.4 万隆
(2)内容:中心议题:殖民主义,保卫和平,争取独立和发展。

会议分歧:帝国主义破坏,有的国家对中国敌视态度,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推动会议成功。

(3)影响: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求同存异方针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3.研究交流推进新课:
(1)读材料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研究交流:(1)概括宪法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分组回答:略
(2)读材料:刘少奇在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想一想:为什么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是全国人民长期奋
斗并获得胜利的成果?
提问,小结。

4.启发归纳,总结新课:
(1)引导概括,总结本节内容。

(2)结语
一九五四年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


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展现了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活动中取得了辉煌成就。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民主和稳定,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为建设祖国做出贡献。

注:总结本课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引导学生概括,归纳以此来更近一步突出重点,理解难点强化教学目标,从而形成了对本课知识的系统,整体认识。

结语的设置在精炼概括,总结本科内容的同时,突出了思想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5.巩固练习,深化新课
(1)说一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它确立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2)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

六板书设计
新中国的内政外交:(1)1954年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部社会主
义宪法。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七教学反思
1.本课我是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设计的,在教学方法上,其思路是:创境导入——研究归纳——研讨交流三步教学的程序,每一个环节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每一环节都围绕教学重点;突出新的理念。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我校现有条件(多媒体,图片,资料等),突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对教材的处理是把本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整理加工,结合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教学中体现了感知——认识——理解这一过程,注重各环节的联系,结合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技能,处理好重点和难点。

3.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思维,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问题设计的艺术性和幽默感,耐人寻味的讲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课后实践活动,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特别是在研讨交流这一环节中,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给学生一定得展现空间,促使学生“放飞自己的思维”分组的讨论,交流,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体现了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团结奋进。

我想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应该讲灵活和巧妙。

4.关于板书设计我注重重点的突出,板书要简单,精炼,体现教学的主要内容,要讲求实在,有教育性和感染力。

结语的设计我主要是精炼概括,在体现本节课重点的同时,体现出了思想教育;体现出教学的情感目标,对学生有一定得教育意义。

在教学中许多地方还有不足之处,特别是忽略了质疑问难和反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欠缺。

我作为一位农村教师与现实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理解和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