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第3章 (3)

合集下载

信号与系统第三章PPT课件

信号与系统第三章PPT课件
③ 在任何单个周期内,只有有限个第一类间断点, 且在间断点上的函数值为有限值。
.
它们都是傅里叶级数收敛的充分条件。相当广泛的 信号都能满足Dirichlet条件,因而用傅里叶级数表 示周期信号具有相当的普遍适用性。
几个不满足Dirichlet条件的信号
.
三.Gibbs现象 满足 Dirichlet 条件的信号,其傅里叶级数是如
• “非周期信号都可以用正弦信号的加权积分来 表示”——傅里叶的第二个主要论点
.
傅立叶分析方法的历史
古巴比伦人 “三角函数和” 描述周期性过程、预测天体运

1748年 欧拉 振动弦的形状是振荡模的线性组合
1753年 D·伯努利 弦的实际运动可用标准振荡模的线性组合来表示
1759年 拉格朗日 不能用三角级数来表示具有间断点的函数
x[k]h[nk]
x[k]h[n k]
k
.
对时域的任何一个信号 x ( t ) 或者 x ( n ) ,若能将其
表示为下列形式: x(t) a 1 es1 t a 2 es2 t a 3 es3 t
由于 es1t H(s1)es1t
es2t H(s2)es2t
es3t H(s3)es3t
利用齐次性与可加性,有
k
例: y(t)x(t3) ❖ 系统输入为 x(t) ej2t
系统 H(s) ? y(t) ?
H(s) h(t)estdt
❖ 系统输入为 x(t)cos(4t)cos(7t)
系统 y(t) ?
.
*问题:究竟有多大范围的信号可以用复指数信号的 线性组合来表示?
.
3.3 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
第k次谐波 e jk 0t 的周期为

信号与系统第三章

信号与系统第三章

y (4) 3 y (3) 2 y (2) f (4) 10 ...
特点:便于用计算机求解
2、差分方程的经典解
• 若单输入-单输出的LTI系统的激励为 f(k),全响应为y(k),则描述系统激 励与响应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是n阶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一般可写为:
a y (k i ) b
例3.1-1
• 解:将差分方程中除y(k)以外的各项都移到等 号右端,得
y(k ) 3 y(k 1) 2 y(k 2) f (k )
对k=2,将已知初始值y(0)=0,y(1)=2代入上式,得
y(2) 3 y(1) 2 y(0) f (2) 2
依次迭代可得 y (3) 3 y (2) 2 y (1) f (3) 10
位移单位序列:
运算:
• 加: (k) 2 (k) =3(k)
乘:(k) (k) (k)
延时:
0
取样性质:f (k)(k) f (0)(k)
2. 单位阶跃序列: (k)
(1)定义: (2)运算:
3) δ(k)与ε(k)的关系:
δ(k)=△ε(k)= ε(k)-ε(k-1) 差分表示,对应 的微分δ(t)=dε(t)/dt ε(k)=
第三章 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比较
时域连续系统
f (t ) y(t )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卷积积分
时域离散系统
f (k ) y (k )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卷积和
y(t ) yzi (t ) yzs (t )
yzs (t ) f (t ) h(t )
y(k ) yzi (k ) yzs (k )

信号与系统第三章

信号与系统第三章
例3.1-2 描述一阶LTI系统的常系数微分方程如 式(3.1-3)所示
设 f (t) 2 a 2, b 1 则有
dy(t) 2 y(t) 2 dt
已知初始值 y(0) 4 求 t 0时系统的响应 y(t)
解:第一步,由方程可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2 0
2 由此可得系统的齐次解为
2
处理教研室
第三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教学重点:
1、常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解的基本特点; 2、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的概念; 3、卷积及其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2020/6/7
信号
3
处理教研室
应用实例:汽车点火系统
汽车点火系统主要由电源(蓄电池和发电机)、电阻、 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分压器等组成。
系数 a,b都是常量。系统的阶数就是其数学模型——
微分方程的阶数。
而 n 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an
dn y(t) dt n
an1
dn1 y(t) dt n1
L
a1
dy(t) dt
a0
y (t )
bm
dm f (t) dt m
bm1
dm1 f (t) dt m1
L
b1
df (t) dt
b0
即yf’(0+) = yf’(0-) = 0,yf(0+) = yf(0-) = 0
对t>0时,有 yf”(t) + 3yf’(t) + 2yf(t) = 6
不难求得其齐次解为Cf1e-t + Cf2e-2t,其特解为常数3,
于是有
yf(t)=Cf1e-t + Cf2e-2t + 3
代入初始值求得

