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壶口瀑布 省一等奖【一等奖教案】 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壶口瀑布 教学设计教案》最新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观摩课教案
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17 壶口瀑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本文的作者。
2.了解壶口瀑布,进而了解黄河。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描述自己曾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瀑布,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品味文章整散结合、长短兼具的语言特点,学习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及其作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及其作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描述自己曾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瀑布,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品味文章整散结合、长短兼具的语言特点,学习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
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那么黄河壶口这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
今天,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去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梁衡,当代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生于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代表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人杰鬼雄》等。
2.知识链接“壶口瀑布”简介。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处于秦晋大峡谷的南段,是中国一处大型峡谷瀑布景观。
壶口瀑布附近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黄河流经此处时,河床由宽变窄,由高而低,形成巨大水流。
第17课《壶口瀑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2
第17课《壶口瀑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7 壶口瀑布》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导入一说起“瀑布”,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那么壶口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如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壶口瀑布》。
(板书课题)导入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都留下了赞美黄河的古诗词。
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衡的《壶口瀑布》,来领略壶口瀑布的雄壮气势。
(板书课题)导入三面对美景,人们的感受是不同的。
老师这里有两幅瀑布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一幅。
喜欢第一幅的同学请把你的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喜欢第二幅的同学也请你把手高高地举起来让老师看到。
非常好,希望大家在这一节课中都能够积极投入。
第一种瀑布是柔美和谐的,给人舒服的感觉,这种美很容易被人接受。
第二种瀑布是粗犷豪放的,这种美则是不太容易被人接受的。
第二幅图片中的瀑布因为含沙量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壶口瀑布。
它的磅礴气势震撼了无数人,作家梁衡就曾两次到过那里,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走进梁衡的《壶口瀑布》,去领略它那别样的美。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
当代作家、新闻理论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等。
第17课《壶口瀑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7课《壶口瀑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2.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3.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与景物描写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过或近或远的旅游经历,有时可能还会携带一份旅游攻略,借鉴别人的经验,让自己的出游不留遗憾。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著名散文家梁衡先生走进《壶口瀑布》,透过文字,一起领略壶口瀑布的风采,为我们找寻一份“壶口瀑布”的景点旅游攻略。
(板书文题)(屏显)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它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
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
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阅读壶口瀑布资料,可以让学生对壶口瀑布有一个宏观印象;找寻景点攻略,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自然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旅游攻略——观景时间)壶口瀑布作为我国第二大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非常值得一游的景点。
作者开篇就写到:“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界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接着,作者分别讲述了他的两次游览经历:“第一次是雨季,……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1.根据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经历,你觉得游客该选择什么时候前往呢?请浏览课文,结合文中词句,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初中语文 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细读课文,赏析精妙语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美。
3.研读课文,感悟作者在此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细读课文,赏析精妙语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美。
难点:研读课文,感悟作者在此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老师要给咱们班的孩子当一回导游,带大家一览我们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
散文家梁衡曾两次来到壶口瀑布,他和大家一样,震撼于壶口瀑布之壮美,回去后写了一篇游记《壶口瀑布》。
他笔下的壶口瀑布是怎样的呢?他由这前赴后继的惊涛骇浪联想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
二、简介作者三、预习检测课前已布置预习作业,我们现在来检测一下预习成果。
1. 字词检测开火车检测,对重点字音进行讲解。
2. 美词积累大量运用短语是这篇课文的语言特色,课前布置大家勾画出本文的四字短语,老师将大家的反馈进行了收集,咱们一起来朗读一下: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积累了文中的美词,正是这些词语,将壶口瀑布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给词语分类,就是为了将来用到写作中去。
3. 了解文体特征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游记的要素:所至、所见、所感(板书)四、初读,明“所至"。
1.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梁衡两次到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
2. 作者两次到壶口瀑布分别是什么时候?3. 两次游览,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次呢?4. 作者枯水季节观赏壶口瀑布的立足点在哪?下到沟底,走到河心(板书:所至:下到沟底、走到河心)作者观察壶口瀑布的立足点始终没变,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定点换景的写法。
