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一】28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原卷版)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苏格拉底试题

高三历史苏格拉底试题

高三历史苏格拉底试题1.“他虔诚地研究人的良心,希望在良心里找到正义和行善的义务。

他以为真理高于习俗,正义高于法律。

他使道德脱离宗教。

如果我们认识到那时雅典社会的宗教习俗,就不难明白他为什么不为民众所喜爱,为什么公民们对他如此愤怒。

他促使雅典社会日益远离古代的信仰和古代的制度。

”文中的“他”应当是()A.梭伦B.普罗泰格拉C.西塞罗D.苏格拉底【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题干强调对人性的研究,以期通过提高人的道德来实现人心向善,这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观点一致,故答案为D。

2.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一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观点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B.该观点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该观点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D.该观点认为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

材料“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的思想,“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主要强调了智慧的作用,而不是“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和“否认绝对权威”,故A、C两项错误。

B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提出“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能好好研究人应该做的事情就可以。

”该观点最可能出自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答案】C【解析】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所以材料的观点“作为人只能好好研究人应该做的事情”应该出自苏格拉底。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4.“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他是A.普罗塔戈拉B.梭伦C.苏格拉底D.伯里克利【答案】C【解析】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喜欢在公众场合谈论民主、美德、勇气、真理”,故选C。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宁化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9月份)(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宁化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9月份)(附答案详解)

2021-202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宁化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9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有学者认为,在我国古代政治结构的形成、发展及演变中,西周的分封制是联结方国联盟制和君主郡县制的关键。

由此可知,分封制()A.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B. 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威C. 促进了国家治理形态的进步D. 延续了夏商的平等联合状态2.武帝独尊儒术后,世人争相求学,太学生积极上书言事。

西汉后期,政局不安,司隶校尉鲍宣因秉公执法得罪丞相,被幼以大不敬下狱,太学生王咸“举幡太学下”“诸生会者千余人”,哀帝迫于舆论压力而赦免鲍宣死刑。

据此可知,当时()A. 专制皇权遭到严重削弱B. 太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 “天人感应”体系崩溃D. 太学生被政治斗争所利用3.唐前期以身份等级来划分社会,法律明确规定了尊卑贵贱的不平等;唐朝中期以后,贫与富则成为人们阶层划分的新标准。

这种变化说明()A. 平民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 经济发展引起社会结构变动C. 封建等级制度逐渐瓦解D. 商人阶层政治地位得到提高4.如表为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水稻与蚕桑生产投入与获利对比表,表中所反映的现象可以用来印证当时江南地区()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 农业生产逐渐衰退D.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5.鸦片战争后,“像允许建立租界、让外国人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组织中外联防局等极为重要的决定,最初都是由地方(大员)做出的”,只是在成为既定事实后,才呈递核准。

由此可知当时清廷()A. 积极推动地方政治革新B. 从人治走向法治C. 近化主权外交意识缺乏D. 对地方管理失控6.1848年,在《瀛寰志略》刻印过程中,有人对书中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置于亚细亚图之后深感不安,建议应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置于卷首,徐继畲接受了此建议。

该书出版后,引起极大的非议,徐继龠被指“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

”这说明()A. 国人的民族意识得到觉醒B. 学术研究服务于政泊需要C. 中体西用观念被国人认可D. 传统的天下观念亟待突破7.1883年《字林沪报》载:“自春徂冬,凡开矿公司如长乐、鹤峰、池州、金州、荆门、承德、徐州等处,一经准招商集股,无不争先恐后,数十万巨款,一旦可齐。

高二历史苏格拉底试题

高二历史苏格拉底试题

高二历史苏格拉底试题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师徒关系,以下关于他们两人的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人文主义思想家B.都注重对人类自身的研究C.都属于智者学派D.后者对前者非常尊重,但不盲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比较、判断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普罗泰格拉的思想都属于西方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但普罗泰格拉为智者学派,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不属于智者学派。

所以答案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2.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句最为契合的是()A.苏格拉底B.普罗泰戈拉C.但丁D.彼特拉克【答案】A【解析】理解题干诗歌的主要含义,从"德行、求知、智慧、向善、人性之巅"等可以判断强调品德、智慧、善的灵魂,这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相符,因此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

3.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A.反对直接的民主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C.反对问政于民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答案】A【解析】希腊男性公民直接参与国家政治,轮番而治,苏格拉底反对没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参与政治,反对直接民主。

