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2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感染管理是医院新生儿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保障新生儿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新生儿科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确保医务人员在感染控制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感染防控水平,降低医院新生儿科感染发生率。
二、管理机构和责任1. 医院新生儿科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感染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2. 医院新生儿科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感染科医生、护士长、药剂科医生等组成,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感染管理工作。
三、感染控制措施1. 医务人员培训:医院新生儿科医务人员必须接受感染控制培训,并定期进行复习和更新知识。
2. 感染监测:建立新生儿科感染监测系统,对感染发生率、病原菌类型等进行监测和分析。
3. 感染预防: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消毒灭菌等操作规范,确保操作无菌。
4. 感染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感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控制感染的进一步传播。
5. 感染处置:对于感染的病例,要进行追踪调查,找出感染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四、感染管理流程1. 感染防控计划制定:根据新生儿科感染的特点和流行病学资料,制定感染防控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
2. 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新生儿科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 感染风险评估:对新生儿科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策略。
4. 感染预防与控制:建立新生儿科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
5. 感染处置与处理:对于感染的病例,要进行追踪调查,找出感染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6. 感染数据分析与总结:定期对新生儿科感染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估感染防控效果,并及时修订感染管理制度。
五、质量控制与评估1. 质量控制:医院新生儿科感染管理委员会要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评估与反馈: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并向医务人员提供反馈和指导,促进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新生儿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新生儿病室应相对独立,临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二、新生儿病房分医疗区和辅助区。
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和治疗室等;辅助区包括清洗消毒间、接待室、配奶间、新生儿洗澡间(区)等。
各区域划分明确,严格管理。
三、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2m2,床间距不小于1m。
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m2。
四、病房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
患呼吸道或其它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新生儿接触。
五、病室内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六、建立健全感染控制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护理技术规范、操作流程,并在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严格落实。
七、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分开安置;对高危新生儿有保护性隔离措施。
疑似感染的新生儿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测,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尽量单间隔离;隔离患儿床头应挂隔离标识,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八、配奶间环境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九、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实施手卫生。
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十、新生儿病房(室)室温应保持在22°C~24 °C,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及流程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及流程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及流程一、前言新生儿科医院是专门治疗新生儿疾病的医疗机构,其患者多为初生儿,由于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易感染。
因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流程,有利于规范医院管理,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二、规章制度(一)《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规定》该规定详细界定了感染来源及感染途径,规定了感染控制措施、消毒方法、病房通风要求,以及医护人员的隔离、防护措施等,目的是加强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
(二)《新生儿科医院消毒规程》该规程阐述了医疗设备、物品、病房、手术室等的消毒方式、频次、程序等,旨在确保医疗设施与器械、用品等无任何细菌的存在,防止交叉感染。
(三)《新生儿科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该规定要求医护人员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并对不同类型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处理,从而避免医疗废物寄生病原体带来的感染隐患。
三、工作规范(一)日常消毒1. 工作人员应采取洗手等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2. 病房空气要求质量清新,要保持通风。
3. 安排医生按时查房,细心记录早产儿体温、呼吸等情况,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处理。
4. 采取密切监测的方式对重症新生儿进行个体化护理。
5. 所有医疗设备和物品都应经常消毒。
(二)感染管理1. 医院应建立隔离区,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隔离观察,确诊后安排在隔离区治疗。
2. 医院应建立专门的感染疾病防控小组,定期制定防控工作方案,并反馈监测数据。
3. 任何发现感染的员工都必须立即向病房主任或院感科主任报告,由专人进行检查和处置。
4. 医院应当建立患者档案,对每位患者病情、治疗情况等进行记录,确保随时可以查看。
四、工作流程(一)发现感染患者报告对于疑似感染患者,医护人员应及时上报病房主任和院感科主任,并根据相关卫生法规进行检查和处置,防止疫情扩散。
(二)感染患者隔离治疗对于确诊为感染患者,要在医院内建立隔离区,确保能够集中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医源性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各种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对于新生儿病房来说,医院感染的危害更加明显,因此需要特别重视和加强管理。
