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本册书中关于极地地区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极地地区的保护。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极地地区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课外的科普知识,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掌握极地地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地球家园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难点:极地地区的保护措施及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资源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关于极地地区的图片、视频和案例。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极熊和企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极地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极地地区的哪些知识?”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初中地理_北极地区南极地区新授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在南极洲地图上能正确指出南极洲濒临的三个大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称。
2.过程与方法:在南极洲地图上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南极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南极洲位置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2.教学难点:南极洲气候的成因。
【学习方法】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课时安排】第1课时【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目标定向】、二【学案引领,自主学习】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范围:北极地区是指南极地区包括北冰洋和南极洲的位置(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1. 学生读图7-40,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2)北冰洋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3)北冰洋跨经度多少度?2. 学生读图7-42,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南极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2)南极洲被哪三大洋环绕?(3)南极洲跨经度多少度?(4)与哪三大洲隔海相望?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两极地区地图上方向和经度的判断?(1)判断方向①北极地区:靠近北极点是向,远离北极点是向。
北极地区图上地球自转方向呈针,自转方向为,相反的方向是。
②南极地区:靠近南极点是向,远离南极点是向。
南极地区图上地球自转方向呈针,自转方向为,相反的方向是。
(2)判断东西经度在两极地区地图上,从0°经线开始,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到180°是经度,从0°经线开始,与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到180°是经度。
四【启发引导,精讲点拨】两极地区:气候研究气候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候分布)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布的是什么气候?2.极地气候有什么特点?(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考虑)3. 阅读课本P63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初中地理_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二课时(第二三框)》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视听交融,动静交错”的特点,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
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断引导和指导学生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讨论、表达思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潜能得以挖掘,个性得以彰显,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
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两极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
2.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
3.能正确指出我国南极洲的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的位置及名称。
北极地区的黄河站。
4.通过极地科考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
培养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1.对于“独特的野生动物”采取角色扮演,运用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巩固掌握的方法。
2.对于“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采取视频与讲解相结合的的策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二课时(第二三框)》学情分析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储备了关于两极的有关知识。
本学期已学习了四个大洲和四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学生积累了一些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经验,这些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将会成为学习本节的基石。
七年级的学生大多是13---14岁,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教师应在课堂中多实施赏识教育,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要设置生动的学习情境,安排丰富的课堂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有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及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
美国教育学家托利亚说过:“学习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来源和规律,这样对知识的理解是最深刻的。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在预习案中,设计三个学习任务,在探究案中设计两个问题,在观看第二个视频前又提出一个问题,第一个任务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解决。
初中地理_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阅读两极地区图,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并能在地图上指出北冰洋和南极洲四周的大陆和大洋,能在两极地图上辨别方向。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并能分析其成因。
3.了解两极地区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现状,认识到保护两极地区生态和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了解极地科学考察的现状,理解开展科学考察的意义,感悟热爱科学、不畏探险、勇于探险的精神。
教学重点:1.阅读两极地区图,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并能分析其成因。
教学难点:阅读两极地区图,能在地图上指出北冰洋和南极洲四周的大陆和大洋,能在两极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资料2.多媒体教学过程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能不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从位置分析出极昼和极夜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激起探究的欲望设计旅行路线必备品-路线-目的地-科学考察必备品根据材料和生活经验选择必需品探究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路线小组合作画从上海出发到达目的地所经过的海、海峡等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出选择路线的理由和优缺点,并突出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
同时培养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目的地从极点判断方向和大洲大洋培养读图能力,从多种角度读图析图科学考察 1.从淡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方面考察2.中国的四个科考站和一个科学考察船从课本材料找出相关的事物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极地环境破坏播放视频说出两极地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更生动直接的指出极地破坏严重该引起重视盘点收获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方面谈收获。
对本节的小结达标检测见课件检测巩固结束语科考之旅的艰辛和科学家为大自然而不惜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险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一个特殊的地区,也是时事热点问题,对于不住宿的学生来说有条件搜集关于西亚的信息。
初中地理_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个难点!有一个简单易学的方法,大家愿不愿
意学?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给我来个赞,大拇指指
向的是北极(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这是一般定
教师演示,规
向法)手指弯曲的方向是逆时针,也就是地球自 范地球自转方向。
转的方向;大拇指倒过来指的是南极,手指弯曲
再让学生亲
的方向就是顺时针自转,也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动手画,感受自
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法、对比法、小组讨论法、展示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堂设计
学生活动
1、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段
学生通过观
视频,一会儿你们要给我谈一 看对极地地区产
谈看到了什么?(企鹅、冰山 生兴趣。
等)
2、我们跟着科学家一起到这 个冰雪世界,播放(昆仑站建站)视频,激发学 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就是昆仑站。它建在南极内陆的海拔最高点, 它的建成相当于一个宇宙空间站,意义非常重 大,请为我们的科学家点赞!
