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核舟记》作业设计学生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核舟记》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核舟记》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核舟记》学习任务单及作业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的一些相关知识。

2.在老师的指导下疏通文意。

【学习准备】准备好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及笔记本。

边观看边做记录。

【学习方式和环节】听课学习,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任务,学习环节主要有:了解文体、作家等文学常识→读准字音,朗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疏通文意。

【作业设计】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罔不因.势象形()(2)尝贻.核舟一()(3)高可.二黍许()(4)佛印绝类..弥勒()(5)神情与苏、黄不属.()(6)珠可历历..数也()(7)其人视端.容寂()(8)钩画了了..()2.翻译下列句子:(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而计其长曾不盈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顺着、就着(2)赠送(3)大约(4)十分像(5)类似(6)分明的样子(7)端直、正(8)清楚明白2.(1)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2)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3)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4)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说明顺序。

2.领会核舟之美和雕刻者技艺之精。

3.品味作者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2024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4篇)

2024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4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4篇)作者对核舟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这里是牛牛范文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4篇)。

苏教版)《核舟记》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空间说明顺序。

3、收集我国民间艺人的故事,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教学步骤一、课前积累1、字音字形储备。

贻八分有奇黍箬篷髯虞山倚舟楫脚趾衣褶壬戌篆章矫首昂视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罔不因势像个形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高可二黍许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矫首昂视其两膝相比者与苏黄不属船背稍夷勾画了了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收集资料作业。

(1)从网上收集作者的有关资料,班上交流。

(2)了解《虞初心志》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了解其特色,课外阅读《虞初心志》。

(3)从网上收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有关资料,班上交流。

二、整体感悟在师生问答中了解课文的。

主要内容及其写法: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文章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说明的?3、从文章中你了解了哪些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你能用自己的话准确地告诉你的同学吗?三、导读设计。

导读设计卡1、本文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2、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16字,而不刻别的字?3、记船尾两个舟子的姿态与活动,这一段描述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4、文章是怎样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和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5、课文的分说部分不是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而是按照船的中部、船头船尾的顺序描述核舟上的景物。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品味语言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四、巩固所学,延伸拓展1、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用你学习到的美术知识,展开丰富想象,画一幅核舟图,班上交流。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4篇)《核舟记》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学习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突出重点的写法。

二、认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

教学设想一、重点和难点本文的显著特点是:作者在完整而深刻地理解雕刻家艺术构思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材料,运用简练生动的文字再现了“核舟”的形象。

掌握这个特点,是成功地实施教学的关键。

重点是文章的第3段。

这段写苏武和黄庭坚在船头“共阅一手卷”的神情,又以佛印的“矫首昂视”为烘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武滴居黄州时期的闲适生活和旷达心情,也说明了他“泛舟赤壁”的由来。

这是雕刻家艺术构思中的主要之点,也是这件艺术品的主题之所在。

难点是怎样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这是因为文章涉及了艺术品的所有细节,如果只看字面,会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而要探究每一个细节跟主题的联系,则非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不可。

这个难点解决了,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艺术品的主题,更好地掌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审美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拟兼用诵读和讲解两种教法。

诵读教法主要用于第2至4段,要求达到当堂基本成诵。

应当说明的是,课本并未提出背诵的要求,但这是文章中的精彩部分,熟读成涌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语感的培养,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这样做不仅必要,而且符合教学大纲精神。

讲解的重点是文章的写法和雕刻家的艺术构思,个别难句也要照顾到。

三、课时安排这篇课文拟用两课时教读。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熟悉课文大意,讲解第一段,诵读第2.3段。

第二课时:诵读第4段,略讲第5、6段,分析写作方法,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中第1小题。

四、预习要求1、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

2、解决个别生字词的读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家里有的成曾经见过的工艺美术品,然后问:①“核舟”的雕刻者是谁?(目的是弄清课文中的称名法。