二、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内容1.人员管理制度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新生儿病房应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防控知识的学习,手卫生、穿戴防护用品等操作规范的讲解。
同时,还应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价。
2.感染监测和上报制度新生儿病房应设立感染监测和上报系统,及时掌握新生儿病房的感染状况。
每天定时检查病房环境和患儿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还应定期对患儿进行感染相关指标的检测,如血常规、尿常规等,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3.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新生儿病房的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非常重要,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规范,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清洁卫生。
同时,还要加强设备的维护和定期的检修,及时更换老化的设备。
4.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的环境卫生管理要做到精细化。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病房空气的流通和清新。
注意病房内的垃圾处理,定时清理和更换垃圾桶,并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处理。
另外,要加强对病房隔离区的管理,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儿进行隔离观察,防止感染的扩散。
5.父母亲和访客的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应制定相关的父母亲和访客的管理制度,确保他们的行为不会给患儿带来感染风险。
在病房内应设置洗手设施,并要求父母亲和访客在进入病房之前进行手卫生,并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严禁患儿接触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并对父母亲和访客的行为进行监控和指导。
三、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评价实施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
新生儿科感染规章制度汇编
新生儿科感染规章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新生儿科感染的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新生儿科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实习生等。
第三条新生儿科感染是指新生儿在医院内感染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感染病。
第四条医院对新生儿科感染的管理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新生儿科感染的预防控制第五条医院必须建立健全的新生儿科感染防控制度,包括制定感染管理方案、定期开展感染监测等。
第六条医院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类型的感染预防措施,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
第七条医院应加强对新生儿科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防控感染的能力和意识。
第八条医院应定期组织进行新生儿科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来源。
第九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检测机制,提高感染的检测率和准确性。
第十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处理制度,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
第三章新生儿科感染的治疗标准第十一条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感染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治疗记录,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第十三条医院应严格遵守感染治疗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杜绝不合理的药物使用和治疗行为。
第十四条医院应加强对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和研究工作,提高感染治疗的水平和效果。
第四章新生儿科感染的处理流程第十五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新生儿科感染处理流程,包括感染的发现、报告、隔离和治疗等。
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感染处理的应急机制,确保在发生感染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第十七条医院应建立感染处理的责任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第十八条医院应定期进行感染处理的绩效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
第五章新生儿科感染的监督检查第十九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新生儿科感染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二十条医院应加强对新生儿科感染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和概述医院感染,也称“卫生机构感染”,是指在医院和其他卫生机构接受诊疗过程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的微生物在感染源和感染的易感性宿主之间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全球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重大威胁。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规章制度为提高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管理水平,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医院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下是与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相关的规章制度:1. 感染控制管理规定(1)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病例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制定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工作计划和措施。
(2)制定医院感染的诊疗流程和规范化操作规程,明确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管理要求。
(3)对新生儿科病区进行分类管理,按照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建立相应的隔离措施。
(4)建立患者感染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患者的感染情况,确保感染病例及时处理和报告。
2. 设施设备管理规定(1)建立医院消毒供应室和专门的消毒管理机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消毒操作和质量控制。
(2)新生儿科病区应配有单独的消毒设施和操作室,对患者用具、器材、药品等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
