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音乐下册:《山林的春天》_课件1
《春天来了》音乐PPT课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感受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快乐情
绪,进一步增进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能熟练演唱歌 曲《春天来了》。 2、 难点:
认识断音记号,了解断音记号的唱法。
看美景,听春天的声音
音乐思考
• 1、请同学们再听一首歌,你能听出歌曲的歌颂对象是 什么?情绪是怎样的?
• 2、你发现那些地方容易哼错需要注意的? • 3、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呢?
春天来了,你在干什么呢?
教学目标
• 1、情感目标: • 能够从“春天”的旋律中感受到春天之美,感悟到春的美
好和短暂。 • 2、知识技能目标: • (1)通过学唱《春天来了》,熟悉这一为世界共同喜爱
的旋律。 • (2)认识断音记号,了解断音记号的唱法。 • 3、过程与方法: • 通过看、听、唱、编等形式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
《春天来了》
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我们一起聆听春天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 课件:www.1ppt .com/k 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最新沪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04页 0006页 0008页 0061页 0076页 0097页 0099页 0101页 0103页 0114页 0116页 0118页 0171页 0183页 0185页 0187页
第一单元 绿色的家园 5《山林的春天》 6《绿荫》 音程 13水的合唱 《沃尔塔瓦河》(片段) 20听辨乐曲 多彩和弦 听听练练 第三单元 茂密的白桦林 《纺织姑娘》 23《伏尔加船夫曲》 26《共青团员之歌》 大调式 小调式 交响音画 39听唱表演 《十面埋伏》(片段) 46民族调式练习 听音乐辨乐器 创作旋律 第五单元 南国琴音 49《硕斧开天》
第一单元 绿色的家园
最新沪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森林之歌ppt课件1
贫乏 灰色:平凡 随意 宽容 苍老 冷漠 黑色:正统 严肃 死亡 沉重 恐怖、能力、精致、现代感、死亡、病
态、邪恶
受,用色彩描绘一幅自然风景。
下一节课要带的工具:胶水、剪刀、 旧挂历或各种彩色毛线、碎布等材料。
红色:热烈 喜庆 激情 避邪 危险、热情、浪漫、火焰、暴力、侵略 橙色:温暖 食物 友好 财富 警告 黄色:艳丽 单纯 光明 温和 活泼、明亮、光辉、疾病、懦弱 绿色:生命 安全 年轻 和平 新鲜、自然、稳定、成长、忌妒 青色:信任 朝气 脱俗 真诚 清丽 蓝色:整洁 沉静 冷峻 稳定 精确、忠诚、安全、保守、宁静、冷漠、
秋冬夏春
归纳森林四季的色彩:
黄、黄绿、粉红 深绿 桔黄、桔红、深红 白、紫灰、蓝灰
作品欣赏
湖
[日本] 东山魁夷
枫丹白露森林
[法国] 科罗
•许多优秀的画家常用画笔来表现森林,以传达心中鲜明的印象
和对色彩的独特感受。
这两幅作品分别属于什么色调?它们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湖
[日本] 东山魁夷
枫丹白露森林
十二色相环
12色相环:由原色,二次色和 三次色组合而成。
原色二次色Fra bibliotek三次色
红
紫红
橙红
紫
橙
紫 蓝
蓝
蓝绿 绿
橙 黄 黄
黄绿
色彩与色彩之间往往存在着对比,色彩的对比又包 含哪些内容呢?