苏格拉底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治理国家需要专门政治知识人。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政治思想。

4.他曾说:“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

”为了追求真理,他不顾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他是个哲学的殉道者。

高二历史苏格拉底试题

高二历史苏格拉底试题

高二历史苏格拉底试题1. 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因为苏格拉底A.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B.尊崇理性、追求自由C.强调“信仰得救”D.提出“主权在民”【答案】B【解析】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正确答案是B。

A是普罗塔格拉的观点,C是马丁路德的观点,D是卢梭的观点,排除A、C、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2.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仁政和法治【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古代思想家主要思想的理解。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为了扩充人的善性,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为了扩充人的善性,要加强道德教育。

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苏格拉底的思想3.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直接原因是雅典A.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B.世风日下、道德沦丧C.工商业高度繁荣D.人文主义盛行【答案】B【解析】苏格拉底一生经历了雅典民主制度由盛到衰的过程。

苏格拉底眼看着雅典城邦日益衰落,民风日下,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观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

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4.在欧洲文化史上,苏格拉底被誉为“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

以下言论能体现其对真理矢志不移追求的是A.“未经过考察的生活并不值得过”B.“顺应自然的生活是至善的生活”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人的”D.“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答案】A【解析】材料中所说的“未经过考察的生活”应该不是真理,所以说是“不值得过”,最能体现苏格拉底为追求真理而死的是A。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28课时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第28课时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

第28课时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山师附中调研)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中央集权制度确立④各种思想交相辉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①②④分别为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

③说法错误,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故选D项。

答案 D2.(原创题)“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个人物之口()。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孝悌”、“仁之本”,由此判断是儒家思想,四个人物中,只有孔子属于儒家,故选C项。

答案 C3.(2013·青岛开发区月考)“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材料强调:国家弱则人民强,人民强则国家弱。

这是“君民对立”的思想。

治国的策略应该“弱民”,目的是加强统治。

“羞辱人民则人民追求官爵”,“让人民力量削弱”则人民尊重官员,“让人民贫困则他们重视赏赐”,这是法家强调一种统治的权术和策略。

答案 A4.(改编题)右图展现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B.法家、墨家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解析道家的顺应自然,儒家“仁”的思想分别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故选D项。

答案 D5.(2013·九江模拟)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28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原卷版)

2020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28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原卷版)

易错易混点28、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错因归纳:对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相同点及在目的、内容、影响方面的不同点疏于归纳。

释疑解惑真题突破1.(2011·北京文综·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3.(2008·江苏单科·12)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 重视道德的意义B. 肯定人的价值C. 强调知识的作用D. 推崇君主权威4.(2009·山东基能·42)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5.(2007·广东单科·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模拟突破1.下列两位人物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B.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C.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D.通过教育手段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2.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B.为政以德C.仁者爱人D.有教无类3.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罔D.知之为知之4.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含答案)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含答案)

[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智者学派提倡人性,反对迷信和盲从,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构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但并不反对宗教和神);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享乐与财富,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盲从与蒙昧主义。

4.宗教改革从更广的社会层面、更深的心灵角度传播了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5.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提出理论构想,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斗争。

课题三十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1.背景(1)政治:约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2)经济:希腊工商业发展,平民地位提高。

(3)思想: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学者更加关注“人”本身。

2.表现(1)兴起: 是万物的尺度”②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2)发展:①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在《理想国》里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②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创立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二、文艺复兴(一)历史必然1.背景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2.形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思想不够成熟,只得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二)实质和核心思想1.实质: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和思想解放运动。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但并不反对宗教和神);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享乐与财富,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盲从与蒙昧主义。

3.主要成就(1)文学艺术方面:莎士比亚(2)科学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文艺复兴的深入,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产生革命性变化;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方式探索自然现象。

2019年河北省廊坊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河北省廊坊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年河北省廊坊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

”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 C.政治主张 D.公民意识参考答案:A2. 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

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参考答案:D3. 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

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根据材料可知,“田”作为价格的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反映出“田”本身是有价格的,说明当时存在土地买卖的现象。