开头称姓称字是一种正式而又亲切的称法,末尾姓、名、字并称,是正式的称法,这是雕刻家自称,但也可用于称人,如苏武《方山子传》中“此吾故人陈忙季常也”。

第11课《核舟记》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1课《核舟记》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三)学习第五、六段
1.学生自读课文。
2.疏通重点词句。注意以下字词。
①则题名其上:则,就;题,书写,这里意为刻上;名,名字。
②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文,文字;曰,是;天启壬戌秋日,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的秋天。苏轼《赤壁赋》作于“壬戌之秋”,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秋天,可观,王叔远在核舟顶端刻上这个日子,表明他雕刻此核舟是在苏轼作(赤壁赋》540年后的“秋日”有感而为之以作纪念的;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3.思考:这两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五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核舟船预部位的雕制。第六段的主要内容是总计核舟上都刻了些什么,最后作者直抒对王叔远雕刻技艺之“奇巧”的赞叹以结束全文。
第五段译文:那只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干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字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卷十(清代张潮编,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略有删节。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据清代笔记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又名叔明,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四、初读感知
1.自学课文,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
作比较:“通计一舟……面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与“面计其长曾不盈寸”的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者精湛的技艺
3.本文题目中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明确: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的意思。文章全面而真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活灵活现的人和物,使人领会到雕刻者神奇的雕刻技巧。

第11课《核舟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1课《核舟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八下《核舟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核舟记》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

本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

本单元的诗文,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积累了一些文言常用字词,但由于知识与阅历的限制,在体会文言文中的情感与思想方面还有很大的障碍。

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而本文以介绍核舟为主,只有联系当时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情趣,这正是学生难以掌握的地方。

教师在教学中应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小组合作预习,疏通文章大意。

2.梳理课文内容,理解核舟之奇。

3.品鉴人物形象,理解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理解王叔远雕刻核舟的艺术追求和对苏东坡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梳理内容,理解核舟之奇,训练学生的提炼和概括能力。

2.品鉴人物形象,理解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理解王叔远雕刻核舟的艺术追求。

教学难点:品鉴人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01 激趣导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在中国从不缺失把技术做到精益求精的能工巧匠。

大家知道形容技艺高超的成语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魏学洢走进《核舟记》,一睹微雕界的杰作。

【设计意图:形容技艺高超的成语有精益求精、妙手回春、心灵手巧、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用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引入话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刻万物于一核思考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魏学洢对核舟技艺的评价。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作业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作业设计新人教版

11 核舟记一、基础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罔.不峨.冠轩敞..衣褶.矫.首椎髻.壬戌..袒.露器皿.箬.篷黍.糁.多髯.右趾.虞.山贻.有奇.倚.诎.一楫.篆.章2.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本文《核舟记》的说明对象是,作者是按顺序来写的,先写核舟的面,次写它的面;写正面,先写舟的部分,次写,最后写。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属事物说明文。

全文的结构为“总﹣分﹣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B.本文节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

C.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载,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高可二黍许.(2)两膝相比.者6.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同“”,(2)左手倚一衡木“”同“”,7.文学知识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编辑的《》,作者是,明朝人。

文章全面如实地写出了核舟的全部人和物,是一篇(体裁)文。

(2)“核舟”的主题是“”,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

左边的刻字出自《》,右边的刻字出自《》。

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

8.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B.通计一舟,为人五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9.综合性学习“墨香书法展示”是教育部开展的“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之一。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走进墨香书法”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材料探究】材料1: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它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材料2:汉字书法以“文房四宝”为工具书写情感,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

第11课《核舟记》作业设计

第11课《核舟记》作业设计

《核舟记》课时作业设计王叔远雕刻的核舟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清代乾隆皇帝深感遗憾,希望有人能够复刻核舟,宫内匠人陈祖章自告奋勇,接过了这一任务,参照《核舟记》仿刻了一枚同样巧夺天工的核舟,目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无价的珍宝。

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微雕艺术,现找寻“核舟守护人”。

通过下面三个环节的考验,方可成为“核舟守护人”,请同学们踊跃参与。

海选“核舟守护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3)清风徐.来()(4)如有所语.()(5)能以.径寸之木()(6)中轩敞者为.舱()2.汉语中的量词丰富多样,但下面这个句子并没有量词,请你将此句译为现代汉语,并说出古代汉语中数量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晋级“核舟守护人”3.陈祖章能够根据《核舟记》的描述,雕刻出一枚同样的核舟,成为无价的珍宝,请你结合下面的句子,分析陈祖章能够精确雕刻出核舟的原因。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2)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提示:结合句子分析出本文语言的严密性、生动性)4.核舟被乾隆皇帝视为珍宝,之后一直珍藏在皇宫内,它是中国古代匠人智慧的结晶,代表了中国古代微雕技术的最高水平。