南极。
地区的动物的保
过渡:今天,我们跟随科学家一起都考察了什么 护和合理利用。
内容?思考(生):1、经纬度位置 2、海 陆 位 置 3、自 然 资 源
学生思考问题的 同时,体会到科学
4、气 候 特 点
家不畏艰难,勇攀
归纳整理:
科学高峰的可贵
(师生共同):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纬度最高, 精神。
跨经度 最广; 南极地区被三大洋环抱,与三大
七年级地理下册 《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运用地图,认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特点。 2)知道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3)了解两极地区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现状,认识到保护 两极地区生态和资源的重要性。 4)了解人类对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现状,感悟热爱科学、不畏艰 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初中地理_北极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认识南极地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
2.知道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3.了解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现状,认识到保护两极地区生态和资源的重要性。
4.了解人类对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现状,感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1.南极地区“冰雪世界”的气候特点。
2.南极地区独特的生物资源。
3.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教学难点】1.南极地区气候的成因。
2.在极地投影中判别方向。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观察南极地区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两极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要去两极地区,必先了解南极地区(用时2分钟左右)。
一、学习了解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与独特的生物资源(13分钟)1.让学生阅读本节课学习目标。
2.学生自学课本P61-P65,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
在上图中描出南极圈在“南极地区”图上填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3.让学生合作探究,南极地区为什么比北极地区冷?4.教师通过图例,进行讲解。
南极地区气候成因。
一是海陆因素;二是冰雪覆盖,反射作用强;四是海拔高,南极大陆平均海拔在2350米,海拔高,气温低。
二、学习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20分钟左右)1.学生在了解两极地区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课本P66-P67,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
2.师生互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通过相关图片展示,教师提问:为什么要穿红色的衣服?戴什么样的风镜?带什么样的药品?为什么南极地区的房子都是悬空的?南极地区的房屋门为什么都是向内开的?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回答出:在南极冰雪世界,鲜艳的衣服便于联络和救援。
黑色的风镜可以防止雪盲。
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流感病毒不能存活,所以不需要带流感药。
南极地区的房子悬空可以减轻风的推力,使房子不易被吹倒。
房门往内开,便于屋内的人关门,因为外面风大且寒冷,向外开的门,得用力拉回来才能关上。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主要介绍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特点、气候条件、动植物资源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培养对地球不同地区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掌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气候变化原因。
-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及其保护措施。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工具获取地理信息。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地球多样性的尊重和关爱。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气候变化原因。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及其保护措施。
2. 教学难点:-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原因。
-分析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及其保护措施。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对于地理概念和地图阅读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幅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在哪里吗?它们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激发他们对这两个地区的思考。
第二环节:呈现地理信息-教师展示地图,指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并解释其地形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特征,比如北极地区是一个被水围绕的冰雪世界,而南极地区则是一个被陆地包围的冰雪世界。
第三环节:探究气候条件-教师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气候条件的图片和图表。
初中地理_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两极地区的范围和纬度位置特点。
2、运用相关图片和资料掌握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3、运用资料分析两极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及淡水资源。
4、通过了解世界各国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保护,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气候和资源。
【自主学习】一、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7-40、7-42)1、北极地区指的区域,包括、和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冰洋被、____、______ 三大洲包围,北冰洋面积约______万平方千米,它属于北极地区。
2、南极地区包括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的一部分,它属于南极地区。
二、两极地区的气候(读课本P63)1、南极地区以气候为主,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
2、南极地区较北极地区气温。
原因:南极地区以为主,北极地区以为主。
3、两极地区有大量,给船只带来巨大威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冰盖融化,造成上升,给人口稠密海波较低地区带来巨大灾难三、两极地区的资源(读课本62阅读—65页)1、动物(65页图):南极地区有、,北极地区有、、______ ,两极地区都有的动物是。
2、植物(62页阅读):南极大陆有800多种植物,主要是______、______、。
3、矿产:南极洲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陆架还有丰富的和资源。
4、淡水:冰川被称为“固体水库”,地球上68%的淡水资源以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
四、两极地区的居民1、北极地区(61页):人口已接近300万,原住居民主要是人和人。
