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心理学作业语文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写作教学中适当运用心理学
——《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我是一个语文教师,一直以来认为语文教育是最接近学生心灵的学科,所以,也就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也因此关注语文教学科学的心理科学。最近阅读了《学科教育心理学》中语文学科心理学,觉得很有收获,如果说自己以前也似乎曾经遵循过一些教学规律的话,除了道听途说之外,更多的是自己不自觉地以心度心、以意揣意,不曾专门从心理学角度、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更有效教学。
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所教学科的知识,(2)学科课程材料和结构的知识,(3)一般教学论的知识,(4)教本门学科所需要的特殊概念和特殊方式的知识,(5)本学科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知识,(6)学生的性格特征、文化背景及学习环境的知识,(7)学生学习本门学科的特殊规律的知识。现在读了这部书之后,感觉自己的理论知识还差得很远,充分感受到在每个学科教学领域中如何引进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并且能用它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实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重要的工作。也觉得从学习中大有收获,下面结合课本内容和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心得体会。
一、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们不怕写作,甚至爱上写作。
这需要老师首先热爱写作,一个不爱读书,不爱写作,兴趣不再舞文弄墨之上的老师,不可能教出好学生。有了自己的创作体验,甚至是创作快感,老师才能把这种快乐传达给学生,跟学生一起享受写作的乐趣,也不会生硬地写评语,单纯地把写作课当成教学任务来完成。
其次,老师要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在指导作文时,让学生大量地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人们,是指发现其中闪光的恭喜,一方面感染、洁净学生们的心灵,一方面在观察中思考感悟生长自己的人生经验,其实写作就是体验的抒发,是感悟的流淌。
二、作文教学要培养出有情感,懂情感的孩子,让孩子们带上感情去写作。
首先,《语文教学心理学》中指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一定的情感,能激发起一定的意志行动。”因此,让情感进入作文教学是我们教学中不懈追求的极高的教与学的境界。老师们除了善于借助激情的语言、优美的动作、可亲的举止,即以教师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之外,还通过幻灯、录像、光盘等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来诱导学生,调动起学生内心相应的感情。在情感互动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求知欲望,发展学生的情感和认识,让情感变成持久的学习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实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其次,我们还需要在设置作文题目的时候,找到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情感的题目。高中生已经对人生道理、生活哲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故而一些名言警句最容易让他们产生认识上的兴趣,也容易写出个性化的文章,为此“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去在云端跳舞”“最重要的不是基于唤醒一些人,而是自己不要装睡”“我宁愿在奔跑中摔倒无数次,也不愿意平平安安地走一辈子”等哲理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命题,也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写作激情。
三、把阅读和写作打通,让学生有迁移能力,进而可以提升写作的质量。
我们的阅读教学尽管没有跟写作完全脱离,但也一般都局限在,阅读课讲人家文章怎么好,写作课讲自己的文章怎么写的阶段,说到完全打通,却还远远不够。叶圣陶说
过:“教阅读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专门的写作指导。”这说明作文教学可以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读与写实际上是不分家的。
我们可以借助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各方面思维能力,进而在与写作挂钩的时候,把这些思维能力进行迁移。比如说,我们可以借助一篇文章中挖掘主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立意深刻的思维能力;借助对一篇文章构思、写作手法的赏析,培养学生关注细节,写出新意的创新思维能力;借助阅读教学中对对比、比较等手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创作过程中拓宽思维的方法和技巧等等。阅读的作品很多时候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老师完全可以放手发动学生去观察、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不满足于自己浅显的表达,提升他们的创作标准。
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老师利用语文教学心理,掌握基础的知识和理论,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按照孩子们发展的自然规律去指导学生写作,就可以激发他们更多的热情,调动他们全部的情感投入文学创作,一定能够培养出有文学敏感和表达素养的学生。
单位:
作者:
继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