• 色彩对比:在两种色彩比较效果能清楚看出 差别时,称为对比。
A.色相对比 B.明度对比 C.纯度对比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初中音乐沪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山林的春天》《装扮蓝色的地球》优质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沪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山林的春天》《装扮蓝色的地球》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一、教材
《装扮蓝色的地球》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内容让学生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歌曲生动地描绘了青少年保护生态环境,把蓝色的地球装扮得更加美丽的活泼、欢快的情态。
二、学情
《装扮蓝色的地球》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七年级的少男少女们, 他们天真烂漫, 活泼好动。
他们的学习能力、感悟能力有所不同;所以我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2、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用歌声、律动、朗诵、创作等形式来表现歌曲的内涵。
●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整首歌的情感体验,抓住重点,从力度、情绪和节奏方面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情感和审美能力。
2、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情感。
●新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只要有声音就要伴随着情感,学会唱歌不是目的。
所以,本课的重难点是培养情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图画等
(二)教法
1、情景教学法。
2、启发开放式教学法。
3、听唱法。
●因为用多媒体制作的图像动静结合,更能让学生理解。
所以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
由于音乐有不确定性,每个学生的感受都不一样,所以我采用了启发开放式教学法。
听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采用了听唱法。
山林的春天教案
绿色的家园第一课时《山林的春天》教学设计凹底初中: 赵刚明2015年8月《山林的春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山林的春天》教材分析:钢琴协奏曲《山林的春天》(选自钢琴协奏曲《山林》第一乐章)《山林》作于1979年5月,首演于同年六月。
充满诗意、富于幻想是这部钢琴协奏曲的一大特点。
作曲家在作曲技法上有不少创新和探索。
他吸取了我国西南地区贵州、广西、云南一带民间音乐,将它们改编成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崭新曲调。
全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山林的春天》、第二乐章《山林的夜话》、第三乐章《山林的节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山林的春天》,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在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能够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乐曲,领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认识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意识到保护大自然要从我做起,从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教学重点:领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教学方法:听赏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协奏曲的概念以及钢琴协奏曲的概念。
协奏曲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钢琴协奏曲是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协作完成整个作品。
今天我们就欣赏一部钢琴协奏曲《山林的春天》。
二、乐曲介绍:钢琴协奏曲《山林的春天》(选自钢琴协奏曲《山林》第一乐章)作者:刘敦南(美籍华裔)《山林》作于1979年5月,首演于同年六月。
充满诗意、富于幻想是这部钢琴协奏曲的一大特点。
作曲家在作曲技法上有不少创新和探索。
他吸取了我国西南地区贵州、广西、云南一带民间音乐,将它们改编成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崭新曲调。
全曲共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山林的春天》、第二乐章《山林的夜话》、第三乐章《山林的节日》七个乐章主题都是根据苗族“飞歌”的特点而创作的,虽纳入了很多半音,听来仍感民族风味十分浓郁。
八年级音乐下册 茂密的森林课件
----- 茂密的森林
第四单元 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 2.歌曲的调式及表演形式是什么?
森林-祖国绿色的宝库,闪耀着绿 色的光辉.让我们以深挚的情谊来爱护 森林,以满腔的热情来歌唱森林.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242022/1/242022/1/241/24/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242022/1/24January 24,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242022/1/242022/1/242022/1/24
小设计
请你根据提示,选择调式和表演形式, 表现“山林的呼唤”、“广袤的森林”的 主题。
调 式: 表演形式:
大调 独唱
小调 独奏
五声调式 合唱 合奏
沪教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音乐下册:聚焦民歌_课件1
听唱多彩民歌,感受民俗风情。
某个民族在古代或者近代时期创作带有自己民族风格
的歌曲,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
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
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
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所指的是主要以木吉他为伴奏
乐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
种歌曲。
一根根竹担两头尖
上海港码头工人歌
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铿锵有力的号子、高亢的山歌、委婉细膩的小调,这 些是我国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也是我国民歌中的瑰宝。 请你欣赏以上三首民歌。
谢谢欣赏
欣赏 《山林的春天》《装扮蓝色的地球》-沪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欣赏《山林的春天》《装扮蓝色的地球》-沪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简介沪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材是根据2011年全国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目录准备的,全书共十二个单元,包括“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文学”、“音乐与戏剧”、“音乐与体育”等内容。
本文将主要讲解其中的《山林的春天》和《装扮蓝色的地球》两节课。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通过欣赏两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2.培养学生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3.能够让学生掌握音乐作品表现的思想、情感、风格等方面的分析和判断方法4.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步骤1. 学习《山林的春天》1.1 导入•引出《山林的春天》歌曲,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一些猜测,如:这首歌是有关什么的?它的曲调、渲染等语言艺术表现方式会有何特点?•在引导中学生形成最初的想象和猜测,让学生充分参与。
1.2 欣赏•播放《山林的春天》,由学生仔细分析乐曲的曲调、速度、节奏,引导他们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如春天的气息、山林的景色等。