2、南极地区:没有国家与定居人口。
五、极地科学考察(课本66-67页)读图7-40、7-42,找出阿蒙森—斯科特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黄河站;【合作探究】1、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要冷得多?2、煤是深埋于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
现在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请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关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关于地球上最寒冷的两个地区的介绍。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图表,生动地展示了这两个地区的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大,但对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针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知识较为陌生。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气候等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有利于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2.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提高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图表和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2.难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个地区的风貌。
2.资料分析: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认识,提高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准备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展示。
2.视频资料:准备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视频资料,用于呈现和拓展。
3.资料卡片:准备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资料卡片,用于操练和巩固。
4.案例分析:准备相关案例,用于讨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个地区的风貌。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反思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反思在教授“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这一课程内容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
这一主题对于学生理解地球的两极环境、气候特点、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在课程导入方面,虽然我试图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图片和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可能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方向上不够明确,导致部分学生在一开始的学习中有些迷茫,没有迅速进入到积极探索的状态。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对于北极和南极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等基础知识的讲解,我认为讲解得较为清晰和透彻。
然而,在涉及到一些较为复杂的科学概念,如极地的环流、冰盖的形成与变化等,可能由于没有运用足够生动和形象的例子,部分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
小组讨论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思考能力,但在组织和引导方面还存在不足。
有时个别小组讨论偏离了主题,而我没有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影响了讨论的效果和效率。
案例分析部分,所选取的案例可能不够典型和具有代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的优势,使得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课堂互动方面,我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发言,但发现部分学生仍然比较害羞和缺乏自信,参与度不够高。
这可能与我营造的课堂氛围还不够宽松和民主有关,也可能是我在提问方式和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技巧上还有待提高。
对于教学资源的运用,除了教材和网络上的图片、视频资料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和挖掘更多的实地考察资料、科研报告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同时,也应该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在教学评价方面,虽然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了解,但评价方式还不够多元化和全面。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南北两极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新奇,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北极和南极的特点。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上五大洲、四大洋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北极和南极地区的特殊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自主探究北极和南极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极和南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认识两极地区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极和南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2.难点:北极和南极的特点及其差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两极地区的特点;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2.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3.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五大洲、四大洋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北极和南极的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总结两极地区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例如:“北极和南极的气候有何不同?它们分别有哪些自然资源?”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初中地理_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案区域地理,是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的深化。
极地地区涉及学生最难掌握的极地地区的方向的判断。
对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最大的困难。
学生学习地理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地理重点培养的就是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十一二岁的孩子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
