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求知路)求知与奋进_遇强示弱,遇弱示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非洲草原上经常有狮子和老虎出没,它们的体格无比强壮,动作也极为迅猛。对于狼来说,这些家伙毫无疑问是它们肉食竞争中的强势对手。一旦遇到了这样一种情况,狼也就只能吃一些大型动物的剩余之物,当它们遇到一些实力相对弱小的动物时,它们会主动发起攻击。

因为它们深深地懂得:欺软怕硬是动物的天性,弱肉强食是世间的自然规律。只有遇强示弱,遇弱示强,才能长久地在自然界的丛林中生存下去。这就是一种刚柔相济的处世智慧。

通常来说,人根本就不容易改变自身的强与弱,然而却可以用自身示强或示弱的方式来为自己争取有利的地位。诚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其自身先天的强与弱以及后天的强与弱,无论是强也好,弱也罢,我们都可以透过学习及经验的累积,巧妙地为自己获得生存的机会,进而为自己争取比较丰沛的利益。

汉王刘邦派人去游说九江王英布投降,英布犹豫再三,最后终于勉强地答应了。

英布来拜见刘邦,进门却发现汉王坐在椅子上洗脚,对他十分冷淡。英布怒发冲冠,觉得受了羞辱,后悔自己来投靠。

可是,等他回到住处之时,却发现帐幕、饮食、随从都与汉王的住所同样,英布此时就十分高兴了。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对英布出乎寻常的傲气,以“遇弱示强”之法,树立起自己的权威,随后又出乎意料地对他加以重视,告诉他在这里能够得到所追求的东西,使其真正死心塌地地效忠于自己。

由此可以看出,每个人在社会上行走的时候,遵循“遇强则示弱,遇弱则示强”的法则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丛林的生态圈当中看起来似乎是天定的,强与弱,谁也不可能去改变。但人类社会却不同,人类固然也有先天的强与弱以及后天的强与弱,然而人类因为有智慧,可以通过学习及经验的累积,在人性丛林当中巧妙地获取更多生存的机会。

有一个重要的法则值得我们在人性的丛林当中作为其自身进出行走时的参考,那就是——遇强则示弱,遇弱则示强。

“遇强则示弱”的意思是:在你碰到的人实力很强的时候,他的实力明显高过于你,那么你就不必为了自己的面子或意气而与他强争下去;因为一旦硬碰硬,固然也有可能摧折对方,但毁了自己的可能性也是很高的,因此在这个时候你不妨示弱,从而化解对方的对自己的戒心。

恃强凌弱,胜之不武,这是大多数的强者所不能够做到的。然而也有很多富侵略性格的“强者”有欺负“弱者”的习惯,因此示弱也可让对方摸不清你虚实。一旦攻击失效,便有可能收手,而你则获得了生存的空间,并逆转两者态势,至于要不要反击,你要慎重考虑,因为反击时你也会有所损伤,这个利害是要加以评估的,何况还不一定能击败对方。须谨记,“存在”才是主要目的。

“遇弱则示强”的意思是:如果你碰到的是实力较弱的对手,那么就要显露你比他“强”的一面。这并不是为了让其来顺从你,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优越感,而是弱者普遍的一种心态:不甘愿一直做弱者,因此其会在周遭寻找对手,好证明其也是一个“强者”。你若在弱者面前也示弱,正好引来对方的杀机,徒增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示强则可使弱者望而生畏,知难而退。所以,这里的示强是防卫性的,而不是侵略性的,而侵略也必为你带来损失,若判断错误,碰上一个“遇弱示强”的对手,那你不是会很惨吗?

在世间人性丛林里根本没有绝对的强与弱,只有相对的强与弱;同时也没有永远的强与弱,只有一时的强与弱。因此对于强者与弱者,最好维持一种平衡、均势,国与国之间不易做到这一点,但人与人之间却不难做到,只要你愿意,也不论你是弱者还是强者,“遇强示弱,遇弱示强”仅仅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罢了!

人是不能够轻易地改变自身的强与弱的,然而却可以通过示强或示弱的方式来为自己争取有利的位置。击强则弱,击弱则强春秋大谋略家管仲说过:“攻坚则韧,乘瑕则神”,孙子也说过:“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指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当你攻击对手的弱处,你就是强大的,反之当你攻击对手坚固的部位,则你就是弱小的。聪明的企业决策者,运用这样一条规律,就能够取得制敌的主动权,大敌当前决不贸然出手,而在机动中,收集信息,寻找对手的脆弱部位、时间、环境,然后集中力量,一举击中其要害。

当你培养的竞争力与强大的对手相同的时候,当你开发的产品与行业领导者一样时,当你的技术、品牌不如对手时,当你的人员素质不如行业水平的时候,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自然很低。然而如果你发现强大对手弱处的时候,针对该弱处采用差异化、专一化、空隙化等策略时,很有可能就会反败为胜。正如技艺高超的庖丁在解牛时,决不用刀乱砍,而是瞧准关节之处再下刀,照此去做就不必再费很大力气。