•欣赏之余,教师可以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制造互动,如:你们是否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你们能不能用一些词语表达这种感受?1.3 分析•通过欣赏之后让学生对乐曲进行分析,包括歌曲的节奏、旋律、曲式等,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再引导学生通过其音乐元素来对这首歌曲的演唱、传达意境、塑造人物和情节表现技巧进行分析理解。
1.4 合唱•在学习《山林的春天》之后,让同学们进行合唱练习,从而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和表演技巧。
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分组演唱这首歌曲,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产生团体协作,体验合唱的乐趣。
2. 学习《装扮蓝色的地球》2.1 导入•教师可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引出《装扮蓝色的地球》这首歌曲,让学生反思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和意识,促使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2 欣赏•播放《装扮蓝色的地球》让学生们认真欣赏,并引导他们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及思想。
初中音乐沪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山林的春天》《装扮蓝色的地球》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沪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欣赏《山林的春天》《装扮蓝色的地球》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材
《装扮蓝色的地球》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内容让学生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歌曲生动地描绘了青少年保护生态环境,把蓝色的地球装扮得更加美丽的活泼、欢快的情态。
二、学情
《装扮蓝色的地球》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七年级的少男少女们, 他们天真烂漫, 活泼好动。
他们的学习能力、感悟能力有所不同;所以我必须做到兼顾全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教学过程。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2、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用歌声、律动、朗诵、创作等形式来表现歌曲的内涵。
●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整首歌的情感体验,抓住重点,从力度、情绪和节奏方面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情感和审美能力。
2、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情感。
●新大纲指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只要有声音就要伴随着情感,学会唱歌不是目的。
所以,本课的重难点是培养情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图画等
(二)教法
1、情景教学法。
2、启发开放式教学法。
3、听唱法。
(听赏)山林的春天(片段)-桂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听赏:山林的春天(片段)
一、引言
桂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的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音乐及传统乐器。
其中,学生们还学习了如何欣赏音乐,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本文档以《山林的春天》这首音乐作品为例,介绍一种欣赏音乐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二、《山林的春天》的背景介绍
《山林的春天》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一首乐曲,由古筝独奏和管弦乐队伴奏。
这首乐曲旋律优美、抒情深刻,富有春天的气息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三、欣赏《山林的春天》的方法
1. 慢慢地听
第一步,学生们需要“慢慢地听”这首乐曲。
从开始到结束,不要急着下结论,
先让耳朵适应这首乐曲的节奏和韵律,感受音乐的整体氛围。
2. 分析乐曲结构
第二步,学生们需要分析乐曲的结构。
首先,可以先听一遍乐曲,尝试分辨出各个部分,例如序曲、主歌和尾声。
其次,可以尝试找出乐曲中使用的主要乐器,例如古筝、笛子、二胡等。
3. 感受音乐情感
第三步,学生们需要尝试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这首乐曲的氛围主要是春天和山林的景色,因此,学生们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一座青山绿水之中,感受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同时,还可以注意一些关键的音符和音量的变化,这些都是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手段。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欣赏方法,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乐曲。
同时,这种欣赏方法其实也是一种倾听的方法,让学生们不仅听到了音乐的声音,也听到了音乐带来的情感和思想。
希望本文档能对您的教学和学习有所帮助。
欣赏 《山林的春天》《装扮蓝色的地球》-沪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欣赏《山林的春天》《装扮蓝色的地球》-沪教版八年
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山林的春天》《装扮蓝色的地球》,了解音乐素材与音乐造型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
3.探究音乐情感表现的方法;
4.学习使用音乐词语、音乐符号等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音乐素材与音乐造型的关系;
2.音乐情感表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学生自我介绍,了解学生音乐修养和学习情况,并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简单介绍。
2. 欣赏《山林的春天》
1.听音乐,感受音乐氛围;
2.分析音乐素材的来源;
3.认识和学习使用相应的音乐词语和符号。
3. 欣赏《装扮蓝色的地球》
1.听音乐,感受音乐氛围;
2.分析音乐素材与音乐造型的关系;
3.探究音乐情感表现的方法。
4. 总结
1.学生讨论《山林的春天》和《装扮蓝色的地球》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2.总结本节课学过的音乐词语和符号;
3.导出本节课的思考点,引导学生思考未来学习音乐的方向和目标。
四、课后作业
1.尝试自己创作一个简短的音乐段落,并记录下来;
2.搜索了解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和作品,并做简单介绍。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欣赏活动,学生获得了音乐素材与音乐造型的关系的认识,培养了对音乐情感表现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音乐素材和符号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和训练,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
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本节课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些音乐知识,需要后续课程的深入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和发展自己的音乐兴趣和修养。
沪教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音乐上册:《牧马人之歌》_课件1
细节品味
55 55〡6 2〡 5 6 #4 〡5– ‖ 55 55〡6 2〡 5 6 .#4 〡5– ‖
同学们都能体会到了 歌曲的表现内容,现在, 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哈萨 克少年,体会一下愉悦的 心情,然后带着这种心情 再把这首歌演唱一遍。
活动创编
把我们的教室当成大草原,同学们都是 哈萨克的少年和少女,分成四组进行自我编 创。 请同学们和老师们一起唱响这欢乐之歌 (牧马之歌)。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 多,拥有许多各具特色,灿 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老 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舞蹈,猜 一猜,它们属于我国哪些民 族的舞蹈?