故D项正确。

4. “汉初以皇帝为一极中央政府辖中央政府京畿及重要地区共十五郡,其人力物力远远强于任何一个诸侯国。

郡国并存的严峻形势,也促使中央政府谨慎从事,采取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总方针,中央辖区内的经济也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据此可知,郡国并行制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B.扩大了地方割据的力量C.推动了封国经济的发展D.适应了汉初统治的需要参考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郡国并存的形势推动了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产生,促进了汉代经济恢复,适应汉初统治的需要,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郡国并行制扩大了地方割据的力量;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郡国并行制对封国经济的影响。

三年高考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含解析)

三年高考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含解析)

专题13 人文精神起源发展考点一:西方人文精神起源(智者运动、苏格拉底等)01.(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A. 反对奴隶制度B. 主张权利平等C. 抨击贫富差别D. 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核心素养是家国情怀,极具现实意义,体现了“现实的问题历史考”的命题思路,彰显出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梭伦对道德的重视远远超过财富。

02.(河北辛集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A. 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B. 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C. 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D. 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答案】B【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作用,鼓吹个人主义,忽视道德作用,反对智者运动的人显然担心会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B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对于道德作用,A错误;精神生活的丧失显然不会导致人口的流失,C错误;D夸大了智者学派忽视道德的缺点的影响。

03.(江西省三校高三5月三校联考历史试题)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

”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A. 直接民主B. 代议制民主C. 精英政治D. 贵族政治【答案】C【解析】由苏格拉底所说公民大会组成者是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农民、商人、小商贩,而没有其他阶层的人,这可以反映出他强调的是公民大会主要是由非精英人士构成的,这恰恰说明他渴望的不是这样的民主政治,而应该是与之相反的精英政治,故选C;苏格拉底是反对直接民主和贵族政治的,故排除AD;代议制民主不是这个时代的民主制形式,故排除B。

【高考历史必修一】26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原卷版)

【高考历史必修一】26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原卷版)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D.改造世界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15.(2017·新疆模拟)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正
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
C.主张克己复礼
D.批判无道君主
4.《荀子·礼论》记载:“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
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
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在此荀子主张( )
A.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B.以礼治国、礼法并施
C.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3.(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
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4.(2014·上海单科·1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
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 )
A.后世民型的调整
D.对统治者相互间的要求
3.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
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
A.反对君主制度
B.提倡君臣平等
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这说明荀子( )
A.清除了儒学中的迷信思想
B.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
C.接受了法家“人治”主张

高三历史东西方的先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历史东西方的先哲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历史东西方的先哲试题答案及解析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

……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

……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请回答:(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7分)(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3分)【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

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

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解析】中西方思想的对比是近几年高考题中的重点,本题选择了中西方各具代表性的人物孔子和柏拉图作为载体进行考察学生的识记、分析、概括、归纳等能力。

(1)关于“共同性”的回答,紧扣材料信息“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即可判断得出。

关于“不同作用”的回答,紧扣书本内容,难度不大,关键突出“礼”与“仁”的不同作用,突出“礼”强调等级,而“仁”强调缓和社会矛盾。

关于“品德”的分析,主要联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相关内容,注意语言表述即可。

(2)明确材料二的思路,即强调社会关系的角度,进而组织语言回答,要求学生注意综合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三选择题100道(有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三选择题100道(有解析)

