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苏轼《屈原庙赋》《屈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苏轼《屈原庙赋》《屈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屈原庙赋苏轼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

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

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

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

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

赋《怀沙》以自伤兮,嗟乎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①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

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教之以上诉。

历九关②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

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

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

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

黾勉③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

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

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

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

夫我何悲?子所安兮!(注)①逝:发语词②九关:九重天门③黾勉:努力,竭力文段二: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冀:希望B.贤者畏讥而改度兮度:准则C.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区区:微小D.“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通“罹”,遭遇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不知老之将至B.举类迩而见义远淈其泥而扬其波C.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天之苍苍,其正色邪D.赋《怀沙》以自伤兮臣以险衅,夙遭闵凶19.下列对两篇文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庙赋》采用“骚体赋”的形式,文章风格与屈原的作品风格有暗合之处;大量运用语气词“兮”,使文章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起来荡气回肠。

[古诗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屈原列传》练习(含答案)

《屈原列传》练习(含答案)

《屈原列传》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争宠而心害其能:害怕平伐其功:炫耀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明察故劳苦倦极:极其C.靡不毕见:没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同“旨”,意旨D.举类迩而见义远:种类推此志也:推广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屈原同列的上官大夫企图强取屈原草拟的宪令底稿,目的是在楚怀王面前嫁祸、诽谤屈原。

B.屈原诚实却被怀疑,忠诚却被毁谤,内心忧愤苦闷,因此创作《离骚》。

“离骚”即“遭遇忧患”。

C.屈原在《离骚》中称述远古、中古帝王及春秋时期诸侯的事迹,用以讽刺楚国的时政。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屈原列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屈原列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屈原列传》含答案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1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娴:擅长。

B.平伐.其功伐:夸耀。

C.王怒而疏.屈平疏:疏远。

D.明.道德之广崇明:光明。

1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A.①治乱之.条贯①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B.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①中述汤武,以.刺世事D.①为.楚怀王左徒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屈原列传》测试卷同步练习(含答案)

《屈原列传》测试卷同步练习(含答案)

《屈原列传》测试卷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

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

诸生于是以为能。

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草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

文帝初即位,谦让未皇也。

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遂自投江而死。

谊追伤之,因以自谕。

其辞曰:“……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

呜呼哀哉兮,逢时不祥。

鸾凤伏窜兮,鸱鸮翱翔……”(节选自《汉书·贾谊传》)文本二: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屈原列传阅读答案

屈原列传阅读答案

屈原列传阅读答案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传记被称为《屈原列传》。

这部传记记录了他的生平事迹、思想和成就。

本文将以《屈原列传》为标题,分析他的主要思想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由司马迁撰写。

这篇传记主要描写了屈原的政治生涯和悲剧结局。

屈原是楚国的官员,曾经为楚王效力,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重大贡献。

然而,因为一系列的政治阴谋和权力斗争,他最终被贬谪并自杀,成为了后世怀念的文化偶像。

屈原的主要思想集中在两个方面,政治和文化。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屈原列传》展示了他对于君主政治的思考和批评。

他主张君主应该以仁爱和公正来治国,而不只是以权力来追求自己的利益。

他对于权力斗争和政治阴谋感到不满,并写下了许多诗歌来表达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这些思想和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有重要地位,也对后来的文化和政治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屈原列传》也展现了屈原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才能和影响力。

他的作品以《离骚》和《天问》为代表,这些诗歌充满了情感和哲理,表达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屈原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后世文人的创作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提倡“辞章之辩”,主张诗歌应该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这对于后来的文学发展有重大影响。

《屈原列传》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他对政治的思考和批评激发了人们对于合理治国的关注。

他的理念和观点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的国家治理和政治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次,他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新风格。

他的诗歌深刻而动人,对于后世文人的创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提倡的“辞章之辩”思想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创作的借鉴。

总结起来,《屈原列传》是一篇记录了屈原生平事迹和思想的传记。

他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列传》阅读训练

《屈原列传》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屈原列传司马迁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从本文看左徒官位在楚国是较高的,是楚国内政外交的一个主要负责人。

B.大(dà)夫,古代官名。

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

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列传(节选)《史记》

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列传(节选)《史记》

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列传(节选)《史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4题。

屈原列传(节选)《史记》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列传(节选)《史记》。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列传(节选)《史记》。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娴:擅长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列传(节选)《史记》B.平伐其功伐:夸耀。

