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昆明的雨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

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的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鸡枞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共45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共45张)

背景链接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 首 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是作者 一系列回忆昆明往事的散文中最具有代表性 的作品。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 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 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 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 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 烈故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 第二故乡。
合作探究
文章结尾再次说“我想念昆明的雨”有 什么作用?
内容:深化主题,是作者对思念的 无限回味,是对那个时光不会再来的感 叹与怅惘。
结构:照应文题和第2段内容, 收 束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合作探究
有人说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 射出了一位老人醇厚的情怀,你同意这个 说法吗?
肥大的仙人掌、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 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卖杨梅的苗族女孩、 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以及莲花池边酒店里与 友人的小酌……这些平常之物、平常之人、 平常的生活承载着作者的情感,爱得越深沉, 情感的载体就越细越小,这里淋漓尽致的表 现出一位老人的醇厚情怀,这种“以小见大” 的视角,彰显出汪老对昆明生活的热爱。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 描写),用卖杨梅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 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 怀念、爱好之情。
合作探究
“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 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 达效果?
运用了对照的手法,作者列举自己 吃过的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 梅,反衬出昆明的火炭梅好吃,表达作 者的爱好、惬意之情。
合作探究
主旨
文章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仙人掌、菌 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爱好和怀念之情, 以及对XXX、恬然的生活的留恋。

《昆明的雨》示范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昆明的雨》示范课教学课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思考探究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这句话说一半,留一半,富有余味。
思考探究
本文的题目为《昆明的雨》,为什么文章开篇却从给宁坤的画写起?
A.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了昆明多雨的特点。B.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C.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写作特色
典雅的文言词语与极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和谐地结合到一处。
精读细研
内容小结
昆明的雨
对昆明的怀念喜爱
总写——怀念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的特点
与雨有关的人、事、物
明亮
丰满
旺盛
仙人掌
各种菌子
杨梅
买杨梅的女孩子
缅桂花和木香花
为宁坤作画
与德熙去小酒馆
思考探究
思考探究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第四单元 第17课
昆明的雨
雨,是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王摩诘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苏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陆放翁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刘梦得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杜子美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同作家笔下的雨,寄托着不同的情思。
茂盛。
精读细研
1.雨引起的一点儿淡淡的乡愁2.雨中的美景让人陶醉而产情味。”那天,“我”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有怎样的情味?
精读细研
整体感知
文章写这些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这些人、事、物都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作者写这些人、事、物是从侧面写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昆明的雨(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作者描绘雨的手法和表达的情感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具体例句分析,帮助大家理解其表达效果。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雨相关的自然现象或情感体验。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短的写作练习,尝试模仿作者的笔触,描绘一种自然现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昆明的雨》是汪曾祺以其独特的笔触描绘昆明雨季的美景和情感。这种描绘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记录,更是作者对生活情感的抒发。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昆明雨季之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昆明的雨》教学难点与重点-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学生需要理解作者汪曾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昆明雨季的特点,以及这种描绘所传达的情感。
-修辞手法分析:学生应掌握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分析其表达效果。
-文化内涵体会:学生应体会到课文所反映的地域文化特色,理解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厚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并表达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鼓励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昆明的雨》这一章节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反思。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17课《昆明的雨》预习+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17课《昆明的雨》预习+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语文17课《昆明的雨》预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昆明的雨》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17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汪曾祺先生对昆明雨季的生动描绘,通过对昆明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对故土的深切眷恋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本文包括“雨的形态”、“雨的声音”和“雨的韵味”三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生字词、文学常识及修辞手法。

2. 领悟作者通过对昆明雨季的描绘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对昆明的情感。

难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雨的描绘来表现昆明的独特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预习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昆明雨季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昆明雨的好奇心。

2. 预习反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讨论课文背景知识。

3. 课文解析:a. 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b. 分析课文的写作结构,理解作者对雨的描绘。

c. 讲解重点词汇、句子,分析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进行写作练习。

6. 小组讨论:讨论昆明雨的特点,分享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昆明的雨》2. 课文结构:雨的形态——雨的声音——雨的韵味3. 重点词汇:淅沥、缠绵、清冷、湿润4. 写作手法:拟人、比喻、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雨”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2. 答案示例:我心中的雨,如同天空的泪水,滋润着大地,也滋润着我的心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汪曾祺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并掌握文章生字词、文学常识及修辞手法”。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8昆明的雨(29张PPT)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8昆明的雨(29张PPT)
2.在本篇课文中,作者是将自己对昆明生活的怀念融入了生活中琐细的事物中,那我们自身在生活中那些细碎的小事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日常,谈一谈看法。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探究二:探究写作手法《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探究一:理解作者感情
2.在本篇课文中,作者是将自己对昆明生活的怀念融入了生活中琐细的事物中,那我们自身在生活中那些细碎的小事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日常,谈一谈看法。
原因:“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体现: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文中用不少笔墨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是生长旺盛、肥大、滋润。这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昆明的雨季持续时间长、雨水均匀的特点。
探究一:走近文本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3.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为何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画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字词拼音及解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字词拼音及解释

