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第五节 光的色散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5《光的色散》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5《光的色散》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5《光的色散》教案《光的折射》教案设计教材分析《光的色散》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章节,它承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内容,为后续的光谱分析、光的干涉和衍射等复杂光学现象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通过彩虹等自然现象引入,激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兴趣,进而通过实验探究光的颜色成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基础知识,对光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了解。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自然现象充满兴趣,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上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 1. 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 掌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

3. 了解光谱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 1. 能够运用光的折射原理分析光的色散现象。

2.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初步形成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的科学思维方式。

科学探究 1. 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验来探究光的色散现象。

2. 学会使用三棱镜等实验器材进行光学实验。

3. 在实验过程中,能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与责任1. 培养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实验事实。

3. 认识到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 掌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

难点 1. 运用光的折射原理分析光的色散现象。

2. 理解光谱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通过教师讲授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实验来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中常见的彩虹现象为例,创设有趣的情景,引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色散的原理和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色散过程,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色散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
3.讲解白光是由多种颜色混合而成的,颜色混合的规律。
4.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光的色散在现实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实用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颜色混合的实例,如彩虹、彩色电视等。
2.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所选实例中的颜色混合现象,探讨光的色散原理在实例中的应用。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让学生明确光的色散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2.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的物理语言,总结光的色散的规律和颜色混合的规律。
3.强调光的色散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4.总结反思与知识整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让学生明确光的色散的概念、原理和应用。通过总结反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提高知识整合能力,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丰富多样,充满活力。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让学生明确光的色散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他们的知识整合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光的色散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4.让学生了解光谱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光的色散现象,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要求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2.观察作业和实践活动中,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8.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问题回答、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9.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一幅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现象吗?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2.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提到下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但对形成原因不太了解。
3.教师引导:教师简要介绍彩虹是由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的色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教师讲解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包括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的过程,以及光谱的组成。
2.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色散现象的动画,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讲解光的色散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彩虹、光盘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光的色散现象的美丽画面,如彩虹、北极光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案

【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现象:太阳光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色光的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它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教师讲述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的故事.板书: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例1】(多媒体展示)观察下图,请归纳你发现的现象:(1);(2).解析:本题属于观察探究,观察点是三棱镜和光屏,探究点是太阳光的色散现象.答案:(1)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光屏从上到下分别呈红、橙、黄、绿、蓝、靛、紫(2)三棱镜的作用是将太阳光(复合光)分散成七色光(单色光)(二)色光的混合教师向学生演示实验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2:用手中的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可以发现,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此实验也可以安排课前学生在家中完成)人们发现,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实验3: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三只手电筒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光在白墙或白纸上重叠部分A的颜色.(如图)生: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重叠部分A是白色的,即三原色光可以合成白光.注意:教学中,教师不应让学生死记三原色光合成的结果,而应让学生在探究中去认识几种单色光合成的效果,在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三)看不见的光1.光谱白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生:白光是复色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光?生:三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把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此外,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这两种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板书: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叫做太阳的可见光谱.2.红外线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P86~P87有关红外线的内容.红外线有哪些特性?生: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它的“热效应”,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红外线有哪些应用?生1: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判断.。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