(3)对空调、暖气及水管等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消毒操作,保证空气质量和水源安全。
3. 医务人员管理规定(1)要求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感染性疾病防护接种,特别是新生儿科医生和护士等从业人员,要接种乙肝、麻腮风疫苗等必要的预防性疫苗。
(2)建立新生儿科病区医务人员登记制度,加强新生儿科医务人员的健康监测和管理,对存在感染风险的医务人员及时调离工作岗位,确保患者安全。
4. 患者管理规定(1)建立患者排队候诊、就诊、住院登记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2)在新生儿科病区内建立相应的隔离措施,将病情危重的患者单独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对感染患者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进行医学观察和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和扩散。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新生儿科感染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新生儿科是医院中一个重要的科室,负责接收和治疗0-28天的新生儿患者。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彻底发育,易受感染,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感染管理制度对于保障新生儿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目的和范围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院新生儿科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适合于医院内所有新生儿科相关的医务人员。
三、责任与义务1. 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并推行本感染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2. 新生儿科主任负责组织和协调感染管理工作,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3. 新生儿科医生和护士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要求,做好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
4.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新生儿科的感染管理工作。
四、感染预防措施1. 感染监测: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新生儿科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2. 感染预防培训:对新生儿科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技能。
3. 消毒与洗手: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进行操作,严格遵守洗手制度,确保手部卫生。
4. 空气质量控制:保持新生儿科的空气清洁,定期检测空气质量,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5. 床位管理:合理安排新生儿的床位,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定期对床位进行清洁和消毒。
6. 医疗器械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和灭菌,确保器械的安全和无菌状态。
7. 医疗废物处理:对新生儿科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采集和处理,防止传播病原体。
五、感染控制措施1. 感染源控制: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源,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传播。
2. 感染诊断与治疗:严格按照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3. 感染事件报告:发生感染事件时,医务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 感染调查与分析: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原因和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一、科室院感管理小组:组长:李雪主任;副组长:刘文杰护士长;小组成员:尹春燕、李欣然。
二、院感管理小组职责1、负责本科室有关院感知识的学习、检查和监测,并对存在问题,积极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意见。
科室安排学习和自检每月各一次,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备查。
并在每个月的第一周向院感科了解新生儿科上一个月院感报告及记录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漏报病例,做出纠正。
2、医院感染监测网成员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方面(包括空气、手、物表、无菌物品、消毒液等)的监测,对不合格的应查找原因后重做,要求每月一次,保存监测单以备查。
3、科室以卫生部文件及我院规章制度为依据,结合科室实际制定出相应的预防院内感染切实可行的科室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和院感病例处理方法1、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成员定期组织抗感染药物应用知识学习和检查,各经治医师负责本组病人抗感染药物使用,应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根据病情按照一线、二线、三线应用抗感染药物,同时做好记录。
临床医生认真执行医院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要求。
每个季度对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率进行统计,力争控制在50%以下。
2、院感病例诊断院感管理小组成员应熟练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每月组织学习,讨论医院感染病例,解决本科室有争议的院感病例诊断,并记录在案。
各组医生应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及时送病原学检验及药敏试验,并在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医务科。
3、院感病例报告制度:由经治医师组讨论确诊的院感病例,应填写以下表格:院内感染病例报告卡(发病24小时内报告院感科),病历首页中“医院感染名称诊断”栏。
4、每月第l~2日由经治医师组二级、三级医师负责检查本组院感病报告及各项表格填写情况;工作人员更衣、洗手制度1、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清洁工人上班必须穿工作服。
2、保持工作服、帽子整洁,并于每周一、五更换。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医院新生儿科是一个关键的医疗部门,负责照应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然而,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彻底发育,他们更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
因此,医院新生儿科需要建立一个严格的感染管理制度,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新生儿科的感染管理制度。
一、建立感染预防控制委员会1.1 人员组成:感染预防控制委员会应由医院新生儿科的医生、护士、微生物学家和感染控制专家组成。
1.2 职责分工:委员会成员应定期开会,讨论和制定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政策和指南,并监督其实施情况。
1.3 培训和教育:委员会还应负责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意识和技能。
二、严格的手卫生措施2.1 建立规范:医院新生儿科应制定明确的手卫生规范,包括使用洗手液或者消毒剂清洁双手,避免接触患者体液或者污染物等。
2.2 培训和监督: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并定期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手卫生措施的有效实施。