请你结合课文,向参观“核舟”的游客,介绍其奇巧之处。

(提示:可从核舟的体积大小与雕刻内容的繁复及刻画的逼真方面回答)决选“核舟守护人”5.巧妙的微雕技艺令人惊叹,除本文介绍的“核舟”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微雕艺术品,可搜集相关图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介绍给同学听。

要求:(1)小组内做好分工(一人搜集图片,两人整理介绍词,一人展示,展示时间2分钟)(2)图片展示(3)简要介绍(可从作者、采用的材料、精妙之处进行介绍)标准潜力候选人:能够答出核舟体积小、核舟雕刻内容繁复、核舟刻画逼真生动等两个方面。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作业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核舟记》作业设计

11. 核舟记(第一课时)一、基础性作业(A层次)(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ꎮ楫.( ) ∙贻.( ) ∙黍.( )罔.( ) 诎.( ) ∙糁.( )髯.( ) ∙衣褶.( ) 椎髻.(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罔不因.势象.形()2.尝贻.余核舟一()3.箬篷覆之.()4.矫.首昂视()5.神情与苏、黄不属.()6.其船背稍夷.()7.细若蚊足钩画了了..()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三)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2.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3.技亦灵怪矣哉!二、发展性作业(B层次)(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

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下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蓬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

舣舟处当寺阴。

高阜钟阁踞焉。

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节选自宋起凤《核工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长五分许.()(2) 若寒冻不胜.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2)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

三、拓展性作业(C层次)(一)在一次综合性实践活动课上,你的同学王敏捷指着一件雕刻作品说:“细若蚊足,钩画了了(lele)。

”你想给他纠正一下,怎么说得体呢?(二)民间艺人微雕、口技等技艺是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可却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保护或者传承他们呢?11. 核舟记(第二课时)一、基础性作业(A层次)(一)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盖大苏泛赤壁云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C.左手倚一衡木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二)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B.其两膝相比.者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D.佛印绝类.弥勒(三)下列句子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B.细若/蚊足钩画/了了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二、发展性作业(B层次)(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核舟记》作业设计

《核舟记》作业设计

《核舟记》作业设计一、基础知识过一过。

1.本文作者(),()代人,字(),代表作品为《》。

2.本文选自()代()编的《》,我们还学过选自这本集子的《》。

3.记体文特点:建筑、景物与事件,应该从文章的()变成承担记游、记事者之目光、情感或思考的()。

以“我”之眼观物,物皆“()”。

4.《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代大作家()。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

5.黄庭坚是()朝的文学家,字()。

6.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具体说明雕刻人精湛技艺的句子是()。

7.请为下列黑体字注音:①器皿( ) ②箬篷( ) ③石青糁之( )④椎髻( ) ⑤高可二黍许( ) ⑥天启壬戌( )8.解释下面黑体字的意思: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③高可二黍许()④珠可历历数也()⑤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⑥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二、中考真题试一试。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1~4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左右有窗共八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舟长曾不盈寸,人、窗、炉、文,钩画了了,众妙皆备。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学洢《核舟记》)[乙] 恽寿平,号南田,明末常州武进人。

少敏慧,八岁咏莲,惊其师长。

随叔父恽向攻诗画,艺日进。

其父恽日初为国子监生,曾上《守御十策》以谋救国。

明末丧乱,十余岁而随父兄抗清。

多与奇人侠士游,常奔走千里,恍惚①死生,他人色沮神丧,而南田意气如常。

二兄继死,明亡,与父归故里。

天下渐定,誓不应科举,卖画以赡父。

其山水深得冷淡幽隽②之致,松柳夹岸,游鱼喋③水,风烟俱净,寄情悠远。

重写生,常灌花南田,极力描摹,天机④物趣,毕集毫端。

其“没骨法”花卉,空灵妍妙⑤,着纸欲飞,笔简意丰,获誉“神品”。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作业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作业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5)船背稍夷___________平______________
(6)细若蚊足• ,钩画了了______清__楚__明__白_______
(7)而计其长曾• 不盈• 寸• _•_____竟__然_______ ____满_____
返回
3.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各隐卷底衣褶中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C.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D.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11 核舟记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D
2 见习题
5 见习题 6 C
9 见习题 10 见习题
13 B
14 见习题
答案显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C
4B
7 见习题 8 见习题
11 见习题 12 见习题
15 见习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奇(jī)

