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教案-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册上
鱼鳍类型想一想,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背鳍保持平衡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打算前进的方向臀鳍保持平衡胸鳍保持平衡,转换方向腹鳍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把握平衡保持平衡试验一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目的要求】1.生疏鱼的外形;了解鱼各种鳍的作用。
2.设计探究鱼各种鳍在游泳中不同作用的试验方法。
3.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连续培育实事求是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方法步骤】腹鳍保持平衡3.设计试验方案进展探究试验操作步骤观看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背鳍失去平衡而侧翻,仍能游动保持平衡尾鳍鱼前进受阻碍,而且不能转弯产生前进的动力,把握前进的方向臀鳍鱼体略有倾斜,仍能游动保持平衡胸鳍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把握平衡保持平衡,转换方向4.全都,缘由可能是:鱼的个体有差异,试验操作有差异。
结论:胸鳍,腹鳍,背鳍能维持鱼体身体平衡;尾鳍有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把握前进的方向【试验作业】1.通过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将鱼的胸鳍或腹鳍捆绑固定后,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能把握平衡,可见胸鳍或腹鳍起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
(2)当鱼的背鳍被捆绑后,鱼体会因失去平衡而侧翻,不能维持鱼体的直立状态,可见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
(3)通过捆绑鱼的尾鳍或模拟试验,证明鱼的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还可以把握运动的方向。
2.不完全。
自然界中大多数鱼类的运动主要靠躯体的左右摇摆,击动水流,产生运动的动力,各种鳍在鱼的运动中起关心作用。
只有极少数的鱼,如海马只靠背鳍的摇摆而向前运动【问题争辩】模拟试验的优点是:(1)可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试验方法解决的难题;(2)模拟试验可以提高效率,大大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
模拟试验的缺点是:其争辩结果易受模型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不肯定完全牢靠。
一般来说模型与试验对象的相像程度越高,试验的效果越好。
试验二饲养和观看蚯蚓【目的要求】1、设置一个适于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看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看蚯蚓的运动。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
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来探究。
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比如,你已经做过的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对种子所处环境的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就分别进行了控制,否则你难以看出单一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也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实验原理:鱼的形态结构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实验目的: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一、 提出问题:鱼如果缺了鳍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吗?
二、 作出假设:鱼如果缺了鳍不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
三、 制定计划:
分别用细绳绑住鱼的各个鳍,观察其有什么失控行为行为。
准备材料:
鲫鱼两条,玻璃缸一口,细纱布一条,数码相机一台,橡皮筋数条,火柴盒一个。
四、实施计划:
1、用细纱布绑住鱼的背鳍。
现象:鱼的身体向两侧倾斜,并且靠在玻璃缸一侧不再游动。
2、用细纱布绑住鱼的胸鳍。
现象:鱼的运动不协调,身体不稳定,数秒后侧翻在鱼缸中。
3、用细纱布绑住鱼的腹鳍。
现象:鱼的运动也不协调,身体不稳定,向一侧倾斜。
4、用细纱布绑住鱼的臀鳍。
现象:鱼的运动同样不协调,但是仍然能缓慢游动。
5、用细纱布绑住鱼的尾鳍。
现象:鱼不能转弯,只能直着游动,而且容易向一侧倾斜。
五、得出结论:
1、鱼背鳍的作用是保持平衡。
2、鱼胸鳍,腹鳍,臀鳍的共同作用是使运动协调。
3、鱼尾鳍的作用是掌握方向
实验创新点及意义:用纱布替代夹子或塑料片对鱼的伤害小且不易滑掉
点评:
这个实验的创新点很好,简单,操作起来很容易成功,易于推光,特色鲜明,是对课本实验的很好改进,过程材料很翔实,很具有说服力。
如果当场演示很成功的话,应该是很有竞争力的。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教学设计(一)知识目标:1.知道鱼鳍在游泳过程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2.通过模仿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制作模型模拟鱼尾鳍在运动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参与探究实验,体验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初步养成对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意志,领悟科学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精神。
4.学会倾听与感悟,提高人文素养。