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验装置,进行光的色散实验。
2.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光的色散的原因和规律。
3.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交流、讨论,共同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光的色散的规律。
(四)总结归纳
1.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光的色散的规律和原因。
2.教师点评各小组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肯定学生的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色散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色散现象,为后续实验做好铺垫。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太阳光会形成彩虹?”、“日光灯是如何发出颜色的光的?”等,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光的色散是什么现象?”、“光的色散有哪些原因?”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在实验中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光的色散的概念,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因。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生活中的光的色散现象。
3.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在科学技术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力。
3.培养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寻找光的色散的答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光的色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质疑、敢于挑战的精神。
3.通过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4.教育学生关爱眼睛,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实例、严谨的教学态度、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物理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形成彩色光带的现象,以及彩虹的形成原理。
2.掌握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能够运用光的色散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彩虹、彩色电视等。
4.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光的折射、色散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涉及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规律。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光的传播和反射,但对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认识尚浅。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光的色散原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光的色散现象,如彩虹、日落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设计实验演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形成彩色光带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光的色散现象。
3.通过展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引发学生对眼睛健康问题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4.注重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设想: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色散现象的本质是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从而产生波长、频率与颜色的关系。
4.知识拓展,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彩虹、太阳光盘等,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反思评价,提高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思评价,引导学生从知识掌握、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6.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合适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生活实例:结合生活实例,如彩虹、太阳光盘等,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光的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光的波长与频率关系等。
2.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或提问。
(二)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4.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将其与光的色散现象联系起来,解释自然现象。
5.能够运用光的色散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现象,如太阳光的颜色、彩虹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观察并记录:请学生观察一周内遇到的彩虹现象或其他与光的色散相关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时间、地点、现象描述等,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4.家庭实验: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用透明玻璃杯、水、白纸等材料,进行简单的光的色散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写下实验报告。
5.小组讨论:针对课堂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讨,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讨论报告,总结小组成员的观点和收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理解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包含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2.学会使用三棱镜进行光的分解实验,观察并识别光的色散产生的七种颜色。
3.掌握色散现象的产生原因,理解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导致色散现象。
3.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色散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探究科学的信心。

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教案)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教案)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5节光的色散【2022年版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色散现象和色光的混合。

难点:色光的三原色的应用。

【教法与学法】教法:实验探究与讲授相结合学法:自学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课前准备】教师:强光手电筒、三棱镜、白色硬纸板、红色透明玻璃纸、绿色透明玻璃纸、蓝色透明玻璃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早晨日出时的朝霞现象,雨过天晴出现彩虹现象,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你有没有想过朝霞和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附:彩虹图片)学生活动:思考、猜想、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进而引入本节课题《光的色散》。

二、新课教学(一)光的色散现象:教师活动:教师演示实验——将一束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后,调整角度,将光谱呈现在白色硬纸板上。

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看到的现象,并且用语言描述看到的现象。

学生活动:描述看到的现象。

教师概括:白光透过三棱镜,会分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

请同学们把看到的现象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画出光的色散图,展示画出的图形,说明有几种色光。

教师活动:概括学生的描述,白光透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我们把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称之为光谱(可见光)。

利用PPT展示色散现象及光谱。

学生观看PPT及课本光谱图,提醒学生我们能够从中获取哪些知识?(色散情景图片及光谱图)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说明获得的信息。

教师概括总结:1.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即白光是复色光。

2.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

实验中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3.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称为单色光。

学生活动:梳理知识点,记忆。

(二)色光的混合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白光是复色光,可以分解,进一步提出问题:色散现象有什么应用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色光的混合部分,了解色散现象的生活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4.适时反馈,查漏补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5.课外拓展,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观察和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评价方式,多元全面: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学会运用光的色散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彩虹、太阳光谱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1.采用实验导入法,引导学生观察光的色散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色散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色散原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总结光的色散现象的特点。
3.针对学生在数据处理、科学思维方面的不足,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光的波长与颜色的关系。
设想:通过实验观察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设计梯度性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攻克这一难点。
要求:问题具有针对性和思考价值,解答过程清晰,逻辑严密。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做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问,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注重团队合作,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4.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关注生活中的光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5.通过学习光的色散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科学规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初中八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知识,对光的传播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色散的本质和形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探究光的色散原理。
教学设想具体实施:
(1)导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色散现象,如彩虹、光盘、肥皂泡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实验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观察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色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讲解原理
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光的色散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以及光谱的组成。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光的色散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光的色散现象的小论文,内容需包括:光的色散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生活中的应用等。字数在500字左右。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光的色散的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请学生收集生活中与光的色散相关的现象,并进行简要解释。可以以图片、文字或实物形式展示,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开始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图片,如雨后的彩虹、光盘表面的彩色条纹、肥皂泡上的彩色等。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现象吗?它们是由什么原因产生的呢?”引发学生思考。
2.教学目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4.5 光的色散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4.5 光的色散教案