五、精读,品“所见”。
作者在河心看到了怎样的奇观呢?1. 美景配文(1)阅读第3、4自然段,提取当中描写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文字,为下面图片配一段文字。
请以小导游的身份来为大家介绍壶口瀑布的美景。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17课《壶口瀑布》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雄伟、壮阔。
2. 了解游记的特点及学习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3. 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观。
2. 难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看这幅图片:你知道这是哪个著名的景点吗?(壶口瀑布) 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壶口瀑布的视频(视频播放)壶口瀑布位于晋陕交界处,是我国第二大瀑布。
浩渺的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忽然收束,河水流速陡增,势若万马奔腾,并从二十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故名日“壶口瀑布"。
看完视频以及对壶口瀑布的介绍,你对壶口瀑布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可以用词语进行概括。
(壮美/波澜壮阔/波涛汹涌)今天我们就来跟随梁衡先生的文字,一起走进这条波澜壮阔的壶口瀑布。
2.作者介绍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
3.文体知识(1)定义:以记叙旅途见闻为主的文章。
(2)三要素:所至(线索):作者的游踪,既可以是实录游程,也可以是视角的变换。
所见(主体):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自然景物、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
所感(灵魂):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起的所思所想。
4.字词清单铸(zhù)推搡(sǎng) 驰骋(chěng)漩涡(xuán) 寒噤(jìn)迂回(yū)汩汩(gǔ) 湿漉漉(lù)怒不可遏(è)告诫:警告劝诚。
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7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语气和节奏。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一)课文内容的理解1. 理解作者两次访问壶口瀑布的不同体验和感受。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二)语言表达的运用1.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一)文本深层含义的挖掘1.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壶口瀑布的深层情感和象征意义。
2. 帮助学生领会黄河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
(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1. 指导学生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鼓励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背景介绍(1)展示壶口瀑布的壮观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瀑布的气势和美丽。
通过视觉的冲击,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
(2)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位于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让学生对壶口瀑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2.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通过提问的方式,如“你们知道壶口瀑布为什么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课堂讨论。
(2)朗读课文中描写壶口瀑布的段落,如“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壶口瀑布的生动描绘,初步感知课文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色彩。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7.《壶口瀑布》一等奖教学设计梁衡一、教学目标(一)语言文化目标: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
(二)思维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的方式品味描写黄河的奇特景观的语言妙处,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三)审美创造目标:通过学习这篇游记散文,体会黄河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塑造迎难而上,不怕艰难的高尚品格。
二、课文内容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办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游记散文,主要通过叙述作者第二次在春季枯水期前往壶口瀑布的欣赏黄河波澜壮阔的景色,借眼前豪迈之景抒发对黄河无比崇敬之情,与对黄河精神的高度礼赞。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散文的理解已经有了基础,而游记散文的品悟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运用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的方式,借以多媒体辅助的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写作特点,更好地理解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的方式品味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体会黄河精神的内涵与象征意义。
六、教法学法(一)教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法(二)学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诵读品味法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观黄河)利用多媒体方式,通过播放《黄河——母亲河》记录片,欣赏黄河波澜壮阔的景观,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梳理全文(读黄河)(独学——展示)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思考作者一共去了壶口瀑布,分别看到景色。
(三)重点赏析,涵咏品味(品黄河)(独学——展示)请大家反复诵读描写枯水季的黄河的特点,圈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妙的句子,并且品析语言妙在哪里(从修辞手法、动词锤炼、情感表达),描绘出怎样的一幅景象。
举例:我认为“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那碎成堆堆白雪。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17课《壶口瀑布》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壶口瀑布》中对瀑布壮丽景观的描绘,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掌握生字词: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澎湃”、“巍峨”、“磅礴”、“咆哮”等,以及它们的用法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课文内容:
(1)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瀑布的壮丽景观及象征意义;
Hale Waihona Puke (3)作者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5.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思考壶口瀑布的象征意义;
(3)仿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短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与鉴赏:通过学习《壶口瀑布》,提升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鉴赏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难点三:将课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