糁之(shǎn)

B.多髯• (rǎn) 箬篷(ruò)

(3)珠可历历数也_______分__明__的__样__子_______________
••
(4)价以两计_____________两__倍___________________

(5)虽势劫之______________即__使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点拨】“衡”同“横”。
返回
4. 下列选项中的“为”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 人五
C.不足为• 外人道也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11课《核舟记》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下第11课《核舟记》导学案设计

第10课《核舟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2.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精品的“奇巧”、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作者、作品常识,熟练的诵读课文;1、给加点的字注音。

洢.()器皿.()罔.()贻.()八分有.奇()轩.()箬.()糁.()髯.()衣褶.()袒.()诎.() 2、文献常识积累。

《核舟记》是由代作家撰写的一篇文章,由同时代学者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的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

该文属介绍具体事物的。

3、重要词语解释: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罔不:因.势象.形:尝:贻:高可.二黍许.:峨冠:其两膝相比.者:绝类.:诎:若.听茶声然.:钩画了了..:盖简.桃核修狭:4、下面句中有没有通假字,说出本字并解释其含义。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2)诎右臂支船(3)左手倚一衡木(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5、古今异义词:古义:古义:可许今义:今义:古义:古义:尝比今义:今义:6、一词多义为:为宫室、器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中轩敞者为舱通计一舟,为人五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文曰‘初平山人’奇:明有奇巧人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明有奇巧人为字共三十有四”。

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

7、翻译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课内阅读。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第11课《核舟记》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1课《核舟记》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1课核舟记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学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简洁、周密、生动的特点。

4.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学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简洁、周密、生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

下面是两个例子:1.三千多年前,古人已在甲骨上刻下让我们今天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

2.唐代,能在象牙笔杆上周刻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路”。

(课件欣赏《孙子兵法》竹筒微雕、鸡蛋微雕)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的微雕艺术品,读来令人惊喜。

(课件显示课题)二、解题核舟: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指的是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记: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人和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题意:介绍说明了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听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罔(wǎng)贻(yí)峨冠(é)矫首(jiǎo)黍(shǔ)轩(xuān)箬篷(ruò). 糁(sǎn)髯(rán)衣褶(zhě)袒(tǎn)诎(qū)甫(fǔ)椎髻(jì)壬戌(rén xū)篆章(zhuàn). 轩敞(xuānchǎng)八分有奇(jī)2.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正确读、准确译的学习任务,学生互动,共同研究解决阅读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积累重点字词,教师巡视各组,随时答疑释疑。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核舟记》是中国古代小说家魏学洢所著的一部文言小说,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漂亮。

该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对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生阅读和分析《核舟记》,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及其作品背景;2. 掌握《核舟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3. 分析《核舟记》中的主题和意义;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核舟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 《核舟记》的主要情节概述;3. 《核舟记》中的人物形象分析;4. 《核舟记》的主题和意义探讨。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阅读,深入理解《核舟记》的内容和意义;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核舟记》的理解和看法;3. 教室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对《核舟记》的分析和见解;4. 作业安置:设计相关作业,稳固学生对《核舟记》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过程1. 第一堂课:介绍《核舟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让学生了解该作品的产生背景和作者的生平;2. 第二堂课:讲解《核舟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3. 第三堂课:探讨《核舟记》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4. 第四堂课: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对《核舟记》的理解和见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作业设计1. 阅读《核舟记》,撰写读后感:要求学生阅读《核舟记》,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包括对作品的理解、感受和评判;2. 分析《核舟记》中的人物形象:要求学生选择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分析文章;3. 探讨《核舟记》的主题和意义:要求学生就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展开讨论,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及其作品背景;2. 理解《核舟记》的主要内容和主题;3. 掌握《核舟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形象描写;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及其作品背景;2. 分析《核舟记》的主题和结构;3. 解读《核舟记》中的重要人物形象;4. 阅读《核舟记》的部分章节,进行文本分析和讨论;5. 开展与《核舟记》相关的创作活动,如写作、绘画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及其作品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2. 知识讲解:讲解《核舟记》的主题和结构,分析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3. 阅读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核舟记》的部分章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展开讨论;4. 创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与《核舟记》相关的创作活动,如写一篇读后感、绘制人物形象等;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思考自己的收获和不足的地方。