5.通过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探究鱼鳍在游泳过程中的作用;三、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难点分析:本课以鲫鱼为例,鲫鱼共有5种鳍,五种鳍共同配合才能完成为运动,要把某种鳍进行独立的研究就比较困难,因此,我们以相对较容易的模拟的尾鳍做研究对象。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模式: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主的讨论型教学模式。
六、实验进行计划:1.课前准备气球,橡皮筋,饮料吸管,硬塑料片,订书机和订书针,回形针。
2.张贴分组名单,5—6人一组,按教材中探究实验的要求,进行实验。
3.小组讨论:在学生实验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实验现象,并对实验进行总结,最后由小组成员共同归纳出实验的结论。
通过这次探究,学生得到启示,让学生尝试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
七、教学过程:(一)用诗句引导学生对动物的关注,引入本课教学: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过的诗中,有动物的句子。
请同学们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有哪些通过学生们对动物的兴趣,我们这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动物的知识。
(二)进入新课的教学:第一章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师:请同学们说出水中的动物有哪些,(让学生讨论:略) ?引言——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形形色色,我们这节课主要探究和学习鱼尾鳍的作用。
生物实验教案_八年级
八年级生物下册1.观察植物的无性生殖2.扦插材料的处理3.嫁接4.饲养家蚕,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5.观察鸟卵的结构6.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7.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8.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二、实验重点和难点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2.观察蚯蚓的运动。
三、实验材料用具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四、实验教学策略从生活实际经验出发,力求在观察、探究分析、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从中学到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实验探究过程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
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多少节?(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粘液?(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地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4)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2.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及其身体粗细、长短的变化,并注意与它在粗糙纸上的运动做比较。
探究实验过程设计:频录像。
师:在录像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鸟类在蓝天上飞翔……;我听到了鸟的叫声……师:鸟类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为什么呢?生:鸟类有翅膀。
师:如果给人安上两个翅膀,人能像鸟类一样在空中飞翔吗?生:不能,还要解决许多问题。
师:下面请各小组参照课本制定“探究鸟飞行的特点”的探究计划。
生:分组讨论制定探究计划并互相交流补充完善。
师:请同学们根据家鸽的图片观察来完成自己的探究计划。
(也可以展示课前准备的鸟类图片)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注意观察体形和体表)家鸽的躯干呈___形。
家鸽的前肢变为___,是__器官。
后肢有__趾,__趾向前,__趾向后。
尾部生有大型__,飞翔中起__作用。
师:你们观察鸟的体形是怎样的?你们能联想到些什么呢?生:鸟的体形呈流线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1)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观察它的环带,区别它的前后端,数一数从蚯蚓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身体分节,蚯蚓的环带在距前端比较近的一端。从前端到环带共有14-16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轻触其体节近腹面处可感到粗糙
4、观察蚯蚓的运动
蚯蚓在糙纸运动时身体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快。在玻璃板上运动时身体的变化是:伸长变细,缩短变粗,移动较慢
5、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黏液?有黏液
实验结果
1、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3、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实验结果
背鳍——保持鱼身体直立(胸鳍——保持鱼身体平衡腹鳍——保持鱼身体平衡尾鳍——鱼察蚯蚓
实验器材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实验过程
1、检查调查用具是否齐全、完好。
2、创造一个蚯蚓的生存环境,并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食性.
八年级生物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实验器材
鲫鱼、细线绳、水槽、小木板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鲫鱼背鳍(或胸鳍、腹鳍、尾鳍)在游泳有什么作用?
