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反思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2)掌握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3)学会用地图和图表展示两极地区的相关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2)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学会收集、整理、分析相关信息;(3)运用地图、照片等资料,提高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提高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3)增强学生对我国极地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2)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3)学会用地图和图表展示两极地区的相关信息。
2. 教学难点:(1)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3)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2)准备地图、照片等教学素材;(3)设计教学活动和提问。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和文具;(3)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两极地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2)提问:你们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环境;(2)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掌握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讨论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4. 案例分析:(1)展示我国在北极和南极地区的科研基地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极地事业;(2)分析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问题。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极地地区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极地地区教学反思1在这节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能从图上判断出这幅图是属于南极图还是北极图,它的位置、范围、周围海洋和陆地等这部分不是太难,学生都能顺利掌握。
南北极地区判断方向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它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要结合曾经学过的地图知识和地球知识来认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体现学生读图能力的内容。
然后我让学生先从南极图开始,先认识经纬线,然后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南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并用地球仪作直观显示,得出在南极点上空是呈顺时针方向旋转,那么,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向东,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向西,然后,判断某一点的东西南北,这样,学生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来学习如何判断方向,就容易掌握了,此时在加进判断东西经度和东西半球就好掌握了。
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的能力。
判读极地地区的方向,记住“看清极点定南北,分清自转定东西,北逆南顺不能忘”。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
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有些差距,还是有老思想,感觉一堂完美的课应完成教师预设的所有内容,没有深入展开。
这些将是我以后改进的方向。
极地地区教学反思2本节课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一章《极地地区》。
本节的学习目的是认识极地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类对两极地区的利用及两极地区面临的问题。
教材通过一系列的地图、图片、文字,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种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读图技能的要求,也体现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追求。
初中地理_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二课时(第二三框)》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视听交融,动静交错”的特点,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
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断引导和指导学生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讨论、表达思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潜能得以挖掘,个性得以彰显,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两极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
2.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
3.能正确指出我国南极洲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的位置及名称。
北极地区的黄河站。
4.通过极地科考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
培养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1.对于“独特的野生动物”采取角色扮演,运用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巩固掌握的方法。
2.对于“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采取视频与讲解相结合的的策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二课时(第二三框)》学情分析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储备了关于两极的有关知识。
本学期已学习了四个大洲和四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学生积累了一些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经验,这些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将会成为学习本节的基石。
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是13---14岁,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教师应在课堂中多实施赏识教育,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要设置生动的学习情境,安排丰富的课堂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有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及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美国教育学家托利亚说过:“学习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来源和规律,这样对知识的理解是最深刻的。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在预习案中,设计三个学习任务,在探究案中设计两个问题,在观看第二个视频前又提出一个问题,第一个任务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解决。
