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资料

文学理论资料
• 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 文学创作的心理、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
• 文学作品的接受和传播过程
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包括:
• 什么是文学?
• 文学的功能和价值是什么?
• 如何创作和欣赏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
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
• 古典文学理论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
• 中世纪文学理论时期(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批评)
• 强调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特点:
• 重视文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
• 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 崇尚人民和人道主义精神
03
文学理论的具体应用
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具有指导作用
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具有检验作用
• 提供文学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 验证文学理论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 激发文学创作的灵感和创意
• 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文学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文学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标准和方法
• 帮助批评家更好地评价文学作品
• 指导批评家进行有意义的批评
文学批评对文学理论具有反馈作用
• 揭示文学理论的不足和局限性
• 推动文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文学理论在文学史研究中的应用
文学理论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视角和框架
• 强调创新和反思
• 全球化研究: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和批评
• 重视实践和应用
• 多元化研究: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学流派和观点
• 追求多元和包容
文学理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文学理论面临的挑战包括:
文学理论面临的机遇包括:
• 信息时代对文学理论的冲击
• 跨学科研究为文学理论带来新的视角和方法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一、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二、文学理论五个方面的任务:1,文学活动发展论,研究文学活动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规律。

2,文学活动本质论,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人类活动的特殊本质。

3,文学创作论,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4,作品构成论,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5,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三、文学理论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四、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第三章一、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活动既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类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

二、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活动四要素:1,世界(模仿论:德谟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说柏拉图“影子”说亚里士多德,艺术的起源和主要作用在于模仿)再现论:魔幻现实主义 2,作品 3,读者(姚斯:“接受美学”,伊瑟尔:“隐含的读者”、“空白”“召唤结构”)4,作家三、文学活动的发生: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劳动说四、为什么把劳动作为文学活动的起点: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五、文学活动的发展:社会风气的变化、时代变化、非人力(黑格尔:世界本原的理念)、自然界的运行(弗莱:“循环”)他把文学史上的作品按照类型按照时代划分为四类:喜剧、传奇、悲剧、讽刺文学。

文学发生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劳动六、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有两种体现:1,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较低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

2,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绪论文学理论:广义来说,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通常是关于文学的学问。

由于:“文学学”一词出现了两个“学”重叠,不大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所以,习惯上称为“文艺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学界得到广泛传播,取代了“文艺学”而流行而来。

文学理论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从有文学活动开始就有说明这些活动的言论。

而且随着文学活动的深入发展,这些言论也变得愈加系统,形成文学理论。

第一章唯物史观:P社会结构:P意识形态:P艺术掌握:P20艺术生产:P22 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意识形态生产。

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发现和反映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不仅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而且认识世界、弘扬人的价值,在各种精神生产中,艺术生产是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人论:P24美的规律:P28 美的规律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的内在关系,具有客观性。

美的规律的表现形式又是变化的、相对的,因时间、空间和事物性质以及创作主体、评价主体的不同而变现为不同的形式。

正确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是成功进行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要求。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P29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既是唯物史观和“美的规律”思想的体现,又是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规律的思想在叙事文学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它要求作家真实描写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美学的、历史的批判标准:P30文学价值观:P第二章文学的“源”和“流”:P“二为”方向:P“双百方针”:P第三章文学:P 是现实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P审美属性:P语言艺术:P第四章文学价值:P102 文学价值既是作家创造的,又需要读者阅读接受才能实现。

文学价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

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

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

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对象,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2.文学: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是文学的一班文化含义。

3.文学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这是文学的审美含义。

4.话语诗特定社会预警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集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华人之间在特定社会环境中通过文本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华人,文本,沟通,语境等。

5.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穿做冬季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想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6.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景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诗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无意,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诗主题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它既不想生活真是那样与生活本身诗同一的,也不想科学真是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7.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诗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美丽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8.意境:诗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想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夜市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9.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10.文学消费:诗近代出现的指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应用的条件下,在文学称为一种特别的商品以来,人们对他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1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主题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集成的思维之象与观念结构。

