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权力既是政治上的强制力,又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掌握权力、运用权力、支配权力,绝不仅是种享受,更是一种责任。正确行使权力,它便是为社会、为人民谋利益的工具;错误行使权力,它便成了侵害人民利益、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近年来,权力运行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从曝光出来的一些典型案件看,都与之有关。
一、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权力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体制、机制和人的素质等众多因素影响,还存在诸多问题。
1、从权力配置看,公共权力过于集中。目前,权力配置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一方面部门之间配置不均衡,据统计,公、检、法、工商、税务、电力、电信和政府要害部门等控制着社会的财权、物权、人事、法权、资源所有权等一大批公共权力,约占整个公共权力的70%以上。而其他诸如教育、农林、水利、科研、社会福利等
一批社会服务部门享有的权力只占公共权力的30%。另一方面,单位内部权力配置也不均衡。“一把手”往往就是一个部门单位的“土皇帝”。在“一把手”和副职之间,副职分工负责的一般都是业务上的内容,而敏感的财权、人事权等往往由“一把手”自己直接分管,“一支笔”审批。有的部门“一把手”借以行政首长负责制,将“一把捏”、“一把抓”、“一言堂”当作顺理成章的事。
2、从运行主体看,私利性驾驭着权力运行。一些掌握着权力的部门单位在行使权力时,往往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淡化了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意识,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俘获人心、争取拥戴的手段,把服务人民的职责作为谋取小集团利益的资本,把组织的要求和群众意愿置之度外,特别是在一些涉及单位小集体和个人名利问题上,不能从人民长远利益和大局出发,难以跳出自身利益的小圈子。如环保、交警等单位为部门创收,以罚款代替对排污企业、违规车辆的处理。私利性成为驾驭权力运行方向的主导因素,其结果只能是腐败。思想蜕变,私欲膨胀,利令智昏,千方百计去满足个人需要,在经济上贪污受贿,在利益上不能处理好集体、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在用人上任人唯亲,买官卖官等等,都是权力在私利性驾驭运行下腐败的典型表现。
3、从运行状态看,不作为、乱作为阻碍着权力规范化运行。所谓的“不作为”,就是没有依法履行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所谓“乱作为”就是行使了不该行使的权力。不作为和乱作为实际上都是滥用权力的行为,是权力腐败的变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比直接贪污更可怕的腐败,因为不作为合乱作为造成的损失更大、后果更重。上海华源药业事件牵扯出来的郑筱萸,他先后于担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期间,在全国范围统一换发药品生产文号专项工作中,违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和民主决策程序,草率启动专项工作,对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药品生产监管工作未做认真部署,并且擅自批准降低换发文号的审批标准。郑筱萸的不作为和乱作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严重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4、从运行方式看,暗箱操作影响权力规范运行。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大案要案,几乎都少不了暗箱操作这个环节。可以说,暗箱操作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许多弊端的一个病根,成为我们社会中的一种毒瘤。暗箱操作的本质就是公共权力的非规范化行使。公共权力在行使过程不公开、透明度低、标准不一、程序也不健全,自由裁量空间较大,随意性也较大,很容易诱发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等违规违法行为。如行政审批项目,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经充分科学论证而设置的。因此,行政权力运行必须要有效制约,握有权力的部门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代表国家利益来行使权力,才能使行政审批的项目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如果不能公开权力运行,大搞暗箱操作,就不可避免出现幕后交易等现象,使其权力审批运行带有明显的本部门小团体利益性和个人私利性。
二、规范权力运行的对策建议
综观上述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1、强化宣传教育,端正权力意识。正确的权力观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通过学习和教育达到的,因此,要把正确的权力观教育贯穿于干部培养、成长、成熟的全过程和考察、提拔、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准确把握干部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环节的思想动态,认真研究权力观形成和发生变化的规律,有的放矢地抓教育,使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真正入心入脑;拓宽教育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建立组织教育、机关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开放式教育格局,增强干部对权力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把党纪国法以及道德规范对权力观的要
求转化为自觉行为;根据各级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干部所处地位和环境,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选择上也要各有侧重,增强权力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搞好权力分解,建立权力制约机制。党的十七指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权力的分解和制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防止权力脱离人民利益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的高度结晶。如果多项权力由一个人支配行使,就很难形成权力间的制约关系,如果一个权力依附于另一个权力,权力之间形成隶属关系,则意味着权力形同虚设,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因此,对行政权力如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要进行适度分解,合理划分职责权限,对一些掌管人、财、物等容易产生权力滥用的重要岗位,强化业务分工和制约,规范运行程序,增强部门之间、科室之间、人员之间的钳制和交叉制约,形成相互监督制约机制,构成内在的相互制衡的运行体系。
3、强化政务公开,保证权力阳光运行。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也是领导干部最好的
保护伞。要以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着力打造“阳光政府”。积极推行网上监察系统,对权力运行情况进行适时监督、控制和分析,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可控,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4、加大监督力度,促进权力规范运行。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必然会滋生腐败。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广度、深度,强化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提高监督的实效。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权力制约的重点放在“查错纠偏”和“事后惩戒”上面,偏重于权力行为结束之后的检查,而忽略了权力行为发生前的预防和权力行为进行中的控制。实践证明,仅有事后的补救和惩戒功能是不够的,必须由单纯的事后监督转变为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在内的全过程监控。同时,为了确保权力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必须扩大监督制约的对象、内容,即由对单一内容和一般性问题的监督,转变为对所有内容和实质性问题的监督。既要注重对“事”的监督,又注重对“人”的监督;既注重具体权力行为的监督,又注重对抽象权力行为的监督;既注重对权力行为程序性的监督,又注重对权力行为合法性的监督。另外,在监督的“深度”上还要下工夫。实践证明,作为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