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风格和作者风格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者风格和作者风格的统一
【摘要】不同的文体的文章在风格可译性都有所区别。不管翻译哪种文体的文章,译者风格和作者风格的统一是成功传达原文风格的前提之一。林语堂翻译的《浮生六记》是风格统一的典范,译者和作者间的共鸣对于成功再现原著风采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译者风格;作者风格;文学翻译;《浮生六记》
1、林语堂与《浮生六记》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除去部分散文小品集和语言学方面的论著外,他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用英文发表。作为一个东西合璧的文化大师,林语堂在对西方介绍中国文化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翻译方面,林语堂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其所译的清代文人沈复所著的《浮生六记》,这部译作,在西方引起不小的轰动:“颇有英国读者徘徊不忍卒读,可见此小册入人民之深也。”译本之所以如此成功,就在于它在译者风格和作者风格统一的前提下,成功地传递了原文闲散恬淡的风格和意境。
2、风格的可译性问题探讨
风格是否可译,是由特定文章的题材、作者的风格、译者的风格、译者的语言修养、译入语与源语言的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有些文体可以译,有些则不能;同一篇文章有些译者可以把风格译出,而另一些译者则不能译出;可以在译成某一语言时译出,但译成另一语言时则不能;同一个译者有些风格能够译出来,有些风格则不能译出来。
一般而言文学性越强的作品越难翻译,如科技翻译易于新闻翻译,新闻翻译易于散文翻译,散文翻译易于诗歌翻译。此外译入语与源语言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如英语和法语同属拉丁语系,渊源极深,因此要把英语译成法语就比较容易,风格也较好传达。而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语系,要用汉语的表达方式表示英语就会困难许多,由于语言结构在本质上的差别,要想传达原文的风格相对来说就会困难很多,有的时候甚至不可为之。
总的来说,风格是否可译,能译到何种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对原文风格的感悟与翻译过程中对神韵的把握。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译者本身的文字功底以外,译文的选择,以及译者对所译作品的审美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3、从译者风格与作者风格的统一看林氏《浮生六记》的翻译
何谓“风格”,法国博物学家兼作家布封《风格论》中认为“风格即人”。此处的“人”并非人这个实体,而是指人的性格。作家、艺术家各自具有不同的性格,因而
就其作品而言其风格是不尽相同的,作家自身所具备的风格是决定作品风格的大前提。作者风格与译者风格各自的独特性,使得译者在翻译文章的时候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地传达原文的风格。但这个矛盾并不是不可解决的,挑选与自己风格相似的作家的作品进行翻译,从而使自己的风格有机的融入到译文的风格当中,达到和谐统一。
著名翻译家傅雷曾说过:“选择原作好比交朋友:有的人始终与我格格不入,那就不必勉强;有的人与我一见如故,甚至相见恨晚。”而《浮生六记》与林语堂就是这样的相见恨晚不能自己的“朋友”。
《浮生六记》是清朝沈复所写的自传性质的小说,兼谈生活艺术、闲情逸趣、山水景色、文评艺评。该小说写作颇有“性灵”之风,用平实的语调把悠然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和他的妻子,“两位平常的雅人”,在简朴的生活中,一起追求美丽,虽然穷困潦倒,饱受生活的折磨,但“一意求享浮生半日闲的清福”,反映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热爱自然追求真美的人生态度。作者在对自然山水的直接摹写中,表现出一种纯美的境界。
这种境界恰恰和林语堂所追求的青山白云、心手俱闲的生活情趣不谋而合。他认为,“悠闲产生自一种经过了文学的熏陶和哲学的认可的气质。它是由于酷爱人生而产生,并受了历代浪漫文学潜流的激荡”,“大自然的景色,声音,气味和味道和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有一种完美的,几乎是神秘的协调。”所以,林语堂在“译者序”里写道:“在这个故事中,我仿佛看到中国处世哲学的精华在两位恰巧成为夫妇的生平上表现出来”,“在他们面前,我们的心气也谦和了,不是对伟大者,是对卑弱者,起谦恭畏敬;因为我相信淳朴恬退自甘的生活是宇宙中最美丽的东西。”精神上的契合,情感上的共鸣,使林语堂“发愿”将它“译成英文,使世人略知中国一对夫妇之恬淡可爱生活。”
林语堂认为“翻译于用之外,还有美一方面须兼顾的,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它,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他把翻译当作一门艺术来做,以对艺术家的心态对待翻译作品,以艺术家的手笔雕凿出译品。这样一种“美”的翻译标准实际上是与他自身的性格气质,生活态度高度统一的,同时也与《浮生六记》一文的整体风格不谋而合。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热爱之情,才使的《浮生六记》的译文很好地做到了形似和神似的统一。林语堂对原文理解深刻,翻译时译笔简洁、生动、朴素而唯美, 对作者在原文中所描述的富有情趣的婚姻生活进行了生动的再现。叙述的节奏舒缓,娓娓道来,与原文作者闲适的生活、恬淡的性格非常符合, 基本上反映了原文的细腻的叙述风格和舒缓的生活节奏,完整地再现了原文的神韵,行文之间浑然天成,与原文相得益彰,令人“徘徊不忍卒读”。
4、结语
由于原文与译者的风格相近,因此《浮生六记》翻译中风格的传达是比较成功的。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汉语和英语在句法结构方面本质的不同,中文本以意
境塑造为强,而英语则以逻辑严谨著称,要以英文之严谨重现汉语之幽雅,难免有隔阂,因此部分读者反映“英文固然美妙,但仍是不及原文字之幽美简静”,读起来仍觉得“隔了一层”,却也是在情理之中,无法苛求。可见文章的风格意境由于语言的隔阂,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不可全译的。
参考文献
[1]沈复. 浮生六记[M]. 林语堂译.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2]罗新璋. 翻译论集[C].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杨自俭,刘学云. 翻译新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4]李延林.谈翻译中的风格[J]. 问题语言与翻译,2003年第1期(总第73期)
[5]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英文版).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