文学理论整理

文学理论整理

1.识记: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是对于文学的原理、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对于具体的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文学批评研究个别的文学作品和现象,文学史研究时间过程中的文学作品系列。

2.文本“文本”也做“本文”,英文是text,而作品英文则是work,是英美新批评派创造并由于他们而流传开来的概念,其原意是原文、正文的意思,在新批评派那里则是指:由作者写成而尚未或有待读者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

3.美国当代学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区分了文学的这四个主要方面:世界作品作家读者作品是中心,连接着其他三个要素。

任何一种像样的理论都会涉及到所有四种要素,但是几乎所有理论都明显地侧重于其中一个要素。

世界——模仿理论;作家——表现理论;读者——实用理论;作品——客体理论。

4.什么是文学语言?通常的误解1:民族标准语,经过修饰润色的语言,有文学性的语言。

通常的误解2:不区别语言与言语。

将某一类言语直接偷换概念转换成语言。

简单辨析:简单而准确的说法,文学语言就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是一种言语。

深入一点的说法文学语言是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应用,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话语”。

5.文学语言的特征(1)、音乐性(音乐美)。

这是说文学语言在语言的声音方面独有的特性。

具体的指文学语言在声音方面富有节奏、韵律等类音乐特征。

(语言上的合辙押韵)(2)、语意的方面,是修辞性、复义性即截断字面意义,采用隐喻等方法,尽最大力量创造不同于字面意义的语词、语句的引申、隐喻意义,最大限度的增大语言字面意义和文学意义之间的张力,从而形成文学语言的复义性,也就是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我们感叹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3)、语境方面,文学语言是内指性的,建构自身的内部世界普通语言,外指,指向现实世界。

文学语言,内指,与外界现实的联系被切断了,自己构成一个内部世界。

因此文学的一切不必符合现实的逻辑。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文学理论任务: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文学理论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文学人类学。

划分依据: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文学理论特征:分析性与沉思性,综合性与体系性,典范性与实践性,反思性与批判性文学活动: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活动及其构成:1世界: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

(文艺摹仿说,基本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或世界的摹仿。

文艺摹仿说起初是在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上来立论的。

如德谟克利特。

2作者:作者通过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中国传统:“诗言志”说;西方传统:表现说: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3作品:作品所描写的,渗透了作家思想感情的社会生活,包括题材、主题、情节、人物(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效果)4读者:强调文学对读者的接收效果,只有读者才使作品获得生命,阅读活动是读者的再创活动,读者影响作家的创作(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姚斯《走向接受美学》)世界:客观基础,作家:创作主体,作品:中介环节,读者:接受主体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产生前提。

1、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2、生活活动特性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达到了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文学理论(全套课件582P)

文学理论(全套课件582P)

亚里士多德: ‚净化‛说
立普斯: ‚移情‛说
康德:‚审美态度‛ 说 弗洛伊德: ‚无意识升华‛说
荣格:‚原型‛ 说
符号学视角:文学符号学
文学活动是一个符号化过程
中西文论中言意关系
20世纪的语言学和符号学
符号学的开路先锋:卡西尔
卡西尔
德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早年接受新康德主义哲学的 训练,后成为马堡学派的代 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人 论》等。 他的符号哲学将人定义为 ‚符号的动物‛。
卡西尔 Ernst Cassirer 1874 —1945
信息学视角:文学信息学
文学从创作到作品发表是一种特殊的信 息传播 文学接受是信息的接受和对创作的反馈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 文学活动的整体 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文学哲学 文学社会学 文学心理学 文学符号学 文学价值学 文学信息学 文学文化学
反映论视角:文学哲学

‚物感‛说
《毛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礼记· 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 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钟嵘《诗品》: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 荡性情,形诸舞咏。‛
西方文论:
‚净化‛说、‚移情‛说、‚审美态度‛ 说、‚无意识升华‛说、‚原型‛说、 ‚投射‛说、‚心理距离‛说、‚直觉‛ 说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复习要点名词解释:(2010)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文学活动:由文学的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品、作家和读者四个要素。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活动的总称。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方法的一门学科。

文学批评: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对作家、作品、读者、文学思潮做理性分析的一门学科。

