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讲义—景物形象(上课用)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所选教材为《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第三章“景物抒怀”部分,具体内容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等名篇。
通过对这些经典诗歌的解析,学生将领会古代诗人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基本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
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与情感的深度融合。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景物形象的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鹳雀楼、庐山瀑布、钱塘湖等图片,让学生对所学诗歌的景物有直观的了解,引发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等诗歌的背景、作者、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
3. 实践: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其中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人笔下的景物形象。
4. 例题讲解:分析《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的景物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尝试分析《望庐山瀑布》中的景物形象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1.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2. 内容:(1)诗歌背景及作者(2)景物描绘手法(3)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代诗歌景物形象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与情感的深度融合。
2. 例题讲解:分析《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的景物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一、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与情感的深度融合1. 赏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白日”、“黄河”等,这些词语既描绘了景物,又暗示了时间、生命等深层含义。
专题二诗词中的形象:景物形象2025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课件
题型一 画面描述题
答题步骤
第一步,用一句话概括画面整体特点。一般包含时令/地点、氛围、画面特点(题材)。 一般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 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二步,描画画面。挑选诗句中的主要意象——找到相关修饰词——用合适的双音节词概 括——将组成的内容串联起来。(串译) 描画时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备注: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力求语言优美。 第三步,形象的意义。 即诗句传达的思想情感、志趣、观点态度、社会意义等。
“西风旌旄,斜阳草树,雁影入高寒”三 句描画了怎样的图景?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步骤二:结合意象,分析画面。结合实际 进行联想。
1.抓意象:西风 旌旄 斜阳 草 树 雁 2.结合实际及诗句联想:西风萧瑟;旗帜 飘舞;夕阳的斜晖照射野草和树木;大雁高飞。 3.缀连成句(串译法),可添加修辞润饰: 示例: 西风萧瑟,旗帜在风中飘舞;夕阳西下, 斜晖照射野草和树木;空中的大雁,朝着天际 飞去。
【解析】一、二句交代行踪,暗示了农 村生活定是别有一番景象。诗人穿着轻便的 衣服、拖着轻软的鞋,步行于江村,在树木 丛生之中,断然是农家集中之处,“绿树村 边合”,自然别有意趣在其中。
三、四句写农村动物之乐。初生的水鸟 在藕叶间游来游去,翻动着莲叶,而微风中, 飞燕斜擦,掠起桐花飞扬。
五、六句写农家劳动的生动画面。捕鱼 的小艇停在渡口,人们自然可以想象白天渔 父劳动的欢欣,而树林外不时传来缫丝的纺 车声,可见农妇们正夜以继日地辛苦劳作。
描述诗歌中所呈现的图景画面。
①背景环境;②主体形象(作者 重点描摹的景物)。
第二步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意 境特征)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第二单元,主要包括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宋代诗人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以及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这些诗作均以描绘景物形象为主题,通过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使学生能够领略到古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诗作中所表现的景物形象,感受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表达。
2. 学会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把握诗人运用景物抒发情感的手法。
3. 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景物形象,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诗人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配乐诗朗诵,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诗作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作,感受诗中的意境。
3. 景物分析:教师逐句解析诗作,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景物描写,分析景物形象。
4. 情感体会:教师引导学生从景物描写中体会诗人的情感,探讨诗人如何运用景物抒发情感。
5. 实践练习: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6. 分享与讨论: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景物形象情感表达《登鹳雀楼》壮阔江山胸怀壮志《江城子·密州出猎》茫茫雪原豪情壮志《将进酒》酒泉美酒抒发豪放《青玉案·元夕》热闹元宵欢愉心情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并阐述诗人如何运用景物抒发情感。
答案: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诗中的景物形象主要有酒泉、美酒、月亮等。
诗人通过描绘酒泉美酒,抒发了自己豪放的性格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用)PPT课件
16
第四类:意象营造的意境
17
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田家
凄清、苍凉的意境。
意象是具体事物,意境是具体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 感情的结合
18
(1)抓意象,探知诗词的感情基调(意境)。
看画面形、色、动、静,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 的思想情感。
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
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 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 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 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 第一 讲:
鉴赏作品的形象
1
第二课时 景物形象
2
意象 意境
3
景物类试题分类解析
第一类:写了哪些景物。
4
春生
白居易
▪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 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
▪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3分)
答: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 落
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8
▪ 小结: ▪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作答时可采用时间
+地点+景物的特征+中心词的形式作答。
9
2009年全国课标卷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诗歌景物形象(上课)
——古代诗歌鉴赏
