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信息技术下的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信息技术下的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2、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
3、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
4、机关档案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5、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方法分析
全文总字数:17958 字
篇一:信息技术下的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信息技术下的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摘要: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对补充课堂教学不足、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海量的网络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环境自带的强大的交互、对话、协作功能给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英语;自主学习
1引言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高职英语课程兼具人文性、应用性和工具性,除了必要的语言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生个人素养提升和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然而,想要实现这一点,仅靠有限的英语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
的,对绝大多数英语基础较弱的高职学生而言,提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改善英语学习的必由之路。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亟需广大英语
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本文笔者结合自身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经验,在简要解读“自主学习”涵义和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的基础上,就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粗浅看法,以期与一线英语教师共同探讨。
2“自主学习”理论涵义解读
自主学习理念于20世纪就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981年霍莱克(HenriHolec)最早将“自主学习”概念迁移至外语学习领域,霍莱克将其定义为“能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theabilitytotakechargeofone'sownlearning)”。
他指出,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自然途径或专门系统学习才能形成,霍莱克的定义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1]。
紧随其后,以迪金森(Dickinson)等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和我国学者韩清林、陈永清等也相继就“自主学习”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尽管关于“自主学习”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各有不同,似乎让人感觉无所适从,我们必须认识到“自主学习”是一个庞大的课题,不同学者的观点有不同的侧重,但总体而言,它关注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学生树立自我建构理念,强调学习过程中自我规划、管理、调节、反馈、评价。
3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3.1补充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
(1)由于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影响,教师在课堂的中心地位被过度强调(如学习内容、学习进度、成绩评价均由教师主导),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被不同程度忽略(学习者需求、认知风格差异、策略掌握等因素较少得到关注),这样的课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英语教学顺利进行。
(2)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往往面临课时紧、任务重的问题,加之高职扩招、大班教学的现实,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应试等因素的压力,极易沦为英语知识的讲解、强化,忽略应用能力培养,但英语作为交际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听、说、读、写、译都需要大量练习才能形成语言能力。
3.2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根据布朗(Brown)等人的研究,积极的情感态度与外语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如果学生能有意识地自我管理,自主调节、自主反馈并评价,这对整个英语学习效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3促进学生个体长远发展
(1)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频率不断加快,教材从出版那一刻起就已经信息滞后了,学校教育很难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要求。
(2)教学过程要重视教师的教,更要重视教
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英语教学也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无论学生之前的学情如何,我们都可以通过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来缩小差距,促进个体的未来发展。
4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现状
为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并进行教学反思,笔者基于长期课堂观察总结了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可简要归纳如下:
4.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影响,很多学生虽渴望“学习者中心”,但事实上学生对教师有很强依赖性,学什么、怎么学都一味等待教师安排,学习方法也保留着中学习惯,缺乏自主学习意识;部分高职学生对英语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未来无用武之地,学习兴趣不浓。
4.2未掌握科学的自主学习方法
受传统应试思维影响,很多学生认为课前预习、课堂记笔记、课后复习、考试过关就意味着英语学好了,无心探索语言学习的本质和科学的学习方式,一旦脱离课堂,真实交际中遇到困难仍会茫然无措;传统课堂教学也很少有学习策略指导,部分学生意识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苦于策略认知差距,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3缺乏自主学习氛围
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英语课堂,很多学生课下基本极少接触英语学习。
自主学习虽然提倡学生个体进行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自学,但绝不意味着这个过程是可以完全独立、脱离社群支持的。
教师和同伴的影响不可忽视,和谐的师生关系,竞争与协作并存的同学关系有助于营造积极的课外自主学习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5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优化自身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应用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无疑为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
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化、生活化,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探索中获得新知、提高语言能力[2]。
笔者认为教师在学生英语自主学
习能力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5.1正视师生角色
传统课堂强调教师权威,教师作为知识的供给者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
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引起学界极大关注,在此过程中师生角色也发生着极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蜕变为积极的计划者、管理者、自我评价者)。
尤其在后方法时代,教师一定要积极认识到师生角色的
转变并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服务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
与此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对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师应真诚地尊重每一位学生,切不可区别对待学优生和学困生;对学生的错误不可简单粗暴予以批评,应多鼓励,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5.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己规划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主动探究新知并进行信息加工、内化,教师应积极提供帮助、促进学习的发生。
课堂内教师可有意识地在保证核心概念讲授完成的情况下缩减讲授内容与时长,学会“留白”,给学生留出部分时间进行课堂参与式练习和课后消化吸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课堂外的英语学习活动(如英语角、英文歌曲、英文散文/诗歌朗诵、英语
