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微课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诗词五首之 《春望》课件(20张PPT)
思考:这首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
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诗的前四句重在描绘景物(山河、草木、花鸟), 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且景中有意 (感时、恨别)。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 “家书”、搔“白头”)。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是一 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泣血之作。
诗人“春望”“望”的是什 么?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 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 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 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 存亡未卜。第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 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 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 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读准下面的字, 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jiàn)—— 溅落
抵( dǐ )—— 值得
大哥哥,大姐姐, 我戴上眼镜仔看你
读书啊,别读错了
字呀!
搔(sāo )—— 用指甲挠
浑(hún) —— 简直
胜(shèng)—— 能够承受
簪(zān )—— 一种束发的首饰
春望春望
杜甫 杜甫
国破山河国在破,山城河在春,草城木春深草。木深。 感时花溅感泪时,花恨溅泪别,鸟恨惊别心鸟。惊心。
两种解释,一是触景生情,一是 移情于物,但都是以美景写哀情, 并无本质区别。
第一种:首联交代了写作背景,这 样的景象让诗人内心极度忧愁,看 到花鸟,触景生情,抒发感时、恨 别之思,自然过渡。
第二种:在极度愁苦无以排遣之时, 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也感时伤乱 来衬托自己忧愁之深重。并赋予花、 鸟以人的情感,更体现诗人“语不 惊人死不休”的语言功力。
《春望》超实用课件----ppt课件
杜甫的《三吏》、《三别》: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这首诗写了件什么事?请你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作品简介
《石壕吏》选自《杜工部 集》。这首诗,叙述差变乘 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 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 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 同情。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伤 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心惊胆寒。(触景生 情)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这是拟人写法,意 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 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移情于景)。
赏 析1:诗人移情于物,以花草拟人,感时伤 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忧国 伤时之情。
根据你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 诗的主题?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 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 的沉重灾难,揭示了官吏的横暴,表 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百姓的深 切同情。
诗句撷英:
①诗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句子是 有吏夜捉人
②诗中表现兵役苛酷的句子是 三男邺城戍
③诗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二男新战死
④诗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句子是 出入无完裙
⑤总领下文对话的语句: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⑥最能表现妇人无奈心情的语句: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⑦表明妇人确被抓走的语句: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小结
诗人的心,是与受苦受难 的劳动大众息息相通的。诗 人抨击石壕吏的凶暴气焰和 冷酷无情,对安史之乱中人 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 情。
答:例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优秀《春望》-杜甫PPT课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
值;相当
句子翻译:战火焚烧连绵,
整整数月不断,家书可抵
万金,欲得难上加难。
所盼
Ø“烽火连三月”,可见战乱之久; “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 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因而 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抓;挠
所思
句子翻译:早已满头白发, 而今越挠越少,现在已经 少的插不上簪子了。
Ø诗句中的“搔”字是对诗人想解 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 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 情。
春望
所见
望
所感
所盼
盼
所思
首联 颔联
春城败象 饱含感叹
颈联 尾联
心念亲人 充溢离情
感时 恨别
忧国 思家
★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 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
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 幸福的愿望。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所见
(寄情于物)
Ø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 字令人满目凄然。突出人民离散无人整治 的景象。体现诗人痛苦的心境,和他那忧 国忧民的情怀。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感
句子翻译:伤感国家 动乱时局,热泪飞溅 花瓣,悲恨亲人离散, 鸟啼令人心乱。
(触景生情)
Ø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 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 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表达出亡国之悲、 离别之悲。
"破"字写出触目惊心之景色。"深"字写出令人 满目凄然之景。
♣4、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 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 鸣。
2024年《春望》优秀教学课件(
2024年《春望》优秀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文阅读与欣赏》中的《春望》。
详细内容包括诗的全文解析,特别是对诗句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春望》,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阅读方法,理解诗句的意义。
2. 培养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理解诗人在国破家亡时的忧国忧民之情。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句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以及诗人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句的语言特点、意象的运用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的景象,进而引出《春望》的主题。
2. 课堂讲解:a. 对《春望》的背景进行介绍,理解诗人的时代背景。
b. 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句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
c. 讲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句的理解。
4. 例题讲解:分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并进行讲解。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一是诗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二是诗人的情感变化,以直观的图示展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春望》。
b. 分析诗中的意象,选择一个进行描绘。
c. 仿写一首以“春望”为题的诗歌。
答案:a. 略。
b.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描绘:国家的破败与山河的壮美形成鲜明对比,春天的城市里,草木茂盛,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
2024版《春望》ppt课件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春望》关注现实,通过描绘具体景象反映社会 现实,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诗歌散文化的倾向 《春望》在形式上趋于散文化,打破了诗歌严格 的格律限制,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价值