二、作出假设鲫鱼的背鳍(或胸鳍、腹鳍、尾鳍)是保持鱼身体直立(或保持身体平衡或前进的动力)三、探究过程1、用细线绳及小木板捆住鲫鱼的背鳍,然后迅速将鲫鱼放进水槽中。2、观察鲫鱼在水中的状态。3、分析:捆住鲫鱼的背鳍(或胸鳍、腹鳍、尾鳍),鲫鱼身体不再保持直立状态(或身体不再平衡或不能前进)。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教学设计摘要:《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这个实验使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鱼类的主要运动器官——鳍,在鱼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科学实验方法的严谨和科学性,树立探究生命奥秘的信心和能力,最后深刻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因此,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期本实验教学设计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鱼鳍;作用;探究实验;教学设计选题背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鱼类数量共约21625 种,遍布世界各地,是最成功的一类水生动物。
同时,鱼类作为脊椎动物的第一个类群,在生物进化概念中有重要地位。
因此,《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这个实验在初中教材中也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是历年考试的重点。
学生对动物较感兴趣,对于鱼也较熟悉,能顺利进行探究活动。
借助本节内容来进行探究性实验活动,使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鱼类的主要运动器官——鳍,在鱼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科学实验方法的严谨和科学性,树立探究生命奥秘的信心和能力,最后深刻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笔者发现一部分老师还是采取剪掉鱼鳍的方法,这不利于学生的情感教育。
因此,笔者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以期本实验教学设计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教材分析“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是山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水中的各种鱼的基础上,做的一个探究性实验活动,目的使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鱼类的主要运动器官——鳍,在鱼类游泳中的重要作用。
该实验是本节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该探究活动,能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明确探究性学习的各个步骤,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科学实验方法的严谨和科学性,树立探究生命奥秘的信心和能力,最后深刻领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一、教学目的:
1、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生活在水中的鱼,是通过鱼鳍在水中运动的,那么鱼的胸鳍、腹鳍、臀鳍、尾鳍分别在游泳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2、猜想与预测:鱼的胸鳍、腹鳍、臀鳍、背鳍起平衡作用,鱼的尾
鳍起到推动作用,促使鱼向前游动。
3、实验过程:
1、材料准备:活鱼两条、纱布、水池、
2、实验步骤:
取出活鱼,用纱布绑住一条鱼的胸鳍后,放入水中,与另一条未进行捆绑的鱼作比较,观察并记录两者在游泳过程中的区别。
用同种方法,将鱼的胸鳍、腹鳍、臀鳍、尾鳍捆绑,与未捆绑的鱼作比较。
观察并做好记录。
3、探究结果:将鱼的胸鳍或腹鳍捆扎后,鱼体左右摇摆不定,不
能掌握平衡。
说明胸鳍和腹鳍起到平衡作用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背鳍被捆扎后会失去平衡而侧翻。
说明背鳍对鱼体的平衡起关键作用和防止鱼体侧翻的作用,通过捆扎鱼的尾鳍,证明尾鳍可以产生前进的动力,还可决定运动的方向
4、结论:
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腹鳍: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背鳍:平衡和防止鱼体侧翻。
臀鳍:起平衡作用,协调其它各鳍。
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决定运动的方向
5、注意事项:捆绑时,不要过于用力,以免伤到鱼体。
生物初二上主题一鱼鳍在鱼游泳中的作用是什么?
生物初二上主题一鱼鳍在鱼游泳中的作用是什么?探究背景在大自然中,我们最熟悉的水中生活的动物确实是鱼类。
鱼类是脊椎动物亚门中的低等类群,也是那个亚门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大约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
现在,全世界鱼的种类,大约有二万多种。
我国的海洋鱼和淡水鱼,大约有两千多种,其中淡水鱼有七百多种。
常见的有几十种,要紧有鳙鱼、鲢鱼、草鱼、青鱼、鲫鱼和鲤鱼,而鳙鱼、鲢鱼、草鱼和青鱼称为“四大伙鱼”。
海洋鱼类有一千多种,常见的也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鳓鱼、鲨鱼、马面鲀、鲐鱼、鲅鱼、蓝圆鲹、鲷鱼、鲳鱼、鲆鱼、鲽鱼等。
鱼类是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脊椎动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基本上和水中生活相适应的。
此外,鱼类差不多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5亿年,属于脊椎动物的鼻祖。
鱼类在地球上分布广泛,热带、温带、寒带,江河湖海、池塘、溪流、稻田都有他们的踪迹。
他们种类繁多、形态迥异、大小不【一】色彩斑斓、生活习性和食性也各不相同。
鱼类在水中生活,有一个问题必须要解决:游泳。
游泳是鱼类猎取食物和防备敌害的重要保证。
那么,鱼类在水中是如何游泳及保持平衡的呢?鱼的躯干部和尾部都有鳍。
躯干部有胸鳍和腹鳍各一对。
身体背缘有背鳍一个。
尾部腹缘有臀鳍一个,尾部有尾鳍一个。
这些鳍和鱼类的运动方式——游泳有没有关系呢?关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鲫鱼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因此鲫鱼特别适合作水中生活的动物代表。
关于鱼鳍的作用,更多的学生可能认为没有鱼鳍,鱼就可不能游泳。
那事实是怎么样的呢?本主题设计了四个探究活动,不同的活动能够采纳不同的实验方法,尾鳍的作用用模拟实验法、背鳍的作用用捆绑实验法、腹鳍的作用用剪掉实验法、胸鳍的作用用麻醉实验法,通过对鲫鱼的各种鱼鳍的探究实验,使学生用科学的方法了解鱼鳍的作用,同时,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了特别大的提升。
进行探究实验是一种了解客观事物的好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于探究实验,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差不多方法和手段。
探究鱼鳍在鱼类游泳中的作用
探究鱼鳍在鱼类游泳中的作用
青州市口埠初级中学 青州市 262513
创新实验目的:为了让同学们更形象、更生动地了解鱼类的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实验仪器及用品:活的金鱼、纱布、硬纸板、细铜丝、玻璃器皿
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参照组 实验组
实验操作:
1、提出问题:各个鱼鳍在鱼类游泳中有什么作用?