16、昆明的雨乍 zhà:1、忽然 : 乍冷乍热。

乍暖还寒。

2、刚,起初 : 新来乍到。

3、张开,鼓起 : 乍着胆子 ( 勉强鼓起勇气 ) 。

4、姓。

辟邪 bìxi é:辟邪即避凶, ' 辟 ' 即 ' 避' ,' 邪' 即 ' 凶 ' 、' 不好 ' 。

指用佛咒等避免或驱除邪祟。

鲜腴 xi ānyú:新鲜肥美。

篱笆 l íba:用竹子、树枝、板皮、芦苇、秫秸、玉米秸或向日葵秸等编成或夹成埋在地上阻拦人或动物通行的障碍物,作用与院墙或校园周围的铁栅栏相同。

篱笆还大量地应用在菜园、场院的周围,圈在菜园周围还起到挡风作用,为蔬菜生长制造小气候环境。

南方称篱笆,北方称杖子 ( 障子 ) 。

格调 gédi ào:( 1)指风度;仪态。

(2)指文章的风格。

如:格调不高。

吆喝 yāohe: 1. 大声喊叫或叫卖 2. 呼唤 3. 大声驱赶 ; 大声驱逐 ; 喊喝牲口4. 呵斥 ; 喝叫 ; 高声喝叫着偷懒的人暮年 mùni án:晚年 ; 老年。

情味 qíngwèi :情调;意味。

苔痕 t áih én: . 苔藓滋生之迹。

密匝匝 mìzāzā:非常浓密的样子。

连绵不断 li ánmi ánbùduàn:连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也作“连绵不绝”。

张目结舌 zhāngmùji éshè: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第十六课《昆明的雨》一、重点字词注音乍【 zhà】辟邪【 bìxi é】鲜腴【 xi ān y ú】篱笆【l íba 】格调【 gédiào】吆喝【 yāo he】暮年【 mùni án】情味【 qíng wèi 】苔痕【tái hén】密匝匝【 mìz āz ā】连绵不断【li án mi án b ùdu àn】瞠目结舌【ch ēngmùji ésh é】张目结舌鸡枞【 jīc ōng】釉【 yòu】二、重点词语解释乍: 1. 忽然:~冷~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

①重视春节,不论贫富,不分地域,都有迎接新年的习 俗,表达迎春祈福的美好心愿.②有以供物迎接岁朝的 习俗,表现了人们对岁朝的虔诚.③有鲜秾的供品,也 有淡雅的清供,无论雅俗,都有以画为供的习俗.
B D
D
课后练习
1.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下面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 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 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2.“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雨浸润了古今中
外文人墨客的心,请你写出连续
3.(1)运用白描的手法,用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 了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2)“爬”“遮”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4.示例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 看近却无)
B
B
D
结构上收束上文关于家乡蜡梅的描述,引起下文对其他地 方岁朝供物的描述;内容上强调“我”家蜡梅的独特,表达 “我”对家乡春节习俗的深切感受.
C
示例一:典雅,如“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 明,是岁朝乐事”. 示例二:朴素,如“天竹我们家也有一棵,在园西墙角不知 道为什么总是长不大,细弱伶仃,结果也少”. 示例三:简洁,如“任伯年画天竹,果极繁密.齐白石画天竹, 果较疏,粒大,而色近朱红;叶亦不作羽状”.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7.昆明的雨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 2.感受作者对几十年前昆明的雨的怀念之情。 3.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 聚的特点。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描绘的昆明雨景特点;
-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感受作者的情感;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细节,提高审美情趣。
4.课文内容:
-第一部分:昆明雨的特点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对作者描绘昆明雨的细腻笔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通过具体实例来解释和演示这些手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成果展示表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课本内容,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此,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开放性的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语文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汪曾祺及其代表作;
-掌握课文生词、短语,如“淅沥”、“清新”等;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描绘景物的写作方法。
2.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昆明的地方文化,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爱护。
-能够认识到地域文化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能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思考,尝试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表达个人观点。

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共2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zōng yòu zā
鲜腴 鸡枞 绿釉 密匝匝
zhà
bìxié líba
diào

