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_东方和西方的科学_美美与共_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有答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师用书:第3单元_东方和西方的科学_美美与共_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c729f3195f312b3069a504.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本课话题——宽容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
让我们训练我们的灵魂,忠于客观真理,并处处留心现实生活的每一个侧面。
对于不骄傲的、不采取盛气凌人的“西方态度”并知道自己最高思想来自东方的、无愧于自己的理想的科学家来说,尽管不一定会更有能力,但他将更富有个性,能更好地为真理服务,能更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也将是一个更高尚的人。
乔治·萨顿诚恳地告诫西方人要消除偏见,呼吁人们要正确处理东方与西方科学的关系,展现了一个科学家客观、公正、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放、宽容、谦逊的科学胸襟,见微知著、不囿于一时一地之见的忧患意识。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广陵公安分局曲江派出所民警陈力驾车行驶到市区维扬路一交叉路口,正等红灯时,突然感觉到车被外力推着向前行进。
“我停车一看,发现车后面一块被撞瘪了,后面的奥迪车女车主,赶紧下车道歉。
”陈力了解到,这位车主开车时分了神,陈力挥挥手说:“谁都有不小心的事情,你走吧,没事。
”奥迪女车主一脸意外,面带歉意离开了现场。
女民警的宽容和大度让奥迪车主很是感动。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2.开诚心,布大度。
——康有为3.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4.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憎.恨( ) 骇.人听闻( ) 热忱.( )盛气凌.人( ) 谦逊.( ) 糟粕( )( ) 酝酿.( ) 收敛.( ) 相得益彰.( ) 欺凌.( ) 便捷.( ) 悠.闲( ) 脂.肪( ) 气氛.( ) 笤.帚( ) 【答案】 zēnɡ hài chén línɡ xùn zāo pò niànɡ liǎn zhānɡ línɡ jié yōu zhī fēn tiáo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蔓⎩⎪⎨⎪⎧蔓.延( )顺蔓.摸瓜( ) (2)乘⎩⎪⎨⎪⎧上乘.( )史乘.( ) (3)壳⎩⎪⎨⎪⎧贝壳.( )地壳.( ) (4)予⎩⎪⎨⎪⎧赋予.( )予.取予求( ) 【答案】 (1)màn wàn (2)chénɡ shènɡ (3)ké qiào (4)yǔ yú2.语境辨析法(5)苹果中国官网悄.( )悄降低了iPhone 8G 版本的售价,不知道这次悄.( )然降价是什么原因,不过便宜了终归是好事。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6011287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4f.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三)教学目标:1、通过问题探讨,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
2、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3、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比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宽度的胸怀,科学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慨叹于西方科学文明的巨大魅力,特别是西方工业文明与知识经济的巨大发展,让我们总觉得,东方科学要好好学习西方科学文明来加快发展,缩小与西方科学文明之间的差距。
那么西方人,又是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文明的呢?怎样来看待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之间的关系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乔治·萨顿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相信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作者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科学近代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
生于比利时的根特。
在大学期间学过哲学、化学、数学、结晶学等专业,1911年获博士学位。
1912年创办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担任该杂志主编近40年,并发起成立国际科学史学会。
他为科学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一生著作甚丰,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800余篇,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在萨顿身后,科学史已经成为一个得到公认的学科。
萨顿则被公认为科学史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也经常被称为“科学史之父”。
国际科学史界的最高荣誉“萨顿奖章”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他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14种语言。
有人称他为20世纪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
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
三、解题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
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四、字词积累重蹈覆辙(chóng dǎo fùzhé)衰(shuài)亡盛(shèng)气凌人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苏教版语文高一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苏教版语文高一东方和西方的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d49aca8acf84b9d529ea7a46.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一.积累·应用1.给下列的词语作解释,并造句归根结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气势汹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黄金规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盛气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骇人听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正确的一组是:A.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因为异常接近俗世生活而成为他的诗歌中的另类,也因为异常朴素温馨而格外惊心动魄。
B.大家对我的作文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尤其是小王的一番建议,真可是狗尾续貂。
C.即使是小的过错也不应放过,须知集腋成裘,小错积多了,也会对工作造成大的损害。
D.百年校庆时,国内各地和海外的许多校友回到母校,一时胜友如云,一片欢腾景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B、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辞藻,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C、由于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监控,该基地每年的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量,除供应本省主要市场外,还销往河南、河北等省。
D、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没有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续前人又突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②人类有一种内在倾向,只愿照感官感知的程度来认识真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这道打破了。