常见题型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某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
思路切入点和答案组织落脚点
①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 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 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猪豚满圈,鸡鸭成群。 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结 束后,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 家。 这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民风淳厚、五谷丰登、六畜 兴旺的山村丰收图景。 渲染节日的喜庆气氛。
六朝时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边而今长满了杂草野花,昔 日繁华的乌衣巷笼罩在斜阳残照中,旧时栖息在王谢豪族 厅堂之上的燕子如今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这些景物营造出萧索悲凉的氛围 诗人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繁华不再的感慨。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高考真题 (1)简析“遍”“稀”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1)“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 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 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闲适的心情。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
这首诗通过月落夜深、乌鸦啼叫、寒霜满天、 江边枫树和点点渔火等景物营造出幽寂清冷的氛 围,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上课用)分解
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
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第三种类型:景物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
景物形象类题型考查类型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型
设问方式 ①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②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意象 ③诗中描写某个意象有何作用? 答题步骤 1、析含义: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 2、剖原因: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
一意象 3、析效果: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草迟香日。泥江杜融山甫 飞丽燕,子春点,风沙花氛围江草地描的山衔图馨明泥景香丽 筑,, 巢燕春 ,子风 鸳正送 鸯繁来 在忙花 温
暖睡鸳鸯。
暖的沙洲上静睡, (步
[注] 迟日,春日。此诗写于 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 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 的春景图(步骤二)。表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
一色”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 (一般为四字短语)
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 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 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 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意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1、析含义: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2、剖原因: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3、指作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意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 1、描图景: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2024年《分析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精彩课件
2024年《分析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详细内容包括:景物形象的概念、分类及作用,结合具体古诗词分析景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以及如何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景物形象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具体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3.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景物形象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景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具体分析方法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古诗词中的山水画,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景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a. 景物形象的概念、分类及作用;b. 景物形象的塑造方法;c. 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3.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首古诗为例,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并进行小组讨论。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详细讲解如何鉴赏诗中的景物形象。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分析一首古诗中的景物形象,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分析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2. 内容:a. 景物形象的概念、分类及作用;b. 景物形象的塑造方法;c. 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下面这首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答案:a. 景物形象:瀑布、香炉、紫烟、银河;b. 景物形象的作用:表现大自然的壮美;c. 景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比喻、夸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景物形象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古诗词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古诗词,关注景物形象的描绘,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教学课件
送别诗: 常见景物:
杨柳、折柳、梅花、折梅、岸、兰舟渡口、 樯橹、征帆、流水、长亭、孤云、残月、 芳草、青草、烟波、关山玉关。 咏史咏物诗: 常见景物: 咏史:历史人物、典故、事迹、古城遗址。 咏物:松、竹、梅、月、雁、鸦、蝉、琴、 棋、其它自然景物。
即景抒情诗:
一、伤春:春易逝,人易老,美好时光易流 逝,从而女子和士人易伤春。其中女子因 伤春而思念,因伤春而闺怨;士人因伤春 而苦闷,因伤春而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之感叹。
答案(要点): 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 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 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
种凄清的氛围。 (准确理解上句和下句的意思,各得1分,写
出全联的意境,得1分。其他看法,言之成 理亦可。)
例题6(2015安徽卷)
月 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 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 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 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 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常见景物:
