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教学案例及分析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教学案例及分析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教学案例及分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教学案例及分析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板书:20穷人)(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

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2.检查自学情况(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桑娜渔夫(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

(很善良)板书:善良学生谈谈还读懂了什么?(教师随机板书)(3)本文写作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三)学习第一段1.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

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①感受到桑娜家境贫困、生活艰难。

从“补”、“破帆”、“勉强填饱肚子”、“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艰难。

②感受到桑娜勤劳能干。

引导学生说出“温暖与舒适”指的是什么?“温暖”指炉火未熄,与室外的寒风呼啸相比而言:“舒适”指地面干净、食具发亮,孩子们安静地睡着,这是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的处境相比而言。

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③体会到桑娜内心很善良,从“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等处可以看出。

)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穷人》说课稿(15篇)

《穷人》说课稿(15篇)

《穷人》说课稿(15篇)《穷人》说课稿1一、说教材:《穷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组第9课,作者是俄国被誉为文坛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本课思想内容有两个重点:1、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赞颂穷人富于同情心、热心助人的美德。

但是这一课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远,如何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__思想感情,与文本、与作者、与文中人物对话,并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促进对文本的认识呢?在深入钻研课本,了解单元的训练目标后,我把着眼点放在让学生独立阅读,从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感受作品中蕴含的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并由课文的内容想开去,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从中学习__的表达方法。

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并深刻理解穷人夫妇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

因此,在本课中,我准备抓住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这条情感线索,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__的内涵。

三、说学法: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在直接、整体的触摸语言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蕴含的内在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引导学生从文本读进去,想开去,用“心理视线”的方法读书,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智力受到启迪,并受到美的熏陶。

以此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穷人》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穷人》是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课文,学习本组课文,要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的情感。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生活的悲惨,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本课的设计从“读、悟、写”三个板块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抓住本课心理活动的训练点,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并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描述画面,进入情境文章开始,托尔斯泰就把我们带到海边。

海上正起着风暴,没有月亮,外面又黑又冷,我们仿佛看到了这狂风怒吼、波涛轰鸣的夜晚。

就在这样一个夜晚,我们走进了桑娜和西蒙家中,请你找到文章中对这两个家庭描写的语段,自由朗读,想一想,呈现在你面前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1、桑娜家的画面。

配文字投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餐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2、西蒙家的画面。

配文字投影: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说课稿版2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说课稿版2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说课稿版2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选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是我国现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穷人脸上的故事,通过描绘穷人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的善良品质,让学生感受到穷人的艰辛,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二. 学情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对象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穷人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穷人的生活,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穷人的艰辛,培养爱心和同情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穷人的生活状况,感悟穷人的善良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穷人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穷人的生活状况,引出本课课题;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和事件;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画出的人物和事件,分享感受;4.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穷人的生活状况和善良品质;5.情感体验: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文中的穷人,体会他们的艰辛和善良;6.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如何关爱穷人;7.总结全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关爱穷人的重要性;8.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穷人生活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文穷人说课稿

课文穷人说课稿

课文穷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穷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读者感受到穷人生活的艰难和他们善良的心灵。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有限,对于文中穷人的生活困境和内心世界可能理解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对善良、正义的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体会作者通过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穷人生活的艰难和他们善良的品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人物的情感,体会文章的主题。

2、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14《穷人》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4《穷人》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4《穷人》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课文为《穷人》。

《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讲述了渔夫一家在贫困中依然保持善良和仁爱,展现了人性的光辉。

本节课旨在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是通过学习《穷人》这篇课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具体来说,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渔夫一家的生活困境,感受他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善良和仁爱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道德感。

同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此外,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人。

三、学情分析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针对《穷人》这篇课文的学生学情分析:1. 学生层次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和句型等。

在阅读理解方面,他们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但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隐喻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在分析解读能力方面,他们能够对文章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进行初步分析,但对于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思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设计《〈穷人〉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穷人》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1.1 重点知识点- 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例如文中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描写,“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处心理描写细腻地表现出桑娜内心的矛盾与善良,她一方面担心丈夫的反应,一方面又出于善良的本能收留了孩子。

- 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文章开头“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既烘托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衬托出屋内的温馨,形成鲜明对比,也暗示了桑娜一家虽贫穷但充满爱的家庭氛围。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但对于这篇文章深刻的社会背景以及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汹、涌”等生字词。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情节。

- 体会文中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善良品质,培养学生同情弱者、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善良。

- 学习文中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例如在分析桑娜的善良品质时,引导学生关注她的心理活动描写,如“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段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担心丈夫的不满但又无法舍弃孩子的善良。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生活的悲惨,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穷人》这篇课文的思想内容体现在:第一,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但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可以从文中感受到。