【信号与系统(郑君里)课后答案】第三章习题解答

【信号与系统(郑君里)课后答案】第三章习题解答

3-1 解题过程:(1)三角形式的傅立叶级数(Fourier Series ,以下简称 FS )f ( t ) = a ++∞cos ( n ω t) + b sin ( n ω t ) a 0 ∑ n 1n 1 n =1式中ω1 =2π,n 为正整数,T 1 为信号周期T 11 t +T(a )直流分量a 0 = 0 ∫ 1 f ( t ) dtT1 t2 t +T(b )余弦分量的幅度a n = 0∫ 1f ( t ) cos ( n ω1t ) dtT1 t 02 t +T(c )正弦分量的幅度b n = 0 ∫ 1f ( t ) sin ( n ω1t ) dtT 1 t(2)指数形式的傅立叶级数+∞f ( t ) = ∑ F ( n ω1 )e jn ω1tn =其中复数频谱F n= F ( n ω1 ) = 1 ∫t 0 +T 1f ( t ) e − jn ω1t dt T 1 t 0F n =1( a n − jb n ) F − n = 1 ( a n + jb n ) 2 2由图 3-1 可知, f ( t ) 为奇函数,因而a 0 = a n = 04 Tb n = T ∫02= 2Eπ n4TE−2EEf (t ) sin ( n ω t ) dt =sin ( n ω t ) dt = cos ( n ω t = 1 − cos ( n π2T 1 ∫0 2 1 n t 1 n ) 1n = 2, 4,n = 1, 3,所以,三角形式的 FS 为2 E1 12π f ( t ) =sin ( ω1t ) +sin ( 3ω1t ) +sin ( 5ω1t ) +ω1 =π 3 5T指数形式的 FS 的系数为1n = 0, ±2, ±4,F n = − jb n jE=2 n = 0,−± 1, ±3,n π1所以,指数形式的 FS 为f ( t ) = − jE π ej ω1t+ πjE e − j ω1t − 3jE π e j 3ω1t + 3jEπ e − j 3ω1t +3-15 分析:半波余弦脉冲的表达式 f ( t ) =πτ E cos t u t+ τ 2求 f ( t ) 的傅立叶变换有如下两种方法。

信号与系统 第3章-3

信号与系统 第3章-3

解 若直接按定义求图示信号的频谱,会遇到形如te-jωt的繁 复积分求解问题。而利用时域积分性质,则很容易求解。 将f(t)求导,得到图 3.5-5(b)所示的波形f1(t),将f1(t)再求导, 得到图 3.5-5(c)所示的f2(t), 显然有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f 2 (t ) = f (t ) = f " (t )
ω )为各频率点
上单位频带中的信号能量,所以信号在整个频率范围的全部
W = ∫ G (ω )dω
0

式中
G (ω ) =
1
π
F ( jω )
2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表 3.2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3.6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设f(t)为周期信号,其周期为T,依据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 析, 可将其表示为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即
f ( −t ) ↔ F ( − jω )
也称为时间倒置定理 倒置定理。 倒置定理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若已知f(t) ↔ F(jω ),求f(at - b)的傅立叶变换。
此题可用不同的方法来求解。 解 此题可用不同的方法来求解。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2) 先利用尺度变换性质,有 先利用尺度变换性质,
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2. 时移性 时移性 若f(t) ←→ F(jω), 且t0为实常数(可正可负),则有
f ( t − t0 ) ↔ F ( jω ) e
此性质可证明如下
− jω t 0
F [ f (t − t 0 )] = ∫− ∞ f (t − t 0 )e 令τ = t − t 0

信号与系统王明泉第三章习题解答

信号与系统王明泉第三章习题解答
(3)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4)频域分析法分析系统;
(5)系统的无失真传输;
(6)理想低通滤波器;
(7)系统的物理可实现性;
3.3本章的内容摘要
3.3.1信号的正交分解
两个矢量 和 正交的条件是这两个矢量的点乘为零,即:
如果 和 为相互正交的单位矢量,则 和 就构成了一个二维矢量集,而且是二维空间的完备正交矢量集。也就是说,再也找不到另一个矢量 能满足 。在二维矢量空间中的任一矢量 可以精确地用两个正交矢量 和 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有
条件1:在一周期内,如果有间断点存在,则间断点的数目应是有限个。
条件2:在一周期内,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数目应是有限个。
条件3:在一周期内,信号绝对可积,即
(5)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
第一:离散性,此频谱由不连续的谱线组成,每一条谱线代表一个正弦分量,所以此谱称为不连续谱或离散谱。
第二:谐波性,此频谱的每一条谱线只能出现在基波频率 的整数倍频率上。
(a)周期、连续频谱; (b)周期、离散频谱;
(c)连续、非周期频谱; (d)离散、非周期频谱。
答案:(d)
题7、 的傅里叶变换为
答案:
分析:该题为典型信号的调制形式
题8、 的傅里叶变换为
答案:
分析:根据时移和频移性质即可获得
题9、已知信号 如图所示,且其傅里叶变换为
试确定:
(1)
(2)
(3)
解:
(1)将 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
对于奇谐函数,满足 ,当 为偶数时, , ;当 为奇数时, , ,即半波像对称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中只含奇次谐波而不含偶次谐波项。
(4)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的近似与傅里叶级数的收敛性
一般来说,任意周期函数表示为傅里叶级数时需要无限多项才能完全逼近原函数。但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采用有限项级数来代替无限项级数。无穷项与有限项误差平方的平均值定义为均方误差,即 。式中, , 。研究表明, 越大, 越小,当 时, 。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与解答第三章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与解答第三章

