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指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
情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主动
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课堂目标设定、案例引入、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反
思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课堂目标设定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前提。
在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
趣特点,设定适宜的数学学习目标。
在教授面积知识时,可以以街道规划、建筑设计等生
活场景为背景,让学生明确掌握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案例引入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有效手段。
案例引入可以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故事情
节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在教授百分比概念时,可以给学生提供某
个商品的原价和打折价,让其计算折扣率,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的实际应用。
教学活动设计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环节。
活动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
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授平均数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调查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并计算出平均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具体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评价反思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必要环节。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
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价学
生的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1:巧设悬念导入巧设悬念是燃起学生研究欲望的前提。
因此,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我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达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景,从而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悬念:一上课我就随口说出三个数,让学生通过画三角形来判断能不能构成三角形,之后,我故作轻蔑地说:“你们还需作图,我可不画图就能判断。
不信,谁来考考老师?”接下来,不服气的学生一连向我说了几组数,我均轻松地回答正确了。
此时,全体学生均充满了好奇心,很想知道其中的窍门,于是,我故作神秘地说:“老师也没什么窍门,如果你们学好了今天这节课,你们会比老师还快而准确地判断呢。
”因此,顺利地导入课题,并且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效果也挺好。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2:游戏活动导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新异的游戏,学生则感到奇特不已,妙趣横生,教学效果很好。
如,学习“同类根式”时,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事先准备的配组的同类根式的卡片,然后让一个学生去找与自己卡片上的根式成同类根式的朋友,找对同类根式的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的学生站出来再找自己的朋友。
又如,学习“字母表示数”时,教师这样设计: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以上设计,形象直观,理解深刻,使学生在自然、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新知识。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的主要方法3:动手操作导入创设课堂操作的情境定会令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展。
案例:在学习垂径定理时,让学生动手在纸上画一个圆和圆的任意一条弦,然后将圆对折使弦的两部分重合,画出垂直于这的直径条弦,最后观察,猜测,你发现什么现象?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结论。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来实现。
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地落实这一数学理念。
本文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做了浅显的探讨。
一、利用直观实物,创设趣味性情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展示实物、挂图、放录音等方法,尤其是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感情,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
创设趣味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意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主动地思考。
如能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创设情境,通过学习探究,解答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我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出示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思考问题:“这两张中国地图间有什么关系(相似)?形状又有什么特点(形状相同、大小不等)?”。
然后让学生在这两幅地图上分别找出西安、武汉、郑州三座城市的位置,并连结这三座城市间的线段,得到两个三角形。
接着思考:“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师通过讲数学知识的发现故事、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来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接受思想教育。
例如进行随机事件教学时,可以通过央视热播的动画片《大英雄狄青》,给学生讲解这位宋朝名将抛掷百枚钱币鼓士气,从而顺利征讨侬智高,大获全胜,平定了邕州的故事,接着又设问:听完故事是不是还为狄青捏着把汗?狄青真的有把握100枚铜币全朝上吗?这个情境的创设及内容都比较新颖。
学生听完后,迫切想了解狄青会赢的原因。
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为讲述有理数的乘方设下伏笔,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特征及方法

5 6 4 6 0 0 )
情境 : 让学生课前调查七年级各班在学校秋季运动会 中 , 分 别
、பைடு நூலகம்