第二,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

但文中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该教学设计尽可能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做到读写相结合。

利用板块式教学,从“读、悟、写”三个板块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2.抓住人物外表、内心的语句描写,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体会作者对沙俄时代穷人悲惨生活的同情和对穷人美好品质的赞扬。

【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练习、重点语句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人物内心描写的语句。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以“读”导入课件演示(按课文填空)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丈夫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桑娜听着和,感到。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名校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名校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名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本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阿Q在受到封建社会压迫的情况下,为了生活,不得不向权贵低头,最终走向堕落的故事。

这篇课文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弱者在社会上的无奈和悲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小说类的文章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鲁迅的作品还比较陌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深层次的含义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主,帮助他们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的作品风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作品的魅力,理解文章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阿Q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所揭示的封建社会问题,理解鲁迅的作品风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小说音频、视频资料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鲁迅的简介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鲁迅的作品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分析讨论: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文章所揭示的封建社会问题。

5.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对主人公阿Q的同情和感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所揭示的封建社会问题。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桑娜和渔夫在恶劣的天气下,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一个孤儿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展示了桑娜和渔夫的善良品质,以及他们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这篇课文的主题深刻,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穷人的艰辛生活,感受到善良和美好的品质,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

同时,这篇课文也涉及到一些社会问题,如孤儿的生活状况,以及穷人的生存困境等,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关注这些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写作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在道德观念方面,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他们可以理解和认同课文中所展示的善良和美好的品质。

同时,他们也对社会问题有一定的关注和思考,可以通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关注和思考这些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穷人的艰辛生活,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关注和思考社会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展示的善良和美好的品质,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和写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选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是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寒冷的夜晚,桑娜和渔夫收养了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展示了桑娜夫妇的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传达了人间的真爱和温暖。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有一定的基础。

但课文中的是一些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如“渔夫女人的心跳得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等,需要我们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去理解和感悟。

同时,学生对穷人生活的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我们通过课文的解读,让学生体会到穷人生活的艰辛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桑娜夫妇的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词难句,感悟桑娜夫妇的美好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情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穷人的生活环境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穷人的生活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4.讲解课文: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感悟桑娜夫妇的美好品质。

5.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穷人的理解,以及穷人生活的艰辛。

6.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六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六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六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教材分析:课文《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那,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两个小孩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渔夫和桑那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学情分析:课文离学生现实生活相差较远,学习本文,重点是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目标: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初步领悟课文运用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感受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他们勤劳、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作品及思想性;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桑娜一家的生活现状等。

文章的细节描写以及多种方式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尤其感人之深,本设计对此给予了特别关注,试图通过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场景,抓住感人的细节反复读书,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激发起对穷人及其美德的敬意。

教学过程一、理解桑娜的心情初读9---11段1、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板书:忐忑不安)2、谁来读9——1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指名说。

3、如果按照先后顺序,应该是——(学生交流)出示:①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②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③这是闹着玩的吗?④他会说什么呢?指名读。

思考: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4、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

这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混乱。

谁来读这个词,读出忐忑不安的心情来。

5、再读9——11自然段。

你又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忐忑不安”?(神情激动,惊,沉思)忐忑不安就是心里慌张、不安。

6、你能把9——11自然段读出忐忑不安的感情来吗?(自己先练读——指名读)7、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为什么?你读懂了什么?(省略号。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是其中的一部分。

课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列夫·托尔斯泰在童年时期的一次经历,通过他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中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俄国社会的现实情况,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艰辛生活,培养对穷人的同情心,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小说类的文章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课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子较为复杂,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俄国历史和社会状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穷人有一定的同情心,但对于如何关爱穷人和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还缺乏深入的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穷人生活的艰辛,培养对穷人的同情心和关爱意识,认识到贫富差距的存在,思考解决办法。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课文的大意,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穷人的艰辛,培养关爱穷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穷人的艰辛,培养关爱穷人的情感。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14《穷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4《穷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案一、课程标准要求-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 主要内容:课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先后描写了桑娜的家境贫困、桑娜的忐忑不安、渔夫的归来以及两人共同做出收养决定的过程。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 难点:体会桑娜内心矛盾的复杂心理,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目标1. 会写“汹、涌”等14 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 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3.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 展开想象,续写故事。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 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的美好品质。

- 学习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2. 难点深入理解桑娜内心矛盾的复杂心理,体会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关于贫困家庭生活的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氛围。

2. 提问:同学们,当你看到这样贫困的生活场景时,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么做?(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2024《穷人》说课稿范文