3-1 求图3-1所示对称周期矩形信号的傅利叶级数(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

图3-1解 由图3-1可知,)(t f 为奇函数,因而00==a a n2112011201)cos(2)sin(242,)sin()(4T T T n t n T n Edt t n E T T dt t n t f T b ωωωπωω-====⎰⎰所以,三角形式的傅利叶级数(FS )为T t t t E t f πωωωωπ2,)5sin(51)3sin(31)sin(2)(1111=⎥⎦⎤⎢⎣⎡+++=指数形式的傅利叶级数(FS )的系数为⎪⎩⎪⎨⎧±±=-±±==-= ,3,1,0,,4,2,0,021n n jE n jb F n n π所以,指数形式的傅利叶级数为T e jE e jE e jE e jE t f t j t j t j t j πωππππωωωω2,33)(11111=++-+-=--3-2 周期矩形信号如图3-2所示。

若:图3-22τT-2τ-重复频率kHz f 5= 脉宽 s μτ20=幅度 V E 10=求直流分量大小以及基波、二次和三次谐波的有效值。

解 对于图3-2所示的周期矩形信号,其指数形式的傅利叶级数(FS )的系数⎪⎭⎫⎝⎛=⎪⎭⎫ ⎝⎛====⎰⎰--22sin 12,)(1112212211τωττωππωττωωn Sa T E n n E dt Ee T T dt e t f T F tjn TT t jn n则的指数形式的傅利叶级数(FS )为∑∑∞-∞=∞-∞=⎪⎭⎫ ⎝⎛==n tjn n tjn n e n Sa TE eF t f 112)(1ωωτωτ其直流分量为TE n Sa T EF n ττωτ=⎪⎭⎫ ⎝⎛=→2lim100 基波分量的幅度为⎪⎭⎫ ⎝⎛⋅=+-2sin 2111τωπEF F 二次谐波分量的幅度为⎪⎭⎫ ⎝⎛⋅=+-22sin 122τωπEF F 三次谐波分量的幅度为⎪⎭⎫ ⎝⎛⋅=+-23sin 32133τωπE F F 由所给参数kHz f 5=可得s T s rad 441102,/10-⨯==πω将各参数的值代入,可得直流分量大小为V 110210201046=⨯⨯⨯--基波的有效值为())(39.118sin 210101010sin 210264V ≈=⨯⨯⨯- πππ二次谐波分量的有效值为())(32.136sin 251010102sin 21064V ≈=⨯⨯⨯- πππ三次谐波分量的有效值为())(21.1524sin 32101010103sin 2310264V ≈=⨯⨯⨯⨯- πππ3-3 若周期矩形信号)(1t f 和)(2t f 的波形如图3-2所示,)(1t f 的参数为s μτ5.0=,s T μ1= ,V E 1=; )(2t f 的参数为s μτ5.1=,s T μ3= ,V E 3=,分别求:(1))(1t f 的谱线间隔和带宽(第一零点位置),频率单位以kHz 表示; (2))(2t f 的谱线间隔和带宽; (3))(1t f 与)(2t f 的基波幅度之比; (4))(1t f 基波与)(2t f 三次谐波幅度之比。

信号与系统教案第3章

信号与系统教案第3章

k [C cos(k ) D sin( k )] A k cos(k 0 )
(4)当λ为r重共轭复根时,齐次解形式为:
k [ Ar 1k r 1 cos(k r 1 ) Ar 2 k r 2 cos(k r 2 ) A0 cos(k 0 )]
例2:若描述某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6y(k) - 5y(k – 1) + y(k – 2) = f (k)
初始条件 y(0)=0,y(1)= 1;激励f (k)=10cos(0.5πk),k≥0。 求方程的全解。 解: 特征方程为 特征根 齐次解为 特解为 6λ2 -5λ+ 1 = 0 λ1=1/2,λ2= 1/3, yh (k)= C1(1/2)k +C2 (1/3)k yp(k) = Pcos(0.5πk ) + Qsin(0.5πk ),k≥0 P = Q =1 得特解: yp(k) = cos(0.5πk ) + sin(0.5πk ),k≥0
②当a是r重特征根时, yp(k)=(Prkr+Pr-1kr-1+…+P1k+P0)ak (3)激励 f (k)=cos(βk)或sin(βk) 且所有特征根均不等于 e±jβ : yp(k) = P cos(βk) + Q sin(βk)
特解yp(k):
f (k ) km
yp (k )
Pm k m Pm 1 k m 1 P1 k P0 k r Pm k m Pm 1 k m 1 P1k P0
若已知初始条件和激励,利用迭代法可求得其数值解。
例:若描述某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y(k) + 3y(k – 1) + 2y(k – 2) = f (k) 初始条件y(0)=0,y(1)=2,激励 f (k)= 2kε(k),求y(k)。 解: y(k) = – 3y(k – 1) – 2y(k – 2) + 2kε(k) y(2) = – 3y(1) – 2y(0) + f (2) = -2 y(3) = – 3y(2) – 2y(1) + f (3) = 10 …… 一般不易得到解析形式的(闭合)解。

信号与系统课后答案第三章作业答案

信号与系统课后答案第三章作业答案

初始为 0, C2 -4
y f (t) -4e3tu(t) 4e2tu(t)
全响应= yx (t)+y f (t) 4e2tu(t)-2e3tu(t)
3-2 描述某 LTI 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d2 y(t) dt 2

