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泄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髓质 皮质1/3
1:1
肾小管周形成 不发达 滤过 血管网
U型直小血管
发达 髓质 渗透压
梯度形成
球 旁 器 的 结 构 模 式 图
肾 动 脉 压 的 变 化 对 肾 血 流 量 的 影 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穿刺技术:
有形成分
原尿
/
血液
RBC等
蛋白质
晶体物质
极其微量 相同

肾 小 球 滤 过 膜 结 构 示 意 图
肾脏功能
1. 排泄功能:排出代谢产物、异物 2.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 3. 调节动脉血压:长期——通过水、钠调节
短期——肾素、血管紧张素
4. 内分泌功能: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
腺素
肾 单 位 示 意 图
皮质、髓旁肾单位比较
肾单位 部位 入:出球小A 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袢 功能
皮质 皮质外层2/3 2:1
打开水通道。 • 作用机制 • 影响因素:
血浆晶体渗透压 细胞外液量的改变
抗 利 尿 激 素 的 作 用 机 制
缺水(大量出汗)
血容量
晶体渗透压
容量感受器(-)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间脑(+)
垂体释放ADH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尿量减少 血容量回升
醛固酮
• 来源: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 作用:保钠、保水、排钾 • 作用机制 • 影响因素
(filtration fraction)
肾血浆清除率:
肾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 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其血浆毫升 数称为该物质的清除率。(ml/min)
C=U V/P
影响滤过的因素
• 滤过膜的改变 • 有效滤过压的变化
血浆与尿中某些成分的比较
尿浓度(U) 血浆浓度(P) U/P
排泄生理
排泄是指机体在新陈代谢过
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以及多 余的水分和进入机体的各种异 物向体外输送的过程。在生理 上,只把物质经过血液循环通 过某些排泄器官向体外排出的 过程称为排泄。
主要排泄器官和排泄物
排泄器官
肾 肺 汗腺 消化系统
排泄物
水、盐、代谢产物和异物 二氧化碳、水、挥发性异物 水、盐、尿素 肝脏代谢产物、肠粘膜排出 无机盐等
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 有效滤过压 =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示意图
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双侧肾产生的原尿量 (glomerular filtration) (125ml/min)
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滤过分数=125/660=19%
髓袢:吸收特点和尿浓缩、稀释相关。
远曲小管:
量不大但很重要,重吸收及分泌功能受 很多激素的调节,重吸收剩余钠、钾、氨、氢、 碳酸氢根离子及水等。
与体内的酸碱平衡密切相关。
各 段 小 管 物 质 转 运 示 意 图
Na +的重吸收: 每天滤过的Na +量为588克,排出钠量为6克
, 99%重吸收 。 (1)重吸收部位: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分泌。钾是唯一即可被重吸收又
可被分泌的电解质。
•部位:主细胞 •与钠重吸收交换性分泌,与Na +-H+交换相竞争
[K+] K+分泌 H+分泌 酸中毒 碱性尿
酸中毒 H+分泌 K+分泌 高血钾症 酸性尿
NH3的分泌:
(1)来源: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谷氨酰胺酶的参与下, 脱氨基。
(2)分泌形式:NH3为脂溶性物质,可迅速透过细胞膜。 (3)扩散量:取决与小管液和组织间液的PH值。 (4)意义:利于H+-Na+交换
影响肾小管机能的因素
• 小管液的溶质浓度 渗透利尿
• 肾小球滤过率对肾小管机能的影响 球管平衡
抗 利 尿 激 素 产 生 和 贮 存
抗利尿激素
• 来源: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 • 作用:促进远曲小管、集合管膜对水的通透性,
葡萄糖 0
钠离子 150
尿素
900
肌酐 150

0.04
100
0
150
1
15
60
1
150
0.0001
400
各 段 小 管 上 皮 细 胞 的 结 构 特 征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作用
近曲小管: 主要的重吸收场所 糖、氨基酸、蛋白质、K+、硫酸根、磷酸根、 Ca 2+、Mg 2+几乎全部重吸收。 水、Na +:65%-70% HCO3-:80-85%
• 葡萄糖转运极限量
钠 主 动 重 吸 收 泵 漏 模 式 图
-
H+
分泌部位 近曲小管 远曲小管
NH3
远曲小管 集合管
K+
远曲小管 集合管
• H+的分泌
主要在近曲小管,为主动分泌,以 H+—Na+交换的方式进行。
H+
的 分 泌 与 交 换
H+ ——Na+
K+的分泌:
•滤出的钾在近曲小管几乎全部重吸收,排出的钾由
血管紧张素 血Na + 、血K+
醛 固 酮 作 用 机 制
醛固酮作用机制:
受体结合激素 受体复合物 胞核 调节 特异性 RNA转录 醛固酮诱导蛋白
(Aldosteroninduced protein)
可能是:基侧膜的钠泵 ;线粒体中合成 ATP的酶;管腔膜的钠离子通道蛋白
失血、低血容量、低血压
水的重吸收:通过渗透作用重吸收
• 近曲小管:65-70%,重吸收的百分数是恒定的。
• 远曲小管:10%
• 集合管:10-15% 受激素ADH的调节。
葡萄糖的重吸收:
• 部位:全部在近曲小管,与钠离子进行 同向转运,主动重吸收。
• 肾糖阈:尿中不能出现葡萄糖时的最高 血糖浓度。160~180mg%。
近曲小管:65-70% 髓袢升支:20%-尿浓缩、稀释相关 远曲小管:10%-与水盐平衡有关 终尿:1%
(2)重吸收机制 近曲小管: 主动重吸收,动力是Na +泵。等渗性重吸收 同向协同转运:葡萄糖、氨基酸 逆向转运:H+ 远曲小管: 吸收10%的Na +,吸收量较少,主动吸收 ,Na +泵的 活性在肾单位中最高。 与K+、H+的分泌交换性重吸收 不等渗性重吸收 Na +-K+交换受醛固酮的调节。
致密斑感受器、牵张感受器(+)
球旁器细胞(+)
肾素分泌
血管紧张素原(肝)
血Na+
血K+ 醛固酮分泌
保钠排钾带着水
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
尿量 血管收缩
血容量 、血Na + 、血K+
膀胱的神经支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