2024《穷人》说课稿范文

2024《穷人》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给同学们讲解的内容是《穷人》,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内容。

一、说教材1、《穷人》是2024年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贫富差距问题并了解了一些贫困地区的背景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中学语文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贫困问题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穷人的生活困境,了解贫富差距的形成原因。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穷人的生活困境,了解贫富差距的形成原因。

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通过情感和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我将采用教法:情感教育法,实践体验法;学法是: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素材,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情感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我将通过一个小视频展示一位穷人的生活情况,让学生感受到穷人的困境和生活艰苦。

接着我会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见过或听说过类似的故事?你们对贫困问题有什么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初步认识和观点。

环节二、文本呈现,引导学生思考。

我将给学生分发阅读材料《穷人》,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主人公遇到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学生的讨论,可以激发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角度。

环节三、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我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贫富差距是如何形成的?穷人应该得到怎样的帮助?每个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向其他小组进行展示和交流。

14《穷人》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4《穷人》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穷人》教案目录《穷人》教案 (1)一、教材分析 (2)二、学情分析 (3)三、教学方法 (4)四、教学目标 (4)五、教学重点 (5)六、教学难点 (5)七、教学准备: (5)八、教学过程 (5)九、教学反思 (13)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穷人》是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选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集。

该课文通过描述桑娜和渔夫这对贫穷夫妇在寒风中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展现了沙俄时代下穷人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内心的善良和伟大。

全文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穷人的困境和他们的美好品质。

(二)教材内容分析1.课文结构课文共27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述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去探望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两个孤儿。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归来,得知西蒙去世,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2.主题思想课文通过讲述桑娜和渔夫收养孤儿的故事,反映了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同时赞美了他们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3.写作特色1)课文在环境描写上独具匠心,通过描写恶劣的天气、简陋的住房、贫困的生活条件等,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穷人的困境。

同时,环境描写也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2)课文在人物塑造上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通过桑娜的犹豫、矛盾、不安等心理活动,真实地展现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她的性格和品质。

4.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品质;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抓住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深刻主题。

(三)教学建议1.注重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和人物特点。

14 穷人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4 穷人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14穷人》一、教材分析《穷人》一课,选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以其深刻的情感描绘和细腻的心理刻画著称。

本文通过讲述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在自家生活已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仍毅然决然地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展现了穷苦人民在困苦中相互扶持、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材旨在通过这一感人至深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人性的光辉,同时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对话及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共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文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但对于深层次的人物心理分析、社会背景理解及作者写作手法的运用等方面,仍需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因生活经历有限,难以完全体会文中人物在极端贫困下的抉择与坚持,需通过情境创设、讨论交流等方式加深理解。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识别并理解文中关键语句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学习并运用环境描写、心理刻画等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人性美好的向往,培养学生在困境中相互帮助、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学生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同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从渔夫和桑娜夫妇的思想和言行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

五、教学难点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世界,去品读一篇经典之作——《穷人》。

在这个故事中,没有华丽的宫殿,没有显赫的贵族,有的只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以及他们之间那份朴素而真挚的情感。

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心灵之旅。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老师: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穷人”这个词,通常会让你们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倾听并适时引导,如:贫困的生活条件、艰辛的劳动、可能的苦难等。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优秀教学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优秀教学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14《穷人》优秀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穷人》这篇课文,出自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在沙皇统治时期,渔夫和桑娜夫妇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们善良、乐于助人,为了帮助邻居,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到渔夫和桑娜夫妇的善良品质,培养自己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在情感体验、道德观念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刻体会渔夫和桑娜夫妇的善良品质,从而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感激”造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渔夫和桑娜夫妇的善良品质,培养自己乐于助人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受渔夫和桑娜夫妇的善良品质,培养自己乐于助人的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图片展示沙皇统治时期的俄罗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深入分析渔夫和桑娜夫妇的善良品质,体会他们的道德观念。

《穷人》教学设计(通用20篇)

《穷人》教学设计(通用20篇)

《穷人》教学设计(通用20篇)《穷人》教学设计(通用2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穷人》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穷人》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简析:《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

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特别是用多种方式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有直接心理描写,又有间接心理描写;既有错觉、幻觉的运用,又有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感人至深。

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从内容中想开去,让学生在深挖文本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做到入情入境。

二、教学对象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而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作者这种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于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揍打、魁梧、倒霉、后脑勺、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的能力。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目标:在阅读中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范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一篇小故事《穷人》,该故事是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小品文。