( 三) 启发 性 。 作 为数 学 教 学 情 境 的 材料 或 活 动 , 必 须 富 有 启发性 . 激 发 学 生 的求 知 欲 , 引 发学 生 广 泛 的联 想 和 想 象 。 ( 四) 针 对性 . .作 为 情 境 的材 料 或 活动 应 针 对 学 生 的 实 际 和 教 学 内 容 的特 点 , 为实 现 教 学 目标 服 务 。 ( 五) 趣味 性 。 作 为情 境 的 材 料 或 活 动 应 尽量 新颖 有 趣 , 有 效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动 机 。 二、 情 境 创 设 的 方 法 ( 一) 创设 问题 型 情 境 。 教 师 以 问 题 作 为 教学 的 出发 点 . 根 据教材内容,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 创 设 有 思 考价 值 的 问题 或 悬 念, 激 发 学 生 的求 知 欲 望 。 如在 教 学 “ 有 理 数 的乘 方 ” 时. 除 教科 书 上 的 问 题 情 境 外 . 还可创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 “ 有 人 说 如果 将 一 张纸 截成 两等分 , 把 截 成 的 两 张 纸 摞起 来 , 再截成 两等分 . 如 此 重 复下 去 , 第4 3 次后 所 有 纸 的 高度 便 相 当 于 地 球 到 月 球 的 距 离 。 张 纸 的 厚度 是o . O 0 6 e m, 地 球 到 月 球 的 距 离 约3 8 5 0 0 k m, 你 相 信 这个 人 的说 法 吗 ? ” 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 . 又好奇 . 很 快 就 讨论 起来 。此 时 , 教师指 出: 这个问题需用我们今天学 习的内 容“ 有 理 数 的 乘方 ” 来解决 , 促 使 学生 积极 学 习 。 ( 二) 创设活动型情境。教师以学生动手操作 、 社会调查 、 实 践 等作 为 教 学 出 发 点 ,让 学 生 在 活 动 中体 验 数 学 在 实 践 中 的作 崩 , 调动 学 习 数 学 的 积 极性 , 培 养 学 生 的 数学 应 用 意识 。 如教 学 “ 展 开 与折 叠 ” 时。 教 师 课 前 布 置 学 生 带 一 把 小 剪 刀和几 张旧挂历纸 。上课 时 , 教师 首先 让学生 剪一 剪 、 折 折 , 在 活动 巾认识 棱柱 的某 些特 征 . 了解 圆柱 、 圆 锥 的 侧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的方法-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的方法: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真实情境、质疑情境、想象情境等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拓展”。
关键词:问题情境真实情境质疑情境想象情境初中数学教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不同的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们理解性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的。
这就迫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技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哈佛大学流传的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
”在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数学教育可以将所要传授的知识融于情境中,通过创设有意义的、丰富的、真实的数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而真实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探究与猜想,从而提出数学问题,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学贵有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得以继续和延伸。
如在教学“求代数式的值”这一内容时,设置这样的情境:教师首先出示一个代数式“5a+4ab+7ab-4a-11ab”,然后让学生来考考老师,让学生说出任意一组a、b的值,不管数值有多大,老师都能立即说出代数式的值。
刚接触代数式的学生感到万分惊异,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当他们提出的一个个问题都被解决时,他们又感到十分震惊,认为老师很了不起。
而当我将代数式化简得到a时,学生发出了阵阵的感叹,原来奥秘就在于此,同时也认识到把代数式化简后求值是多么的重要。
谈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

景 出发 . 提供 丰 富的 感性 材料 , 现 知 识 产 生 发 展 的 实 际 背景 , 展 设法 激 活 学 生 已有 的 数 学 知识 经 验 和 生 活经 验 , 引导 和 启 发 学 生进 行 新 旧对 比 , 同化 新 知 识 , 而使 学 生 看 到 数学 知 识 的 来 从 龙去 脉 , 验 到 数学 知 识 的 形 成 过 程 。如 通 过 复 习分 数 的基 本 体 性 质 : 学生 类 比探 讨分 式 的 基本性 质 。 过 复 习全等 三 角形 的 让 通 识 别 方法 , 索相 似 三角 形 的识 别方 法 ; 过 复 习点 和 圆 的位 置 探 通 关系 、 线 和 圆的位 置关 系 , 究 圆和 圆 的位置 关 系等 。 直 研 2在 学 生 生 活经 验 的基 础 上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学 生 认 知 最 牢 固和 最 根 深 蒂 固 的部 分 就 是 生 活 中 经 常 接 触 和 经 常 用 的 知 识 , 些 已 经 进 入 了 他们 的潜 意识 。 有 如果 在教 学 中能 将 学 生 熟 识 的 这 些 知 识 引 入 到 课 堂 中 ,学 生 一 旦 接 受 就 会 牢 牢 掌 握 。 在 数 学 教 学 中随 处 都 能 举 一 些 现 实 生 活 中 的 例 子 来 充 实 我 们 的课 堂 。 在余 弦定 理 的讲 解 时 , 先举 了这 如 我
1在 学 生 已 有 的 认 知 基础 上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学 生 的学 习是 以一切 现 有 的认 知发 展水 平 为 出发 点 。所 以 知识 的 引入 只有 在 与学 生 的认 知水 平 相适 时 才 能促 进 学生 的主 动建 构 。简单 地说 . 是新 知识 的学 习 总是在 原 有的 基础 上进 行 就 的 。因此 , 教 学新 的 内容 时 , 在 教师应 注意 从 学生 已有 的知 识 背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绚丽多彩。
下面,就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点燃探究热情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学生对数学的来源与用途充满好奇。
在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紧密联系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相关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初一数学上册《科学记数法》时,先让学生列举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一些比较大的数,然后老师说,在生活中我们往往还会遇到一些更大的数。
比方说,大家熟识的牛郎织女的故事,牛郎星和织女星看起来近在咫尺,实际上相距16光年,16光年是多大的数字呢?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吧!若一年为365天,光的速度为每秒300000千米,一光年=365×24×3600×300000×16千米=151372800000000千米!这就相当于他们想打个电话或者通个电报互相问好,这个长途电话单程就得16年!这是多大的一个数字!对于类似的一些大数,无论读起来还是写起来都很麻烦,有没有简单方法来表示它们呢?学生立马来了兴致,有的在思索,有的急于想知道怎样表示。