中西文化交流
《春望》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跨文化交 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世界文学的贡献
《春望》所体现的情感深度、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的敬畏等普世价 值,为世界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激发跨文化创作灵感
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在阅读《春望》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创 作出具有跨文化特色的作品。
06
《春望》课堂互动环节
学生朗读、背诵指导
教师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注 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逐句解析与注释
注释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稀疏,几乎不能插 住发簪。
解析
此句通过描写诗人自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愁绪满 怀的心情。“白头搔更短”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苍老和愁苦, “浑欲不胜簪”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悲痛和无助。
诗歌意象与意境描绘
意象
诗中运用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花溅泪”、“鸟惊 心”、“烽火”、“家书”、“白头”、“搔更短”等意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 战乱后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和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原文内容概述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 首五言律诗。
诗歌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战 乱后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 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 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 一。
逐句解析与注释
注释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 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春望》杜甫PPT课件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簪”解析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因忧国忧民 而头发变白、稀疏的形象,表 达了自己深沉的爱国情怀和无 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不胜 簪”的描写也暗示了诗人生活 的困顿和潦倒。
赏析诗歌艺术手法和表现力
情景交融
01
诗人巧妙地运用春天的景象来反衬国家的破败 和人民的苦难,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感
学生朗读《春望》,老师点评指导
学生朗读
鼓励学生主动朗读《春望》全诗 ,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情感 的表达。
老师点评
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包括发 音、语调、停顿、重音等方面的 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 达诗歌的内涵。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让学生围绕“《春望》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这一问题 展开讨论。
04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春望》主题思想概述
战乱之殇与国家兴衰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安史之乱带来的国家破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深沉感慨。
春天与生机
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生机与活力,反衬出战乱时期社会的萧条与人民的苦难。
忧国忧民情怀
体现了杜甫一贯的忧国忧民思想,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
杜甫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性 、真挚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表 现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 可多得的瑰宝。
02
《春望》背景及创作过程
唐代安史之乱背景介绍
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事件 ,长达八年的战乱给唐朝社会带来了 深重的灾难。
社会动荡与民不聊生
战乱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 所,生活困苦,为杜甫等诗人提供了 丰富的创作素材。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 为“李杜”。
《春望》杜甫 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话见
“
诉 真 情
诗 圣 ”
请以“诗圣啊,诗圣”开 头,把你最想对他说的话 写出来?
我
美
望
会 学
读见
“
致 敬 意
诗 圣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望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谢 谢
•
感
感
谢 阅 读
谢 阅
读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封,极力夸张,才能体现诗人对家书的急 切盼望,对家人安危的无比担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因忧国伤时思家而未老先衰的苍老之 态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 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望见“诗圣”
忧国
伤时
思家
我
写
望
会 学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喜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 雨
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
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 甫
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 其杜工部、杜拾遗、杜草堂、杜 少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败
国都长安
杂草丛生
一个“破”字描绘了国都残垣断壁的景 象,写尽了国都的破败不堪。
一个“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鸟本美好,为何落泪?
衬托。更显诗人对时局的感伤 ,对别离的痛恨程度之深。
拟人化的写法,将花鸟人格化,诗人 将自己的感情寄寓在花鸟上,花落泪 ,鸟惊心,其实就是诗人因感伤时局 而落泪,因痛恨离别而惊心,表现出 了诗人内心感伤的程度之深。
《春望》说课教案
《春望》说课教案第一篇:《春望》说课教案《春望》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春望》是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1板块爱国诗中的一首诗歌。
该单元是围绕着爱国情怀这一主题来安排教材内容的。
本单元总共3篇诗歌,选择了古诗体裁来阐释爱国情怀这一主题,而《春望》这篇是通过我国古代诗歌来展示我国古代伟大诗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经被叛军安禄山占领,长安城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
面对这样的情景,作者写下了这首诗歌。
二教学目标既然是是通过诗歌这种体裁来表现爱国情怀这这一主题,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抓住“诗歌”和“爱国”者两个重点来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体会古诗的韵律,领略古诗的音韵美,凝练美,意境美和含蓄美。
2,过程与方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课时安排:1个课时三教法和学法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诗歌的学习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积淀,所以在这堂课中我觉得应充分的贯彻老师作为辅导者,学生才是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
在教法上,老师主要还是要通过讲授的方法来行课引导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在的学法上主要是通过诵读和讨论来学习这首诗歌,来体会诗歌中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杜甫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诗人,所以我觉得在导入这个环节选择介绍作者来导进课文。
一方面,先让学生说出现在他们对杜甫的一些了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和积累文学常识,而且还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情况,再者课堂一开始的师生互动,能够使得课堂能够融洽些,学生也能集中注意力。
另一方面,在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再对学生的回答的内容作总结和补充,提出学生要掌握的文学常识,并且抓住其中的一个要点来引入正课,而这个要点自然是要抓住爱国情感这个点来过渡到正课。
第26课《春望》课件(18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万两黄金那么难得。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
也插不上了。
活动二:思读诗歌,理解内容
1、速读这首诗,找一找作者在这里写了哪几种 形象?
