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从诗词方面解读李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

从诗词方面解读李广

从诗词方面解读李广

《李将军列传》是司马迁《史记》中最具文学色彩的篇目之一。在这篇传记中,作者以生动而饱含情感的笔墨塑造了李广这样一位射骑精良、善于征战、体恤士卒然而命运多舛的守边形象。在后人的诗作中,也出现了很多与李广有关的诗句。在这些诗句中的李广,也体现了以上的特点。

一.英勇善战、精于骑射、胆识过人、武艺超群的飞将军

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来源于人们对于美的接受和认可。诗人们也不例外。唐代诗人从司马迁的《史记》中得到给养,用诗句来描绘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李广。

诗人卢纶的《和张卜射塞下曲》之一中的边将就是李广的翻版:“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李将军列传》中写道:“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又写他一日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箭镞没石自然是夸张,未必当真,但这段传奇性的叙述却为唐代诗人所赞赏和叹服。李白《豫章行》诗即日:“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难。”陈陶《塞下曲》云:“边头能走马,猿臂李将军。射虎群胡伏,开弓绝塞闻。”也表达了对这类边塞将士的赞赏与佩服,可见在唐代诗人的心目中,李广是属于英勇善战,善于骑射,守边勇士的化身。

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为当时汉边郡的名将,匈奴既佩服他的射技骑术,又畏惧他的作战之略,由是不敢轻易犯边。

传中写道:“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可见李广当时在匈奴中威名之大,而“飞将”之名也由此成为守边抗胡将士的美称。李广一直是作为一种抵御外寇的英雄形象存在,由于中原和北方少数民族的矛盾一直存在,李广就成为了一种历代爱国士大夫心中的寄托。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就是在呼唤李广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同时,爱国主义诗人杜甫也曾有诗“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表示对李广爱国精神的追随。由此,可以看出李广强大的军事才能,以及对匈奴的震慑作用。

李广不仅本领超强,历来为人们所称赞,而且他过人的胆识,也令人钦佩。抵御匈奴,经历大大小小几十次战役,久经沙场,爱国之心不改,无愧于人们心中的‘英雄’二字。

二.身先士卒、体恤下属、治军简易的好将军

边塞战争的残酷,戍边生活的艰苦,使得诸多诗人对将士的命运产生出深深的切和无限的同情。在当时“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的战场上,有一个仁爱士卒的良将来带兵,与士卒们同甘苦共进退,这将是所有士卒的愿望与渴盼。而在历代的将史上,最爱护士卒的将军,莫过于李广了。

《李将军列传》中这样写道:“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又说李广行军时,“无部伍

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如此慈善仁义的上将,正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将领。

高适的乐府诗《燕歌行》便表达了这样一种谴责与缅怀之情: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诗作乃有感于征戍之事而作。诗人在不长的篇幅中,描写了敌人的凶猛和战斗的危险、艰苦,揭露了军中将士之间苦乐悬殊的生活以及他们对待卫国战争的不同态度,颂扬了战士们奋勇杀敌,情愿以死报国的精神,对将帅的骄奢荒纵、玩忽职守和不恤士卒则给予了有力的鞭挞。诗作末句借李将军之名抒发感慨,使效命死节的士卒与纵情声色、怙宠贪功的将领之间,以及后者与爱护士卒、身体力行的李将军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李广虽治军松散但深得兵心,受到爱戴,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和兵士有共同抗敌的目标,更是因为他有一颗仁慈厚爱的心。

三.终身不遇,未得封侯的失意者

李广虽勇武过人精通骑射, 又善用战术善御匈奴, 却始终得不到汉代统治者的认可;他数立战功,却仅被封为太守;他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率军力战, 终于与援军共同击退匈奴, 却因部伍伤亡过多

而不得封赏;到晚年他主动请命出击匈奴, 汉武帝却以“李广老, 数奇”为理由吩咐大将卫青“毋令当单于”。军队失道迷路, 为了使手下免受惩罚, 他独揽罪责, 最后引刀自刭。李广数十年征战而不得封侯,令后世文人士大夫深有身世共鸣之感。

王维《老将行》中,“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将李广未能封侯的原因归于命运不好,在史评中略带无奈。辛弃疾夜读李广,发出这样的感慨,“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同样的豪情壮志坎坷遭遇,两位不同时代的英雄惺惺相惜。

诗人崔道融《题李将军传》诗云:“猿臂将军去似飞,弯弓百步虏无遗。汉文自与封侯得,何必伤嗟不遇时。”这里作者一反传统的看法,对汉文帝感叹李广“不遇时的虚伪行为予以揭穿,指出李广不遇的命运非关天命,而在汉文帝的不予任用。比较前面的诗歌,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除愤懑与讽刺外,又充满了极强的主体意识。

从诗人的诗歌中来看,对于李广未能封侯都带有一种浓厚的悲剧色彩,其中也包含着诗人对于李广怀才不遇的同情和哀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