-学生在学习课文后,难以将所学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举例:
-为了突破难点一,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黄河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瀑布的壮观,进而理解其象征意义。
-对于难点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不同段落情感表达的差异,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课文中抽象的概念和深层次的比喻意义。
-如理解“壶口瀑布就像一部黄河的史册,记录着黄河的奔腾和咆哮”的深层含义,需要联系黄河的历史文化背景。
-难点二: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情感表达方式。
-分析作者从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到抒发爱国情怀的情感转变,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抽象情感。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文体知识
《壶口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3.壶口简介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
学习
重点
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学习
难点
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通过朗读表现壶口瀑布雄壮的气势,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
学法
指导
朗读教学法,讨论点拨法,品读鉴赏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文人赞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天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今天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一起来领略黄河壶口瀑布的雄壮的气势。
八年级下册 17《壶口瀑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认识作者是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作者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去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的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精神的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文章内容,感受黄河的魄力,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养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多角度赏析文章的语言是如何营造出磅礴气势的,认识作者是如何综合运用修辞手法的。
2.教学难点:体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黄河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赋予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
一、导入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九曲十八弯犹如奔腾的巨龙,穿梭在祖国广袤的江水之上,黄河上美丽的瀑布景观因河口收拢狭如壶口而得名“壶口瀑布”。
梁衡先生用他精妙的语言描绘地出神入化,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梁衡先生走进他的散文《壶口瀑布》。
二、分享分享角度:1.说说字词;2.聊聊感受;3.谈谈内容。
聚焦:(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
(2)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两次拍摄的角度不同。
请用“第一次看瀑布……,第二次看瀑布……”的句式说话。
(提示:请围绕游记的所至、所见、所感三方面来说。
)总结:原来第一次为第二次经历做了铺垫渲染。
由此可看出,梁衡先生在布局谋篇上的匠心独运。
三、质疑同学们的预习成果真丰厚,课前老师整理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1)作者笔下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独特之处?(2)作者由壶口瀑布生发出了怎样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壶口的瀑布,看看壶口瀑布有什么独特魅力,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细品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美,具有表现力,下面就让我们跟着梁衡先生的笔端来品味文章中精美的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的独特魅力。
17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 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壶口瀑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壶口瀑布》这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理解散文内容,把握作者对壶口瀑布的描绘以及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增进对自然景观的感知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散文的写作手法,包括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壶口瀑布》,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之情,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散文的朗读与理解,特别是对壶口瀑布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
2. 生字新词的掌握和运用,尤其是与自然景观相关的词汇。
(二)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通过对壶口瀑布的描写所表达的情感和深层次的思想。
2. 引导学生从散文中提炼出对自然美、生命力和民族精神的感悟。
三、教学导入(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讨论。
提问:“你们从这些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这个地方?"2. 引入主题,激发好奇心讲述:“在中国的黄土高原上,有一处壮观的自然景观——壶口瀑布。
”提问:“你们知道壶口瀑布为什么被称为‘黄河之魂’吗?"3.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板书课题《壶口瀑布》,并解释课题含义。
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本课,我们要学习如何通过阅读来理解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分析散文的写作手法,以及从中领悟到的情感和思想。
”4. 激发思考,引导预期提问:“你们觉得自然景观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可能的答案,并鼓励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散文的学习。
(二)课文朗读1. 角色分配与准备学生根据散文内容,分配不同的朗读段落,每个学生需熟悉自己的段落,理解其中描述的壶口瀑布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壶口瀑布》教案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游记,作者以游踪的角度结构全文的框架,用形象生动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同时通过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并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时,应结合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品味游记语言,以任务设计的形式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而非灌输。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关键字词,积累好词佳句,体会文中语言的精妙。