国、城(长安城),山河,草木/花、鸟/烽 火、家书/白头、簪 2、文章题目是《春望》,作者都望到了什么? 一望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二望花鸟之态;三望 亲人团聚;四望国家安定。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 聊短述》)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杜闻甫《赠花卿》)
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读课文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活动一:初读诗歌,疏通诗意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注释:
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受到惊动。
春望
杜甫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并背诵默写诗歌。 2、理解诗句内容,赏析重点语句。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检查预习,展示自学
1、背诵诗歌,把握读音和节奏。 2、回顾作者及相关背景。
说说老朋友杜甫: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悲壮凄凉,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如大地般的厚重(忧国忧民)。 因为他心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他一生写很多传颂千古的名篇,犹以反映人民的疾苦, 比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和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并有 《杜工部集》传世。
第26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5.如何理解诗中的诗人形象? 答案 诗人站在残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华,耳闻鸟啼,感伤国事,思念妻儿,潸 然泪下。他希望战乱早日平息,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 少的白发,发现白发稀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位挂念亲人、忧国忧民的诗人 形象跃然纸上。
6.《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 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答案 思想感情方面: 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 异:《春望》还表达了对国家衰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 感伤,感情沉郁;而《月夜》表达的感情更加真挚、动人。 写作手法方面: 同:《春望》与《月夜》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春望》由望中所见抒发忧国 伤时、念家悲己之情,《月夜》则由望月思家,表达离愁别绪。 异:①《春望》想象之辞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衰败的悲痛融入景物描 写之中,甚至连笔下的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全诗借助想象抒发妻 子对自己的思念之情,实际也是在写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②《春望》所写意象甚多;《月夜》主要写月光下的妻儿。
预读先学
【一】
知人论世
杜甫
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 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 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 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他也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作《登高》《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 口的名篇。
探寻背景
《春望》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 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 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将家属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 县),只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因他官职卑微,所以 未被囚禁。至德二载(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萧条零落的景象,百 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
5、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课本的注解是:“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
《春望》 杜甫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 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 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 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 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二年 (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 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景生情, 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课堂练习
1、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 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 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 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关
古体诗
于
诗诗
歌
近体诗
四言古诗:《诗经》 五言古诗:曹操《短歌行》 七言古诗:白居易《琵琶行》 杂言诗: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 绝句: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 律诗 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读准下面的字,
溅(jiàn) 簪(zān ) 胜(shēn)g
春望优秀微课ppt课件
比喻和象征手法
比喻
通过将抽象的概念或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诗歌更具表 现力和感染力。在《春望》中,诗人将国破家亡的悲痛比喻 为山河破碎、草木凄凉的景象,生动地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 无助。
象征
通过具体的物象暗示或代表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引发读 者的联想和共鸣。《春望》中的“草木深”象征着城市的荒 凉和人民的流离失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 民生活的同情。
诗人杜甫的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杜”,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时期,其诗歌多涉及社会动荡、 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表达了深
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 精练,被誉为“诗史”,对后世
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春望优秀微课ppt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 • 知识点一:春天的景色 • 知识点二:古诗春望的解析 • 知识点三:古诗春望的艺术手法 • 知识点四:古诗春望的影响与价值 • 课程总结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当前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需求日益增长
春望微课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广大学习 者的需求
春望的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杜甫被迫离开长安,前往灵武投奔唐 肃宗。
在途中,杜甫被叛军俘虏,带到长安。他在长安期间,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 难,创作了《春望》这首诗。
《春望》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也表达了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春望的诗意解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两 句描绘了长安城因战争而遭受的破坏 ,以及春天到来时草木丛生的景象。
持续关注课程更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春望》示范课教学课件
【检测3】有人说《春望》第二句中的“深”换成”生“字更妙, 你认为呢?为什么?