第5节光的色散整体设计本节学习光的色散。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看不见的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

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的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看不见的光。

看不见的光,其内容抽象,在理解方面难度较大,找准切入点是关键。

本课采用先从生活入手,抓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探究其特征和原因,进而再回到生活中寻找实际应用。

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领略到光学的巨大魅力,感悟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自然规律之间和谐完美的统一,培养他们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的判断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3.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4.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

2.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3.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光的色散现象。

2.光的三原色。

教学难点1.光的色散演示实验。

2.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实验演示。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三棱镜、白纸、手电筒、红色和蓝色塑料片、多媒体资料、平面镜。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问题:白天我们看到的光从何而来?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引入: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不能分解,到17世纪英国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极为奇妙的现象,让人们对于上面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色散现象;2.掌握光经过棱镜色散的原理;3.了解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光的色散现象;2.光的折射和反射。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光源、纸板、棱镜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作业册。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观察实验图片,在一定条件下,光通过棱镜后会出现哪些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的好奇。

步骤二:讲解光的色散现象(10分钟)引导思考: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了解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初步认识。

教师讲解:简要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即光的不同颜色具有不同的折射角度,从而形成彩虹等现象。

步骤三:观察光的色散实验(15分钟)实验操作: 1. 教师向学生展示具备光源和棱镜的实验装置; 2. 教师调整光源位置和棱镜角度,使光通过棱镜后发生色散;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观察结果。

讨论与解释: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讨论光经过棱镜后的色散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四:探究光的色散原理(20分钟)教师讲解与引导: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光的色散原理。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用白色光照射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并解释光在不同折射角度下的色散规律。

学生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光在不同材料中的折射角度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步骤五:实际应用(10分钟)教师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光谱分析、宝石的鉴别等。

步骤六: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小结:教师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强调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作业布置: 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更多应用。