2、作出假设:尾鳍能够产生前进的动力;背鳍和臀鳍能够使鱼垂直波动,维持鱼体直立;胸鳍能够改变鱼前进的方向;腹鳍能够保持鱼体稳定。
3、制订计划:用活鱼做实验,用纱布、硬纸板和细铜丝捆绑鱼的各个鳍来观察。
4、实施计划:(1)梱绑鱼的尾鳍,观察到鱼不能前行;(2)捆绑鱼的背鳍和臀鳍,观察到鱼开始失去平衡,不能保持垂直,开始倾斜;(3)捆绑鱼的胸鳍,可以观察到鱼不能转弯;(4)捆绑鱼的腹鳍,观察到鱼失去平衡。
5、得出结论:鱼的尾鳍能够产生前进的动力;背鳍和臀鳍能够使鱼垂直波动,维持鱼体直立;胸鳍能够改变鱼前进的方向;腹鳍能够保持鱼体稳定。
实验创新点及其意义:在不伤害鱼的情况下,
更直观地让同学们观察到了各个鱼鳍在鱼类游泳中的作用,使同学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初一六班刘曙光。
八年级生物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在生物圈中,水中生活的动物鱼类其数量共约21625种,遍布世界各地。
是最成功的一类水生动物。
因此,借助本节内容有必要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使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鱼类的主要运动器官----鳍,在鱼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科学实验方法的严谨和科学性,帮助学生走近科学、树立探究生命奥秘的信心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学生进一步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并了解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珍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爱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1. 学会观察鱼的外形,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并总结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2. 实施个性化探究实验方案。
教学关键(分析探究实验过程中的难点) 1. 学会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并实施。
教学关键处理在准备实验中考虑到学生操作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和易犯的错误,课前录下“实验注意事项”,制成课件展示,保证学生课上实验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方法设计教师适时引导,创建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分析和总结来获得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五、教学媒体设计探究性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程序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教 师学 生课前准备 1.指导编组,准备教具。
2-3人一组,每小组活鱼(锦鲤鱼或金鱼、鲫鱼)2条、透明鱼缸或水槽2个、托盘、各种固定鱼鳍的材料(如各种形状的塑料板、橡皮圈、曲别针、夹板针、布片、纱布等)、长滴管、滴瓶(内装稀释红墨水)。
组织设计“探究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验方案和有关实验材料。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观察鱼的外形及鱼鳍的作用实验》教案
《观察鱼的外形及鱼鳍的作用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1、理解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总结鱼类的主要特征技能性目标:尝试探究性学习方法。
情感性目标: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关注水产动物的生存环境教学的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教学重点:1、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
2、鱼类的主要特征。
确立依据:鲫鱼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是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的基础,而这两部分又为学习后面的各脊椎动物奠定了基础。
同时,利于学生理解鱼类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所以这两部分知识应确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1、鳃的结构及鳃内气体交换的过程。
2、探究鱼鳍功能的实验中“做出假设”和“设计实验”两个部分。
确立依据:鲫鱼的呼吸器官:鳃的结构——鳃丝、鳃耙、鳃弓,对学生来说不仅陌生,而且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易搞清楚。
鲫鱼的气体交换过程较为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鳃的结构及气体交换的过程应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关于鲫鱼各种鳍的作用的探究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的第一个探究活动,而且各鳍的作用不尽相同,又相互协作,较为复杂,所以,从提出假设到设计实验都是难点,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指导、引导。
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等实际情况,这部分内容分两课时讲解。
第一课时学习鱼类的特征、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水产动物及其生存状况等。
第二课时做探究实验,探究鱼在水中游泳时各种鳍的作用。
下面主要说明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利用实物观察及多媒体演示等,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
同时,应用讲述、启发、分析、讨论、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去。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总结能力。