2.3 提供设施:医院应提供足够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或者消毒剂,以方便医务人员随时进行手卫生。
三、有效的环境清洁和消毒措施3.1 定期清洁:医院新生儿科的环境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殊是高风险区域,如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等。
3.2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医院应使用经过验证的消毒剂,确保对各种病原体具有高效杀灭作用。
3.3 定期检测:医院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以评估清洁和消毒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4.1 制定指南:医院新生儿科应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指南,包括抗生素的选择、剂量和使用时机等。
4.2 监测使用情况: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定期评估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并及时纠正不当使用的行为。
4.3 教育医务人员: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抗生素使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意识。
五、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5.1 监测感染发生率: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监测新生儿科的感染发生率,并与其他医院进行比较和分析。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新生儿在医院期间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
该制度的实施旨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新生儿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感染防控措施1.1 消毒和洗手: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先后必须进行手部消毒,确保双手的清洁。
同时,对于使用的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和床上用品等,要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洁工作,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1.2 环境清洁: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求对新生儿的病房和公共区域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新。
同时,要确保病房内的床铺、床单、被褥等物品的清洁和整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1.3 医疗器械管理: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定医疗器械的使用必须符合严格的消毒和灭菌标准,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同时,对于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要及时丢弃,避免重复使用导致感染的风险。
二、感染监测和报告2.1 感染监测: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求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新生儿科病房的感染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统计。
通过监测感染发生率和感染类型,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的风险,减少感染的发生。
2.2 感染报告: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定医护人员在发现感染病例时,必须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感染病例的调查和追踪,找出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防止感染的扩散和复发。
2.3 感染防控培训: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求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感染防控的基本知识、操作规范和个人防护措施等,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正确地执行感染防控措施。
三、患者隔离管理3.1 隔离措施: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定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新生儿,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感染的传播。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儿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新生儿科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科学防控的原则,实行全面、全过程、全员管理。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第五条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
第六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者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第七条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操作和重点人群的安全风险管理。
第三章制度建设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三)医院感染监测、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五)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制度;(六)医院感染管理的考核和评价制度。
第四章预防与控制第九条新生儿科应当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建立新生儿探视制度、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当前,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新生儿是最脆弱的患者群体之一,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极易受到各类病原体的感染。
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能够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保障他们的健康与安全。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首先是空气管理。
新生儿室应设有适当的通风与空气过滤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同时,要避免人员过度拥挤,控制房间内的人流量,保持空气流畅。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空气中病原体的传播,降低感染风险。
其次是规范的手卫生。
所有新生儿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手卫生的培训,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
在每次接触新生儿之前和之后,必须进行彻底的手部消毒。
医护人员还应定期接受手部消毒的培训与考核,确保手卫生操作的规范与有效性。
此外,还应定期更换并维护手消毒液的供应。
有效的清洁与消毒是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新生儿室的病房、设备、床单、衣物等都要经常清洁和消毒。