五、板书设计光的色散- 定义:不同颜色的光在通过棱镜后具有不同的折射角度- 形成彩虹等现象实验装置:光源、棱镜实验现象:光经棱镜后出现色散现象探究光的色散原理:- 白光照射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光折射角度与颜色之间的关系实际应用:光谱分析、宝石的鉴别等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色散原理和讲解实际应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3.引发思考:通过展示现象和提问,激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光的色散现象,讲解色散产生的原因,即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色散原理。
3.教学重点:强调色散现象的本质是光的折射,以及光谱的形成过程。
(2)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科学思维。
(3)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的色散现象,如彩虹、光盘、肥皂泡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出问题:为什么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的光有什么特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光的色散之前,已经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在光的色散方面,学生可能对其现象认识不足,对色散原因和光谱的理解可能较为困难。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从生活实例中观察、发现光的色散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自主发现光的色散现象。
(2)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色散原理。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彩虹、光盘等生活中的色散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3.教学反思: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85页的练习题,包括以下类型:
a.选择题:检测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程度。
b.填空题:考察学生对色光三原色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
2.学习使用三棱镜进行光的色散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并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3.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知道光的色散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思考题:探讨为什么彩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作业要求:
1.作业需独立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观察报告要求文字简洁明了,图文并茂,字数在300字左右。
3.手抄报要求排版美观,内容丰富,具有创意。
4.思考题需认真思考,积极与同学交流,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作业上交时间:下次上课前。
4.掌握色光的三原色,理解彩色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中的颜色是如何产生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光的色散现象及其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4.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通过学习光的色散,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增强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色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2.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3.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3.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2.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1.红外线的作用.2.紫外线的作用.●教学难点1.红外线的作用及应用.2.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教学方法阅读法、查找资料法、问答法.●教学用具有关红外线、紫外线的挂图、光碟.●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光的色散[师]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单色光不能分解,那么是否是单色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演示5]照下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演示6]照上图乙那样,把另一个相同的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个棱镜旁边(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些),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又能看到什么?实验现象:(1)在演示5中,学生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2)在演示6中,学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将重新会聚成白光.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理性化.师生共同活动得出以下结论:(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2)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想想做做]在做好“色散”的演示实验后,为增加学生对色散的兴趣和体验.可让同学们分组做一下“分解太阳光”的实验.“分解太阳光”的活动内容是利用平面镜和水来使白光色散的一个方案.把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很醒目.学生分组实验按课本图4.5—2,深盘上盛上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太阳光照射到白色的墙壁上,观察墙壁上反射光的颜色.现象:由白光分解出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反射到白色的墙壁上.二、色光的混合[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紧接着教师打开教室的电视机,把放大镜发给几个同学,让同学们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师]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答]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电视机屏幕上显现出画面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条合成的.[师]没有拿放大镜看彩电画面的同学可以看一下课本图4.5—3、4.5—4.师生共同活动分析得:(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活动和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内容]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而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蓝.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规律是否相同呢?[过程]问题提出后,许多同学不知怎么回答才好.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然后找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要解决此问题,同学们首先要弄清楚以下问题:(1)如何得到红、蓝两种单色光?如何实现色光的混合?(2)如何得到红、蓝两种颜料?如何实现颜料的混合?带着这两个问题,同学思考了一会儿,设计出如下方案:(1)得到单色光和实现单色光混合的方案:①分别用红色和蓝色的透明胶片挡在两只手电筒的前面,观察它们射出的红光和蓝光在白墙上重叠部分的颜色.②在白色圆形硬纸板的一面上用蜡笔分别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把它安装在陀螺上,使陀螺快速旋转,造成色光的混合,观察板上的颜色.(2)得到单色颜料和实现颜料的混合方案.拿红、蓝两种水彩作单色颜料,拿毛笔将二者在白纸上混合以实现颜料的混合.同学们设计出实验方案,接着进行实验:(1)色光的混合①在白色圆形硬纸板的一面上用蜡笔分别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把它安装在陀螺上,使陀螺快速旋转,造成色光的混合,观察纸板上的颜色.②改变两种颜色的深浅程度,当陀螺快速旋转的时候,观察纸板上颜色的变化.③照①②的方法可实现绿蓝、红绿两种色光的混合.