演讲等)也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大有裨益。
5.3开展学生需求分析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不同学习者之间学习风格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以承认这种差异为前提,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过程中要想达成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进行深入的学习者需求分析,拿高职学生目前存在的个体需求而言,就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学业成绩佳,需要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专升本考试,以应试为目的;部分学生想要学好英语为未来职业生涯增添砝码,以就业为导
向;还有部分学生把英语当作一门普通的必修课,期望通过课程考试、顺利拿到文凭,仅此而已。
需求分析是自主学习开展的前提条件,教师应根据学生差异来帮他们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避免“大锅饭”“一刀切”现象。
5.4优化自主学习资源教师可充分利用各种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根据具体的学习需要来选择适合学生目前学力的练习材料,对课本教材或适当的网络资源(如CRI,BBC,VOA广播、英美剧、迪
士尼动画等)进行二次开发整合,在讲授型英语课上(如阅读、写作、语法课),教师应尽量用英语授课,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
5.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书写习惯(如衡水体)、阅读习惯、听说习惯、独立自然拼读、查字典习惯等。
(2)引导学生既要关注
语言隐含的文化信息等学习重、难点,又要关注微观细节,如词汇构词法、语法点的辨析解读等。
5.6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高效的自主学习离不开积极的学习氛围,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师生要创新性运用各种平台媒介,提高自主学习效果[3]。
例如:(1)组织类似“英语协会”“自主学习互助营”等学生组织
并开展多样化学习活动来营造学习气氛。
(2)利用微博、微信、直
播平台等网络媒介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经验交流或成功案例分享。
(3)教师利用网络、现代技术设备(如语音室资源)获取语料、对学生进行语言专项训练。
5.7丰富自主评价手段
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评价目的主要是为了提供反馈信息,评价应考量多方面因素,将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重点参考形成性评价,及时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加以鼓励,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6结语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复杂的策略体系,对高职学生而言,更是提升个人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因此英语教师应引起充分重视,根据学校教学资源、学生学力水平、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综合考量,制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教学模式。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还需要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王笃勤.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外语
界,2002(5):17-23.
[2]蔡基刚,武世兴.引进多媒体网络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3(6):2-7.
[3]张静,杨佩聪,胡瑞娟.现代英语教学的理论、实践与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本文字数:4689
篇二: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
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
【摘要】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影响并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的拓展、延伸,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语文学习的重难点、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小学语文课堂与生活的关系、提升学生正确认识运用信息技术的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提升素养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享受着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然而,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的。
虽然信息技术在发展的同时,就衍生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学科,但发展速度较之信息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发展过于缓慢。
这种现象的存在值得我们深思,毕竟这是与现代社会发展相悖的,或者说是不符合社会潮流的。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小学语文
课程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小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学生学习必须以纸质的课本,以及传统的听、说、读、写等方式方法进行;二是信息技术本身发展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停留在表层,缺少教育教学专家的参与,缺乏对课程内容的认知、理解与把控,信息技术难以做到深层次地为学科课堂教学服务,因为理解教材、传授教材是极具创造性的劳动,更是因生制宜、因地因时制宜的互动性极强的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三是运用于教育教学的信息技术设备不仅对学生视力有影响,而且价格昂贵,耗损较快,再加上学校缺少专业的人员进行维护,给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推广运用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四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即教师个体的思想认知、教育教学行为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决定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程度。
但是,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影响并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是毋庸置疑的,换句话说,既然有更为方便快捷的教学技术手段,为什么要拒绝使用呢?其次,我们面对的学生变了,他们出生于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是典型的“数据原住民”,他们一出生接触的就是电脑、手机、平板、智能电器等,玩的就是电竞、微信、陌陌、支付宝等。
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再不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哪个学生还会对你的“说教”感兴趣呢?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不是学科内容与性质的改变,它只是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的改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道:“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做到有效融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快速度的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所以新课导入的设计必须符合课堂所学的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绝不能为“导入”而“导入”。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是直观的、形象的,他们对动态的、有声音的、色彩鲜艳的东西更感兴趣。
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可以巧妙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与所教内容有关的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资料用于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思考状态。
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教师可以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指导学生倾听瀑布飞溅的声音,思考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
学生不仅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且结合所播放的视频、音频,学生也更容易理解这首古诗了。
二、再现情境,强化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由于缺
乏生活经验,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不深刻,甚至于不感兴趣。
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再现文本所描绘的情景,帮助学生强化情感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作者抒发感情的认同感。
例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教师可以截取电影《飞夺泸定桥》中的经典片段给学生观看,然后再读课文,这样学生更容易感受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甘于献身的精神,这难道不比枯燥的说教讲解要好得多吗?
