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一轮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论。论是一种议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 《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日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 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政论,则学士大 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 《过秦论》等。
高考对接一文常
墨家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 创立者为著名思想家墨子(墨翟)。墨翟主张“兼 爱”“非攻”“尚贤”,与儒家观点尖锐对立。《墨子》 一书是墨子讲学时由弟子们记录后整理而成的。文字质朴 无华,缺乏文学性,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进行 说理,使说理文章有了很大发展。对后代议论文的发展起 到了重要作用。
9、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却能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 虽有六跪而二螯,然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形 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 才能获得成功。
高考对接一虚词总结“而”:
A.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表转折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B.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观察
•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 望 5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盼望 名望
• 6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阴历每月十五
• 7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愿望
高考对接一文常
1、荀子,名 况 , 战国末期 赵国人。荀子是 孔孟之后著名的 儒 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 思想家 ,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主张人性本恶 ,强调 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荀子》二十卷,共32 篇。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 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 步成熟。
高考对接一文常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和文学派别的总称,西
周王朝的覆亡,进一步打破了对“天道”的崇信,促使春 秋战国时期的人们更多地转向对人、事、治理得失的探讨。 与此相适应,“庶人不议”的观念被突破,兴起了“处士 横议”的活跃风气。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人民的探讨中, 逐渐形成了不同主张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 物被称为“诸子”。所谓“百家”,主要是儒、墨、道、 法等影响最大的几家。围绕着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诸子 百家各抒己见,到处游说,著书立说,形成百家争鸣的局 面,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诸子百家的 观点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和文学派 别,主要是散文的不同派别。诸子散文不仅有重要的学术 价值,而且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共同特点是:观点鲜明, 感情充沛,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紧密结合现实, 表达方法灵活多样。
4、荀子《劝学》中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 获大的道理。
高考对接一默写
5、“君子生非异也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 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 过一般人,是因为“ 善假于物也 ”说明 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 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 则用“ 积土成山 , 风雨兴焉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高考对接一文常
儒家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
由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孔丘)创立,由著名思想家、 文学家孟子(孟轲)加以发展。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仁”的最高境界。在政治上, 孔子采取保守主义,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他创办私学, 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启发 诱导,由孔子门人和再传门人编集起来的语录体散文《论 语》,是孔子的“言行录”,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孟子 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他主张“仁政”,认为只有行仁 政才能使“天下之人皆归之”。他与弟子合著的散文《孟 子》,感情强烈,笔锋锐利,文辞繁富,说理畅达,具有 雄辩气概,有很强的说服力,对后世散文产生深刻影响。
自主纠错
积土成山,风雨兴(起)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 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 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故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 达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功在不舍。锲而 舍之,朽木不折(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 也不能刻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 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上(向上 )食埃土,下(往下)饮黄泉,用心一(专一)也。蟹六 跪而(表并列,可不译)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 缘故)。
源自文库吾尝跂而望矣
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
C.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E.而神明自得 表因果\表承接
F.锲而不舍
表假设
高考对接一虚词总结

1.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 之,硿硿焉 3.犹且从师而问焉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复驾言兮焉求
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受制于人 (6)其一犬坐于前
介词,从
介词,比 引介动作对象,向 介词,到
介词,表被动,被 介词,在
高考对接一实词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
假 3.假有人焉,举(列举) 我言复(回复)于我,
假如
亦必疑其诳。 4.乃悟前狼假寐
与“真”相对
5.武与副中郎将张 胜及假吏常惠等
高考对接一文常
3.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 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 毁》,黄宗羲的《原君》。 4.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 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 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5.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 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 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 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 《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 说》。 6.传。传述之意,主要用于解释经书,阐明经义。 例如:《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