④填写下表色光的混合(2)颜料的混合①用两支毛笔分别蘸上红色水彩,蓝色水彩在白纸上混合时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②二者的比例不同时混合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③用同样的方法实现绿蓝、红绿两种水彩在不同比例时混合的情况.④填写下表颜料的混合[结果]通过探究活动,我们明确了以下两点:①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原色不同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青,而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②它们混合的原理不同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了另一种颜色.三、看不见的光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师]白色光是单色光还是复色光?[生]白光是复色光.[师]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粉带,自上而下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光?[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带,自上而下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师]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spectrum).此外,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这两种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2、教学(一)红外线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师]红外线有哪些特性?[生]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它的热效应,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师]红外线有哪些应用?[生甲]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判断.[生乙]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生丙]红外线还可用来进行遥控.如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生丁]利用红外线遥感技术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等.[生戊]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可以加热物体、烘干油漆和谷物、进行医疗等.如市场上烤制鸡鸭等肉类食品的“远红外烤箱”.教师对同学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后,为使学生获得真实、充实的学习信息.教师也可以补充以下材料:红外线位于红光外,它的频率范围在1012Hz~5×1014Hz.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因此人们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品.工业上用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家庭用红外线箱烤食品,浴室用的浴室暖灯用红外线来取暖.医疗上利用红外线来理疗.由于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较强,利用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再利用电子仪器对吸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显示出物体的形状和特征,这就是红外遥感.利用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对地球勘测,寻找水源,监视森林水灾,估测大面积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预测风暴和寒潮,在军事上也有重要的应用.[补充后教师板书]一、红外线1.特性①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②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很强.2.应用①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②红外线遥感.③红外线遥控.(二)紫外线让同学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师]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ultraviolet ray).那么紫外线有何特性呢?[生甲]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生乙]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生丙]紫外线能杀菌.[师]紫外线有哪些应用呢?[生甲]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这种维生素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儿童常晒太阳能预防缺钙引起的佝偻病.但是过高的紫外线会使皮肤粗糙.甚至诱发皮肤癌.[生乙]紫外线有荧光作用,有些物质受到紫外线照射时能够发出可见光.日光灯管的管壁上涂的就是一种荧光物质.大额钞票上也有用荧光物质印刷的文字,用紫外线照射则会发出可见光,这是一种防伪措施.[生丙]紫外线能杀死多种细菌,所以医院和食品店常用紫外线消毒.[生丁]紫外线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后讲解.1.紫外线的频率范围是7.5×1014Hz~5×1016Hz,在光谱上位于可见光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2.不要误认为紫外线是紫色的或蓝色的,紫外线是看不见的“不可见光”.紫外线看起来是淡蓝色的,那是因为除了紫外线外,它们还发出少量蓝光和紫光.3.地球上的天然紫外线,来自太阳光.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阻挡了大量的紫外线进入地球表面,才使地球上的生物获得生存的条件.为了保护人类生存家园.我们应有环保的意识,承担起环保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讲解完后板书]二、紫外线1.特性①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很强.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很强.③紫外线具有荧光作用.2.应用①医用消毒.②防伪措施.③生理作用.三、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红外线的特性及应用.2.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3、色光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四、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文.2.课本P87①②③.3.复习本章内容.五、板书设计色散:白色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的色散色光三原色:红、绿、蓝;颜料三原色:品红、黄、青红外线特性:①红外线的热效应强. ②红外线的穿透云雾的能力很强.应用:①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 ②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感、遥控.2.紫外线特性:①紫外线的化学作用.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③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应用:①紫外线可使照相底片感光.②紫外线的生理作用.③医用消毒、防伪.补充:教学后记:课题复习课复习和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光速.2.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3.理解光的反射定律.4.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应用.5.知道光的折射定律.6.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特性及应用.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的能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实验,探究所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教学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光的折射定律.●教学难点1.光学知识的实际应用.2.运用光学知识完成光路图.●教学方法归纳法、问答法、讲练法.●教学用具●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一节课的课后作业是复习第二章,大家是否复习过?复习的效果如何呢?让我们检查一下.二、新课教学(一)光的直线传播、光速、颜色[师]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呢?[生]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师]哪些现象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激光准直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师]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 m/s.[师]色光的三源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分别是什么?