南极和北极教案反思
南极和北极教案反思篇一:极地教案第十章极地地区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冰雪覆盖的大陆教学目标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教学难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
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谈话、阅读与讨论、分层推进的教学方法为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极地地区讲授新课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读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也可用挂图或教师画板图)。
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A、B两组,请A组同学观察“南极地区”图,B组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图10.1——北极点;图10.2——南极点)(2)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经线)(3)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以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圈表示的是纬线,且越向中心,其纬度越高)(4)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图10.1——内北外南,顺西逆东;图10.2——内南外北,顺东逆西)(5)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图10.1呈逆时针方向;图10.2呈顺时针方向)(6)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图10.1——面向南,0°经线的右侧为东经度,左侧为西经度;图10.2正好相反)(7)在北(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8)找出北(南)极圈,说明北(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初中地理_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阅读两极地区图,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并能在地图上指出北冰洋和南极洲四周的大陆和大洋,能在两极地图上辨别方向。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并能分析其成因。
3.了解两极地区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现状,认识到保护两极地区生态和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了解极地科学考察的现状,理解开展科学考察的意义,感悟热爱科学、不畏探险、勇于探险的精神。
教学重点:1.阅读两极地区图,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并能分析其成因。
教学难点:阅读两极地区图,能在地图上指出北冰洋和南极洲四周的大陆和大洋,能在两极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资料2.多媒体教学过程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能不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位置分析出极昼和极夜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激起探究的欲望设计旅行路线必备品-路线-目的地-科学考察必备品根据材料和生活经验选择必需品探究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路线小组合作画从上海出发到达目的地所经过的海、海峡等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出选择路线的理由和优缺点,并突出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
同时培养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目的地从极点判断方向和大洲大洋培养读图能力,从多种角度读图析图科学考察 1.从淡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方面考察2.中国的四个科考站和一个科学考察船从课本材料找出相关的事物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极地环境破坏播放视频说出两极地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更生动直接的指出极地破坏严重该引起重视盘点收获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方面谈收获。
对本节的小结达标检测见课件检测巩固结束语科考之旅的艰辛和科学家为大自然而不惜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险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一个特殊的地区,也是时事热点问题,对于不住宿的学生来说有条件搜集关于西亚的信息。
初中地理_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个难点!有一个简单易学的方法,大家愿不愿
意学?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给我来个赞,大拇指指
向的是北极(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这是一般定
教师演示,规
向法)手指弯曲的方向是逆时针,也就是地球自 范地球自转方向。
转的方向;大拇指倒过来指的是南极,手指弯曲
再让学生亲
的方向就是顺时针自转,也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动手画,感受自
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对比法、小组讨论法、展示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堂设计
学生活动
1、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段
学生通过观
视频,一会儿你们要给我谈一 看对极地地区产
谈看到了什么?(企鹅、冰山 生兴趣。
等)
2、我们跟着科学家一起到这 个冰雪世界,播放(昆仑站建站)视频,激发学 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就是昆仑站。它建在南极内陆的海拔最高点, 它的建成相当于一个宇宙空间站,意义非常重 大,请为我们的科学家点赞!
南极。
地区的动物的保
过渡:今天,我们跟随科学家一起都考察了什么 护和合理利用。
内容?思考(生):1、经纬度位置 2、海 陆 位 置 3、自 然 资 源
学生思考问题的 同时,体会到科学
4、气 候 特 点
家不畏艰难,勇攀
归纳整理:
科学高峰的可贵
(师生共同):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纬度最高, 精神。
跨经度 最广; 南极地区被三大洋环抱,与三大
七年级地理下册 《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运用地图,认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特点。 2)知道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3)了解两极地区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现状,认识到保护 两极地区生态和资源的重要性。 4)了解人类对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现状,感悟热爱科学、不畏艰 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反思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反思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反思今年的成长杯比赛我选的题目初一年级下册地域地理中的北极和南极地区。