高中历史必修三选择题100道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2007山东莒县四中11月高三期中考)苏格拉底是古代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知识渊博,擅长辩论,虽然他本人未曾有著作传世,但他的思想言行散见于学生的著述中,他的学生使他名垂青史。中国古代类似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家是解析:A孔子和苏格拉底并誉为东西方的思想伟人,孔子的弟子把孔子的思想汇集著成<论语>。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2、(海南中学07—08期末)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寓意是亚里士多德解析:A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的表层意思是C忘恩负义;而其寓意是不畏权威、挑战权威。A、敢于挑战权威B、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C、忘恩负义D、求知欲强3、(2007山东昌乐11月高二期中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解析: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才出现的。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C、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4、(2007山东平邑二中10月)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解析:C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可得,亡国:指易姓改号及改朝换代;亡天下:指人们互相食之,体现了民不聊生,社会退步。A、封建王朝的更替B、外族入侵带来国家危难C、统治者不施仁政,导致民不聊生,社会退步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使国家分裂5、(08昌乐高二期末考)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有些学者开始怀疑社会现实和宗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本身。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这一学派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解析:D人的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繁荣,造就了智者学派。A、希腊地理环境的影响B、希腊公民社会地位的提高C、希腊城邦的兴起D、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繁荣6、(2007烟台文综一模)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其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解析:A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经世致用的主张符合其要求。A、经世致用思想B、君民共主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7、(08海南高考)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解析:A此题为中西对比,根据各人生活时代加以对比,可判断。A、孟子和苏格拉底B、关汉卿和达尔文C、王阳明和哥白尼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8、(2008海门二模)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解析:B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理性主义。它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把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对旧制度进行猛烈的批判,而且进一步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B、为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C、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D、影响涉及亚洲、拉美9、(2007山东昌乐11月高二期中考)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其实质意义在于解析:A路德所说的“信”,是与生俱来的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中的东西,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而不是靠信仰上帝而得救。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B、废除了宗教对人们的束缚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10、(2008东海二模)假如你是《十日谈》作者的朋友,那么你在与他的交往中会了解到他的哪些思想?()①讴歌人性②讽刺基督教会的虚伪、腐败③揭露、批判封建等级观念④提出人类平等⑤认为人是最高级的动物,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歌颂人间的仁爱与友谊解析:C。⑤属于莎士比亚作品的思想内涵。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11、(08烟台高三诊断性测试)“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解析:B材料强调了通过“明礼仪,起法正,重刑法”,才能达到天下皆治而善。A、重视礼仪教化B、主张礼法并施C、强调严刑峻法D、提倡为政以德12、(2008南京质量检测)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普罗泰戈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解析:C本题属于识记层次题。要认真记忆普罗泰戈的思想。选C。A、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B、是否民主和强盛C、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13、(2007山东临沂11月高三期中考)上述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解析:B两者的共同点是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A、C、D是法国思想家的主张。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14、(2007山东临沂11月高三期中考)下图两人分别是这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解析:C本题考查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苏格拉底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而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中国没有出现民主政治,孔子自然无从反对。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C、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15、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A、神化封建统治B、宣扬仁政C、为统治者服务D、反对苛政刑杀16、(2008山东高青期中)右图所示的历史事件其理论来源于处死路易十六解析:B处死路易十六是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体现,是卢梭的观点。A、霍布斯的思想B、卢梭的思想C、伏尔泰的思想D、孟德斯鸠的思想17、(潍坊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他们的描述符合儒家思想的是解析:B儒家强调“礼”,重视长幼尊卑,就像孔子“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典故一样。A、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B、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C、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D、丁生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18、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解析:D“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道家;“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法家;“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墨家;“拥有仁爱之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儒家。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19、(2008年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17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流传着一句民谚: “我的破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下列人物的思想中能体现这一民谚精髓的是解析:C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以及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人,他主张要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这些主张和题干中的谚语的意思是不谋而合的。A、霍布斯B、康德C、洛克D、伏尔泰20、(江苏镇江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卷)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明代思想家李贽的主张()解析:B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标准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被称为“异端”思想家。其它,A是孟子,C是顾炎武,D应该是朱熹。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孔子之是非不是判别是非的标准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D、人伦道德的价值内涵在于“三纲五常”21、(2007年广州市花都区高三历史统测题)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这观点应是解析:C人类自主意识的真正觉醒始自于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的出现,其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A项为自然哲学的主要观点;D项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A、水是万物的本原B、感觉即知识C、人是万物的尺度D、知识即美德22、(08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解析:D顾炎武反对的是背离了儒家思想的“心学”,故选D。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23、(2007山东日照11月)与西方启蒙思想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内容主张上,其不同于西方启蒙思想的①有设想未来社会②批判专制制度③宣扬民主法制④尊重科学知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解析:C批判专制制度是两者的共同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关于未来的设想,也没有宣传民主法制和尊重科学知识,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对社会的不同影响。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②④24、(2008淄博二模)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解析:A注意关键词:“一致性”,也就是这三次运动的共同点。其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没有抨击世俗封建君主专制的内容,当然就谈不上有这样的作用,故带③的可排除。①②④都是正确选项。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25、(广东省茂名08届高考模拟)古希腊智者学派讨论的重点是解析:B智者学派讨论的重点是从认识自然到认识社会。A、认识自然B、认识社会C、认识宗教D、传统神话26、(07-08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高二历史质检试卷)普罗塔哥拉(PMTAGORAS)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SOCRATES)认为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的认识。下列选项中对两者认识正确的是解析:A普罗塔哥拉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和欲望,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主观修养,体现的主张不尽相同。A、两者不一样。普罗塔哥拉使人的主体性觉醒,是对自然哲学的反思;苏格拉底使人统一于向善的标准之下,是对人的哲学的反思。B、两者基本一致。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都认为世界有着统一的本体——“善”,而它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C、两者不一样。普罗塔哥拉对神的作用进行了批判,使人与万物协调一致;苏格拉底对自然的作用进行了批判,认为人不是万物的尺度而是“善”的尺度,确立了人的尊严。D、两者基本一致。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都否定了世间万物有统一的标准,认为感觉与认知是最重要的,而感觉与认知又随个体的不同而不同。。