③在人们的笑声中,他忙着找东西来窘态。
A.成规阻碍掩盖B.陈规障碍掩盖C.成规阻碍掩饰D.陈规障碍掩饰二.感悟·鉴赏(一)课内阅读①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而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d901066a852458fb770b56ff.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总课题文明的对话•认识和沟通总课时2课时课题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主备人王有东课型讲读教学目标1、认识和了解本文所讲的事理。
2、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品味本文极富逻辑性和严密性的语言特色。
3、认识科技共享对世界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本文所讲的事理。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极富逻辑性和严密性的语言特色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一导入你听过美国西部牛仔的故事吧,一天他突然来到了科多拉大峡谷的边缘,感叹道:“上帝,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知道,如果这位牛仔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完成的事情,那么他错了。
在这个意义上,这里什么也没发生。
同样,科学的发展虽然比大峡谷的断裂快得多,但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它看上去是革命的,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这个过程,只看到巨大的成果。
“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
”以一个科学史家的眼光宣示了东方在科学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
那么就让我们跟随他的笔,来看一看“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吧。
二作者介绍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
他为科学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一生著述甚丰,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800余篇,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三总体把握1学生默读课文2具体说明题目的内涵3用简要的语言说明本文的思路结构东方科学对立—从实验科学的角度西方科学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统一--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四文本研习1怎样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这句话?(第2节)明确:实验科学是指流行于20至50年代的操作主义学说。
这种学说主张将所有科学要领与实验操作联系起来,以消除操作上不可确定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术语。
它所说的操作,主要是指实验室操作。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来自东方,其在西方经历了较大的发展。
2“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第3节)明确: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来自东方,但科学在西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例如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西方人却将其发展用在军事上;东方人发明的用于占卜的罗盘被西方人发展成为广泛用于航海事业的指南针,诸如此类,充分说明东西方科学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更需要各国相互合作,优势互补。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课件3.2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课件3.2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090a4bdcaa00b52acfc7cae4.png)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 .朗读全文,试给课文分层,并归纳各部分大意。 提示: 可按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引论部分抓住“两件事”这一 中心,本论部分抓住对科学的态度, 结论部分抓住“ 希望和前景”。 引论(第 1~3 段)强调“必须记住两件事” ,说明要正确对待东西方 科学。 本论(第 4~9 段)论述研究科学必须有科学的态度。 结论(第 10 段)提出“希望和前景” 。
否
识
蔓菁(������á ������) 知识(������ℎ������) 博闻强识(������ℎì)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 .字形辨认 骇(惊骇) 赅(言简意赅)
渺(渺小) 缈(缥缈)
侧(侧面) 测(测量)
骸(骸骨) 恻(恻隐) 3 .词语释义 (1)绝无仅有:极其少有。 (2)气势汹汹: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 (3 )重蹈覆辙 :再走翻过车的老路 ,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 重犯过 去的错误。 (4)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 (5)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盛气凌人 · 咄咄逼人 同:二者都可形容气势汹汹 ,使人难堪。 异:“盛气凌人” 指傲慢的气势逼人。“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 ,盛气 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盛气凌人”只用于人;但 “咄咄逼人” 的应用范围广 ,不限用于人 ,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 令等 。 判断正误 :①《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批评某节目盛气凌人 , 称“最后 .... 很可能不是非你莫属, 而是与你无关了”。(√ ) ②第二次计时赛结束后 ,中国宗申车队的表现让赛会震惊 ,没想到 一亮相就显出咄咄逼人 (√ ) ....的气势 ,完全可以和 Formula GP 组一较高低。
苏教版高一语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苏教版高一语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8ed597d25fbfc77da269b154.png)
乔治•萨顿
介绍作者
• 乔治•萨顿是一位科学史家,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可 以说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 位名的新人文主义的倡导者。在萨顿之前,科学史 自身虽然已有很长的发展历程,但却还没有作为一 门独立的职业化的学科而为世人所普遍接受。而萨 顿通过一生的努力,以其业绩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 基础:他创办了重要的科学史刊物;他确立了这个 学术领域的独立性;他建立了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会; 他为科学史领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一般性的综 述、高级的专著以及教学手册,并建立起科学史的 教学体系。总之,人们经常把萨顿看作是当代科学 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探究写法:
• 文章组合上多变化,比较自然。 • 自己的担忧——存在的问题——一代人的 使命——强调应具有的科学态度——文明 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
布置作业:
• 完成《评估》上的作业。
制作朱建华
《暧昧高手》好看的书推荐阅读/ 岕銵琚
解题
•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 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 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 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 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 和华夏文明等等。
