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易学心理学的特质(原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易学心理学的特质

徐仪明

(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湖南长沙410081)

[关键词]心灵哲学;易学心理学;特质

[摘要]易学心理学属于心灵哲学的范畴。即运用的心理学方法研究《周易》以及易学发展史。对易学心理学的独特性质的把握和认识,是易学心理学研究的突破口与关键所在,也是心灵哲学研究中的新问题和新尝试。易学心理学具有五个方面的特质。即:哲理性与应用性的统一;系统性与开放性的一致;信仰性与科学性的交融;诠释性与创造性的抉择;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变奏。

心灵哲学在中国心理学界和哲学界引起极大的兴趣,严格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具体到易学心理学的研究则是刚刚起步。《周易》研究向着人的精神世界不断深入探索,应该说是真正触及到了易学的根本。即使从《易经》的本来目的即从卜筮来说,正是通过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猜度、设问、探寻和把握,进而才能对人的未来进行预测,这本身就包涵着多重心理学方面的涵义,只是古人因不理解而归因于天意。当然,从当代中国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易学,我们的视野将会更加开阔,理论上必将也会随着新视野的不断开拓而提高。易学在当代是所公认的“显学”,而心理学更是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甚至被视作21世纪的前沿学科之一。但是我们更要看到哲学为这一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早就铺设了坚实的基础。著名国学大师梁漱溟一生都衷爱心理学研究,直到暮年,梁先生依然认为:“心理学是最重要无比的一种学问,凡百学术统在其后。”[1]其他国学大师如梁启超、熊十力、冯友兰、钱穆、张君劢、张东荪、傅斯年等,在他们的著作中也都论及到心理学与传统文化诸方面(特别是经学与史学)的问题。

但是,就易学心理学本身而论,它既是一门从古代文化源头走来的,但又是处于正在建立和形成过程的学说,它既扩充了哲学研究的范围,给古老的哲学观念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它也受到史料的限制,容不得人们空口腾说。另一方面对它的研究又需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而这种心理学的方法又因为受到种种精神因素的复杂影响,其需要思辨哲学的促进则更是不言而喻,其实就现代心理学而言,其与思辨哲学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不用说易学心理学这样一门打上中国古代哲学深刻烙印的学科了。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易学心理学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质,那就是:哲理性与应用性的统一;系统性与开放性的一致;信仰性与科学性的交融;诠释性与创造性的抉择;历史性与现代性的变奏。现分而述之:

一、哲理性与应用性的统一

关于易学心理学的哲理性与应用性统一的这一特殊性质,通过心灵哲学与应用心理学相互融会贯通这个方面来进行阐释,是非常有必要的。过去研究易学的一般分为象数派和义理派两大派别和阵营,壁垒森严,泾谓分明。应该说象数学的渊源甚久,朱熹在《朱子语类》中有过这样几段论述:“《易》乃卜筮之书,古者则藏于太史太卜占吉凶,亦未有许多说话。及孔子,始取而敷绎为《文言》、《杂卦》、《彖》、《象》之类,乃说出道理来。”[2](P1626)又说:“《易》所以难读者,盖《易》本是卜筮之书,今却要就卜筮中推出讲学之道,故成两节功夫。”[2](P1626)还说:“《易》只是卜筮之书,今人说来太精了,更入粗不得。”[2](P1629)这三段话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卜筮即象数之学在先,而阐释卦爻辞的义理之学是在其后而逐渐出现并发展起来的。事实也确实如此,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易学的象数学说与义理学说一样,同样也具有一个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只是两者的演进路径不同,朱熹所谓象数易学之“粗”,我认为不是说其粗俗、粗浅,而是指它的应用性、普及性就是它的形而下的性质,而义理易学之“精”则是说它的哲理性、抽象性亦即它形而上的特点。我认为,易学心理学的哲理性与应用性是同步的,是一种共时性的关系。朱熹在《朱子语类》卷第六十六中说:然伏羲当初,也只见太极下面有阴阳,便知是一生二,二又生四,四又生八,恁地推将去,做成这物事。想见伏羲做得这个成时,也大故

地喜欢。目前不曾见个物事恁地齐整。因言:夜来有一说,说不曾尽。

《通书》言:“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精是圣人

本意,蕴是偏旁带来道理。如《春秋》,圣人本意只是载那事,要见事变,“礼乐征伐,自诸候出”,“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如此而已。就那事上

见得是非美恶曲折,便是因以发底。如“《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四象生八卦以上,便是圣人本意底。如《彖辞》、

《文言》、《系辞》,皆是因而发底,不可一例看。今人只把做占去看,便

活。若是的定把卦爻来作理看,恐死了。国初讲筵讲“飞龙在天,利见

大人”,太祖遽云:“此书岂可令凡民见之!”某便道是解《易》者错了。

这“大人”便是“飞龙”。言人若占得此爻,便利于见那大人。谓如人臣

占得此爻,则利于见君而为吉也。[2](P1624-1625)

这里朱熹仍然是认为“占”在“理”先,有此占卦方有斯理,并以《乾》卦九五爻辞“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为例,来阐释自己的观点。但是,笔者认为,尽管占卦作为卜筮活动是先产生了卦和爻,按朱熹的说法是从伏羲经文王、周公到了孔子才讲出了一番深远的哲理来的,然而伏羲所画之卦象,已经蕴涵了阳吉阴凶之理,后来至文王周公系之以辞,阳吉阴凶之理方逐渐用文字来加以说明。这个由隐到显,由无文字到有文字的过程,往往被视为仅有象数而无义理的时期。但是如果从易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从卦象产生之初应该说已经包含了画卦者的意向性思维活动,无论是八经卦还是六十四别卦,它既和筮法的演绎有关,也与作易者复杂的心理变化相联系。因而朱熹作为义理派中人虽然强调不能仅仅盯着“理”,而要同时把它看作“占”,这样就“活”了。但是自从卦爻辞与《易传》的出现,历代哲人不断提示并丰富和发展筮法和卦爻辞中所包含的万事万物之理,所以说象数之学与义理之学的发展演变应该说是同步前进的,象数无论具有多少种变化,义理则就会相应有多少种解释,所以朱熹又说:“若是把做占看时,士农工商,事事人用得。这般人占得,便把做这般用;那般人占得,便把做那般用。若似而今说时,便只是秀才用得,别人都用不得了。而今人便说道解明理,事来便看道理如何后做区处。”[2](P1625)强调了易学应用的普适性,同时也强调了易学义理在对人的行为活动指导中所具有的重要性。正是由于易学研究本身具有的义理和象数并存的格局,从而导致了易学心理学本身所具有的哲理性和应用性的相统一的基本特质。按国外一些学者的观点,搞基础科学的心理学家主要受雇于大学,应用心理学家则在企业、政府、诊疗所、中小学和私人事物所中工作。然而易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恐怕就不会有这样明显的区分,这是因为其所考察的问题既不脱离可应用的范围,同时它又是一种研究人类行为的普遍性理论。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恩·埃克斯特兰德所说:“心理学家们认识到,应采取心理和操作的或先天和经验的混合概念,来给人类活动一种全面的描述。”[3]我们认为,易学心理学做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它应该也给予人类活动一种较为全面的描述和阐释,所以应该将心理过程和行为操作一并加以研究。

二、系统性与开放性的一致

按照系统科学的基本定义,系统是由两个以上要素(部分、环节)组成的整体,单个要素不能构成系统,世界上的一切具体事物、现象、概念,都可以构成系统。作为构成系统的要素可以是单个事物,也可以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小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