3dy(t) dt来自2y(t)

df (t) dt

6
1
1
(2e1 e1 et ) u(t)
e1(2 et ) u(t)
(2)
f
(t)

a[u(t
s) 2

u(t
2)]
h(t) b[u(t 2) u(t 3)]
f
(t)

h(t)

ab[(t

1 2
)
u(t
1 2
)

(t

1 2
)
u(t
1) 2

tu(t)

1 4
(et

e3t
)u(t)

1 2
t
e3tu(t)

[
1 4
et

(
1 2
t

1 4
)e3t
]u
(t)
3-19 一 个 LTI 系 统 , 初 始 状 态 不 祥 。 当 激 励 为 f (t) 时 其 全 响 应 为
(2e3t sin 2t)u(t) ;当激励为 2 f (t) 时其全响应为 (e3t 2sin 2t)u(t) 。求
(1) 初始状态不变,当激励为 f (t 1) 时的全响应,并求出零输入相应、
零状态响应; (2) 初始状态是原来的两倍、激励为 2 f (t) 时系统的全响应。

信号与系统第三章习题课3

信号与系统第三章习题课3
解:
(1) ℱ[ ]=
(2) ℱ[ ]-2ℱ[ ]
(3) ℱ[ ]-2ℱ[ ]
(4)
14.求图3-9所示梯形脉冲的傅里叶变换,并大致画出 情况下该脉冲的频谱图。
解:①利用线性性质
ℱ[ ]-ℱ[ ]
②利用时域卷积定理
令 , ,其中

ℱ[ ]ℱ[ ]
③利用时域积分性质
令 则
另外,求得一阶导数后,也可直接利用积分性质求解:
(4)
(5)因为
8.试分别利用下列几种方法证明 。
(1)利用符号函数 ;
(2)利用矩形脉冲取极限 ;
(3)利用积分定理 ;
(4)利用单边指数函数取极限 。
证明:(1)略
(2)
(3)略
(4)
9.若 的傅里叶变换为
,如图3-7所示,求 并画图。
解:
10.已知信号 , 的波形如图3-8(a)所示,若有信号 的波形如图3-8(b)所示。求 。

④当 时,
15.已知阶跃函数的傅里叶变换为 ;正弦、余弦函数的傅里叶变换为 ; 。求单边正弦 和单边余弦 的傅里叶变换。
解:同Biblioteka 可求:16.求 的傅里叶逆变换。
解: ,
另一种解法:
17.求信号 的傅氏变换。
解:信号周期为:
则 ,
18.信号 ,若对其进行冲激取样,求使频谱不发生混叠的最低取样频率 。
第三章习题
1.图3-1给出冲激序列 。求 的指数傅里叶级数和三角傅里叶级数。
解:
, ,因为偶函数
,上述
2.利用1题的结果求图3-2所示三角波 的三角傅里叶级数。
解:
①利用1题的结果求解:


,所以

信号与系统第3章,甘俊英

信号与系统第3章,甘俊英

(n) u(n) u(n 1) u(n)
u(n) (n) (n 1) (n 2) L (n m) m0
n
或 u(n) (k) k
3.矩形序列 1, 0 n N 1
RN (n) 0, n 0
RN (n) 1
0 1 2 N 1
n
N表示矩形序列的长度, RN (n) 还可以表示为
是连续正弦信号 xa (t) 的角频率,称为模拟域频率。
Ts
2 f
fs
又称为归一化频率。
3.2.4 序列的周期性
对于所有 n 值,若存在一个最小正整数 N ,满足
x(n) x(n N) 则称序列 x(n)为周期序列,最小周期为 N
下面讨论正弦序列 x(n) Asin(n ) 的周期性。
x(n N) Asin[(n N) ] Asin(n N )
RN (n) u(n) u(u N )
4.实指数序列 x(n) an , n
通常,单边实指数序列应用更广。单边实指数序列定义为
an , n 0 x(n)

0, n 0
x(n) anu(n)
a 1 ,序列是发散的。 a 0 序列的所有样值都为正值
a 1 ,序列是收敛的
a 0 序列正、负摆动
(n) 是一个确定的物理量,在 n 0时取值为1 ,在其它非零的
离散时间点上取值为零
(t) 不是一个物理量,只是一个数学抽象。
任何序列都可以用一些延迟的单位取样序列的加权和来表示,即
x(n) x(k) (n k) k
【例3-2-6】已知序列x(n) 如图所示,利用单位取样序列 (n) 写出
x(n
1)
(
1 2
)n
1

精品文档-信号与系统(第四版)(陈生潭)-第3章

精品文档-信号与系统(第四版)(陈生潭)-第3章

An cos(nt n )
Fne jnt
n 1
n
F0 2 Fn cos(nt n )
其中:
n 1
an
2 T
t0 T t0
fT (t )cosntdt
bn
2 T
t0 T t0
fT (t )sin ntdt
n0,1,2...
1
n1,2...
Fn
T
t0 T t0
fT (t)e jnt dt
fT (t)sin ntdt
A0 a0 An an2 bn2
n 1,2...
n
arctg
bn an
说明:1.周期信号可分解表示为三角函数的线性组合。
2.物理意义:周期信号可分解为众多频率成整数倍
和正(余)弦函数或分量的线性组合。具体有:
a0 A0 直流分量cost, sin t 基波分量 22
fT (t)
Fne jnt
F e j (nt n ) n
F0
2 Fn cos(nt n )
n
n
n1
各谐波分量的角频率nΩ 是基波角频率Ω的n倍且有不同的
振幅和相位,均有傅立叶系数 Fn Fn e jn 反映出来。
为揭示各谐波振幅、初相随角频率变化情况,特画出振幅
及相位随w变化的曲线称其为频谱图。
的模
最小,(此时的C12称为最佳),当C12=0时,Ve的
模最小,此时V1和V2正交。
2.矢量分解
在平面空间里,相互正交的矢量
V1和V2构成一个正交矢量集,而且为
完备的正交矢量集。平面空间中的任
一矢量V都可表示为V1和V2的线性组合 (如上图)。即:
V=C1V1+C2 V2。式中V1、V2为单位矢量,且V1·V2=0。其中:

信号与系统-第3章

信号与系统-第3章

第3章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本章内容LTI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线性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零输入-零状态微分算子与传输算子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冲激响应阶跃响应卷积积分及其应用卷积积分的概念卷积积分的性质卷积积分在LTI系统分析中的应用LTI 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1)建立系统数学模型;2)求解线性微分方程。

由于在其分析过程涉及的函数变量均为时间t ,故称为时域分析法。

这种方法比较直观,物理概念清楚,是学习各种变换域分析法的基础。

其过程可以归结为:线性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01)1(1)(01)1(1)(t f b t f b t f b t f b t y a t y a t ya t y m m m m n n n +′+++=+′+++−−−−L L 微分方程的经典解:y (t ) = y c (t ) + y p (t )(完全解)(齐次解)(特解)经典解法-齐次解不同特征根对应的齐次解的解。

y c (t )的函数形式由上述微分方程的特征根确定。

齐次解是齐次微分方程0)()()()(01)1(1)(=+′+++−−t y a t y a t y a t y n n n L经典解法-齐次解(续)=)(t y c 例如::则微分方程的齐次解为个根是单根,其余,即有重根,是特征方程的假设 - 211r n r r λλλλ===L ∑+=+nr j tj j e c 1λ∑=−r i t i r i i e t c 1λ经典解法-特解特解的函数形式与激励函数的形式有关。

表3-1 不同激励对应的特解A(常数)B(常数)线性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1)根据齐次方程的特征根求齐次解;2) 根据激励信号的函数形式求特解;3) 将特解代入原微分方程,根据方程两端对应项系数相等,求得特解中的待定系数;4) 将系统的n个初始条件代入全解中,确定齐次解中n个待定系数。

线性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续)激励信号在t =0时刻接入系统:由于激励信号的作用,响应y (t )及其各阶导数有可能在t =0时刻发生跳变,为区分跳变前后的数值,我们用0-表示激励接入之前的瞬间,并称此时刻为“起始时刻”;而用0+表示激励接入之后的瞬间,并称此时刻为“初始时刻”。

信号与系统燕庆明(第二版)第3章_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信号与系统燕庆明(第二版)第3章_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2 2
jt
dt
sin( (

2 )
)

2
Sa (

2
)
2

信号带宽: f
1

2. 冲激函数( t ):
F ( ) (t )e jt dt 1
-
即:
(t ) 1
3. 直流信号:
1 2 ( )
4. 指数信号:
第3章
学习重点:
• • • • • •
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周期信号分解及其频谱的特点;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频带宽度; 傅氏变换的性质和应用; 系统函数及不失真传输条件; 取样定理及其应用; 频分复用与时分复用。
傅里叶生平



1768年生于法国 1807年提出“任何周 期信号都可用正弦函 数级数表示” 1829年狄里赫利第一 个给出收敛条件 拉格朗日反对发表 1822年首次发表在 “热的分析理论”一 书中。
对称于坐标纵轴
4 T2 an f (t ) cos ntdt 0 T 0
bn 0
偶函数展开成傅立叶级数后,正弦项为零, 直流分量和余弦项不为零。
(3)f(t)为奇谐函数
T f t f t 2
波形移动T/2后,
与原波形横轴对称。 f(t)的傅氏级数偶次谐波为零 即a0 a2 a4 b2 b4 0
任意信号f(t)可分解为无穷多个幅度为无穷小的 连续指数信号之和。 任意信号f(t)可分解为实函数和虚函数之和。 任意信号f(t)可分解为无穷多个幅度为无穷小的

连续余弦信号之和。
3.3.2 常用信号的频谱函数
1. 门函数:

信号与系统第三章

信号与系统第三章
T

内,对于有限带宽信号类来说是一个完备的正交 函数集。这里
sin x S a ( x) x
称为抽样函数。
15
诸燕平
2015年春
X
信号与系统—signals and systems
3.2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析

三角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 函数的对称性与傅里叶系数的关系
设f1(t)和f2(t)是定义在(t1, t2)区间上的两个实变函数
(信号),若在(t1, t2)区间上有

t2
t1
f1 (t ) f 2 (t )dt 0
则称 f1(t)和f2(t) 在(t1, t2)内正交。
8
诸燕平
2015年春
X
信号与系统—signals and systems
若f1(t),f2(t), …, fn(t)定义在(t1, t2)区间上,并且在 (t1, t2) 内有