• 本文是一篇谈节的内容
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明确
• 1 东方科学和思想是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 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机。 • 2 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 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 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 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探究写法:
• 多用诗意的比喻,增强作品的形象性。 • 如:第二节“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 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 亲”。用了一个人们习见的比喻,揭示出 东西方科学的关系。 • “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光明 是隐喻,比喻来自东方的真理,这真理像 阳光一样投射过来。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0课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件苏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0课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件苏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4e779b5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d.png)
背景链接 18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西方科技优势 日益明显,东方文明在科技和物质文化上逐渐地落后于西方,而 且距离越来越远。在这种形势下,许多西方人甚至科学界产生了 一股轻视东方文明的思潮,乔治·萨顿站在漫长的人类科学发展 史的高度上,客观地指出这股思潮是极其有害的,不利于科学本 身的发展。
即境 生态灾害,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活用 ②英国《太阳报》日前发文提醒英国民众,出国后千
万不能 乱用 手势,用错了手势,你的好意就可能变成
对别人的侮辱。
2.骇人听闻vs耸人听闻
课本
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
原句 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 骇人听闻 的。
二者都有“吃惊,震惊”的意思。
3.从名言中积累 (1)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
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李斯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3)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
4.从佳作中积累 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 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化干戈为玉帛 的良药。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 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有宽容的生活,才 会少一点风雨,多一点温暖和阳光。其实,宽容永远都是一片 晴天。
[针对练笔] 请以“平凡却自豪”为观点,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 片段。
参考答案:我特别平凡,又平凡得特别。我是无数颗星中的 一颗,虽然我并不耀眼,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我是大 地上的一株花蕾,虽然并不芳香,可我为将要到来的绽放而骄 傲。我平凡,却平凡得有价值;我平凡,却平凡得有尊严!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4b7740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b.png)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01 02
东西方科学观念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历史发展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在科学观念上存在 显著的差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种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它对现 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科学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这篇文章涉及到科学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 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进行解释和阐述。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特 点。
互动教学
通过课堂互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
THANK YOU
互动教学软件
提供在线互动功能,方便学生进行讨 论、交流和合作学习。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相结合
01
02
03
讲解
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 学生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 的特点和差异。
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 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 程、影响和未来趋势。
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 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思 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
03
文章中涉及到的科学史实
文章中涉及到的科学史实较多,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背景介绍,以便学
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重点
东西方科学观念的交流与融合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的是东西方科学观念的交流与融合,这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 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科学的本质与价值
这篇文章通过探讨东西方科学观念的差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的本质与价值,这是学 生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2ff5e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66.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也越来越频繁地相互影响和融合。
在此背景下,如何教授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已经成为苏教版高一必修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对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有更深入了解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历史背景、思想体系、特点和重要成果。
2.分析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历史进程。
3.学会用科学方法和思想分析、评价、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成果。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介绍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历史背景、思想体系、特点和重要成果。