清洁与消毒的方法应符合标准程序,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清洁人员需要定期接受操作培训,并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此外,还应有相关的清洁记录和检查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妥善处理。
病原体的监测与预防也是关键的一环。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病原体监测体系,对新生儿室的环境、医护人员和新生儿进行定期、随机的病原体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要加强新生儿感染预防的宣教工作,提醒家属和医务人员注意感染的预防知识和措施。
最后是合理的抗生素使用。
医院应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指南,明确抗生素的适应症和使用原则。
医护人员要掌握正确的抗生素使用知识,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时间使用抗生素。
此外,要加强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和研究,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策略,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综上所述,新生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应包括有序的空气管理、规范的手卫生、有效的清洁与消毒、严格的病原体监测与预防、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全面、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的风险,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科医院感染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措施。
该制度旨在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医院感染防控措施1.1 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新生儿科进行感染监测,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和感染部位等。
通过监测数据,及时发现和分析感染的规律和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2 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手卫生培训,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
在接触新生儿前,医护人员应洗手或者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此外,医院还应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
1.3 控制感染源:医院应建立感染源控制措施,如对患有传染病的新生儿进行隔离治疗,对感染源进行消毒和隔离等。
同时,医院还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隔离患有传染病的医护人员。
二、新生儿科环境管理2.1 空气质量管理:医院应定期检测新生儿科的空气质量,确保空气中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符合卫生标准。
医院应配备合适的空气过滤设备,定期清洁和更换过滤器,保持空气的清洁和新鲜。
2.2 水质管理:医院应对新生儿科的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医院应定期清洁和消毒水源设备,并确保水质的安全和可靠。
2.3 垃圾处理:医院应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对新生儿科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和处理。
医院应定期清理垃圾,确保垃圾不会成为感染源。
三、医疗器械和设备管理3.1 医疗器械消毒和灭菌: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消毒和灭菌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符合卫生标准。
医院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器械,确保其正常运行。
3.2 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管理: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使用医疗器械,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医院应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和可靠。
3.3 废弃医疗器械的处理:医院应建立废弃医疗器械的处理制度,确保废弃医疗器械不会成为感染源。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概述新生儿科是医院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科室,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能力较弱,因此容易感染。
为了保障新生儿患者的安全,我们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二、目的这个制度的目的是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以及传播风险,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并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遵守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三、职责与义务1.医院管理层:负责制定和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2.新生儿科医师和护士:负责按照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工作,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并将培训内容应用于实际工作中;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科:负责监测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原因、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并就感染管理制度提供建议;4.新生儿家属:配合医院的感染管理措施,接受相关教育,积极参与感染预防工作。
四、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具体要求1.准入与排除(1)新生儿及其家属必须按要求进行登记和核对个人信息;(2)接入新生儿的家属必须在进入科室前洗手,并佩戴口罩;(3)有传染病史或症状的家属以及带有传染病的新生儿不得进入科室。
2.感染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必须定期接受感染控制培训,并按规定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2)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每位新生儿前都必须正确洗手,并鼓励家属在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3)消毒措施:科室环境、设备、器材等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消毒,特殊器械必须经过严格的高压蒸汽消毒;(4)隔离措施: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保护新生儿免受感染。
3.感染控制监测(1)对新生儿科的感染情况进行定期监测,提供感染发生率和感染类型的统计数据;(2)对感染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3)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
4.感染事件的处理(1)一旦发生感染事件,必须立即上报,并启动感染报告流程,进行调查和分析;(2)对感染原因进行溯源,查明感染路径和传播途径;(3)根据感染事件的严重程度和性质,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惩罚措施。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新生儿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全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制定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