C.王怒而疏屈平疏:疏远。

D.明道德之广崇明:光明。

思路解析D项,‚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阐明。

答案D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56560007)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1234 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高中试卷-9《屈原列传》(同步习题)(含答案)

高中试卷-9《屈原列传》(同步习题)(含答案)

《屈原列传》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平伐其功B.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C.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D.形容枯槁【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能力。

A项,伐:古义,自夸,炫耀;今义,讨伐。

古今意义不同。

B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时间名词,今年的下一年。

古今意义不同。

C项,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古今意义相同。

D项,形容: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古今意义不同。

故选C。

2.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何故而至此②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④遂自投汨罗以死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何,疑问代词,什么。

②何,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以,介词,用。

④以,相当于连词“而”,表修饰。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故选B。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徒,楚国官名,和“令尹”一样,相当于后世的“丞相”一职。

B.大夫,古代的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等。

C.委质,呈献礼物。

“质”,同“贽”,指初见尊长所送的礼物。

D.三闻大夫,楚国官名,管理楚国屈、景、昭三姓贵族。

【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和‘令尹’一样,相当于后世的‘丞相’一职”错误,“左徒”次于“令尹”,“令尹”相当于楚国的“丞相”。

故选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父母者,人之本也上官大夫与之同列B.信而见疑举世混浊而我独清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举贤以自佐D.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

A项,前句为助词“的”;后句为代词“他”;B项,前后句皆为表转折的连词;C项,前句为介词,用;后句为表目的的连词,来;D项,前句为介词“被”;后句为语气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后习题 9 屈原列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课后习题 9  屈原列传

第三单元9屈原列传一、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

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

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卒私相与谋弑上。

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

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

”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

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

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

”是时孟舒坐虏大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

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张王,罪三族。

然孟舒自髡钳,随张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于是复召孟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叔坐法失官。

梁孝王②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

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

”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

”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景帝大贤之,以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有删改)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屈原列传》练习(含答案)

《屈原列传》练习(含答案)

《屈原列传》练习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怀石投江曹尧德这一夜,对屈原来说是多么短暂,时光的流逝如闪电,似流星,若瞬目,不觉东方已经泛白,雄鸡已经啼鸣。

白马咴咴嘶鸣,并不断地用前蹟创那栏厩,发出一阵阵单调而枯燥的“嘣嘣”声。

这声音提醒了屈原,该给白马添些草料了。

然而当屈原来到马厩一看,昨夜所喂之草料竟然一点未少。

这情景使屈原大吃一惊,他认为百马突然患了什么重病,才一夜不饮不食。

屈原并未掌灯,借着从木窗棂透进来的微弱灵曦,依稀可见那白马扇着两耳,喷着响鼻,双目半睁半闭,焦躁不安地拽着缰绳走来走去。

屈原又在草中多撒了些麸皮,加少许水,用料杈搅拌均匀,亲切地拍着白马的脑袋说:“吃吧,我的老伙计,吃饱了好有力气赶路……”白马摇摇头,嗅也不嗅、闻也不闻,伸出长舌舔着主人的手背,两眼挂着混浊的泪水……回到房中,屈原满脸泪痕地坐在窗前,整理着他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简牍。

响动将小婴从梦中惊醒,她迷迷糊糊地问道:“爹,天亮了吗?”屈原信口答道:“早着呢,尚可睡一大觉。

”小婴低声催促道:“爹,您好几夜不曾合眼了,还是上床睡一会儿吧。

”“这就睡,这就睡。

”屈原这样应着,重返马厩,深情地望一眼那耳断头低的白马,然后到角落的乱草堆里取出那对硕大的石锁,这是他请石匠毛老爹专门加工的,一个足有三十余斤重,已经在这里掩藏了多日。

他将石锁装进了被套里,一头一个,不偏不倚,放在马的鞍背上。

一切准备停当,屈原返回堂屋,走到小婴床前。

其时小婴睡得正香,她身体微胖,肌肉松弛,脸皮浮肿,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大约正在做着什么美梦。

见了女儿的这一美滋滋的睡态,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涌出,滚落。

此时,天光已经大亮,太阳快要出山了。

屈原先吹熄了屋内的灯盏.然后走到外间舀一盆清水再次洗脸,为的是洗净满面泪痕,不让女儿生疑。

盥洗之后,他又在正间静静地站了一会,想想还有些什么未尽之事或处理得不甚周到之处,然后返回西间,踱至女儿床前轻声唤道:“儿呀,快快起来,今天是端午节,华夏大地处处皆祭图腾,爹应友人之遨,欲到遥远的地方去主祭。