这两组条件并不完全等价。它们都是傅里叶级 数收敛的充分条件。相当广泛的信号都能满足这 两组条件中的一组,因而用傅里叶级数表示周期 信号具有相当的普遍适用性。
Signals that violate the Dirichlet conditions
(b) the periodic signal of eq. x(t)=sin(2π/t) which violates the second Dirichlet condition



(1)在一周期内,如果有间断点存在,则间 断点的数目应该是有限个; (2)在一周期内,极大值和极小值的数目应 是有限个; (3)在一周期内,信号是绝对可积的,即 t T t f (t ) dt 等于有限值(T1为周期)

信号与系统课件(郑君里版)第3章

信号与系统课件(郑君里版)第3章

1,带宽与脉宽成反比。

3.系统的通频带>信号的带宽,才能不失真
语音信号 频率大约为 300~3400Hz,
音乐信号
50~15,000Hz,
扩音器与扬声器 有效带宽约为 15~20,000Hz。
29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3.4 傅里叶变换
•傅里叶变换 •傅里叶变换的表示 •傅里叶变换的物理意义 •傅里叶变换存在的条件
26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4.总结
T1



线
幅度
间隔
1
2π T1

当T1

,时,1

0,E
T1
为无限小,
f t 由周期信号 非周期信号。
矩形脉冲的频谱说明了周期信号频谱的特点: 离散性、谐波性、收敛性。
27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二.频带宽度 1.问题提出
E F (n1 )
18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五.周期信号的功率
P 1 T
T 0
f
2(t)d t
a02

1 2
n1
an2
bn2

a02

1 2

cn2
n1


Fn
n
2
这是帕塞瓦尔定理在傅里叶级数情况下的具体体现;
表明:
周期信号平均功率=直流、基波及各次谐波分量
有效值的平方和;
周期信号频谱具有离散性、谐波性、收敛性 。
12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频谱图
幅度频谱
cn
c1
cn ~

c0
c3

《信号与系统》第3章

《信号与系统》第3章

信号与系统讲稿
• 这部经典著作将欧拉、伯努利等人在一 些特殊情形下应用的三角级数方法发展 成内容丰富的一般理论,三角级数后来 就以傅里叶的名字命名。 • 《热的解析理论》影响了整个19世纪分 析严格化的进程。
信号与系统讲稿
3.1
周期性信号的频域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周期性信号频谱的概念, 会用傅里叶级数表示周期信号。
或 E 2 E f (t ) T1 T1 n1 Sa 2 n 1

Cos( n1t )
若将展开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由式(8)可得:
1 Fn T1

T1 2 T 1 2
E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jn1t
E n1 dt Sa T1 2
幅度谱cn和相位谱 见书P104页。
特别注意:书P103 1. 2. 3. P105 “对称方波信号有两个特点: (1)它是正负交替的信号,其直流分量(a0 等于零。 (2) 它的脉宽等于周期的一半,即 ”
信号与系统讲稿 第三章

信号与系统讲稿
二. 三. 四. 五.
周期锯齿脉冲信号(书P106,自学) 周期三角脉冲信号(书P106,自学) 周期半波余弦信号(书P108,自学) 周期全波余弦信号(书P108,自学)
n 1

a0 d0 2 dn
2 2 an bn 1
n tg
an bn
n次谐波的初相角
信号与系统讲稿
三. 频谱的概念
f ( t )为时间函数,而c0、cn、n为频率函数, 所以,信号从用时间函数来表达过渡到用频率函 数来表达。 1. 幅度频谱:cn 随频率变化的情况用图 来表示就叫幅度频谱。 2. 相位频谱:n随频率变化的情况用图 来表示就叫相位频谱。

信号与系统第三章(陈后金)3.

信号与系统第三章(陈后金)3.

离散时间LTI系统的响应
3. 卷积法: 系统完全响应 = 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y[k] yzi [k] yzs [k] yzi [k] x[k]* h[k]
✓ 求解齐次差分方程得到零输入响应
✓ 利用信号分解和线性非时变特性可求出 零状态响应
一、零输入响应
定义:系统的零输入响应是输入信号为零,仅由系 统的初始状态单独作用而产生的输出响应。
离散时间LTI系统的响应
1. 迭代法
n
m
ai y[k i] bj x[k j]
i0
j0
已知 n 个初始状态{ y[1], y[2], y[2],∙∙∙∙, y[n] } 和输入,由差分方程迭代出系统的输出。
n
m
y[k] ai y[k i] bj x[k j]
C2

1 2
解得 C1=1,C2= 2
yzi [k] (1)k 2(2)k k 0
[例] 已知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动态方程式为: y[k]+4y[k1]+4y[k2]=x[k]
解: (2) 求非齐次方程y[k]5y[k1]+6y[k2] =x[k]的特解yp[k]
由输入x[k]的形式,设方程的特解为
yp[k] Ak2k , k 0
将特解带入原差分方程即可求得常数A= 2。
[例]已知某二阶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
y[k]5y[k1]+6y[k2] = x[k] 初始条件y[0] = 0,y[1] = 1,输入信号 x[k] = 2k u[k],求系统的完全响应y[k]。
1) 若初始条件不变,输入信号 x[k] = sin0 k u[k],