(3)组织实施医院感染监测、调查、分析和报告。
(4)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培训和指导。
(5)监督、检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 环境卫生管理(1)新生儿病室应保持清洁、通风,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
(2)定期对新生儿病室进行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墙壁、床铺、医疗器械等。
(3)加强新生儿病室物品的清洁、消毒和灭菌工作。
2. 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应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
(2)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前应更换专用工作服、工作鞋。
(3)医务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时隔离治疗。
3. 诊疗操作管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2)新生儿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3)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4. 探视管理(1)限制不必要的探视,确需探视时,探视者不得有急性感染性疾病。
(2)探视者接触新生儿前,医务人员应指导其做好手卫生。
5.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1)建立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
(2)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
(3)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医院感染隐患时,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四、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造成医院感染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由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新生儿科医院内所有医务工作者和管理人员,涉及到新生儿感染管理的所有方面。
第三条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科学治疗”的原则。
第四条新生儿科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教育与培训,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感染管理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二章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五条新生儿科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按照国家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制定新生儿科医院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六条新生儿科医院应当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对各类医用器械、手术室、病房和配送区域进行规范和管理,保证常规消毒和彻底消毒的质量和效果。
第七条新生儿科医院应当建立严格的洗手制度,医务人员应当经常进行手洗消毒,对于外出、打喷嚏、接触病人等环节也应当及时、正确地进行手卫生操作。
第八条新生儿科医院应当严格管理医疗废弃物,要进行分类、密闭、集中化处理。
废弃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上报、登记、监测和处置。
第三章病毒性疾病管理第九条新生儿科医院应当建立严格的病毒性疾病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的疾病和患者建立不同的工作流程和防护措施。
第十条新生儿科医院对于病毒性疾病的病人应当进行严格的隔离治疗,对于疑似病人也应当进行隔离、观察和检测。
第十一条新生儿科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病毒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隔离处置标准,提高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第十二条新生儿科医院应当定期进行病毒性疾病防控和感染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病例。
第四章感染控制与报告第十三条新生儿科医院应当建立完整的医院感染控制和报告机制,保证病人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十四条新生儿科医院应当及时报告各类感染病例,取得病人、家属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第十五条新生儿科医院应当根据国家卫生部、地方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好感染性疾病的登记、排查和统计工作。
新生儿科规章制度-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新生儿病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一、基本要求1.新生儿病室是设置在医疗机构内,收治胎龄32周以上或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上,病情相对稳定不需重症监护治疗新生儿的房间。
2.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3.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4.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
有条件的可配备吸氧浓度监护仪和供新生儿使用的无创呼吸机。
5.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6.新生儿病室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实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7.新生儿病室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8.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管理要求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医院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1.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或者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
2.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
3.新生儿病室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
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4.新生儿病室应当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
5.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针对新生儿易受感染的特点,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规定,以降低感染的风险,保障新生儿的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感染管理制度的目的1.1 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感染对于新生儿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旨在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发生,保障其健康。