高考对接一默写
《劝学》情景默写
高考对接一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与韩愈的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
想一致。
2、“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通过
“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
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高考对接一默写
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 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 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 知明而行无过 ”的君子,就要 “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 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高考对接一实词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强,声音洪大
2君有疾在腠理
小病
3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缺点,毛病
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妒忌
5疾恶如仇
厌恶,憎恨
6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快,急速
高考对接一实词
•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希望盼望
• 2吾尝跂而望矣,
向远处看
• 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语气词,啊、呢、了
词缀,“……的样子” 代词,相当于“之”。 兼词,“于此” “从(在)这里”。 疑问代词,“什么”。
兼词,相当于“于何”,“在哪里”“从哪里”。
高考对接一虚词总结
3、于的解释要注意: (1)青,取之于蓝 (2)而青于蓝
而寒于水 (3)善假于物也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暴见于王
高考对接一默写
7、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 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 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 《劝学》中说 “ 故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 。”
8、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 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 折; 锲而不舍 , 金石可镂 。”
高考对接一默写
高考对接一文常 (一)古代文体集释
1.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 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 “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 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 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 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 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 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骈。骈文这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 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句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 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 写的《与朱元思书》。
临时的
6.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容
高考对接一实词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断绝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断

3.以为妙绝
4.佛印绝类弥勒
极,最 极,最
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高考对接一实词
1连辟公府不就。
担任、赴任。
2金就砺则利
靠近、趋向
就 3荆轲遂就车而去
上,登上;
4.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完成
高考对接一文常
法家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张“法治”的一个
学派。其先驱者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苟子(荀 卿),他的弟子韩非子(韩非)则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作为儒学大师的苟子在政治主张上与孟子有相同处也有不 同处。相同的,是都尊王道,举贤能;不同的,是苟子主 张兼称霸力,法后王;不迷信天道鬼神而强调入的能动性, 具有唯物主义的思想成分。荀子的散文词汇丰富,句法规 整,层次清晰,论点鲜明。韩非子与老师的政治思想也不 尽相同,他尖锐攻击儒墨之道,提出了以法治为中心的法、 术、势相结合的思想,形成了较完整的封建专制主义理论。 他的散文善用寓言、比喻,锋芒锐利,议论透辟。师徒二 人的散文对后世影响很大,汉初许多政论家的政论文就是 从他们的议论文发展而来的。
《劝学》
2020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自主纠错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表转折,然而、却)青于(比)蓝;冰 ,水为(凝结)之而(却)寒于水。木直中(合乎)绳。輮(通煣 使弯曲)以为(把它做成)轮,其曲(弯度)中规(圆规)。虽有 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 . 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故(所以)木受绳则直,金就(接 近,靠近)砺(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而日(每天)参省(对自 己检查,省察)乎(对)己,则知(通智,智慧)明而(而且)行 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表修饰)思矣,不如须臾之(取独)所学也;吾尝( 曾经)跂(提起脚后跟)而(表修饰)望矣,不如登高之(取独) 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但是,却)见者远;顺风而 (表修饰)呼,声非加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也,而闻者彰。 假(借助,利用)舆马者,非利足(脚走得快)也,而致(到达)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游水)也,而绝(横渡)江河,君子生
高考对接一文常
道家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形成的一个以“道”为核心的
学派。其创立者是著名思想家老子(李耳),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 思想家庄子(庄周)。老子晚年见周王朝日趋没落,于是退隐著书, 即《老子》,又名《道德经》。这是一部简括而有韵的哲学理论著 作,就其思想内容看,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提倡清静无为, 无知无欲;对统治阶级的严刑重税不满,幻想倒退到“结绳而治” 的“小:国寡民”社会。《老子》一书只五千余字,言简意赅,善 用比喻和民间谣谚。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念, 认为“道”是无限的,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无动而不变,无时而 不移”之中。他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一样,都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 想。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别具特色。他在文章中大量采用 并虚构寓言故事来作为论证的依据,想象丰富,笔调轻快,富于浪 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成为历代古文家所喜爱的散文作品。后 来,道家又与名家、法家合流,又兼取阴阳家、儒家、墨家的长处 而形成了黄老学派,主张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因时因物,无 为而无不为。汉武帝之后,由于独尊儒术,黄老之学开始衰落,然 而,道学思想仍然影响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