这是什么乐器?又是哪个民族?
第一行简谱
共同讨论: 同学们,你们想象 一下,在唱这首歌时, 眼前呈现出怎样的景象 呢?歌曲表达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歌词按从早到晚 的顺序描写了哈萨克 牧马人的生活,表现 了哈萨克少年热爱马 群、热爱家乡、热爱 生活的自豪心情。
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艺术(音乐)
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艺术(音乐)第三课民族的摇篮设计者:静教附校李雯琳【设计思路】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艺术(音乐)。
主要内容是欣赏交响诗《沃尔塔瓦河》、《黄河船夫曲》、《伏尔加船夫曲》,学唱歌曲《长江之歌》,以及创造与拓展等内容。
本课意在通过对教材中几个经典的音乐作品的体验、赏析、比较,了解音乐与艺术在激发人的民族情感与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所起的作用,感悟作品中透出的民族气质,提高对音乐和艺术作品中文化内涵的理解。
根据艺术课标(征求意见稿)提出的“重视实践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的课程理念,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主旨: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多种表现手段为切入口,依托丰富的音乐艺术作品为载体,感受不同音乐素材所表现的民族情感,加深对音乐艺术相关联的姐妹艺术的理解。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本单元的授课形式采用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
即在欣赏教学时老师将作品中一部分讲解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如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时,老师则是忠实的听讲者,如果学生介绍有困难时,老师就及时补充说明。
其设计理念来源于《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课程理念提到的“实践和体验是艺术学习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对艺术产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在综合的艺术课程中,要重视艺术课程的整体价值,在关注各艺术形式独特的审美实践和体验的同时,更加强调艺术的人文特点,强调艺术的文化内涵。
”其二、本单元的授课思路采用明暗两条线的方式。
明线就是师生在共同进行一些经典的音乐或艺术作品的赏析的过程中,了解不同作品的音乐表现手段,体验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带来的情感变化,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暗线就是以学生进行的各种艺术体验活动为“基因”,把音乐(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以及爱国情感渗透进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
明暗两条线相辅相成,不让音乐或艺术停留在表面的聆听、欣赏,尽力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
沪教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音乐下册:《山林的春天》_课件1
这首作品是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以协奏曲形式出现的
代表作之一,它同时又是钢琴套曲《山林》的第一乐章,
所以具有很多值得研究与探寻的内容。
这样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钢琴演奏者不断去演绎、触 摸、展示它。而要真正弹好这样的作品,必须在了解了曲 子的曲式结构、演奏技术和音乐风格等方面的特征,才能 真正掌握这部作品及其精髓。Fra bibliotek谢谢欣赏
其代表作品有:钢琴协奏曲《山林》(1979),乐队
组曲《幻想音诗》(1982)。钢琴三重奏《乐曲五首》
(1979),交响诗,《挽歌》(1990),芭蕾舞剧《梁山
伯与祝英台》(1997)及其《第一组曲》《第二组曲》
(2002)等。
《山林的春天》这首协奏曲属于较大型的体裁,但其
音乐材料与演奏技术的运用是较为精练集中的。
明朗的旋律、绚丽的音色匀画出音响的世界一山林春 意盘然,造林者豪情万丈,山林的春天在跌言起伏的音流 中如诗如画地展示着。
思考题:
1.主题1、2分别由哪些乐器演奏,描绘了什么不同的情景?