春之美景:春风、春雨、春水、春燕、春泥 、柳絮、莺飞、青杏、烟雨、楼台、花鸟 虫鱼。(常见于“以乐景衬托哀情”,反 衬)
春之哀景:落红、残枝、残花、暮春。(常 见于“以哀景衬托哀情”,映衬)
二、悲秋:年到中秋,人到中年,诸事无成 ,极易伤感、悲愁。漂泊在外、仕途失意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身处困境、羁留 他乡,每当人处于上述情境之中,面对肃 杀、凋零、清冷、残破的秋景时,往往触 景生情,生出凄凉、伤悲之感。
例题1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景物形象》教学ppt课件
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 (思想
感情)与客观的“境”机统一。
(诗词中描绘的生活图景)的有
弄清概念
意 境
诗歌意境举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
设问方式
20
1.分析意象含义的方法及二步骤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 结合诗人经历或背景,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 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往往都是象征义,答题步骤 如下:步骤一:分析表层属性。步骤二:探求深层含义。 21
2
诗歌意象举例1、月亮:思乡怀人 烘托情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2、菊花:傲霜坚强 隐逸高洁 清高脱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郑思肖《寒菊》) 3、梅花:不畏严寒 冰清玉洁 孤傲清高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4、松柏:傲霜斗雪 孤直耐寒 坚贞不渝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锡)5、梧桐:凄凉悲伤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 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 萧瑟冷寂的氛围)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浮
易去。
年
袅秋。
袅秋。
,
风袅
风袅
故
芳草柳已云暮,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PPT课件
莺飞、青杏、烟雨、楼台、花鸟虫鱼。(常见于 “以乐景衬托哀情”,反衬) ❖ 春之哀景:落红、残枝、残花、暮春。(常见于 “以哀景衬托哀情”,映衬)
15
即景抒情诗:
❖ 二、悲秋:年到中秋,人到中年,诸事无成,极易 伤感、悲愁。漂泊在外、仕途失意、怀才不遇、壮 志难酬、身处困境、羁留他乡,每当人处于上述情 境之中,面对肃杀、凋零、清冷、残破的秋景时, 往往触景生情,生出凄凉、伤悲之感。
17
即景抒情诗:
❖ 四、羁旅愁思:漂泊在外,谪迁异地。在这种情境 中,作者易生思乡念人之情,易生青春易老而壮志 难酬之情,易生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忧己之情。
❖ 常见景物: ❖ 日暮、异客、乡关、江流、渔火、孤帆、独夜、鸿
雁、鲤鱼、尺素、尺牍、书札、青鸟、宿鸟、池鱼、 归鸟、斜阳、落日、灯火、残月、寒蝉、短笛、落 叶、黄昏、鹧鸪、猿啸、子规、蜀鸟、杜宇、杜鹃。
3
三 答题范式: 描图景 点氛围
析情感
4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 (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 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 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 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 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 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 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景物形象》PPT精品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景物形象》 课件(2 8张PPT )
一、 忧愁类意象
“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达忧愁、悲伤心情
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或睹物愁生,或
寄愁于物,或借物抒愁。
纸灰飞作白蝴蝶,
使今我为三羌军笛夜人泪出听意如胡塞气笳雨声忆折。,长杨安柳风士。,教萧一萧去兮兮易不水复寒还,。壮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景物形象》 课件(2 8张P诗歌的形象之景物形象》 课件(2 8张PPT )
弄清概念
景物形象 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诗中
的情中之景。诗歌中的景物是浸润了诗(词)人情感的形象, 是诗(词)人抒情言志的载体。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景物形象》 课件(2 8张PPT )
• 二、 思念类意象
所谓“思念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抒发思乡怀人的 情感或离愁别绪的物象。这些意象已经成为思乡或惜别 的代名词月。家儿欢弯乐弯几照家九愁州。借,柳几问条行折人尽归花不鸿飞归尽雁?,在云鱼在水。
惆怅此情难寄。南浦凄凄别, 绿杨芳草长亭路。 西风袅袅秋。年少抛人容易去。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景物形象》 课件(2 8张PPT )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景物形象》 课件(2 8张PPT )
第二、同一意象表达 不同思想感情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景物形象》 课件(2 8张PPT )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景物形象》 课件(2 8张PPT )
一、燕子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 悲愤。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分析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课件
《分析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景物描写与意境创造》,详细内容涉及了景物形象在古诗中的表现手法、意境构建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主要围绕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怀古》进行深入剖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中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2. 培养学生通过景物形象感悟诗人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之间的联系,以及意境的构建。
重点:掌握景物形象的表现手法,理解诗人在景物描绘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王维的《山居秋暝》和苏轼的《赤壁怀古》,分析诗中的景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3. 例题讲解:以《山居秋暝》为例,分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景物形象,阐述其意境和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赤壁怀古》中的景物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派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分析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2. 内容: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晚秋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景物形象表现手法:比喻、拟人、象征意境与情感:宁静、哀愁、豪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登鹳雀楼》和《静夜思》中的景物形象,写出你的感悟。
诗中景物形象的描绘;景物形象所蕴含的情感;你的感悟和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学会欣赏和鉴赏古诗中的景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鉴赏(公开课优秀课件)
精品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双调·清江引 张司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问题: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 思?