信号与系统第三章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信号与系统第三章习题部分参考答案

↔ 2π e−a⎜−ω⎜
(4)单边指数信号 ∵ e−atu(t) ↔ 1 a + jw
∴ 1 ↔ 2π e−a(−w)u(−w) a + jt
即 1 ↔ 2π eawu(−w) a + jt
3.20 求下列各傅里叶变换的原函数
(1) F (ω) = δ (ω − ω0 ) (2) F (ω) = u(ω + ω0 ) − u(ω − ω0 );

(2)[1 + mf (t)]cos(w0t) = cos(w0t) + mf (t) cos(w0 (t)

π [δ
(w
+
w0
)
+
δ
(w

w0
)]
+
m 2
{F[
j(w
+
w0
)
+
F[
j(w

w0
)]}
(3) f (6 − 3t) = f [−3(t − 2)] ↔ 1 F (− 1 jw)e− j2w
−τ τ
w
方法二 利用时域微分性质
对 f(t)求一阶导数得到
f
′(t)
=
1 τ
G2τ
(t)

δ
(t
+
τ
)

δ
(t

δ
)
F1 (w) = 2sa(wτ ) − 2 cos(wτ )
F1 (0) = 0
F (w) =
F1 (w) jw
+
πF1
(0)δ
(w)
=
j
2 [cos(wτ ) − sa(wτ )] w

南邮信号与系统课后答案第三章

南邮信号与系统课后答案第三章

3-14
如题图 3 14 所示信号 f t F ,在不求出 前提下,求
1
F 的
f t
(1) F 0 F 0
-1
0
1
t
解: F 0 F 0




f t e
j t
dt
0




f t dt
f 1 t
1
(a)
2 5
0
-1
2 5
t
2 2 解: f 1 t cos 10 t u t u t cos 10 tg 4 t 5 5 5 2 f t g 4 t Sa F 5 5 5 4 f 1 t 1 2
y 1 t
H 2
cos 2 t
4 5
sin 2 t cos 2 t 127
4 5 Ae
j



另解:
1 j2 1 j2
j
e
j 127

y t A cos 2 t cos 2 t 127




1 10
g 10 t Sa 5 1 10 5
1 10 , A 10
Sa 5 t 2
g 10
对称性
u 5 u 5

g 10

5
3-8
已知 f t F ,求下列函数的傅里叶
2 j
F e
2 j
t ( 6 ) t 2 f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n
(Azik Azsk )e
k 1 自由响应
n
k t
y p (t )
强迫响应
例2-9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dy(t ) 3 y(t ) 3u (t ) dt
且 y (0 )
3 ,求自由响应、强迫响应、零输入响应、零 2

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解:
3 y (0 ) :起始条件,确定零输入响应的系数, y (0 ) 2 3 y (0 ) :初始条件,确定全响应的系数, y (0 ) y (0 ) 2 y zs (0 ) 0 y zs (0 ):跳变量,确定零状态响应的系数,
(t 0)
3 3t 3t y (t ) e e 1 2 零状态响应
零输入响应
3 3t e e 3t 1 2
自由响应
(t 0)
强迫响应
2.3 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
2.3.1 定义 以单位冲激信号 ( t ) 作为激励,系统产生的零状态响应称为 “单位冲激响应”,以h(t)表示。
2t
yh (t ) A1te
A2e
2t
A3e
3t
下面讨论求特解的方法,特解的函数形式与激励的 函数形式有关。将激励信号代入微分方程的右端,代入 后的函数式称为“自由项”。通常,由观察自由项试选 特解函数式,代入方程后求得特解函数式中的待定系数, 即可求出特解。
自由项 E (常数) 特解
k 1 n
(k ) (k ) (k ) 其中系数Azsk由跳变量 y zs (0 ) y (0 ) y (0 ) 来确定。
y ( k ) (t )
y ( k ) (0 ) y ( k ) (0 )
0

y ( k ) (0 ) :确定全响应的系数 y ( k ) (0 ) :确定零输入响应的系数

y ' (0 ) y ' (0 ) 2 5
y(0 ) y(0 ) 1 3
2.2 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
经典法求解系统的完全响应可分为:
完全响应=自由响应+强迫响应
y (t ) yh (t ) y p (t )
系统的完全响应也可分为:
完全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 A t A )e
... An e
nt
3)若1 、 2 为共轭复根,即 1, 2 j 那么,在齐 2 的部分为 次解中,相应于1、
e t ( A1 cos t A2 sin t )
例2-4 : 求下列微分方程的齐次解。