【高考历史必修一】29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解析版)

【高考历史必修一】29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解析版)

崇拜,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属于精神享受,故 C
项错误;根据“为人类盗取火种”、“我憎恨所有的神”可以看出作者反对神、重视人,具有
人文精神,而这受到雅典人的喜爱,说明当时的雅典人更强调人的价值,故 D 项正确。 模拟突破 1.“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 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 文中省略处应为( )。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康德 D.伏尔泰 【答案】A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尽管流于诡辩”、“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即可判断。 2.苏格拉底曾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的雅典平民的万能,在讲到马匹不足 时他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 A.探索新的政治形式以代替民主制 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治国 C.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 【答案】B 【解析】材料并未涉及代替民主制的问题,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民主制,而是反对直接民主制, 故 A 项错误;本题的材料是强调雅典的民主政治必须加强公民的知识和政治修养,以防出现 “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等可笑的现象,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 精英治国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故 C 项 错误;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材料中也体现不出来,故 D 项错误。 3.古代希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许多理性的言论。 下列各项与智者学派的观点相符的是( ) A.“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 B.“一切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 C.“荣誉远比财富、名声等东西更重要” D.“生好还是死好只有神知道”

2021年高考历史10年真题3年模拟题练习:考点52 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解析版)

2021年高考历史10年真题3年模拟题练习:考点52 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解析版)

考点52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十年真题】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答案】C【解析】由材料“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

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可知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将关注点集中到社会现实,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故选C项;对神的敬畏与崇拜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之前,排除A项;公元前6世纪以泰勒斯为代表的思想家将关注点转移到自然,排除B项;启蒙运动时期哲学的主题转移到政治,排除D项。

2.(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据此可知,梭伦()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材料只是提及道德与财富,并未体现梭伦反对奴隶制度,且梭伦反对的是债奴制而并非整个奴隶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讨论道德与财富,并未体现权利平等,且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推行财产等级制,并不主张权利平等,故B项错误;梭伦提出贫富差别并非为了抨击它,其意在强调道德比财富更重要,故C项错误;根据“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可知梭伦更注重人的道德而非外在的财富,说明他具有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

3.(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B【解析】据材料“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可知,古代雅典宗教信仰意识并不淡薄,故A 项错误;据材料“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可知,希腊诸神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说明其宗教神话具有朴素的人文思想,来源于传统文化,故B项正确;理性占据主导地位应是在近代的启蒙运动之后,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进程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初的梭伦改革,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三单元 第28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运动

高考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三单元 第28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运动

单元概览第28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运动[考纲要求]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文艺复兴。

考点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一、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背景1.政治: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一些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经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3.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二、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兴起1.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2.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轻巧识记运用“三个第一”掌握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史料一英国当代著名学者阿伦·布洛克曾说:“古希腊思想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它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的。

解读此史料表明了智者学派开始改变自然哲学家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性和“神”的本性,而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对人和社会的研究。

史料二“美德即知识。

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

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苏格拉底解读史料表明了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

划线部分表明其与智者学派不同,苏格拉底更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史论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人自身。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史论2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强调人的价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本质。

(2)不同点:①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认为人的感受是判定一切的准绳,不应该强求一律;而苏格拉底则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对理性的尊重;②在社会道德观上,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而苏格拉底则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第28课时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第28课时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

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第28课时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改编题)公元前4世纪中叶,稷下学宫的出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这里迅速达到了鼎盛状态,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具体表现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公元前4世纪中叶”,可知正值战国时期,此时思想文化领域,诸子并立,百家争鸣,故选A项。

秦朝时期的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排除B项;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C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故D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

答案 A2.(原创题)“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个人物之口()。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孝悌”、“仁之本”,由此判断是儒家思想,四个人物中,只有孔子属于儒家,故选C项。

答案 C3.(2013·北京模拟)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语句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