2.把握课文所写景物的特点和写作手法,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过程与方法】1.初读,总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精读,抓住重点段落和文句,体会文中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含的赞颂与沉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壶口瀑布所表现出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通读和精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初步掌握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2)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接受荡气回肠的精神洗礼。
2.难点: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提示1.《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
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
2.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
借助欣赏图片和朗读,感悟作者的情感。
二、正音正字驰骋(chí chěng)寒噤(hán jìn)雾霭(wù’ǎi)怒不可遏(è)三、初学课文1.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说起“瀑布”,你会想起什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
3.哪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特点?4.朗读“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收尽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感受壶口瀑布水势的浩大、湍急、汹涌,感受壶口瀑布带来的雄壮、勇往直前的气势。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17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游览壶口瀑布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感染力。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对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情感有一定的认识。
但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独特之处,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技巧。
此外,学生可能对壶口瀑布这一自然景观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读写“壶口、瀑布、浊流”等词语,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自然景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壶口瀑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难点:分析课文在写景状物方面的独特之处,以及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作者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进一步体会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色。
2.讨论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壶口瀑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壶口瀑布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课文注释和翻译4.学生作业本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随后,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壶口瀑布的景色。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八年级上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品读课文独特的语言,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教学重点:1.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
2.品读课文独特的语言,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难点: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精神的内涵,激发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任务驱动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啊!黄河!你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配乐朗诵)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思考:作者曾几次到达过壶口瀑布?第一次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三、再访壶口【任务一明所至】快速浏览课文3-5段,完成表格。
通过对作者观赏视角的梳理,咱们发现作者的位置始终未变,变化的只是他的视角,这种观察方式,我们称之为定点观景。
【任务二品所见】再次阅读3-4段,看看在这样独特的观景视角下,作者看到了怎样的壶口瀑布小组合作,选一处特写镜头,做旁批,说理解,设计朗读方案。
活动:(1)先让学生完成简单的修辞及动词的赏析。
生齐读:(动词重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采用原文与改文比较鉴赏的方式,引导学生短句速读。
原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男生读。
改句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 不断挤撞推搡,不断前呼后拥,不断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女生读。
问题:哪一个句子更好?好在哪里?明确:短句更加具有节奏感,更有气势,水横冲直撞,加快语速。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八下《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朗读课文,了解游记的特点(重点)2.揣摩品味语言,触摸梁衡的语言质感(重点)3.体认作者由情入理的情感升腾(难点)【教学方法】品味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学习方法】诵读品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任务一:呈现量表,检查预习1.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启八下第五单元的学习,首先来看单元导语。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过渡: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那么阅读何尝不也是一种“旅游"呢?这节课我们就启动我们的阅读旅游,目的地——山西省和陕西省交界的壶口瀑布。
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作业。
现在对照预习评价表,检查预习。
屏显:《壶口瀑布》预习评价表(略)2.请同学依次朗读课文全文,师正音。
任务二:观看视图,明确“所至”理解“所见"1.同学们看视频,明确是雨季还是枯水季的壶口瀑布。
(视频展示)预设:雨季。
因为文章第2段说,雨季的壶口瀑布就像一锅沸腾着的水,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这和视频表现是一致的。
而且视频中还听到很大的水流声,对应着文中说的雨季能听到震耳欲聋的涛声。
2.这样的雨季瀑布之景是他在哪一个观察点上看到的呢?在河滩上。
(板书:观察点1.河滩。
)3.画家都本基的画作《壶口瀑布》比较,第四版人民币50元背面的壶口瀑布画,教材偏偏选择了都本基的画,请思考。
(屏显画作,生安静思考。
)明确:绘画安放的位置在第3、4自然段之间,画面内容应该与第3、4自然段文字描绘的情景有关,我发现文中的“这龙漕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这一句,正好与都本基画中的这个位置是一致的。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八下第五单元《壶口瀑布》教学目标1.了解游记文体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2.朗读课文,积累字词,理清课文结构;(教学重点)3.五读训练,多层次赏析文章语言,并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教学设想本课教学设计主要通过朗读训练,一次“读"解决一个问题,层层推进,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重点从作者精妙的语句中感受瀑布的特点,体悟作者通过壶口瀑布表达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的赞美。
学习评价量表:序号评价标准等级备注1 朗读课文,能读准音,理清课文脉络☆☆☆☆☆能读准音,得1颗星;能抓关键词,筛选重要信息理思路,得2-3颗星;能大声流利朗读课文,抓关键词,理清课文思路,得4-5颗星。
2 赏析课文语言及写作手法☆☆☆☆☆有赏析,但角度不明确,得1颗星;角度明确,赏析较充分,得2-3颗星;角度明确,赏析充分,作者情思理解准确,得4-5颗星。