三、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一)、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多半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但却聪明好动、思维敏捷,对观察、实验等充满好奇。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对未来的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鱼鳍在不同游泳环境和条件下的作用,例如在 高速游动、潜水或繁殖行为中的表现。
通过深入研究鱼鳍的生物力学特性和神经控制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鱼类游泳的原理,并为仿生学和机器人技术提供灵感。
保护鱼类生态环境对于维持鱼类种群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 究可以关注人类活动对鱼鳍形态和功能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鱼类资源。
胸鳍协调
在鱼类上浮或下潜时,胸鳍会产生协 调运动,以产生足够的上浮或下潜力。 同时,胸鳍还可以协助侧鳍调整方向 和平衡。
05
鱼鳍在游泳中的进化与适应
鱼类进化的历程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的一大类群, 起源于4.3亿年前的奥陶纪。
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鱼类经 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形成了 多种形态和生态适应。
06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鱼鳍在游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提供推进力、平衡和控制方 向来帮助鱼类有效地游泳。
鱼鳍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在进化过程 中得到了优化,以适应鱼类生存和繁 衍的需要。
不同的鱼鳍类型和结构适应了不同的 游泳方式和环境,例如,胸鳍帮助鱼 类在水中保持平衡,而背鳍和臀鳍则 有助于控制方向和速度。
02
鱼鳍的种类和结构
鱼鳍的种类
臀鳍
位于鱼体腹部,协助背鳍保持 平衡,同时也有助于稳定鱼的 游动方向。
腹鳍
位于鱼体腹部两侧,帮助鱼保 持平衡和稳定游动。
背鳍
位于鱼体背部,通常一个或多 个,主要起平衡和指示方向的 作用。
胸鳍
位于鱼体胸部两侧,主要用来 控制游动方向和速度。
尾鳍
位于鱼体尾部,是鱼类游泳的 主要动力来源,通过摆动产生 推进力。
鱼鳍的进化趋势
初中生物鱼的运动器官教案
初中生物鱼的运动器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及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2. 掌握鱼的运动器官——鳍的结构、功能及协调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1. 鱼鳍的结构及其在游泳中的作用。
2. 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鱼鳍的功能及协调作用。
2. 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生理机制。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鱼的视频资料、图片、模型等教学用品。
2. 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的鱼,了解鱼的生活习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鱼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鱼的生活环境及运动方式。
提问:你们观察到鱼的哪些特点?它们是如何在水中运动的?2. 新课导入:讲解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如:体形成流线型、覆盖鳞片、鳍的协调作用等。
引导学生了解鱼的运动器官——鳍。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鱼鳍的结构、功能及协调作用。
重点讲解尾鳍、胸鳍、腹鳍、背鳍和臀鳍的作用。
1. 尾鳍:决定运动方向,提供前进动力。
2. 胸鳍:保持身体平衡,控制方向。
3. 腹鳍:保持身体平衡。
4. 背鳍:保持身体平衡,防止翻滚。
5. 臀鳍:协调其他鳍,保持平衡。
4. 课堂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分析、总结鱼鳍的功能。
5. 总结:讲解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生理机制,如:鳍的协调作用、呼吸器官——鳃等。
引导学生总结鱼鳍在游泳中的重要作用。
6.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思考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图片、模型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鱼的生活习性、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及鱼鳍的结构、功能和协调作用。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分析、总结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鱼的运动器官——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报告
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引言鱼类是水中的灵活动物,它们依靠鱼鳍在水中自如地游动。
鱼鳍在游泳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是一个引人瞩目的问题。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为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话题,我们将通过实验方法来论证鱼鳍的重要性。
实验目的1. 探究鱼鳍对鱼在水中的稳定性的影响;2. 研究鱼鳍对鱼在水中的速度和方向调节的作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水族箱、活鱼若干、摄像设备、标尺等。
方法:1. 将鱼放入水族箱中,观察其游泳状态和轨迹。
2. 通过摄像设备记录鱼在游泳过程中鱼鳍的运动情况。
3. 通过测量和分析不同条件下鱼的游泳速度和方向,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在水族箱中自由游动的鱼类在游泳时,鱼鳍不停地摆动,保持着鱼的稳定性,并且在转弯、加速、减速等情况下灵活调节姿势。
通过对观察视频的分析,我们发现鱼鳍在游泳中的摆动频率和幅度与鱼的速度和方向变化密切相关。