通过这篇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穷人是如何奋斗和面对困难的。

同时,通过对比穷人和富人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贫富差距的存在以及珍惜当下的生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掌握文章中的词汇和句子,了解文章的文字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理解并分析文章中的内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阅读故事了解到穷人勤劳、坚韧的精神,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关心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思考和想象的能力,了解穷人的生活。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故事对比,体会穷人勤劳、坚韧的精神,并引发学生思考贫富差距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幅穷人和富人的图片,让学生自由讨论两者的区别,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贫富差距?2.预习新课:让学生先预习故事《穷人》,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故事中的内容。

3.阅读故事:学生开始阅读故事《穷人》,学生可以轮流朗读故事中的段落,教师在旁边辅助。

4.理解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些基础问题,如:故事的中心是什么?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5.分析故事: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故事中展示出的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距,在生活中,贫富差距是怎么形成的?6.思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人会穷?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贫富差距?7.感悟故事: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故事的主要教导,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并关心弱势群体。

8.拓展活动: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根据故事内容编写与之相对应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

9.课堂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自己感悟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穷人是如何奋斗和面对困难的,了解到贫富差距的存在以及珍惜当下的生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人》教材分析
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这篇小说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故事是围绕桑娜,特别是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展开的。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这一部分的描写交待了三个要点:一是故事发生的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穷困的家庭环境;二是介绍了人物——勤劳善良的桑娜和她的丈夫;三是渔夫为了一家人正在海上打鱼,与风浪搏斗。

这三点使读者看到了穷人渔夫一家的生活现状,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同时与后面故事的发展,与人物的精神、品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这部分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第3—6自然段)桑娜走出家门想看看灯塔和丈夫的渔船,但什么也没看见。

这时她想起了生病的西蒙,便推门进去看望。

这里初步展现了桑娜同情别人的善良心地。

第二层(第7、8自然段)写桑娜发现西蒙死了,决定把两个孤儿抱回家。

这部分对西蒙家环境的描写和对死去的西蒙和两个孩子的描写,一方面写出了另一家穷人更为凄惨的家境,一方面写出桑娜饱含深情决定把孩子抱回家,“她的心跳得厉害”“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就进一步表现了桑娜的淳朴与善良。

第三层(第9—11自然段)写桑娜回到家里内心忐忑不安,但为了收养两个孤儿,她不顾付出任何代价,甘愿做出一切牺牲。

从“他会说什么呢”到“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这一大段的心理描写,表明桑娜内心活动是复杂的:一方面是考虑丈夫能不能同意她抱回两个孩子——“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一方面是惦念丈夫,希望他平安归来,可又怕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对他说;再一方面是下定决心收养了两个孩子。

这些心理描写使桑娜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真实感人。

这一层中,连续用了七个省略号,主要是表明思路的断断续续和思考内容的变换。

有的省略号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如,第一个省略号“……是他来啦?”省略了桑娜听到门口有什么响动,于是想到“是他来啦”。

第二个省略号则省略了她往门口看了看这个动作,然后得出结论:“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他会揍我的!”原来是那样焦急地盼望丈夫回来,现在又担心他回来发现两个孩子后会不同意收留,这第三、四个省略号表现出桑娜此时矛盾的心理。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个省略号表示桑娜下定决心,愿意承
担一切。

深人体会这些省略号的意思,想象当时的情境,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当时的心理。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了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这部分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第12—20自然段)写渔夫回来了,给桑娜讲述海上捕鱼的艰险。

说明出海打鱼随时都有丧生的危险,也预示着他们收养两个孤儿后,生活会更艰难。

第二层(第21—27自然段)写桑娜把西蒙死了和两个孤儿的情况告诉了丈夫,渔夫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这一层侧重描写渔夫。

通过他的神态、动作、语言,表现他正直豪爽和关心他人胜过自己的善良的心地。

他首先想的是两个孤儿:“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他也想到了自家的困难,但是他决心承担起来:“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课文的结尾耐人寻味。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此时,丈夫和自己想到一起了,桑娜如释重负,外表平静而内心激动。

因此,平静而欣喜地吐出那样的话,做出那样的动作“在这里啦”的“在”字是语句的重音所在,它饱含着桑娜“一块石头落了地”的轻松心情和“你不用催了,我已经这样做了”这样的潜台词。

至此课文所讲的渔夫和桑娜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有了结果,但使人感到故事没有结束。

这是因为课文结尾发人深省,人们继续关心着渔夫、桑娜及七个孩子今后的命运……
选编本文的目的:使学生通过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是怎样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了解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到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课后有4道练习题。

第1题要求把握课文的内容;第2题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对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话的描写要多读,从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对人物做出评价;第3题是体会省略号的作用;第4题读写词语。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课文的内容,能比较正确地评价人物;难点是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认识穷苦人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