2.通过选取东方和西方科学的经典案例,展示东方和西方科学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历史进程。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课内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方或西方科学成果,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和探究。
2.阅读文献或从网上获取资料。
学生从所学相关专业书籍或者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尤其是一些教育性互联网站上的资源。
3.教师讲授。
教师根据精心设计的课件板书及多媒体信息来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文化差异、史实真相等。
4.现场实验。
做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乐趣。
四、教学评估评价指标/方法:1.作业/小组讨论。
2.平时测验。
3.期末考试。
三种评估方式在教学中应相互补充,互为依据,以全面评估学生考核成绩。
发现学生在个别方面的盲点,鼓励并指导学生发扬好的成果,从而提高学生所需的基本技能。
五、教学反思苏教版高一必修《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本节课程反复强调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区别及联系,以加深学生对于科学思维的理解,提高科学素养和知识储备。
过程中教师应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不用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对其进行拓展性的思考及多维度的同步深度总结和反思。
教师和学生要在课上形成文化和学科的整合,以达到学科和文化的融合,更加全面的认识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情况综上所述,苏教版高一必修《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一门旨在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和知识储备的课程。
【测控设计】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课件3.1.2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测控设计】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课件3.1.2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054512dc5fbfc77da269b1c2.png)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3. 解词义 ( 1) 高耸入云: 耸, 直立, 高起。高高地直立, 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 等高峻挺拔。 ( 2) 气势汹汹: 汹汹, 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 3)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 震惊的事实, 无故意夸大或捏造之意。 误区警示: 与该词易混的是“ 耸人听闻” 。“ 耸人听闻” 指使人听了非 常震惊。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2.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你能列举一些东西方的差别吗? 提示: 观点一: 生活中很多细节能反映出文化差异。中国人写信封, 地址 是由大到小, 西方人则是由小到大。 观点二: 在餐厅结账, 中国人一般喜欢争先恐后地付账, 西方则多实行 A A 制; 中国人崇尚勤俭持家, 量入为出, 西方不少人则主张超前消费; 中国人 路遇熟人时, 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 “ 哎呀, 老兄, 你近来又发福了! ” 或者以关 切的口吻说: “ 老兄, 你又瘦了, 要注意身体啊! ” 而西方人若听人说“ Y ou are f at ” 或“ Y ou are so t hi n” , 即使比较熟悉, 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回答。 观点三: 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 为。 因为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 用不着主人为他夹菜添 酒; 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 因此客人吃完后, 主人不必劝他再吃。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目标二
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1. 请分条陈述作者对待东方文明的态度。 提示: ①以历史眼光看: 东方孕育了西方科学, 给西方以灵感, 对东方科 学心存感激。 ②以发展的眼光看东方科学的未来: 他认为东方科学的潜力是 无法估量的。 ③以客观、 科学的态度对待东方科学的现在: 他不因西方科学 的强大而傲慢, 看到了二者相互借鉴、互补发展的关系。 2. 东方与西方的科学是什么关系?东方科学在历史上有什么作用? 提示: (1) 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东方科学孕育了西方科学, 西方科学发展 和补充了东方科学。(2) 东方传统文化在 21 世纪科学技术创新中将发挥重 大的启迪作用, 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宝库。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件PPT(30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件PPT(30张)](https://img.taocdn.com/s3/m/00aad2f3d4d8d15abf234e1e.png)
解析答案
整体把握
1.标题中的“东方”指哪里?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各指什么? 答案 (1)本文中所说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 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地理上不包括中国,但中国的科学应该 属于东方的科学。中国作为东方科学的一部分,曾经对整个世界科学的 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历史的原因,也许在某些方面,中国的科学 落伍了,可是中国的科学仍然是世界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 (2)本文讲的西方的科学主要是指实验科学和数学,而东方的科学则主 要是指人文科学。
1974年秦始皇墓兵马俑的发现轰动了世界。七千多个兵马俑神态各 异,栩栩如生。但挖掘工作谈何容易。为防止挖掘通道时出现塌方,就 必须对排放兵马俑的通道进行钢筋和机械加固,并且不能损坏并排排列 的兵马俑。穿透1.4米宽的夯实粘土比钻透钢筋混凝土要困难得多。钻 头因材料太细而发热、折断。德国科学家按中国方面的要求,设计了专 门的钻探设备,使中国考古人员能够放心大胆地钻探,同时也使那些碍 手碍脚的支撑结构变得多余。
这只是中德科学家携手合作的几个例子。一个名为“交汇”的中德科 学交流与合作展览正在德国巡回展出。这是德国举办的第一个有关中德 科技交流的展览。德国研究联合会的许斯肯谈起筹办“交汇展”的初衷:
“举办这个展览的起因是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简称中德科 学中心)2000年10月19日在北京的成立,同时这也是一个回顾中德科学 家卓有成效的合作历史的机会。我们努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表现展出 内容,让外行也能看明白。”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必修3]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苏教必修3]东方和西方的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38637306dd36a32d72758101.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2、能为较长的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
3、认识各种常见议论文在表达方式、语言使用和整体风格上的不同特点。
4、了解、运用常用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解题。
乔治?萨顿是一位科学史家,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可以说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义的倡导者。