我又让学生拿出计算器输入1000,然后连续进行了三次平方运算,看看计算器上是如何显示的,进而引出了课题《科学记数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
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是: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对正在学的内容感到好奇,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产生学的欲望,积极思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乐学——会学——勤学”的必然途径。
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制定的实验情景已经得到完全的适应,一个人已经全部了解了这个事件时,他就不再有兴趣。
或当一个完全新的实验,由于它和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毫无关联而毫无意义时也同样没有兴趣,而当感性输入和现有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高。
即“思维活跃在疑路的交叉点”。
然而,有的教师仅仅追求时尚,为了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往往会将数学课上成口语交际课,失去了数学课的“味道”。
这种现象若任其自然发展,不仅影响数学教学质量,还会导致教师形成新的错误的数学教学观念。
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1. 情境创设要求“真”《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
”我们所提倡的“求真”,绝不是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去,而是还原课堂教学的真实面貌,探求课改的“本真”。
我们必须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真正走进学生眼中的世界,寻找生活的源头,探索教学的真谛。
初中数学课情境创设的几种常用方法

初中数学课情境创设的几种常用方法一、创设良好的“氛围”情境,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甚至怕老师知道,究其原因就是虚荣心作祟。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学习“比例线段”时,给学生讲述了古希腊伟大的数学家泰勒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都想马上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方法,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从中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数学的思想教育。
二、创设新奇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培养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这充分说明了动手的价值,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真正感到了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而是生动有趣的知识。
如在“三角形”一章,我们给学生准备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创设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探求“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活动情境,不但使教学的难点得以突破,而且使学生对数学结论理解得深,掌握得牢。
三、创设自主的“交流”情景,让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节中,有一个搭建正方形的问题:对于搭建n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学生总共给出了四种形式的答案4+3(n-1);n+n+(n+1);1+3n;4n-(n-1)。
在这些答案的获得和对不同的答案的理解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学生不但了解了一道题的多种解法,而且无形中缩短了同学之间的距离。
另外,由于有了合作交流,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同时,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由于观点的比较、碰撞,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地清晰,思维不断地深化。
四、创设“一题多变”的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初中数学问题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如果不讲究思维的方法,“做遍天下题,也难人数学门”。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有哪五种方法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有哪五种方法情境,作为一种教案信息地载体,对激发学生地求知欲望、激活学生地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地理解具有不可忽视地作用.因此,教案情境是课堂教案地基本要素,创设教案情境是教师地一项常规教案工作,创设有价值地教案情境则是教案改革地重要追求.但不同学科,不同教案内容,所采用地情境创设方法不尽相同.本人在十几年地初中数学教案中,根据教案内容,尝试了多种情境创设方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我就把初中数学教案中常用地五种情境创设方法介绍给大家,与大家共享.一、基于学生已有地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情境创设就我们地教案实际来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很可能对要学地知识已经有一定地了解和认识.所以教师在进行新课教案之前,应该认真分析学生地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启发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对比和同化,从根本上搞清知识地形成脉络.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地知识之前,先让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地相关知识;而在研究圆和圆地位置关系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点和圆、直线和圆地位置关系;在学习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时,先让学生回顾圆地周长和面积公式.再如,在讲授比较线段长短地知识之前,我们可以先播放汽车站售票员常常通过比较小朋友地身高与墙上所标地1.1M、1.4M地红线来决定是该售半票还是该免票地视频.这样,学生就会在极其熟悉地教案情境当中开始进入新课地学习,思绪容易打开,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二、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地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数学起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地数学是没有任何意义地.所以我们应该在平时数学教案中注意培养学生地数学应用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地数学教师尽可能地让数学贴近生活,利用生活、生产中地实际问题来引出我们要讲地数学知识.例如在讲怎样租车、哪种灯省钱、怎样调水等具有实际应用性质地问题时,我们要精心创设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各个数据之间地关系,从而捕捉不同问题之间地共同因素,进而建立贴近实际地数学模型,让问题转变为数学表达式并得以解答.