A.主张“尚贤”、“节俭”的墨家思想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材料的主旨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关注民生的思想,这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旨一直。

答案 C4.(2013·广东六校联考)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其思想是顺其自然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进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应属道家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易混点28、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错因归纳:对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相同点及在目的、内容、影响方面的不同点疏于归纳。

释疑解惑孔子苏格拉底目的为奴隶制度服务,恢复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主张核心为“ ”,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强调“礼”,压抑;注重人的社会性;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知识即 ”;崇尚人性自由;强调人,反对神,主张和个人价值;“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不同点影响开创了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基础崇尚知识和自由的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同点强调道德和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真题突破1.(2011·北京文综·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3.(2008·江苏单科·12)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 重视道德的意义B. 肯定人的价值C. 强调知识的作用D. 推崇君主权威4.(2009·山东基能·42)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5.(2007·广东单科·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模拟突破1.下列两位人物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B.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C.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D.通过教育手段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2.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克己复礼B.为政以德C.仁者爱人D.有教无类3.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罔D.知之为知之4.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

这表明苏格拉底( )A.推崇理性的力量B.否定神的意志权威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D.反对智者诡辩行为5.行刑的前一夜,来探监的老朋友克里托极力鼓励苏格拉底越狱,但他拒绝了。

他认为:“逃监是毁坏国家和法律的行为,如果法庭的判决不生效力、被人随意废弃,那么国家还能存在吗?”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苏格拉底具有很强的公民意识B.苏格拉底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C.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很大局限性D.雅典城邦具有完备的法律体系6.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

这表明他( )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7.(2019·湖北华师大一附中押题)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

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8.(2018·陕西师大附中预测卷)《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这反映了孔子( )A.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B.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C.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D.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9.(2019·天津南开模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

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 )A.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B.宣扬理性主义C.代表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D.强调个人自由10.(2019·安徽宣城模拟)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强调的是( )A.物质生活B.科学精神C.自由权利D.理性价值【答案】D11.(2017·山东日照模拟)苏格拉底说:“我是一只牛虻……这个国家好比一匹硕大的骏马,可是由于太大,需要一只牛虻叮叮它,使它的精神焕发起来。

”这表达了怎样的人生价值观( )A.人格独立,思想自由B.民主意识,参政意愿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批判精神,社会责任12.(2016·安徽百校联考)苏格拉底坚持“无人有意作恶”,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

这符合苏格拉底( )A.“美德即知识”的哲学观B.“性善论”的言论C.“认识你自己”的价值观D.对真理的追求13.(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2)《孔子家语》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其意在强调( )A.救饥是仁的具体化 B.君臣关系的重要性C.应该遵循等级秩序 D.治国要以德政为主14.(2019·浙江湖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7)《孔子家语·致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知)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自)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凸显)己之德美矣。

”孔子此番言论意在强调( )A.救助饥民与否值得商榷 B.儒家思想应得到统治者的重视C.等级秩序应该受到推崇 D.国家统治中“仁”的核心地位15.(2019·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10月联考·1)《论语》颜回第十二记载:齐景公问政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据此可知( )A.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受到广泛认同 B.孔子主张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C.齐景公礼贤下士,广纳人才 D.孔子的主张得到齐景公的赞同16.(2019·四川雅安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0)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希腊人为已任,孔子亦然。

”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民主思想 B.自由观念 C.政治主张 D.责任意识17.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18.(2019·河南洛阳高二第二学期期中·19)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于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到-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

苏格拉底意在说明雅典( )A.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人民主权遭到破坏C.城邦体制逐渐衰落 D.急需建立精英政治19.(2019·河南焦作高三定位考试·16)“我每到一处便告诉人们,财富不会带来美德(善),但是美德(善)会带来财富和其他各种幸福,既有个人的幸福,又有国家的幸福。

”材料中的“我”是( )A.苏格拉底 B.普罗泰格拉C.伯利克里 D.克利斯提尼20.(2019·河南信阳高二第一学期期末·8)苏格拉底主张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考查一切已有见解,从而确立普遍公认的、绝对的真善美。

他的这种认识基于( )A.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 B.雅典道德沦丧,政治腐败C.教育可以发现人的内在美德 D.辨证的逻辑方式具有科学性21.(2019·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五次质量考评·32)《国忆录》中写到,“苏格拉底说,既然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 )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强调以德治国C.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D.主张思想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