1)求全响应y(t)
3t 特征根为 3 ,所以 , yh (t ) Ae
y ' (t ) 3u (t ) y (t ) 3tu (t )
而 y p (t ) 1
这样,全响应为
y(t ) Ae 3t 1
y(t ) Ae 3t 1 3 1 y ( 0 ) 由初始条件 可求出系数 A= ,所以 2 2 1 3t y (t ) e 1 (t 0) 2
n
特征方程为
n 1
... a1 a0 0
2t
1)特征根为单根,微分方程的齐次解为
yh (t ) A 1e
1t
A2 e
2)特征根有重根,假设 1是特征方程的K重根, 那么,在齐次解中,相应于 1的部分将有K项 1t K 1 K 2 1 2 K 1 K
(At
At
(k ) 其中系数Azik由起始条件 y (0 ) 来确定。
k t y ( t ) A e 零输入响应为自由响应的形式,即 zik zi
k 1
n
零状态响应 y zs (t ) :当起始状态 y ( k ) (0 ) 0 时,由激励 信号x(t) 所产生的响应。
k t y ( t ) A e 零状态响应的形式为: zs zsk y p (t )
dy 2 (t ) dy(t ) ' 2 y ( t ) (t ) 3 (t ) 2 dt dt
d 2 y (t ) dt 2 dy (t ) dt y (t )
2 y (t )
包含 包含
' (t ) 2 (t ) 4u (t )
(t ) 2u (t )
u (t )
y(t ) yzi (t ) yzs (t )
零输入响应 yzi (t ) :当激励信号 x(t) = 0时,由起始状 态 y ( k ) (0 ) 所产生的响应。 由于激励信号x(t) = 0,所以系统的起始时刻不会产生 跳变。所以 y ( k ) (0 ) y ( k ) (0 )
dv (t ) v (t ) v2 (t ) x (t ) v1 (t ) C1 1 1 R1 dt R2 节点2: v1 (t ) v2 (t ) C dv2 (t ) 2 R dt 2
节点1:
d 2v2 (t ) dv2 (t ) 7 6v2 (t ) 6 cos 2t u(t ) 2 dt dt
x(t ) (t )
dy 2 (t ) dy(t ) d 2 x(t ) dx(t ) 例2-8:已知微分方程为 dt 2 dt 2 y(t ) dt 2 3 dt
x(t ) u (t ), y (0 ) 2, y ' (0 ) 3

y(0 ),
y ' (0 )
解:将 x(t) = u(t)代入微分方程右端得
d 2v2 (t ) dv2 (t ) 7 6v2 (t ) 6 cos 2t u (t ) 2 dt dt
(2)为求齐次解,写出特征方程
2 7 6 0
特征根 1 1,2 6 齐次解 (3)查表,得特解为
A1e t A2 e 6t
B1 sin 2t B2 cos 2t
2.1.2
用经典法求解微分方程
对于一个线性系统,其激励信号x(t)与响应函数y(t)之 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形式的微分方程式来描述
d n y (t ) d n 1 y (t ) dy(t ) an an 1 ... a1 a0 y (t ) n n 1 dt dt dt
d m x(t ) d m 1 x(t ) dx(t ) bm bm 1 ... b1 b0 x(t ) m m 1 dt dt dt
B (常数)
tp
B p t p B p 1t p 1 ... B1t B0
e
t
Be
t
sin 0t
cos 0 t
B1 cos 0t B2 sin 0t
例2-6:如下图所示电路,已知激励信号x(t)=cos2tu(t), 两
个电容上的初始电压均为零,求输出信号v2(t)的表达式。 R1 1 R2 2 + 1 1 + + C2 x( t ) v1(t) + C1 v2 ( t ) 1 - 0.5F F 3 解: (1)列写微分方程式为
(t 0)
2.1.3 初始条件的确定(起始点的跳变——从0-到0+ )
在系统分析问题中,初始条件要根据激励接入瞬时 系统的状态决定。
一)起始状态与初始状态 (k ) 起始状态:在激励接入之前的瞬时系统的状态 y (0 ) 初始状态:在激励接入之后的瞬时系统的状态 y ( k ) (0 ) 二)初始条件的确定 可以利用系统内部储能的连续性,这时有
第2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2.1 系统响应的经典求解 2.2 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 2.3 冲激响应与阶跃响应 2.4 系统的卷积积分分析 2.5 卷积积分的性质
2.1 系统响应的经典求解
2.1.1 连续系统数学模型
电网络的两个约束特性:
(1)元件端口的电压与电流约束关系
iR ( )
iL (0 ) iL (0 )
首先判断vC(0-)和iL(0-)值,然后由储能的连续性写出 vC(0+)和iL(0+),再根据元件约束特性与网络拓扑约束即可 求得0+时刻其它电压、电流值。对于稍复杂的情况,跳 变值往往不易直接求得,这时,可借助微分方程式两端 各奇异函数系数平衡的方法作出判断。(奇异函数平衡法)
1 3t 3 3t y zs (t ) y (t ) y zi (t ) e 1 e e 3t 1 (t 0) 2 2
3t y ( t ) A e 1 或: zs zs
由跳变量 y zs (0 ) 0 可求出系数Azs=- 1,所以
y zs (t ) e 3t 1
由于已知电容C2上的初始电压为零,因而有v2(0) = 0,又因为电 容C1上的初始电压也为零,于是流过R2,C2中的初始电流也为 ' ' 零,即 v2 (0) 0 。由 v2(0) = 0 及 v2 (0) 0 代入(1)式求得:
6 9 A1 , A2 25 50
3
6 t 9 6t 21 3 v2 (t ) e e sin 2t cos 2t 25 50 50 50
代入原方程得
(2B1 14B2 )sin 2t (14B1 2B2 )cos 2t 6cos 2t
比较上述方程两边系数,并求解得
B1 21 3 , B2 50 50
(4)完全解为
21 3 v2 (t ) A1e t A2 e 6t sin 2t cos 2t (1) 50 50 R2 R1 + 1 1 + + C2 x( t ) v1(t) + C1 v2 ( t ) 1 - 0.5F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