说是选择到不如说是自然地轮到了这节内容,因为期中之前的内容已经上完,南极和北极地区成了必定的选择。
与前面其他地域学习比拟,这节内容是比拟难的,一是地理位置的独特以致气候特别。
二是地理位置独特引起方向识别难度加大;三是学生在平常生活中相关信息的接受比拟少,接受容纳有肯定得阻碍。
为了克服以上几个教学中的难点,经过同组老师的指点交流我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解决。
一是划分难点,一节课只讲一个难点,既围绕极地气候的形成原因和极地气候差异这一核心来讲。
在讲气候前面的地理位置和南极大陆的地形,都是与极地气候酷寒有着必定的联系,都是为了讲气候而做了铺垫。
比方,在极地位置的讲解上,需要涉及到地理上的高纬度地区,太阳斜射,气温低;而在讲南极地形时说到南极是全世界海拔X的大洲,这个会涉及到高海拔地区,海拔升高气温下降。
这样自然为讲解极地气候酷寒特征在课堂的前半局部埋了伏笔。
后半课堂中讲到气候的形成原因时,同学们思考稍有困难,我就提示道,同学们这节课前半局部就学了两点,极地的地理位置和南极大陆的地形,我们紧紧联系这两点,来考虑问题,结果同学们很快就有了答案。
其它这样安排从课程的结构上来说也是前后衔接紧凑。
二是创设情景,引入图片安排视频短片直观形象的了解极地地区。
主要是在课程的导入和难点分析前引入了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主动思考,推动了学生的认知开展,同时还是布满于教学背景中的人文背景和心理气氛。
极地动物的图片,特别是小狗们极地生存日记的播出,会引发学生感情的极大震动。
片中晶莹剔透的极地世界中,几个遗落的狗儿困难但团结互助地在极地整整度过了五个月,看起来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感人,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和极地的感情距离。
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了极地自然景观,有利于他们学习消化知识。
这节课,也有缺乏的地方,一个是有点紧张,眼观众多优秀老师听课,慌得汗流浃背,差点语无伦次。
初中地理_北极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认识南极地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
2.知道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3.了解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现状,认识到保护两极地区生态和资源的重要性。
4.了解人类对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现状,感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1.南极地区“冰雪世界”的气候特点。
2.南极地区独特的生物资源。
3.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教学难点】1.南极地区气候的成因。
2.在极地投影中判别方向。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观察南极地区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要去两极地区,必先了解南极地区(用时2分钟左右)。
一、学习了解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与独特的生物资源(13分钟)1.让学生阅读本节课学习目标。
2.学生自学课本P61-P65,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
在上图中描出南极圈在“南极地区”图上填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3.让学生合作探究,南极地区为什么比北极地区冷?4.教师通过图例,进行讲解。
南极地区气候成因。
一是海陆因素;二是冰雪覆盖,反射作用强;四是海拔高,南极大陆平均海拔在2350米,海拔高,气温低。
二、学习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20分钟左右)1.学生在了解两极地区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课本P66-P67,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
2.师生互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通过相关图片展示,教师提问:为什么要穿红色的衣服?戴什么样的风镜?带什么样的药品?为什么南极地区的房子都是悬空的?南极地区的房屋门为什么都是向内开的?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回答出:在南极冰雪世界,鲜艳的衣服便于联络和救援。
黑色的风镜可以防止雪盲。
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流感病毒不能存活,所以不需要带流感药。
南极地区的房子悬空可以减轻风的推力,使房子不易被吹倒。
房门往内开,便于屋内的人关门,因为外面风大且寒冷,向外开的门,得用力拉回来才能关上。
初中地理_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目标】1.运用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范围并总结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2.借助于图片和相关的资料,来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
3.通过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探险事件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读图并结合资料总结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环境特征,说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主要的自然资源。
2.探究北极地区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走进冰雪世界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征给出两极地区图,并呈现以下问题:1、读图说出两极地区的范围,总结两极地区的纬度特点。
2、找出北冰洋和南极洲,说出它们的特点。
3、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陆和南极洲濒临的大洋,总结两极地区的海陆分布特征。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关文字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谁先完成谁回答相关的问题,下面记录的老师给每个学生记分数。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提供下列材料,让学生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 ℃的极端最低气温。
在这样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未落到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
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
法国南极观察站曾记录过92.5米/秒的世界最高风速(12级台风的风速为33米/秒)。
南极洲的平均年降水量仅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
合作探究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原因?学生总结答案: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对南极地区酷寒原因的探究。
有些资料课本上没有需要老师添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湘教版》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导学案一、导入引言你知道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是哪里吗?是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这两个地方都是极寒之地,但却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一些知识。