实验结果表明,鱼鳍在游泳中起着支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保证了鱼类在水中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结论本次实验结果清晰地展示了鱼鳍在游泳中的重要作用。
鱼鳍通过不断的摆动,支撑着鱼的身体,保持了鱼的稳定性,同时也通过灵活的调节,在不同情况下提供了动力,使鱼类能够在水中自如地游动。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鱼鳍在游泳中既是鱼类的‘稳定器’,也是‘动力源’。
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鱼鳍不仅仅是鱼体外形的一部分,更是鱼类在水中游动的关键器官。
它们在游泳过程中提供了关键的支撑和动力,使得鱼类能够迅速、稳定和灵活地在水中移动。
这让我对鱼类的生存技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自然界的奥秘有了新的感悟。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鱼鳍作为一种重要的器官,在游泳中发挥着支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保证了鱼类在水中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我们相信,通过对这一话题的深入研究和探究,一定会对生物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的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点。
3、归纳出水生动物适合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1、录像展示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带领学生进入绚丽多彩
的动物王国,然后,组织学生填表总结并进行交流。
2、播放录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鱼。
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
的生活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这样?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
问题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
问题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胸、腹、尾鳍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3、在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仅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就需
要试验来探究。
接下来,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质疑,补充完善本组设计方案,修改自己的试验方案。
4、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书本中的方法步骤和老师提供的试验材料,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探究,具体过程如下:
生:体色的观察?
师:这种体色对鲫鱼在水中生活有什么意义?
生:鱼的体型?
师:这种体型有什么好处?
生:鱼的体表?
师:这种特点与鲫鱼的水中生活是如何适应的?
生:记录讨论,并得出结论,相互交流。
师: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
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师:组织学生观察鱼缸的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的动作,质疑:口和鳃盖后缘为什么不是同时张合的?
生:试验操作,轻轻掀起鱼的鳃盖,看看鳃的形态和颜色。
对照鱼鳃的结构放大图。
师:鳃为什么是鲜红色,鳃丝为什么多又细,并思考鱼的气体交换前后水中氧气成分的变化。
生:讨论并填表。
师:总结鳃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5、学生总结鱼的特征。
饲养和观察蚯蚓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比较,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
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通过试验和观察,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陆地生
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1、观察录像,根据出示的动物,回答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和运动
方式。
由此可见,陆地生活的动物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能再空中飞行的动物,都是和自己生活环境相适应的,那么你们知道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相比有哪些不同吗?学生分组讨论质疑。
陆地生活的动物有哪些结构特点和这样的环境相适应?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2、下面我们以蚯蚓和家兔为例进一步探究:
(1)课前你们是在什么环境中找到蚯蚓的?
(2)各小组是怎样饲养观察蚯蚓的?请各小组汇报交流。
(3)观察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4)蚯蚓有哪些特点和环境相适应?各小组各取一条活蚯蚓,根据课本提示设计探究的提纲。
(5)分组通论探究计划。
并把探究结果归纳如下:第1,观察描述它的体型,身体是否分节。
第2,用手触摸感觉蚯蚓的体节腹面处,并进一步用放大镜观察。
第3,如何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第4,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是否有粘液?知道为什么吗?
(6)对比蚯蚓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的情况。
具体内容如下:
第1,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运动时身体粗细和长短的变化,并思考其原因。
第2,将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运动时,身体粗细的变化,并与它在粗糙的纸上的运动作对比。
(7)试验结束后,你们怎样处理蚯蚓呢?
3、小结环节动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