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笔记德育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
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每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人类的德育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习俗性德育、古代德育和现代德育几个阶段
习俗性德育(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1.当时的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具有人人参与的全民性。
2.由于劳动、生活、教育是一体的,道德教育是在习俗中存在,并且是以
习俗的传承为主要内容。
古代德育(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具有等级性、神秘性和经验性,几乎等同于道德教育。
现代德育的主要特点:
1.学校德育的民主化(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学双方都已经“平民化”);
2.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
3.学校德育的科学化(一是由于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德育的合理性、德育理论的依据避免了神学化的命运。二是指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近代科学的发展为学校德育问题的解释与解决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可能。);
4.学校德育的组织化(班级授课制)
第二章现当代德育思想
第一节苏霍姆林斯基
一.主要内容:
1.关于德育的地位、任务和内容(任务是培养意识;内容比较广泛)
2.关于道德信念的形成与培养(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
3.关于德育的原则和方法(方法:正面教育,启发疏导,发扬每个学生的优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4.关于自我道德教育
二、主要特点:
(一)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二)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在阅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三)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道德教育。
(四)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实施、实现德育目标。
(五)重视培养学生自警、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第二节科尔伯格
一.主要内容:
1.儿童道德发展的实质
儿童是道德哲学家,儿童有自己的关于价值问题的思考方式,能够自发形成他们的道德观念,这些道德观念又形成有组织的思维方式。
2.道德判断的结构和内容
道德判断结构和内容是一个判断的两个方面,两者彼此包含相互限定,结构规定了内容,内容体现了结构。因此,评价人们的道德成熟度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加以考虑。
3.道德判断的结构和道德发展的阶段
科尔伯格认为,我们对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是根据道德判断的结构,而不是根据道德判断的内容。他主张,道德发展的机制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发展过程,道德判断中含有结构,结构限定判断发展的阶段。
4.道德发展的条件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沿着垂直和水平两个序列发展。垂直序列的发展是由道德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推移,水平序列的发展是从逻辑认知发展经社会认知发展向道德认知发展的推移。儿童的逻辑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制约其道德认知发展的重要条件。
5.道德发展的动力
科尔伯格认为,个体道德发展的动力既不是来自他的先天成熟,也不是来自他的后天学习,而是来自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二.主要特点:
结构的差异性;不变的顺序性;结构的整体性;层次的整合性
第三节价值澄清理论(拉思斯)
一.主要内容:(关注的主要是价值观教育)
认为有效的价值形成过程必需的七个步骤:1.自由地选择;2.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选择;3.认真思考每一种选择的
后果再进行选择;4.赞同与珍视;5.确认;6.根据选择行动;7.重复。
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选择、珍视、行动
第四节关怀理论(诺丁斯)
一.主要内容:
1、关怀释义
诺丁斯提出,关怀是一种观点和态度,它由记忆、情感、能力等多种心理成分构成,并且使各种成分处于被激活的状态。
2、关怀与教育目的
3、正义与关怀
4、女性与关怀
5、创造实践机会,实现道德教育目的
第五节品德教育
一.主要内容:
1.多元社会中仍然存在普遍认同的价值
2.强调正面直接的道德教育
3.要求学校与社区、家庭相互配合,建立立体综合的德育系统
第三章德育本质与德育功能
第一节德育的本质
一.道德在生活中的“存在”:1.表现为道德主体的品质,可以称之为“德性”(品德);
2.表现为道德主体的行为,可称之为道德生活、道德实践或者“德性生活”。
二.德育的本质:对于人的生活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
第二节:德育的功能
一.德育功能的概念及其认识
德育目的——想要德育干什么
德育功能——德育(本来)能够干些什么
德育效果——德育实际上干了什么
二、德育的主要功能
(一)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
(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知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所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三)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
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等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
一.理解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道德”是可教的吗
直接的道德教育与间接的道德教育的统一,教授、学习与实践的统一,道德之知、情、意学习的统一,则道德是可以“教”的。
二.对道德发展理论的理解
(一)道德发展应当视为整体发展,作综合理解
(二)对道德发展的理解应与对道德发展“年龄歧视论”的批判相结合
(三)道德教育对象的道德发展阶段可以作更为概括的说明
三.德育中的“因材施教”
(一)应当根据个性实际进行道德教育;(二)应当对道德任务的难度做适当安排
(三)德育与心育的统一;(四)应当根据个体特定情境的全部个性实际去实施因材施教的德育
四.对德育主体作用的认识
(一)权威主义——荀子:“贵师重傅”;洛克:“白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