[生]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例1]夜晚,当你与一盏路灯的距离由近到远时,你的影子的长度有什么变化?请作图说明.解析:由灯到头顶的连线与地的交点到人脚的区域光不能到达而形成人影,如图所示.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人站在D点时,如图所示,CD段光不能到达为人影部分;人站在B点时,AB段光不能到达为人影部分;因为CD<AB,所以当人与一盏路灯的距离由近到远时,影子的长度由短变长.[例2]下图是月球的影区分布,当人随地球运动到____区时会看到日全食.运动到____区时会看到日偏食,运动到____区时会看到日环食.解析: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月球又是不透明体,当月球运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地球上的人就能观察到日食现象.从图中不难看出,地球运动到B区,太阳光全部被月球挡住,看到的是日全食.运动到A区,太阳光部分被挡住,看到的是日偏食.运动到C区,太阳中间被月球挡住,看到的是日环食.[例3]太阳光穿过茂密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A.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B.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C.是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D.是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解析:这是一个小孔成像的问题,由于光斑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是太阳的实像,是圆的.选C.(二)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球面镜[师]光的反射定律是什么?[生]光的反射定律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师]能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为什么?[生]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师]漫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吗?[生]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师]平面镜成像原理是什么?[生]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师]平面镜成像特点是什么?[生]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概括为八个字:虚像、等大、等距、垂直.即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③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④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师]球面镜可分为哪两类?[生]球面镜可分为凹面镜和凸面镜.[师]凹面镜、凸面镜各有什么光学性质?[生甲]凹面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上,如把光源放在凹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经凹镜将成为平行光.[生乙]凸面镜能使平行光线变得发散.[投影片出示例题][例4]一条光线投射到和它垂直的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要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成直角,镜面应旋转多少度角?解析:此题中镜面可向任意方向旋转,所得结果都一样,因此可选取任意一种转动方式来解此题.①由题意作出反射光线OB,使OB⊥OA.②由反射定律知,∠AOB的角平分线ON即为法线.③因为法线垂直于镜面,所以可作出平面镜位置,如图所示.④平面镜转动的角度:∠BOM′=∠M′ON-∠BON=90°-45°=45°可见,当入射光线不变,镜面绕入射点旋转一个角度时,反射光线偏转的角度等于两部的镜面旋转的角度.[例5]一平面镜竖直地挂在墙上,A、B、C三物体放在镜子前面,人眼的位置如图所示固定不动,则人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A.A和B的像B.B和C的像C.只看见B的像D.A、B、C的像都能看到解析:人眼能看到物体的像的条件是:从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镜面反射后能到达人眼中.当镜子和人眼的相对位置确定后,人眼所能看到的反射光线就被限制在入射到镜子边缘后,反射光线能到达人眼的范围之内,如图所示的光线Ⅰ和Ⅱ所夹部分的范围内人眼只能观察到物体A和B的像,不能观察到C的像.答案A正确.[例6]如图甲所示,从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镜面MN反射后恰好过A点,画出这条光线.甲乙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首先根据对称法作出S点关于镜面MN的对称点S′,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必过S′,连接A、S′交镜于镜面于O点,OA即为反射光线,SO即为入射光线,如图乙所示.[例7]如右图所示,在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B,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作法方法1:用光的反射定律完成.方法2: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直接利用物像对于镜面对称的特点完成.解法1:如图甲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从A、B两点各画一条与平面镜垂直的线AO1、BO2,然后延长AO1交A′,使O1A′=AO1,A′就是A点的虚像.同法找出B点的虚像B′,连接A′B′即为AB的像.甲乙解法2:如图乙所示,根据反射定律,由A点发出两条光线AC、AD射到平面镜上,画法线,进而画出反射光线CE、OF,反向延长CE、DF在镜后有一个交点A′,A′即为A在平面中所成的像.同法可找出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B′.连接A′B′即为AB在镜子所成的像.(三)光的折射、看不见的光[师]光的折射遵循什么规律?[生]光的折射遵循光的折射定律.[师]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生]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是: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水等其他透明介质中斜射到空气中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师]在反射、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生]在反射、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投影片出示例题][例8]如图所示,AO是由空气向水面斜射的一条光线,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解析:由题意知,本题是已知入射光线和水面位置,作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这类作图题,关键在于通过入射点作垂直界面(水面)的法线,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从而得到反射光线,再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解答:过入射点O作法线NN′,则入射角为∠AON=90°-30°=60°.在法线另一侧空气中,作∠NOB=60°,∠NOB为反射角,OB为反射光线,再在法线另一侧的水中,作∠N′OC.∠N′OC为折射角,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OC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如图所示.[例9]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四个穿过平行玻璃板的光路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解析: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光的传播方向都要改变,即发生折射现象.A图中光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因此是错误的,B图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折射是对的,但从玻璃进入空气的折射是不对的,因此B图错,D图中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从玻璃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恰恰与光的折射规律相反,所以D 图错,只有C图符合光的折射定律.三、知识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复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光的直线传播、光速、颜色.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球面镜.3.光的折射.4.看不见的光.四、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讲的内容.2.复习本章知识准备考试.3.预习第三章.五、板书设计补充:教学后记:4.5光的色散●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色散、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光谱、紫外线和红外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