四、评判方式:1.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与《核舟记》相关的作文或读后感,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的深度和观点的奇特性;2. 口头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评判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性;3. 创作评判:评判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表现形式的美感和内容的创新性。

五、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探讨《核舟记》中的场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作品,比较不同作品的风格和主题,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3.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深入解读《核舟记》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六、教学资源:1. 电子教材:提供《核舟记》的电子版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参考;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增加教学的趣味性;3. 阅读资料: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和文献,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核舟记》。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核舟记》这部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立见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及其创作背景。

2. 分析《核舟记》的主题和文学特点。

3. 阅读《核舟记》的部分片段,进行文本解读和讨论。

4. 练习写作,撰写关于《核舟记》的读后感或评论。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介绍《核舟记》及作者魏学洢1. 通过PPT介绍《核舟记》的背景和作者魏学洢的生平及创作经历。

2. 让学生阅读《核舟记》的简介,了解故事大致内容。

3. 引导学生讨论《核舟记》可能的主题和意义。

第二课:分析《核舟记》的主题和文学特点1. 分组讨论《核舟记》的主题,每组汇报讨论结果。

2. 分析《核舟记》的文学特点,如风格、结构、语言运用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核舟记》与当代社会的关联,展开讨论。

第三课:阅读与解读《核舟记》片段1. 分发《核舟记》的部分片段让学生阅读。

2. 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分析片段中的意象、象征和隐喻。

3.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讨论交流。

第四课:写作练习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核舟记》的读后感或评论。

2. 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学生互相交流作文,提供建议和改进建议。

四、评判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教室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30%。

2. 期中测验占比20%,主要考察学生对《核舟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期末作文占比50%,考察学生对《核舟记》的深度理解和个人见解。

五、教学资源:1. 《核舟记》的文本材料。

2. PPT课件和视频资料。

3. 作业指导和范例。

4. 学生作品展示和分享。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核舟记》这部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独立分析和解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背景《核舟记》是魏学洢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核舟记》的进修,可以援助同砚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进步历程,提高同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作业目标1.了解《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核舟记》的主要内容和主题;3.提高同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培育同砚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爱好和热忱。

三、作业内容1.阅读《核舟记》全文,并撰写读后感;2.分析《核舟记》的主题和写作手法;3.撰写关于魏学洢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4.结合《核舟记》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创作或演讲。

四、作业要求1.作业提交时间:xx年xx月xx日;2.作业字数:不少于800字;3.作业格式:纸质版或电子版均可;4.作业评分标准:内容完备、观点奇特、语言流畅、结构明晰。

五、作业评判1.评分范围:满分100分;2.评分标准:内容完备性(30分)、观点奇特性(20分)、语言表达(30分)、结构明晰(20分)。

六、作业辅导1.老师将提供相关资料和指导同砚进行阅读;2.老师将组织谈论和沟通,引导同砚深度理解《核舟记》;3.老师将对同砚的作业进行评阅和指导,援助同砚提高写作水平。

七、作业反馈1.老师将在规守时间内对同砚的作业进行批改,并赐予详尽评语;2.老师将组织同砚进行作业分享和谈论,增进同砚之间的沟通和进修。

八、作业总结通过对《核舟记/魏学洢》的进修和作业设计,同砚将能够更深度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和理解。