三、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呈现的形式是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制作PPT。
因此,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难点,利用信息技术把重难点用动态的视频、文字和有声音的图片等展现出来,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教师可以在图片中设计一口井,井底有一只青蛙,井沿有一只小鸟,上面是无边无际的天空,学生对“坐井观天”一词的理解还会有问题吗?再利用PPT演示“井”字的古今演变,这样的字理识字,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学生也感兴趣,就能轻而易举地突破重难点。
四、丰富教材,拓宽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的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和表达习惯、家国情怀,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而且要加深学生对小学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还需要学生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历史知识、生物知识、时事政治等。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仅仅停留在课本上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紧紧围绕课本,寻找相关素材,丰富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本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时,补充阅读《王戎观虎》,学生对王戎这个人物的理解就更为深刻和全面。
此时,教师再出示《世说新语》一书,学生就有了阅读的欲望,而且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了新的认知,学生对我们的国家、对我们的民族就有了更加强烈的文化归属感。
五、朗读训练,引发学生共鸣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我们拥有了海量的资源,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的特点,播放合适的视频、音频进行朗读指导,可以很好地规避教师自身的短板,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生命桥》一文时,可以播放名家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模仿,就比教师单纯地指导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要好得多。
六、搭建平台,践行大语文观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会使用QQ、微信,社会、家长对学生使用电子设备也是褒贬不一,且大多持反对态度。
俗话说:“堵不如疏。
”语文教师何不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给学生搭建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交流平台呢?比如,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写电子日记、做预习交流,指导学生做电子简报、电子作文报、班级实事报、读书报。
如此,不仅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语文课堂教学密切联系起来,真正落实了大语文观。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牢牢记住: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为了运用而运用。
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用了不等于用对了,用对了不等于用巧了,因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语文学习的重难点、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正确认识运用信息技术的素养。
笔者认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一定要学会所有的信息技术,但对课堂教学有帮助的现代信息技术一定要了解,甚至于学会,这是现代教育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素养。
本文字数:3579
篇三: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
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业已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抑或是相当广泛的关注。
但从相关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现实看,不能令人乐观的现象也还相当多。
本文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的相关思考,有许多值得人们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策略
应当说,信息社会和信息经济时代,给人们带来充分发展的机遇多是比较肯定的。
但发展的速度和愿景能否就能令人乐观,还应当做些比较深度的思考。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小学都开设起信息技术教学课程。
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论是教师还是管理者,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还是多有必要的。
笔者在自身的观察中,发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所存有的问题还是相当多的,有必要进行具有实践意义的矫正。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学生主体性要强
一般人都以为,任何学科课程教育教学其学生主体性都是不能和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相比的。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性当是第一位的,现行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其学生人手都是一台机,一堂课也多是学生在电脑上进行系列性学习活动的实际操作,这当是最能体现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体地位落实的。
但笔者也对此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问题,注意从现象上进行相关意义上的剖析。
其剖析的结果是不可令人乐观的,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其主体地位也还未曾
能够得以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之所以这样去说,是因为任何小学学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学生主体地位都被相关现象掩盖着。
如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只要进行上机学习,其主体地位都应当是充分体现的。
其实,这应当是片面的,甚至就是误解。
我们的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器材相当的爱不释手,但他们所玩的不能多体现信息技术的长足发展也是毋庸置疑的。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主体性的实现,应当是能够促使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得以长足发展的。
所以,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老师,必须在立足学生信息技术学习长足发展的学生主体性建立上做思考
和实践。
我们也应当感到,相关学校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教学,还存有不少短板现象。
因此,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为了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建立,多在课程内容教学中加强学生主体性实践之积极性的调动,也多在课程内容教学中加强学生主体性实践之实际效果上思考。
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上力促学生学习的真正兴趣盎然,力促学生学习的真正切实可行,力促学生学习的真正具有实际效果的产出。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就真正落到实处,其落脚点也是相当稳当的。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发展意识性要强
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任何学科课程的教学都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科课程的教学没有了学生的发展,或者少有了学生的发展,那教育教学效果都不是显著的,至少可以说不是很显著,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
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实践发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