文学史:以历时的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述的一门学科。

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进人的全面的发展。

文学反映论:文学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仅仅是指作品形式。

陌生化:改变语言的习惯用法,使之变得时曾相识而同时又感陌生,因而增大感知语言的难度,延长感知的时间,也就是语言具有阻拒性,也就产生了特殊的意味。

劳动说:认为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

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平衡:一指艺术内部的不平衡,不同的艺术类型,艺术的不同形式之间的不平衡。

二指艺术生产的水平与物质生成的水平并不总是成正比例。

文学的含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艺术形态。

文学包括文化含义、审美含义和通行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的“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

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作品。

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体。

文学理论要点归纳

文学理论要点归纳

文学理论要点归纳导言1.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通规律的人文学科。

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文学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文学活动是一个由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

2.文学理论的性质:鲜明的实践性、浓郁的人文性、科学性(阐述的完满性)。

研究方法和研究分支:①哲学方法—文学哲学;②社会学方法—文学社会学;③心理学方法—文学心理学;④语言学方法—文学语言学;⑤价值学方法—文学价值学;⑥信息论方法—文学信息学;⑦文化方法—文学文化学。

(这里强调的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整体上分析、总结文学和文学活动的基本性质和规律)第一编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产生的历史条件:19世纪4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发展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浪潮中。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思想来源:德国古典主义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4.观照文学的领域——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使文学理论产生了历史性变革。

5.文学的社会地位:居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领域,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作用:①辩证理解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②正确认识社会心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③深入把握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

6.人类在精神上掌握世界的方式:实践的方式(人的感性的物质活动,它是“为感觉所感知”的活动)、理论认识的方式(以概念为主的思维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宗教精神的方式(实为主观希望所寄托的幻想,即颠倒了现实世界的投影)、艺术掌握的方式(以形象为主的想象活动,重点是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性)。

7.文学艺术的特点:①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作用;②努力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③借助于特定的文学语言。

8.艺术生产——种审美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马克思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首次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

文学理论概念

文学理论概念

1.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科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三个分支。

2.文学活动:以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消费和接受为主要内容的活动的总称。

其一,它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四元素构成。

其二,它在意向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从创作到作品到欣赏接受的过程,这是一个精神过程。

二是从文学生产到产品形成再到交换买卖的过程,这是一个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普遍规律及其相关的科学方法的学科。

东西方最早都称为“诗学”或“诗论”。

文学理论的体系一般包括文学发展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五大部分4.文学批评: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对以文学作品为主体的具体文学现象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和评价的精神活动。

5.文学史: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尤其是文学史理论)为指导,对文学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程进行描述,对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文学现象(思潮、流派、重要作家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隐藏其内的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6.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它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发展了的文学理论。

它有五大基石,分别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艺术交往论。

7.中国特色;(应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特色)其一,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的文学实际相结合。

其二,把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相结合。

这样,既使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表述具有中国特色,又可以丰富其内涵,增强其活力。

8.当代性:(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当代性)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应有时代特点。

为此,一要研究与概括中国当代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和新问题。

二要应对20世纪西方文学潮流的挑战。

吸收其理性精华,揭露其非理性与形式主义实质。

三要吸收新学科,包括心理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把文学理论提高到当代科学的新水平。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1、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表现审美情感的方式,而文学作品的体裁,则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2、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再现性文学只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的刻画和模拟。

他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

并忠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其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其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5、诗的审美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6、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7、文学作品的文学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态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8、文学言语层面: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1)文学言语内指性(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

9、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通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文学形象特征、(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3)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4)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10、合理: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

合情:文学形象需反映人的真切的感受,真挚的感情,真诚的意向。

文学形象就是在合情合理的尺度内,实现了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11、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文本所蕴含的理想,感情等各种内涵,属于文本结构纵深层面。

(1)历史内容层(2)想象意味层(3)审美意蕴层12、“这一个”:突出文学形象,个性与共性,普通与特殊,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13、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14、文学典型特征性:(1)文学典型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生命的总特征。