期望同砚能够勤勉完成作业,不息提升自己的进修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及其作品背景;2. 理解《核舟记》的主题和意义;3. 分析《核舟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进步;4. 精通《核舟记》的阅读方法和文学特点;5. 提升同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核舟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作者魏学洢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奇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进修《核舟记》,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二、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核舟记》的主题和艺术特点;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其对古代文学的兴趣;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三、作业内容1. 阅读《核舟记》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分析《核舟记》的主题和艺术特点,撰写读后感或评论;3. 小组讨论《核舟记》的意义和价值,展开文学研讨;4. 设计一场以《核舟记》为主题的朗诵会或戏剧表演,展示学生的文学创作和表达能力。

四、作业要求1. 完成《核舟记》的阅读任务,确保对故事内容有深入的理解;2. 撰写500字以上的读后感或评论,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3. 小组讨论要有组织性和深度,提出有建设性的观点和见解;4. 设计的朗诵会或戏剧表演要体现对《核舟记》的理解和创造。

五、作业评判标准1. 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核舟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 文学鉴赏能力:能够深入分析《核舟记》的主题和艺术特点;3. 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提出奇特的见解和观点,展示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4. 创造性表达能力:能够通过朗诵会或戏剧表演展示对《核舟记》的理解和创造。

六、作业安排1. 第一周:完成《核舟记》的阅读任务;2. 第二周:撰写读后感或评论;3. 第三周:小组讨论《核舟记》的意义和价值;4. 第四周:设计朗诵会或戏剧表演,并进行展示。

七、作业效果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核舟记》的主题和艺术特点,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其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核舟记-魏学洢》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及其背景;2. 理解《核舟记》的主要内容和文学价值;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及其生平经历;2. 解读《核舟记》的主要内容和主题;3. 分析《核舟记》的文学特点和意义;4. 探讨《核舟记》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和启迪。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介绍魏学洢的生平宁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核舟记》的兴趣;2.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核舟记》的部分片段,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3. 文本分析:指导学生分析《核舟记》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并进行深入探讨;4. 作业安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表达自己对《核舟记》的理解和评判;5. 展示与分享: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业,并进行互动讨论,增进交流和进修。

四、评判方式1. 作业评定:根据学生的作业内容和表现,评定其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2. 教室表现:考察学生在讨论和展示环节的表现,评定其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3. 进修效果: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表现,评估教学效果和进修效果,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延伸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活动,让他们以《核舟记》为灵感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2. 鼓励学生参与文学比赛或朗诵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意;3. 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或作家进行讲座或讨论,深化学生对《核舟记》的理解和认识。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及其作品,还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不息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舟记》测试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9分)
器皿.()罔.不()贻.()有奇
..()
黍.()糁.()峨冠.()髯.()
衣褶.()诎.()楫.()椎髻
..()
壬戌
..()虞.山()篆.章()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20分)
1.有奇巧
..人( ) 2.罔不
..因.势象.形( )()()
3.尝贻余
...核舟一()()()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 )()() 6.启.窗而观( )
7.箬篷
..( )()() 8.雕栏相望.焉( ) ..覆之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10.石青
..糁.之()()
11.中峨冠
..而多髯.者()()() 12.如有所语.()
13.其.两膝相比.者()() 14.佛印绝类
..弥勒( )
15.矫.首昂视( )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
17.珠可历历
..仰面( ) ..数也( ) 18.居右者椎髻
19.其人视.端容.寂()() 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 22.钩画了了
..,其色墨.( )( )
23.长曾.不盈.寸()() 24.盖简桃核修狭
..者为之()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5分)
1.便要还家()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3.诎右臂支船( )
4.左手倚一衡木( )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18分)
①木:能以径寸之木()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以至鸟兽、木石()文曰“初平山人”()
③奇:明有奇巧人()④有:明有奇巧人()
长约八分有奇()长约八分有奇()
⑤为:为宫室、器皿、人物()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启窗而观()
为人五;为窗八()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⑦可:高可二黍许()⑧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珠可历历数也()此中人语云()
五、按要求填空(15分)
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的《》。

作者是,朝人。

2.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3.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一个动作和“”的神态看出来。

4.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的性格特点。

5.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6.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
态则显得。

7.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8.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9.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六、翻译下列句子(20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七、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
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2分)
3.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3分)
4.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2分)
5.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