再如在讲授圆地定义时,我们可以创设如下地问题情境:自行车、汽车地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地而不是方形地?在学习用频率估计概率时可以创设这样地问题情境:王伯伯地鱼塘里有许多鱼,请你想一个办法,估计一下鱼塘里大约有多少条鱼?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将实际问题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数学地实际应用价值认识得更加透彻,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地建模过程,他们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地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三、让学生在数学实验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数学本身而言,其内容是非常有趣地,对人地思维能力也是极富挑战性地.如果将数学融入到学生动手加动脑地实践活动中去,让学生经历实验、观察、猜想、交流、推理验证地过程,学生心灵深处地探究欲望就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比如,在讲授有理数地乘方时,我们可以展示一张大报纸,让学生猜想可以对折多少次.学生一般都会回答可以对折几十次,甚至有地学生还会回答可以对折上百次.我们对他们地答案不要有任何地评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经过动手发现,在折叠到第七次之后就很难再次折叠了.这时学生会大惑不解,这时我们随机引导学生对折叠过程中报纸地厚度和面积进行计算,会发现:在折叠次数增加地同时,报纸地厚度会以等比级数地增加,报纸地面积也是以相应地比例减少.所以,把报纸折到第九次时所需要地力比一次对折512张报纸还要费力!这样,让学生在动手折纸中对与乘方有关地知识有了比较深刻地印象.再如,在讨论三角形全等地判定定理时,教师先让每个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使其两条邻边分别为5cm和3cm,并且边长为3cm地那条边所对地角为30°,然后把三角形都剪下来,以小组为单位,看看这些三角形是否能重合.通过自己地动手操作、比较,学生很快明白“ssa”不能作为全等三角形地判定定理,而且记忆深刻,终生难忘.四、在对数学知识进行对比、类比和联想地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数学知识本身之间具有密切地联系,其中也有许多相似地知识点,只有不断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前后联系、对比、类比和联想,才能真正认清数学学科地内在脉络.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类比和联想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地过程.例如,三角形地角平分线知识是放在三角形地中线之后出现地,所以在教案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对比和类比,进而联想出三角形每个内角地平分线与对应地底边也会有交点,于是引出角平分线地概念,随后就可以展开探究三角形角平分线地性质.讲完角平分线地性质后,在讲线地垂直平分线时,由角平分线地性质联想到线地垂直平分线地性质,再通过类比,得到线段中垂线性质地证明方法.五、在对数学典故进行回顾地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数学地发展过程本质上就是人们对数学科学进行研究地过程,数学发展史上地名人轶事或历史典故有地反应了数学地本质,有地则反应了数学知识地形成与发展过程,因此在教案过程中讲述数学典故或名人轶事,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地同时,还使学生地数学审美能力得以提高.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地历史典故,让学生在如何测量地疑问当中完成一节课地学习.当然,创设问题情境地方法还有很多,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以学生地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这是勿庸置疑地.因此,在创设情境之前,我们必须对学生地认知水平和要学地知识进行认真分析,创设相应地教案情境,让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效果令人满意.。
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刍议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摘要】: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创设有效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课堂有效一、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注意以下几点1.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创设的情境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观。
3.创设情境的内容要科学,难易要适度,时机要恰当;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使学生思维清晰;要考虑多样性,追求情境的高效益。
4.情境创设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善于发现、挖掘、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二、新课引入的情境创设--导趣引思创设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可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
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立刻就集中了注意力。
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
三、评价教育情境的创设--以人为本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积极创设评价教育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真实的情境和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和效果。
一、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1.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情境,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数学问题的情境和模拟情境等。
在教学整数的加减法时,可以选择购物结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购物场景来运用整数的加减法。
2.设计情境问题:在创设情境时,需要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问题应该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教学平面图形时,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城市道路规划的问题,让学生设计一个最短路径的道路网络。
3.组织情境活动:在创设情境时,需要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来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