1.2 防止感染传播: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风险较大,特别是在新生儿科。
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通过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和操作,有效减少感染的传播。
1.3 提高医院的声誉: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
通过严格的感染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院的声誉,增加患者的信任。
二、感染管理制度的内容2.1 感染预防措施: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消毒、隔离、手卫生等。
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2 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建立了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定期对新生儿科进行感染监测,并及时报告感染情况。
这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感染扩散。
2.3 感染培训与教育:医院定期组织感染培训与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操作技能。
这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三、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3.1 责任分工:医院明确感染管理制度的责任分工,确定感染管理的负责人和责任人。
这有助于保证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监督检查:医院建立了感染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这有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感染管理的效果。
3.3 处罚机制:医院对于违反感染管理制度的行为,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这有助于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感染管理的执行力度。
四、感染管理制度的效果4.1 感染率的下降:通过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医院的新生儿感染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大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保障新生儿健康的重要措施,它涉及到医院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执行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正文内容:1. 新生儿科感染管理制度的建立1.1 制定感染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2 制定感染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3 感染管理制度的目标和范围1.4 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机构和责任人1.5 感染管理制度的修订和更新2. 新生儿科感染监测与报告2.1 新生儿感染的监测指标和方法2.2 感染监测的频率和范围2.3 感染监测结果的统计和分析2.4 感染监测结果的报告和反馈2.5 感染监测结果的应用和改进3. 新生儿科感染预防与控制3.1 感染预防的基本原则和措施3.2 新生儿感染预防的具体措施3.3 医护人员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3.4 感染预防设施和器械的管理3.5 感染预防的效果评估和改进4. 新生儿科感染处理与处置4.1 新生儿感染的诊断和鉴别4.2 感染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3 感染处理的药物和治疗方案4.4 感染处理的手术和操作技术4.5 感染处理后的效果评估和随访5. 新生儿科感染知识宣教与培训5.1 医护人员感染知识的宣教和培训5.2 家属和社会公众的感染知识宣教5.3 新生儿科感染知识宣教的方式和内容5.4 宣教效果的评估和改进5.5 感染知识宣教的持续性和延伸总结:医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保障新生儿健康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感染管理制度、监测与报告、预防与控制、处理与处置以及知识宣教与培训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全面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医院应不断完善和更新感染管理制度,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定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处理能力,加强感染知识宣教,以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一、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当新生儿病室出现此类事件时,医院应紧急启动此预案。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1、感染控制管理科接报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迅速报告主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2、在主管院长指挥下,经医务科、护理部、感染控制管理科联合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3、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管理法》有关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4、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采取以下感染控制措施(1)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医务科、感染控制管理科开展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保证,使感染控制有序、高效率的开展,将受感染人群缩小到最低范围。
(2)新生儿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落实感染控制措施。
(3)检验科负责各种病原学的检测。
(4)感染控制管理科进行流行病调查步骤A:证实为医院感染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
B: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隔离病人,积极治疗。
对科室的用物、场地进行正确的消毒灭菌处理。
必要时,暂时关闭病房,停止接受新病人。
C:积极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测。
D: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做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认真填写调查表格。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在科室的分布、人群分布、时间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易感因素,结合实验室结果和所采取控制感染措施的效果综合作出正确的判断。
F: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写总结报告,制定防范措二、工作人员更衣、洗手制度1、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清洁工人上班必须穿工作服。
2、保持工作服、帽子整洁,并于每周一、五更换。
清洁工的工作服除每周更换二次外,随脏随换。
3、接触肝炎、梅毒、严重感染与隔离患者时,需戴手套操作,操作后并泡手、洗手。
4、化验报告确诊隔离的患者,要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并将换下的衣服浸泡在84消毒液中30分钟后送洗涤。
5、工作人员上班更衣后,护理前、后必须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
