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育概论》之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概论》读书笔记
《教育概论》是叶澜教授在长期教学和研究实践中结出的硕果,本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教育,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社会、教育、人之互相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全书共分六章,在最后叶澜教授简述了这部著作的缘起,简介了此书的研究对象“教育整体”,说明了研究路线:循着综合——分析——综合的路线前进,交代了在具体分析每一个问题时的基本方法,力求基本概念界定清晰和逻辑结构严密,并把自己的思路展示出来,把问题与不同观点摆出来。通篇表达深入浅出,语言精练,是一本很具有智慧的教育学专著。对于一名非师范生,一名刚刚接触教育学的我来说,这本书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那分析透彻的篇章,那见解独到的段落,甚至那一个个美丽的字眼都足以转送给我无数妙不可言的神韵,引起我的遐思翩翩,思绪飞扬。
本书内容结构严谨,环环相扣。第一章界定教育的概念,是对教育系统内部结构的总体性的分析。第二、三章阐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通过历史的分析揭示两者的规律性联系;分析教育子系统与其他主要的社会子系统的关系,使对教育与社会各方面关系的认识变得更为深入细致。第四、五章教育与人的发展,进行到教育活动微观层次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教育与个体发展的规律性联系以及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特殊意义。在最后一章中,综合考量教育、社会与人的相互关系。作者把这一综合的焦点聚在两大教育功能的相互关系上。在“结束语”部分,讨论了教育的基本特征这一带有全书小结式的问题。
叶澜教授把《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规定为“教育整体”,即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而不是取其中的一部分,在第一章、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中,作者叶澜把教育分为广义教育与狭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同时作者认为教育的概念是对教育活动的概括,因此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资。
同时,叶澜具体阐述了教育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即影响社会发展和影响个体生命、人生发展的功能。
1、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
首先,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两种最基本的生产:一是社会物质生产,二是人类自身再生产。后者不单指繁衍,更指个体社会化,形成新生一代。显然教育不可或缺——起着“创生性再生产”作用。
其次,社会功能还表现在沟通社会各方面、世界各国横向联系上。现代社会更为明显,通过思想科技道德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与交流,加速先进科技文化传播。所以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系统,还具有国际性和全球性。
此外,教育的社会功能还表现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有利于统治阶级地位的巩固和加强上。2、另外,教育还具有影响个体生命、人生发展的功能
教育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进而影响生命发展。就人类整体而言,教育影响是正向的,促
进的;但从每一阶段或个体来看,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
教育对个体的人生发展同样具有价值。一定社会条件下,个体藉教育改变自己的职业、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从而影响人的发展。
两个功能内在联系并同时发挥作用。社会功能通过对人的培养实现,而对人的培养又必须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和可能。使两种功能在正向上达到协调,才是优质的教育。正是从教育的这两大功能来看,叶澜分别从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写了这本书的下面几章。
在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上)——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和第三章、教育与社会(下)——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中主要论述了研究的教育目标就是揭示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这一部分的阐述包括教育的发展历程,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及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特点。还有就是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即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教育与社会政治、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其中讲到奴隶社会出现了学校教育,其实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奴隶社会已经具有了学校教育的条件:
首先,生产力发展到使一小部分人可以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水平。其次,体脑分工使奴隶主阶级有时间从事专门的文化教育活动,这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使学校教育有内容可教。
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从事学习和教育的空闲时间。
最后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奴隶社会出现了文字。
作者认为现代社会教育发展具有如下趋势: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日益加强和加深,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教育由更多地继承人类已有文化服务逐渐向更多地为未来社会服务。
讲到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间的规律性联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教育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每一个社会中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该社会诸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这些方面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
2.社会诸方面对教育的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里是不平衡的,并循着一定的趋向变化。
3.社会与教育的关系不是单向的作用而是双向的相互作用。
4.教育虽然与社会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教育又有相对的独立性。造成这种相对独立性的原因首先是教育有自己的特殊对象——人。
在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上)——教育与个体发展相互关系的一般理论概述和第五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下)——人生阶段与教育中论述了个体发展与人生各个阶段的年龄特征及相对应的教育任务
个人发展就是指人的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发生不断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
在讲到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时说到二层次三因素论,就是可以把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分为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简称可能性因素)和对个人发展从潜在可能转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简称现实性因素)两大类,这两类因素对发展影响不在一个层次上,故我们称之为“二层次”。这二层次中共含有三大类的影响因素。可能性层次中,可分为个体自身条件(包括先天与后天,后天指每一阶段发展主体已达到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环境条件。现实性因素是指发展主体所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层次三因素论的基本构成。
在论及学校教育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才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主导作用,作者概括出下列几条:1学校教育的目标应符合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水平以及所在国家的现有发展水平,使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取得正向一致。还要有效利用学校周围及其相关的其他环境因素的积极作用。当社会条件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时,保持小环境独特性,增强学校教育影响的积极效应,帮助学生有效抵御。如果学校教育的力量不足以抵御反向作用力,会陷入失败境地。
2)从学校教育内部看,注意力只集中在提供各种物质条件是不够的,应精心设计和开展有利于主体发展的各项活动,应享受教育者的发展。杜威说: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的观察,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性的、独断的。
教育的目标只有设在相应的发展程序还没有完成的范围内才能影响发展,这可看成微观意义上的“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它同样存在着把握“度”的问题。
3)学校教育应该把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识别、控制、利用环境的能力作为根本性任务,并贯彻到教育的一切阶段和一切活动中去。这是从最根本的意义上保证教育对人的引导作用。向学生提供选择的可能,教育他们学会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作出切实努力和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自主能力在选择中形成。
对于第六章、社会、教育、人之相互关系这一部分主要研究教育与社会及教育与个体之间的关问题及教育两大功能的相互关系问题。
教育两大功能关系在教育系统不同层次上的存在形态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来看。
(一)宏观层次:社会发展功能包含个体发展功能;
(二)中观层次:既不涉及社会发展功能、也不涉及个体发展功能。但实践中却包含了二者,将二者结合。
(三)微观层次:社会发展功能与个人发展功能渗透在学生身心发展上。
这本《教育概论》25万余字,在教育理论著作中篇幅不可谓多,但其思想却极其深邃。书中许多观点与众不同,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深入、深刻。每当读到佳处,总是若有所思,回味不尽。由于水平有限,有时对书中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刻和全面,还得多读几遍,多加研读,并在实践中尝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