活动可以包括观察实物、实地考察、分组合作、实验探究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中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情境教学的效果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情境来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和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促进学生合作能力:情境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可以共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可以从彼此的观点和解决方法中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4.增强学生应用能力:情境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通过真实情境和实际问题的创设,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思考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教师们对于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和思考也愈发重视。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创设,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原则1.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确保所创设的情境对学生来说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过于复杂。
教学情境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
2.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保所创设的情境能够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匹配。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增设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1. 故事情境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故事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奇妙和魅力。
在教学乘除法时,可以编写与乘除法相关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理解和运用乘除法的原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2. 角色扮演法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数学角色,通过模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分数运算时,可以设定学生扮演商家和顾客的角色,通过买卖商品的情境来运用分数的四则运算,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数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境的六种方法

创设情境的六种方法
创设情境的六种方法包括:
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学生生活中的鲜活、熟悉的事例,让数学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2. 运用实物、图画、简笔画,巧设情境。
直观具体的形象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从具体的形象中思考抽象的数学问题。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模拟情境。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
4. 利用问题、故事创设情境。
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诱发学生强烈的思考动机。
在数学教学中抓住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5. 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或扮演角色,使情境更加直观,有助于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6. 动手操作,探究情境。
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演示来亲自感受,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进行探究,探讨如何设计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数学教学情境。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有些学生对数学抱有畏惧心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数学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也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3.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和思考问题中感受到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利用真实生活情境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购物、运动、旅行等生活情境,设计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培养合作学习的情境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如动画、实验演示等,让学生在观看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

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充满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学科,而情境创设是一种以情境为背景、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结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情境创设案例,探讨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情境创设案例一——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1.情境描述在一次数学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们去学校附近的超市进行实地考察。
学生们分成小组,通过测量和观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情境展开学生们在超市里量取商品的重量,并使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计算总价;通过比较不同品牌的商品价格和重量,分析它们之间的比较。
学生们还使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讨论不同商品的销售情况、销售趋势等等。
3.学生反思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还体验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他们认识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三、情境创设案例二——探索几何的美1.情境描述在一次几何学习中,老师带领学生们前往校园的花园。
学生们通过观察花园中丰富多样的植物,以及它们的生长状况,探索几何形状在自然界中的运用。
2.情境展开学生们观察并记录花园中不同植物的形状、颜色和数量。
