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预习检测
sè
萧瑟
xù
和煦
hé
干涸
shì
吞噬
luǒ
裸露
gē
戈壁滩 近在咫尺
bì 庇护所
zhǐ
析题 1、 这个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罗布泊曾经是一个仙湖,但后来消逝了
请你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的? 2、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的? 3、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呢?
让明天 更美好
明确:这样推而广之,说明悲剧仍在继续,
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 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 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
美丽的罗布泊消逝了,青海湖月牙湖也 即将沦为沙漠,在这些惨痛的现实面前我们 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 生态平衡,发展经济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建 设.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在发展经济的同
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拓展
假如你是一个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
的百年 沧桑,你将向人们说些什么? 要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美丽的罗布泊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青海
湖和月牙泉离我们还很近,我们要保护他们,不
要让罗布泊的悲剧重演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
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 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个美丽 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它吞 噬了无数的生命。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 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 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 的呼吁。
死寂的荒漠 令人恐怖
4、面对罗布泊由昔我感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共34张PPT)

荒漠的地方!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 规律,认识生态平衡,发展经济的同 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救救青海湖, 救救月牙泉, 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救救…
拓展练习:
搜集一些我们家乡有关环境问 题的资料,拟写一则环境保护的公益 广告,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 态的恶化。
你从雪山走来, 你向东海奔去, 你用甘甜的乳汁, 你用健美的臂膀, 我们赞美长江, 我们依恋长江, 你从远古走来, 你向未来奔去, 你用纯洁的清流, 你用磅礴的力量, 我们赞美长江, 我们依恋长江,
春潮是你的丰采; 惊涛是你的气概, 哺育各族儿女; 挽起高山大海, 你是无穷的源泉; 你有母亲的情怀。 巨浪荡涤着尘埃; 涛声回荡在天外, 灌溉花的国土; 推动新的时代, 你是无穷的源泉; 你有母亲的情怀。
长江——我们的母亲河。如今的生态系 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等问题日 益严重。罗布泊,已经消逝了;青海湖,日 益萎缩;月牙泉,渐趋枯竭。请看看我们的 双手,是创造,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的双 眼,是热切的盼望,还是无助与茫然?我想, 此时同学心中早已有了答案。我们需要汽车 高楼,我们也需要碧水蓝天。
吴岗
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告诉了 我们哪些信息?
“泊”,三点水,罗布泊与水有关。 “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 “ 逝 ”,消失。
罗布泊曾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湖泊,现在却消 失了。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课题?
哀伤、惋惜
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归纳其变化 的原因。
2.品读课文,揣摩语句,体味蕴含的情感
在重复,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
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美丽罗布泊的消逝了,令人痛心,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47张ppt)

干湖
沙漠恐怖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认为改 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 木河水,导致下游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 环境彻底破坏。
青海湖水面下降
月牙泉濒临干涸
青海湖
月牙泉
作
业
•PB25
1--3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交流讨论
为了进一步明确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并未得到遏制,事态仍在进一步恶化,以此 警示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你认为从罗布泊消逝中应该吸取什么 教训?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 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 的保护和建设,树立持续发展的理念。
1、列举“青海湖”“月牙泉”有什么用意 ?
•
3、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这种 强烈的情感? 痛惜:痛惜罗布泊的消逝 痛惜人 • 们盲目性造成的悲剧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 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 方!‛ 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 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 意识、忧患意识。
报告文学的特点:
• 真实性
列数据
讲事实
• 形象性
排比、拟人、比喻等 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 直接抒情
• 抒情性
三、课堂训练: 请拟一条以“环境保护”为内容的公 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 构思新颖,语言简明。 (在10—20个字之间) 例如: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岗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 入多水之湖” 。它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 北部,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 陆咸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为20000 平方公里。
初中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解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解析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品味】罗布泊被发现其实很晚。
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品味】对罗布泊考察的简单介绍,引起读者的兴趣。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品味】两个“没有”、三个“一”和准确的“70℃”,描述出罗布泊的荒凉恐怖。
【段析】第一部分:介绍罗布泊的位置和人们发现、考察罗布泊的简单历史以及罗布泊的特点。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引用史实展现从前的罗布泊令人惊异的美丽繁荣。
用“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美丽宁静、令人向往的“生命绿洲”,与第一部分描绘的荒凉恐怖的戈壁形成强烈对比,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更激起人们的好奇心。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两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6篇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汇报、述职报告、发言致辞、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job reports, speeche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6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6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几年级的课文,以供参考。
八年级语文课件《罗布泊,消失的仙湖》

绿洲、仙湖 水如明镜
水 乡
花 草 摇 曳
罗布麻 初秋的胡杨林 赤嘴潜鸭
过去的罗布泊
千年古胡杨 木霸王 野骆驼
开头:
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
罗布泊为什么消亡?
然后:
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 罗布泊的荒漠景象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最后:
着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 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任意”一词,更突出 了人们破坏水资源的无 知和愚昧。
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说明人们是怎样盲 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 目光狭小,只图该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 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
胡杨林特点:美丽、千年不死。 具有防沙卫士、绿色长城、营造绿洲的作用, 失去它,沙漠扩大,沙进人退。 作者写胡杨林的用意?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罗布泊
荒漠、神秘 消逝的罗布泊
胡杨枯林
永 恒 的 眺 盐碱地 望 “木乃伊” 余辉中的昔日河床
胡 杨 枯 树
盐碱之痛
枯木哭泣
沙海漫漫 凝固的生命
夕阳中的枯林
一千年不倒
牛羊欢歌 蓝天白云 倔强胡杨林 林
边 牧 歌
鸟儿款款飞 罗
布 泊
黑鹳 铃铛刺
鸟栖天堂
金 秋 ——
骆驼刺 鸬鹚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 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 和建设。
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 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 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 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 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公开课件优秀课件