前几节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就感觉轻松许多,本节涉及经纬线及方向,对学生来说确实有困难。
本节课通过学生课堂反映和联系反馈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课标任务完成的比较彻底。
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节教材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特例,南、北极地区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区域,主要是基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教材在内容处理上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要求,努力做好“特殊性”和“重要性”两篇文章。
而对于南、北极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则不单独列出,而是用“活动”的形式来展示,作为分析“自然环境的特殊性”的知识铺垫。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寒冷”上。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相对于北极地区(北冰洋),南极地区(南极洲)则显得更为重要。
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活动”让学生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获得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三则材料分别对应了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的气候特征。
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
两极地区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水资源的68%,但由于距离和技术上的原因,目前几乎没有被人类利用,但将来也许是人类解决缺水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
教材中提到如果南极洲的冰川全部融化,全球洋面将上升约60米,由此可分析对世界将产生什么影响。
初中地理_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学生在七年级下册所学习的内容,学生在七年级上册曾经接触过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训练,但学生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空间思维能力还是比较弱,《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情况学生有一些了解,也有学习兴趣,但所知知识比较琐碎。
效果分析本节课以最新的新闻导入新课,并以新闻作为线索,将教材顺序按思路进行调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南极地区,北极地区采用对比学习法。
对于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洲和大洋,用了比较多的时间,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了更多的判断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判断方法。
对于南极地区的方向判断,采用自己录制的微视频进行讲解。
另外,用了15分钟进行分层次习题训练,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并巩固所学知识,效果较好。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了解地区的最后一节,学生可以运用学习其它地区的方法来学习本节,但又不完全相同。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冰雪世界南极洲和北冰洋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点、丰富的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以及科学考察等内容。
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地区全部是陆地,北极地区全部是海洋B.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即使暖季也非常寒冷C.北极地区虽然气温比南极高,但降水却比南极少很多,风速也比南极大D.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而且出现的日期相同2、有关南极地区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洲冰雪覆盖,降雪特别丰富B.南极洲出现极夜现象时,我国正处在夏季C.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方位于南极洲D.南极地区的气温比北极地区更寒冷3、下列围绕北冰洋的大洲,正确的一组是()A.大洋洲、欧洲、北美洲B.非洲、亚洲、北美洲C.北美洲、亚洲、欧洲D.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4、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北极地区都有长期定居人口B.南、北极地区都有大批极地野生动物C.南、北极地区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D.南、北极地区都有中国设立的科学考察站5、北极圈附近的土著居民们发现太阳终日挂在天边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目标】1.运用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范围并总结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2.借助于图片和相关的资料,来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
3.通过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探险事件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读图并结合资料总结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环境特征,说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主要的自然资源。
2.探究北极地区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走进冰雪世界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征给出两极地区图,并呈现以下问题:1、读图说出两极地区的范围,总结两极地区的纬度特点。
2、找出北冰洋和南极洲,说出它们的特点。
3、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陆和南极洲濒临的大洋,总结两极地区的海陆分布特征。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关文字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谁先完成谁回答相关的问题,下面记录的老师给每个学生记分数。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提供下列材料,让学生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196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 ℃的极端最低气温。
在这样的温度下,将一杯热水向空中泼洒,水还未落到地面就被冻成了冰粒。
南极洲是世界上风力最大和风暴最多的地方,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
法国南极观察站曾记录过92.5米/秒的世界最高风速(12级台风的风速为33米/秒)。
南极洲的平均年降水量仅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
合作探究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原因?学生总结答案: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对南极地区酷寒原因的探究。
有些资料课本上没有需要老师添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
两极地区的居民给出图片:北极地区居住的人口达到300有无长居人口更能看出一个万人,原住居民为因纽特人和拉普人。