他们尝试用几何形状描述这些植物,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几何图形的分类和分析。
学生们还学习到几何形状在建筑和艺术中的应用,并创作了一些几何艺术作品。
3.学生反思通过与自然界的接触,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识别和描述几何形状,还发现了几何学在自然、建筑和艺术中的美妙应用。
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到了几何学习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情境创设案例三——数学游戏的挑战1.情境描述在一次数学游戏中,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数学智力挑战。
通过游戏、竞赛和合作,激发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展开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数学游戏,如数独、数学填字、数学迷宫等。
他们在游戏中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难题。
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及其效果

、
研 究创 设 初 中数 学课 堂情 境 的 意 义
从理论上讲 , 数学知识重在应用 , 但实际上 , 学生对知识 的 理解程度决定了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情境教学过去多用于 语言类课程的教学 ,旨在让学生在一定 的对话情境中去理解语 意。 随着课程 改革 的深入发展 , 情境教学逐步进入数学课堂。 情 境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感性地分析数学 问题 ,还有利于理性地 理解数学知识。然而 , 在实际教学过程 中, 有许多教师错误地理 解 了情境教学的意义 ,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可 以看 出, 正确理解创设情境对 于教学效果是有一定 的影响 的, 为
初 中数学教学情境 的创设方法及其效果
福 建省 福 州市 第十八 中学 龚凤 英
随着新课改 的不断深入发展 , 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 ,
教学朝着更加多元化 的方 向发展 。在初 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 创 拓展学生思维 的起点 。在课 堂上如何 提问是一种教学技巧 , 教 师要让学生从问题 中找到知识点 , 寻求解决问题 的途径 , 从而培 养他们学 习数学的兴趣 , 促进他们思维能力 的提高 。 问题是数
“ 我 自横刀 向天笑 , 去 留肝胆两 昆仑 ” 的英勇无畏 ; 有 了“ 有心杀
贼, 无 力回天 , 死得其所 , 快哉快哉” 的英雄气概 。
3 . 结尾引用诗 句 , 引用与主题密切 相关 的诗句作 结尾能起
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例如 : 《 听雨》 中的结尾 : “ 风雨送春归 , 飞雪 钟交卷 , 那下一句是什么?这个填空题可不能失分 ! 窗外明亮起
前, 而且增强了语气 。 我们有 了“ 人生 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 照汗青” 的凛然正气 ; 有 了
例二 : “ 春雨来到花园 , 众 花笑逐颜开 ; 春雨来到原野 , 小 草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造一个具体的、真实的或者虚构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通过感知、体验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和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创设情境:1.生活实践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授平行线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建筑物,找出平行线的例子,并让学生感受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游戏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乐趣。
在教授代数方程式的解法时,可以设计一个数学谜题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寻找方程式的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对代数方程式的理解和兴趣。
3.探究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和定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在教授三角函数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和观察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来发现三角函数的性质和规律。
二、激发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创设情境教学的核心目标。
因为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和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新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数学题目和练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在教学平面几何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纸板做一些简单的几何模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感受几何形状的特点和性质。
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兴趣。
在教学数学定理证明的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和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证明方法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而设计的。
这些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下面是几个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情境一:购物结账小明去超市购买了苹果、香蕉和橙子。
苹果的单价是3元/个,香蕉的单价是2元/个,橙子的单价是5元/个。
小明购买了5个苹果、3个香蕉和2个橙子。
请问小明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解决思路:小明购买的苹果总价为5×3=15元,香蕉总价为3×2=6元,橙子总价为2×5=10元。
所以小明一共需要支付的钱为15+6+10=31元。
情境二:邮票收藏小红收藏邮票,她一共有5个小本子,每个本子可以装8张邮票。
小红已经收集了32张邮票,请问她还需要收集多少张邮票才能让每个本子装满?情境三:买书小明在书店看到一本图书的原价是80元,但书店正在打折,一本打8折。
小明决定买下这本书,请问他需要支付多少钱?解决思路:书的原价是80元,打8折后价格为80×0.8=64元。
所以小明需要支付的钱是64元。
情境四:电影票小刚去电影院看电影,一张电影票的价格是25元。
他去了4次电影院,但每次去都有不同的优惠活动。
第一次,他使用了一个优惠券,减了5元;第二次,有学生票半价,他只支付了12.5元;第三次,朋友帮他买票,他没支付任何费用;第四次,他使用了会员卡,打了8折。
请问小刚一共支付了多少钱?解决思路:第一次看电影,减了5元,所以需要支付25-5=20元。
第二次看电影,半价票,所以需要支付12.5元。
第三次看电影没有支付费用。
第四次看电影,打8折,所以需要支付25×0.8=20元。