吴刚
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昔日的罗布泊是怎样一副景象? 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
资 料 简 介
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它位于塔里 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 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 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 为2万平方公里,1941年面积为3006 平方公里,到1972罗布湖干涸时仅为 450平方公里。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 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 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 盲目和愚昧。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
救 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
的地方”
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 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 聋发聩。
正音:
sè ①萧瑟 shì ④吞噬 bì ⑦庇护所 yuá n ⑩ 边缘 xù ② 和煦 luǒ ⑤裸露 hé ③干涸 gē ⑥戈壁滩 yí n zhǐ ⑧ 近在咫尺 ⑨无垠
绿林环绕
牛羊成群
花 草 摇 曳
鸟栖天堂
水如明镜
水丰鱼美
死寂的荒漠
盐碱遍地
漫天戈壁
凝固的生命
广袤却无人迹、寸 草不生、不见飞鸟 的罗布泊
课文赏析
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 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 引用数据,有的用修辞手法,体会 一下列句子中它们各自的作用。
直抒胸臆: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 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 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 态被破坏的悲剧。
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 衡,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导致生态 的恶化直至荒漠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原文免费范文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人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人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人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lOOO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儿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原文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原文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 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 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1980 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 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 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C。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 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 国在欧亚人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人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人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 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 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 赫定在20 世纪30 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儿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 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 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被斯文· 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 世纪70 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321 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2

孔雀河古道,连绵的枯草依稀可见 昔日芳华
凄美的盐碱地
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
收获了满船的哈密瓜
夏日树下好乘凉,惬意又浪漫
大漠种动物的尸骨
满目的盐壳是罗布泊典型特征
挖一个坑渗进水变成盐
罗布泊渐渐干涸
海枯 :今日的干涸的罗布泊,水和 流沙侵蚀的湖岸
广袤的区域
大漠遇亡者、 大漠遇亡者、麻烦大了 :暴尸大漠
穿越罗布泊的蝴蝶
29年前还是汪洋的罗布泊 年前还是汪洋的罗布泊
死亡之海
罗布泊钾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997年11月,李东在罗布泊雅丹地 貌行进途中
凄凉和蛮荒
凄凉和蛮荒
罗布泊之路
最后的罗布泊
沙的世界,浩瀚、苍凉、凄美
罗布泊:留下众多英雄的荒漠
罗布泊:留下众多英雄的荒漠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二中 张雪琴
死亡之海罗布泊
死亡之海罗布泊
昔 日 楼 兰 今 何 在
罗布泊渐渐干涸
牧归 昔日草木茂盛
永远的罗布泊 静静守候在古罗布泊的湖心
库木库都克:美并诡谲着
几滴雨后,天空幻出七彩虹
古代楼兰国的领地 ,主食是鱼
罗布泊俏丽的容颜
约8米宽的输卤渠缓缓流淌
八年级语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下一页 返 回
1、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 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 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 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 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和平共处(第 到第 自然段)
上一页
返 回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 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意,并与同 学交流看法。 ①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 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 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③人类并不2、仿照上面的例子,找出你最欣赏 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 的深意。
上一页
返 回
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
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
②题目是《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③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
④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下一页
返 回
2、结构解读
引论 敬 畏 自 然 征服自然 不自量力(第 到第 自然段)
人类智慧不值得骄傲 (第 到第 自然段) 本论 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 到第 自然段) 宇宙生命 (第 到第 自然段) 结论 敬畏自然
八年级语文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思考:昔日的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汉书· 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人陆的广阔腹地画 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张骞:遍地绿色和金黄的麦浪;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两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一千多平方公里水域;
hé 干涸 lù sī 鹭鸶
shì 吞噬
luǒ 裸露
gē 戈壁滩 zhí 近在咫尺
bì 庇护所
仔细阅读课文,想想本文可以分为哪 几个层次?
一、(1-3)今日罗布泊的荒凉景象
二、(4-8)上述历史的美丽情景
三、(9-14)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四、(15-25)今日罗布泊的荒凉景象
五、(26-28)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号召
余纯顺(1952-1996年),鄂州人,出生于 上海,职业探险家。他的理想是走访遍960万 平方公里的国土和56个民族主要的聚居地。 1996年6月,余纯顺在徒步穿越罗布泊沙漠时 悲壮遇难,最终没能走出中国探险家的宿命。 有“中国的托马斯”、“当代徐霞客”之 称的余纯顺是一位罕见的传奇人物。他自1988 年7月l日起开始“孤身徒步走访全中国”,至 1996年6月像“倒下的铜像”在罗布泊遇难。8 年间克服千难万险,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走 访了33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点,完成了59个探 险项目,总行程已达8.4万华里(接近了阿根 廷人托马斯的9万余华里世界纪录),其中尤 以他前后用一年半时间,冒着泥石流、雪崩、 高原反应等不断穿越海拔五千米左右的“生命 禁区”,创下人类史上第一个孤身徒步考察“ 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纪录而震惊海内 外。 他沿途写下数百万字日记、游记,记录了 祖国各地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成为反映国 情民情的珍贵资料。拍摄照片8千余幅,为沿 途人们作了150余场题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 ”的演讲。出版了《壮士中华行》2卷,及《 余纯顺徒步中国纪实摄影》、《余纯顺孤身徒 步走西藏》、《走出阿里》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