《苏武传》《屈原列传》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武传》《屈原列传》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武传》《屈原列传》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屈原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围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屈原列传阅读答案

屈原列传阅读答案

屈原列传阅读答案屈原列传阅读答案「篇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①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②放。

”渔父曰:“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③而啜其醨④?”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⑤,受物之汶汶⑥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史记·屈原列传》(节选)【注】①[三闾大夫]指屈原。

②[见]表被动,译为“被”。

③[糟]酒渣。

④[醨]薄酒。

⑤[察察]洁白的样子。

⑥[汶汶]浑浊的'样子。

15. 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A.行吟泽畔一目十行B.颜色憔悴声色俱厉C .形容枯槁花容月貌 D.何故而至此无缘无故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屈原至于江滨翻译:(2)是以见放翻译:17.本文记叙了屈原与渔父之间的对话,从中我们得知屈原因为“ ① ,② ”而“见放”,又因不愿③ 而最终怀石投江,以身殉国。

(3分)18.本文中有不少流传至今仍为人们所使用的成语,请你任选其一,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分)答:19.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将他投江自沉的农历五月初五定名为“ ① ”,并通过② 、③ 等一系列活动来纪念、歌颂屈原。

(3分)15. 答案:A (2分)16. 答案:⑴ 屈原来到江边。

⑵ 因此被流放。

(共2分。

每题1分)17. 答案: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③同流合污(共3分。

每空1分)18. 答案:随波逐流(形容枯槁)(共2分。

书写1分,成语1分)19. 答案:①端午节②赛龙舟③吃粽子()(共3分。

每空1分)屈原列传阅读答案「篇二」屈原贾生列传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①,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 (含答案)

《屈原列传》同步练习 (含答案)

《屈原列传》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材料一: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材料二: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

生三岁,其父徙家镇江。

稍长,从其乡人孟先生学,孟之徒恒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

”景定元年,登进士第。

李庭芝镇淮南,闻其名,辟至幕中。

二王①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张世杰等,皆至,遂相与立益王于福州。

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之,无不自尽。

旋与宜中议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

张世杰让宜中曰:“此如何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恐,亟召秀夫还。

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

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正笏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左右无不悲动者。

属井澳②风,王以惊疾殂,群臣皆欲散去。

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

文言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屈平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翼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此不知人之祸也。

《易》曰:“井泄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

屈原列传文言文阅读试题

屈原列传文言文阅读试题

屈原列传文言文阅读试题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

为楚怀王左徒1。

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2,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唿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唿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注释:1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

2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小题1】下列句中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熟悉。

B.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自夸。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疾病。

D.人穷则反本。

反:同“返”,追溯。

【小题2】下列各组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王怒而疏屈平。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C.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D.博闻强记,明于治乱。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列传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①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②放。

”渔父曰:“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③而啜其醨④?”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⑤,受物之汶汶⑥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史记·屈原列传》(节选)
【注】①[三闾大夫]指屈原。

②[见]表被动,译为“被”。

③[糟]酒渣。

④[醨]薄酒。

⑤[察察]洁白的样子。

⑥[汶汶]浑浊的样子。

15. 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行吟泽畔一目十行
B.颜色憔悴声色俱厉
C .形容枯槁花容月貌 D.何故而至此无缘无故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屈原至于江滨翻译:
(2)是以见放翻译:
17.本文记叙了屈原与渔父之间的对话,从中我们得知屈原因为“①,②”而“见放”,又因不愿③而最终怀石投江,以身殉国。

(3分)
18.本文中有不少流传至今仍为人们所使用的成语,请你任选其一,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分)
答:
19.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将他投江自沉的农历五月初五定名为
“①”,并通过②、③等一系列活动来纪念、歌颂屈原。

(3分)
15. 答案:A (2分)
16. 答案:⑴屈原来到江边。

⑵因此被流放。

(共2分。

每题1分)
17. 答案: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③同流合污
(共3分。

每空1分)
18. 答案:随波逐流(形容枯槁)
(共2分。

书写1分,成语1分)
19. 答案:①端午节②赛龙舟③吃粽子(……)
(共3分。

每空1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