而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地方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丰富的自然资源淡水资源给出图片:阅读课本P63正文和“海上冰山”和“南极冰盖”,说出两极地区有丰富的什么资源?如果这里的冰雪随着全球的气温升高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60米,这将给沿海地区带来什么影响?由“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说说冰山的危害。
看图说出答案,学生们对“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很感兴趣,回答问题时也很积极。
联系生活中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矿产资源请同学们看P61北冰洋和P62南极洲的阅读材料,说出两极地区还有哪些资源?思考:煤是深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现在人们却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丰富的煤炭资源,运用大陆漂移假说的有关观点解释这一现象?学生根据提示很快说出两极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便于学生回答问题。
生物资源给出两极地区的主要动物图片。
让学生说出它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总结两极地区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如何保护极地动物。
增强学生们的爱心,使他们的感情得以升华。
们的名字并总结两极地区还有哪些资源。
说出极地动物有哪些特点?给出几种对待极地动物的做法让学生说出对与错,并引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来保护极地动物。
三、极地探险及科学考察给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P66—P67正文与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有多少的国家来两极地区建科考站?应该学习探险家和科学家的什么精神?我国在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分别建立了什么科考站?找到我国的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黄河站,看看哪些有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给出泰山站资料要求学生把泰山站标在图上相应的位置。
给出雪龙号出发的时间和回来的时间来思考:我国为何12月—次年的2月对南极进行科考?总结给出表格,让学生汇总自己所学内容。
学生梳理自己所学内容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练习巩固1. 南极洲的地理特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B.平均海拔具七大洲中的第二位 C.目前唯一没有人居住的大洲D.长城站和中山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2. 南极的代表性动物是() A.企鹅B.海豹C.北极熊D.海狮3. 下列不是濒临南极洲的大洋是()A. 太平洋B.印度洋C. 大西洋D.北冰洋4. 世界上淡水最丰富的大洲是()A. 亚洲B.拉丁美洲C. 欧洲D.南极洲5. 去南极地区探险考察的最佳时间是()A.12—次年2月B.3—4月C. 11—12月D. 6—8月迅速的,读问题并回答问题,学生争相回答。
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课。
6.读图题:1、 A 洋 B 岛C 洲D 站2、 E洲 F 洋G站个人反思这堂课上下来我个人感觉很轻松,不像原来满堂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由于课堂内容比较多,关于两极地区方向的判断我没有讲,但这部分内容已经在上册讲过,我会抽时间还得再复习一下。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知道如何去剖析一个分区的具体情况,但因为两极地区是我们日常生活所不能直接接触到的,是一个神秘之地,学生们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很好奇,也急于了解它与其它分区的不同之处。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效果分析1、从课堂效果来说:课堂上学生们非常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老师引导到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
2、从练习巩固上来说:学生们抢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行动快速,答案准确。
3、从小组得分情况来看:组名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得分30分20分40分30分10分30分20分30分40分20分三组和九组的学生回答问题更积极、更准确、合作效果最好,组长领导的好。
五组分数最低,只是个别同学在回答问题、答案不准确、行动速度慢,有些学生只是观望而不思考、不积极、合作效果差、组长领导不利。
二组、七组、十组的分数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
4、从教学目标来说:教学活动实现了教学目标。
5、从教学重难点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紧扣重难点,题的数量、难度、时间的长度都围绕着重难点进行设计。
6、从主讲教师来说:举止大方、语音洪亮、语速适中、引导到位、7、从场地来说:教室宽敞、隔音效果好,影像清晰,环境好。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效果检测1. 南极洲的地理特点正确的是()A.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B.平均海拔具七大洲中的第二位C.目前唯一没有人居住的大洲D.长城站和中山站都有极昼极夜现象2. 南极的代表性动物是()A.企鹅B.海豹C.北极熊D.海狮3. 下列不是濒临南极洲的大洋是()A. 太平洋B.印度洋C. 大西洋D.北冰洋4. 世界上淡水最丰富的大洲是()A. 亚洲B.拉丁美洲C. 欧洲D.南极5. 去南极地区探险考察的最佳时间是()A. 12—次年2月B. 3—4月C. 11—12月D. 6—8月6. 读图题:1、 A 洋 B 岛 C 洲D 站2、 E 洲 F 洋 G 站 利用这种方式:学生:迅速地读问题并回答问题。
老师:引导、鼓励学生回答。
课堂: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并巩固自己所学内容。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观评记录授课时间 5 月 25 日下 午第4 节 班级 七年级 3班 授课教师听课人段凤华学科地理累积分数 95分课题第二章 了解地区第三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评估项目 分数分配 评估要素 得分 教学目标105 目标明确5 103 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3 2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 2 教学内容 309 观点正确、知识点到位8 28 9 层次清楚、过程合理、衔接得当 7 9 重点难点处理得当9 3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结合的好。
3《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观评记录《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前面四个分区之后的最后一个分区,其自然环境相对于其他分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个人抢答问题等组织学生讨论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及研究精神,并意识到极地地区对全球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主要的资源以及极地科考,针对不同的内容我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课后反思这堂课上下来我个人感觉很轻松,不像原来满堂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由于课堂内容比较多,关于两极地区方向的判断我没有讲,但这部分内容已经在上册讲过,我会抽时间给同学们在复习一下。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课标分析这一部分课标的要求是: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和河流,对这些内容的概括早在学习大洲的时候已经学过,但针对两极地区又有什么特殊性呢?南极有丰富的资源,这刺激了各国加快对两极地区的科考,但环境问题又出来了,如何做到科学科考,是我们学习这一部分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