(2)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

2、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名称。

文学作为一种活动,他包括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4、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一种能动的意识形态评价行为,即站在一定的立场、根据一定的文学理论思想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并兼并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5、文学史:以历时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释的一门学科。

6、移情:移情是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提出的一种美学概念,认为主体在接触对象时,把自己的生命、情感移注到外在对象上去,是原本无生命的东西有了生命,本无感情的东西有了人的感情、思想、感觉和意志,非人的东西因而人情化、人格化;在移情中,人的“自我”得到自由伸张的机会,进入“非自我”的外在对象中去活动,这样,人的“自我”就由有限到无限,由禁锢到自我解脱,获得充分自由,于是美感就产生了。

7、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他认为,文学活动应有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他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涵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2、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

3、本质力量对象化:人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文学理论(大题)

文学理论(大题)

名词解释:1、文学理论: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

它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2、文学本体论:其代表人物:兰塞姆,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

作为本体的作品,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3、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4、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就是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

角色:是指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5、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叙事作品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一般文艺理论中所讲的结构主要是指这种历时性向度的结构关系。

其次是共时性向度。

前者称为表层结构,后者成为深层结构。

6、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7、文学接受:被认为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或信息的主动选择、接纳、拒绝和再创造。

8、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是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9、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10、艺术发现: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1、概念: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一个由生活、作家、作品和读者等要素构成的多环节活动)3、文学理论的性质:①实践性②人文性③科学性恩格斯说:“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致斐·拉斐尔》1、关于文学的政治、思想倾向性与文学艺术的表现问题。

一个是席勒式,一个是莎士比亚式。

恩格斯提倡莎士比亚式。

2、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文学具有政治和思想倾向性,但不能当做政治的传声筒。

3、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必须与文学的真实性相统一。

4、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观点是最高的标准。

(P30)5、列宁在1905年发表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第一次响亮地提出了文学事业“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口号。

(P31)6、毛泽东文艺思想(P44)Ⅰ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文艺的“源”与“流”。

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

过去的文艺作品是流。

Ⅱ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与文艺从属于政治、为革命事业服务是统一的。

7、文学的性质:倾向性(P78)、间接性(P95)8、文学的功能(P112)①文学的认识功能,指文学具有帮助人获得社会和人生知识、加深对人和社会理解的功能。

②文学的教育功能,指文学作品具有影响思想情感、净化心灵世界、增强生活勇气和信心的功能。

③文学的审美功能,指文学具有沟通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美感和情感需求,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

类型:悲剧型与喜剧型、优美型与阳刚型。

④文学的娱乐功能,文学可以给人带来身体块适、心情愉悦、精神自由的功能。

9、创作动因:决定着创作活动的主体的心理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两个层面。

(文学创作的开端)(P127)10、创作动机的构成: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作家的二重身份)⑴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指驱使作家创作的那些个人生活经历或心理体验需求。

⑵创作动机的社会性因素:指驱使作家创作的那些非个人因素。

文学理论知识

文学理论知识

导言基本概念:1.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的对象 3.性质 4.研究方法1.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

3.性质: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4.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吸纳和借鉴古今中外一切科学的文学研究方法。

思考题:1.学习文学理论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充分揭示了文学的本质(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深刻阐明了文学的价值和功能(4)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高度肯定了主体地位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基本概念:1.艺术生产 2.马克思主义人论 3.美的规律 4.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5.文学价值论1.艺术生产论: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2.马克思主义人论:“现实的人”,即有血有肉的、有着七情六欲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具体的个体或群体。

3.美的规律: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的内在关系,具有客观性。

4.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既是唯物史观和“美的规律”思想的体现,又是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它要求作家真实描写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PS:1.典型环境决定着、制约着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

2.典型人物影响着、改变着他的环境。

3.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5.文学价值观: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思想来源?2.文学艺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关系?3.文学艺术的特点?1.(1)主要有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2)批判继承了古希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各个历史时期的哲学和美学思想(3)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并且一生都在关注文学活动的发展2.(1)一般而言,文学艺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是平衡的,一定社会的文学是以这个社会的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文学繁荣往往是经济高涨的产物。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文学理论期末复习资料