二、知识概述1.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北极地区位于北极圈内,包括北极洲和周围的海域;南极地区位于南极圈内,包括南极洲和周围的海域。
2. 气候特点: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冰雪覆盖大部分时间;南极地区气候更加恶劣,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
3. 动植物资源:北极地区有北极熊、北极狐等动物,还有苔藓、地衣等植物;南极地区有企鹅、海豹等动物,植被较少。
三、进修重点1. 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和气候特点;2. 掌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动植物资源。
四、进修方法1. 观看图片和视频:通过图片和视频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景观和动植物资源;2. 阅读资料: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特点。
五、进修任务1. 观看视频《探索北极和南极》,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和动植物资源;2. 阅读《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比较》,掌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不同的地方;3. 完成《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练习册的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六、进修总结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气候特点和动植物资源。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虽然都是极寒之地,但却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
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认识,关注环境珍爱,珍爱我们的地球故里。
七、拓展延伸1. 请大家分享自己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了解,展开讨论;2. 了解更多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知识,拓展视野。
以上就是本次进修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认识。
谢谢大家!。
初中地理_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两极地区的范围和纬度位置特点。
2、运用相关图片和资料掌握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3、运用资料分析两极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及淡水资源。
4、通过了解世界各国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保护,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气候和资源。
【自主学习】一、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7-40、7-42)1、北极地区指的区域,包括、和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冰洋被、____、______ 三大洲包围,北冰洋面积约______万平方千米,它属于北极地区。
2、南极地区包括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的一部分,它属于南极地区。
二、两极地区的气候(读课本P63)1、南极地区以气候为主,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
2、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气温。
原因:南极地区以为主,北极地区以为主。
3、两极地区有大量,给船只带来巨大威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冰盖融化,造成上升,给人口稠密海波较低地区带来巨大灾难三、两极地区的资源(读课本62阅读—65页)1、动物(65页图):南极地区有、,北极地区有、、______ ,两极地区都有的动物是。
2、植物(62页阅读):南极大陆有800多种植物,主要是______、______、。
3、矿产:南极洲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陆架还有丰富的和资源。
4、淡水:冰川被称为“固体水库”,地球上68%的淡水资源以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四、两极地区的居民1、北极地区(61页):人口已接近300万,原住居民主要是人和人。
2、南极地区:没有国家与定居人口。
五、极地科学考察(课本66-67页)读图7-40、7-42,找出阿蒙森—斯科特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黄河站;【合作探究】1、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要冷得多?2、煤是深埋于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
现在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请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关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南北极反思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教学反思七年级地理下册是区域地理的学习,认识大洲、了解地区和走近国家,不同尺度范围的区域,学习思路和方法大致相同,所以新课进行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时,我遇到“被动挨打”的局面。
一、课改前课堂乏味无味。
新课伊始,我延续以往经验,先复习上一个地区《欧洲西部》,然后讲授新课,当我刚说出课题,学生便异口同声的说:“我们先学习这一地区的地理位置。
”我哭笑不得,因为学生一语中的,的确区域地理的学习就从确定位置入手,处理完这一环节后,我说:“了解了本区的位置,下面我们……”学生立刻“抢答”:“了解这个地区的自然概况,气候和地形。
”我听后有种泄气的感觉,老师的授课思路学生知道得一清二楚,学生没有探究的兴致,老师没有授课的激情,师生共同感觉课堂乏味无味。
二、课改后课堂和谐高效。
上完这节“被动挨打”的课后,我郁闷的看着课本,痛下决心,必须有所创新才能重点学习激情。
细读教材我突发灵感,两极地区和另外几个地区相比有独特性,代表动物企鹅和北极熊更是独一无二,何不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让这两种动物作为本课的“形象大使”引领学生学习,根据这一启发我对教材大刀阔斧的调整,课堂终于有了生气灵气。
三、反思中进步,进步中成长。
同一节课,采用不同的方法结果大相径庭,面对课堂我到底该怎么做?(一)打破习惯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
区域地理都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去了解,大多采用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执果索因、读图析理等等,所以当学习完大洲再到分区,学生对这一套学习模式了如指掌,从学习层面上讲,学生知道学习内容和方法这是好事,但从学习兴趣上来看,却是“坏事”,因为伴随学习区域的增多学生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所以为了不使地理学科失去学习悬念,教师必须打破惯性思维和惰性,深入了解每个地区的特点,洞察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学效果才能教学相长。
(二)走进生活,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教学反思5篇