【答】用“深”好。“城春草木深”写出了春天到来草木疯 长,荒草萋萋,掩住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让人更觉荒芜。 而“生”字虽然能表现春天的生机,但与诗的意境不符。
感谢聆听
诗文赏读
连续
夸张,形容家书 的珍贵,表达了 诗人对妻子儿女 的强烈思念。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
值,相当
火。这里借指战事。
战火连绵,久久不息家书珍贵,足 抵得上万两黄金。
诗文赏读
表明国家的不安
“搔”字鲜明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给诗人带来难
动地再现了诗人
当时的动作形态,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是一处细节描写,
这两句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 此刻亲眼所见的实景。
2.选出下面诗歌中赏析有误的一项 ( D )
A.首联的“国破”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 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 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 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其中“抵万金”没有运用借代的手法,而“烽火”运
用了借代,代指战争。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 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现实主义的高峰。
漂泊西南(48-59岁逝世) 59岁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
《春望》公开课名师ppt课件
《春望》公开课名师课件
11
《春望》公开课名师课件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宗 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 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 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已被抢掠一 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
★如何学习诗歌?
多品
● 第二招●
—— 品诗句
感悟诗境
《春望》公开课名师课件
18
《春望》公开课名师课件
诗人所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国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城: 都城,这里指长安城
深: 茂盛。
译文:国都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在,长 安城春 意盎然,草木茂盛。
19
《春望》公开课名师课件
《春望》公开课名师课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情感: 忧国忧民
思念亲人 27
《春望》公开课名师课件
《春望》公开课名师课件
★如何学习诗歌?
● 第三招●
多思 —— 思诗意
感悟诗情
《春望》公开课名师课件
28
《春望》公开课名师课件
▲合作探究
1.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 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试作简要分 析。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 故被誉为“诗史”。
《春望》公开课名师课件
他就是
学 习 方 法
知
人 8
:
《春望》公开课名师课件 《春望》公开课名师课件
9
《春望》公开课名师课件
春 望杜
甫章
《春望》公开课名师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
杜甫是唐帝国盛极 而衰的历史转折时期 所产生的伟大诗人。
他亲身经受了八年安 史战乱之苦,因而社会 的动乱、中下层人的苦 难、对国事的忧愤和自 己的不幸遭遇等,都交 织熔铸在他的名篇巨作 中。后人评杜诗为“诗 史”,称杜甫为“诗圣”。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 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亲, 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 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 难。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 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 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 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 历尽千心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 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望京城长安破败之景。
望能收到家人来信报平安。 望能顺利到达灵武,酬报国之志。 望官军早日收复京城,中兴国运。
本诗塑造了一位面 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 兴衰,思家恋亲,老泪 纵横,白发萧疏,忧心 如焚的诗人形象;是感 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 思亲的形象。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沥沥的夏雨,飘洒过西郊,山 愈青,树更秀,大自然越发显得精 神而有生气。
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与父母天各一方这么多年,虽 时时通电话,但仍有咫尺天涯之感, 来自大洋彼岸的每一封家书每一张 照片,都令我爱不释手,百看不厌, 实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的境界。
走进唐诗,就是走进一个神奇 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 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 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 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 发飘飘,风姿万千……
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 人生去读。永远的唐诗,永远也读 不尽……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 痍,诗中圣哲。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中国自两弹一星以来,在军事 科技方面建树寥寥。试想,等待中 国那些贪官阶级酒醒后,恐怕将不 会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丽意境, 而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的残垣断壁。
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或许因为处于不幸的家庭中,我比 同龄人多了一分伤感,很容易就感时花 溅泪,恨别鸟惊心,可是很少有人注意 到我那微不足道的悲喜,所以当他的话 语中出现了“深秋了,多注意一下身体” 这么简单的一句关怀,使我静静地流下 眼泪,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把他当 作我最信任的朋友。
▲读准下面的字,
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jiàn)—— 溅落
抵( dǐ )—— 值 搔(sāo )—— 用指甲挠
Hale Waihona Puke hún) —— 简直 浑(shēng 胜( )—— 能够承受
簪(zān )—— 一种束发的首饰
你最喜欢其中哪句诗?为什么? 诗人“春望”“望”的是什么? 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 诗人形象? 有人说“诗是动的 画,画是动的诗”, 请你为这首诗设计 “电视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