2.试着把主题1的变化音去掉,体会一下旋律的变化所带 来的不同感受。
3.仔细听辨钢琴与管弦乐队的“对答”,了解“协奏曲” 的特点。
《山林的春天》
作者简介:
刘敦南,美籍华裔作曲家。1940年出生于四川。1957
年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作曲。1966年毕业于该院作曲系。 1974年入上海交响乐团任常任作曲,并兼任上海音乐学院 作曲系教师。1983年得罗伯特·当斯三世夫人资助赴美深 造。1987年以印第安纳大学优异的硕士成绩获芝加哥大学 研究院全额奖学金。师承作曲家、钢琴家依斯里·布莱克 伍德,1993年取得博士学位。
上海版八下音乐导学案
音乐导学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教学目标:欣赏《山林的春天》学唱《林中那间小屋》1.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与森林有关的音乐及歌曲2.通过聆听和欣赏,感受森林的蕴含的丰富资源从而爱护我们的地球和家园3.在知道了森林的重要性之后用带着深厚感情的情绪演唱歌曲课型: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欣赏、教唱教学重点:乐曲欣赏教学难点:带着感恩的心情演唱歌曲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森林资源,森林对于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呢?请你说说知道森林,本单元带大家走进森林,去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新课:一、组织教学二、导入1、在钢琴协奏曲《山林的春天》音乐声中,全班齐声朗读诗歌《又见丛林》2、请学生讲讲对这首诗歌的理解3、又是一年芳草绿,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三、新课释疑(一)学习歌曲《林中那间小屋》 1、全班齐读歌词《林中那间小屋》请学生讲讲歌词写了什么 2、听范唱,请学生说出基本感受 3、听录音学会这首歌 4、重点句子教唱特别要注意四、五、七度大跳音程、变化音降7 5、全班齐唱歌曲(二)歌曲演唱处理1、请你讲讲身边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代表任务的故事2、歌曲的情绪如何?3、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4、请你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5、请你为歌曲设计演唱力度6、教师指挥,学生用正确的速度、力度、声音演唱这首歌曲(三)活动与创造1、学生跟琴齐唱《在遥远的森林里》2、学生分小组将括号里的歌词再创作。
3、学生作品展示。
四、拓展听赏好歌赫哲族民歌《我的家乡多美好》教学所得: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森林对于人类的意义教学偶得:通过聆听对森林资源有了更多的了解,对本单元的音乐风格也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智慧火花:在聆听时也能想象一些画面和音乐相匹配,能开心的唱歌教学败笔:拦路虎:第二课时《绿荫》教学内容:学会歌曲《绿荫》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绿荫》,用甜美的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甜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沪教版(初中二年级)八年级音乐下册:《蓝色多瑙河圆舞曲》_课件1
圆舞曲——圆舞曲又名华尔兹,也是一
种三拍子的舞曲。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 起初流行于维也纳的舞会上,十九世纪风行欧洲。 以施特劳斯的佳作《蓝色多瑙河》最为著名。它 有快步旋律流畅,它的 重音一般都落在小节的第一拍上。
约翰· 施特劳斯(1825-1899)
试唱旋律
1=D
3/4
1 3 5 ︱5 – – ︱ 5 – – ︱5 0 1︱
1 3 5 ︱5 – – ︱ 5 – – ︱5
跟我学华尔兹
奥地利作曲家,以圆舞曲作品最为著名, 如《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被誉为 “圆舞曲之王”,为19世纪维也纳圆舞曲的流 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创作背景:
1866年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 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的指挥赫尔贝克约请小约翰•施 特劳斯为他的合唱队写一首合唱曲。 1867年,《蓝色多瑙河》合唱曲在维也纳首演。 因为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 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 败。 1868年二月,小约翰•施特劳斯把这部合唱曲改 为管弦乐曲,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同 年在巴黎公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之后乐曲传遍 了世界各大城市,成为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作品是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以协奏曲形式出现的
代表作之一,它同时又是钢琴套曲《山林》的第一乐章,
所以具有很多值得研究与探寻的内容。
这样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钢琴演奏者不断去演绎、触 摸、展示它。而要真正弹好这样的作品,必须在了解了曲 子的曲式结构、演奏技术和音乐风格等方面的特征,才能 真正掌握这部作品及其精髓。
谢谢欣赏
明朗的旋律、绚丽的音色匀画出音响的世界一山林春 意盘然,造林者豪情万丈,山林的春天在跌言起伏的音流 中如诗如画地展示着。
思考题:
1.主题1、2分别由哪些乐器演奏,描绘了什么不同的情景?
2.试着把主题1的变化音去掉,体会一下旋律的变化所带 来的不同感受。
3.仔细听辨钢琴与管弦乐队的“对答”,了解“协奏曲” 的特点。
其代表作品有:钢琴协奏曲《山林》(1979),乐队
组曲《幻想音诗》(1982)。钢琴三重奏《乐曲五首》
(1979),交响诗,《挽歌》(1990),芭蕾舞剧《梁山
伯与祝英台》(1997)及其《第一组曲》《第二组曲》
(2002)等。
《山林的春天》这首协奏曲属于较大型的体裁,但其
音乐材料与演奏技术的运用是较为精练集中的。
《山林的春天》
作者简介:
刘敦南,美籍华裔作曲家。1940年出生于四川。1957
年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作曲。1966年毕业于该院作曲系。 1974年入上海交响乐团任常任作曲,并兼任上海音乐学院 作曲系教师。1983年得罗伯特·当斯三世夫人资助赴美深 造。1987年以印第安纳大学优异的硕士成绩获芝加哥大学 研究院全额奖学金。师承作曲家、钢琴家依斯里·布莱克 伍德,1993年取得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