在萨顿之前,科学史自身虽然已有很长的发展历程,但却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化的学科而为世人所普遍接受。
而萨顿通过一生的努力,以其业绩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他创办了重要的科学史刊物;他确立了这个学术领域的独立性;他建立了以学科为基础的学会;他为科学史领域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一般性的综述、高级的专著以及教学手册,并建立起科学史的教学体系。
总之,人们经常把萨顿看作是当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
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本文是一篇谈论科学史的短文。
二、学生阅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三、师生讨论归纳如下:1、从实验科学的角度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2、科学全部形成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3、今日西方仍需要东方。
4、分析这类人的表现和实质。
5、净化西方文明的途径和方法。
6、新的鼓舞来自东方。
7、指出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8、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质。
9、感恩东方文明,并对它寄予希望。
10、再一次强调应该具有科学的态度,以实现东西方文明的融合。
四、归纳本文的结构提纲:第一部分:(1-3)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的关系。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10)总结全文,促使东西方文化融合,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件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d7e66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2.png)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教学课件
例一:
•北宋 罗盘针 传到阿拉伯、波斯和欧洲。 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大陆和进行环球航 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例二: • 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 创作用:“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 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 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 入欧洲。”火药的发明大大的推动了历史
•要尊重东方科学
为什么要尊重东方科学?
1.科学全部情势的种子来自东方 2.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为什么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 1.西方文明有弊端 • 2.科学方法的弊端 • 3.科学本身的应用的弊端 • 4.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是互补的 • 5.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
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这句话包含了 哪些真理?
反面论证
要 尊
2. 西方文明有弊端
重
东 方
3. 科学方法的弊端
科
学 (二)今日的西方仍 4.科学本身应用的弊端
然需要东方
(分论点)
5.东、西方科学是互补的
正面论证
是
6.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
什 三、结论:(怎么办) 么
发展方法,以谦虚的态度对待东方科学
总结:本篇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对照论证
4.第5节中“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办法”一句中的“这项任务”具体指什么?这 节列举美国文明历史为例的作用是什么?
“这项任务”具体指净化美国文明的弊端。列举美国文明历史为例,说 明要延续发展美国的文明,必须采取谦虚态度对待东方的文明。
一
二、论证:
为什么
论
点
(一)科学全部的种子来自东方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件1(苏教版必修3)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课件1(苏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c4e029432e3f5727a5e962e0.png)
•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 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 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 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科 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 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 西方是父亲。 • 第二,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 仍然需要东方。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 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 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 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 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 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 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 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这种情况为什么不 会再次发生?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 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 (摘自课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3)作者怎样推崇东方科学的? • 思路提示:抓住第8段的“美丽和 博爱”和第9段的“道德热忱,黄 金规则”“恩惠”来理解。 • 答:从字里行间看,“博爱”与 “西方”对应,“美丽”恰与“东 方”对应。作者认为,“道德热忱, 黄金规则”都起源于东方,所以说, 东方是科学的“母亲”。
4、温习全文,看看作者怎样“表述”结论的? • 思路提示:抓住优美的句式特点来领会。 • 答:先是对偶句“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 (英文为Luminosity comes from the east while rules come from the west.也是对偶和押 韵的)。灵光四射。接着一个祈使句:“让我 们……”随后一个特长的介宾结构:“对于不骄傲 的、不采取盛气凌人的‘西方态度’而记得自己 最高思想的东方来源的、无愧于自己的理想的科 学家”,流露了对优秀科学家的期望和赞颂, “尽管不一定会更有能力”,先退让一步,引出 转折:“但他将更富有个性,能更好地为真理服 务,能更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也将是一个更 高尚的人”,两个“将”,三个“更”,表达了 作者的殷切希望。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_《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名师课件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_《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名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cb058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7d.png)
东方和西方科学
对西方科学: 虚心、诚恳学习好的。 对于不好的,不能邯郸学步、东
施效颦。 对东方科学:
理直气壮、充满自信发扬光大强 项。
对于弱项,洗心革面、急起直追。
乔治·萨顿[美]
领先世界科学先 进水平的,是东方科 学还是西方科学?