3 体悟作者表达的感情☆☆☆☆☆能根据文中词句把握中心,得2-3颗星;能根据文中词语把握中心,准确体悟作者情思,得4-5颗星。
学习任务:程序基本要求操作亮点训练点导入了解游记三要素思考抢答知识积累一、理读自读课文,在老师的帮助下,结合每段首句,段落中关键词概括:1. 理清文章脉络;2. 概括壶口瀑布不同季节的特点。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会抓关键词方法;2. 讨论作者几次去壶口瀑布,分别概括特点。
1. 诵读能力;2. 概括能力;3. 厘清思路二、寻读让学生寻找作者在不同季节两次来到壶口瀑布的不同感受,并朗读、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抓准关键词,组织提炼能概括情感的语句。
1. 筛选信息的能力;2. 理解句子的能力。
课堂导入:1.集体朗读第五单元【单元说明】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游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①如果让你写游记,你觉得应该写点什么呢?明确: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初中语文八年级17《壶口瀑布》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17《壶口瀑布》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壶口瀑布》教学设计01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内容,把握游览时节;2.品读语言,赏析精妙语句,感受河水形象;3.体悟情感,领会黄河性格,感悟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感受力量之美,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历尽艰辛、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精神的赞美。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演示法。
预习检测一、导学诱思游客拍摄的壶口瀑布的负面视频导入。
壶口瀑布官方抖音:大美壶口活动通知为提升壶口瀑布的知名度,现需要招募一批美景推荐官,希望通过推荐官们的智慧创作展现壶口瀑布的自然魅力和人文价值,大家快来投稿参加吧!邀请你做小编,请你利用名家游记,编写推文介绍壶口瀑布这一旅游景点。
本节课让我们跟随梁衡先生的一篇游记去完成今天的推文任务。
二、自学探究完成任务一:编写旅游指南,拟定参观时节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梁衡眼中壶口瀑布的最佳旅游季节,并说明推荐指数和理由。
(5分钟)旅游季节推荐:雨季(因为这个季节的河水雄伟壮观,让人惊心动魄,有一种刺激感。
)枯水季(因为这个季节的水流平缓,比较安全,而且可以欣赏到美景。
)2.总结:枯水季的呼声最高,因为在这个季节,我们可以放心地观赏壶口瀑布的美景。
三、展示交流完成任务二:观影寻景,展现壶口形象学生结合文章与图片内容,先进行独学,再进行小组合作。
补充:(1)独学要求:(2分钟)1.快速浏览3-4段,找出文中与图片对应的描写壶口瀑布的句子,并从中选出关键词作为图片的小标题;2.从修辞、用词等角度进行赏析,并分析其所表现出的河水特点。
(2)小组合作要求:(3分钟)1.组内讨论补充描写壶口瀑布的句子,讨论出精彩的图片小标题,确定为四字短语。
2.讨论河水特点,并选举小代表做好发言准备。
1:小标题:前呼后拥/黄浪奔涌;修辞/用词:比喻、拟人/动词;河水特点:波涛汹涌/排山倒海2:小标题:隆隆冲去/黄浪翻跌;修辞/用词:比喻、拟人/动词;河水特点:猛烈有力/迅疾刚猛3:小标题:汩汩如泉/潺潺成溪;修辞/用词:拟人、排比/动词;河水特点:姿态万千/柔美多姿任务三:体悟作者情感,领会黄河精神思考:黄河与人有着怎样的联系?总结:1.黄河的精神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2.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坚强的精神。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阅读17壶口瀑布》公开课获奖教案_0
也有利于表现水的情态,还可以含蓄地体现出作者的心态。
可以把景物与活。
作者连用“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三个常用于写人的四字词语,描写壶口附近的河水,将水的流消方式写成人的动作,使其一下子就带有了不同的情感,甚至成为人遭遇困难、阻碍时选择、心态的象征一一有的果断放弃,有的伺机而动,有的灰心退却。
如果不运用拟人手法,即使精描细刻也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将瀑布比喻成交响曲,写意画,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绘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黄河,与上文形成对比,刚柔并济。
观察角度独特巧妙: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
习得小结:作者采用定点换景写法,立足点是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刚柔并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
作者用词精准,修辞生动,为我们描绘出他的游览所见。
(板书:所见)。
游记有三要素,所至是游记的线索,所见是游记的主体,所感是游记的灵魂。
三、感读——情满壶口瀑布学习任务2:理解所思所悟升华情感1、作者由所见又引发了悠远的思考,相信此时,我们能触摸到作者的情感了。
2、学法指导:A略读课文,找出作者所思对你有所触动的地方,读一读,并做批注。
提示角度:联系上下文、联系现实、联系生活经验。
B小组交流展示要求:小组交流每个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
组内探讨形成文字,并记录。
小组推选代表汇总小组意见准备在全班展示。
预设一:是观景时的直接体验:观景时的直接体验,主要是作者观赏雨季壶口瀑布时“可怕的警觉”和枯水期看河水急坠跌入深沟时“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前者重在描写雨季时壶口瀑布水势之大,后者重在突出瀑布本身的“险”,心理感受有相似之处,但前者偏重“可怕”,后者偏重“震撼”。
预设二:是由物引发的感想:由景物引发的感想,主要是作者观赏了河水在壶口前的种种形态后发出的感叹:“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一人的各种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7 壶口瀑布》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此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自然景观的课文,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观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力和审美情趣方面有所提高,需要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培养对自然景观的感悟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地理知识感兴趣,可以借此机会拓展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和景观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所描绘的壶口瀑布景象的理解和感悟。
2.重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难点:对课文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观的想象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壶口瀑布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壶口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
教师简要介绍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所描绘的壶口瀑布景象。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壶口瀑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
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
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
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
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1.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
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2)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目标导学三: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1.小组讨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段文字?明确:语气应该由平缓渐渐提速,带着惊叹、赞美的语气朗读。
2.看到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明确:由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