1.文学理论的含义: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2、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文学和文学活动3.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倾向性:(一)含义: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二)怎么表现:1)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无需特别把它指点出来。

同时,作家不必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2)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流露出倾向性更符合艺术表现规律,做着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

(三)为什么表现:通过形象来反应生活这是文艺的特征。

从生活出发,从人物出发,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典型化去概括和反应生活塑造感性形象。

典型化意境揭示社会人生意蕴和文化心理意蕴,这是文艺创作最基本的规律。

文艺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作家的审美认识,审美评价,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必须寓于形象体系之中。

4.席勒式的含义:席勒创作中部分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即创作不是从生活出发,而是从主观观念出发,以主观的热情代替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观察,以抽象的观念演绎代替对现实关系的真实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把作品中的人物变成某种精神的传声筒。

5.什么是莎士比亚化:莎士比亚的剧作不是席勒式的某种主观精神的传声筒,用抽象理想代替生活真实的唯心主义创作倾向,而是从生活出发的,反应现实本质的作品,作者的倾向和理想,不是生硬的表达出来,而是依于“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惊人的独特的实践性中,通过生动丰富的剧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的科学组织是他们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形象化表述。

它凝结了马恩长期反对唯心主义创作思想和创作原则的积极成果。

6.文学是审美的艺术: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

文学作为审美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超越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第一章——第二章1.什么是文学理论?有哪些性质?为什么学习?答: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2)文学理论的性质分为三个方面: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如何理解。

答: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艺术交往论、人民文学论。

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

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

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

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

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人民文学论:第三章1.什么是文学活动四要素?答:作者、世界、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

2.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请简述之,并指它们的片面性。

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

从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

3.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种原因。

答:文学发展的动力、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有的认为是社会风气的变化。

有的认为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

有的认为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的因素。

另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的内在动因。

另外有学者认为文学的发展只是文学固有的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

另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劳动。

以上原因各有侧重,但在终极意义上应说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发展,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文学的发展。

总的来说,各种观点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及分析角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在某个方面以独有的方式阐释了文学发展的原因。

第四章1.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的状况。

2.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的审美意识形态。

3.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答:1)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

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

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

2)第五章1.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著名的双百方针。

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的一个根本性方针。

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简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答: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是促进持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

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就能在继承中实现创新,在创新中取得突破,在不断突破中得到提升。

第六章1.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3.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的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4.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答:1)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

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

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科学认识的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及审美化了。

文学创造于宗教的本质区别:文学创造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是要导向能充分地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力量。

宗教是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世界的幸福,通过对神的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不可知的彼岸,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形态,是要导向超验的彼岸世界。

2)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的原因:文学创造属于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有利于个体的自由创造。

并且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作品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

所以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5.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的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现实客体?答:1)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的区别: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的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和风格,显得素朴单纯、千篇一律。

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

文学言语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的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的意蕴。

2)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的原因: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

一般不作为说明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

与普通的言语有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

第七章1.陌生化:以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答: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

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只是一个机缘,使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体验的契合;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直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3.自己是否从事过文学创作?是否发生过灵感?如果有,试述灵感的特点与个人体会,并尝试与直觉比较。

答:1)2)比较: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都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突兀判断;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灵感获取成熟的答案,只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4.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何在?答:无意识在暗中组合材料;一是在艺术构思中起主要作用,无意识承担大量的工作;一切形象、情节、结构等及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有意识完成。

第八章1.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2.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一段话作出评述:“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鲁迅语)答:1)艺术概括是以对待特殊的集富有特征的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为途径。

通过对“特殊”的“观察”,“比较”“思索”而造成的“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正是由于作家的这种在对“特殊”的,体现着审美价值追求的观照和描述中实现“个别”“一般”相统一的艺术概括能力。

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

作家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经验,对其所观照和描述的“特殊”进行开掘提炼、补充和改造。

2)3.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答: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可以从所谓的形象性问题上得到印证。

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文学创造正是以这样的属性,在向人们展现真理的同时也向人们呈示着意义,并以审美情感数珠人们的心灵和激发人们的情绪的方式,发挥着它的审美意识形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