一生献给科学史——乔治·萨顿
他的一生为消除地域和民族偏见做出 了不懈的努力,对于世界各个民族对文明 的创造所做出的贡献,做出了公正的合乎 历史实际的评价。
萨顿的女儿--梅·萨顿这位后来比乔 治·萨顿名气更大的诗人和小说家发表了一首 充满感情的诗作来悼念她的父亲。在这首诗的 结尾处,梅·萨顿深情地写道:
影响西方文化的两种神灵崇拜
宗 教 崇 拜 之 二 : 日 神 阿 波 罗
宗教崇拜之一:酒神狄俄尼索斯
酒神狄俄尼索斯崇拜活动特征 疯癫,完全的感性。 破坏自然物,如生吞活剥牲畜。
产 生 的 思 想
理性是可厌的。尽情释放内心。
比较
崇尚感性,充满感性 追求。 反对礼法对人的束缚。 精神的慰藉和极欲主 义截然不同。
伊斯兰装饰图案暗藏 领先西方500年数学玄机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专电) 美国哈佛大学日 前发表一份研究报告称,伊斯兰世界对数学 有过重要贡献。研究人员认为,中世纪伊斯 兰世界的外墙砖设计图案说明它们的设计者 掌握了西方世界500年后才掌握的数学概念。 声明说,到15世纪,砖的图案已经变得 非常复杂,其中一些图案就是今日数学家所 说的“准晶体”设计。这些图案由十边形、 五边形、菱形、六边形和三角形5种多边形 组成,每一种都代表一个独特的装饰基调。 西方是在上世纪70年代才由英国数学家罗 杰·彭罗斯首先提出这个数学概念的。
勾股章提出了勾股数问题的通解公式。在 西方,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等仅得到了这个公式 的几种特殊情况,直到3世纪的丢番图才取得相近的 结果,这已比《九章算术》晚约3个世纪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章组合上多变化,比较自然。
▪ 自己的担忧——存在的问题——一代人的 使命——强调应具有的科学态度——文明 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
布置作业: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2021/3/7 友情提供
▪ 完成《评估》上的作业。
制作朱建华
▪ 多用诗意的比喻,增强作品的形象性。
▪ 如:第二节“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 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 亲”。用了一个人们习见的比喻,揭示出 东西方科学的关系。
▪ “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光明 是隐喻,比喻来自东方的真理,这真理像 阳光一样投射过来。
探究写法: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2021/3/7 友情提供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2021/3/7 友情提供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乔治•萨顿
阅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 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2021/3/7 友情提供
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 1 从实验科学的角度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 2 科学全部形成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 3 今日西方仍需要东方。 ▪ 4 分析这类人的表现和实质。 ▪ 5 净化西方文明的途径和方法。 ▪ 6 新的鼓舞来自东方。 ▪ 7 指出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 8 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质。 ▪ 9 感恩东方文明,并对它寄予希望。 ▪ 10 再一次强调应该具有科学的态度,以实现东西方文
▪ 1 东方科学和思想是西方科学的源头,并 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机。
▪ 2 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 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 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 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探究写法: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2021/3/7 友情提供
明的融合。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2021/3/7 友情提供
归纳本文的结构提纲:
▪ 第一部分:(1-3)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 方的关系。
▪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 科学的原因及其危害。
▪ 第三部分:(9-10)总结全文,促使东西 方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融合,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
问题探讨: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2021/3/7 友情提供
1 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2 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 展人类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评了某 些偏见的?
明确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 2021/3/7 友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