精品
这首诗描写了西风、雁、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 等 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第一步)
西风送来了万里之外的家书,大雁在满山红叶的时节中 鸣叫,诗人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 意;(第二步) 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第三步)
精品
链接高考
精品
达标检测
(2015福建)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 境。(第三步)
精品
规范答题步骤:
①找出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抓住诗歌中的 主要意象。(第一步:抓意象)(景)
②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景物,并用一两个 简练的词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
(第二步:析特征)(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作用。 (第三步:表情感)(情)
精品
参考答案:
(1)第二联描写了微风、树林、落叶、露水、 秋草、虫鸣等意象,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 子悄然落下,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 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 清的氛围。
(2)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 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 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PPT精品课件
象
( 意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象 )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 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 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 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 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寒霜 飞雪 苦雨 凄凉悲愁
松柏 幽兰 菊花 高洁隐逸
灵修
国君
坚贞
羌管 寒蛩 蟋蟀
思乡
雁足 尺素
音信、书信
冰心
高洁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 课件(共43张PPT)
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
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 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 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 的有机统一,即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 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 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 课件(共43张PPT)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⑵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 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 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2004年高考广东卷)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
几个字极写了作幽者独__凄_ 清__ 人”作是者指自_己________。
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
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拟_人__ _的修辞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景物形象(上课用)
画中品诗 体悟真情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 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 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 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 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 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借助意象 品味意境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安史之乱开始,他 一直流亡颠沛,后弃 官西行,入蜀定居成 都,这首诗是杜甫流 寓巴蜀时期写的 。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 的意境? 江中月影近船;风灯 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 柔和;月照沙岸如雪 ,夜宿白鹭团聚在沙 滩上,睡得那样安恬 ;忽然船尾传来“拨 剌”的声音,显然刚 有一条大鱼跃出水面 (以动写静),营造 出清幽、静谧的意境 。 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 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 小生命的热爱.
实战训练 冲锋陷阵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 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 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问题:“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 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 分析。(4分)
答:结尾一联,用意点出题目的“宿”字。诗人虽未就寝,然而 他已神往枕上的意境:雨打芭蕉的音响,枕上听雨的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多么 清幽而又闲适,浪漫而有诗意。
实战训练 冲锋陷阵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 山居即事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 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 适的心情。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公开课)ppt课件
形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象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鉴 赏
唐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
东南,广陵何处在?
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
表达的感情。
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凄凉黯淡的傍晚景色 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的情感;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小鸟飞 往家乡广陵方向,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还要赶路,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 乡的离思哀愁。
人
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
物
形
象
诗
B、作品中其他人物。(偏重叙事的诗歌)
歌
形
象
景物 形象
诗人借以表达主观 感情的载体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 者感情的东西。
(偏重写景的诗歌)
事物 形象
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或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或以物曲折表现诗人的品 格情操和思想感情。
答:渲染惨淡凄凉的氛围 ,奠定了哀伤凄婉的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开篇两句就给人以 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 层暗淡的暮色。
;.
12
完成P123“训练检测”第4题
;.
13
;.
14
形
借景抒情类解题步骤:
象 鉴
1、列举景物(可作适当描绘,注意手法)
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或“以乐景衬哀情”)。上片描写了清明之 际的春景:“风细”“柳斜”“春水”和春“花”,描绘了一幅“春未老”的美好春景,营 造了一种幽美明净的意境。下片抒发了由此景引发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春虽未老,人却 因无法回家而充满了无奈和苦涩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