每月抽查作细菌培养一次。
6、医生查房检查、护士治疗护理每一个患儿后应用洁芙柔消毒凝胶擦手,或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
7、严禁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区。
三、NICU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人员入NICU前应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
2、诊治、护理前后要用肥皂水及流动水洗手,或用洁芙柔消毒凝胶搽手或1:100爱尔施泡手(5000ml 用1片)。
3、桌面、远红外辐射台、护理车等暴露的物体表面,每日用1:40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片湿擦一次。
4、地面每日用84或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片(1000 ml用1片)消毒液湿拖两次。
5、入NICU必须更换专用拖鞋,拖鞋每周清洗一次。
6、远红外辐射床用后床上布类应更换,并用1:40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片消毒液擦洗,重新铺单备用,体温探头用3%过氧化氢棉球擦洗。
7、多功能监护仪屏幕用95%酒精擦洗每周一次,心电监护探头、血压计袖带,每一个病人用后,用3%过氧化氢棉球擦洗消毒后备用。
8、每周NICU卫生大扫除一次,空气消毒一次,用肯格王。
牌空气消毒净化器消毒2小时。
9、保持病室的清洁安静,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入NICU参观、学习、见习一次不得超过10人。
10、每天下午3点入NICU探望的家属应穿隔离衣,更换拖鞋。
11.病房每月做一次空气培养,化验结果达不到标准的应重新消毒后再作培养。
四、卫生宣传制度1、新生儿入院时清洁皮肤更衣,穿上医院睡袋,嘱将脏布类及多余的物品带回。
2、医务人员人人有责向新生几家属宣传新生儿喂养、护理卫生知识。
3、上、下午做护理的护士应向每位家属宣传卫生知识,并督促护理前后洗手。
换尿布后应先洗手,然后再进行喂养,人工喂养患儿奶具应消毒。
4、母乳喂养的母亲应督促勤剪指甲、洗净双手,喂哺时应用干净毛巾(专用)湿擦乳头、乳房。
5、对早产几家属应详细进行喂养、护理的示范指导,甚至手把手的教,一边教方法,一边教卫生知识6、出院前,进行新生儿缺陷筛查(妇产科做);出院时,应进行出院指导,预防接种:卡介乙肝疫苗等,注意保暖、喂养、预防感染及早期干预等。
7、同时应向家属宣传减少探视时间和探视人员的重要性,必要时加以控制。
8、保持病室整洁,不随地吐痰、丢垃圾。
五、晨间护理消毒制度1、护理前护理人员的手必须用肥皂及流动水洗,将干净的布类、消毒液等物品带入病室。
2、一人一盆一巾擦澡,并行口腔、脐部、臀部常规护理,并保持清洁干燥。
3、每护理一人后,必须用洁芙柔消毒凝胶搽手或1:100爱尔施消毒液擦手后方可进行第二个护理。
婴儿衣服每日更换。
4、做到一人一巾一扫床,护理新生儿后应将婴儿床湿扫。
5、护理结束后方可收出院病人的布类,不得将换下的布类丢在地上,应放在护理车的布袋内。
6、护理结束后的护理车,用1:40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液湿擦7、护理结束后应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
8、晨间护理时先护理早产儿,然后护理无感染,最后护理感染病人。
六、静脉、肌注消毒制度1、行静脉、肌肉注射前应洗手、戴口罩、帽子,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2、抽吸药液、加药、头皮静脉注射等按无菌操作原则。
3、静脉注射消毒皮肤用安尔碘消毒二次。
肌肉注射用或0.2%安尔碘消毒皮肤。
4、给一新生儿行肌注或静注后应用洁芙柔消毒凝胶搽手或1:100爱尔施消毒液擦手后方可给第二个新生儿操作。
5、用后的剃刀先用3%过氧化氢棉球擦净头发,浸泡在75%酒精中消毒,刀架用1;40爱尔施消毒液浸泡。
6、用后的注射器、输液器、延长管等应分类送供应室消毒毁形。
7、操作完,护理车、注射盘应用1;40爱尔施消毒液湿擦。
七、剪脐器械消毒制度1、生儿剪脐用后的剪刀、止血钳应浸泡在1:40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液1小时后取出用流动水冲净擦干上油。
2、将纱布、脐带布及剪刀、止血钳包好送高压灭菌。
3、脐带布及纱布为一次性使用。
八、布类消毒制度1、每天更换下的被套、大单等当天送洗衣组浸泡、清洗、消毒。
2、住院病人用的布类原则上冬天15天更换一次,夏天一周更换一次,但遇见有血迹、潮湿应及时更3、换下的脏布类、尿布应放置在规定的器皿内,不得丢在地上。
4、早产儿体重小于1KG置暖箱保暖,其用的所有布类应高压消毒,包括衣服、中单、尿布、毛巾等5、新生儿用的小毛巾用后浸泡在1:40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液一小时后用肥皂水洗净,开水烫洗后晾干备用。
6、隔离布类应浸泡1:40爱尔施强氯杀星在30分钟后取出送洗衣组清洗,隔离病人尽量用一次性尿7、库房用肯格王每天照射一次,一次1小时,每个月大扫除一次。
8、窗帘布定期每月拆下清洗一次。
九、护理站、办公室、治疗室家具消毒制度1、经常保持护理站、办公室、治疗室整洁。
2、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用1:40爱尔施强氯杀星湿擦医、护办公室、治疗室,暴露在空气的家具、治疗台、冰箱等物体表面有专用抹布、桶。
3、每天上午护理前用上述消毒液擦所有的护理车一次。
专用抹布、桶。
十、地面、病床单位消毒制度1、每天清晨、中午扫地后用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片(1000 ml用1片)消毒液湿拖医护办公室走廊一2、病人使用的床头柜、窗台每天1:40爱尔施强氯杀星用湿擦一次,擦床头柜作到一桌一巾。
出院病人彻底清洁消毒。
3、保持外走廊、前后楼梯地面整洁,除做好家属卫生宣教不往外走廊倒水、丢垃圾外,每天应扫一次,每月用流动水冲洗一次,病区走廊每月彻底刷洗一次。
4、加强病床下、床头柜后清洁卫生、,经常督促工人清扫,每个病人出院时将病床、床头柜移开,刷洗一次。
5、出院消毒见终末消毒制度。
十一、呼吸机消毒制度l、备用中的呼吸机,用专用的布罩加盖,防止灰尘进入,各管道环路,每周消毒一次,并记录。
方法:用1:40爱尔施强氯杀星浸泡1小时后,用冷开水冲洗,再用无菌大毛巾擦干,接上呼吸机,管道开口处用一次性手套包好,罩上罩单备用。
2、使用中的呼吸机环路消毒,非感染病人2~3天更换一次,感染病人每天更换一次。
消毒方法同上。
3、使用中的呼吸机每天清洁一次,用1:40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液擦洗主机及压缩机的外部,压缩机的过滤网要每天冲洗一次,洗尽晾干并安装好。
4、呼吸机罩单每周更换一次。
十二、喉镜消毒制度1、喉镜使用前后由医生随手用备好的3%过氧化氢棉球擦净血迹、分泌物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置有盖方盒内备用。
2、喉镜每周清洗消毒一次,气囊每次用后洗刷并消毒。
3、气囊用后浸泡在1:40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液中一小时后取出,用流动水冲洗后晾干各用。
4、气管插管一次性使用。
5、喉镜叶片和手电筒、电池要分开放置,叶片放消毒的有盖小盒内。
十三、暖箱、兰光箱消毒制度1、暖箱、兰光箱每天用1:40爱尔施强氯杀星或1%戊二醛(终末消毒)消毒液将暖箱内外擦拭一次,并随时将沾污的奶液及葡萄糖等用湿布擦净。
2、水箱湿化用水每天用冷开水更换一次,以免细菌滋生。
3、长期使用暖箱,应每周更换一次。
4、更换的暖箱及新生儿出箱后,兰光箱、暖箱应用上述消毒液进行箱内彻底清一次,并洗净湿化水的水槽,必要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5、清洁消毒过的暖箱放在指定地点,并加盖大单。
6、暖箱、兰光箱每月作空气培养一次。
7、备用的暖箱、兰光箱每周用1:40爱尔施强氯杀星擦洗一遍,并更换罩单。
十四、给氧器具消毒制度1、新生儿使用的给氧器具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2、给氧用的湿化瓶水应用灭菌注射水,每天更换。
3、面罩、头罩、橡皮管、湿化瓶每周彻底消毒清洁一次。
4、停氧或放下的面罩、头罩、橡皮管、湿化瓶应浸泡在1:40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液一小时后取出洗净晾干,放橱柜内备用。
5、面罩、头罩因操作不慎或呕吐弄脏时应及时更换。
6、停氧后应及时将给氧器具取下消毒,勿挂在氧气筒上。
十五、床边隔离消毒制度1、腹泻、脓疱疮、性病等任何原因需要床边隔离者应有床边隔离标志,为绿色标志。
2、备洁芙柔消毒凝胶搽手或1:100爱尔施消毒液,供工作人员及家属泡手,泡手后应用肥皂及流动水洗手。
3、病人用过的布类应浸泡在1:40爱尔施消毒液中。
4、器皿应浸泡在1:40爱尔施消毒液中,应与布类分开泡。
5、泡隔离用的器皿应专用。
6、工人做卫生的用具也应专用。
同时应加强工人手的消毒。
十六、拖把消毒制度1、办公室、病房、厕所、开水间拖把和桶的使用应分开,同时应用标志:办公室—白色,病房—红色,厕所—黄色,开水间—绿色,NIC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