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 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饮、重”。

(2)正确、流利、熟练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3)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从具体的语句中体会天山的美。

2.过程与方法:

领悟作者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描绘得具体而形象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熟练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新疆天山天池风景》。

视频中播放的美景位于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天山。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完全是另一番天地了。七月,让我们一起去天山吧!

(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走进作者,补充资料。

1.作者简介:碧野(1916—2008),原名黄潮洋,现代作家,散文家。著有散文集《在哈萨克牧场》、《情满青山》、《月亮湖》和《碧野散文选》与《天山景物记》等。

2.资料宝袋:天山是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

7443米,峰顶白雪皑皑。

(二)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请同学来读一读预习的生字词:

戈(gē)壁、缎(duàn)、山涧(jiàn)、泻(xiè)、洄(huí)水涡(wō)、俯(f ǔ)视、斑斓(lán)、无限(xiàn)、白皑(ái)皑、撑(chēng)开、枝丫(yā)、马蹄(tí)、溅(jiàn)起、幽(yōu)静、萦(yíng)绕、缤(bīn)纷、绵延(yán)、矫(jiǎo)健、鞍(ān)。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标注好自然段,想想作者写了天山的哪些地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三)交流汇报:

1.作者先游览了天山脚下,然后来到了原始森林,最后来到了天山深处。

2.这篇课文作者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天山的美景。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3.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识字比赛。

4.学习多音字:

饮:yǐn(饮酒)yìn(饮马)(给马喝水。);重:chónɡ(重叠)zhònɡ(尊重)。

5.出示本课重要的词语。

(1)各种形式读词语。

(2)词语理解。生结合工具书或原文内容对词语进行理解。

6.将生字带到课文中朗读课文。

三、精读领悟。

(一)了解结构。

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了七月是上天山的最好时候。

第二部分(第2—4段):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第三部分(第5段):赞叹天山的美景,总结全文。

(二)学习第二部分。

进入天山:

1.指名读第2段。师生评价。

2.思考:初进天山,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雪峰、雪水、溪流)

3.你认为作者写得怎样呢?哪些句子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句子一: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1)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作者把雪峰比作白缎,云影比作银灰色的花。)(3)你认为作者写得怎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写出了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句子二: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1)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

(2)这段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呢?(飞泻的雪水比作银链,浪花比作白莲。)(3)“飞泻”“千百条闪耀的银链”“白莲”写出了什么?(写出了雪水流动的形态美和光亮美,真是气势磅礴,漂亮至极。)

4.拓展:这么高大雪白的山峰、这么充满生机的溪水,当你置身于这样的美景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课件图片说出自己的感受。)

5.总结写法:作者是如何把这美景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呢?(丰富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

过渡:看来,恰当运用比喻修辞能让句子更生动,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能把看到、感受到的写出来呢?让我们继续“再往里走”。

再往里走:

1.指名读第3段。师生评价。

2.思考:

(1)作者在这里看见了什么景色?(请用:“___”画出相关的句子。)

(2)这一景物有何特点?(请用:“﹏”画出相关的词语来。)

3.交流:

(1)作者看到的景色是原始森林。

(2)分析句子:“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a.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这句话写出了原始森林的翠绿、茂密、幽静。)

b.你能找出句子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呢?(把密密的塔松比作撑开的巨伞。)

c.“白皑皑”“蜿蜒无尽”“重重叠叠”分别是形容什么的?“漏”字能换成“照”字吗?(“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阳光只能是“漏”下,这里不用“照”字而用“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

d.随话说“蝉噪林逾静”,作者又用马蹄溅水声衬托了树林的幽静。

4.师小结:作者的用词真准确啊。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天山深处:

1.指名读第4段。师生评价。

2.思考:

(1)请用“_____”画出作者描写花的句子。)

(2)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去写对花的赞美之情?

3.交流:

(1)出示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2)作者用三个极美的比喻句构成了一个排比句,突出了野花“五彩缤纷”的特点,洋溢着作者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过渡:是啊,七月的天山犹如世外桃源,真是太美了。难怪作者在最后发出这样的感慨——(最后一段)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齐读最后一段。

2.“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这是个什么句子?有何作用?(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更加强烈,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我能变成陈述句: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