所以小刚一共支付了20+12.5+0+20=52.5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研究
1. 实际生活背景创设: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入数学
概念。
在教学有关图形的知识时,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建筑、交通等场景,让学生直观
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 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应用数学知识。
游戏的规则和挑战可以与数学概念和技巧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
数学。
3. 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欲望,引导学生主
动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
问题可以是实际问题,也可以是虚构的情境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逐渐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4. 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可以
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数
学知识。
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展示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
力。
6.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案例可
以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历史事件,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情境创设方法。
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数学教师,都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只是每个人的认识和做法不尽相同,最终效果也就不完全一样。
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同样需要创设问题情境。
然而在现实数学课堂中由于一些老师对情境的选择或使用不当,致使一些数学课失去应有的内容,不能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
因此,本人认为对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思考它的有效性。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进行了探索、思考,现对有效的问题情境谈几点认识。
1.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主要是起到引导的作用。
在教学新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通过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复习全等三角形的识别方法,来探索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通过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等。
2.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
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
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
如创设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
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大小的比较的学习.
3.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分析探究,对问题作出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如初中数学中有一类月历、打折销售、希望工程、教育储蓄等带有实际应用性的问题,解答时常需要应用图形特性,根据月历本、利息税、等积变换等知识求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思考,通过建立适当的几何模型,使问题顺利解决。
例如:由于过度采伐森林和破坏植被,使我国许多地区频频遭受沙尘暴的侵袭。
近日,A市气象局测得沙尘暴中心在A市的正西方向300km的B处,以10km/h 的速度向东偏南300的方向BF移动,距沙尘暴中心200km的范围是受沙尘暴严重影响的区域(图略)。
(1)通过计算说明A市是否会受到这次沙尘暴的严重影响?
(2)若受沙尘暴影响,计算A市受沙尘暴影响将历时多久?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究来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的,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探究的需要,在教学时,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在活动中,由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有利
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数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如学习有理数乘方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折叠报纸探究乘方的知识:开始展示很大的报纸时许多同学都说能对折几十甚至上百次,可是在动手实践后却发现折叠到七次的时候已经非常困难,许多同学都是大惑不解。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终于发现:报纸厚度随着对折次数的增加以等比级数增加,而其面积则相应地以同样比减少,加上纸本身的拉力,把报纸对折第九次无凝比一次将512张报纸对折更要困难!
5.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联系进行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创造出很数学的问题情境。
如学习中点后,再学习角平分线的知识时,学生就可以展开类比和对比,联想出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等。
6. 从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如何去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打破学生原有观念上的平衡。
如学习过(ab)n=a n b n以后,许多同学都错误地认为(a+b)n=a n+b n,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可以先让学生猜想(a+b)n,然后让学生用具体数据进行代入求值,进行让学生发现原先自己的错误认识,从而产生出观念冲突,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
7.讲述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给学生边讲个古稀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意识。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都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
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对数学就会主生良好的情感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