辟邪 篱笆 格调
yāo he mù
吆喝 暮年
自由朗读课文
• 文章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作者 感情,为什么?
• 我想念昆明的雨。 • 因为,独立成段,有强调作
用,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在 第一自然段,点明中心,第 二次在最后一个自然段,深 化主题。贯穿了全文,是课 文的抒情线索。
• 品析:美在人情(柔情),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 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 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了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 爱之情。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 怀人,不是思乡。
• 品析:房东送给“我”的缅桂花让“我” 心有感动,表现出房东的热情善良,表达 出作者对缅桂花的喜爱,对昆明人和昆明 雨季的怀念和感动。
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无一不跃然
纸上,如沐春风。作者用“我想念昆明的雨
”这样一条线索将这些零散的素材聚拢起来
,鲜活、立体地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明亮
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
课后拓展延伸
“昆明的雨”触发了作者对第二故 乡的思念,也请你用一句话说说阅读 《昆明的雨》后所产生的联想。
例:阅读《昆明的雨》,我联想 到了棋子湾的木棉树。
• 跳读课文段落,找出文中最 能概括昆明雨季典型特点的 是哪一句?
•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 的,使人动情的。(第5自 然段)
品读语段语句
•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圈点批注,并通 过朗读加以品味。
• 例: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 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 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 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昆明的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昆明的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昆明的雨》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昆明的雨》:
1.章节定位:本节课为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二课。
2.教学内容:
a.阅读理解:《昆明的雨》课文阅读,理解作者汪曾祺对昆明雨季的描绘与情感表达。
b.文学鉴赏: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生动描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昆明的雨》中对雨的描绘及其背后的情感。雨在文章中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作者情感的载体。这种写作手法是散文中的重要特点,它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深情。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段具体描写。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对雨的描绘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c.分析写作技巧:对比、虚实结合等写作手法的运用。
d.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能力和对细节的把握能力。
举例解释:
-重点一:学生需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雨的描绘来表达对家乡的感情,如“雨,像银针一样,密密麻麻地斜织着,给大地穿上了透明的衣裳。”这句话中,作者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示了昆明雨季的特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昆明的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雨,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雨的奥秘和作者对雨的描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雨在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不够透彻。因此,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并学会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我需要在课堂上加入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探讨、合作交流,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和使用,如“淅沥”、“潮湿”等,以便于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正确运用。
-理解并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题,明确文章通过描绘昆明雨季的特点来表达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
-学习并模仿作者观察自然、描绘景物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等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举例:课文中“雨滴打在仙人掌上,仙人掌像是穿了珍珠衣。”这里的比喻手法将雨滴比作珍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雨中的仙人掌,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创造性地使用比喻。
-难点二: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结构,并能分析这种结构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举例:文章从对昆明雨季的总体描述,到具体描绘雨中的景物,再到对雨后昆明生活的描写,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构建文章结构,使文章条理清晰。
举例:作者通过对雨中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雨中的叶子绿得发亮,花也更加鲜艳。”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学会如何通过观察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昆明的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留意过雨天的景色和心情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雨带给我们的情感和启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1)重点:学习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昆明的雨》,使学生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词语运用: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昆明”、“恰当”、“悠闲”等。这些词语在课文中具有代表性,是学生需要熟练运用的基础词汇。
(2)课文理解:学生需要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描绘,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雨的基本概念。雨是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水滴,从云层降落到地面的自然现象。它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昆明雨季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雨在实际生活中的影响,以及它如何塑造了昆明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氛围。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育学生珍惜美好生活。
4.课文重点与难点: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展开讨论,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后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适时给予指导,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教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创设更多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2)运用修辞手法:学生要学会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举例:如何引导学生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3)文化背景理解:学生需要了解昆明雨季的地域文化特点,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我国其他地区雨季的差异。
(4)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发展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昆明的雨》是一篇描绘昆明雨季的散文,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景观,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散文的基本概念、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昆明的雨》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描绘自然景观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描绘,包括雨的形态、气息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举例:课文中“昆明的雨,细细的,密密的,像牛毛,像花针”等句子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说明结构
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
喜爱、留恋、怀念等。
把握感情
我想念昆明的雨。
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
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
赏析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硕小花帽子,穿着扳尖 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 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 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 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 喜爱之情。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赞叹之情。
字词积累
鲜腴 yú 青头菌 jùn 黄焖鸡 mèn 草茎 jīng 松毛择净 zhái 炽红 chì 缅桂花 miǎn 绿釉 yòu 密匝匝 zā 花骨朵 gū
【避邪】 用符咒等避免邪祟。
【方比】 比较,对比。 【比丘尼】 俗称尼姑。
【密匝匝】 非常浓密的样子。
阅读课文,思考: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 是雨吗? 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 的看法。 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4、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 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汪曾祺
学习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 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 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 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 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 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 二故乡。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 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 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 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
己喜欢的段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
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汪曾祺先生其人
汪曾祺,1920年生,江苏高邮人,肄业于西 南联大中文系。1940年发表第一篇作品,创 作以散文、小说居多,八十年代之后,汪曾 祺的作品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中 期,他的小说《受戒》、《大淖纪事》更被 视为是“文化寻根文学”的一部分。
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 写的仅仅是雨吗?
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 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
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都与雨有着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 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 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