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失的的仙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个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教材的特色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学会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培养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品味报告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学会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强化感情色彩。

(三)教学难点: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二、教法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自读课的特点,我用一课时完成,我确定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兴趣诱导法,朗读式,指导点拔法,竞赛式,探究式教学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随机相应地提示、点化、诱导。

三、学法分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圈点勾画式、合作讨论式、学生纠正补充式、比较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协作、整理、迁移知识的能力。

本课运用的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程序的设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我们美丽辽阔的大地上,有一处神秘之地,那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可以堪称为“世外桃源”、“人间奇景”,那就是罗布泊。

(投影罗布泊今日干涸景象)(学生见后会吃惊)我想此刻同学们会很吃惊说:“这哪是仙湖?怎么会没水呀”!是的,同学们!这黄沙漫天的戈壁滩在30年前曾是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绿洲。

那为什么在短短30年之后,罗布泊会变成沙漠了呢?让我们一同来寻找这个答案!(多媒体展示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同时展示画面:今日罗布泊的风化图
二、解题:从课题来看,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泊”就是湖,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消失了。

我们
自然要问: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美丽的仙湖?什么时候消失的?为什么会消失?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后果?教训是什么?这篇课文将满足我们求知的欲望。

▲设计此项环节的目的:由人和自然的关系引入课题,诱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阅读指导(40分钟)
步骤一(20分钟):请四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朗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思考问题,多媒体展示:
①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
②过去罗布泊又是怎样一个地方?
③罗布泊为什么消失?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④针对以上问题,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发出怎样的呼吁?
1、听完朗读后,让学生简要评价朗读情况,评出朗读优胜者。

2、多媒体展示生字词,让学生齐读一遍。

3、分组讨论,积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词来回答上述问题,看哪组回答快而准确,评出优胜小组。

4、教师有选择地写出这一步骤的板书(多媒体展示)
▲设计此项步骤的目的:1、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弄清全文的思路。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知识的能力。

步骤二(6分钟):真挚、深沉、热烈的情感贯穿全文始终(过渡),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思考:课文为什么具有整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多媒体展示)
学生可自主思考、也可分组讨论,教师通过点拔,启发、让学生明确:
对比、拟人、排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强化了感情色彩,也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

▲设计此项步骤的目的:1、学习课文巧妙运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的运用,强化感情色彩。

2、品味报告文学语言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

步骤三(14分钟):探究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1、通过阅读二则新闻的内容,导入“生态环境”这一话题。

2、重点讲析课文“盲目”一词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明确: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

3、多媒体展示两组画面,开拓文章主题:
一组:青海湖一组:沙漠化
4、从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设计此项步骤的目的:1、了解罗布泊消亡的深层原因。

2、通过假想训练,促进阅读理解。

3、通过多媒体画面展示,开拓文章的内涵。

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课堂小结(1分钟):同学们,人类的盲目和愚昧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地球已面临严重的生态问题,罗布泊的消逝,是人类自己制造的悲剧,悲剧仍在继续。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拯救我们的地球,善待我们的家园!
五:布置作用(1分钟):结合你所知道的例子,写一篇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学会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培养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品味报告文学的形象性、抒情性的特点;学会运用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强化感情色彩。

(三)教学难点: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

(四)、本课运用的教具: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我们美丽辽阔的大地上,有一处神秘之地,那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可以堪称为“世外桃源”、“人间奇景”,那就是罗布泊。

(投影罗布泊今日干涸景象)(学生见后会吃惊)我想此刻同学们会很吃惊说:“这哪是仙湖?怎么会没水呀”!是的,同学们!这黄沙漫天的戈壁滩在30年前曾是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绿洲。

那为什么在短短30年之后,罗布泊会变成沙漠了呢?让我们一同来寻找这个答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生字词,并口头解释有关词语。

萧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
戈(gē)壁裸(luǒ)露沧海桑田
2、解题:从课题来看,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这篇课文将满足我们求知的欲望。

3.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2>这“仙湖”为什么会消逝?请说说你的看法。

<3>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组内交流,教师参和倾听、指导。

5.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归纳。

三、合作、探究课文:
(一)语言探究
1.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

(提示:哪些语句使文章富有较浓的感情色彩,哪些语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2.学生交流。

明确:本文运用了对比、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大大加强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二)写法探究
1.设问: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使文章让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请结合有关内容谈。

2.学生交流。

明确:举例子、列数据。

3.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它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

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作者正是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心情。

四、拓展延伸:
1.口语训练:
假如你是一味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2.书面习作:
联系生活,谈谈你所知道的其他关于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并给有关部门写封信。

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过去的罗布泊(绿洲、仙湖)
现在的罗布泊(消亡、沙漠)
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消亡的原因(改变河道、人口激增、“四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