上面所讲的正是企业强弱发展的四个规律,通过这条规律,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在做大之前,必须先做强,做强是做大的基础,也是做大的根本。大并不是美,强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正所谓快速生长的瓜不甜,高速奔跑的车不稳,墙上的树肯定长不大,地基的结实程度决定了楼的高度,没有稳定扎实的根基,其成功也将是短暂的。只有先蹲下再向前跳跃,这样才能跳得更远。

人总是有短处、有弱点的,在事业与竞争中为了取胜,当然要扬长避短,遇强示弱,遇弱示强,这是一种成功而有益的处世之道。世道逶迤,过直易折从古到今人们对为人处世的评价标准一直非常繁杂,老子、孔子多半都是从道德与仁、义、礼、智、信的角度来讲的,而所流传的众多家书与家训也都有其不相同的标准,其大多数是紧紧围缓封建礼教来论证的,精华与糟粕都有存在。然而在《资治通鉴》内有一句话让我们十分感兴趣:太刚则折,太柔则废。

从《论语》所示的文献里来看,孔子实际上对刚柔的恰当结合十分关注。据载,孔子为人“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意思就是温和而严肃,威严又不凶猛,庄重又安详。这是孔子做人的标准,很显然,他力求一种刚柔之间的恰当平衡。在对国家磁事的主张中,孔子极侧重于“柔”。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其本意就是,用政策来管理百姓,用刑罚来约束他们,百姓只能暂时免于犯罪,但不知道犯

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来教化百姓,用礼教来制约他们,百姓不但有羞耻之心,而且自己还能改:错误。可见从个人为人到治理国家上,孔子始终致力于一种平衡状态,虽然对国家的礼教强调更多一些,认为如此治理就会更加的优越,然而也并非完全否定刑罚的作用。如此经过汉代董仲舒的发挥,就很容易形成中国古代“德主刑辅”的法制思想,从而对后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老子曰:过刚易折,坚不能久。在股票交易中,短暂且咄咄逼人的涨停,很多都不能长远,反而容易套人伤人。因此,在当时有人说“涨停就是龙头”,多半是演戏或者别有用心。游资做票就是喜欢大刀阔斧,招摇过市,表面一朵玫瑰,拿到手里就是一把刺,刺伤了手,刺伤了心。因此,对付他们快进快出都十分的困难。一定要“慢”进快出。在还没有涨起来的时候,洞悉市场变化,分仓介入,打响第一枪,从而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与股评的关注,利用涨停的机会卖出股票。这个惊险并非是一般人能够拿捏的。与之相反,如果不是游资做的,反而更应该“快进慢出”,慢慢拉阳线的票,折磨人的神经,让买的人每天在“买不买”中饱受折磨,还要忍受其他涨停个股的诱惑,所以,一旦研究清楚,决定买进之后,不要天天去看,天天去想,一直到高位,逐渐地卖掉。

“刚”乃人生本性,任何人都渴望成为事物的主宰者,成为他人心中的阳光,成为随心所欲者,但真正能让自己刚性起来的却不多。一个人从上学的时候开始,为了让自己刚性起来而努力学习,但任何为刚性而努力的奋斗都会遗漏,在某方面所得刚性之时,却在另一方面倍受打击,而不知多少次都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学习上刚崛起却在生活中失分,生活中出色而运动中掉格。当把学习转换成任务思想时,总想使唤其他人为自己做作业,一但被老师发现时却又将自己刚刚垒起的刚性保垒给摧毁;当你在学习上垒集起来的刚性却在下课时被其他学生给消灭。参加了工作后,当工作上的刚性业绩让您自以为傲之时,却被竞争对手或同事暗枪给打破了。刚成为同事们的阳光领袖时,然而很快却在老板那里失掉了继任的权利。

刚柔相济才能办成大事,当同事们的眼光充满忌妒时,你要用柔性的策略将其调整,就像卦象当中所提到的那样,刚性太足就很易折断。

例如,你和王某初次谈判,如果你一贯刚性十足地去更多地强调自身的利益,体现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你就会失去和谐。如果你一味的软求硬泡,你就会失去刚性的机会。如果你软硬兼施,那么你不仅能够维护自身的刚性品牌,同时还能够长期地保持一种合作的机会。做人要能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这就是能成其大事的基本条件,是将之将者的基础。

生活中,通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人,当他一味的刚性十足时,失败的教训会让他柔顺一会,当他一味的柔顺时,你也会见到他刚性十足的一刻。正所谓刚乃阳,阳气太盛就会伤及到体肤,波及到周围更广的地方。柔乃阴,阴气太旺又会伤及到内脏,损坏自身的机体。

从阴阳协调的角度来看待刚柔相济,我们就可以纵向地去分解这样一个问题,从人的个体本身,即人的性格方向也需要刚柔相济,从人的营养饮食的角度更要刚柔相济,热量高、脂肪高的食品与维生素的食品搭配进食利于人体生长发育,如果一味的大补特补时,就会使身体机能不能够得到协调性质的发展,与此同时还会危及自身的健康。

从做人风格上也需要做到刚柔相济。如果一个人一味地在刚性中追求,那么就会失去柔性的功能,如果在思想上刚性惯了的人,肯定会忽略柔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