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教学反思5篇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教学反思【篇1】1、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一些基本原理的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有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之处,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成为以后再教时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出发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发,若不及时利用教学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事过境迁而烟消云散,而后悔不已。
4记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鼓励,同时也可以拓宽教师的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5记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这节课有何收获,有哪些失误,方法上有何改进,只要及时记录,及时总结,就能在再教时有些创新,久而久之,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
教学反思《地理教学反思记什么》一文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教学反思【篇2】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
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尤其是初中生,天真烂漫的青少年时代,脆弱不成熟的心灵,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
初中地理_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案区域地理,是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的深化。
极地地区涉及学生最难掌握的极地地区的方向的判断。
对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最大的困难。
学生学习地理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地理重点培养的就是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十一二岁的孩子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
前几节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就感觉轻松许多,本节涉及经纬线及方向,对学生来说确实有困难。
本节课通过学生课堂反映和联系反馈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课标任务完成的比较彻底。
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节教材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特例,南、北极地区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区域,主要是基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教材在内容处理上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做好“特殊性”和“重要性”两篇文章。
而对于南、北极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则不单独列出,而是用“活动”的形式来展示,作为分析“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的知识铺垫。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寒冷”上。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相对于北极地区(北冰洋),南极地区(南极洲)则显得更为重要。
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活动”让学生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获得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三则材料分别对应了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的气候特征。
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
两极地区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8%,但由于距离和技术上的原因,目前几乎没有被人类利用,但将来也许是人类解决缺水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
教材中提到如果南极洲的冰川全部融化,全球洋面将上升约60米,由此可分析对世界将产生什么影响。
七年级地理南北两极地区反思材料5篇
七年级地理南北两极地区反思材料5篇七年级地理南北两极地区反思材料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教学反思模板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七年级地理南北两极地区反思材料【篇1】一学期又将过去了,我又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重新回顾这一学期,对本学期的教学反思如下: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
例如我在上《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时,在开场白中引用了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让学生猜是什么意思?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反思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反思
今年的成长杯比赛我选的题目初一年级下册地域地理中的北极和南极地区。
说是选择到不如说是自然地轮到了这节内容,因为期中之前的内容已经上完,南极和北极地区成了必定的选择。
与前面其他地域学习比拟,这节内容是比拟难的,一是地理位置的独特以致气候特别。
二是地理位置独特引起方向识别难度加大;三是学生在平常生活中相关信息的接受比拟少,接受容纳有肯定得阻碍。
为了克服以上几个教学中的难点,经过同组老师的指点交流我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解决。
一是划分难点,一节课只讲一个难点,既围绕极地气候的形成原因和极地气候差异这一核心来讲。
在讲气候前面的地理位置和南极大陆的地形,都是与极地气候酷寒有着必定的联系,都是为了讲气候而做了铺垫。
比方,在极地位置的讲解上,需要涉及到地理上的高纬度地区,太阳斜射,气温低;而在讲南极地形时说到南极是全世界海拔X的大洲,这个会涉及到高海拔地区,海拔升高气温下降。
这样自然为讲解极地气候酷寒特征在课堂的前半局部埋了伏笔。
后半课堂中讲到气候的形成原因时,同学们思考稍有困难,我就提示道,同学们这节课前半局部就学了两点,极地的地理位置和南极大陆的地形,我们紧紧联系这两点,来考虑问题,结果同学们很快就有了答案。
其它这样安排从课程的结构上来说也是前后衔接紧凑。
二是创设情景,引入图片安排视频短片直观形象的了解极地地区。
主要是在课程的导入和难点分析前引入了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主动思考,推动了学生的认知开展,同时还是布满于教学背景中的人文背景和心理气氛。
极地动物的图片,特别是小狗们极地生存日记的播出,会引发学生感情的极大震动。
片中晶莹剔透的极地世界中,几个遗落的狗儿困难但团结互助地在极地整整度过了五个月,
看起来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感人,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和极地的感情距离。
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了极地自然景观,有利于他们学习消化知识。
这节课,也有缺乏的地方,一个是有点紧张,眼观众多优秀老师听课,慌得汗流浃背,差点语无伦次。
其它就是课堂的习题练习少了点,思考的多,考察的少。
众多缺乏还得老师们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