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
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请继续朗读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明确:想到民族的精神。
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小结:作者描写了黄河之水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
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三、板书设计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并体会了黄河之水象征的民族精神,请同学们一起来回顾黄河之水有哪些精神(请学生发言)。
这节课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方面继续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和精神。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1.在写雨季的壶口时,作者写“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这一感受,有何用意?明确: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2.你还能找到运用侧面描写的例子吗?明确:第三自然段,“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引用当地人讲的“猪毛被拔光”的事,侧面体现壶口瀑布的迅疾。
3.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呢?明确: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表明水的刚强和抗争精神。
4.作者的重点是要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明确: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
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目标导学二:品味本文语言特色及效果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雨季瀑布的特点的?明确:①听觉角度: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②视觉角度:“河谷里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
2.作者描绘雨季壶口瀑布时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找出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一句具体分析。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明确:本句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2)(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明确:句中用了“跌”“吸”“灌”“冲”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势,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3.作者描写了壶口上游的河水和脚下的深沟,找出相应的语段,仔细品味其语言特色,体会其意境。
(1)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明确: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2)龙槽壶口:①“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明确:运用“吸”“拢”“冲”“跌”“碎”“升”“跨”“穿”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碎成点,碎成雾,充满灵性与生命力量。
备课笔记【学法指导】分析描写壶口瀑布的语言特点,应该从多种角度入手,修辞手法、用词角度、句式特点等。
②“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
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明确: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时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③“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明确: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和长短句结合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目标导学三:学习本文写景的语言特点作者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一系列具有表现力的动词,结合自身的感受,描写了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请你选取生活中的一处景物,仔细观察,结合内心感受,写一个描写景物的片段。
不少于200字。
示例:站在湖岸的观景台上,我激奋的心情几乎跃出胸腔。
试想,面对这一湖蓝得“晕”人的碧水,扑面的芳香水汽,哪有生命不振奋呢?哪有意兴不飞扬呢?我尽全力把身子往前倾,脖子向前伸,瞪大眼睛向湖中望去。
湖中间的水域,似乎有一台一刻不停运转着的机器,生产出粼粼清波,后头的清波驱赶着前面的,一齐向四面递进,奔向湖岸;阳光照在清波上,粼粼闪动,有些晃眼,像薄薄的金片铺于太阳底下;清波一波连着一波,波波相依,蔚为壮观,就像天上掉下来的一块布满无数皱褶的绿色大布;蓝色的湖面映托着湛蓝的天空,天空高远,朵朵白云如只只绵羊,悠闲自得,似乎是不愿意离开这人间美景;湖面上水雾氤氲,缭绕着弯扭着盘旋着往天空升腾,但到了一定高度就不见了踪影。
三、板书设计可取之处课堂的主人是学生。
一方面,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有层次性。
另一方面,注重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特点。
注重教师指引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思考。
真正满足学生对语文的需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由于按照知识点来划分课时内容,导致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把握不够。
将语言特点分析和景物特征分开,不利于学生掌握通过分析语言来总结景物特点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1.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2.积累、品味、吟唱和运用古诗词,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
3.积极主动参与搜集资料,合作探究诗与画的结合。
4.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并能围绕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
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词的热情,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一、导入新课播放背景音乐:古筝乐曲《一剪梅》。
师: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春天我们会吟诵:春眠不觉晓,生:处处闻啼鸟;师:夏天我们会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生:映日荷花别样红;师:秋天我们会吟诵:晴空一鹤排云上,生:便引诗情到碧霄;师:冬天我们会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热热身,其实也是对古诗的又一次巩固与积累。
)师:这一首首古诗就如同这一曲美妙动听的古筝乐曲,让人沉醉流连,让人乐而忘返。
今天就让我们伴随着这美妙的乐曲一起到古诗苑中漫步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分门别类辑古诗1.色彩。
自然界的颜色多种多样,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个世界因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丽。
现在我们就来填一填古诗词中的颜色名称。
明确: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②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植物。
下面诗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称,我们来填一填古诗中的植物名。
明确: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动物。
很多同学家里一定养过小动物吧,小动物多么可爱,在古人的诗句中那些动物更是活灵活现。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诗句中写的是哪些动物?明确: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